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評劇電影《花為媒》講的是個什麼故事詳細一點
王少安壽誕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前與表姐李月娥相見,互訴衷情,並贈羅帕定終身。李月娥走後,王母托媒人阮媽為俊卿說親。阮媽來到張家,張家有女名叫五可,才貌雙全,一說便妥,但王俊卿心愛表姐月娥,不允張家親事,並憂慮成疾。
王母又托阮媽到李家說親,月娥與李母喜出望外,惟其父李茂林則說王俊卿輕狂,不懂禮教,頑固拒婚。王俊卿聞知與李月娥的婚事不成,病情更重,王母愛子心切,心焦如焚。阮媽獻計去張家花園相親,以為王俊卿親眼看見張五可的才貌後便會答應,但王俊卿病重,不能前往,乃請其表弟賈俊英代為相親。
賈俊英代替王俊卿前去張家花園相親。張五可恨王俊卿拒婚之情,但見賈俊英英俊文雅,心中之恨,頓時雪化冰消,並贈紅玫瑰,私訂終身。賈俊英將張五可私贈的紅玫瑰轉送表兄,倍加贊美張五可的才貌,但王俊卿拒不接受,並將紅玫瑰扔在地上。
阮媽又向王母獻策,先將張家小姐娶來,待王俊卿看到如花似玉的張五可,病必好。王母只好應允,於是婚事商定,定期迎娶。李月娥得知,痛苦萬分。李母溺愛其女,乘李父不在家中,採納了二大娘冒名送女之計,搶先將李月娥送到王家與王俊卿拜堂成親。
王俊卿以為新娘是張五可,拒不拜堂。當他聽說新娘是表姐李月娥,頓時心花怒放,疾病痊癒。待張五可的花轎前來,他們早已拜完花堂。張五可聞知此事,心中大怒,立即闖進洞房,質問王俊卿。阮媽見狀,無地自容,不知如何是好。正當此際,突然發現賈俊英,隨即將他拖入洞房,於是真相大白,兩對有情人各遂心願。
(1)花為媒評劇新鳳霞電影擴展閱讀:
基本信息:
《花為媒》改編自古典名著《聊齋志異》中《王桂庵》及所附《子寄生》篇,是評劇經典劇目,喜劇。最初由評劇創始人成兆才改變為舞台劇,後由著名劇作家吳祖光改編,1963年拍攝為戲曲電影。由方熒執導,吳祖光編劇,新鳳霞、趙麗蓉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一段愛情故事。
中文名:《花為媒》
外文名:Flower is a Go-between
出品時間:1963年
出品公司:長春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中國
導演:方熒
編劇:陳懷萍,呂子英,吳祖光
類型:戲曲片,評劇
主演:新鳳霞,趙麗蓉,愛麗君,李憶蘭
片長:1小時47分27秒
上映時間:1964年
對白語言:評劇
色彩:彩色
改編出處:《聊齋志異。王桂庵。子寄生》
㈡ 評劇《花為媒》選段的詞
張五可用目瞅,從上下仔細打量這位閨閨女流;只見她的頭發怎麼那麼黑?梳妝怎麼那麼秀?兩鬢蓬鬆光溜溜,何用桂花油?高挽鳳纂不前又不後,有個名兒叫仙人髻。銀絲線穿珠鳳在鬢邊戴,明晃晃走起路來顫悠悠,顫顫悠悠恰似金雞亂點頭。芙蓉面,眉如遠山秀,杏核眼靈性兒透,她的鼻樑骨兒高,相襯著櫻桃小口,牙似玉,唇如朱,不薄也不厚,耳戴著八寶點翠叫的什麼赤金鉤。上身穿的本是紅綉衫,拓金邊又把雲子扣,周圍是萬字不到頭,還有個獅子解帶滾綉球。內套小襯衫,她的袖口有點瘦;她整了整妝,抬了一抬手,稍微一用勁,透了一透袖;露出來十指尖如筍,她這腕似白蓮藕,人家生就一雙靈巧的手,巧娘生下這位俏丫頭!下身穿八幅裙掐百褶是雲霞皺,俱都是錦綉羅緞綢。裙下邊又把紅鞋兒露,滿幫是花,金絲線鎖口,五色的絲絨繩又把底兒收。巧手難描,畫又畫不就,生來的俏,行動風流,行風流,動風流,行動怎麼那麼風流。猜不透這位好姑娘是幾世修?美天仙還要比她丑,嫦娥見她也害羞。年輕的人愛不夠,就是你,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年邁老者見了她,眉開色悅,贊成也得點頭。世界上這樣的女子真是少有,這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李月娥遮衫袖用目打量啊!打量她,多才多貌、貌似天仙、仙女下凡、凡間少有,這位五姑娘,姑娘俊俏就數她為首,首一次見了面我從心眼裡愛的慌,慌慌張張、張張慌慌滿面怒氣,氣勢洶洶她把洞房闖啊,闖的人,人心亂、亂一團、團團轉、轉團團,我們團團亂轉,鬧的我是差一點就沒有主張,張五可她雖然有那三媒六證,怎知我,我搶了先,先來到,到的早,早不如巧,巧不如恰,恰恰到了我們拜了花堂。堂堂的張家小姐落在後,後追上月娥女紅妝,庄莊重重行了大禮送入洞房,飲了合歡酒、見過喜神娘,端端正正、大大方方,端端正正大大方方與俊卿並肩同坐紅羅帳,我們是成對又成雙,雙雙對對、對對雙雙、不慌又不忙,我做了新娘!穩穩當當一旁坐,等她開口我再搭腔!
誇李月娥:http://program.aeeboo.com/159910.html
誇張五可:http://program.aeeboo.com/159709.html
㈢ 花為媒是哪年拍的都有誰
《花為媒》1963年拍攝,1964年上映,由新鳳霞、趙麗蓉等主演。
演員表
1、新鳳霞飾張五可
2、趙麗蓉飾阮媽
3、愛麗君飾二大娘
4、李憶蘭飾李月娥
5、花硯茹飾王氏
6、趙連喜飾李茂林
7、杜洪塋飾王少安
8、王素文飾張氏
9、杜寶宇飾王俊卿
10、張德福飾賈俊英
11、李文治飾張朋
12、宋桂嵐飾孫氏
13、庄珏珍飾青春
劇情鑒賞
《花為媒》它講的只是古代小門小戶的故事,帶著市井味道的小幽默,每個人物都自帶幽默屬性,兩個嬌小姐李月娥和張五可,一個大家閨秀,嫵媚動人;一個小家碧玉,嬌俏靈動。
劇情也很簡單,王俊卿喜歡表姐李月娥,卻被家裡安排去和張五可相親,王俊卿相思成疾去不了,只好讓姨表哥賈俊英代替,結果張五可和假冒的王俊卿(實際是賈俊英)一見鍾情。
親事己成,定期迎娶。李月娥的媽為了女兒幸福,趕在張五可的花轎之前將女兒抬進王家,拜了花堂。之後就是張五可氣沖沖大鬧洞房,並與李月娥惺惺相惜。
總之,陰差陽錯,兩對小情侶終成眷屬。在這個過程中,不得不佩服兩個媒婆的機靈,成就了兩段好姻緣。
㈣ 評劇《花為媒》表達情緒是什麼
該劇本由吳祖光改編,由新鳳霞、趙麗蓉、張德福等出演並拍成電影《花為媒》。
〖故事梗概〗王俊卿與表姐李月娥,青梅竹馬,兩小情篤及長,相誓永結百年之好。王母思孫心切,托阮媽為王俊卿說親。阮媽為他說合了才貌出眾的張五可。王俊卿不從。王母幾經詰問,王俊卿吐露真情,非月娥不娶,決不移情他人。王母無奈,又托阮媽去李月娥家說親。李月娥之父李茂林認為男女私情,有失大體,堅決不允婚事。王俊卿得悉此情,病況日重。王母憂心如焚,阮媽獻計,慫恿王俊卿去張家花園相親,她認為只要王俊卿見到張五可,定會喜愛五可,便可玉成此事。但王俊卿病重,不能前往。阮媽又生一計,請其表弟賈俊英代為相親。賈俊英與張五可在花園會面,張五可見他一表人才,舉止瀟灑,贈與定情信物紅玫瑰一朵,以示相許。賈俊英將紅玫瑰轉贈王俊卿,俊卿堅拒不受,阮媽又向王母獻策,不妨先將張五可娶來,王俊卿勢必就範,王母頷首,相約定期迎娶。李月娥聞訊,不勝痛苦,月娥母深諳女兒心事,乘其父不在家中,採用冒名送女之計,搶先將月娥送到王家與俊卿拜堂成親,待張五可花轎到來時,他們已經完婚。張五可見狀,怒不可遏。她大鬧花堂,隨即闖進洞房,嚴詞質問王俊卿,俊卿語塞。阮媽見此情狀,不知如何是好,忽然發現站在一旁的賈俊英,即將他拖入洞房。於是,兩對情人,笑逐顏開,各遂所願。
㈤ 新鳳霞演唱的花園相親賤人嗎
新鳳霞在電影《花為媒》中,有一場戲『花園相親』。
這是七八十年代為新鳳霞量身製作的評劇戲曲藝術電影。
這部電影記錄了新鳳霞評劇藝術的實踐活動,為評劇界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資料。
花園相親這場戲,說的是大家閨秀張五可小姐,被媒婆阮媽媽引導去花園賞花,假借不知道什麼季節開什麼花,讓五姑娘張五可給報報花名。其實,這是阮媽媽給暗藏在假山後的「代相親」的賈俊英聽的。
張五可以為假山石後暗藏的公子是「王俊卿」,因此,故意的賣弄自己對各種花草的知識,讓對方領略一下自己的美貌。
這場戲,新鳳霞表演的張五可人物美貌、俏皮,婉似一位散花天子,光芒四射滿園生香,她真是聰明伶俐腹內有文章。
作者這種描寫張五可,是想讓假山石後面的公子明白,這樣的女子你沒有看上,這真是男方家庭的損失。
這畢竟是一出傳統戲曲,不是現代戲。我們應該客觀地欣賞這出舞台藝術片,不能用現代的觀念來評判傳統的戲曲。
㈥ 電影花為媒中,張無可,和李月娥誰漂亮
於電影花為媒中張無可和李月個誰漂亮一些,我覺得張無可肯定要比李月娥漂亮
㈦ 評劇《花為媒》創作背景是什麼
花為媒是評劇經典劇目,喜劇。劇名的意思為「以花為媒」。風格幽默,唱詞優美。曾被錄制為電影作品。
劇情簡介: 李月娥與表弟王俊卿相愛,遭到父親的反對,王家請阮媽到張家向張五可求婚,俊卿執意不允,於是阮媽設計讓其表兄賈俊英代替相親。五可一見俊英,頓生愛幕之心,贈與香羅帕定情。大婚之日,月娥之母得到二大媽的幫助,搶先將女兒送進王府,鬧了一場笑話。最後, 李月娥和王俊卿、張五可和賈俊英這兩對情人終成眷屬。
幾個高潮或著名唱段為:報花名,菱花自嘆,鬧洞房
編輯本段電影花為媒
中文名稱:花為媒
英文名稱:Flower is a Go-between
資源類型:DVDRip
版本:2CD原創
發行時間:1964年
電影導演:方熒
電影演員:新鳳霞
趙麗蓉
愛麗君
李憶蘭
花硯茹
趙連喜
杜洪塋
王素文
杜寶宇
張德福
李文治
宋桂嵐
庄珏珍
地區:大陸,香港
語言:普通話
簡介:
海報
【影片導演】方熒
【編 劇】陳懷萍 呂子英 吳祖光
【主要演員】
趙麗蓉 .... 阮 媽
愛麗君 .... 二大娘
李憶蘭 .... 李月娥
花硯茹 .... 王 氏
趙連喜 .... 李茂林
杜洪塋 .... 王少安
王素文 .... 張 氏
杜寶宇 .... 王俊卿
張德福 .... 賈俊英
李文治 .... 張 朋
宋桂嵐 .... 孫 氏
庄珏珍 .... 青 春
新鳳霞 .... 張五可
【影片長度】1小時47分27秒
花為媒 (1964)故事梗概
根據成兆才原著改編。 王少安壽誕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前與表姐李月娥相見,互訴衷情,並贈羅帕定終身。李月娥走後,王母托媒人阮媽為俊卿說親。阮媽來到張家,張家有女名叫五可,才貌雙全,一說便妥,但王俊卿心愛表姐月娥,不允張家親事,並憂慮成疾。王母又托阮媽到李家說親,月娥與李母喜出望外,惟其父李茂林則說王俊卿輕狂,不懂禮教,頑固拒婚。王俊卿聞知與李月娥的婚事不成,病情更重,王母愛子心切,心焦如焚。阮媽獻計去張家花園相親,以為王俊卿親眼看見張五可的才貌後便會答應,但王俊卿病重,不能前往,乃請其表弟賈俊英代為相親。賈俊英代替王俊卿前去張家花園相親。張五可恨王俊卿拒婚之情,但見賈俊英英俊文雅,心中之恨,頓
㈧ 新鳳霞的作品
新鳳霞
評劇青衣、花旦。原名楊淑敏。籍貫江蘇,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生於蘇州。由人販賣到天津。後由老舍先生設計於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為生日。
童年時期隨「姐」楊金香學習京劇,十三歲拜王仙舫、鄧硯臣、張福堂等學習評劇,十五歲即開始擔任主演。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烏龍院》、《女俠紅蝴蝶》、《可憐的秋香》、《雙婚配》、《三笑點秋香》等劇目,在天津、上海、濟南、秦皇島等地獲評劇觀眾的好評。
1949年北京解放後,新鳳霞來到北京組織了北京鳳鳴劇社擔任主演。1950年,在共產黨的戲改方針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實驗評劇團,新鳳霞任主演兼團長。1951年,新鳳霞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解放評劇團任主演兼副團長。1953年,新鳳霞調入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評劇團一隊任演員。1955 年,中國評劇院成立,新鳳霞在中國評劇院一團任演員、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名譽主任。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鳳霞懷著對黨深厚的感情和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到黨的文藝隊伍中,走上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藝術道路。她親自執筆創作演出了以她個人經歷為題材的大型評劇現代戲《藝海深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巧兒》是新鳳霞青年時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目。在這出戲中,新鳳霞成功地塑造了劉巧兒的藝術形象,並創造了有其自己特點的評劇疙瘩腔唱法。《劉巧兒》公演及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後,在全國掀起了學唱劉巧兒的熱潮,人們通過《劉巧兒》了解了評劇,通過《劉巧兒》知道了新鳳霞,新鳳霞的名字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新鳳霞演唱藝術從此確立並得到廣大評劇觀眾的喜愛。在《劉巧兒》的創作過程中,新鳳霞得到了許多文藝工作者的熱情幫助,新鳳霞和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開了戲曲工作者與新文藝工作者聯手創作的先河,為戲曲藝術的革新與發展做出了示範。繼《劉巧兒》之後,新鳳霞在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創作的評劇《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會受盡摧殘迫害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藝術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現了深層次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發展了新派演唱藝術。
新鳳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新派藝術在眾多的評劇流派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成為了評劇革新的代表。這得益於她在戲曲藝術上的天分和穎悟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更得益於她對新社會的熱愛而煥發出的藝術創作力。新鳳霞在藝術上從不保守,她敢於吸收、敢於創新,博採姊妹劇種表演之長,虛心學習各種唱法,積累了豐富的演唱經驗。在中國評劇院這一國家劇院良好的藝術環境中,新鳳霞的藝術創作力得到了空前的發揮,新派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推陳出新的傳統評劇《花為媒》是新派藝術的經典之作。新鳳霞以純熟的演唱技巧,細致入微的人物刻畫,塑造了青春美麗富有個性的少女——張五可的藝術形象,從而將新派藝術推向了高峰。這出劇目拍成電影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東南亞各國放映後,新派藝術又一次風靡全國和東南亞地區。全國各地的評劇女演員紛紛向新鳳霞拜師學藝,評劇新派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揚與傳播。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志願軍的未婚妻》、《會計姑娘》、《春香傳》、《乾坤帶》、《金沙江畔》、《無雙傳》、《楊乃武與小白菜》、《鳳還巢》、《三看御妹》、《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阮文追》、《調風月》、《六十年的變遷》等幾十齣劇目。她所塑造的劉巧兒、祥林嫂、趙淑華、李秀英、春香、銀屏公主、珠瑪、無雙、小白菜、燕燕、劉金定、張五可、楊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藝術形象為評劇畫廊增添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篇章,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她和音樂工作者一道在這些劇目中創造了眾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調。在《乾坤帶》中創作演唱了凡字調大慢板;在《無雙傳》中創作演唱了反調大慢板;在《春香傳》中創作演唱了三拍子調;在《金沙江畔》中創作演唱了格登調;在《三看御妹》中創作演唱了降香調;在《調風月》中創作演唱了蜻蜓調;在《六十年的變遷》中創作演唱了送子調。這些新板式和新曲調極大地豐富了評劇的唱腔藝術,為評劇向大劇種的發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推動了整個評劇藝術的發展與進步。
新鳳霞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並被剝奪了做演員的權力,這對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殘。1975年,她因腦血栓發病導致偏癱而不得不告別為之奮斗的評劇舞台。1979年,新鳳霞得到了徹底的平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春風又一次吹進了新鳳霞的心田,她以驚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過傷害的身體,邁著蹣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藝術領域開拓進取。她講學授藝,著書立說,教學不止,筆耕不輟。新鳳霞拖著沉重的身體,坐在輪椅上給她的弟子、學生說戲,示範演唱,克服行動的不便多次到劇場觀看學生的演出,以鼓勵和提攜後人。在她無私的教誨下,谷文月、劉秀榮、王曼玲、趙三鳳、戴月琴、高闖等一大批弟子、學生成為光大新派藝術的優秀傳人,成為今天評劇事業的骨幹與中堅。新鳳霞桃李滿天下,是我國戲曲界擁有眾多子弟傳人的功績卓越的戲曲教育家。
新鳳霞用她那唯一行動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豐富的閱歷,克服常人不可想像的困難,辛勤耕耘,創作出版了《新鳳霞回憶文叢》四卷、《人緣》、《評劇皇後與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時》、《新鳳霞賣藝記》、《我和皇帝溥儀》、《發愁》、《以苦為樂》、《藝術生涯》、《我當小演員的時候》、《我與吳祖光》、《絕唱》、《恩犬》、《新鳳霞的回憶》、《新鳳霞說戲》約四百萬字的文學著作。由英國戴乃迭夫人翻譯的英文及烏爾都文的《新鳳霞》在世界發行。
新鳳霞是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親傳弟子,因殘疾告別舞台後,新鳳霞仍滿懷著對生活的酷愛潑墨作畫。她的國畫作品同她的演唱藝術一樣朴實無華清新淡雅。1994年總政文化部專門為新鳳霞在軍博舉辦了個人畫展。
新鳳霞渴望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早在建國初期,新鳳霞就庄嚴地向黨提出了申請。但坎坷的經歷使她的願望一直未能如願。打倒「四人幫」後,新鳳霞再次向黨提出了申請。1982年新鳳霞被批准入黨,實現了她多年的夙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她以更高的姿態和對評劇藝術的高度責任感,投入到她後半生的藝術生涯中。
新鳳霞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評劇藝術的代表,她長年奔走呼籲,為振興戲曲,繁榮評劇不遺餘力。新鳳霞獲得了中國首屆金唱片獎。獲得了美國紐約美華藝術學會1997年頒發的華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講學,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
誕辰:1927年1月26日,農歷丙寅年十二月廿三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農歷戊寅年三月十六日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02700.html
㈨ 花為媒評劇全劇原版張少華演的二大媽是哪個人
「電影《花為媒》中,張少華和趙麗蓉同台演出,演的都是媒婆,她演的是二大媽。」
評劇,很多年輕人也許不熟悉,但說起抖音上熱門的「春季里開花十四五六」,人們一定能想到趙麗蓉老師春晚的這個小品。
其實這一經典片段就來自評劇《花為媒》,中國評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麗京,將來到關漢卿大劇院講述這個跨次元的故事。
《花為媒》改編自古典名著《聊齋志異》,是評劇經典劇目。舞台藝術片《花為媒》由著名劇作家吳祖光改編,1963年拍攝,新鳳霞、趙麗蓉等主演。
王少安壽誕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前與表姐李月娥相見,互訴衷情,並贈羅帕定終身。李月娥走後,王母托媒人阮媽為俊卿說親。阮媽來到張家,張家有女名叫五可,才貌雙全,一說便妥,但王俊卿心愛表姐月娥,不允張家親事,並憂慮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