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伯是哪個戰役
八佰,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抵住了日軍的多番進攻,這次保衛戰的成功,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
2. 八伯電影的影評,技術怎麼寫 請教八伯電影影評指導
在現在的形勢下這場電影能激發中國人的愛國之心,使國人更加團結,更加珍惜現在的一切,但是電影剪輯的有點虎頭蛇尾,銜接不是太好。
3. 最近新上映的片子,叫什麼玩具店的,忘了全名
最近新上映的片子,√+這個321524,更新的也很快,
一、首先在開機時按F8,進入安全模式界面。但是進去的時候如果等待了幾分鍾都無反應,上面一直顯示請稍等的話就復位鍵重啟電腦,如果電腦之前裝有一鍵GHOST備份,就可以果斷還原試一下,但是假如還原之後還是如此。
二、電腦開機還是在正在啟動windows界面卡住的話,那麼久進入PE系統再次設置,重啟按delete鍵,進入BOOT界面,設置開機為U盤啟動,進入PE系統,三、在PE系統中用新准備的windows7重新安裝,安裝重啟即可。
四、假如電腦開機還是在正在啟動windows界面卡住,那麼就對機箱內部進行灰塵的清理。
五、首先在開機時按F8,進入安全模式界面。但是進去的時候如果等待了幾分鍾都無反應,上面一直顯示請稍等的話就復位鍵重啟電腦,如果電腦之前裝有一鍵GHOST備份,就可以果斷還原試一下,但是假如還原之後還是如此。
六、電腦開機還是在正在啟動windows界面卡住的話,那麼久進入PE系統再次設置,重啟按delete鍵,進入BOOT界面,設置開機為U盤啟動,進入PE系統,七、在PE系統中用新准備的windows7重新安裝,安裝重啟即可。
八、假如電腦開機還是在正在啟動windows界面卡住,那麼就對機箱內部進行灰塵的清理。
九、首先在開機時按F8,進入安全模式界面。但是進去的時候如果等待了幾分鍾都無反應,上面一直顯示請稍等的話就復位鍵重啟電腦,如果電腦之前裝有一鍵GHOST備份,就可以果斷還原試一下,但是假如還原之後還是如此。
十、電腦開機還是在正在啟動windows界面卡住的話,那麼久進入PE系統再次設置,重啟按delete鍵,進入BOOT界面,設置開機為U盤啟動,進入PE系統,十一、在PE系統中用新准備的windows7重新安裝,安裝重啟即可。
十二、假如電腦開機還是在正在啟動windows界面卡住,那麼就對機箱內部進行灰塵的清理。
4. 八伯電影里的盧小姐是否有原型
有可能哦,孩子
5. 06月09日澳門英皇樓下的新八伯拌是賣什麼的求大神幫助
我有宣傳單,如果想看可以PM我,不過已經過期的了.是跟平時沒有兩樣,就是有些特價,會比較劃算,半年一次,每次都無敵多人.
6. 有哪些小英雄為新中國的誕生獻出寶貴生命
雨來,張嘎,王二小,王璞(王朴),海娃,李愛民
事跡: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於1929年,犧牲於1943年,河北省完縣人。他住在太行山石嶺下的河北省完縣野場村,11歲時被大家推選為兒童團團長,犧牲時只有13歲。王朴誕生在村裡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里。在他開始懂事的時候,日本強盜發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 侵佔華北,戰爭的火焰燒到了他的家鄉太行山。日寇燒殺搶掠的兇殘行為,讓王朴幼小的心靈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場村的鄉親們全被日寇趕到一起,王朴也是其中一個,日寇拿著一份由漢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幹部和抗日軍屬名單,叫漢奸翻譯把他們一個一個拉出來,然後狗漢奸齜牙咧嘴地問王朴:「你就是野場村的兒童團團長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這個狗漢奸。「你一定知道八路軍的東西藏在哪裡, 說出來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會告訴鬼子和你這個狗漢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東洋指揮刀,指著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的,快快的說,你不說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對日本鬼子強盜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張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領著兒童團團員宣言的誓言「頭可斷,血可流,秘密不可泄!」於是昂首挺胸,面對死亡,毫不畏懼,大聲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漢奸!」就這樣,王朴英勇的為八路軍、為自己的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為了紀念王朴,晉察冀邊區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榮稱號,並立了紀念碑。解放後他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十大少年英雄」的稱號。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他們的傳奇事跡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2張嘎
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為了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北京市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決定重新拍攝經典電影《小兵張嘎》的電視版。電視劇在忠實《小兵張嘎》原著故事線索,氛圍環境的基礎上,豐富了嘎子的性格命運。展示了嘎子、胖墩、玉英、佟樂四個孩子,在抗日烽火中的戲劇故事和富於傳奇的童稚友誼。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的白洋淀為背景,以嘎子夢想參加八路,夢想得到一支屬於自己的真槍展開。奶奶為了保護八路老鍾犧牲 了,嘎子隻身上縣城找羅金保,打鬼子替奶奶報仇。在縣城結識了集賢居少掌櫃佟樂,嘎子仇沒報,反而陷入鬼子追殺。在佟樂和一個神秘便衣的幫助下,脫離險境。便衣原來是羅金保,將嘎子帶到區隊秘密隱藏之地,錢隊長收留了嘎子。嘎子從此以小八路自居,緊接著又和區隊八路打了一場挑簾戰,嘎子繳獲一把真槍。眼看夢想全部實現,槍卻被區隊長收了。嘎子想不通,和打賭認識的小夥伴胖墩一起重返縣城。嘎子要單獨替奶奶報仇。由此同時,後方特派員劉燕肩負使命路經白洋淀被伏擊。劉燕不知下落,鬼子派了石磊冒充特派員混入區隊。鬼子的計謀被嘎子無意中發現,嘎子和佟樂、胖墩行動起來,誤認為區隊聯絡員純剛是鬼子奸細。純剛竟然被孩子制服,報信不成有口難辯。白洋淀魚戶女兒玉英,打魚時救了劉燕。劉燕受傷難行,請玉英去城裡尋找聯絡員。玉英在城裡遇到了嘎子一夥。三方力量圍繞著真假特派員鬥智斗勇,特派員肩負的任務迫在眉睫,大批葯品將在指定時間內經過白洋淀。鬼子方面,龜田和齋藤一武一文,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奸細石磊了解真相,將區隊八路和葯品一網打盡。區隊錢隊長則逐漸識破石磊真面目,將計就計引鬼子出動。而真特派員劉燕卻與孩子們在一起。經過種種誤會和巧合,以嘎子為首的孩子們,粉碎了敵人的陰謀,配合區隊八路使葯品順利過境,一舉殲滅龜田齋藤一夥日本鬼子。
3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海娃十四歲,是龍門村的兒童。
4雨來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一
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有一條還鄉河,河裡長著很多蘆葦。河邊有個小村莊。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 ,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的白雪。風一吹,鵝毛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幾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軟的蘆花里。因此,這村就叫蘆花村。12歲的雨來就是這村的。
雨來最喜歡這條緊靠著村邊的還鄉河。每到夏天,雨來和鐵頭、三鑽兒,還有許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魚,在河裡鑽上鑽下,藏貓貓,狗刨,立浮,仰浮。雨來仰浮的本領最高,能夠臉朝天在水裡躺著,不但不沉底,還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媽媽不讓雨來耍水,怕出危險。有一天,媽媽見雨來從外面進來,光著身子渾身被太陽曬得黝黑發亮。媽媽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臉一沉,叫他過來,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來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媽媽緊跟著追出來。雨來一邊跑一邊回頭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兒跑呢?鐵頭正趕著牛從河沿回來,遠遠地向雨來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來聽出了話里的意思,轉身就朝河沿跑。媽媽還是死命追著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來渾身光溜溜的像條小泥鰍,怎麼也抓不住。只聽見撲通一聲,雨來扎進河裡不見了。媽媽立在河沿上,望著漸漸擴大的水圈直發愣。
忽然,遠遠的水面上露出個小腦袋來。雨來像小鴨子一樣抖著頭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裡吹著氣,望著媽媽笑
二
秋天。
爸爸從集上賣葦席回來,同媽媽商量:「看見了區上的工作同志,說是孩子們不上學念書不行,起碼要上夜校。叫雨來上夜校吧。要不,將來鬧個睜眼瞎。」
夜校就在三鑽兒家的豆腐房裡。房子很破。教夜課的是東庄學堂里的女老師,穿著青布褲褂,胖胖的,剪著短發。女老師走到黑板前面,屋裡嗡嗡嗡嗡說話聲音立刻停止了,只聽見嘩啦嘩啦翻課本的聲音。雨來從口袋裡掏出課本,這是用土紙油印的,軟鼓囊囊的。雨來怕揉壞了,向媽媽要了一塊紅布,包了個書皮,上面用鉛筆歪歪斜斜地寫了「雨來」兩個字。雨來把書放在腿上,翻開書。
女老師斜著身子,用手指點著黑板上的字,念著:
我們是中國人,
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大家就隨著女老師的手指,齊聲輕輕地念起來
「我們-是-中國人,
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三
有一天,雨來從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誦當天晚上學會的課文。可是背不到一半,他就睡著了。
不知什麼時候,門吱扭響了一聲。雨來睜開眼,看見閃進一個黑影。媽媽劃了根火柴,點著燈,一看,原來是爸爸出外賣席子回來了。他肩上披著子彈袋,腰裡插著手榴彈,背上還背著一根長長的步槍。爸爸怎麼忽然這樣打扮起來了呢?
爸爸對媽媽說:「鬼子又『掃盪』了,民兵都到區上集合,要一兩個月才能回來。」雨來問爸爸說:「爸爸,遠不遠?」爸爸把手伸進被裡,摸著雨來光溜溜的脊背,說:「這哪兒有準呢?說遠就遠,說近就近。」爸爸又轉過臉對媽媽說:「明天你到東庄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訴他舅舅,就說區上說的,叫他趕快把村裡民兵帶到區上去集合。」媽媽問:「區上在哪兒?」爸爸裝了一袋煙,吧嗒吧嗒抽著,說:「叫他們在河北一帶村裡打聽。」
雨來還想說什麼,可是門哐啷響了一下,就聽見爸爸走出去的腳步聲。不大一會兒,什麼也聽不見了,只從街上傳來一兩聲狗叫。
第二天,吃過早飯,媽媽就到東庄去,臨走說晚上才能回來。過了晌午,雨來吃了點剩飯,因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紅布包著的識字課本。
忽然聽見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要搖晃起來,窗戶紙嘩啦嘩啦響。
雨來一骨碌下了炕,把書塞在懷里就往外跑,剛要邁門檻,進來一個人,雨來正撞在這個人的懷里。他抬頭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是區上的交通員,常在雨來家落腳。
隨後聽見日本鬼子唔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牆角那盛著一半糠皮的缸搬開。雨來兩眼楞住了,「咦!這是什麼時候挖的洞呢?」李大叔跳進洞里,說:「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別的院里去,對誰也不許說。」
12歲的雨來使盡氣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來剛到堂屋,見十幾把雪亮的刺刀從前門進來。他撒腿就往後院跑,背後喀啦一聲槍栓響,有人大聲叫道:「站住!」雨來沒理他,腳下像踩著風,一直朝後院跑去。只聽見子彈向他頭上嗖嗖地飛來。可是後院沒有門,把雨來急出一身冷汗。靠牆有一棵桃樹,雨來抱著就往上爬。鬼子已經追到樹底下,伸手抓住雨來的腳,往下一拉,雨來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兩只胳膊向背後一擰,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回到屋裡。
四
鬼子把前後院都翻遍了。
屋子裡也遭了劫難,連枕頭都給刺刀挑破了。炕沿上坐著個鬼子軍官,兩眼紅紅的,用中國話問雨來,說:「小孩,問你話,不許撒謊!」他突然望著雨來的胸脯,張著嘴,眼睛睜得圓圓的。
雨來低頭一看,原來剛才一陣子掙扎,識字課本從懷里露出來了。鬼子一把抓在手裡,翻著看了看,問他:「誰給你的?」雨來說:「撿來的!」
鬼子露出滿口金牙,做了個鬼臉,溫和地對雨來說:「不要害怕!小孩,皇軍是愛護的!」說著,就叫人給他松綁。
雨來把手放下來,覺得胳膊發麻發痛,扁鼻子軍官用手摸著雨來的腦袋,說:「這本書誰給你的,沒有關系,我不問了。別的話要統統告訴我!剛才有個人跑進來,看見沒有?」雨來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說:「我在屋裡,什麼也沒看見。」
扁鼻子軍官把書扔在地上,伸手望皮包里掏。雨來心裡想:「掏什麼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氣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見他掏出來的卻是一把雪白的糖塊。
扁鼻子軍官把糖往雨來手裡一塞,說:「吃!你吃!你得說出來,他在什麼地方?」他又伸出那個戴金戒指的手指,說:「這個,金的,也給你!」
雨來沒有接他的糖,也沒有回答他。
旁邊一個鬼子嗖地抽出刀來,瞪著眼睛要向雨來頭上劈。扁鼻子軍官搖搖頭。兩個人唧唧咕咕說了一陣。那鬼子向雨來橫著脖子翻白眼,使勁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軍官壓住肚裡的火氣,用手輕輕地拍著雨來的肩膀,說:「我最喜歡小孩。那個人,你看見沒有?說呀!」
雨來搖搖頭,說:「我在屋裡,什麼也沒看見。」
扁鼻子軍官的眼光立刻變得凶惡可怕,他向前弓著身子,伸出兩只大手。啊!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著雨來的兩只耳朵,向兩邊拉。雨來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隻手來,在雨來的臉上打了兩巴掌,又把他臉上的肉揪起一塊,咬著牙擰。雨來的臉立時變成白一塊,青一塊,紫一塊。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來打個趔趄,後退幾步,後腦勺正碰在櫃板上,但立刻又被抓過來,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來半天才喘過氣來,腦袋裡像有一窩蜂,嗡嗡地叫。他兩眼直冒金花,鼻子流著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來,濺在課本那幾行字上:
「我們是中國人,
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鬼子打得累了,雨來還是咬著牙,說:「沒看見!」
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地叫:「槍斃,槍斃!拉出去,拉出去!」
五
太陽已經落下去。藍藍的天上飄著的浮雲像一塊一塊紅綢子,映在還鄉河上,像開了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葦塘的蘆花被風吹起來,在上面飄飄悠悠地飛著。
蘆花村裡的人聽到河沿上響了幾槍。老人們含著淚,說:
「雨來是個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蘆花村的孩子們,雨來的好朋友鐵頭和三鑽兒幾個人,聽到槍聲都嗚嗚地哭了。
六
交通員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見雨來來搬缸,就往另一個出口走。他試探著推開洞口的石板,扒開葦葉,院子里空空的,一個人影也沒有,四處也不見動靜。忽然聽見街上有人吆喝:「豆腐啦!賣豆腐啦!」這是蘆花村的暗號,李大叔知道敵人已經走遠了。
可是雨來怎麼還不見呢?他跑到街上,看見許多人往河沿跑,一打聽,才知道雨來被鬼子打死在河裡了。
李大叔腦袋轟的一聲,眼淚就流下來了。他一股勁兒地跟著人們向河沿跑。
到了河沿,別說屍首,連一滴血也沒看見。
大家獃獃地在河沿上立著。還鄉河靜靜的,河水打著漩渦嘩嘩地向下流去。蟲子在草窩里叫著。不知誰說:「也許鬼子把雨來扔在河裡,沖走了!」大家就順著河岸向下找。突然鐵頭叫起來:「啊!雨來!雨來!」
在蘆葦叢里,水面上露出個小腦袋來。雨來還是像小鴨子一樣抖著頭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著蘆葦,向岸上的人問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高興得叫起來,「雨來沒有死!雨來沒有死!」
原來槍響以前,雨來就趁鬼子不防備,一頭扎到河裡去。鬼子慌忙向水裡打槍,可是我們的小英雄雨來已經從水底游到遠處去了。
5王二小
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將他狠狠地摔在石頭上。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小學課本上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現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庄村建設了「二小希望小學」,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說《少年英雄王二小》。
6李愛民
李愛民是太行山區的一個抗日小英雄。
1942年春天,11歲的李愛民擔任村抗日兒童團團長。有一天,八路軍的鍾營長讓他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去送一件「火急」信。李愛民二話沒說,回家趕上心愛的小毛驢,帶了草繩和鐮刀,把信裝進襪筒子里出發了。
一路上還算順利。眼看就到敵人的封鎖區了,他忽然發現前面不遠的土堆上有個端著槍的人影在晃動。不好,鬼子的流動哨盯上他了。
怎麼辦?李愛民靈機一動,抓起一把稀牛糞,塗得滿身都是,然後把小毛驢趕進了草坡里,彎下腰割起青草來。「八格亞路,舉起手來!」冷不防,已繞到身後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領。另一個日本軍官直盯著李愛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來!」
「我是來放驢割草的。你們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驢嗎?」李愛民機智地回應。
鬼子看他滿身是糞,像個放牲口的窮孩子,一腳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幾句,調頭而去。小愛民忍著劇痛爬起來,踉踉蹌蹌地趕著小毛驢直奔小道,順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務。第二天深夜,鬼子在這里的臨時據點被我八路軍14團戰士和聯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這個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為保護鄉親落入敵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歲。
7. 新白娘子傳奇是哪一年開始拍攝的
1992年5月拍的,在內地播出是94年開始的。
1992年3月,台視高層研究年度大戲,敲定《白蛇傳》的故事。
1992年4月,確定製片人:曹景德。
1992年4月下旬,曹景德找到導演夏祖輝.二人找到台灣著名劇作家貢敏。
1992年5月貢敏搜集白蛇故事,擬訂故事梗概,就是後來的新白劇情。
1992年5月貢敏考慮白蛇故事大部分都是戲劇,所以考慮這部戲借鑒歌劇和戲曲的表演形式,並確立趙雅芝為白娘子的扮演者. 因為葉童在《碧海情天》中男裝造型不錯,就啟用同為香港的紅星葉童反串. 最後確立小青的扮演者陳美琪. 其他用台灣本土演員。
1992年6月中旬得到大陸許可後,一群人來到杭州拍西湖外景。隨後又去了南京雞鳴寺拍雷峰塔外景,又去了鎮江 金山寺.然後又在影視城拍蘇州外景.7月下旬回台。
1992年7月貢敏與製片人不和,離開劇組。
1992年11月為芝姐提前過生日,殺青。
1992年11月5號台視首播。
獲獎記錄
1993年日本第二十屆國際電視美術展金牌獎
1999年中國《電影畫刊》趙雅芝現象
2007年最受公眾尊敬的表演藝術家
2015年中國電視劇傑出成就獎
2016年 騰訊視頻星光大賞VIP 摯愛經典電視劇
劇集評價
《新白娘子傳奇》是中國重播次數最多的港台電視劇,幾乎每年都重播。好劇配好樂,該劇盛演不衰,每一曲都好聽,且耐聽。
無論是演員,服裝造型,法術特效,啟用反串大膽創新,邊演邊唱方式獨特,整部劇相當唯美。趙雅芝端莊大方、溫柔高貴的白娘子形象以及葉童的反串許仙都已深入人心
《新白娘子傳奇》投入的經費有限、技術有限,如今過了20餘年再回看,也依舊不過時,甚至還很對味。製作上的拙劣明顯。外景有限,棚內布景居多,假山假草易見,就連白蛇青蛇道具、法術特效,看起來頂多也就值一毛。
但是再看,「雷人」依舊和它們不沾邊。該劇重播有時不僅僅是「情懷殺」,也是因為過些年再看,老劇仍能看出新意、看出驚喜,才更加吸引觀眾津津有味重溫。
新白娘子傳奇 網路
8. 家世對周恩來一生的影響
周恩來的高祖、曾祖、祖父、父親都是師爺。祖父曾由師爺而任代理知縣、知州,祖父的兄弟均是師爺。周恩來祖母的父親是福建有名的師爺,祖母的兄弟中也有人是師爺。師爺文化對周恩來影響至深,值得深入研究。
「我的家庭近幾代祖先也是紹興師爺」
周恩來的始祖是宋代學者周敦頤,後代由中原遷到浙江,後在紹興落戶,繁衍生息,到周恩來高祖父這一代已是第十六代。這一房是五十房。五十房始祖活到96歲,在家裡大廳掛上「百歲堂」的匾額。周家都說自己的老家是紹興城內保佑橋百歲堂。中國人一般是共一個爺爺為一家,五服之內為本家,出了五服形同路人。而周恩來家族,卻是共一個曾祖父,每一代人都是大排行。即使挑門單過也要相互幫助、相互提攜。這是為什麼?因為周恩來的高祖周元棠不僅學問和為人好,而且有遠見,推動了家族的發展,深受後人的尊敬。
周元棠(1791—1851),28歲中秀才,但未能進入舉人、進士的行列,只能到福建、浙江一帶做錢谷師爺。晚年,周元棠因年輕時家貧,看到兒子周樵水有病,雖然孫子周昂駿13歲(虛歲)已考中秀才,卻決定不讓他再考科舉,而是學習錢谷師爺。周元棠為孫子選定的職業,決定了周家幾代人的發展和命運。
1851年陰歷八月,周元棠病逝。同月內,他的大兒子周樵水(周恩來的曾祖父)病逝,年僅33歲。周恩來的曾祖母紹興人氏樊氏及5個兒子,成了孤兒寡母。樊氏的5個兒子,大的只有15歲,小的5歲。樊氏兩個弟弟樊文煒、樊燮正在江蘇游幕,出手相救,將她的大兒子、二兒子帶到江蘇,學習幕業。老大學錢谷,老二不僅學習錢谷,還學習刑名。正值太平天國戰爭時期,兄弟倆承擔起供養家庭的全部責任,並將三個弟弟帶到江蘇學習幕業。
1869年秋,周起魁接任二哥周昂駿在淮安府幕的席位。1881年,周昂駿病逝。其小兒子周嵩堯(周恩來的六伯父)時年8歲,由二舅鄭仁壽撫養。周嵩堯中舉後隨二舅在漕運總督府衙門內擔任文案,官至郵傳部員外郎、北洋政府總統袁世凱的幕僚。1890年後,周恩來的四伯父周貽賡和周恩來父親周貽能回到紹興,跟隨其舅父魯小和學習錢谷。周貽賡三年出師,開始師爺生涯,而周貽能未能學成。
從周家人學幕業的 歷史 看,基本上是從父、從兄、從姻親。100多年來,周氏家族就是這樣靠著學做師爺延續下來的。1964年8月,周恩來在與親屬談話時曾說:「我的曾祖下有五個兄弟,都搬到了蘇北,大、二、三、四都做過縣知事,老五沒做過,我祖父(四)從紹興師爺升為縣知事。」
周恩來的生母是淮陰萬青選的第12個女兒。萬青選的第14個女兒是周恩來的五伯母。萬青選的祖父1814年任山陽縣知縣,做外南同知,署理淮安知府。萬青選在淮安、清河(今淮陰)、安東(今漣水)和鹽城等地先後做官達30餘年,並很有政績。周恩來的嗣母陳氏,出生於清河名門望族。1860年捻軍火燒清河縣城,陳家的房子大都被毀,才遷到寶應。周家敗落後,1904年春萬氏帶著陳氏及周恩來三兄弟和腿有殘疾的八弟一家回到娘家萬家。
這時萬青選已去世6年,萬家也已開始走向敗落,不好長住,一家人就搬到陳氏花園。當時陳氏花園還有14間房子,可想當年陳家的盛況。陳氏的父親陳沅學問淵博,在父親的培養下,陳氏14歲就能賦詩填詞。陳氏的母親是山東袁狀元的四小姐。袁家的三小姐嫁給了原籍江蘇常州、後在山陽縣當錢谷師爺的龔懷朴。袁狀元的另一個女兒嫁給清河的萬立鈺,就是萬青選第8個兒子,即周恩來的八舅。
周恩來祖父輩即從紹興遷至江蘇,但是周恩來的幾個伯父都曾回紹興參加過科舉,其中二伯父周龢鼐、六伯父周嵩堯和從伯父周嘉琛三位中舉。周家到了江蘇仍然和紹興人結親。周恩來的大祖父和同在淮陰任師爺的紹興同鄉王庸吾為兒女定了娃娃親。1887年王庸吾去世,王家遷回紹興。1894年,周桂珍長大後回到紹興與王庸吾之子王子余完婚。
周恩來說:「祖墳在紹興,紹興的家譜有我的名字,我不能不承認是紹興人。但我生長在淮安,滿嘴的淮安口音,也不能不承認是淮安人。所以我說我是『原籍浙江,淮安生人,江浙人也』。說是紹興人,不僅那有祖墳和家譜,更主要的是封建家庭的根子在紹興。」
周家有良好的家風,注重教育
周恩來出身於書香門第,家傳久遠,文化底蘊深厚,文化素養高。從小養成學習的習慣和自學能力,勤學好問,善善從長,知識廣博。但是,他與一般出身於書香門第的人不一樣,他有生母、嗣母兩位母親,得到兩位母親的厚愛。兩位母親的性格迥然不同,他深受兩位母親的影響。兩位母親的愛護、仁慈和禮讓,影響了周恩來的性格,使他少了男性的野蠻,多了女性的柔韌。得到愛的人愛心多,才知道如何愛別人。由近及遠,愛家人,愛同學,愛朋友,愛祖國,愛民族。
每到年節前後,周家熱鬧非凡,農歷臘月二十三在堂屋掛容像(祖宗像),十幾幅容像都是請高手精心繪制,男的身穿官服,威嚴肅穆;女的身穿官眷服裝,眉慈目秀,儀態端莊;個個容像,光彩照人,滿堂生輝。周恩來的母親指著容像向周恩來兄弟們一一講述老祖宗們的官階、業績,教 育兒 子們不能辱沒家門,將來立功、立業,光宗耀祖。她知道丈夫老實忠厚,能力弱,將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過完年,到農歷三月十八日才落容像。這個儀式給幼年的周恩來留下深刻的印象。事隔50年,淮安縣委的同志將十幾幅容像帶到北京,周恩來還能一一認出,並向縣委的同志介紹。
周恩來的祖父活到近60歲,這在當時已算是高壽了。他一輩子當師爺,並由此當了知縣。周恩來出生後不久,因祖父去世,家庭開始衰敗。周恩來有一個伯伯,兩個叔叔。伯伯沒有子息,周恩來是長孫。兩個叔叔,一個有肺病生命垂危,一個腿瘸不能做事。周恩來出生半年,十一叔貽淦病故,父母將他過繼給十一叔貽淦夫婦。他由嗣母陳氏撫養。他稱嗣母為娘,稱自己的生父母為乾爹乾娘。
周恩來的嗣母陳氏從小文靜尚學,年輕時守寡,把全部希望寄託在周恩來的身上。她恪守家規,夫婿少喪後,從不輕易出門,遇到矛盾、糾紛從不相爭,處處隱忍,只一心一意教養周恩來。陳氏這種隱忍的作風,周恩來從小耳聞目睹,影響了他的一生。周恩來從4歲起開始認字和背誦唐詩,聽嗣母講故事,像「岳少保朱仙鎮大捷」「忠節公虎門殉國」「梁紅玉擊鼓抗金」「孫悟空大鬧天宮」「沈狀元招勇抗倭」等等,這些愛憎分明、嫉惡如仇、保家衛國的故事給周恩來童年留下難忘的記憶。這種文化啟蒙,使他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從幼兒時起就得到了很好的培養、鍛煉。幾十年後周恩來還深情地說:「直到今天,我還得感謝母親的啟發。沒有她的愛護,我不會走上好學的道路。」
周恩來的生母萬氏在家中的地位、作風與陳氏完全不同。周恩來的外祖父萬青選在淮陰一帶為官30年,在淮陰有99間房子,佔了整整一條街。在周恩來出生的第二天外祖父去世了。外祖父有18個兒子、14個女兒,但長大成家的只有17個。周恩來的母親是第12個女兒。萬氏從小得到父親的疼愛,不肯纏足,進家塾館讀書,常常隨父親出門,是萬家的「當家姑娘」。出嫁時,嫁妝是用兩條木船由運河裝運到淮安的。她從小受萬老太爺的影響,學會了處理復雜糾紛的能力,處事干練,考慮問題細密周到。據說當時無論是周、萬兩府還是親友發生糾紛時,請萬氏來便可迎刃而解。她先耐心地聽各方將情況說清楚,然後才發表意見,所以想得周到,斷得入情,說得在理,雙方都能心服口服。處理完了,人家少不得酬謝,至少招待一頓飯,在桌上大家邊吃邊議論剛才的糾紛或其他家事。處理這些事情,她常常帶著周恩來。發生糾紛不是因「利」即是因「名」,復雜關系的症結、利害之所在,有不少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私密。懂事的周恩來自然了解了人世間的復雜,增長了不少見識。周恩來說:「我的生母是個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這一部分。」其實,周恩來不僅繼承母親爽朗的性格,同時學會了母親處理矛盾的本事。所以周恩來比同齡人早熟,見過世面,遇事沉穩,明白事理,有主見。
1907年春,周恩來母親萬氏因操勞過度病故於清江浦,時年29歲。父親周劭綱(原名周貽能)在湖北謀差,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周恩來外祖母不顧周家的經濟情況,守著封建門第觀念,嚴厲要求按舊例大辦喪事。如棺材不僅要楠木的,還要「十二朵正花」;棺材要裹五層麻,添七層漆,請和尚做道場;等等。楠木棺木都是借錢買的,哪有錢再辦這些事。萬老太太毫不退讓,不達目的即不許安葬。周劭綱唯唯諾諾,最後只好將萬氏的棺木暫厝於庵中。周恩來對此十分反感。第二年的7月28日,嗣母在貧病憂愁中病逝,也是29歲。周恩來不怕閑言碎語,決定喪事簡辦,買了薄木棺材運回淮安和嗣父合葬。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行為。他只有10歲,就是個敢作敢為的人。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提倡移風易俗,喪事簡辦,帶頭火化,留下遺言不保留骨灰。要尋其根源,這就是源頭。他從小對大講排場、虛情假意的官場作風深惡痛絕。
兩位母親病故後,1908年11月,周恩來帶著兩個弟弟回到淮安同八伯一家生活。父親在母親死後,外出謀差做事,收入少,養活不起留在家中的3個孩子。周恩來的四伯周貽賡經常從東北寄錢給家裡。五伯周貽鼎在淮安做師爺,五伯母是周恩來的十四姨,常常幫助幾個侄子。周恩來主持家務,時不時去當鋪典當家中的衣物,勉強度日。
從小深受封建思想之害,最終走上革命道路
周恩來的爺爺周起魁去世後,周家開始衰敗。但是,家裡人舊習不改,還要守著官宦人家的舊規矩、舊禮數生活。周恩來深受其害,對此深惡痛絕。
家庭失去主要收入來源,體面還得要,迎來送往的排場,送禮的規格還不降低。為了支撐門面,萬氏不得不舉債應酬,後來又靠典當衣物應付。萬氏典當衣物常常帶著年幼的周恩來。破落的官宦人家靠典當與借債來支撐門面的虛榮心態與陳規陋習,是留給童年周恩來第一個深刻的印象。
1904年,周恩來的父親和十八舅合買了一張彩票,中了頭彩,1萬元。從小習慣講排場的母親,高興得昏了頭。彩票在武漢,母親坐船到武漢去兌,一路走一路玩。兌到了,就買皮大衣、留聲機,給這個買禮物,給那個買東西,還沒有到家,就花掉了一部分。剛一到家,債主們來討債,親友們來祝賀,住下了要吃要喝,還要拿。母親無力承擔,就和丈夫帶著6歲的周恩來和周恩來的兩個弟弟及陳氏一起回娘家暫住。這時萬青選已去世6年,萬家也已開始走向敗落,家裡人多、事多。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一家人只好搬到有14間房子的陳氏花園去住。很快錢花完了,丈夫又到湖北做事。中彩的事,真是曇花一現。這是留給童年周恩來心中第二個深刻的印象。後來他對親屬說:我當總理後第一件事就是取消彩票。他取消彩票,就是要消除不勞而獲的思想,反對靠僥幸的心理生活。
1907年,周恩來的生母去世,外婆不體恤周家的情況,堅持大辦喪事,糾纏不休。這是留給童年周恩來第三個深刻的印象。
兩年之內失去了兩位母親,對周恩來打擊很大。周恩來在淮陰無法生活,只好帶著兩個弟弟又回到淮安駙馬巷同八伯、八媽一起生活。這年他10歲。八伯腿瘸,不能做事,不能出門,也不管事。八媽帶著自己7歲的兒子和周恩來兄弟三人,一家六口過日子。八媽是個女流,不能出門,周恩來成了家中緊要的男子。或者把房子押出去,或者向親戚借錢過日子,真是度日如年!有時在外面工作的四伯寄回一筆錢馬上還債。一身債,常常有人到家裡來要債、要利息。周恩來經常出面典當、到處向親友借錢。1918年,周恩來在日本聽到八伯去世的消息,他在日記中寫道:「想起家中一個緊要的男子也沒有,後事如何了法?這幾年來八伯和八媽的苦處已算受盡了,債務天天逼,錢是沒有,一家幾口飯是要吃的,當也當盡了,賣也賣絕了,借是沒處借,賒是沒處賒,不要說臉面是沒有了,就是不要臉向人家去要飯吃,恐怕也沒有地方去要。八伯這個病,雖說是老死的,然而病到現在,何曾用一個錢去醫治呢?簡直說是窮死了。」這段話一字一淚,由此可知周恩來當年在淮安過的是什麼日子。
周恩來最反感、最頭疼的事情是家庭生活那麼困難,還要講禮數。牆上貼一張紙,上面寫著親戚們的生日、祭日,到日子都要去,而且要帶著禮品。就是借錢也要去送禮,不但送禮還要磕頭。因為周恩來的輩分小,而且是家裡唯一緊要的男子,這些事都得他來辦。到外婆家要走30里路,還要坐船過河。夏日頂著太陽,冬日冒著嚴寒,沒有車可坐,沒有牲口可騎,只能用兩條腿走。連吃飯都困難,還要講這些虛排場。他痛恨虛榮,痛恨講排場。可是在他困難時,借錢也只能向親戚們借。為了生存,周恩來不得不在封建大家庭內周旋。沉重的負擔使少年周恩來常常嘆息:「這個家真難當啊!」
短短幾年之內家庭發生如此巨大的變故,可想而知這對年少體弱的周恩來是多麼大的刺激。他想離開這個家庭,離開這個令人窒息的環境。他不斷地給在東北工作的四伯周貽賡寫信求助。機會來了。1910年春,三伯父周貽謙從東北回到淮安辦事,便帶他到自己工作的遼寧鐵嶺入銀崗書院讀書。半年後,周恩來到沈陽隨四伯父一起生活、讀書。從此,周恩來開始了新的生活。在沈陽,周恩來進入新建的奉天第六兩等小學堂(後改名為東關模範學校)丁班上學。1911年辛亥革命後,只有13歲的周恩來率先剪掉了拖在腦後的辮子,響應和擁護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
周恩來的這個革命舉動不是偶然的。這是他基於對家庭、對 社會 的認識。家庭是 社會 的細胞,從一滴水可以認識大海,從一個家庭可以認識 社會 。他由痛恨這個封建的家庭,進而痛恨這個 社會 制度。雖然當時他的認識還並不清晰,但是他企盼改變現狀。所以當他聽到辛亥革命的消息後,馬上由此看到希望,立刻起而響應,剪掉頭上的辮子。
周恩來對封建制度有切膚之痛,對孔孟之道的危害有深刻的體會。正是由於有這樣的經歷,他在學校學習時就以改造 社會 為己任。他說學生應「受完全教育,成偉大人物,克負乎國家將來艱巨之責任」。當五四運動爆發,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時,他積極參加並成為領導者。隨著他確定了信仰共產主義,投身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對舊的家庭、封建思想、封建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深知封建主義在中國根深蒂固,不是一日可以消滅的;他深知封建主義在中國有廣泛的影響,不是一代人可以清除的,所以他對封建的東西有高度的警惕。周恩來深知改造 社會 的艱難,時時警惕舊的習慣勢力的侵蝕,終身保持著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共產黨人的本色,保持著革命者的本色。
防止師爺文化浸染,提倡過「五關」
周恩來從不隱諱自己的出身,他在教育幹部時將自己擺進去,說:「還是以我為例。有人問我是哪裡人,我說原籍紹興,生在淮安,江浙人。為什麼這樣啰唆呢?因為我的親兄弟、堂兄弟都是紹興人,我不能不說原籍是紹興,否則就有企圖擺脫這種關系的嫌疑。我生在淮安,祖父當過淮安縣知事,外祖父是淮陰縣知事,現在還有家屬在淮安。如果我不說生在淮安,和他們的 歷史 關系也無法交代清楚。一個人的 歷史 關系要交代清楚,這樣沒有壞處。不管現在情況如何,不能抹掉過去的 歷史 。我經過革命鍛煉,現在當然不再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應該說是革命知識分子了,但寫 歷史 不能把過去那一段抹掉。」
周恩來不僅嚴格要求自己,而且一直這樣教育幹部、教育後人。他提倡要過好「五關」。這「五關」是思想關、政治關、 社會 關、親屬關、生活關。1963年,他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直屬機關負責幹部會議上作報告,專門講到這個問題。他在講到過 社會 關時說:「一般總是講思想、政治關,我特別提到後三關,是因為中國這個 社會 極其復雜,我們還有改造 社會 的任務。在這個 社會 里,舊的封建的資本主義的習慣勢力,很容易影響你,沾染你,侵蝕你,如果失去警惕,這些東西就會乘虛而入。所以改造 社會 的任務是很艱巨的,處在領導地位的同志擔子更重。」
周恩來講:「第四過親屬關。不只是直系親屬,還有本家,還有親戚。對親屬,到底是你影響他還是他影響你?一個領導幹部首先要回答和解決這個問題。」周恩來自己沒有兒女。由於他出身大家庭,新中國成立後當了總理,有100多個親戚來找他或要求解決困難,或來看望他。周恩來歷來認為家事是 社會 問題的一部分,從不把家庭應承擔的責任推向 社會 。他為了做要他解決更好工作的親戚的工作,專門召開家庭會議。他在會上對這些親屬說:「我們共產黨是唯物主義者,我們要承認家族之間的關系。問題是不能依賴它。但是,我們不能像國民黨那樣搞裙帶風。想靠我給你找個好事,這點我做不到。你只能依靠自己,要自食其力。」1950年前後,周恩來的許多親戚失業,無以為生,寫信向他求救。周恩來一律建議他們到當地政府登記報名,由當地政府量才錄用,做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以期為人民服務。「自食其力,為人民服務」是他改造舊家庭的目標。
周恩來對自己的親屬嚴格要求,制定了十條家規:1.晚輩不能丟下自己的工作專程去看望我。2.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3.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的自付,沒有工作的代付伙食費。4.看電影、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5.不準請客送禮。6.不準動用公家的車子。7.個人生活中凡能自己做的事,不要找人辦。8.生活要艱苦樸素。9.任何場合不要講出與我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10.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
當大家都爭相考大學時,周恩來卻支持侄女周秉德初中畢業考師范學校,鼓勵侄子周秉華去當兵。「文革」爆發後,大批的學生下鄉插隊,這時當兵成為好事,他勉勵侄子周秉和、侄女周秉建上山下鄉,當知青。他的侄子、侄女在農村已按正常手續被部隊招上兵,他知道後卻動員他們回到農村。他說:把好事讓給群眾。他動員弟弟周恩壽帶頭退休。弟弟有6個子女,生活困難,他每個月從自己有限的工資中拿出200元支援弟弟,不讓弟弟向單位伸手,不增加國家的負擔。
周恩來在談到過生活關時說:「物質生活方面,我們領導幹部應該知足常樂,要覺得自己的物質待遇夠了,甚至於過了,覺得少一點好,人家分給我們多了就應該居之不安。要使艱苦樸素成為我們的美德。這樣,我們就會心情舒暢,才能在個人身上節約,給集體增加福利,為國家增加積累,才能把我們的國家更快地建設成為一個 社會 主義強國。精神生活方面,我們應該把整個身心放在共產主義事業上,以人民的疾苦為憂,以世界的前途為念。這樣,我們的政治責任感就會加強,精神境界就會高尚。」
周恩來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身體力行,帶頭移風易俗,堅決反對重修祖墳,一向主張平墳深葬。1964年,周恩來分別派人將父親和岳母在重慶的墳以及淮安的祖墳平掉,將棺木深埋,將原墓地給當地農民耕種。他去世後,鄧穎超按照他的遺願,派親戚到紹興將祖先的墳平掉,將棺木深埋。周恩來沒有保留骨灰,其骨灰撒向祖國大地。鄧穎超病逝後骨灰撒向大海。
周恩來的一生,表裡如一,心口如一,一直保持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本色,是全黨的楷模。他與舊家庭、舊制度徹底決裂,摒棄了舊家庭、舊制度落後和腐朽的東西,在他的身上表現出來的完全是共產黨員的作風和風格。
文/李海文
9.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推薦一下2020
2020好看電影推薦,1.《陽光普照》。用年度必看的來形容這部電影,可以說毫不為過,獲得金馬獎五個大獎。2.《熱帶雨》。在國際電影展大獲好評,獲得最佳影片的殊榮。3《八伯》講述中國抗日的電影,製作團隊劇本反復打磨40稿。它是亞洲第一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影片以接近人眼的觀察方式,展現了炮火紛飛的宏觀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