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呂劇電影《幸福公寓的笑聲》時長是多少
幸福公寓的笑聲時長是138.45分鍾。中型電影。
『貳』 求視頻:呂劇-李二嫂改嫁(電影字幕版)-第二部
你可以在網路里搜索
『叄』 80年代古裝戲曲電影
<姐妹易嫁>
不過,很多劇種都有這出戲,不知你看的是哪個劇種.我看的是呂劇,《姐妹易嫁》是呂劇一出很有名的戲。故事講的是:姐妹二人,姐姐從小與放牛娃定親,嫌對方貧窮,想要悔婚。後來放牛娃發憤讀書,考中了狀元,還裝成窮樣子來迎親,姐姐素花說什麼也不肯上轎。妹妹素梅一直在心裡喜歡放牛娃勤奮誠實,代替姐姐出嫁,等到姐姐知道真相,後悔也晚了。
這是呂劇的一出常演不衰的劇目。
『肆』 求戲曲電影一部。抬花轎高清版。最好給網址。謝謝。順便請推薦幾部好看的戲曲電影。
我給你介紹個網址:有《抬花轎》不知道是否是高清版的......
該網址有很多豫劇等劇目,你到網路搜索上輸入hhp://u.youku.com/清豐孝子視頻空間-點擊搜索-點擊直接訪問清豐孝子視頻空間進入該網頁後找到在最上面一行的右上角的空間,點擊空間在該搜索欄內輸入清豐孝子-搜索-點擊清豐孝子圖片或清豐孝子都可以,進入該網頁後,看我的視頻一格的下面點擊視頻詳情,進入該網頁看視頻信息一格的下面點擊豫劇全場戲進入該網頁裡面有577個視頻,有豫劇,曲劇,越調,四平調,大平調,呂劇等等足夠你看的。。想看什麼戲直接點開就可以看什麼戲了並且還可以下載下來。下載的方法是用迅雷下載。打開迅雷-點擊配置看瀏覽器的第二項《在Flash和……圖標(F)》前面打對勾-點擊確定,你在看什麼戲時把滑鼠放到所看的視頻上立刻出現一個下載的小方塊直接點擊一下就可以下載。也可以直接下載個下載器,注冊一下是免費的。下載時直接點擊下載就可以下載了,下載後再轉存到你所要的地方如果是手機上千萬記住格式因為手機最常用的格式是3gp格式,mp4的格式手機用的是psp,ipod格式所以你打不開,你必須下載個格式轉換器轉換一下轉成手機用的格式3gp格式才能在手機上用。你要直接下載到電腦上就不用格式轉換器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你解決問題。
『伍』 呂劇傳統劇目有哪些
呂劇大體可分兩種:一種是小戲和單中出戲,如《小姑賢》、《小借年》、《王定保借當》等,這是它的基本戲;另一種是連台本戲,多根據鼓詞。如《金鞭記》、《金鐲玉環記》、《五女興唐》等。呂劇現代戲《李二嫂改嫁》首拍成電影,影響遍及全國。
(1)特色介紹:呂劇,是山東省最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她以淳樸生動的語言、優美悅耳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音樂語匯而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呂劇藝術的迅速發展,使呂劇在廣大人民群眾中聲望日高,在全國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山東省其他各地、市、縣的呂劇團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至1960年,全省已有專業呂劇藝術表演團體29個;在國內其他地方如新疆、大連、哈爾濱、錦州等地市也相繼成立了呂劇團。1983年以來,省「音協」多次主持召開了呂劇音樂研討會,其中一次呂劇音樂集成研討會於1985年在呂劇故鄉東營市召開,1986年,山東省文化廳舉辦了全省呂劇青年演員大獎賽。呂劇藝術事業人才輩出,後繼有人。呂劇藝術之花將會在我國戲曲藝術園地中更加芬芳多姿。
(2)歷史介紹:呂劇發源於原樂安縣時家村(今東營區牛庄鎮)一帶。呂劇自形成以來,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縱觀呂劇藝術的整個歷史演變過程,大體上是循「山東琴書(說唱揚琴)——化裝琴書(又稱化裝揚琴)——定名為呂劇」之脈沿革和發展的。
山東琴書始稱「小曲子」,後因其伴奏樂器主要是揚琴(早期稱「洋琴」),故又被群眾稱為「唱揚琴的」。山東琴書曲調優美,具有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最早流行於魯西南一帶地區,其產生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說唱琴書的民間藝人進入較大的城市或到外省演唱,曾稱為「文明琴書」、「山東琴書」等。山東琴書演唱時兩人搭擋對口,對唱和說為主,以表演為輔,唱說和表演緊密結合;演唱時以揚琴、墜琴為主要伴奏樂器。演唱者同時也是伴奏者,典型地體現了曲藝形式的藝術特點。這種唱、說和表演渾然一體的民間曲藝演唱形式,是山東琴書由說唱藝術形式發展成為戲曲藝術的基礎條件。
根據《黃河志》記載,在1884年以前,黃河入海口處的廣饒(當時為樂安縣)北部和利津東部並無防洪大堤,每到洪水季節,黃河常常泛濫成災,這一帶的窮苦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以逃荒要飯謀生。於是,以演唱當時民間流行「小曲」形式進行乞討的難民逐漸增多。以「唱曲」討飯遂成為有些人養家糊口的主要手段,活動區域也不斷擴大。
此間,牛庄、油郭一帶以演唱民間曲藝為職業的藝人越來越多。在眾多的民間節人中,時家村藝人時殿元(外號時丫蘭)、油郭鄉東寨村藝人張蘭田、張志田兄弟和油郭鄉西商村的四平調藝人商秀嶺脫穎而出,成為當地群眾所說的「大角」。
1880年,山東琴書流傳至樂安北部地區後,得到迅速而廣泛的傳播。尤其是在牛庄、油郭一帶,學唱山東琴書者不計其數。每逢農閑節日,或三五搭擋,或結幫成伙,就地拉攤演唱琴書者處處可見,真可謂「村村聽揚琴、婦孺皆會唱」。
被當地群眾稱為「大角」的時殿元,是今東營區(原廣饒縣)牛庄鎮時家村人,以演唱琴書和民間小調而著名。約在1887年前後,時殿元遠走河南邊學藝邊賣藝達半年之久。從河南回來不久,便開始傳藝授徒,並經常搭夥到各地演唱。在藝術實踐中他獨辟新路而將山東琴書改進發展成為「化裝揚琴」,成為首創呂劇藝術的主要藝人。
1900年前後,由時殿元首倡,崔心悅、崔心慶、譚明倫等人響應,開始對坐唱揚琴進行創造性的革新。他們根據自己多年演唱琴書的實踐經驗,吸收了京劇、五音戲、東路梆子等劇種中可用的藝術表演程式,直接化用了「跑驢」這一民間舞蹈藝術形式,將琴書段子《王小趕腳》由坐唱形式改為化裝演出。演出時,他們用竹篾、紙、布等材料紮成驢形,並加以彩繪,使之栩栩如生;由崔心悅以青衣應功扮演二姑娘,手提包袱,身縛以驢形,做騎驢之形態;時殿元扮腳夫王小,頭戴氈帽,腰系圍裙,執鞭攆驢;琴師武春田等人伴奏。隨著音樂二人載歌載舞,人物形象生動活潑,唱腔優美悅耳,語言幽默朴實,妙趣橫生,使在場的觀眾耳目一新,興趣盎然,時而開懷大笑,時而閉口靜聽。整個演出,聲、情、做、唱並茂,觀眾交口稱贊。初步嘗試便獲極大成功。於是,一個新的獨具藝術風格的地方戲曲形式——呂劇便由此而產生了。
在將琴書《王小趕腳》由坐唱形式改為化裝演出獲得成功、贏得贊譽以後,時殿元等人更是孜孜以求,在藝術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他們根據首次演出的經驗,又陸續將琴書中人物較少的書目如《蘭瑞蓮打水》、《王漢喜借年》等改為化裝演出。繼而又將角色較多、情節較復雜的《雙換親》、《白蛇傳》等書目改為化裝揚琴演出。化裝揚琴的出現,是呂劇藝術形成的開端,為現代呂劇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關於「呂劇」這一稱謂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主要說法是因首演化裝揚琴戲《王小趕腳》時以紙糊驢為道具演唱,故被當時的群眾稱之為「唱驢戲的」,或直稱為「驢戲」,「驢」字有失大雅。因「驢」與「呂」諧音,遂演變為「呂劇」。雖然「呂劇」這一稱謂的由來說法眾多,但在解放前,「呂劇」這一名稱卻從來沒有被正式確定。藝人們一般將自己演唱戲稱為「化裝揚琴戲」,大多數群眾也以「化裝揚琴」或「揚琴戲」稱之。
1952年以後,在對化裝揚琴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基礎上,以原「山東省歌劇團」為基礎正式成立了「山東省呂劇團」,「濟南市魯聲琴劇團」也正式定名為「濟南市呂劇團」。至此,呂劇這一名稱被正式確定。
新中國的成立,使呂劇發源地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呂劇再也不是民間藝人求生乞討的方式和手段,而作為一種真正的舞台表演藝術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及廣大群眾的熱愛。以呂劇創始人時殿元的家鄉時家村為中心的譚家、牛庄、陳官、斜里、斗柯、花官、大小宋等村鎮紛紛成立了業余呂劇團。每逢春節和豐收之後,這些業余的呂劇團都以演唱呂劇相慶賀,此俗延至今日而不衰。1956年成立了廣饒縣第一個屬民辦公助的專業呂劇團。1959年12月成立了廣饒縣呂劇團,該團成立後曾多次赴淄博、濟南、河北等省市演出,為呂劇藝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79年在原墾利縣文藝宣傳隊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墾利縣呂劇團。1986年演出的小呂劇《考丈人》曾被山東電視台拍成藝術片在全省播放,並在全國電視藝術片評獎活動中獲三等獎。1988年,利津縣京劇團也根據群眾的要求改為利津縣呂劇團。
1953年,山東省呂劇團《李二嫂改嫁》的改編演出獲得極大成功,使山東呂劇在全國馳名,這是呂劇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一批新的優秀劇目如《姊妹易嫁》、傳統戲《王定保借當》、《光明大道》分別獲得了劇本獎、演員獎和音樂獎。《李二嫂改嫁》和其它劇目曾多次晉京匯報演出,劇團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57年前後,《李二嫂改嫁》、《兩壟地》、《姊妹易嫁》、《王漢喜借年》、《逼婚記》等劇目先後拍成電影藝術片在全國乃至國外放映,在此期間,一大批著名呂劇演員如林建華、郎咸芬、李岱江、李同慶等為廣大觀眾所熟知和擁戴。
(3)旅遊指南:有大型旅遊團來東營旅遊,可組織專場呂劇表演,每場一般在500元左右。
『陸』 呂劇小姑賢內容簡介
電影名:小姑賢
外文名稱 Sister-in-Law
導 演:林農
主 演:韓少雲 菊桂芳 徐菊敏 張忠義
作 曲:王其珩
評劇大師韓少雲劇照上 映:1953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評劇戲曲片
製作公司:東北電影製片廠 [中國]
故事梗概
姚氏25歲就死了丈夫,她含辛茹苦地將一兒一女撫養成人。女兒英英生來聰明伶俐,兒子繼孟十分孝順。繼孟娶妻後夫婦感情很好,而帶有封建思想的姚氏對此很不歡喜。姚氏非常偏心愛女兒就像掌上明珠,對媳婦卻視為眼中釘,常常無事生非地打罵媳婦。一天,媳婦給婆婆端上早飯,婆婆挑剔地說她做的飯缺鹽少醬不對胃口,並故意為難媳婦,要媳婦馬上做出86樣飯來給她挑選。媳婦實在沒有辦法做出,姚氏借口說媳婦有意與她作對,拿起鞭子就打。這時,恰好女兒英英進屋,連忙勸解,答應去替母親另做一碗面來。英英見嫂子做的飯不錯,就把嫂子做的那碗面端出房轉了一圈,又重新端了進來。姚氏以為真是女兒做的,一面吃,一面不住地誇獎。姚氏吃過飯又找媳婦的碴兒,嫌她掃的院子不幹凈,納的鞋底不整齊。英英怕母親又責怪嫂子,就說掃院子和納鞋底這些事都是她做的。姚氏立刻轉怒為喜,誇自己的女兒能幹。英英見母親這樣偏心,很不滿意,便當場說出了事實真相,使母親頗為尷尬。姚氏惱羞成怒,反咬一口把罪名加在媳婦身上,誣陷她把小姑教壞了要把媳婦打死。英英見事情搞糟了,便急中生智,一方面勸母親把嫂子交給哥哥管教,一方面教哥哥怎樣假裝打嫂子。繼孟按照妹妹的計策,故意氣沖沖地把妻子拉到屋裡,用棍子打椅墊,讓妻子裝哭和裝死哄嚇母親。姚氏以為媳婦真的被打死了,鬧出人命自己要吃官司了,嚇得直打哆嗦。英英見母親後悔了,才假裝去救嫂子,嫂子也裝作是死而復生。姚氏見媳婦醒了過來,這才放了心。英英乘機幫助母親打通封建思想,假意哭鬧著要去投井自殺,怕自己將來出嫁後,也遇到像母親這樣的婆婆。姚氏見此非常著急,面對女兒提出的條件:以後不能再給嫂子氣受,讓嫂子吃穿都與她一樣,姚氏無奈只好答應。從此以後,姚氏不再挑媳婦的毛病了,這個家庭婆媳和睦,幸福美滿。
『柒』 呂劇的代表作是什麼
李二嫂改嫁呀,中國呂劇作品。作者劉梅村、劉奇英、靳惠新、王昭聲、張斌。1954年由山東省呂劇團首演。據王安友同 李二嫂改嫁
名小說改編。描寫1947年魯中南解放區農村年輕寡婦李二嫂,愛上了本村農民張小六,受到舊的習慣勢力的嘲諷和婆婆的阻撓。經婦女會主任等人的支持,李二嫂終於改嫁,與小六結為終身伴侶。通過李二嫂孤苦伶仃的守寡生活和新社會激發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深刻揭示出傳統禮教給婦女帶來的深重苦難。語言朴實,感情真摯,在觀眾心靈里引起激盪。1954年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獲劇本一等獎。1957年攝製成戲曲藝術片。 呂劇劇目。1954年劉梅村、劉奇英等據王安友同名小說改編。1947年魯中南解放區某村寡婦李二嫂與農民張小六相愛,遭到婆婆「天不怕」和部分村民反對。李二嫂在婦女會主任等人幫助下,沖破舊的習慣勢力阻撓,與小六結婚演員 主要演員 郎咸芬……李二嫂 楊瑞卿……張小六 武 韜……李七 靳惠新……天不怕 臧美倩……婦女主任 李岱江……婦女主任丈夫 王俊英……張大娘 郭麗華……小青 林健華……劉大娘 電影 李二嫂改嫁 呂劇老電影:李二嫂改嫁(1957版) 片種:呂劇戲曲片 色別:黑白 出品年代:1957 出品公司:長春電影製片廠 舞台編劇:劉梅村、張斌、王照聲、靳惠新、劉奇英 電影劇本:劉梅村、張斌、劉國權 導演: 劉國權 攝影: 郭鎮鋌 美術: 劉金鼐 編曲: 張禹田、張斌 錄音: 黃力加 劇務主任:牛景純 演出: 山東省呂劇團 舞台導演:尚之四 音樂伴奏: 山東省呂劇團樂隊 主要演員 郎咸芬……李二嫂 楊瑞卿……張小六 武 韜……李七 靳惠新……天不怕 臧美倩……婦女主任 李岱江……婦女主任丈夫 王俊英……張大娘 郭麗華……小青 林健華……劉大娘
『捌』 借年全集呂劇李岱江愛奇藝電影
我把戲曲壓縮包傳到網路附件了,你查找你的提問附件
點擊壓縮包下載。直接下載,沒有密碼
滿意請選為【滿意答案】
手機提問的用戶查看。請要用網頁版查看下載
『玖』 求山東呂劇團呂劇全集。
我發你郵箱了,查收郵箱,希望給個滿意回答
我網盤戲曲(mp3格式)全劇:京劇、呂劇(茂腔柳腔),越劇(滑稽越劇)黃梅戲、河南豫劇(河南墜子曲劇越調大鼓書)評劇、河北梆子(老調,絲弦)、紹劇(紹興蓮花落。紹興鸚哥戲)、淮劇、揚劇、滬劇、楚劇、錫劇、崑曲,琴書、揚琴戲、秦腔、南昌採茶戲,劉蘭芳評書,單田芳評書,袁闊成評書等全國各地的戲曲800部。
不需要注冊網盤,點擊我發你的鏈接,可直接免費下載到你的硬碟。只要把你油箱寫在求助戲曲的頁面,我就能發你網盤免費下載鏈接,直接下載。記住是《全劇》,不是選段,放心下載
戲曲是mp3《全劇》直接下載到內存卡,放到手機,插卡收音機播放
滿意請選為【滿意答案】
┅┅┅┅┅┅┅┅┅┅┅┅┅┅┅┅┅┅┅┅┅┅┅┅┅┅┅┅┅┅┅┅┅┅┅┅┅┅
其他求助戲曲的朋友你也要《戲曲鏈接》的話,可在我頭像下點擊【求助知友】,留戲曲名字+油箱+【滄海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