㈠ 電影《畢業生》的結局
其實,我想如果你到一定年齡就一定會明白你自己提的這個問題了。
《畢業生》這部電影表現的就是年輕人那種青春的沖動,這種沖動有的時候也許很單純、很幼稚,也許很浪漫、很美……,但是,這種沖動會把我們帶進一種怎樣的人生旅程呢?年輕的朋友也許不會知道,甚至也不想知道。所以,這種青春沖動是有一定盲目性的,不理性的。換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他們也弄不清楚他們到底想要什麼,他們這樣做只是簡單的沖動,這以後的事他們還沒有考慮過。而當似乎一切塵埃落定,他們才有點點的迷惑——這樣做到底對嗎?值得嗎?……,但是這些疑問只是「一點點」,所以他們在興奮中夾雜著些許憂慮,也就是你所說的不能理解的表情。
其實,當我們在真正成熟了以後就會明白,明白一切,呵呵~!但是,那是種無語的頓悟,無法言表~!只會對後來人說:唉~!其實無所謂值不值得,一切都不過是個過程~!
㈡ 《畢業生》這部電影的結尾,採用了什麼電影語言的表現手法
長鏡頭。。。
㈢ 《畢業生》這部電影都講了哪些讓人深思的事情
剛看到《畢業生》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就能感覺到這是一部青春電影。而當我們談論青春電影的時候,就不得不涉及到其中的一個核心,那就是反抗。處於青春期的我們正在對這個世界進行著思考,我們認為自己總是正確的否定了別人的一切,而畢業生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間節點,因為在這個時間上,我們真正意義上離開了學校這個象牙塔,走向社會。這個鏡頭說實話拍的非常的奇妙,也闡述了在這個時間去掉兩個人經歷如此多的事情,心態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所謂的單純少年轉變為一個成熟的社會人。這個轉變如果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的話,說不是非常正常而且有利的,但是對於一個曾經懵懂躁動的少年來說,這樣的轉變無疑是他自己殺死了自己。
㈣ 如何評價1967年電影《畢業生》
《畢業生》的劇情很簡單,講述大學生班澤明在畢業後陷入對前途的迷茫狀態中,在思考未來之際,他受到一位女性長輩的誘惑,陷入不倫關系當中,之後又愛上這位女性長輩的女兒。面對這種混亂的情況以及來自女性長輩的威脅,班澤明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是要為保守不倫秘密而放棄愛情,還是要追求愛情並讓不倫關系曝光出來。班澤明最終的選擇是勇敢地追求愛情,他主動向所愛的女孩承認自己與她母親發生過不倫關系,然後在雙方家長的責罵和阻撓中,不顧一切地將女孩從她與別人的婚禮中搶奪過來。
同時與母女兩人陷入糾葛的不倫關系,這種題材在現在看來,可說是雲淡風輕、小菜一碟,但在上世紀六0年代,卻是極為驚世駭俗和充滿話題性。影片中,風情萬種的女性長輩大膽而露骨的勾引手段,以及導演所採用的鏡頭取景角度與蒙太奇處理方式,也成為後來許多電影模仿的對象。除了突破禁忌的議題和手法外,《畢業生》最大的特點在於捕捉到六0年代末期美國兩代人之間的價值觀差異,以及戰後嬰兒潮中成長起來的青年們的茫然與困惑。
美國的嬰兒潮發生在1946年到1964年之間,由於戰爭結束、生活漸趨安定,以及前期人口增速放緩,新生兒數量出現爆發式增長。美國目前人口三億人左右,但在嬰兒潮的那18年間,便有約7800萬新生兒誕生。二戰結束的四0年代後期,一切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所有人只得埋頭於重建生活,拚命工作、積累財富,而當時間來到六0年代後期,物質環境已漸漸步入富足與安逸,成長起來的嬰兒潮世代便無需再為金錢和生活擔憂。
影片中的主角班澤明二十歲,是二戰結束後那波嬰兒潮的典型,家境富裕、接受完整的大學教育,步出校門之際,房子和車子都是現成准備好的。班澤明的父母那一代,為了生活,不得不放棄種種夢想,如今在經歷了二、三十年的辛苦奮斗後,積累的財富、將來的希望、未竟的夢想,全都集中灌注在孩子身上,他們迫不及待要為孩子配備齊全,迫不及待要為孩子指引方向、鋪好道路,好讓他飛黃騰達、更上層樓。
但是對於班澤明這個嬰兒潮世代的人來說,學識和物質都是唾手可得,走在父母為他鋪好的道路上,不需要太過努力便能過上舒服和體面的生活,但循著這道路前進,獲得的成功都不過是來自父母的給予,這如何能體現自己作為獨立人的生命價值?因此,當班澤明步出校門後,便陷入深深的焦慮中,不知道自己未來該何去何從,他不想走父母的路,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走自己的路,他唯一清楚的念頭是要「不一樣」。
■獨立價值的追尋與渴望
這種超脫主流價值桎梏的渴望與急切,在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中也有非常清楚的呈現。在《畢業生》中,則是透過班傑明所陷入的情感糾葛來表現這樣的心理掙扎。班傑明在面對來自女性長輩的誘惑時,一直都保持非常堅定的拒絕態度,但在被暗示生活過於單調嚴謹後,他這才決心回頭找這位女性長輩,而在被譏諷缺乏性經驗後,他才就義無反顧地與女性長輩發生不倫關系。班傑明雖然能在情感慾望前把持住自己,卻無法抗拒對父執輩們的逆反心情。
藉由對上一輩人的反抗和顛覆來證明自己的獨立價值,是美國上世紀六0和七0年代青年的一大特色。班傑明在陷入不倫關系後,雖然內心不時出現內疚和掙扎,但這種跳脫規范和框架的沉淪感覺,又讓他迷戀不已。班傑明後來之所以從不倫關系中脫身,瘋狂愛上女性長輩的女兒,其實也仍是基於逆反的心情。這位女性長輩是典型的上一代女性,受過教育,但為了家庭,只能放棄自我和理想,困守在無味的生活里頭。她的所有希望都灌注在自己女兒身上,要女兒比自己嫁得更好、過得更幸福。她自己雖然主動勾引班傑明,和他發生關系,但內心裡她覺得班傑明不夠好,配不上女兒,而正是這種輕視的態度導致班傑明對她女兒的瘋狂執著。
如果所有人都放任班傑明和女性長輩的女兒來往,兩人之間未必會發展出什麼結果,然而,由於班傑明的不倫丑聞,長輩們不斷地對他施予壓力,干預和阻撓他接近女性長輩的女兒,這便助長了班澤明的決心,讓他深信自己深愛那個女孩,決心要娶她為妻。於是班傑明不顧自己的前途、不顧千里的距離,死纏爛打地搬到女孩學校附近,天天在她身邊打轉、要她嫁給自己。而當女孩的父母聞訊趕來,硬逼著女孩與另一個男孩結婚時,班傑明更是千里飛車奔波,彷彿不要命似地闖進教堂阻攔婚禮進行。
很多人為班傑明不懈求愛和強搶新娘的動作而感動,說他在經歷迷惘和混亂後,最終找到自己的方向,確認真愛而非一時的情慾才是生命的真諦。但是,《畢業生》里頭最為經典的一幕其實是在電影的結局處,而這結局訴說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班傑明與身穿婚紗的女孩從教堂中逃出來,兩人手牽著手飛快地奔上公車,在一整車乘客的驚詫目光下,堅定而快樂地走向最後排座位坐下。在坐定之後,兩人仍止不住興奮和勝利的笑容,但片刻之後,他們相視對看一眼,便齊刷刷地陷入沉默,各自露出尷尬與茫然的表情--這表情就像兩個負氣離家的孩子,在叛逆的興奮情緒過後,無言地問著自己:那然後呢?
■後話
《畢業生》之所以成為美國經典電影,在於它以非常商業的手法、極為爭議的話題,來呈現一個世代所特有的精神狀態,不光是電影本身,里頭的配樂、班澤明所開的愛快羅密歐敞篷跑車,都成為經典。有趣的是,《畢業生》雖然是四十多年前的老片子,但里頭描繪的嬰兒潮世代的境況,恰好與中國出生於八0和九0年代之間的青年有許多相似之處。
在歷經二戰、內戰、文革和一胎化政策後,中國的嬰兒潮出現在1982年到1990年之間,時至今日,這波嬰兒潮新生兒都成長為青年人,而且類似於美國嬰兒潮青年們所面對的情況,他們的父執輩們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便不余遺力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中,因此中國嬰兒潮世代的青年們在生活條件上比父母輩更優渥許多,學經歷也更豐富,加上是獨生子女,除了三千寵愛在一身外,更是背負著上一代所有的希望與夢想。而這樣的成長環境,也賦予中國嬰兒潮世代更多的叛逆精神。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除了因為網路等媒介的發達與普及,信息的流動速度更快、透明度更高外,中國嬰兒潮世代的長成,也解釋了為何當代出現更多的憤怒青年,以及社會為何出現較強的改革聲浪。我想,這種叛逆的精神和改革的壓力,絕非簡單的打壓和限制可以阻攔的,需要透過適當的順應方能疏導。當然,這只是隨便想想、隨便說說,沒什麼特別的意思
㈤ 電影《畢業生》沒看懂
各位要特別注意了:由於本人疏忽在此表示歉意, 鑒於三樓的特別評價,在此特別聲明,第二段的「電影背景」是轉載於「http://ke..com/view/40538.htm「幕後製作」的第一段。」
從文章第三段起均來自本人拙劣的文筆,如其他文章思路與本文相同,只能說我們的對電影的理解相同,在文字上絕無抄襲,請各位鑒定。分數不多並不重要,只是出於十年前對這部電影的喜愛和給我留下回憶,不覺中寫了下面的3、4、5、6、7段這么多文字。本文的思路是從提問中的「媽媽」、「姑娘」的分析寫起,我想3、4、5、6、7段這些拙劣文章還是寫得來的。
電影背景:在當時美國60年代的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們開始對維系資本主義社會運轉的舊秩序、舊傳統的合理性產生置疑,形形色色的反體制社會思潮風起雲涌:黑人解放運動、婦女解放運動、反越戰運動以及性解放、同性戀、嬉皮士,都體現了新一代的思想觀念的顛覆性與破壞性。
當時的人們生活迷茫,對社會失去信任,生活糜爛,生活失去了信仰,沒有心理寄託,沒有愛情,沒有工作,沒有朋友,生活枯燥乏味,每天都在無聊而壓抑的日子中度過,時間像滴水般漫長,又無事可做,也什麼都不想做。這種壓抑的生活無異於牢獄生活,只不過這更可怕的是自己心理上出現的囚牢。然而在這種生活緊綳的壓抑之下,人難免會選擇放縱,以求得對生活的宣洩、不滿和反抗,以獲得心理的釋放,如果是你生活在這樣一種環境,你會怎樣呢?
所以主人公在當時那種環境下,面對魯賓遜太太的挑逗,難免會選擇放縱來消遣生活,當然這種生活不是他想要的,只不過是通過放縱逃避現實生活,就像借酒澆愁一般。
而當男主人公遇到女主人公後,他發現自己生活開始充滿了激情,開始尋找到了人生的意義,有了自己的目標和理想,而女主人公就是他的理想、他的未來,是女主人公點燃了他生活激情的火花,讓他脫離了糜爛的過去 ,因此主人公為了自己新的生活,新的開始,他開始瘋狂追求女主人公,因為他知道,她才是他真正的完美人生,才是生活的希望和唯一。
其實男主人公開始的放縱並沒有錯,是時代和生活造成的,在當時主人公也是一個現實生活的受害者和犧牲品,因為年輕和迷茫主人公放縱了生活,而出現亂倫也是他不曾預料的,在放縱後他清醒地認識了自己,並進行了改變,與過去劃清了界限。
最後出現亂倫的局面,主人公也是十分困惑、無奈和迷茫,是選擇新的生活還是回到過去糜爛的生活,主人公勇敢地站了出來,與過去斗爭,選擇新生活,「劫」走了新娘。
電影這一段最令我感動和難忘,當主題曲the sound of silence響起,主人公狂奔教堂,臉上充滿堅毅的信念和希望,沖進教堂瘋狂的為理想和未來搏鬥,然後牽著新娘的手沖出教堂,用代表神聖的十字架卡住教堂大門,表示著與過去的生活告別,也是對生活的一種反抗,奔向新生活,浪漫而激情,真是 經典。
㈥ 外國電影《畢業生》到底在講什麼呀疑惑
本恩的父母忙著籌備慶祝他畢業的家庭晚會,但本恩卻對未來生活感到茫然。來客中的魯賓遜太太對這個小夥子很感興趣,不斷挑逗本恩,但被拒絕。可是日子如此無聊,不久後他開始了同魯賓遜太太幽會,同時他也愛上了她的女兒伊萊恩。魯賓遜太太知道真相後堅決反對,並想盡辦法拆散兩人的交往。本恩終於找到機會向伊萊恩表白了愛意,並坦承了自己的墜落,只是沒說出那個夫人的名字。伊萊恩原諒了他,但魯賓遜太太的震怒使伊萊恩猜到了一切。她傷心地決定與別人結婚。本恩得知這一消息,不顧一切向教堂沖去,他要盡最後力量挽回愛人的心……
㈦ 畢業生電影的結局用了什麼電影語言
你我有各自的軌跡,如流星,能相聚,共步一段旅程,是緣分,但最終將朝著各自方向漸行漸遠,是命運,願你畢業後的生活更順利!
㈧ 電影《畢業生》的詳細簡介
作為一部上映於1967年的愛情電影,在今天還能打動第一次看到它的觀眾,《畢業生》的確有它的過人之處。也許在中國,人們提及最多的就是它的電影配樂,簡單說就是那首實在太出名的《斯卡布羅集市》,甚至前幾年還有人在網路上寫出歌詞的「詩經體」。其實雖然西蒙&加芬克的配樂的確為本片增色不少,但我第一次看時,真正打動我的並不是動聽的音樂,而是撲面而來的逆反之風。
「畢業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校園里待了十幾年,一朝贏得解放、卷鋪蓋走人,到底是迅速在社會上盡得風流還是深陷泥潭,往往取決於他們所做的一兩件關鍵事。在這種人生重大轉折的背景下,畢業生的奇怪心態也就顯得不那麼奇怪了。不扯遠,單說愛情,剛畢業的學生仔自然而然要面對一堆聲色犬馬的誘惑,以及再也無所顧忌的輕松心態,無論是從情感還是從性上,像本·布拉多克這樣的「愣頭青」自然會蠢蠢欲動、躍躍欲試了,那些學生時代拴住男人臍下三寸的所謂倫理、道德,因為再無規矩和輿論的束縛而顯得形同虛設。羅賓遜夫人的性感軀體其實只是誘因,根本的動力還在於剛從男孩自己的一顆禍心。可是電影畢竟是電影,本偷情的結果與現實中的大多數樣本比起來實屬倒霉透頂,偏偏就偷到了自己喜歡女生的媽媽身上,以至於被「老女人」算計而雞飛蛋打、身敗名裂,唉,男人啊,一旦解開褲帶,等著他們的永遠都是無窮無盡的麻煩。
不過《畢業生》畢竟還是一部好萊塢喜劇,尼科爾斯也沒有興趣嚴肅地討論亂倫+婚外情這種社會問題。所以,我們在影片的尾聲看到了「超現實」也是必然的一幕,執著的本終於打動了深愛的女孩艾琳,從婚禮上把她硬生生撬走,留下的是一群被鎖在教堂的親朋好友,帶走的則是一個在公路上狂奔的落跑新娘。
盡管結局顯得有些矯飾的成分,但仍然不能影響本片在幾十年後仍為人津津樂道。相比之下,自然影片的前半部分更讓人難以忘懷,尤其是羅賓遜夫人用美腿絲襪誘惑小本同學的那一幕,更是成為了影史經典。再加上西蒙&加芬克絕對高附加值的配樂,本片在家庭娛樂市場上一直潛力巨大、廣受追捧的節目。
然而在DVD時代,本片邁向電影收藏者碟架的路卻一點都不順當。先前本人已經撰文介紹過此片DVD的發行狀況,總的來說,就是二區強於一區,不僅是因為一區的正片視頻長期一直不可變,也因為二區(法國Studio Canal公司)提供了有質量的花絮內容。不過這一切在本周成為了歷史,福克斯接過米高梅公司片庫的代理權之後,在一區發行了本片的四十周年紀念版DVD,與Studio Canal合作修復的畫面煥然一新(Studio Canal早先在法國發行了此片的HD DVD),首次成為可變寬銀幕,音軌上除了添加一條DTS以外,還有兩條評論音軌可供選擇。此外花絮方面也多有補充,最終讓本片在DVD時代終於有了一個免洗的終極版本。
一區新版的正片畫面修復得很棒,與一區老版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不僅修復了一區不可變老版畫面色彩的失真和串色,還有效消除了膠片劃痕和灰塵。而與PAL制的二區相比較,則在色調上更暗,特別是黑暗場景下,二區的偏紅非常明顯。
㈨ 電影《畢業生》的最後一個鏡頭是什麼意思
也難得西方電影中有這種含蓄的表現手法,兩個人看著前方使向遠方,而此刻他們是理志和清醒的,他們真正屬於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