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電影~血戰台兒庄~最好高清,有字幕。謝謝!
《血戰台兒庄》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血戰台兒庄》是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戰爭電影,由楊光遠、翟俊傑執導,邵宏來,初國良、江化霖、趙恆多、翟俊傑等出演,於1986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1938年春,中國軍隊在台兒庄與日軍展開正面作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㈡ 有人有免費的血戰台兒庄高清電影資源嗎
《血戰台兒庄》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血戰台兒庄》是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戰爭電影,由楊光遠、翟俊傑執導,邵宏來,初國良、江化霖、趙恆多、翟俊傑等出演,於1986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1938年春,中國軍隊在台兒庄與日軍展開正面作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㈢ 血戰台兒庄高清電影
鏈接:https://pan..com/s/12kJqYlwuwyFbJFBtTlZHnQ
《血戰台兒庄》是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戰爭電影,由楊光遠、翟俊傑執導,邵宏來,初國良、江化霖、趙恆多、翟俊傑等出演,於1986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1938年春,中國軍隊在台兒庄與日軍展開正面作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㈣ 血戰台兒庄電影簡介
《血戰台兒庄》該片講述了1938年春,國民黨軍在台兒庄與日軍正面對戰,最終告捷的歷史。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血戰台兒庄電影簡介,供大家參閱!
1938年春,侵華日軍新任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陸軍大將,接替了松井石根的統帥權。為一舉打通津浦線,他打算與華北方面軍南北夾攻,合圍徐州。與此同時,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冒著硝煙炮火,急速抵達徐州,親自布置戰略,與敵人進行決戰。李將軍力排眾議,起用了代人受過、被民眾斥為"漢奸"的張自忠,同時,將川軍王銘章師收編進自己麾下。不久,在津浦路北線的韓復榘集團軍為保存實力,擅自放棄重鎮濟南,致使津浦線大門洞開。日軍主力磯谷乘虛南下,連克泰安、濟寧、大汶口……蔣介石聞訊,將韓復榘騙至開封扣留,後押赴武昌槍決。日軍坂坦師團為策應津浦線上磯谷師團的正面進攻,佔領青島後,沿膠濟線進迫魯南軍事重鎮臨沂,與中國守軍展開激戰,台兒庄會戰的序幕拉開。臨沂激戰,龐炳勛集團傷亡慘重。李宗仁命張自忠部隊增援。由於張自忠部隊及時趕到,與龐炳勛部隊前後夾攻,打得日寇潰不成軍,保住了陣地。3月15日,日軍磯谷師團不待東南兩路日軍的配合,搶先入關,直撲滕縣,與王銘章的川軍一二二師展開激戰。由於湯恩伯沒有及時增援,致使滕縣失守,王銘章以身殉國。
日軍攻克滕縣,又全力向徐州進犯。李宗仁決定扼守要塞台兒庄,在這里與日軍展開大規模決戰。他迅速向孫連仲、張自忠、湯恩伯幾個集團軍下達了命令,並做了周密部署。經過與日寇空軍、坦克部隊幾個回合的拼殺,孫連仲部傷亡慘重,三十一師池峰城部張靜波營長又因負傷臨陣脫逃。池峰城激憤之中決定破釜沉舟,決一死戰。他炸掉唯一的退路--運河浮橋,忍痛處決了張靜波。屢遭挫折的日軍改變部署,遂佔領了台兒庄四分之三。但抄後路的湯恩伯卻依然按兵不動,李宗仁以軍法嚴令湯立刻出兵,湯恩伯不得不率部隊從側後向日軍進攻。同時,台兒庄一線中國守軍全線反擊,日軍磯谷師團陷入重圍。中國軍隊乘勝進擊,全殲日軍於台兒庄外。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向國民軍事委員會發出電報,台兒庄大戰告捷。
兩岸只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電影《血戰台兒庄》拍攝和上映的台後幕前
丁曉平
江蘇徐州歷來為兵家要塞。侵華日軍在1937年12月分別佔領南京、濟南以後,為了打通津浦路,使南北日軍聯成一片,先後集中8個師團、5個旅團約24萬人,於1938年1月下旬開始南北對進,夾擊徐州。在1月至5月間,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12個集團軍和軍團約60萬人防守徐州,阻止南北日軍會合,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與侵華日軍進行了抗戰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會戰。其中台兒庄戰役是這次聞名中外的大會戰的關鍵環節,這就是著名的“台兒庄大捷”。而台兒庄這個彈丸之地也因為經歷了這場驚人血戰,聞名世界。1986年因為一部名叫《血戰台兒庄》的影片再次把台兒庄推向世界。然而誰也不會想到,電影《血戰台兒庄》的上映,竟然對改變海峽兩岸同胞的交往和溝通起到了意料不到的促進作用。日前,著名電影編導、紀實文學作家陳敦德先生作為電影《血戰台兒庄》當年拍攝的具體組織者,向筆者講述了電影《血戰台兒庄》背後鮮為人知的往事。
1965年李宗仁海外歸根。周恩來在歡迎宴會上給大導演成蔭敬酒,說起拍“台兒庄”在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的1985年,一部名叫《血戰台兒庄》的電影轟動海內外。這部具有恢弘史詩般氣勢的大片,不僅獲得了“金雞獎”的數項大獎,還獲得了一個由中國政府授予的特別獎——“抗戰獎”,並被評為新中國“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之一。
據陳敦德先生介紹,早在1965年李宗仁先生從海外歸來時,周恩來不僅親自到機場迎接,而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在這次歡迎李宗仁歸國的宴會上,有一桌嘉賓是周恩來請來的新中國電影界人士。宴會時,周恩來特此來給電影界的同志們敬酒,並對著名導演、時任北京電影學院院長的成蔭同志說:“成蔭同志,你拍過《西安事變》,今天李先生從海外回來,我看他有兩件事今後可以拍電影。一是1938年李先生指揮國民黨雜牌軍在徐州會戰中的台兒庄大捷,一個就是今天李先生歸根。”
成蔭始終牢記周恩來的囑托,但因為“「」”的爆發,拍攝“台兒庄大捷”的事情不得不束之高閣。1982年,成蔭對來自廣西電影製片廠正在電影學院進修的陳敦德說起了這件事。因為李宗仁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屬於國民黨桂系,所以成蔭希望陳敦德將來回廣西電影製片廠後能配合他拍攝“台兒庄大捷”這部電影。可是,成蔭不久突然辭世,遺願未能實現。
1985年就任廣西電影製片廠文學部主任的陳敦德就接過重擔,並取得了廣西自治區政府老主席韋純束及黃埔軍校同學會的大力支持。但是在電影界,當時的廣西電影製片廠是個小廠,很難完成這樣一部戰爭大片,陳敦德就北上請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著名導演楊光遠執導。兩人一拍即合,楊光遠還向陳敦德推薦了田軍利和費林軍在《八一電影》上發表的電影劇本《血戰台兒庄》。
但該劇原作是以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為原型的,根據成蔭院長生前所述的周恩來的囑托,結合改革開放形勢及廣西的情況,陳敦德決定重新創作,將田軍利和費林軍請到廣西,提出讓他們將劇本改為以李宗仁將軍指揮台兒庄戰役為主線,並得到了時任國家電影局局長石方禹和總編室主任鄒士明等人的鼎力支持,以及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和當年參戰的黃埔將領鄭洞國、鄭庭笈、覃異之等將軍的熱情協助,李宗仁原秘書程思遠先生也出任顧問給予積極指導。這樣,《血戰台兒庄》的電影劇本在經過多方研討,前前後後十七次修改定稿之後,終於投拍。影片震動海內外,因此也獲得了空缺多年的“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在長達一年多的攝制工作中,沒有拍過戰爭片的廣西電影製片廠得到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大力支持。時任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肖穆廠長還應廣西電影製片廠的要求,派出優秀戰爭片導演楊光遠執導,還同意楊導點將帶去各方面優秀主創人員。同時,拍攝工作還得到了台兒庄當地老百姓的巨大支持,時任濟南軍區政治委員的遲浩田將軍。還派出了在全軍都響當當的優秀部隊參加拍攝,使敵我兩軍拼刺刀的戲,拍得真實動人。當時的文化部顧問、曾以新聞記者身份親歷“台兒庄大捷”的荷蘭籍世界著名新聞紀錄片電影大師伊文思,也提供了當年戰場的紀錄片《四萬萬中國人民》作為參考文獻,《血戰台兒庄》中諸如“人梯渡橋”、“運河鏖戰”等許多動人的場景都取材於這部著名紀錄片的真實鏡頭。如今,當年拍攝的外景地已經建成了“台兒庄戰役紀念館”,張愛萍將軍題寫了碑名,啟功先生題寫了館名。當年有名的德國式火車站,近年已經重修作為“李宗仁將軍紀念館”。
蔣經國在台灣看到《血戰台兒庄》後,說:“這個影片沒有給我父親臉上抹黑。”不久,台灣老兵赴大陸探親。
1985年夏末,李宗仁將軍唯一的兒子李幼鄰在美國得知中國大陸拍攝《血戰台兒庄》的消息後,馬上從美國趕回祖國探親。飛機一落地,李幼鄰先生就向來機場迎接他的陳敦德說:“我先不去賓館,你現在就帶我去看《血戰台兒庄》。”陳敦德告訴他:“電影正在最後製作之中,音樂還沒有最後合成。”李幼鄰急不可待地要求說:“沒關系,我就想馬上看到。”拗不過李幼鄰的執著和迫切,陳敦德只好請示國家電影局的領導石方禹。在得到同意之後,李幼鄰就在陳敦德的陪同下觀看了《血戰台兒庄》的“台詞雙片”(即沒有音樂剪輯合成的樣片)。看了不到十分鍾,李幼鄰的眼淚就嘩嘩地流下來了。
1986年4月,《血戰台兒庄》在香港舉行了首映式。萬民爭看,轟動香港。台灣中央社在香港的負責人謝忠侯先生在看完影片後,當晚就給蔣經國打電話說:“我剛才看了中共在香港上映的一個抗戰影片,講的是國軍抗戰打勝仗的,名叫《血戰台兒庄》,裡面出現了先總統(指蔣介石,筆者注)的形象,跟他們以前的影片形象不同,這次形象是正面的。”
在電影《血戰台兒庄》中,蔣介石的這個正面形象最主要的就是這樣一個情節:國民黨師長王銘章在戰斗中英勇犧牲後,蔣介石親自主持了追悼會,這時候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戰機飛來掃射轟炸,面對危險,蔣介石臨危不亂,發表講話,鎮定自若。陳敦德介紹,這場戲是根據歷史檔案拍攝的。而這個經典的鏡頭畫面,與大陸此前反映國民黨、蔣介石的影片確實有著顯著的不同。
蔣經國聽說後,很是震驚,馬上對謝忠侯說:“找一個拷貝來看看。”
於是,謝忠侯就找到新華社香港分社的負責人。新華社有關負責人立即報告了中共中央,並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和胡耀邦的批示同意。於是,廣西電影製片廠就復制了一盤錄影帶,通過新華社送給謝忠侯。這樣,謝忠侯馬上帶著《血戰台兒庄》的錄影帶飛回台北。
一年後的1987年,程思遠先生在其家中告訴陳敦德,台灣方面反饋說:收到《血戰台兒庄》拷貝後,宋美齡和蔣經國都很快地觀看了影片《血戰台兒庄》,並請國民黨中的全體人員觀看。看完後,蔣經國說:“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對台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不久後,蔣經國終於決定同意開放國民黨部隊老兵回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在骨肉分離了37年後,終於把苦苦的鄉愁化作了喜悅的重逢,從而揭開了海峽兩岸公開互動往來的序幕。程思遠先生談起此事時非常激動,也贊賞陳敦德為該片所作的貢獻,欣然為其題字:“精心策劃,促進統一”。
《血戰台兒庄》上映後,深受海內外華人的普遍贊譽。白崇禧將軍兒子、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於1995年7月在台北《中央日報》發表長文論述抗日戰爭和徐州大會戰,文中也專門談到“《血戰台兒庄》影片肯定國(民黨)軍將領貢獻”,說:“抗日戰爭八年,是全中國軍民,犧牲慘重,抵禦外侮,保衛國家的一場民族聖戰,這一段20世紀的中國痛史,所有的中國人都應銘記於心,汲取教訓。而台兒庄之役,又是八年抗戰中最具關鍵性的一場罕有勝利,中國兩岸的政府,不論其政治立場,理應大書特書,載入史冊。但因為蔣中正氏與廣西將領李、白之間的矛盾,尤其1965年李宗仁返回中國大陸,台灣國民黨政府對抗戰史台兒庄大捷這一章,一向低調處理,台灣媒體對淞滬戰爭等役都曾大肆宣揚,反而對抗戰中最重要的一役台兒庄會戰則有意忽略,因為這一仗是李宗仁指揮得勝的,大肆贊揚李宗仁,國府立場尷尬……
80年代後,中共對待民國史已逐漸走向實事求是,1987年(應為1986年,筆者注)廣西電影廠攝制《血戰台兒庄》巨型戰爭影片,相當合符史實,對李宗仁、父親以及其他國(民黨)軍將領抗日的貢獻,都持肯定態度。此片在大陸上映,造成巨大震撼,那是自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人民頭一次在銀幕上看到了國(民黨)軍抗日的真相,以及國(民黨)軍將士英勇犧牲的形象。1987年此片上映,筆者正在上海,看到廣西電影廠攝制的《血戰台兒庄》,不禁感慨萬千,國民黨自己軍隊打的一個大勝仗,竟讓中共越俎代庖拍成電影,大肆宣傳。抗戰勝利迄今已有50年,國共兩岸政府都應該拋棄政治立場,嚴正對待中日戰爭這段中國軍民傷亡1000多萬的慘痛歷史了。”
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海峽兩岸和平發展並最終實現和平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而二十年前,故事片《血戰台兒庄》為打破因歷史和政治緣故所導致兩岸同胞“老死不相往來”的樊籬,起到了意料不到的促進作用,也為海內外所有的中國人找到了一個共同的語言——“愛國”。因為兩岸只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㈤ 怎樣評價電影《血戰台兒庄》
血戰台兒庄的電影轟動海內外,這部具有輝煌史詩般氣勢的大片,不僅獲得了金雞獎的數項大獎,還獲得了一個由全國政府授予的特別獎抗戰獎,並被評為新中國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之一。
《血戰台兒庄》是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戰爭電影,由楊光遠、翟俊傑執導,邵宏來,初國良、江化霖、趙恆多、翟俊傑等出演,於1986年上映。
影片評價
該片的引人注目,不僅僅在於取材新穎,更由於它在藝術風格上的把握。它氣勢磅礴,震撼人心,具有一股中華民族的陽剛之美。尤其可貴的是,人們透過影片能進一層感受到創作者在藝術風格上把握這一作品時,達到了一種舉重若輕、疏密從容的境地。
正是這種藝術上的把握和境地,才使人對這樣一部紀實性和寫意性兼備的軍事題材影片,產生了多重的、豐富的審美感受。
㈥ 電影徐向前血戰漫川關在漫川關的什麼地方
只要網路一下漫川關就有啊。以下是網路的答案:
漫川關位於陝西省商洛山陽縣東南邊陲70公里的漫川鎮,地處金錢河與靳家河之匯合處,以地貌廣大水域寬闊而得名。漫川關昔為秦楚之邊界,歷代均於此設防,今為陝鄂之邊界。 像這些有名的歷史人物事件,網路上基本上都會有的
㈦ 漫川關的漫川關戰斗
1932年11月,紅四方面軍為突破國民黨三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在鄂陝交接的山陽縣漫川關與國民黨部隊進行了一場你死我活的血戰,沖出了被胡宗南稱為「紅四方面軍墳墓的漫川關」,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四方面軍的企圖,保全了全軍主力。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徐向前、陳昌浩的率領下從豫鄂皖出發,在向西轉移途中,於1932年11月9日至11月18日,從商南西部進入山陽東部,先向南行進至漫川,後又轉折向北,從火神廟進入商縣夜村,繼而向川陝邊進發。紅四方面軍是在1927年湖北黃(安)麻(城)起義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1931年5月,中央豫鄂皖中央分局成立,張國燾任書記兼軍委書記;11月成立紅四方面軍,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委。1930年12月至1932年5月,粉碎了敵人的三次「圍剿」,豫鄂皖根據地達到全盛時期。1932年6月,蔣介石親自任「圍剿」軍總司令,重新糾集三十餘萬兵力,分三路向革命根據地發動四次「圍剿」。由於張國燾盲目輕敵,推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政策,拒不執行周恩來、毛澤東提出的「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紅四方面軍未能粉碎敵人的第四次「圍剿」。1932年10月,主力撤出根據地向西轉移,留下的紅軍重組紅二十五軍,與當地人民繼續堅持戰斗。 戰斗持續了兩天兩夜,打垮了國民黨軍的無數次進攻,粉碎了國民黨軍封鎖張家莊埡口、圍殲紅軍的企圖。1932年11月13日黃昏,三十四團殿後,掩護全軍在徐向前等指揮下,從東雲嶺撤至板廟河、康家坪、王家溝、易家溝、柳溝、蔡家嶺一帶,直奔龍山鄉張家莊埡口,順著三十四團控制的通道,勝利突圍。敵人看到紅軍主力已經轉移,圍殲的企圖成為了泡影,完全喪失了信心,三十四團從容撤離,大部隊連夜突出了國民黨軍的包圍,沿小路向北急進,冒著大風雪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茶壺嶺,直插竹林關。漫川關突圍,是關繫到紅四方面軍生死存亡的一仗,部隊處境之險惡,戰斗之慘烈是前所未有的。子彈和彈片把埡口小高地上的松樹削得光禿禿的,只剩下一根根半截子樹樁,戰旗被彈片撕成一條條碎布,埡口小山包上彈坑一個挨著一個,土石被炸得松軟,三十四團一、二營1000多人剩下不到200人。事隔50年後,徐向前元帥回憶當年的戰斗情景,還無限感慨地說:「漫川關突圍,真是很危險啊,多虧了三十四團在北山埡口頂住了。」
《沖出漫川》原載2011年7月9 日《商洛日報》 。
㈧ 血戰台兒庄電影
《血戰台兒庄》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2kJqYlwuwyFbJFBtTlZHnQ
《血戰台兒庄》是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戰爭電影,由楊光遠、翟俊傑執導,邵宏來,初國良、江化霖、趙恆多、翟俊傑等出演,於1986年上映。該片講述了1938年春,中國軍隊在台兒庄與日軍展開正面作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㈨ 血戰湘西主要分別在湘西哪幾個地方拍攝呢
你想說的是《血色湘西》這部電視劇吧,它取景地主要在湘西的吉首,鳳凰,古丈,還有張家界這幾個地方,都是景色優美,風俗民情很濃厚的地方。
㈩ 電影血戰台兒庄是在哪裡拍的
是河北省山西市台兒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