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寒假作業
上聯:風揉翠柳,雨染碧荷,燕舞碎剪水中月----夏雨清荷。
下聯:雪洗紅楓,霜印紫葉,鶯飛嬌啼原上草----秋風金菊。
上聯:誰留相思比雨淡,隨風飄落已不歸。 上聯:南通前 北通前 南北通前通南北。
下聯:伊守憔悴尤風寒,伴雪扶搖亦難回。下聯:春讀書 秋讀書 春秋讀書讀春秋。
上聯:月照枯樹映孤影。 上聯:晨風輕起拂落葉,別樣飛花落藍樓。
下聯:風吹殘蓮聞簫聲。 下聯:夕陽緩映揮飄雪,嫣然舞蝶飄朱閣。
上聯:寒梅半吐,半含冬景半含春。 上聯: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下聯:仕女尤嬌,尤抱琵琶尤遮面。 下聯:求人難, 難求人, 人人逢難求人難 。
上聯:斜月照窗,個個孔明諸葛亮。 上聯:南通前 北通前 南北通前通南北。
下聯:碧海生潮,支支魯迅周樹人。 下聯:春讀書 秋讀書 春秋讀書讀春秋。
上聯:白塔街,黃鐵匠,生紅爐,燒黑炭,冒青煙,閃藍光,淬紫鐵,坐北朝南打東西。
下聯:淡水灣, 苦農民, 戴涼笠, 彎酸腰, 頂辣日, 流咸汗,砍甜蔗, 養妻教子育兒孫。
上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下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下聯: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上聯:艄公搖漿,打躬作揖討船錢。 上聯:人忍妻泣婆潑水。
下聯:丫頭摘花,東張西望尋芳枝 下聯:猴吼掏桃叟手提。
上聯:看畫樂,畫畫苦,請看畫人愛畫。 上聯:天空作盤星辰為子我們三神仙。
下聯:開關早,關關遲,讓過關人出關。 下聯:大地是盆湖海成酒大家一起醉。
上聯:讓人上人抑我益我。 上聯:鐵瓮城西 金玉銀山三寶地。
下聯:悔事後事求緣非緣。 下聯:華夏國中 孔孟墨子一聖人。
上聯:游西湖, 提錫壺 ,錫壺掉西湖, 惜乎錫湖。
下聯:過南平, 賣藍瓶 ,藍瓶得南平 ,難得藍瓶。
上聯:擎琴勤拭試撥弦。 上聯:今世進士,盡是近視。
下聯:移椅倚桐同賞月。 下聯:何夜荷葉,合咽河業。
上聯:朝秦暮楚,反復無常風雨人。 上聯:鍾鼓樓中,終夜鍾聲撞不斷。
下聯:人走我留,雅俗共賞清濁詞。 下聯:水澤舟畔,成年水波揮還去。
上聯:相思廳下,無盡相思理還亂。 上聯: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下聯:水雲閣中,誰人水花漫天舞。 下聯:雨夜彈琴,雨聲常伴琴聲咽。
上聯:身邊人似心中人。 上聯:藕也多絲逢刃必定生事。
下聯:眼前人是身邊人。 下聯:水本有情止流怎能無言。
上聯:三吳明清第一街水陸兩旺馳譽五湖四海。 上聯:書童磨墨,墨濺書童一抹墨。
下聯:八閩詩詞柳七公雅俗共賞垂名百代千宗。 下聯:家奴掃雪,雪灑家奴兩靴雪。
上聯: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 上聯:銅盆凍冰金鑲玉。
下聯:弦連心,鼓連手,心手相通五韻飛。 下聯:梅花著雪紅里白。
上聯:漏桶漏船,桶漏桶干,船漏船滿,桶漏船漏桶干船滿。
下聯:破碗破籃,碗破碗空,籃破籃輕,碗破籃破碗空籃輕。
上聯:吹燈吹灶,燈吹燈熄灶吹灶燃。 上聯:西山雨幕籠心頭。
下聯:剪花剪草,花剪花落草剪草長。 下聯:西巔煙霞生袖底。
上聯:抓抓癢癢,癢癢抓抓,不抓不癢,不癢不抓,越抓越癢,越癢越抓。
下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生不死,不死不生,早生早死,早死早生。
上聯:游西湖,逛西湖,提錫壺,掉西湖,惜乎錫壺。
下聯:愛枇杷,種枇杷,聽琵琶,吃枇杷,美哉琵琶。
祭 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系。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上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壯馬,有草料, 一路順風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他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說:"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於《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巨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唐宋時祭灶的供品是相當豐富的。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 乞取利市歸來分。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在一周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 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後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對於灶王爺的來歷,說起來源遠流長。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經是民間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據古籍《禮記·禮器》孔穎達疏:"顓頊氏有子日黎,為祝融,祀為灶神。"《莊子.達生》記載:"灶有髻。"司馬彪注釋說:"髻,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記載:"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這些記載,大概是祭灶神的來源吧。還有,或說灶神是鑽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說是神農氏的"火官";或說是"黃帝作灶"的"蘇吉利";或說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眾說不一。民間則流傳著一個頗為有趣的故事。
據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台,東街請,西坊邀,都誇獎他壘灶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為"張灶王"。說來張灶王也怪,不管到誰家壘灶,如遇別人家有糾紛,他愛管閑事。遇上吵鬧的媳婦他要勸,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以後,左鄰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張灶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張灶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灶王是一家之主,家裡事都聽他吩咐,現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只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幾房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有天,他終於想出個好點子。就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畫師說:"我寢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准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灶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灶王爺饒恕。從此後,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先繪制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如些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習俗。祭灶風俗流傳後,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返回
掃 塵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氣氛。
有趣的是,古時有關掃塵的由來,卻有一個頗為詭異的故事。傳說,古人認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屍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的行蹤,形影不離。三屍神是個喜歡阿諛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傢伙,他經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醜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骯臟世界。一次。三屍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怨忿諸神、褻讀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於屋檐下。再讓蜘蛛張網遮掩以作記號。玉皇太帝又命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記號的人家,滿門斬殺,一個不留。三屍神見此計即將得逞,乘隙飛下凡界,不管青紅皂白,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的屋檐牆角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宮來個斬盡殺絕。正當三屍神在作惡時,灶君發覺了他的行蹤,大驚失色,急忙找來各家灶王爺商量對策。於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於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乾乾凈凈,哪戶不清潔,灶王爺就拒不進宅。大家遵照灶王爺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凈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等到王靈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時,發現家家戶戶窗明幾凈,燈火輝煌,人們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表明劣跡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後大為震動,降旨拘押三屍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這次人間劫難多虧灶神搭救,才得倖免。為了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除難消災、賜福張祥,所以民間掃塵總在送灶後開始,直忙到大年夜。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返回
春 聯
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卧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入清以後,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 ,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返回
年 畫
過年,人們除了貼春聯,剪窗花外,還喜愛在客廳里、卧室中掛貼年畫。一張張新年畫給家家戶戶平添了歡樂的節日氣氛。
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春聯由神荼、郁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展,而年畫依然沿著繪畫方向發展。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春聯,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而盛行開來,全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我國年畫的三大流派。
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不過我國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這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其畫構圖生動活潑,熱鬧非凡。此畫曾給魯迅先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正如他說的那樣,這幅寓教於樂的《老鼠娶親》,不但喚起成年人的興趣,對兒童的藝術感染更為強烈。
民間流傳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親的吉日良辰,人們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間,算是送給鼠新郎的禮物,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有些老奶奶在臨睡前常逗孩子說:"快把鞋藏好,別讓老鼠偷走當花轎了。"此話即源於此。因此,年畫《老鼠娶親》特別能引起孩子們的共鳴。
返回
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准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
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說到除夕的刀砧聲,鄧雲鄉撰寫的《燕京鄉土記》卻記載著除夕一個十分凄涼的故事:舊社會窮人生活困難,三十晚上是個關。有戶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錢歸來,"家中瓶粟早罄,年貨毫無。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籌莫展,聽得鄰家的砧板聲,痛苦到極點,不知丈夫能否拿點錢或東西回來,不知明天這個年如何過,又怕自己家中沒有砧板聲惹人笑,便拿刀斬空砧板,一邊噔噔地斬,一邊眼淚潸潸地落……,這個故事讓人聽了.確實心酸。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古代,過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質,有些酒現在已經沒有了,只留下許多動人的酒名,如"葡萄醅"、"蘭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蘇酒"等等。在這些酒中間,流傳最久、最普遍的,還是屠蘇酒。但是屠蘇酒的名稱是如何來的?又是用什麼製作的?從來傳說不一。
屠蘇是一種草名,也有人說,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尾因為在這種房子里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制而成的,其配方為大黃、白術、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葯入酒中浸制而成。這種葯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癧之邪的功效。後由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來的。孫思邈每年臘月,總是要分送給眾鄰鄉親一包葯,告訴大家以葯泡酒,除夕進飲,可以預防瘟疫。孫思邈還將自己的屋子起名為"屠蘇屋"。以後,經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也就是說合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後,逐人飲少許。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說的就是這種風俗。有人不明白這種習慣的意義,董勛解釋說:"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這種風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蘇軾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蘇軾晚年雖然窮困潦倒,但精神卻很樂觀,他認為只要身體健康,雖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後罰飲屠蘇酒自然不必推辭。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這一習俗仍不衰。今天人們雖已不再大規模盛行此俗,但在節日或平時飲用這些葯酒的習俗仍然存在。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返回
守 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凶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 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
返回
爆 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歷代的詩人墨客總是以最美好的詩句,贊頌新年的來臨。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一書中,對當時除夕爆竹作了如下記載:"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門外寶炬爭輝,玉珂競響.而爆竹如擊浪轟雷,遍乎朝野,徹夜不停。"《紅樓夢》中也有描繪:"院子內安下屏架,將煙火設吊齊備,這煙火俱系各處進貢之物,雖不甚大.卻極精緻.各色故事俱全,夾著各色的花炮。說話之間.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許多'滿天星'、'九龍入雲'、'平地一聲雷'、'飛天十響'之類的零星小炮仗。"從這也可以看到舊時新春燃放煙花的盛況。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
❷ 現在電視劇、電影越來越多,那麼十年前有哪些滿滿回憶的影視作品
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由於比較喜歡歷史,所有比較愛看《三國演義》。書都不知道翻了多少遍,還是沒有膩歪,有理想有野心但愛民如子的劉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孔明,千里單騎的關羽,貌美如果捨生取義的調查,雄才大略的曹操等等幾百個人物,上千場大大小小的戰役精彩至極。
如今16年過去了,劇中的三個小孩都已長成了大人模樣,有的人大紅大紫,有的人泯然眾人。夏雨的扮演者今24歲尤浩然,和哥哥姐姐相比,星途則暗淡了許多。他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起於平凡,歸於平淡。都挺好!
❸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姓司馬的皇帝
西晉:4個皇帝,武帝司馬炎、惠帝司馬衷、懷帝司馬熾、愍帝司馬鄴
東晉:11個皇帝,元帝司馬睿、明帝司馬紹、成帝司馬衍、康帝司馬岳、穆帝司馬聃、哀帝司馬丕、海西公司馬奕、簡文帝司馬昱、孝武帝司馬曜、安帝司馬德宗、恭帝司馬德文
❹ 哪部電視劇給你得感覺讓你記憶深刻
我記憶最深刻的一部電視劇是《武林外傳》,小時候經常在放暑假的時候看到。
以掌櫃佟湘玉(摳門之極的女店主,風情萬種但心地善良,婆婆媽媽又十分雞賊。)為首的一個客棧班底,這其中有跑堂的白展堂(會點穴、有武功,原本是個盜賊,想改過自新,其實膽小如鼠),有打雜的郭芙蓉(她自恃有武功,亂闖江湖,喜歡動手動腳,雖為大俠千金,其實武功不咋的,是個標準的野蠻女友),有廚子李大嘴(成天幻想學武功當大俠),有會算賬的呂秀才(常常是子曰不離口,其實是個百無一用的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卻歪打正著地混來一個「關中大俠」的稱號),有寄宿客棧的祝無雙(雖為葵花派武林高手,其實是個常受欺負的弱女子,美麗卻沒有愛情光顧),有頑皮少女莫小貝(江湖上傳聞是個女魔頭,實際上是個愛逃學並且只想吃糖葫蘆的小丫頭片子),還有兩位捕快,一個老邢,一個小六,每天吵吵著破大案子,其實是倆混日子的糊塗蛋……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記得給我點贊留言哦~
❺ 哪位大蝦告訴偶五條春聯
上聯:米市胡同藏書三萬卷;
下聯:戶部主事補缺一千年。
此聯為李慈銘自題門聯。
上聯:避暑最宜深竹院;
下聯:傷寒莫妙小柴胡。
上聯:獨角獸。
下聯:比目魚。
上聯:鳥巢已覆無完卵。
下聯:燕壘先生是壞蛋。
上聯:天生少女如花貌。
下聯:地藏大師有色心。
上聯:天賜我佳麗。
下聯:地藏你好美。
上聯:蒓鱸丹心向著黨。
下聯:龜鱉丸腎虛之方。
上聯:推車老頭五保戶;
下聯:宰相家人七品官。
上聯:風梳玉柳千絲發。
下聯:水煮白菜兩毛錢。
上聯:九鼎關山千秋史。
下聯:一壺開水兩毛錢。
上聯:兩台電腦接磁碟;
下聯:一片冰心在玉壺。
上聯:聯想電腦售價六千餘元;
下聯:紀念冰心誕辰一百周年。
上聯: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
下聯:祖宗無德,遺諸位似蠢豬。
上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吾道一以貫之。
下聯:好吃酗酒賭錢嫖女人,爾德四者俱備。
上聯:樹畔花醉客。
下聯:木下藤吉郎
古妙對精選:
公孫丑;
大宗師。
——學使翁祖庚出上句,童子對下句,翁說對不工,童子說,我對的是您的姓名:「公祖庚」對「公孫丑」。
孫行者;
胡適之。
——陳寅恪主持清華大學入學考試,出上聯,欲應試者以下聯對之。其時,還有最佳對句為「祖沖之」或「王引之」。
老驥伏櫪;
流鶯比鄰。
——《楹聯四話》:嘗見人家一門聯,聯語道出其左鄰為馬房,右鄰為妓館
雞聲隔霧;
龍氣成雲。
——相傳文苞四歲時,以下句對其父上句
騎父作馬;
望子成龍。
——解縉幼時,父親帶他去考秀才,門口人多,父親讓他騎在自己的肩上,主考以上句嘲之,解縉以下句對之。
一陣風雷雨;
兩朝兄弟邦。
——蘇東坡對遼使(1)
四詩風雅頌;(蘇東坡)
三光日月星。(遼使)
——蘇東坡對遼使(2)
一晉韓趙魏;
三光日月星。
九章勾股弦;
三光日月星。
六脈寸關尺;
三光日月星。
三元解會狀;
四季夏秋冬。
——紀曉嵐對某太監
四詩風雅頌;(王安石)
三代夏商周。(劉貢 父)
——王安石對劉貢父
三星白蘭地;
五月黃梅天。
——解放前上海某酒店聯
日下荀鳴鶴;
雲間陸士龍。
——「日下」指京城洛陽,「雲間」:上海松江縣(華亭)古稱,西晉陸雲(士龍)的家鄉。
閃電天撇火;
燒窯地冒煙。
一彎西子臂;
七竅比干心。
——清·褚人獲《堅瓠集》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微服視察太學,見案上有藕,就出了上聯令對。有個江西學生以林中聞語「七竅比干心」為對。太祖大為稱贊,賜之以官。釋:藕白而微彎有節,且多孔,故以美人西施之臂作比。藕中又多孔,故以殷紂王忠臣比乾的心為喻,因傳說比干心有七竅。「一彎」狀外形,「七竅」寫內部。比喻貼切,描形繪色而蘊含深意。)
鱔血黃泥土;
羊脂白玉天。
杯中含太極;
腹內孕乾坤。
——清·魏源九歲應童子試,縣令指茶杯中畫太極圖出上聯。時魏源懷揣二張麥餅,靈機忽動,對出下聯。
雨打龍頭蜆;
風敲鶴嘴魚。
——一老進士見神童吳邦泰在龍頭江冒雨摸蜆,出上聯,吳對下聯
煙從水上去;
詩自腹中來。
——齊白石戒抽水煙聯
煙鎖池塘柳;
炮鎮海城樓。
——上下聯均含金木水火土,五行對五行聯
黃牛卧青草;
灰兔守白莽。
孔子生舟末;
光舞起漢中。
——明·林大欽對漁翁
(某年,林大欽被派往湖北任主考官。傍晚擬渡漢水,卻無船隻。恰蘆葦叢中有漁翁劃小舟而來,林求渡,並顯示自己主考身份。漁翁有意試之,指船尾小孔,笑出上聯,令對。孔子是「聖人」,生於公元前551年,屬春秋末期(泛稱周末)。而「孔子」又有孔眼之意,一語雙關。林一時無以對。忽烏雲密布,雷聲隆隆,一道閃光,自漢水對岸飛舞而起,林靈機一動,應了下聯。光武是東漢王朝開國年號。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引起農民起義,劉秀起兵平亂後稱帝。「光舞」亦雙關。此聯運用雙關手法,舟(周)、舞(武)同音異字,而成妙聯。)
雪消獅子瘦;
月滿兔兒肥。
——唐伯虎
落花生地豆;
英雄樹紅棉。
——「落花生」即花生,廣東一些地方叫「地豆」;「英雄樹」即「紅棉」。「生、樹」詞性兼類,可作名詞、動詞。
蔣中正居正;
周恩來徐來。
——1948年國民黨政府選舉第一屆「總統」,提名蔣介石下居正二人為侯選人。後蔣當選,上海《鐵報》此事為題征聯,聯中人名「居正」兼作動、詞。「徐來」是抗戰前電影明星。
四傑王楊盧絡;
五子周程朱張。
五聲平上去入;
四時春夏秋冬。
老舍老向鳳子;
胡風胡考龍生。
——抗戰時期,重慶作家群中,老舍對於鳳子頗多贊譽,胡風則深愛高龍生之畫,常對人作些考證和評論,茅盾即景生情寫成此聯
夜月光輝宇宙;
春宵威震乾坤。
茅廬閉戶定字;
幽齋開窗讀書。
子坐父立,禮乎?
嫂弱叔援,權也。
——明·解縉童時,婦翁過其家,解父抱縉置椅上,婦翁出上句,解縉以《孟子》中成語作對。
十歲孩子當馬驛;
萬歲天子坐龍庭。
——神童巧對朱元璋
三個土頭考老者;
五家王子弄琵琶。
千年老樹作衣架;
萬里長江為浴盆。
——解縉幼時,隨父江中洗澡,其父將衣掛江邊老樹而出上句。解縉下句對之
雲飛月走天不動;
水流砂滾地不移。
五行金木水火土;
四位公侯伯子男。
七音宮商角微羽;
五事貌言視聽思。
犬吠竹籬沽酒客;
鶴隨苔岸洗衣僧。
將軍血戰黃沙漠;
少年醉舞洛陽街。
——王士禛對師
水底日為天上日;
眼中人是面前人。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下載。北宋宰相寇準出上聯,一時無以應對,楊大年盯著寇準的兩眼,稍一琢磨,對出下聯。
白錫壺腰中出嘴;
紫銅鎖腑內生須。
——當壚女巧對杜牧
老而不死是為賊;
樂夫天命復奚疑。
——上聯出自《論語》,下聯出自陶潛《歸去來辭》
閉門推出窗前月;
投石沖開水底天。
——據明·馮夢龍《醒世恆言·蘇小妹三難新郎》
羊毛筆寫白鹿紙;
馬蹄刀劃黃牛皮。
——明某皮匠對高鰲
池中荷時魚兒傘;
被裡棉花虱子窠。
——乞丐巧對祝枝山
兩頭是路穿心店;
三面臨江吊腳樓。
——劉師亮對王先生
皂莢倒垂千錠墨;
芭蕉斜卷一封書。
——清代學士華鴻山出使朝鮮,朝鮮國王出上句,華以下句對之
畫里仙桃摘不下;
筆中花朵夢將來。
——陶庵對舅父陶虎溪
虎皮褥蓋太師椅;
兔毫筆寫狀元坊。
——戴大賓對主司
嶺邊樹色含風冷;
石上雨聲帶雨秋。
——老僧對宋之問
南北客商來南北;
東西當鋪當東西。
南雄梅關烏猿洞;
東莞茶山青鶴灣。
——地名巧對
一擔重泥攔子路;
兩岸纖夫笑顏回。
——明·唐寅對農夫
(據說唐寅一次在田埂上觀賞風景,忽見一位老農挑著一擔河泥迎面走來,因為田埂太窄,必須有人讓路。老農出了個對子,說對得上,我讓路,對不上,你讓路。上聯的意思極為明白,即一擔河泥攔住了你的去路。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重泥」諧音「仲尼」,即孔丘,子路是孔子的學生,性情魯莽,勇力過人,孔子經常勸他(見《論語·先進》),因而出句又含孔子勸阻子路之意。唐寅聽後,楞了好久,對不上來,只好讓路。後來,他外出訪友,遇見一群纖夫說說笑笑的往回走,突然觸發靈感,仍用雙關的手法寫出了下聯。下聯的表面意思是纖夫們笑逐顏開地回家。而「纖夫」諧音「慶父」,春秋時代魯國的權奸,所謂「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指的是他。顏回是孔子的高足弟子,人稱「復聖」,因而全句又隱含當年魯國權奸譏笑孔門賢人之意。聯語雖寫眼前景物,卻暗含魯國歷史故事,是一副絕妙的難對、巧對。
幽溪鹿過苔還靜;
深樹雲來鳥不知。
——王爾烈趣對老道
荷葉如盤難貯水;
榴花似火不生煙。
——陶庵對客
黃花節接黃花女;
白馬營迎白馬郎。
黃河綠水三三轉;
紫海青山六六彎。
——清代進士陳蘭彬,光緒四年出使日本。日本首相以中原河套有九曲之稱出上聯,陳氏以日相後花園那三十六轉紅湖假山對下聯。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長沙無水水無沙。
——此聯用「卷簾格」,又要切兩個地名,長期無人能對。下聯為清人所對。
孰謂犬能欺得虎;
焉知魚不化為龍。
——於謙巧對
短衣射虎真堪樂;
長竿釣鱉最忘憂。
殿前無燈憑月照;
山門不鎖待雲封。
碧野田間牛得草;
金山林里馬識途。
——1983年春節,中央電視台迎春征聯,上下句均為文藝界人名,對偶工整妥貼
檻上青蛙如虎踞;
溝中蚯蚓似龍盤。
衡門稚子璠玙器;
翰苑仙人錦綉腸。
——孫仲益巧對蘇東坡
露花倒影柳三變;
桂子飄香張九成。
——宋·李清照人名對
赤帝子,斬白蛇當道;(於謙)
紅孩兒,騎黑馬遊街。(老鄰)
——於謙對老鄰
嚴父肩挑日月走街巷;
慈母手推磨石轉乾坤。
——解縉撰聯
無意對芳,且喜枝頭花放;
有心禮佛,果然天上仙來。
日曬雪消,檐滴無雲之雨;
風吹塵起,地生不火之煙。
山上古松,探出龍頭望月;
園中紫竹,攢出鳳尾朝天。
——宗澤對嫂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腳,哶;
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唵。
遠望白塔,七層四方八面;
近觀紅掌,五指二短三長。
泡桐樹開白花,何日結果?
曲竹根爆直筍,一月成林。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夕潮既有約,因甚隔石堤?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樓觀滄海日,門對淅江潮。
——老僧對宋之問
晚浴池塘,涌動一天星斗;
早登台閣,挽回三代乾坤。
——父子相對
笠帽招清風,一扇千須動;
攏子整美容,三梳萬發通。
——宋澤對嫂
海南胡椒,葉臭花香子辣;
湖北廣柑,皮甜蒂苦瓤酸。
隔牆送過鞦韆影,莫須有;
不抱琵琶過別船,未必然。
——此聯前七字皆詩詞中成句,後三字皆口頭語
蟹入魚罾,卻似蜘蛛結網;
鼠偷蠶繭,渾如獅子拋球。
冬夜燈前,夏侯氏讀春秋傳;
東門樓上,南京人唱北西廂。
眼前一簇園林,誰家莊子?(唐寅)
壁上兩行文字,哪個漢書?(陳白陽)
——明·唐寅、陳白陽對聯
(一次,唐寅與友陳白陽到郊外遊玩,行至前庄酒店,唐就作了這副上聯,請陳對答。出聯第一分句寫眼前景色,第二分句用設問的語氣,說這是誰家的莊子?含有驚漢之意,而《莊子》又是書名,一語雙關。陳一時無對,到了酒店,抬頭見牆上寫的「杜康傳技、太白遺風」白大字時,才有所悟,對出下聯。下聯第一分句也是眼前所見;第二分句也用疑問語氣寫道,這是哪個漢子書寫的呀!也含有贊嘆之情,而《漢書》也是書名,同樣是一語雙關,跟上聯手法一致,絲絲入扣。耐人尋味而得妙趣。
黑白難分,教我怎知南北?
青黃不接,向你借點東西!
野外黃花,好似金釘釘地;
城內白塔,猶如玉鑽鑽天。
——王爾烈對老師
孔夫子,關夫子,一對夫子;
寫春秋,演春秋,兩部春秋。
一串無鱗,鱔長鰍短鰻有耳;
三盤有殼,龜圓鱉扁蟹無頭。
——蘇東坡代張樂時對曹秀才
一屏三色,麥青韭綠菜花黃;
百鳥千聲,鵲噪鳩鳴布穀啼。
人有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詩存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
九江多魚,鰱白鯉紅泥鰍褐;
百態千姿,蜂飛蝶舞雀屏開。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撲簏;
野老買菱將擔倒,傾菱空籠。
——上下聯後四字均為像聲詞
大明國一統萬方,不分南北;
小村店三杯五盞,無有東西。
——據傳明朱元璋喝了幾杯至一小酒店,店中菜已賣完,朱元璋喝了幾杯大發牢騷。恰店主經過,聽得上句,遂以下句對之
太白騎鯨,採石江邊撈夜月;
眉公跨鹿,錢塘縣里打秋風。
——明·張岱六歲時,遇陳繼儒[號眉公]跨一角鹿游錢塘。陳指《指李白騎鯨圖》出上聯,張以下聯對之
天當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當弦,那個能彈?
——解縉代父答對
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際會;(劉基)
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朱元璋)
——明·劉基對朱元璋
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
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蘭梅。
水冷金寒,火神廟大興土木;
南腔北調,中軍官甚麼東西?
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
南樓孤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司馬相如,藺相如,果相如否?
長孫無忌,費無忌,能無忌乎?
——聯出《齊東野語》
魏無忌,長孫無忌,人無忌,我亦無忌;
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明·盈科《雪濤諧史》載李夢陽督學江右,一生與之同名。公曰:「爾安得同我名?」乃出下聯讓生對。生以上聯對之,李稱善。
西水驛西,三塔寺前三座塔;
北京城北,五台山上五層台。
紅燭蟠龍,水裡龍由火里去;
花鞋綉鳳,天邊鳳向地邊來。
——湯顯祖洞房巧對新娘
兩鏡懸窗,一女梳頭三對面;
孤燈掛壁,二人作輯四彎腰。
這漢病中瘦則瘦,儼然風雅;
那娘意下恨則恨,無奈思量。
——《侯鯖錄》載張公素對蘇軾
邵陽考生八十名,惟汝最小;
孔門弟子三千眾,數回領先。
——蔡鍔巧對考官
青草池塘,青草魚口銜青草;
紅花村莊,紅花女頭戴紅花。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蘇軾、黃庭堅對聯
扇寫江山,有一統乾坤在手;
枕耽曲籍,與許多賢聖並頭。
——朱元璋見陶安以書作枕,乃出下聯。陶見朱手中持扇即以上聯對之。
夜夜出遊,知虞公之不可諫;
時時來擾,何許子之不憚煩。
——明·無名氏《時尚笑談》:虞集未中時節,為許衡門客。虞有所私,嘗出館。許衡輒往,不遇,即書上聯。虞對以下聯。
彌勒放下布袋,釋迦難陀;
觀音失卻凈瓶,寒山拾得。
駝背桃樹倒開花,黃蜂仰采;
瘦腳蓮蓬歪結子,白鷺斜視。
——張之洞撰聯
柳絲鶯梭,織就京南三春景;
雲箋雁字,傳來塞北九秋節。
——張之洞巧對老師
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
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
——郭沫若幼年潛入鄰寺偷桃,塾師得知,遂出上聯。郭以下聯對之。
膽瓶斜插四枝花,杏桃梨李;
案頭橫掛一軸畫,松梅竹蘭。
獨立浮橋,人影不隨流水去;
孤眠野渡,夢魂常到故鄉來。
說南道北吃西瓜,面朝東坐;
思前想後讀左傳,書向右翻。
燭向燈雲:靠汝遮光作門面;
鑼對鼓曰:虧儂空腹受拳頭。
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
雲成羅漢,風吹漫步到西天。
——王爾烈對老和尚
船載石頭,石重船輕,輕載重;
杖量地面,地長杖短,短量長。
船裝油漆桶,油七桶,漆八桶;
手提蔥韭把,蔥九把,韭十把。
驚起暮天沙上雁,低飛高鳴;
引來早潮浪中魚,淺竄深游。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角;
魑魅魍魎,四小鬼各樣肚腸。
——唐皋出使對朝鮮國王
賭錢、吃酒、嫖婆娘,三者備矣;
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以貫之。
——庠生巧對學官
日月循環,兔走天邊烏入地;
湖山倒影,魚游松頂鶴棲波。
雛鶴學飛,萬里風雲從此始;(張江陵)
潛龍奮起,九天雷雨及時來。(顧東橋)
——張江陵對顧東橋
醉漢騎驢,顛頭簸腦算酒賬;
艄公搖櫓,打躬作揖討船錢。
——蘇軾、黃庭堅對聯
螺圓蚌扁鱉頭尖,滿盤皆殼;
鰍短鱔長鯰嘴闊,一簍無鱗。
——宋湘撰
看西廂,有張孫杜,鬥法普濟寺;(陳毅)
讀紅樓,看寶黛釵,調情又觀園。(紳士)
——陳毅巧對某紳士
鯉魚寨鯉魚躍龍門,年年有魚;
觀音閣觀音賜祥地,歲歲福音。
油蘸蠟燭,燭內一心,心中有火;
紙糊燈籠,籠邊多眼,眼裡無珠。
——清·魏源戲對某舉人
(魏源是清代的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據說湖南邵陽家鄉有個舉人常抄襲別人的詩,冒充為自己的作品,向人炫耀。十一歲的魏源揭穿了此事,舉人惱羞成怒,用頂針雙雙關的修辭手法,寫了上聯要魏源作答。心中有火,表示對魏源的厭惡不滿之意。魏源也用同樣手法吟出下聯,加以回敬。紙糊燈籠,暗喻舉人腹內並無多少學問,一戳即破。眼裡無珠,實際上是諷剌這位舉人老爺有眼無珠,不知天高地厚。
上黃昏,下黃昏,黃昏時候渡黃昏;
東文章,西文章,文章橋上曬文章。
——湯顯祖對主考官
小豬拱小竹,小豬一動,小竹一動;
胡嘴對壺嘴,胡嘴一撅,壺嘴一撅。
——張之洞巧對老師
公一碗,婆一碗,姑姑嫂嫂合一碗;
新三年,舊三年,補補縫縫又三年。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聖母神子,萬壽無疆,亦萬壽無疆。
——賈似道賀宋度宗壽
(舊俗四月初八為浴佛日。宋度宋生日是四月初九,其母謝太後生日是四月初八。)
馬文淵死,以馬革裹屍,死而後已;
李伯陽生,指李木為姓,生而知之。
——(上下聯前半句的姓[馬、李]與後面的物[馬革、李木]有關,「死、生」又各是「屍、姓」的一部分。後半句都是成語,還得各以前半句中的「死、生」開頭。上下聯還須各說一個古人的事情。)
春欲暮,思無窮,應笑我早生華發;
語已多,情未了,問何人會解連環。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東典當,西典當,東西典當典東西。
元宵不見月,點幾盞燈為河山生色;
驚蟄未聞雷,擊數聲鼓代天地宣威。
雙溪橋,橋下生蕎,風吹蕎動橋不動;
七甲坪,坪上長萍,水滿萍流坪未流。
金水河邊金錢柳,金線柳穿金魚口;
玉欄桿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頭。
黑糜峰,峰上栽楓,風吹楓動峰不動;
白沙路,路邊棲鷺,露降鷺寒路亦寒。
柴米油鹽醬醋茶,除去神仙少不得;
孝悌忠信禮義廉,沒有銅錢可做來。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豈敢對鋸?
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
——《古今譚概》、《堅瓠集》所載為明·陸容、陳震互嘲之對
(陸、陳都是明代人。陸容曾任浙江布政使,陳震作過國子祭酒。陳震少年顯達,但身材瘦小,陸容於是現句便借猿猴截木為材料,意在引出對鋸(諧音對句),嘲笑對方是「小猴子」;而陳震亦不甘示弱,借馬陷泥中為題,引出「出蹄」(諧音出題),因陸年紀較大,故戲稱他是「老畜牲」。一個說他不敢對句,一個說他不敢出題,滑稽詼諧,妙事妙語,構思奇特,靈活貼切。
玉帝行兵,雷鼓雲旗,雨箭風刀天作陣;
龍王夜宴,月燭星燈,山餚海酒地為盤。
——馮誠修應對乾隆皇帝
白發蕭然,看他人兒女夫妻,千般恩愛;
黃金盡矣,數此日油鹽醬醋,百計安排。
——王扶九除夕題撰
烏須鐵爪紫金龍,駕祥雲,出碧波洞口;
赤耳銀牙白玉兔,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含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
——秀才巧對鄭板橋
持三尺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
——清·某學者遞名片求見湖廣總督張之洞,張嫌其不遜,出上聯要他對,學者對出下聯,張讀後欣然接見。
狼生毫,毫扎筆,寫出錦綉文章傳天下;(李調元)
蠶作繭,繭抽絲,織就綾羅綢緞暖人間。(老師)
——李調元對老師
綠水攪黃泥,紅火黑煙,燒出青磚白瓦;
翠湖凌紫閣,丹梁碧棟,儼浮玉殿金宮。
開大山,砌小石,修拱橋,鋪平路,通南通北;
砍長竹,劃短篾,挽圓圈,箍扁桶,裝東裝西。
——篾匠對石匠
短棉條,紡長紗,織大布,縫小衣,遮後遮前;
彎楠竹,破直篾,挽圓箍,箍扁桶,裝東裝西。
——蔑匠對織女
天地廟響天地炮,天一聲,地一聲,驚天動地;
龍鳳庵點龍鳳燈,龍三盞,鳳三盞,飛龍舞鳳。
天設奇方,曰雪曰霰曰霜,合來共成三白散;
地生良葯,名嶺名連名柏,煎去都成大黃湯。
——葯名巧對
紅面關,黑面張,白面子龍,面面護著劉先主;
奸心曹,雄心瑜,陰心董卓,心心奪取漢江山。
蔣百里,英千里,屈萬里,相去不可以道里計;
梁啟超,林子超,葉公超,看來都算是些超人。
——袁守謙撰嵌人名聯
嘆老夫半世辛勤,藏書萬卷,讀書千卷,著書百卷;
看小孫連番僥幸,縣試第一,會試第二,殿試第三。
——俞樾撰
紫竹壩,朱裁縫,穿金針,彈灰線,度短量長分大小;
白塔街,黃鐵匠,扯紅爐,燒黑炭,坐南向北打東西。
洞庭湖八百里,波滾滾,浪濤濤,大宗師從何而來?
巫山峽十二峰,雲靄靄,霧騰騰,本主考從天而降。
——李調元對某官吏
穿紫雲金霞,雙雙銀翼高飛,白鷂鷹拋下碧眼佬;
保藍天綠海,尊尊土炮發射,黑老鴉翹起紅尾巴。
——抗美援朝空軍祝捷聯
東牌樓,西牌樓,紅牌樓,木牌樓,東西紅木皆牌樓,樓前走馬;
南正街,北正街,縣正街,府正街,南北縣府都正街,街上登龍。
——湖南省長沙市街道名巧對
湘江紅淚,使水添幾股,竹添數點,點綴江南風景;
司馬玉帛,為文多八記,言多三戒,戒過塞北民情。
四面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南西北;
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歷盡春夏來冬。
——塾師對鄭板橋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後!
——梁啟超對張之洞
請諸葛,三顧茅廬,亮輔劉玄德,鞠躬盡瘁,齊三國鼎立於華夏;
贖百里,五羠羊皮,奚佐秦穆公,勵精圖治,列五霸傲占其神州。
白玉堂中,白發老翁,老皮老肉老骨硬,呸!你還不滾下去,哼哼!今生無姻;
紅羅帳里,紅粉佳人,細腿細腰細臂軟,嘿!我這就迎上來,嘻嘻!前世有緣。
——老翁趣對妙少女
半天微雨,千珠萬點盡落長江大湖,通河之廣江之廣海之廣,直通諸廣;從龍艇覽六百名川,觀天觀地觀日月,橫盱宇宙;
一介儒生,七步八斗胸藏肆業宏猷,中解之元會之元狀之元,連中三元;登瀛洲同十八學士,安邦安國安社稷,世代勛臣。
——方苞對乾隆皇帝
要知更多 http://2745365.blog.163.com/
❻ 呼風生於地,起清平之落出自哪裡
風 賦
文 / 宋玉
風,起於青萍之末,覺輕渺而欣然;飄盪於八荒四野,拂萬物而盤旋;升降於雲際本土,志高遠而固磐。春夏秋冬,無窮變幻;急旋緩舞,姿態萬千。或柔情似水,含情脈脈;或雄姿勃發,氣壯河山;或如泣如咽,如歌如訴;或咆哮怒號,動地驚天。
春意朦朧,寒微復暖。陰陽交泰而野蘇,天地纏綿而氣旋。柳絲輕搖,始發和風於端倪;枝葉吐翠,再萌溫馨於綠裳。感柔弱且和煦,拂畫簾之悠閑;轉朱閣以逍遙,消陋室之愴然。脈脈兮暖風薰醉花千樹,悠悠兮春夢隨雲雨絲眠。
夏悄臨若,滿目青山。迴旋郊原與林莽,集聚三春之嬋媛。疾風勁草,伴白日以低搖塵霧;岸芷汀蘭,舞落霞以起伏雲煙。優游於楊柳枝葉,跌宕於千里山嵐。搖遠山以翠碧兮,動幽草以綠煙;吹近水以漣漪兮,幻影斜以魚歡。
秋來蕭瑟,凄涼澹澹。遍拂百草於色衰,飄搖落葉以漫天。比肩凄雨,絲絲淋漓於紅綃帷幕;扶搖翻卷,翩翩侵淫於長夜不眠。無情於黃葉哀戚,咆哮於曠野林泉。擾落霞以無奈兮,遮曉月以雲藩;弄蕭蕭以滿目兮,化潺潺以水寒。
冬寒料峭,狂嘯攀緣。吟誦蕭颯以萬物悄隱,席捲飛雪以鱗甲漫天。或候寒夜,驚惶暖閣之凄涼慘淡;或盪曉窗,凌厲嚴冬之隨伴霜寒。聚散左右兮,幻莽野之荒涼;志在蕭殺兮寰宇冰封,迫使江河兮凝固容顏。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聞之亦囅轅;風盪盪兮雲漫天,猛士歌之亦綿延。
風凄凄兮夜無眠,美人柔之亦冰寒。風歷歷兮夢無緣,佳人托之亦空煩。
宋玉,戰國時楚國郊郢(鍾祥)人,大約生於周赧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90年)歲次辛未,卒於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歲次乙卯,是著名楚辭文學家,稍晚於屈原,在文學史上歷來屈宋並稱。他天資聰穎,才華出眾,而且長相秀美,風流倜儻,是楚國有名的美男子,自古以來有「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之說。在政治上不得志,僅在楚頃襄王時托請友人推薦作過文學侍從之類的小官,曾向頃襄王進諫、獻策,都未被採納。
宋玉的從政經歷主要是在郊郢蘭台,春秋戰國時期,郊郢蘭台上宮殿輝煌,史稱「蘭台之宮」。蘭台的得名,西晉張華《博物志》稱起源於舜帝。舜帝南巡曾駐帳於郢中高台,並親手種下蘭花蕙草,於是楚人便將此台取名為蘭台。據《史記·楚世家》載:「郢中立王……太子橫至,立為王,是以為頃襄王。」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歲次癸末,秦白起攻佔楚郢都紀南城,楚頃襄王把國都遷往河南陳地。為了收復楚國失去的土地,楚頃襄王經常南巡郊郢,在蘭台宮與大臣們商議興楚大計。這時宋玉就伴楚王游覽,對問於蘭台之宮,產生了著名古典「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巫山神女」、「大王雄風」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
楚襄王游於蘭台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日:「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為寡人之風,豈有說乎?」宋玉對曰:「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王曰:「夫風,始安生哉?」宋玉對曰:「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萍之末。浸淫溪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颺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沖孔動楗,眴煥粲爛,離散轉移。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於深宮。邸華葉而振氣,徘徊於桂椒之間,翱翔於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衡,概新夷,被荑楊;回穴沖陵,蕭條眾芳。然後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帷,經於洞房,乃得為大王之風也。故其風中人,狀直憯凄淋慓;清涼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發明耳目,寧體便人。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
王曰:「善哉論事!夫庶人之風,豈可聞乎?」宋玉對曰「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鬱煩冤,沖孔襲門;動沙堁,吹死灰;駭溷濁,揚腐餘;邪薄入瓮牖,至於室廬。故其風中人,狀直憞溷鬱邑,毆溫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唇為胗,得目為蔑;啖齰嗽獲,死生不卒。此所謂庶人之雌風也。」
風沒有生命,本無雄雌之分,但王宮空氣清新,貧民窟空氣惡濁,這乃是事實。作者從聽覺、視覺、嗅覺對風的感知不同,生動、形象、逼真地描述了「雄風」與「雌風」的截然不同,反映了帝王與貧民生活的天壤之別。前者驕奢淫逸,後者凄慘悲涼。寓諷刺於描述之中,意在言外。
【譯 文】
楚襄王在蘭台宮游覽,宋玉、景差隨侍。
有風颯颯吹來,楚襄王便敞開衣襟迎著風說:「這風多爽快啊!這是我和平民百姓共同享有的么?」宋玉回答說:「這只是大王您一個人獨自享有的風罷了,平民百姓哪裡能與大王共同享有它呢?」
楚襄王說:「風是天地間的一種氣流,普遍而暢流無阻地吹送而來,不分貴賤高低吹到每一個人身上。現在你單單以為是我一個人享有的風,難道有什麼理由嗎?」宋玉回答說:「我從老師那裡聽到過這樣的說法,枳樹彎曲的枝丫上會招來鳥雀做窩,空穴之處會產生風。鳥窩和風是根據環境條件的不同而出現,那麼風的氣勢也自然會因環境條件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楚襄王說:「風最初從哪裡開始發生呢?」宋玉回答說:「風在大地上生成,從青蘋這種水草的末梢飄起。逐漸進入山溪峽谷,在大山洞的洞口怒吼。然後沿著大山彎曲處繼續前進,在松柏之下狂舞亂奔。它輕快移動,撞擊木石,發出乒乒乓乓的聲響,其勢昂揚,象恣肆飛揚的烈火,聞之如轟轟雷響,視之則迴旋不定。吹翻大石,折斷樹木,沖擊密林草叢。等到風勢將衰微下來時,風力便四面散開,只能透入小洞,搖動門栓了。大風平息之後,景物鮮明,微風盪漾。」
「所以那清涼的雄風,便有時飄忽升騰,有時低回下降,它跨越高高的城牆,進入到深宮內宅。它吹拂花木,傳散著鬱郁的清香,它徘徊在桂樹椒樹之間,迴旋在湍流急水之上。它撥動荷花,掠過蕙草,吹開秦衡,拂平新夷,分開初生的垂楊。它迴旋沖騰,使各種花草凋落,然後又悠閑自在地在庭院中漫遊,進入宮中正殿,飄進絲織的帳幔,經過深邃的內室。這才稱得上大王之風呀。」
「所以那風吹到人的身上,其情狀僅只是讓人感到涼颼颼而微微發抖,冷得使人倒抽冷氣。它那樣的清涼爽快,足以治癒疾病,解除醉態,使人耳聰目明,身體康寧,行動便捷。這就是所說的大王之雄風。」
楚襄王說:「你對大王之風這件事論說得太好了!那平民百姓的風,是否可以說給我聽一聽呢?」
宋玉回答說:「那平民百姓的風,在閉塞不通的小巷裡忽然颳起,接著揚起塵土,風沙迴旋翻滾,穿過孔隙,侵入門戶,颳起沙礫,吹散冷灰,攪起骯臟污濁的東西,散發腐敗霉爛的臭味,然後斜刺里吹進貧寒人家,一直吹到住房中。」
「所以那風吹到人的身上,其情狀只會使人心煩意亂,氣悶鬱抑,它驅趕來溫濕的邪氣,使人染上濕病;此風吹入內心,令人悲傷憂苦,生重病發高燒,吹到人的嘴唇上就生唇瘡,吹到人的眼睛上就害眼病,還會使人中風抽搐,嘴巴咀嚼吮吸喊叫不得,死不了也活不成。這就是所說的平民百姓的雌風。」
青萍就是水草
❼ 春節作文怎麼寫
節日流程
俗諺雲: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晉東南地區民間流傳著兩首歌謠,其一是「二十三,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團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一齊貼。」體現了時間緊迫和准備工作的緊張。其二是一首童謠:「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兒童盼望過年的歡躍心理。
臘月廿三、廿四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那個時候小年是不分兩天的,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更悠久的。那麼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呢?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祭灶
灶王龕祭灶,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在一周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後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蒸花饃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寫春聯
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神聯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五穀豐登 ,六畜興旺」;「米面如山厚,油鹽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抬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吃灶糖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能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口味微酸,中間絕沒有蜂窩,每塊重一兩、二兩、四兩,價格也較貴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掃塵
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室外屋內,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乾乾凈凈迎新春。「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臘月廿九、三十(除夕)
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農歷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除夕」。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日子。由於農歷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這一天常常不論是二十九還是三十,習慣上都被稱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農歷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守歲)的習俗,表示從農歷本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置天地桌
傳說此夜為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有接神習俗。天地桌是一個臨時性的供桌,是除夕專設之桌主要為接神使用。一般無大佛堂之家特別重視,因為平時對佛供獻較少,到年終歲盡時要對神佛大酬勞一次。天地桌的內容與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掛錢、香燭、五供、大供之外,受祀的偶像大都是臨時性的,如「百分」,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畫冊;「天地三界十八佛諸神」,一張用大幅黃毛邊紙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碼;福祿壽三星畫像等。以上諸像有的接神後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則須到破五、甚至到燈節才焚燒。擺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統一,如堂屋地方寬大,可置於屋中;如屋內無地,就置於院中。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算盤聲和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看春節聯歡晚會
雖然這並不是一個古有的習俗,但進入80年代後,由於電視的普及,春節聯歡晚會成為中國人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盛宴」!每年全球都有超過十億人通過電視或者互聯網收看春晚!
守歲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接神
接神是為新舊年分野,但接神時間亦不太統一。有的子時一到就開始舉行儀式,有的到「子正」之時,即午夜零點開始接神,有的則在「子正」之後方接。祭灶後,諸神都回天宮,不理人間俗事,到除夕子時後,即新一年來臨時,又降臨人間理事。接神的儀式在天地桌前舉行,由全家中的最長者主持。因為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時來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於接何神,神從何方來,要預先查好「憲書」,帶領全家舉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憲書」上指示:「財神正東、福神正南、貴神東北、喜神西南、太歲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禮畢後,肅立待香盡,再叩首,最後將香根、神像、元寶錠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備好的錢糧盆內焚燒,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時鞭炮齊鳴,氣氛極濃烈。
踩祟
接神後,將芝麻秸從街門內鋪到屋門,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聲,稱為「踩歲」,亦叫「踩祟」。由於「碎」與「祟」同音,取新春開始驅除邪祟的意思。
接財神
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表示歡迎財神降臨,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要說些吉利話,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之類的口彩。
另外,有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鬍子,身上背黃布袋,裝扮財神爺的模樣,後面跟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散發財神爺像,以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等一堆討吉利的話,直到主人歡歡喜喜地接過財神爺像給他們分些錢,這些人才連聲道謝,更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的戶家。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拜年
新年的初一,男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占歲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後代由占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
飲屠蘇酒
屠蘇酒是一種葯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製作屠蘇酒的方法是:用大黃一錢,桔梗,川椒各一錢五分,桂心一錢八分,茱萸一錢二分,防風一兩,以絳囊盛之懸於井中,至元日寅時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飲酒以示祝賀,而年長者過一年少一年,後飲以示挽留。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說的就是這種風俗。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聚財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回娘家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北方地區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祭財神(北方)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並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穀子生日
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小年朝
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貼「赤口」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內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歲次甲戌正月初三日當對神前香火前門釘斷四方男女赤口賊盜火星一切禍災歸天大吉大利」),貼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於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總之,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送年」
一般晚上舉行送年儀式,是送諸神和祖先回天。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間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著招財進寶。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煮餑餑」)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兩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古時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 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祭財神(南方)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窮鬼,又稱「窮子」,相傳窮鬼乃顓頊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開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熏天」
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一種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吃七寶羹
七寶羹是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台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
送火神
在山東半島,正月初七這天還要「送火神」,孩子們選一根兩米左右的木棒,用麥秸將其綁住,這就是所說的「火神」。黃昏時分,在家門口點著「火神」的一端,孩子們抱著「火神」的另一端跑向離家較遠的地方,直到燃燒殆盡為止。這個活動寓意於將「火神」送出家門,一年之內家裡沒有火災,平平安安。
❽ 欽承子道至,奉養母儀敦什麼意思
一個
徐媽媽知道岳母刺字
孔的母親授予學習
迪濤理發撤出魚
大義徐女歐姆畫
中國七大傑出母親2007-06-05 06:31五千年的歷史,歷史的誕生巨大的巨頭,或者創造歷史,或者因為留下了不朽的思想和文章名垂青史。詢問他們的成功足跡,我們驚奇地發現,在他們身後站著一位偉大的母親幾乎無一例外! 1孟母教子
2徐媽媽大義的佛像在中國歷史上是三個產婦的母親,在第二位的是三國時代徐庶的母親。徐庶三穎州(今河南許昌),性格直率。早年和朋友誰扔劉飈,後投劉備任軍師諸葛亮,龐統。徐庶投奔劉備,劉備獨自一人在城市之際,戰士,但成千上萬的麻煩,僅僅是一個新的領域,將只有關羽,張飛,趙雲,關平,周倉等人。徐庶做了劉備的軍隊,事業部,盛大的人才,即使在的幾個月施的想法,殺呂光斬呂翔,大破8金色的陣列,打敗曹仁取樊城,曹劉蓓部隊的士氣,士氣為之一振曹一冷的囂張氣焰。曹操的顧問說:徐庶至10倍,高於他的鄭裕彤鄭裕彤曹操。但它是一個遺憾,徐庶越戰越勇,當他不得不激流勇退。決策者智障服務整個家庭方面的比武場,「三國演義」的早期階段,失去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軍事家,失去了許多軍隊的法律,使我們的子孫後代學習和效仿。令人高興的是,徐庶告別劉備,諸葛亮推薦給他,「三顧茅廬」的故事千古流傳下來。徐庶是施展才華,為什麼要突然離開劉備?因為曹操的謀士程昱。徐庶是眾所周知的孝子。當曹操聽謀士程昱說徐庶在劉備的意見,希望將其納入自己的使用。程昱教曹操徐庶的母親騙至許昌,徐媽媽寫信召喚徐庶。沒想到徐媽媽忠奸清晰,深肖大邑老人,徐媽媽看穿曹操的奸詐,堅決不從。鄭裕彤進一步獻計,偽造徐媽媽的一封信,吸引徐庶。徐庶是個孝子,收到這封假信,說了聲再見劉備投曹。徐庶臨別劉備,兩眼淚汪汪階段不這樣做,徐庶是指劉備說:「願望和將軍計劃和霸權業,以一寸土地,現在已經失去了母親的心,方寸大亂進行溝,從沒有。「玄德哭了,說:」元直男!吳江遺憾?「徐庶推薦諸葛亮,說:」這人不能彎曲,使君親自尋求符合這個人的,沒有什麼不同周呂望,漢得張良也。「徐庶是一個假的字母容易引誘許昌,這將使一個公義的母親的痛苦和自殺,導致徐庶遺憾一生中,所以他恨曹操,曹也來到人間歡樂的一生,設立一個旁觀者,不是它。老母親為自己的愚蠢含恨九泉,心灰意冷的徐庶,仰天長嘆:「我許,立志報國,卻無力回天,不忠,缺乏孝心,王偉部長。」在那個時代,曹操名為漢相,是地道的職業生涯,但徐媽媽是能夠區分奸偽兒子投奔曹操明珠投暗,這顯示了偉大的母親高義。
3岳母刺字岳飛槍挑以來比武場的一個的小梁王行後,牛皋,王貴,湯懷,張先帝兄弟五,回到他的家鄉在河南唐寅,閑居在一起。這時,從北部,河南司法警官四王子,帶領武術兵南侵。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無法抗拒,占金兵汴梁(今河南開封),欽宗皇帝,太上皇,宋徽宗被擄到北部的首都。金兵燒殺搶掠中原,邪惡。河南今年流行鼠疫,發生嚴重的乾旱,顆粒無收,人民,如火災的情況下,痛苦不能。岳飛和他的母親,他的妻子在家裡,專一給窮人,是十分慘淡。桂,湯懷,牛皋,父母去世,幾個人耐不住飢餓和寒冷,有點不幹凈的事情。岳飛幾次勸他們承購不義之財,他們不聽,這不是一起去到山上去落草。岳飛看到這樣的場景,心中的悲痛。有一天,岳飛家與他的母親說,來看看他。岳飛連接到家裡,談話來知道是什麼樣的起義軍在洞庭湖楊作,因為只要母曰飛洋文武全才,特差祚來聘請去幫助解決問題。瞬間左了許多金銀首飾作為嫁妝。岳飛正色道:「岳飛聖宋,的宋代鬼!」堅辭不收。左無奈,最後只好收起自己的嫁妝歸山去。左左,岳飛成為與他的母親說,瘦。婆婆聽了,想了一會兒,讓我們去的岳飛中堂擺下香案,正確的香燭,然後與妻子一起,香和蠟燭,祭祀天地祖先。也被稱為岳飛跪在地上,兒媳研墨。婆婆說:「寶貝,媽媽看到你甘壽慶很差,不是太豐富,是一個很好的,但對亡的恐懼,和一些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如果我的孩子失去的那一刻,一些不忠,將一半了良好的聲譽一次葬禮?因此,我今日祝告世界的祖先,你的背刺「盡忠報國'字,你想成為一個忠誠,忠心報國,但不能致富,我在九泉「岳飛聽,微笑說:」母親是正確的,來紋身的寶寶。「把衣服脫下一半。母親在的依法採取落筆,第一背面岳飛寫道:「盡忠報國」,然後我的手,在他的背上刺針,我看到宋岳飛的肉,母親在法問:「我的孩子痛嗎?」岳飛說:「母親刺有刺,怎麼問寶寶疼嗎?」婆婆以淚洗面,說:「寶貝,你是怕母親憐憫,所以說沒有痛苦。「說罷,牙刺。刺完,醋墨畫,所以永不褪色。岳飛,叩謝母親田邦子恩。這時,宋康在金陵(今南京)繼承了王位,高宗。這是南宋。法院傳下聖旨聘請趙岳飛到北京後率兵討賊圖復雜中興,復仇。岳飛當時的法令,即刻收拾停當。婆婆叮嚀寶貝,不要忘了「盡忠報國岳飛告別了他的母親,並問他的妻子,推出了北京之後,岳飛領兵擊敗了幾次金兵,試圖恢復該團伙竟法院叛徒首相秦檜私通金國,陷害善良的人。岳飛作弊北京,中原,誣告他的叛國罪,在監獄中試用,岳飛脫下他的襯衫,露出後面的盡忠報國「四個赫然幾個大字印刷,嚴厲的司法,並通過紅牛。但邪惡猖獗,岳飛,最終被殺害在風波亭。然而,母親在法律訓練的副愛國故事和民族英雄。岳飛的名聲已經流傳千古。
4名女性授予學習孟軻的母親「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變成了一個模範的世界母儀龍芯但孔子的母親顏征在故事中,但一點眾所周知。在事實上,在孔媽媽在孔子增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的祖先微涌,最後的殷商時期,周王的弟弟王。商朝的滅亡後啟,微 - 秒的寶座,孔子的父親,XV,魯孔父代亡後,在大兄弟中微子一周稱為宋國之王,中微子是只是一個戰士。孔子母親的家庭第一祖博家禽,是國家的祖先,魯,周公旦的長子,周代君王周文王的孫子周吉星文,博秦燕邑邑的第一個數據包他的後裔,封地為姓,代一代,成為燕,孔子的母親呂燕的女兒,後來再婚年輕女子顏,生孔子,記錄在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陬邑昌平鄉,其第一首樂曲也說孔防叔防叔生博霞小學孔子魯襄公,22年,尼丘聲樹,夏梁紇結與顏女野合孔子先出生的祈禱孔子生堤防頂部,因此被稱為孔子仲尼,康恩姓從司馬遷的記錄證實了三個歷史事實:閆女性,非法性關系,堤防頂部雲。晚「孔子的」論語「,姓謝燕女,很少有歷史記錄,這個說:」孔子,宋....博夏聲樹梁紇九女,雖然沒有孩子,字妾猛劈猛劈伯尼,足病和他結婚他艷艷三個女人,一個小牌子說英寸顏父問三女說:「鄒醫生離開父親的客人,然後第一聖人的後裔,這種個人一丈多長,力玲瓏,我很貪心。雖然老年嚴格,低於懷疑。熟能生巧三個兒子,他的妻子嗎?「莫征兩女,正向和說:」從父系統,如何問焉?「父親說:「首爾進行。」然後提交他的妻子。見征寺結婚幾年過去,恐懼的男人從時間到時間,和私人祈禱Niciu的上山禱告顏,生孔子,名為邱仲尼。「當時,孔子的父親年齡約64歲,女燕二十,她的心,因為,除了孔父「鼠尾草種子」,「力」指出,另一個原因,恐怕就是上述的「門當戶對」。之間的差異年齡在時間不當,它被描述的「野合」之稱的「史記」,說在野外合歡,這樣的說法,孔子私生子。但他說傳統的儒家忌諱地說,「聖人」體面的,只有「論語」粉飾之下。事實上,「野合」的東西往往他們都未婚同居。至於頂部的堤防「的說法,那就是孔子,光宗耀祖,祖宗遺產的兒子的父母的共同願望。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的孔子生孔和祖母在尼山祈禱懷孕她懷孕,父母:孔子姓邱,字仲尼。「頌」是排名第二的意思,「千紅」尼山「山」暗示成功的含義。孔子三十歲左右,叔梁紇了,被埋葬在反山,燕後把他帶走鄒邑,美國曲阜闕生活,家庭相當貧困。利維的父親是一個博學多才的學者,在那個時代,也能夠讓他的女兒可以體現在文化知識典禮征在其開明的。直接指令,他的父親,不僅積累了豐富的洞察力和培養一個較高水平的成就在教育和儀式。書籍,她父親的房子被運到他們的新家裡,選擇套種3的房子之一研究中,准備教訓他,學習孔子5歲。她收到的第一個五個孩子,在自己的家教發蒙的書,給每個學生學校資,五斗小米和一擔柴,足以養活女人和她的兒子。征教孩子如何書法,算術和唱歌三個功課,還教孩子們和祭祀孔子比一個6歲的跟班學習,後來,征費,並收到一些小學和中學的學生,小孔子成為他母親的小幫手,以做輔導溫和。苦心栽培和細心教育的女性,不到十多年,孔子已經了解到完成發蒙功課,因為他愛琢磨,願意認為的頭腦,卓越的內存問題,喜歡幫助他人成為領導者的學習經驗。女款的補習生涯,他的經驗幫助他人學習後做孔子私塾,興教育,起到了直接的影響。按照當時的規則,男生我們應該今年歲外富(研究)與另一位老師。孔媽媽收她的學校,小孔子在全市最好的學校,學習詩,書,歷史功課,即被後人稱為「詩」,家庭「書」,「禮」,「樂」的內容,學校被稱為「庠」,屬於官辦機構,濃度魯的狀態,實行非常嚴格的教育最好的老師。燕路導致六月是堂兄弟,孔子還是一個孩子的貴族身份,通過在學校的貴族教育。孔子增長良好的教育,除了母親的嚴格教學例如在家中,不僅通過顏氏族的支持,陸機漢照顧。孔子貴族身份,不僅被認可閆家也當盧導致呂軍昭公認可。趙龔為10年,孔子2,今年,老的兒子,杜克超鯉魚感謝孔子,所以命名為鯉魚,淄博魚。魯趙公明25年,孔子35歲,在趙Gongbing擊敗奔齊,誰也跑齊尋求庇護。孔子和閆家的孔子,因為母親的緣故,但也保持非常密切的關系。的早期弟子燕路孔子閆家之一,親屬關系是不是很遠,和後來鍾,也結婚了甄子丹的女兒作為他的妻子。孔子,第一站周遊列國衛靈公推薦在衛國艷世仇接受邀請,孔子到衛國官員松仁世仇是妹夫,孔子母親顏綢,同樣部落,彼此密切通知。燕顏顏租,欣興,顏回,孔子七,僕人,閆哭唉,銀的十二個門徒,這是這位母親和深情的依賴,只有發生「書」禮記·檀弓「的故事:孔子到17歲,他的母親去世嚴錚,孔子堅持埋葬父母,母親的恥辱父墓位於非法性的東西,從來沒有告訴過孔子,想打聽母親葬禮的五父衢方式。通常的儀式,葬禮不受外界孔子故意葬禮的母親在外面,旨在吸引眼球在睡眠時,奇怪的人問孔子父墓,其中可以趁機打聽父墓所在。後來問父親的母親鄒人,得知父親被埋葬反然後讓家長被埋沒。比孔的母親少了一個經典的例子,作為一個年輕的寡婦,孟母教子,能夠選擇良好的定居者,親自授課,傅家塘以外,成就了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一代聖人背後,我們仍然可以說,因為站著一位偉大的母親。
5歐姆畫迪歐陽修在中國北宋時期的一個著名的學者,1030中考,童年在西京不斷推官,掌管文書,後來,他擔任裁判官,知州,館閣整理質檢員,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值班,傑出的作家,歷史學家,和唐宋之一。歐陽修出生在封建官場的家庭,他的父親歐陽觀是一個小吏,在歐陽修出生後的第四個年頭,父親離開世界,家庭生活的重擔落在完全歐陽修的母親,程。為了生活,母親不得不採取廬陵只是一個4 - 年,老歐陽秀,為孤兒寡婦可以得到歐陽秀叔叔隨州採取照顧的。歐陽修的母親鄭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中,只有讀了幾天書,但它是一個毅力,知識淵博,並願意忍受困難的母親。她繼續談如何做人年輕的歐陽修的故事,每一個故事講完了自己的故事做一個總結,讓歐陽修懂得生活有很大的意義,她教孩子們最是男人不隨聲附和,不隨大流。歐陽修稍大,鄭試圖教他如何讀取和寫入,先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朴,鄭谷,九僧詩。歐陽修的小知識,這些詩,但增強閱讀興趣。眼看歐陽修到了上學的年齡,程一心想讓兒子讀書,但家境貧寒,買不起筆和紙,有一次她看到池塘在前面的房子芒草,突發奇想,寫在地面上這些銀草稈不是很好嗎?她的銀草稈當筆,沙紙,開始教歐陽修書法。歐陽修教導他的母親,中風中風練習寫在地面上,並反復練習,錯寫,直到寫來寫整潔的地方,一絲不苟。這是「畫迪龍芯後人傳為佳話。歐陽修年輕的母親的教育,並很快墜入愛有詩書。寫每天閱讀,越來越多的積累,有一個非常過目成誦。 10歲,他的母親帶著他經常到附近收集更多的人借一本書來讀,因為他沒有,她讓他借來的書抄錄。有一天,他發現李的舊紙籃,一套六冊「韓昌黎文集,主人把它帶回家打開一看,大開眼界,那麼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閱讀。早年的宋代,更受歡迎的華麗,浮躁的,空的內容,風格,漢族俞。歐陽秀的漢族俞清新自然的文章的風格完全不同的印象。是高興,他對自己的母親說,世界上有這么多的好文章。歐陽修還很年輕,韓愈文學思想未必能找出到底是什麼,但是他後來擺脫浮華的風格奠定了基礎。而正是在這一思想啟迪,一個學習韓愈,擺脫在文壇上的不良風氣的想法在他的腦海里油然升起。歐陽修長大東京進士考試測試三個已經擺在首位。當20歲的歐陽修,著名文學人物歐陽秀優越的獎學金和快樂的母親,但她希望,他的兒子是不僅是傑出的文學成就,和他做的事情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歐陽秀的父親,誰已經被做在國家路,泰州,未成年人的管理事務和司法行政官員。他關心人民疾苦,清廉,愛的人。歐陽修長大官員,母親不斷到他的父親,官方事跡告訴他,她對她的兒子說:「你爸爸是做評委,常在夜間處理案件,就文件的情況下到平民百姓,他非常仔細觀看一遍又一遍,誰可以給一個打火機,一從輕發落;對於那些誰真的不能給予較輕,往往同情,多嘆了口氣,她也說:「你父親是官員,誠信,自私自利,經常幫助別人的財產,就像一個結的客人,他的正式的養老金,雖然不多,但是往往不能讓盈餘。他經常說,這筆錢應該成為多餘。他去世後,沒有留下一個房間,沒有留下一壟的土地。她警告她的兒子,沒有照顧自己的父母是非常豐富,它是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孝心,他們的個人財物,雖然它不能施捨給窮人,但它必須感到義。我沒有來教你,只要你能記住你父親的教誨,我可以休息放心。母親的教誨,這些真誠,歐陽秀心中深深的烙印在其官方歐陽秀不高,但很關心國家大事,integrity'm諫當范仲淹得罪率意健,被降級到南方,許多部長同情范仲淹,只有諫官高,如果氖范仲淹應被降級。歐陽修很生氣,寫高怪法院要人,如果氖不知道世界是羞恥的話,為了這個,他被貶到外地,在四年內,然後再回到首都。歐陽修,范仲淹新政,講出來,非常生氣。傳聞證據,一些收費徵收歐陽修再次開庭歐陽修貶謫到滁州(安徽滁縣)。滁州四周群山環抱,風景優美。歐陽修滁州,在處理公共事務的行為,往往在風景過去。本地寄託倍之間,有一個和尚在滁州琅琊山,建了一座亭子,供遊人休息。歐陽修登山之旅,在這個亭子經常飲用。他自稱「醉翁」,亭子的名字叫醉翁亭。名作「醉翁亭記」就在這個時候寫的。「故意醉在乎山水之間也。景觀的音樂,心臟葡萄酒公寓。他在文字語言簡練,描述自己和客人在醉翁亭歡快的場景和局促毗鄰亭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以及思想情感表達與民同樂「。打開李白說:天才的材料是有用的。歐陽修懷孕哈達只有當地方官員後超過十年的時間里,終於經典想起。經典歐陽修人才深刻的印象,他被調回資金,翰林院,他的就職典禮,他有積極推進改革和風格。一年,在首都舉行進士考試,他究竟擔任考官,他認為這是他選拔人才,改革和風格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標志著一個新的視野看很多考生看到候選人,如果發現故弄玄虛,華而不實的文章,不得被錄取。歐陽修記錄榜上的標准,打開了一代的風格,招聘了大量的人,自然會得罪那些華而不實的候選人。榜上授予的一天,自己失去歐陽修很不滿,侮辱他和嘈雜。有些人甚至在馬背上歐陽修停止尋求解釋。在風雨後,歐陽修盡管有一些壓力,但考試的風格已經改變,我們開始放棄那些膚淺的,鬧劇龐文章,然後形成一個簡單而自由,嚴謹與典雅的風格。歐陽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風,一直非常小心發現和提拔人才,許多原來是不那麼知名的人才,他的贊賞和推廣的建議,已成為著名的,最有名的曾,王,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在文學史上,歐陽修六個唐代,韓愈,柳宗元一起被稱為「唐宋」歐陽秀官方和剛,但也沒有忘記兌現為自己的母親辛苦熾烈。皇祜,2005年,歐陽修的母親是73歲在南京逝世,歐陽修,母親的屍體運回家安葬。的母親慈眉善目,老鼠賽跑的身影,總是出現在母親的諄諄教誨面前激勵他的一生功勛成就。紀念母親,他寫道:「先妣發源地,字里行間所有露出深情的母親和雨。直立歐陽修的母親,她的言行影響歐陽修的生活,使歐陽修一生光明磊落,沒有勇氣說出來,受尊重子孫後代。
陶理發回魚天心區禮賢街傳說為紀念陶侃的母親湛下士命名儀式。陶侃是東晉的明星,八個國家前督軍,征西大將軍,封長沙縣公平。他有一個很賢惠的母親和一個正直。為了紀念建市南沙何北段濤的母親曾經居住過一個良性母親字,母親和福利稱為「禮賢街」的街道。三國,南北朝時期,江南的許多少數民族。陶遷廬江縣是相當溪盤瓠的家人住在一起。溪家庭由於在無錫市,也被稱為小河部落的復雜。陶侃看起來與漢族人,誰被打上了「河狗」不同,說他是「俗朱華不同歷史書籍,陶侃的祖先,歷史紀錄,其母公司陶吳方丹的排名上升到楊將軍吳揚武,系雜號狀態是不高。陶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突出的仕途記住,年輕的時候,旬陽的「魚梁洲的官員」,表明房子屬於諸如「貧困家庭」低社會狀態的層次結構。征服吳晉,中原被稱為江南人造「征服宇,江東時,家人也一直在政治中原士族行抑制。喜歡的陶菅直人這樣一個非貴族家庭的希望,庸俗的彝族朱華「,形勢是更加困難。陶菅直人的少年父親去世時,他的家庭是窮,他母親的過對方。湛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女人,她是決心要兒子成功。在這種環境下,陶菅直人的紀律是非常嚴格的,並讓朋友通過紡織資助兒子。後來,陶侃推薦的縣功曹一周的訪問中提到,當主要的書縣開始擺脫作為苦工的位置。鄱陽縣孝廉范魁通過陶侃家。正雪。陶侃忽視,因為貧窮,恐懼,不招待朋友,心中很著急,媽媽看在眼裡,並試圖安慰他,你只是留客,我會盡力招待,於是,她頭發剪頭,取而代之的伴酒菜,切碎捲起鋪床的乾草,在陶侃「去砍柴火,飼料范逵馬的各種房屋列。范魁這之後,感慨地說:「,非媽媽不能有這樣子!,按照樊魁也感到大於預期的僕人。范左奎,陶侃追送超過一百年。范逵很感動,離別陶侃:「清室郡的願望嗎?」陶侃連忙答道:「慾望,被困在無春耳。范魁廬江太守張魁說,美國和趙奎督郵,並帶來了樅陽秩序。名稱,搬到主簿。此時恰逢國務院在縣城來到,他想藉此檢查明Lesuo的行賄受賄,陶侃讓他竹瀝平和的心態,從事辦公室,說:「如果的鄉村縣反之,因為當面對銘軒直繩,不猛攻沒有儀式,我可以帝國「。從事聽著它退了出去。陶侃也忘記償還張奎知遇之恩。 「奎的妻子生病了,歡迎醫生在數百年前,韓雪」,,公共官僚都心疼。魏濤菅直人表示:「國有事父事君。曉軍,猶他母親安父母的疾病幾乎沒有心!所以,請所有咸服其義。長沙太守萬嗣路過廬江後,見陶侃,陶侃特別是,他虛心謙卑,驚訝知府,臨別,他說,「君主結束時的名稱」。它的孩子交朋友,臨走時,有了這層關系,陶侃即被張魁舉孝廉。身份,陶侃可以進入洛陽上層名流結識,去實現他的野心。陶侃別玉良官員,食用的統治者魚(咸魚)。他談到這個可憐的母親,陶器,拿到一塊魚她的媽媽。不料,母親不僅沒有,而且還回了一封信給怪陶器密封,說:「汝為官員,官員財產留下,非惟不利於我的基礎上增加了我悲痛!」此事陶侃以極大的教育,陶侃後來官方廉潔的基礎上,關於元康六年(296年),陶侃到洛陽,洛陽,經過幾十年的修復,重建,但也變得非常繁華,熱鬧。貴族家庭的孩子,繁華的首都到陶侃並沒有帶來什麼美好的未來。等級制度已經多年,西晉在官方評選的「上品非貧困家庭中,低檔勢族」。憑借它們的父,祖余蔭山房駐留的戰略地位,而不是為將來的推廣和打擾。陶侃也知道,像他的身份,門當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陽官場的立足點。 ,他去問問看「良好品格」的張張早超越,連接的情況不是很普遍的現象。「陶侃張蔑視並沒有氣餒。反復問張陶侃談話,感到震驚,他異於常人,陶侃很快在張推薦醫生,醫生不合格的各類辦公,但窮人和謙遜的人,例如看到,「神沒有不聽話的顏色。陶侃沒有使它成為那些有影響力的。陶侃在洛陽的官方立場花了五六年,但未來仍非常渺茫。在此期間,西晉的內亂愈演愈烈。的永康市第一年(
❾ 關於虎的典故有哪些
1、為虎作倀
出自《正字通·聽雨記談》
從前,在某一個地方的一個山洞裡,住著一隻兇猛無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為沒有食物充飢,覺得非常難過。於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獵取食物。正在這時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遠處有一個人正蹣珊地走來,便猛撲過去,把那個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還不滿足,它抓住那個人的鬼魂不放,非讓它再找一個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讓那人的鬼魂獲得自由。那個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於是,他就給老虎當向導,找呀找的,終於遇到第二個人了。
這時,那個鬼魂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脫,竟然幫助老虎行凶。他先過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後把那人的帶子解開,衣服脫掉,好讓老虎吃起來更方便。這個幫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倀鬼。後人根據這一傳說,把幫助壞人做傷天害理的事情,稱「為虎作倀」。
2、狐假虎威
出自《戰國策·楚策一》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上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後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狸。
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自《後漢書·班超傳》
指不敢進入虎穴,就不能捉到老虎的崽子。比喻人不冒大的風險,就不能取得大的勝利。
《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4、放虎歸山
出自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
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國大將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三人被晉軍軍師先軫俘虜,准備將這三人獻於太廟以表戰功。晉襄公的後母文羸聽說娘家的大將被俘,她找晉襄公極力勸說,最後終於把這三人放走了。先軫聽到這個消息的時侯正在吃飯,氣憤得把剛吃到嘴裡的飯都吐出來,他怒不可遏地找到晉襄公問道:「秦國的囚犯呢?」晉襄公回答說:「遵照母親之命把他們放走了。」先軫憤怒地吐了晉襄公一臉口水說道:「他竟然如此不懂事,我們費盡心思才把他們捉住,你卻聽信婦人之言輕而易舉的把他們放了,這叫放虎歸山,到時侯你後悔都來不及。」晉襄公這時才醒悟過來,再叫人去捉的時侯人早就不見了。孟明視等人跑回國後,並沒有受到責怪,仍然掌握著兵權,三年過後孟明視等人帶兵把晉國打敗了,秦國終於成了新的霸主。
❿ 歷史上有很多女英雄,請選擇其中一位,談談你對她的認識,400字左右
花木蘭,中國古代女英雄,以代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在後世影響深遠。其事跡被多種樣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多次重拍,甚至影響波及美國和全世界。花木蘭其人其事僅限《木蘭辭》中,縱觀南北朝、隋唐諸史並無記載,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爭議。 花木蘭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歡練武。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他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空餘時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 北魏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但是,當時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裡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隊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朴。1998年,迪斯尼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王昭君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秭歸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王昭君去世後,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三 梁紅玉
梁紅玉是南宋高宗的和岳飛同時代的大將軍韓世忠之妻,本是京口的妓女,遭人虐待,為韓世忠所救。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當時韓世忠只是一名小軍官,不敢答應,後來韓世忠升為將軍後,才正式迎娶梁紅玉為妻。在韓世忠的眼中,梁紅玉並不是一般的風塵女子,她應有過人之處。 韓世忠在京口和金兵的金兀術在黃天盪對歭。當時,金兀術擁兵十萬,戰艦無數,而韓世忠只有八千疲兵。韓世忠聽取梁紅玉的計策,由韓率領小隊宋兵艦誘金兵深入葦盪,再命大隊宋兵埋伏,以梁紅玉的鼓聲為命,以燈為引,用火箭石矢焚燒敵船。 金兵果然中計,梁紅玉站在金頂上擂鼓台,韓世忠率船隊迎戰,只聽「咚,咚」戰鼓響,金兵被韓世忠引入黃天盪,梁紅玉三通鼓響,埋伏的宋軍萬箭齊發,頓時火光沖天,金兵紛紛落水,棄船逃命,死傷無數。梁紅玉以燈為引,指揮宋軍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
編輯本段四 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巴渝戰功卓著的女將軍、女軍事家。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史書記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常為男子裝。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丈夫死後,繼任其職,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陽抗擊後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並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榆關)。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並誥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掛鎮東將軍印。並且在四川、貴州地區又相繼擊敗奢崇明、安邦彥、張獻忠、羅汝才等叛軍,取得成都之捷、重慶之捷、夔門之捷等。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爵。去世後謚號「忠貞」。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史登錄的巾幗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贊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營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遺址。
編輯本段五 冼夫人
南朝至隋初時期冼夫人是嶺南少數民族首領,她生年不祥,是高涼(今屬廣東)人,出身於俚族冼姓大家。她從小就喜歡耍刀使槍,武藝高強,還精通兵法,又讀過許多書,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女子。梁武帝在位的時候,她嫁給了高涼太守馮寶,從此被稱為「冼夫人」。 梁武帝末年,羯族首領侯景起兵反梁,高州刺史李遷仕不但不去討伐,竟然還與侯景勾結起來,想利用馮寶所統率的軍馬。幸好李遷仕的陰謀被冼夫人看穿了,冼夫人帶領千名勇士進入高州城,猝不及防地出擊,很快平定了叛軍,李遷仕被迫狼狽逃竄。冼夫人協助馮寶治理嶺南,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公元569年,馮寶去世了,兒子馮仆當上了陽春(今廣東陽春)太守。廣州刺史歐陽訖起兵反梁,誘騙馮仆作為人質,想逼迫冼夫人一同反叛。兒子的性命和國家大局擺在冼夫人面前,她思量來思量去,最後毅然起兵平叛。慶幸的是,兒子也被平安救出。由於這次功勞,冼夫人被封為中朗將、石龍太夫人。隋朝時,冼夫人仍然積極協助朝廷治理嶺南,平定叛亂,被隋文帝封為譙國夫人。即使到了晚年,冼夫人還常常以國家大義教育她的子孫。冼夫人一輩子都致力於國家的統一,作為女流之輩,又是邊遠少數民族,因此她的事跡尤為人們所贊嘆。
編輯本段六 樊梨花
樊梨花,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後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後,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編輯本段七 荀灌
荀灌,西晉臨潁人,尚書左僕射荀嵩小女。13歲時,其父以都督荊州江北諸軍事平南將軍之職,鎮守南陽,被賊將杜曾圍困,糧盡援絕,危在旦夕。荀灌見此情景,自薦出城討救,率勇士數十人於夜晚縋城突圍。賊兵發現,緊緊追趕,荀灌奮勇當先,激勵將士,且戰且進,直到進入魯陽山,才擺脫追兵。急速趕往石覽將軍處乞求發兵救助,接著又帶父親書信向南中郎將周訪請援,周訪當即派遣其子周撫率三千人會同石覽前去救嵩,杜曾聞訊,撤兵逃走,宛城解圍。
編輯本段八 唐賽兒
唐賽兒,明代農民起義首領,明初,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先後在山東征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唐賽兒以白蓮教為名義,自稱「佛母」,借傳白蓮教發動群眾,組織起義力量。1420年,組織農民軍數千人,於青州卸石棚寨起義。起義後,全殲了前來圍攻的青州衛都指揮使高風的官軍,青州以東各地人民紛紛響應,大小數十支起義軍,和卸石棚起義軍聯為一起,共約萬人,「毀官衙、燒倉庫」,殺富濟貧,官吏紛紛逃命,告急文書傳至京師,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賽兒怒斬來使,於是明政府又派遣總兵柳升、都指揮劉忠帶領京營兵馬來鎮壓。唐賽兒抓住柳升狂妄輕敵的弱點,派人到敵營詐降,柳升信以為真,起義軍趁機於夜間向防備薄弱的敵大本營猛攻,打亂了敵軍,劉忠中箭斃。天亮後,柳升得知中計,帶領大隊人馬前來攻打,趕到山寨時,起義軍已經轉移。唐賽兒安然脫險,使明成祖十分惱火,一方面嚴懲地方官員,又令各地緝拿唐賽兒。後懷疑唐賽兒削發為尼,逮「天下出家婦女,先後幾萬人」,但「賽兒卒不獲,不知所終」。
編輯本段九 楊娥
楊娥,明永曆帝護衛張小將的妻子,自幼習武,驍勇過人,將殉國,娥為報國仇家恨投身義軍,反清復明,化裝成賣酒婦,刺殺明朝叛將吳三桂,行刺未成,而壯烈犧牲.
編輯本段十 葛嫩娘
清兵入侵中原時,其父戰死,葛嫩娘無所依侍,被歹徒拐賣至妓院。在一次偶遇中,葛嫩娘結識孫克咸,兩人一同投入抗清軍隊中。但因清兵的力量太大,終至戰敗被俘,清兵主將欲娶葛嫩娘為妾,葛嫩娘大怒,嚼碎了自己的舌頭,滿口鮮血噴向清將,清將來不及防備,猛地吃了一驚,順勢將劍一挑,刺入了葛嫩娘的胸膛,鮮血噴涌而出,染紅了大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