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桐城中業廣場電影院春節期間能網上買票嗎
不能,只能在電影院裡面購票
❷ 桐城市電影院是華潤蘇果隔壁嗎
我家小孩子學校組織看電影不到華潤蘇果,桐都書店旁的一個小門進出。花錢看電影的是中業廣場,在華潤蘇果的樓上。
❸ 今晚桐城電影院電影10.30點電影
那要看你是什麼地方,什麼電影院了
不過最近熱映的有: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
分手大師
哥斯拉
沉睡魔咒
一般電影院應該有
❹ 昨晚19:00場,桐城中業電影城看《微微一笑很傾城》的兩姐妹在不在
密碼:5qa5
❺ 福鼎電影院什麼時候上映哈利波特
福鼎福鼎桐山大橋夜景 概況
郵編:355200 代碼:350982 區號:0593 拼音:Fuding Shi
福鼎,乾隆四年(1739年)從霞浦縣劃出勸儒鄉的望海、育仁、遙香、廉江四里置福鼎縣,隸屬於福寧府,縣治設在桐山,故稱桐城。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屬東路觀察使,民國六年(1917年)屬閩海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直屬省轄,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福建省第二督察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稱第八行政督察區。1949年6月11日福鼎解放,屬浙江省第五行政公署,1949年10月隸屬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區,1950年改稱福安專區,1970年行署遷址寧德,1971年改屬寧德地區。1995年10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福鼎縣設立福鼎市,仍屬寧德地區。2000年11月撤銷寧德地區設立寧德市,現隸屬寧德市。
福鼎市位於福建省東北部,介下北緯26°55′--27°26′,東經119°55′--120°43′之間。福鼎西北西南部山巒起伏,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都坐落在這一帶,整個地勢從東北、西北、西南向中部和東南沿海呈波狀傾斜,構成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格局。山地和丘陵地面積占土地面積88.1%,平原佔11.9%。海岸線曲折,長度432.7公里,境內島嶼、海灣眾多,多為岩岸,大小島礁達200多個,其中島嶼81個,較大的島有福瑤列島、台山列島、七星列島;主要港灣41個,其中沙埕港融商貿、漁業、軍事為一體,是東南沿海重要的深水避風良埠,可建數座5-10萬噸泊位的碼頭,早在孫中山《建國方略》中就定為天然良港。東南與東海瀕連,西同柘榮縣,南與霞浦縣為鄰,東北、西北分別與浙江省蒼南、泰順兩縣接壤,正北的分水關為閩浙兩省的分界地。104國道跨越境內。縣城離省會福州市299公里,沙埕港距台灣基隆港142海里。
1995年10月13日,國務院批准福鼎撤縣設市(縣級),原有區域不變,從此結束了福鼎的256年縣建制歷史,跨上了建設閩浙邊界、東海之濱文明城市的歷程。
福鼎方言較為復雜,絕大多數人講桐山話,貫嶺、前岐、沙埕一帶講閩南話,秦嶼鎮的秦嶼講福州話,少數村莊講長樂話、汀州話、莆田話。畲族多數用其本民族語言。
境內東西寬79.3公里,南北長57.4公里,陸地面積1461.7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4959.7平方公里,人口每平方公里363人。
福鼎市依山傍海,山明景秀,歷史悠久,自然資源豐富,海陸交通便利,經濟文化發達。境內的太姥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前岐四季柚是「世界奇果」,白琳的玄武岩是全國十大石板材基地之一。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為沿海開放市和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
土地資源 1995年末全縣耕地面積298890畝,其中水田204586畝,旱地94304畝,人均耕地0.56畝;森林面積1157000畝,海水可養殖面積91.7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境內已探明主要礦產有14種。金屬礦有鉛、鋅、銀、鉻、銦、銅、鐵等7種,主要分布在疊石鄉。疊石銀硐的鉛鋅礦,儲存量33萬多噸,為國家級的中型礦。非金屬礦有石灰石、葉臘石、玄武岩、輝綠岩、茶崗岩、高嶺土、石英石等7種,主要分布在管陽、白琳、潘溪等鎮。葉臘礦儲存量42.16萬噸,白琳大嶂山的玄武岩儲存量5000萬立方米,礦石裸露地表,呈墨黑色、色調凝重高雅,是全國罕見的高級建築板材,屬全國建築石材基地之一,被國務院建材總局命名「福鼎黑」。
林產資源 森林面積115.7萬畝,森林覆蓋率56.2%,森林蓄積量127.1萬立方米,可利用草場面積57萬畝。全縣喬灌樹木235種,主要用材林有松、杉、柏和闊葉林;經濟林主要有毛竹、油茶、油桐、烏桕、茶葉、黑松、楠木、花櫚木、紅花油茶、三尖杉等。
海產資源 境內海域面積2243.95萬畝,灘塗面積10.44萬畝,水生動植物有黃魚、帶魚、鯧魚、鰻魚、石斑魚、毛蝦、梭子蟹和牡蠣、泥蚶、跳魚、青蟹、海蜈蚣、海帶、紫菜等。
水力資源 境內溪河縱橫,水能資源貯藏量達9.4萬千瓦,可開發7萬千瓦,地下水蘊藏量2.6172億立方米,地表水量14.5143億立方米。八尺門港水流湍急,可利用建造36000千瓦潮汐電站;疊石會甲溪地下氡泉,經有關部門測量泉水含氡量15埃曼/升,含氟量20毫克/升,可治療各種皮膚病、神經科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是一個很值得開發利用的天然資源。
旅遊資源 境內太姥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素以"海上仙都"著稱,其觀賞面積92.02平方公里,保護面積200平方公里,是一處以花崗岩峰林岩洞為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它以峰險、石奇、洞異、霧多"四絕"稱雄江南,還有古剎、碑刻等人文景觀,遊人可登山、觀海,看日出、探洞、泛舟、尋古、采風等。
糧食生產 水稻是福鼎市最主要的糧食作物。薯類糧食作物主要是甘薯和馬鈴薯兩種。
經濟作物 福鼎主要經濟作物品種有油料、黃麻、甘蔗、曬煙、葯材、席草、茉莉花、蕉芋、檳榔芋等。其中油料有花生、油茶籽、油菜籽、芝麻等。檳榔芋被國家經貿部定名為福鼎芋,主要產地桐城和貫嶺,列為人民大會堂國宴佳餚。
茶果生產 福鼎是全國著名產茶區,尤以「白琳功夫」紅茶最為著名。福鼎水果品種大約有30多種,主要有柑桔、枇杷、楊梅、梨、桃、柰李、柿子、柚子等。
蔬菜生產 1991~1995年,市政府重視「菜籃子」工程建設,每年撥專款解決種子、化肥等問題,扶持蔬菜生產基地建設。蔬菜主要品種有豇豆、茄子、西紅柿、冬瓜、大白菜、花菜、榨菜、福鼎芋、食用蠶豌豆等。
林業生產 福鼎市樹種資源十分豐富,經初步調查鑒定:木本植物有74科212屬491種,其中裸子植物9科18屬29種;被子植物65科194屬462種;境內主要樹種有9科24種:松科的馬尾松、黑松、火炬松、美國濕地松;杉科的柳杉、杉木、水杉、水松;卷柏科的柏木、側柏;殼斗科的米楮、苦楮、大葉楮、青岡櫟、木考樹、石櫟;棕科的棕樹;玄生科的泡桐;山茶科的茶葉、木荷、油茶;樟科的樟樹;大戟科的油桐、烏柏。
福鼎市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5種:二級保護樹種水松、銀杏、福建柏。三級保護樹種有台灣蘇鐵、凹葉厚朴。竹類繁多,主要是麻竹,還有苦竹、黃竹、綠竹、蘆竹以及太姥山區稀有的方竹、黑竹、倒枝竹。本市竹類多分布在山區。太姥山上的方竹、倒枝竹數量已經不多。
全市森林面積115.7萬畝,森林覆蓋率56.2%,森林蓄積量127.1萬立方米。1995年全市造林面積2872畝,跡地更新面積3666畝,封山育林27萬畝。現有國營、鄉鎮辦林場32個。後坪國營林場有林地2273公頃,其中用材林佔90%。
傳統農業優勢 福鼎海域廣闊,盛產大黃魚、青蟹、泥蚶、彈塗魚、石斑魚等珍貴海產品,是閩東重要的海水網箱養殖基地,漁業產值佔全市農業總產值的60%以上,是全省十大漁業縣(市)之一。目前,在前岐、秦嶼、店下等鄉鎮建成了三個農業現代化科技示範園區。林業、畜牧業發展迅速,成為我市農業主導產業。特色農產品資源非常豐富,世界奇果—四季柚、中國名芋—檳榔芋、食用菌(蘑菇)、白琳工夫茶以及大白毫始祖—太姥綠雪芽等蜚聲海內外。
文化底蘊深厚 福鼎是閩越和甌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中原文化的傳入也比較早,自秦漢以來,就是閩浙之間的重要城鎮。深厚的道教、佛教、儒教文化,獨具民族特色的畲族文化、獨具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與閩東老區的革命精神共同構築現代福鼎多元的文化體系,1997年和2000年連續兩屆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市基礎設施建設日異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強,產業結構逐步趨向合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生產性項目落戶我市,增強了我市經濟發展後勁與活力。共引進70多個工業項目,總投資達20億元,正式投產後年可新增產值50億元。與此同時,良好的市場、服務、信用環境,為我市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營造了可持續的發展氛圍和條件,在2004年度福建省縣域經濟評價中,成為「經濟發展十佳」縣(市)之一,縣域競爭力居全省第18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❻ 明天桐城中業有什麼電影嗎
恩,有的額
❼ 昨天晚上在桐城中業電影城,看微微一笑很傾城8排6座的,請問你在么
不 在 .。
❽ 婁性人口數量
<P>一、尋根溯祖 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後代。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傳至第五王為少康。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先代賢王的後裔,把少康的後裔東樓公封於杞(今河南杞縣),遂為杞國。春秋時,杞國在周圍大國的壓力下被迫東遷,後來定居於淳於(今山東安丘縣東北)。杞君有一支子孫封在婁邑(今山東諸城縣西南),遂以地名為姓,稱婁姓。 2、北魏時有代北人疋婁氏、伊婁氏、蓋婁氏、乙那婁氏均改姓婁,亦稱婁氏。 3、邾婁國的子孫,有以婁為氏的,是婁氏的又一支。 二、郡望分布 婁姓望族居譙郡、東陽郡(今浙江金華)。 譙 郡:東漢時置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省亳縣)。相當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間地區。 三、歷史名人 婁師德:唐朝大臣。曾任監察御史,應詔從軍,功吐蕃,八戰八捷。後官至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掌管朝政,總管邊要達30年之久。為人寬厚,能容人。他的弟弟當了代州刺史,要赴任時,他問:"容寵已極時,你怎樣避免別人的嫉妒呢?"他弟弟說:"如果有人吐唾沫在我臉上,我抹掉就算了。"他說:"不要抹掉,要心平氣和地讓唾沫自己幹掉。" 婁 堅:明代詩人。經明行修,工詩善書,時人合唐時升、陳嘉燧、李流芳及婁堅詩刻,謂之曰《嘉定四先生集》。 婁 忱:明代學者,傳父學,十載不下樓,從游者甚眾,學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為巢而讀書者。 婁仲英:元代畫家,善山水,《山居圖》頗為有名。 婁雲慶,湖南長沙人。咸豐十年,小池驛之戰,功最,擢參將。克寧國,以提督記名,賜黃馬褂。捻平,雲慶請歸養。光緒初,復起授正定鎮總兵。十七年,擢湖南提督。三十年,以老乞歸,卒於家。</P>
<br><P>補:</P>
<br><P>禹姓姒。商滅夏後,大禹的子孫易姒為婁,隱居不仕。直到西周成王姬誦追封皇室後裔時,發現大禹36世孫婁雲衢在會稽,便把他召來,賜「木」為「樓」,封東樓公,食邑杞國(今河南杞縣)。此後,雲衢的子孫便姓了「樓」,並將杞國作為樓氏的發祥地。 </P>
<br><P> 東漢時,大禹77世孫樓,字重玉,號雄樵,「經文緯武,熟嫻韜略,」官至三軍總都尉,加授麒麟閣護軍都憲,進位太師,卒謚「忠成」,御葬於烏傷(今義烏市)之香山。他有二子:長子良驥,字德卿,仍回會稽;幼子良,字秀卿,為守父墓,留居烏傷。 </P>
<br><P> 浙江、上海、山東德州兗州、河南杞縣、陝西咸陽、湖南廣安、廣西昭平等地的樓姓人,都奉重玉為始祖。 </P>
<br><P> 大禹第102世孫樓晉(853—950),字彥孚,號指城,自烏傷遷仙岩(今樓塔一帶)。他是樓塔樓姓人的始祖。但據《烏傷香山樓氏分遷圖》: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大禹64世孫樓大溜自兗州遷蕭山;唐·神龍二年(706),大禹97世孫樓濡自香山遷蕭山長山,均因史料久佚,無從詳考。 </P>
<br><P> 那麼,樓晉為什麼要遷仙岩呢? </P>
<br><P> 原來他是唐末戰將,追隨杭州都知兵馬使、太子賓客兼侍御史、兩浙節度使、天下兵馬都元帥錢鏐(後為吳越國國王)東征西討,在攔襲義勝軍節度使劉漢宏和活捉稱帝越州的叛將董昌諸戰役中,屢建勛業,累官至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兵部尚書。他多次在仙岩一帶活動,認為這里山環水繞,人居環境優越,便於唐·乾寧四年(897)由烏傷遷此肇基發族。至今已傳39世,有8000餘人。 </P>
<br><P> 據粗略統計,自南宋至清代,樓氏有舉人4名,武舉人2名,貢生7名;在清朝一代,有22人分別出任知縣、縣丞、典史、訓導和參將、守備、巡檢等文武官職。 </P>
<br><P> 自元末名醫樓英始,樓氏族中業操岐黃、仁術濟世者代有傳人,如:明代的樓淇霆、樓宗望,清朝的樓全、樓邦源等等,不唯醫名播於吳越間,且有著作問世。 </P>
<br><P>詳細見樓姓 樓玉濤修</P>
<br><P> </P>
<br><P>
<br><TABLE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LINE-HEIGHT: 130;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borderColor=#11111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br><TBODY>
<br><TR>
<br><TD>
<br><P align=left>樓(L6u) (1)樓、婁同源於姒姓,黃帝歷五世而生禹,禹治水有功而賜姓姒,受舜禪讓而稱帝.子啟建夏朝.禹14世孫桀無道,夏為商所滅。其子仲和仲禮避禍於會稽,改姓婁.周滅商後,武王追封先帝後裔,得禹36世孫雲衢公,曰:無木不成樓,猶無水不成源也!舉為諫議齊侯,封於杞(河南杞縣)。以主夏祀,號東樓公。子孫遂以樓為姓。(2)古代少數民族姓氏,東漢時,白馬羌豪有樓氏;(3)南北朝時,北魏有蓋樓氏、賀樓氏,入中原後一並改為樓氏,居山西代郡。<FONT size=2>東魏有都督賀婁烏蘭,隋有巨鹿公賀婁子干.唐有鳳州刺史賀婁行</FONT><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體;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2>本</FONT>,<FONT size=2>太子舍人賀婁積</FONT></SPAN><FONT size=2>.<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體"><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體;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裨將賀婁余閏,知此族魏末又復舊姓。</SPAN></FONT></P>
<br><P align=left>樓姓人口約佔全國的0.01 現在在浙江杭州(臨安,富陽),寧波(鄞縣,奉化,慈溪,餘姚),金華(義烏,東陽,永康),麗水、蕭山樓塔鎮。諸暨。分布較多 。台州、三門等地也有。</P>
<br><P align=left>郡望:東陽郡(今<STRONG>浙江金華、義烏一帶</STRONG>)。 廣德湖田,辟成千頃 君卿唇舌,見重五侯 上聯說北宋奉化人樓異,字試可,元豐年間進士,徽宗時任本州知州,開墾廣德湖為水田七百二十頃,每年可收三萬六千石谷。後歷官徽猷閣直學士、平江知府。下聯說西漢齊人樓護,字君卿,目為父親行醫,所以小時候讀了不少醫書,後學經、傳,任京兆吏。與谷永(字子雲)同為成帝的舅父王氏五侯(平阿侯王譚、成都侯王商、紅陽侯王立、曲陽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時)的上客,當時長安有說"穀子雲筆札,樓君卿唇舌",是說他為人守信用。後舉方正,歷官諫大夫、天水太守,封息鄉侯。 </P>
<br><P align=left>樓姓歷史名人: </P>
<br><P align=left>樓媛 戰國魏相 </P>
<br><P align=left>樓璽,南朝梁代人,封南昌郡王。</P>
<br><P align=left>樓郁,字子文,北宋皇佑五年(1053)進士,人稱西湖先生,鄞縣人,居城南。好書不倦,自六經至百家傳記,無所不讀,家藏書萬卷,手抄居半。 </P>
<br><P align=left>樓鑰 (1167-1213)字大防,南宋鄞縣(寧波)人。南宋著名文學家.宋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歷官太府宗正寺丞等 ,著有〈北行日錄〉等傳世 </P>
<br><P align=left>樓 屯(1880-1950) 原名卓力,字肖嵩、辛壺、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縉雲人,久居上海。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篆刻得吳昌碩指授,合秦、漢和浙派之長,自成一格,所作馭刀如筆,氣韻渾古蒼媚。 </P>
<br><P align=left>樓適夷(1905.1.3~)原名錫春,曾用筆名樓建南,浙江餘姚人。中國近代著名作家,翻譯家 </P>
<br><P align=left>樓南泉,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12月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攀登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P>
<br><P align=left> 樓雲 杭州人 中國第一個蟬聯奧運金牌的運動員 在長達16年的體操生涯中,樓雲奪得過40多個跳馬冠軍,其中包括3次世界冠軍,不愧「跳馬王」的美譽。</P>
<br><P align=left> 樓大鵬(1936——)男,浙江寧波人。從小旅居英國,1953年回到祖國,1959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機械繫。大學期間是一名優秀跨欄選手,曾以25秒2的成績打破男子200米低欄全國紀錄。1959——1966年在北京鋼鐵學院體育教研室任教,後調國家體委工作,歷任國際司副處長、訓練競賽三司副司長、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主席等職。80年代以來,先後擔任亞洲田徑聯合會副主席並兼任競走和技術委員會主任,國際田聯理事,亞洲單項體育聯合會總會副主席等。曾獲國際田聯元老獎章和國家體委頒發的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中國奧林匹克工作小組集體獎成員之一)。 </P></TD></TR></TBODY></TABLE></P>
<br><P>婁燁1965年生於上海,1985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P>
<br><P> 婁燁是第六代導演中不能忽視的一位,首先他的作品極具個人特點,但實際上與整個第六代比較滿足於自我的表達方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其次除了《蘇州河》以外,《危情少女》、《周末情人》、《紫蝴蝶》幾部電影都是體制內的產物,而《蘇州河》一片也在影迷群落中具有廣泛的基礎,因此婁燁為中國觀眾的接受度要相對大於其他一直掙扎於地下的第六代導演。</P>
<br><P> </P>
<br><P> </P>
<br><P>資料續:</P>
<br><P><STRONG>一、姓氏源流<BR></STRONG> 婁(Lóu)姓源出有三:<BR> 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後代。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傳至第五王為少康。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先代賢王的後裔,把少康的後裔東樓公封於杞(今河南省杞縣),遂為杞國。春秋時,杞國在周圍大國的壓力下被迫東遷,後來定居於淳於(今山東省安丘縣東北)。杞君有一支子孫封在婁邑(今山東省諸城縣西南),遂以地名為姓,稱婁姓。 <BR> 2、出自古代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匹婁(又稱疋婁)氏、伊婁氏、蓋婁氏、乙那婁(亦作壹那婁、一那婁)氏,入中原後一並改為婁姓,亦稱婁氏。 <BR> 3、以國名為氏。《風俗通義》載,春秋時有邾婁國(在今山東省鄒縣一帶),子孫有以婁為氏,是婁氏的又一支。 <BR><BR><B>二、遷徙分布</B><BR> 婁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婁姓源於姒姓,是大禹的後代。周武王滅商後,把夏帝少康的後代東樓公封於杞國(河南省杞縣)。至春秋時期,杞國在周圍大國的威脅下被迫東遷,杞君有一支子孫被封在婁邑(今山東省諸城西南),後來以婁為姓。此外,北魏時匹婁氏、伊婁氏、乞婁氏、乙婁氏都有人改姓婁。婁姓望居譙郡(今安徽省境內)。西漢初年有大臣婁敬,因建議劉邦入都關中有功,被賜姓劉。劉邦被匈奴打敗後,他提出「和親」政策,被採納。<BR><BR><B>三、歷史名人</B><BR> 婁 堅:明代詩人。經明行修,工詩善書,時人合唐時升、陳嘉燧、李流芳及婁堅詩刻,謂之曰《嘉定四先生集》。 <BR> 婁 忱:明代學者,傳父學,十載不下樓,從游者甚眾,學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為巢而讀書者。 <BR> 婁 僧:宋代承天寺僧人,中指有七節。時仁宗趙禎剛出世,啼哭不止,知婁僧有奇術,遂召入宮。僧按幼主頭頂,曰:「莫叫,莫叫,何以當初莫笑。」哭聲乃止。<BR> 婁 妃:明代上饒人婁諒之女,嫁寧王朱宸濠為妃,有賢德。寧王起兵謀反,婁妃屢諫不聽。兵敗被殺。臨終前嘆曰:「昔商紂聽婦人之言而亡,吾不聽 婦人之言而死。後悔晚矣!」清代人蔣士銓寫《一片石》,《第二碑》兩傳奇, 哀悼此妃。<BR> 婁 諒:字克貞,上饒人。少有志絕學。聞吳與弼在臨川,往從之。一日,與弼治地,召諒往視,雲學者須親細務。諒素豪邁,由此折節。雖掃除之事,必身親之。景泰四年舉於鄉。天順末,選為成都訓導。尋告歸,閉門著書,成《日錄》四十卷、《三禮訂訛》四十卷。謂《周禮》皆天子之禮,為國禮。《儀禮》皆公卿大夫士庶人之禮,為家禮。以《禮記》為二經之傳,分附各篇,如《冠禮》附《冠義》之類。不可附各篇者,各附一經之後。不可附一經者,總附二經之後。其為諸儒附會者,以程子論黜之。著《春秋本意》十二篇,不採三傳事實,言:「是非必待三傳而後明,是《春秋》為棄書矣。」其學以收放心為居敬之門,以何思何慮、勿忘勿助為居敬要旨。然其時胡居仁頗譏其近陸子,後羅欽順亦謂其似禪學雲。<BR> 婁師德:唐朝大臣。曾任監察御史,應詔從軍,功吐蕃,八戰八捷。後官至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掌管朝政,總管邊要達30年之久。為人寬厚,能容人。他的弟弟當了代州刺史,要赴任時,他問:「容寵已極時,你怎樣避免別人的嫉妒呢?」他弟弟說:「如果有人吐唾沫在我臉上,我抹掉就算了。」他說:「不要抹掉,要心平氣和地讓唾沫自己幹掉。」 <BR> 婁雲慶,湖南省長沙人。咸豐十年,小池驛之戰,功最,擢參將。克寧國,以提督記名,賜黃馬褂。捻平,雲慶請歸養。光緒初,復起授正定鎮總兵。十七年,擢湖南提督。三十年,以老乞歸,卒於家。<BR> 婁仲英:元代畫家,善山水,《山居圖》頗為有名。<BR> 婁夢俠:原名婁培儒,又名婁子征、婁子珍,1906年生,江蘇省邳州市薛集鄉婁樓村人。幼讀私塾,15歲後次第入縣立第二高等小學、邳縣甲種師范學校就讀,受進步思想熏陶,經常參加反帝、反封建宣傳活動。1927年秋隨北伐軍南下,考入南京警察訓練所,同年由宋綺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四月畢業,回邳任土山市公安分局局長。1931年因被列入國民黨邳縣當局「清黨」名單,遂奉中共徐海蚌特委之命,去東灌沭(東海、灌雲、沭陽)聯合縣委工作,秘密組織農民武裝斗爭。身份暴露後,奉調上海從事工人運動。不久調至中央保衛局,參與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保衛工作。1932年奉調中央蘇區,任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保衛局偵察部長,翌年8月任保衛局長;10月當選為中共江西省委常委;12月當選為江西省蘇維埃執行委員和主席團委員。1934年,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主席團委員。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奉命留守江西革命根據地。1935年3月在贛南不幸遭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在獄中,婁夢俠受盡酷刑,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同年6月9日,笑赴刑場,慷慨就義,時年29歲。<BR><BR><B>四、郡望堂號</B><BR> 1、郡望<BR> 東陽郡:治所在今浙江省金華。 <BR> 譙 郡:東漢時置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省亳縣)。相當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間地區。<BR> 2、堂號(缺)<BR> <BR>====================================================================<BR><BR>【婁姓宗祠通用對聯】<BR><BR>〖婁姓宗祠四言通用聯〗<BR><BR>緒演婁邑;<BR>芳傳東陽。<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 <BR> 全聯典出婁姓的姓氏源流和望族。<BR><BR>譙郡望族;<BR>宗仁名官。<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 <BR> 上聯典出婁姓郡望譙郡。下聯典指唐代大臣婁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人。曾任監察御史,應詔從軍,攻吐蕃,八戰八捷。後官至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掌管朝政,總管邊要三十餘年。後多次主持屯田積谷事宜。<BR><BR>和親獻議;<BR>盛德容人。<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 <BR> 上聯典指漢初齊人婁敬,劉邦在洛陽時,他建議定都長安,被採納,賜姓劉氏,封關內侯。當時,匈奴冒頓(Mò dú 音墨獨)單於兵力強大,多次侵擾漢朝北方邊境,他又獻上與匈奴和親的政策,並受命與匈奴簽訂和約。因呂後不願女兒魯元公主遠嫁,又以宗室女代替。後建議遷徙戰國時六國貴族的後裔及豪強大族十餘萬人充實關中,以削弱關東舊貴勢力。下聯典指唐代鄭州原武人婁師德,字宗仁,進士出身,上元初任監察御史。儀鳳年間,參加對吐蕃的戰爭,因功升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並擔任營田事,帶領將士屯田,多次受到武則天手詔嘉獎。後兩任宰相,主持朝政,又出任河源等軍營田大使。他常識淵博,器量寬宏,勤於政事,主持邊防事務三十餘年,政績顯著。<BR><BR>譙郡世澤;<BR>御史家聲。<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BR> 全聯典指唐·婁師德事典,上元初,為監察御史。<BR><BR>賢妃明察;<BR>高僧止啼。<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BR> 上聯典指婁妃,為明寧王宸濠妃。濠謀逆,妃屢諫不聽,及敗,妃赴水死,悔以不用婦言亡。清蔣士銓為譜《一片石》、《第二碑》兩傳奇以哀之。下聯典指宋僧婁道中指有七節。仁宗生啼哭不止,召入宮,摩其頂,啼遂止。<BR><BR>五侯上客;<BR>一代儒宗。<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BR> 上聯典指唐·婁師德事典。下聯典指明·婁忱事典。<BR><BR>-----------------------------------------------------------------<BR><BR>〖婁姓宗祠五言通用聯〗<BR><BR>名畫山居圖;<BR>經學子敬集。<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 <BR> 上聯典指元代畫家婁仲英,善山水,《山居圖》頗有名。見成廷珪《居竹軒集》。上聯典指明代學者婁樞,字子敬,嘉靖舉人。河內人。知廣宗縣,頗留心經世之學,有《婁子敬文集》。<BR><BR>德感諸學士;<BR>詩列四先生。<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 <BR> 上聯典指明代學者婁忱,字誠善,上饒人。傳父學,二載不下樓,從游者甚眾,學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為巢而讀書者。下聯典指明代詩人婁堅,字子柔,萬隆間貢生,經明行修,工詩善書,時人合唐時升、陳嘉燧、李流芳及堅詩刻之曰《嘉定四先生集》。<BR><BR>-----------------------------------------------------------------<BR><BR>〖婁姓宗祠六言通用聯〗<BR><BR>彥發太常博士;<BR>存仁天下清宮。<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 <BR> 上聯典指南宋資政殿學士婁機,字彥以,嘉興人。曾官太常博士秘書郎、吏部侍郎,進參知政事。在官惜名器,稱獎人才。以資政殿學士致仕。下聯典指明代進士婁志德,字存仁,項城人。知趙州,有惠政,累遷福建布政使,巡先山東,嘗著《兩浙賦役全書》,卓有實濟。京師語曰:「天下清官婁志德」。<BR><BR>-----------------------------------------------------------------<BR><BR>〖婁姓宗祠七言通用聯〗<BR><BR>七節僧禁啼幼主;<BR>一片石哀悼賢妃。<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BR> 上聯典指宋僧婁道中指有七節。仁宗生啼哭不止,召入宮,摩其頂,啼遂止。下聯典指婁妃,為明寧王宸濠妃。濠謀逆,妃屢諫不聽,及敗,妃赴水死,悔以不用婦言亡。清蔣士銓為譜《一片石》、《第二碑》兩傳奇以哀之。<BR><BR>-----------------------------------------------------------------<BR><BR>〖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BR><BR>文武全才,不惟八戰八克;<BR>汪洋大量,亦且能忍能容。 <BR>——佚名撰婁姓宗祠通用聯<BR> 上聯典指唐代侍御史婁師德的事典。下聯典指唐代代州刺史婁某,為婁師德弟。赴任前,師德曰:「龐榮已極,人所忌也。將何以自免?」弟曰:「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師德曰:「適逆其意,止使用權自干耳!」<BR></P>
<br><P> </P>
<br><P>婁自田 於2005.5.30</P>
<br><P>QQ:249063110</P>
<br><P>MSN:[email protected]</P>
<br><P>e-mail:[email protected]</P>
<br><P><BR> 請問:</P>
<br><P>河北省一帶,婁姓輩分中間字為:「林蔭承光照書齊振家聲」,在國內還有哪裡有?</P>
<br><P>婁承芝於 2005.8.27</P>
<br><P>QQ: 34751345</P>
<br><P> </P>
婁姓網同第一譜 天下第一婁 (635)
婁姓網同最新譜 天下第一婁 (635)
婁姓網同人氣譜 天下第一婁 (635)
婁姓網同第一館 婁夢俠烈士紀念館 (婁夢俠) 建館於2000-7-22 22:31:28
婁姓網同最新館 我的奶奶 (婁發智) 建館於2006-9-23 11:03:16
婁姓網同人氣館 婁夢俠烈士紀念館 (婁夢俠) 當前訪問量為723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