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第五元素》里那個藍色外星人唱的那個海豚音叫什麼名字啊
那首歌名叫「The Diva Dance」。實際是由兩部分組合起來的。
前半部分的抒情慢板選取了古典作曲家多尼采蒂的歌劇「拉美莫爾的露琪亞」選段。後半部分的電聲舞曲則是「第五元素」的配樂艾瑞克�6�1塞拉的手筆了。兩者風格迥異,卻又合二為一,給人印象十分深刻。俺一直到現在都特迷此曲。
關於「第五元素」的配樂人艾瑞克�6�1塞拉Eric Serra。
這位集結眾多獨特魅力的作曲家,1959年9月9日出生於法國巴黎。自小就看得出擁有敏銳的音樂天分,5歲起便開始玩吉他。塞拉一生受父親的影響甚大,其父克勞德�6�1塞拉(Claude Serra)乃法國極富盛名的詞曲創作者。塞拉因有著爐火純青的吉他演奏技巧而受到音樂界的重視。15歲的時候,他的功力足以成為一名專業的搖滾和爵士吉他樂手,於是演唱會伴奏和錄音室配唱錄音的邀約接踵而來。當時一些走紅的藝人如Youssou N』Dour、Mory Kante、Didier Lockwood都曾與塞拉合作,參與製作的作品起碼超過30張專輯。1980至1984年間,塞拉成為大牌歌手Jacques Higilin的樂隊班底,在所有表演場合中固定彈奏低音吉他,結果這般磨練使他的演奏技巧更上一層樓。
此時艾瑞克�6�1塞拉結識了當時的法國新銳導演呂克�6�1貝松(Luc Besson),並獲邀為其處女作《最後一戰》譜寫電影配樂。從1983年以來,呂克�6�1貝松每一部作品的配樂都由艾瑞克�6�1塞拉擔綱,其中的《碧海情天》可稱之為頂級經典之作,該片原聲帶不但賣出兩百七十萬張,更讓塞拉一口氣勇奪該年法國愷撒影展的最佳作曲和最佳錄音兩項大獎。塞拉名利雙收,可謂實至名歸。
《第五元素》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qGz8112B-bAep9G-9zS1KQ
2. 跪求好心人分享第五元素1997年上映的由布魯斯·威利斯主演的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
《第五元素TheFifthElement》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影片《第五元素》是1997年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一部科幻電影,由呂克·貝松執導,布魯斯·威利斯、加里·奧德曼、伊安·霍姆和米拉·喬沃維奇等聯袂出演。
3. 《第五元素》這部電影怎麼樣
好看啊...我還蠻喜歡的類.
是用愛和世界上的四種元素來拯救地球的故事,地點是未來高科技發展的世界,電影描述這個世界的那些東西都很有意思,看看作者想像未來的社會到底是什麼樣子。情節也很搞笑。。。。。。
我反正是很喜歡這個電影的,推薦~~
4. 第五元素電影
第五元素_hd.mp4
5. 求第五元素電影百度雲鏈接,高清國語和中字英語兩個版本的,免費謝謝。
鏈接: https://pan..com/s/1vkN1o-CiBZ3GmMw5Rt73aA
《第五元素》是1997年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一部科幻電影,由呂克·貝松執導,布魯斯·威利斯、加里·奧德曼、伊安·霍姆和米拉·喬沃維奇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7年5月7日在美國上映。電影故事發生在2259年的未來紐約,一股宇宙之中的邪惡力量想統治地球,人類面臨萬劫不復的黑暗世界。外星善良勢力預見到這一天的來臨,並一直關注著事態的發展,但他們派來地球拯救人類和宇宙的「第五元素」卻被惡勢力擊落。
6. 電影第五元素啥意思
一頭紅發perfect的「第五元素」莉露(Milla Jovovich飾)受命來到地球,她要協助人類與每隔五百年降臨一次的邪惡力量對抗,聯合風、火、水、土四塊神石擊退敵人。
在實驗室被復制出來後,言語不通的莉露在躲避人類的追捕中搭上了退役特工科本(Bruce Willis飾)的計程車。科本帶莉露找到了負責接頭的神父,兩人也漸漸的產生了好感。
莉露與科本一同前往一個叫「失落天堂」的星球找尋另外四種元素的神石。但是,在戰斗中莉露受傷昏迷,而且由於人類的暴行和無知殺戮,莉露陷入了內心的迷惘。大敵當前,科本究竟用什麼力量才能喚醒莉露呢?就是愛
7. 第五元素電影
自然界的四大元素是: 風,火,水,土, 它們各自有一塊代表的神石。這四塊元素神石連同第五元素, 被外星人--蒙督沙瓦人(MONDOSHAWAN)在1914年帶離了地球。 300年後, 23世紀, 地球面臨著一場浩劫: 一個火熱的星球將撞擊地球。 蒙督沙瓦人帶著第五元素和四大元素神石重返地球, 以幫助地球度過劫數。 可惜攜有第五元素的飛船卻被另一類外星人——孟加羅人(MANGALORE)擊落了。地球人僅獲得第五元素的殘骸。
利用第五元素殘骸的DNA, 地球人成功地重新構造了第五元素: 一個漂亮的紅發女郎--莉露. 莉露從實驗室跑了出來, 無意中撞到了科本-達拉斯駕駛的計程車上。 莉露被警察追捕, 達拉斯冒險把莉露送到了卡南劉斯神父處。 卡神父深知第五元素的來龍去脈, 他是蒙督沙瓦人在地球的聯絡人, 世世代代等待著第五元素重返地球. 卡神父從莉露口中得知, 風火水土四大元素神石並非與莉露在一起, 而是由蒙督沙瓦人委託一名外星歌唱家帶到了 "失落天堂"星球。 神父決定前往失落天堂取回四塊神石。
與此同時, 地球上的一個地位顯赫的敗類--佐格與孟加羅人勾結, 妄圖奪取四塊神石。 但是, 令佐格大為惱火的是, 孟加羅人帶給他的只是一隻空箱子, 而不是他渴望已久的四塊神石。 這時, 地球聯邦的總統也從蒙督沙瓦人處得知四塊神石被帶到了失落天堂, 於是命令一位將軍派特工人員去取神石. 將軍立即找到了退役的特種部隊上校科本-達拉斯, 希望他能完成這項任務. 達拉斯就與莉露一起乘太空梭前往失落天堂。
在失落天堂, 達拉斯和莉露, 與聞訊趕來的孟加羅人和佐格發生激烈的戰斗, 終於, 達拉斯從一位外星歌唱家的身上(嚴格地說是肚子里)得到了四塊元素神石, 但是, 莉露也身受重傷。 此時, 距火熱星球撞擊地球的時間已不足兩小時了, 達拉斯帶著四塊神石和莉露火速趕到埃及的五大元素祭壇。 在達拉斯的鼓勵底下, 莉露在最後關頭終於匯集風火水土四大元素的力量, 制止了火熱星球的推進, 避免了末日的來臨。
曲子~~~~~~~~~~~
第五元素絕美天籟女聲 ━━The Diva dance 不容錯過的經典旋律
相信這首曲子的經典旋律大家都曾有過耳聞,她是電影《第五元素》中的插曲。當初我第一次聽到這之曲子還是在以前借朋友的VCD時聽到的.可惜那時不知道曲子的名字,後來經過幾番查找才知此曲改編自多尼采蒂的歌劇詠嘆調《香燭已燃起》開始部分,演唱到後半部分才穿插了節奏明快的《女神之舞》.為好萊塢1997年科幻影片「The Fifth Element━━第五元素」插曲
8. 求電影影評《第五元素》
如果非要讓我挑一個喜歡的導演我想我會選呂克貝松,因為總體上來說他的確可以算一個天才,而事實上,當提到法國導演的時候,他總是一個不能被掠過的名字。
我很喜歡他的樣子,貌似很憨厚卻其實很狡猾,眼神里總是透露著靈感,這個樣子的人很適合扮演個瘋狂科學家之類的角色,因為感覺奇怪的想法會從那個腦袋裡迸發出來。
呂克貝松的強大在於他不像一般意義上的歐洲導演或者法國導演,永遠眉頭緊鎖或深沉或前衛的試圖把所有的電影都拍成人文教育宣傳片並且始終斜眼睥睨著大洋彼岸的好萊塢人,然而呂克能輕松駕馭《碧海藍天》這樣潔凈無污染的綠色電影的同時又完美操縱《這個殺手不太冷》這樣打鬥劇情都好萊塢化的大片,或者一邊調侃般的拍攝計程車的惡搞系列同時又導演貞德的史詩再次上演。各種類型對他來說總是顯得輕松的手到擒來。
當然,娛樂片他依然不會放過,就像這部《第五元素》。
這好像是一個科幻電影,也確實是,外星生物,地球毀滅,新世紀的人類新世紀的城市,飛船,高科技武器,一切都是科幻故事的必備要素,然後一如既往的美國總統承載世界人民的希望,一個英雄承擔拯救人類的夢想,好萊塢式的美國化的孤膽英雄模式。於是,這個電影被人稱作呂克貝松職業生涯的敗筆之作,被批評無內涵無人文含義,被批評充斥著特技,被批評怎麼看怎麼不像那個天才的呂克貝松。
哦,何必呢?為什麼看電影就一定要皺著眉頭挖掘它的所謂人文含義呢?為什麼要鄙視所有好萊塢的娛樂元素呢?為什麼就不能允許一個大導演像玩票一樣娛樂一會?難道你們沒看出來,這是一個喜劇嗎?
跳出科幻的模式思維來看,其實這不過是偽裝在科幻片外表下的喜劇罷了,娛樂罷了。如果當成科幻片,顯然又是一個沒有新意沒有突破的故事而已,當成喜劇片,那麼這就突然新意十足創意無限了。
何不證明一下呢?
1. 結尾是美好的,這就是喜劇,這是戲劇的基本原理。
2. 觀影的過程你絕對笑了,因為他絕對存在幽默。幽默在哪裡?比如笨乎乎的半獸人戰士,像他的外表一樣蠢笨的移動和無腦行為。比如在登機時異形的人臉就要被蠢蠢欲動的獸臉沖破的難堪模樣。比如教士特地換上聖衣迎接神人的滑稽動作。比如當莉露毫無顧忌換衣服時候男人們背過身去的那一轉身。比如瘋瘋癲癲的主持人的極快的語速。比如被凍在冰箱里的將軍。比如看見又一個炸彈的加里奧德曼。比如不下去了,實在太多了。
3. 這部影片的製作其實和所謂正統科幻災難片不太一樣。比如所有電影里都會出現的總統,這部電影的總統你覺得似曾相識嗎?對了,他的模樣應該是各類黑幫電影里的某個路人甲打手,比如羅漢系列裡(十幾我忘了)毆打喬治克魯尼的那位。可是,他竟然是總統,這本身不是一個調侃嗎?其他災難片里的總統無一例外的老頭一個,甚至花白頭發,滿臉沉重一副憂國憂民且隨時准備慷慨就義的樣子,這一位?毫無決斷力,災難臨頭怕的要命,打電話就是那一串「我將代表聯邦政府如何如何」的陳詞濫調。這難道不算調侃嗎?
4. 反派一般都是邪惡的,不過加里奧德曼這一次是邪惡而且可笑的,尤其和《殺手》里那個變態警察的對比。反派現在有兩種,要麼醜陋至極變態至極讓人恨的咬牙切齒,要麼帥氣逼人英氣勃發所有的壞水都在肚子里橫流,幾時見過一個留滑稽頭型的跛子?還是一個差點被櫻桃噎死的跛子?從反派甫一登場,喜劇的意圖就再明顯不過了。
5. 軍方的形象再也不醜惡了,有的時候災難片里軍方作為政府形象往往和主人公作對以此顯示主人公的孤膽,這一次將軍會像小孩一樣去調戲神人被一拳擊中下體,會去貧民窟求助還被凍在冰箱里,會一點不威嚴的和總統一起在監控室里發抖。
在片頭15分鍾的煞有介事的氣氛渲染之後,故事越來越向著喜劇片的套路發展,忍俊不禁的場面越來越多,這都是幽默,是不是美國式的好萊塢式的我不知道,但至少不是歐洲式的尖刻。我奇怪的是,諸多的所謂「人文主義者」如何能在這部電影上都找不到觀影的快感呢?
快感當然有,而這快感更多拜導演高超的剪輯手法。兩個不同時間地點的鏡頭迅速串聯在一起,A鏡頭里的問話由B鏡頭里的人回答,而且一點不唐突反而很和諧。影史經典的那段超級高音配合打鬥的鏡頭就是這一剪輯手法的完美展現。打鬥動作和聲音的節奏完美的結合,音樂里每一個重音都是一記重擊,最後兩個女人連展開雙臂的姿勢都是一模一樣且同時同步,此一鏡頭足夠展現呂克貝松的能力,而且讓人百看不厭。
本片另一亮點在於音樂,多種音樂風格的雜糅和影片相得益彰,除了那個刻骨銘心的高音之外,布魯斯威利斯出場時候的類印度或者類阿拉伯風格的音樂不僅新奇而且顯得和諧,這點讓人尤為感慨。
當然,好的導演離不開好的演員。布魯斯威利斯,加里奧德曼以及又一個成就呂克貝松的米拉。
布魯斯威利斯太擅長演這種剛中帶柔剛柔並濟的硬漢形象了,他也不是第一次成為全人類的救世主了,於是這對他來說簡直太輕鬆了,繼續假裝落魄且臨危受命,繼續展示他的肌肉群和敏捷的身手,繼續和女主角纏綿片刻。然而,略有不同的這次他需要有一點幽默,面對從未現身卻在結尾製造最大喜劇效果的母親,或者要做一點偷偷吻美女卻被槍指頭的囧事。
加里奧德曼是老戲骨。他可以是放盪不羈的席德,可以是變態到殺人如麻的警察,可以是魅力四射的小天狼星,可以是一個邪惡且笨的反派跛子。有他,這個電影才算完整,有的時候配角會比主角更出彩。
至於這個紅發藍眼被譽為完美無瑕的神人,看看她剛被培養出來那像原始人一般的舉動,看看她不會說英語時候的窘迫模樣,看看她拿著國際通行證的純真笑臉,看看她生死關頭對保護人類與否的迷茫和失措,這些已經足夠吸引人了,如果真的有神,我倒真希望神是這樣的。
或許《殺手》才是呂克貝松最成功的電影,但至少《第五元素》一點也算不上失敗,即便它讓無數「人文主義者」「反好萊塢者」感到失望,不過,它仍然是一部成功的披著科幻外衣的喜劇片
9. 跪求,電影第5元素的電影梗概,
自然界的四大元素是: 風,火,水,土, 它們各自有一塊代表的神石。這四塊元素神石連同第五元素, 被外星人--蒙督沙瓦人(MONDOSHAWAN)在1914年帶離了地球。 300年後, 23世紀, 地球面臨著一場浩劫: 一個火熱的星球將撞擊地球。 蒙督沙瓦人帶著第五元素和四大元素神石重返地球, 以幫助地球度過劫數。 可惜攜有第五元素的飛船卻被另一類外星人——孟加羅人(MANGALORE)擊落了。地球人僅獲得第五元素的殘骸。
利用第五元素殘骸的DNA, 地球人成功地重新構造了第五元素: 一個漂亮的紅發女郎--莉露. 莉露從實驗室跑了出來, 無意中撞到了科本-達拉斯駕駛的計程車上。 莉露被警察追捕, 達拉斯冒險把莉露送到了卡南劉斯神父處。 卡神父深知第五元素的來龍去脈, 他是蒙督沙瓦人在地球的聯絡人, 世世代代等待著第五元素重返地球. 卡神父從莉露口中得知, 風火水土四大元素神石並非與莉露在一起, 而是由蒙督沙瓦人委託一名外星歌唱家帶到了 "失落天堂"星球。 神父決定前往失落天堂取回四塊神石。
與此同時, 地球上的一個地位顯赫的敗類--佐格與孟加羅人勾結, 妄圖奪取四塊神石。 但是, 令佐格大為惱火的是, 孟加羅人帶給他的只是一隻空箱子, 而不是他渴望已久的四塊神石。 這時, 地球聯邦的總統也從蒙督沙瓦人處得知四塊神石被帶到了失落天堂, 於是命令一位將軍派特工人員去取神石. 將軍立即找到了退役的特種部隊上校科本-達拉斯, 希望他能完成這項任務. 達拉斯就與莉露一起乘太空梭前往失落天堂。
在失落天堂, 達拉斯和莉露, 與聞訊趕來的孟加羅人和佐格發生激烈的戰斗, 終於, 達拉斯從一位外星歌唱家的身上(嚴格地說是肚子里)得到了四塊元素神石, 但是, 莉露也身受重傷。 此時, 距火熱星球撞擊地球的時間已不足兩小時了, 達拉斯帶著四塊神石和莉露火速趕到埃及的五大元素祭壇。 在達拉斯的鼓勵底下, 莉露在最後關頭終於匯集風火水土四大元素的力量, 制止了火熱星球的推進, 避免了末日的來臨。
【看點】
眼花繚亂的特技,火爆激烈的槍戰,大氣磅礴的配樂,滑稽豐富的笑料等等加在一塊兒構成了這部極具娛樂片特性的影片。然而,還不止這些。什麼是戰爭?它怎樣產生?它該如何被制止?人類是否只剩下戰爭因而已無可救葯了?細觀全片您會發現其實從頭到尾都在探討和論證這些經典的話題。以暴制暴的方式只會使戰爭擴大,而摧毀火球的第五元素——愛,才是我們真正免於滅亡的強大武器。我們並非只剩戰爭,我們還有愛。正因為有了愛才有了被拯救的意義和價值,才有了活下去的信念和依靠。由此不難看出影片創作人員對人類社會的深刻認識。埋在出色的光影效果下的思想境界決定了本片絕不是一部簡單的娛樂片。它可算是90年代優秀科幻電影的代表之一。
【關於構思】
可以說《第五元素》是導演呂克·貝松在科幻片領域的回歸,因為他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科幻題材的《最後決戰》。「當我拍攝一部電影時,我希望帶領觀眾遠離他們的日常生活,」貝松說,「我會說,讓我帶你到沒去過的地方吧,一些只有在夢境中才去過的地方,比如地下、海底和太空。出於夢想和逃避,我對這種電影很著迷。」
影片片名「第五元素」源自古希臘物質組成學說的四種元素:土、氣、水、火。在中世紀,四元素說曾經作為了煉金術的理論依據,煉金術士們認為只要改變物質中這四種原始性質的比例,即可使普通金屬變為黃金。另外,這四種元素在一起可以產生出第五元素,那就是人。
從16歲時開始,呂克·貝松就開始構思這個故事,而當時他還不知道第五元素的概念。貝松回憶說:「那時候寫作只是為了找樂子,為了逃避每天的生活,去進入這個夢想的世界。我並沒想過某一天會拍攝它,而這個故事也逐漸發展為2、300頁。多年之後,我開始考慮可以將這個故事拍成電影。」
直到《碧海藍天》和《尼基塔》在國際贏得贊譽並取得商業成功之後,貝松才真正考慮《第五元素》,他說:「在拍完《尼基塔》之後,我開始嚴肅的看待這個故事,將它改編成劇本的形式。初稿有400頁,拍攝經費需要1億4500萬美元,不過在初稿中,我信馬由韁,根本沒考慮可行性的問題,我把想看的都寫了進去,後來我才開始思考實施的問題。」
在第三稿完成之後,貝松開始與編劇羅伯特·馬克·卡門(Robert Mark Kamen)共同修改劇本,兩人最終決定將故事一分為二、「我們完成劇本是為了能夠拍攝,」貝松解釋說,「所以一旦有所需求,續集劇本已經完成,盡管這不在計劃之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貝松還曾道出鮮為人知的巧合:「有一天我的父親無意間發現了柏拉圖關於這個題材的相關作品,他拿著書對我說,你知道你的電影被翻版了嗎?我拿來一看,柏拉圖所寫的內容與我的劇本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第五元素》中,貝松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在另一個空間存在著生命的相對形式,並不是由生命力所構成,而是黑暗的罪惡。貝松解釋說:「生命力與這種罪惡的生命形式是對立的,就像火和冰一樣,生命力越是旺盛,就越會喚起和激怒對應的罪惡。」
在《第五元素》中的第23世紀。人類穿梭於星球之間,到處散播這種生命力,讓黑暗勢力愈加不安。「我們的存在讓它們窒息,它們要反擊,要滅絕一切能量和光亮的所有來源,消滅動物、植物和人類。但它們存在於另一個空間,這是局限所在,」貝松說。
影片中最獨特的莫過於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未來世界,貝松說:「我們著眼於所有人類的歷史,以獲取2259年最合情合理的設定。故事發生的時間很精確--2259年3月18日凌晨2點,當時世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人們如何生活和思考?這對於我創造這個故事很重要,因為要讓觀眾接受這種真切未來的可能性。」
結果是,在未來的世界中,出現了代表宇宙間善良力量的外形醜陋的蒙督沙瓦人,和邪惡黑星的地球代理人佐格所率的貪婪殘暴的孟加羅軍隊,當然,還有我們前所未見的全新的地球。
【關於籌備】
為了將未來世界搬上大銀幕,製作設計師丹·維爾(Dan Weil)擔負著艱巨使命,早在1988年,他就曾參與呂克·貝松的《碧海藍天》的拍攝。1993年,在維爾的監督下,一支由頂尖級設計師和插圖師組成的團隊開始了漫長的籌備過程,期間還要與化妝部門和著名服裝設計師讓·保羅·戈蒂埃(Jean-Paul Gaultier)密切協作。為了篩選這支精英製作設計團隊,貝松看了幾百位設計師的作品,除了丹·維爾和法國著名插畫師讓-克勞德·麥茲埃爾(Jean-Claude Mezieres)之外,貝松又看中了7位藝術家。整個設計過程長達1年,最後完成時,有些人甚至有些害怕這個浩大的項目,因為在當時還不可能實施。
貝松很快將失望轉化成動力,當時他正在寫《這個殺手不太冷》,在30天內,貝松就完成了劇本,兩個月後,《這個殺手不太冷》開始進入前期准備階段。眾所周知,《這個殺手不太冷》取得了比《尼基塔》更大的成功,貝松在國際影壇的聲譽被進一步提升,哥倫比亞公司隨即看中了《第五元素》的拍攝計劃。
曾在《蝙蝠俠》、《夜訪吸血鬼》和《異形3》等影片中擔綱化妝師的尼克·杜德曼(Nick Dudman)負責製作片中全尺寸的造型服裝、自動木偶、外星人的太空服和大量五花八門的器官道具。貝松說:「尼克總是將最優秀的呈現給我們,而最讓我信服的是他的工作熱情。」
影片中未來城市的畫面由模型和數字特效共同組成,而擔任特效總監的正是曾製作《真實的謊言》、《夜訪吸血鬼》等100多部影片的特效奇才馬克·斯泰森(Mark Stetson)。
為本片擔綱配樂的艾瑞克o塞拉(Eric Serra)在為貝松的《最後決戰》創作樂曲時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吉他手,從那時起兩人就開始合作。作為當今法國樂壇的重要人物,艾瑞克·塞拉將007系列帶入了90年代,他為《007:黃金眼》創作的配樂成為了007音樂中的現代經典。在貝松看來,導演是眼睛,電影作曲家就是耳朵,他和塞拉已經共事了15年,合作了7部影片,兩人間的默契自不必說。
早在合作本片之前,貝松就與布魯斯·威利斯相識,他回憶說:「我和布魯斯在5年前初次相見,從那時起我們就一起討論了劇本。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系,在拍攝經費全部到位和劇本准備就緒之後,我去紐約將劇本交給了他,然後我出門購物,當我兩小時後回到他面前時,他說道,Ok,讓我們拍吧。」
【關於拍攝】
在毛利塔尼亞完成一周的取景之後,影片的主要拍攝於1996年1月8日拉開序幕,片中精美的布景是在倫敦松林製片廠的9個攝影棚中搭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貝松的執導方法,他就像攝影師一樣身體力行,這是他從早期的小成本電影中養成的習慣。在拍攝期間,特別是在特寫鏡頭中,貝松總是出現在場景中,在拍攝的同時修改演員的表演。「有時我會抓住演員的肩膀讓他移動到我想要的畫面位置,」他說,「如果這段鏡頭拍得不好,我會不喊『Cut』而直接與演員進行交談,我不想浪費『Action』、『Cut』然後重新再來所消耗的能量。」
貝松將這種方法比作外科手術:「你可以剖開某人的胸膛,伸手進去按摩心臟,他的生命便可以重新復甦,而在喊『Action』和『Cut』之間,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直到演員疲倦或透不過氣時,我才會說『Cut』。」
除了之前與貝松合作過的加里·奧德曼之外,其餘的演員都對貝松這種零距離的執導方式很吃驚。布魯斯和伊恩(Ian Holm)起初都有點心煩意亂,不過不久之後,他們開始喜歡上了這種方式,因為他們知道導演不是在幾碼外盯著監控器,而是在表演中與他們同在。
10. 如何評價第五元素與其他同類素材電影相比有哪些亮點
《第五元素》是一部優秀的科幻片。《第五元素》讓科幻片得以改觀,並將在隨後的幾年間被人競相效仿。
影片的主創陣容是強大的,男主角威利斯成為電影中真正的「第五元素」,被賦予了生命,也講述了生命的深度和感知的人性。
實驗室利用第五元素殘骸的DNA重新構造了第五元素,構造出一個漂亮的紅發女郎麗露。麗露與一身痞氣的柯本一同前往一個叫「失落天堂」的星球找尋四塊元素的神石。但是在戰斗中麗露受傷昏迷。最後柯本用愛喚醒了莉露,拯救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