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疫情第三年多個舞團決定解散,疫情給演繹行業帶來的影響有多嚴重
新冠疫情給演繹行業帶來的影響非常嚴重,因為很多團隊本身需要通過商演來維持基本開支,新冠疫情直接導致很多商演被迫取消,這也導致演繹行業的團隊入不敷出。
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之下,因為各個地方不能正常舉辦相應的商演和活動,這也直接導致很多商業活動被迫擱置,有些商業活動甚至直接取消。在此背景之下,很多團隊不得不臨時解散,雖然很多團隊不想輕易放棄,但因為沒有人知道演出能夠什麼時候恢復,所以演繹行業的困境讓很多人非常糾結。
新冠疫情已經導致很多舞團被迫解散。
因為新冠疫情的問題,很多舞團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商業,很多地方也會限制商演和大型活動。在堅持了三年之後,包括楊麗萍在內的很多舞團被迫解散,雖然部分舞團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但因為新冠疫情導致很多舞團失去了所有開支,舞團的運營情況非常艱難。
❷ 五一檔票房2.97億,全國近七成影院恢復營業,電影院未來的前景如何
電影院未來的前景不容樂觀。
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並沒有徹底褪去,這也意味著全國范圍內的電影院沒有辦法完全恢復到以前的程度。在這種影響之下,很多電影院本身的票房成績並不好,電影院的上座率甚至只有可憐的5%左右。如果想要一改電影行業的頹勢,包括電影院在內的很多場所需要逐步開放,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有效防控新冠疫情。
五一檔的票房數據只有2.97億元。
在五一假期期間,雖然全國范圍內70%的電影院已經恢復營業,但到電影院觀看電影的觀眾的數量非常少,整個五一檔的票房數據也只有2.97億元。在往年的時候,五一檔的票房數據可以達到20億元以上,這個數據已經足以證明五一檔的票房數據有多麼差了,電影院的運營情況也岌岌可危。
❸ 每場平均1.8人,近60%影院關門,疫情下電影院該如何自救
電影院需要不斷縮減自己的規模,同時也需要在合適的情況下暫停營業。
對於那些電影院來說,因為新冠疫情會直接導致很多電影院被迫關閉,這也會導致電影院的運營成本進一步提高。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和電影院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有些電影院的老闆甚至已經因此而破產倒閉,電影行業確實非常艱難。
電影院的每天上座率只有1.8人。
這是一場非常誇張的數據,因為新冠疫情影響到了很多城市的正常娛樂活動,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全國所有的電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只有1.8人。我們要知道電影院平時的上座率可以達到至少100人以上,這個數據基本上意味著很多電影院的收入已經出現了90%以上的暴跌情況,這也直接導致全國至少60%以上的電影院被迫關門。
❹ 為何連假期都未能拯救電影院電影院如何在疫情下存活下去
因為電影行業本身就非常容易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電影院也無人問津,更沒有辦法正常開放。
在新冠疫情爆發以後,電影行業和旅遊行業已經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對於電影行業來說,電影行業的很多從業人員不得不選擇降低自己的生活開支,有些人甚至選擇直接轉行。這是一個非常無奈的事情,因為電影院本身就屬於人流密集的地方,電影院也不利於我們進一步防控新冠疫情,所以假期都沒有辦法拯救電影院的頹勢。
電影行業本身就容易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電影行業的很多電影和電視劇沒有辦法正常拍攝,這也直接導致電影院的片源進一步減少。與此同時,因為多數城市正在緊張防控新冠疫情當中,這也意味著電影院根本就沒有辦法正常開放,所以電影院在假期的票房數據非常差。
❺ 新冠疫情,對哪些行業是打擊最大的
新冠疫情對餐飲業以及旅遊業的打擊是最大的,商場以及超市售賣店都被波及到了。新冠疫情持續的時間也比較久,給全球人民的生活都造成了影響,中國的疫情防控情況還是比較好的,大家都比較自律,當疫情生活比較嚴重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能夠遵守當地的防疫要求,在家裡進行隔離,不會隨意亂跑,不會在社會當中製造混亂。
大型商場游樂園也受到影響。娛樂場合也是需要遊客支持的,但是有些地方會限制客流量,而且遊客需要提前預約,這也會讓他們的收益減少很多。電影院也都紛紛關門,那些導演拍攝的電影內容也都無法正常上映,自然會血本無歸。不僅如此,對於明星藝人來說,也會讓他們少賺很多錢,無法出門拍廣告,拍影視劇。
❻ 五一檔票房2.97億,對電影市場來說,這一數據意味著什麼
這個數據因為做電影行業的恢復情況並不好,電影行業也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嚴重影響。
對於電影行業來說,電影行業的數據主要是以電影院的票房為准。當電影院的經營數據越來越慘淡的時候,即便五一假期來臨,五一假期也沒有辦法拯救電影院。因為很多城市本身有這一定的疫情防控要求,所以到電影院觀影的人數非常少,這也導致很多電影院始終處在虧損的境地之下。
五一檔的票房數據為2.97億元。
在整個五一假期期間,全國所有的電影院的票房數據為2.97億元。如果單看這個數據的話,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我們的電影院數據在逐漸恢復。如果和往年做比較的話,我們就會發現這個數據只有往年的10%左右,電影院也沒有因為五一假期的問題而恢復正常。
❼ 每場平均1.8人,電影業的封凍如何緩解
我覺得電影業需要進一步等待新冠疫情結束,同時也需要降低自己的運營成本。
在新冠疫情來臨的時候,很多行業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劇烈影響,電影行業甚至遭遇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特別是對於很多電影院來說,尤其電影院的場均上座率只有1.8人,這已經創下了電影行業發展以來的歷史新低,很多電影院因為運營的問題而不得不破產倒閉。
電影院的運營情況非常艱難。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全國上下的所有電影院的平均上座人數只有1.8人。我們要知道這個數字可能連電影院的電費的1%都達不到,這就意味著幾乎所有的電影院都在虧錢放電影。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數字,同時也真實反映出了電影行業在新冠疫情影響之下的艱難處境。
❽ 清明檔票房同比驟減86%,疫情下電影行業還活得下去嗎
無論是電影院還是其他實體行業,在疫情的影響下都遭遇了重創,尤其是疫情剛開始的時期,電影院的上座率和排片率非常的低迷,而且基本上沒有什麼火爆的電影出來。電影院想要在疫情下生存,非常的困難,但仍然可以在危機中尋找機遇。
最後一個是發展私人影院的前途可能性,因為現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對觀看電影的體驗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私人影院成了現代時代的產物,非常適合情侶去觀看。
❾ 疫情中對電影院的影響,它還能挺過去嗎
我個人覺得它還能挺過去,從數據中看據中國新聞周刊的報道,新冠疫情暴發後,繼初期停工的半年,電影院的第二次危機已經到來。今年3月,中國內地電影票房超低位運行。3月24日,內地總票房跌破1000萬元,止步於965萬元(不含服務費)。這是十年來,除疫情復工初期之外,內地單日票房最低的一天。每個影院平均每天賣出50張票,平均每場只有1.8人。
再從長期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電影產業的長期還是值得看好的,因為對於大部分的家庭來說,看電影依然是家裡日常休閑娛樂的一個重要的選擇,但是從短期的角度來看電影產業很有可能出現一個比較大的洗牌,一些小的電影院和資金維持能力不足的電影院很有可能會被市場所淘汰,最後留在市場之上的將會是一些具有穩健生產能力的電影院,但是電影產業整體的發展也會因此出現一些節奏上的變化,之前大規模擴張的玩法也將會逐步被市場所淘汰。所以說在企業的改革下,是可以挺過去的。
❿ 影視投資發展趨勢如何
影視投資遭遇「冷門」
中國票房市場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4月實現全國票房39.05億元,同比下降20.31%;1-4月全國票房240.90億元,同比增長25.88%。4-5月為進口片集中上映檔期,18年4月票房同比下降主要受2017年進口片大年下票房基數較高影響,2017年4月系列性進口片爆款《速度與激情8》實現票房24.91億,占月度票房51%,大幅提升票房基數;2018年4月進口片《頭號玩家》口碑發酵下實現票房11.08億,為月度票房冠軍。
回望過去一年股權投資行業對文化傳媒板塊,尤其是影視板塊的投資卻會發現,經過2015年的並購熱潮、2016年的政策收緊後,2017年文化傳媒市場投融資更加趨於理性。
2018vs2017月度票房同比增速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影視投資市場相對於2015-2016年的熱潮也已趨於理性,投資人期待影視工業的流程逐步走向成熟,也將投資視角延展到影視製作以外的影視上下游產業鏈及相關領域。
影視投資的看法、具體的投資思路和正在關注的細分方向
影視投資最重要一點就是,在感性的文化場景面前保持理性的決策。明星、鎂光燈很熱鬧,但這是不是能投資的生意還需要考量。
當投資人面對清潔能源、先進製造等行業時,往往會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但當投資人面對影視項目時,容易用消費者的心態去做投資。當你在消費時,用的是感性的右腦。但當你做投資決策時是非常理性的行為,需要用左腦去思考。如果投資人以消費者的心態做投資,用感性的一面做決策,容易掉進坑裡。所以國內能夠做好影視投資的PE機構並不多。
中國影視市場上已經出現一些系列化的苗頭,期待影視行業的工業化、系列化發展。
行業發展變化讓新機會不斷冒出,最重要的是回到團隊身上,創始人和主要高管要有正規化運作的理念。前段時間影視行業事件曝光後,反映出很多影視公司存在財務不規范的問題,對於財務不規范的企業我們是不會投資的。
首先,觀眾的觀影習慣發生了改變,原來大家愛看進口好萊塢大片,現在文藝片、主題片的受眾越來越多。第二,電影電視劇本身的分發渠道在變,以前主要是電影院,現在多了網路和手機渠道。第三,影視製作過程中的技術手段在變,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軟體技術等在影視製作的應用越來越多。這些行業變化,讓新機會能夠不斷冒出。
對影視製作公司的投資雖然不是達泰目前的投資重點,還在持續關注中。我們會比較關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影視行業的應用,比如淘夢就有很強的大數據能力,對觀眾的需要有更深的了解,它會利用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幫助做出影視製作的決策。
隨著影片內容多元化,影投適應區域文化特徵的差異化排片能力將放大經營差距;尤其在售票平台集中度高企,並參與影片宣發的挑戰下,影投通過管理機制變革,實現內容精細化運營、管理效率提升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