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頑主高清完整版電影
《頑主》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JL93YBNeJhR4JzyS6mn1dQ
《頑主》是由米家山執導,米家山、王朔編劇,張國立、葛優、梁天、潘虹等主演的喜劇諷刺電影。
影片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於觀、楊重和馬青三位無業青年,在北京開了一家「三T公司」,專門替人解難、解悶、受過的故事。該片於1989年9月15日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⑵ 跪求頑主1988年上映的由張國立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頑主》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
鏈接:
導演:米家山
編劇:米家山、王朔
主演:張國立、葛優、梁天、潘虹、馬曉晴、孫鳳英、李耕、董鈺剛、顏彼得、侯耀華、莫岐、常藍天、李麗娜、李濱、王哲元、米麗新
類型:劇情、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88(中國大陸)、1989-09-15(多倫多電影節)
片長:100分鍾
又名:TheTroubleshooters
於觀(張國立飾)、楊重(葛優飾)和馬青(梁天飾)三人在北京開了一家「替人排優、替人解難、替人受過」的三T公司,專門替人解難、解悶、受過。他們碰到了形形色色的怪人和怪事,啼笑皆非,但都給應付了過去,公司業務興隆,生意火爆。
一個要與女友分手又怕看女友掉淚的人找於觀求助,於觀受託約見劉美萍(馬曉晴飾),十分含蓄地講出問題並不斷責備自己,淚流滿面的劉美萍破涕為笑。後來,法院送來傳票,勒令三T公司停業整頓,他們三人掏盡了所有的錢打發上門討飯的顧客親屬,突然,馬青說想要打人。大街上,他們肆意沖撞地些鬱郁寡歡的中年人,可這些人只顧趕路,毫無反應。
⑶ 《頑主》是哪一年代作品
《頑主》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米家山導演,張國立、葛優、潘虹主演。影片拍攝於1987年,正是改革開放以後文化環境最寬松時期,電影講述了一個較為荒誕的故事,於觀、楊重和馬青三位無業青年,在北京開了一家「三T公司」,專門替人解難、解悶、受過,展開業務時他們碰見了各式各樣的人:思想道德教授表面仁義道德,其實也好女色;影片用調侃、玩耍的方式進行了嘲諷,表達了對舊秩序、舊道德觀的反思。電影表現了改革開放時期各種紛繁復雜的社會景象,上映之後在觀眾當中收到了極好的反響,並獲得金雞獎6項提名。
⑷ 請問大佬有頑主1988年上映的由 張國立主演的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嗎
《頑主》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dtlwsdGcs-iPv5nqfjvalQ
於觀(張國立飾)、楊重(葛優飾)和馬青(梁天飾)三人在北京開了一家「替人排優、替人解難、替人受過」的三T公司,專門替人解難、解悶、受過。他們碰到了形形色色的怪人和怪事,啼笑皆非,但都給應付了過去,公司業務興隆,生意火爆。
一個要與女友分手又怕看女友掉淚的人找於觀求助,於觀受託約見劉美萍(馬曉晴飾),十分含蓄地講出問題並不斷責備自己,淚流滿面的劉美萍破涕為笑。後來,法院送來傳票,勒令三T公司停業整頓,他們三人掏盡了所有的錢打發上門討飯的顧客親屬,突然,馬青說想要打人。大街上,他們肆意沖撞地些鬱郁寡歡的中年人,可這些人只顧趕路,毫無反應。
⑸ 頑主是哪年拍得
《頑主》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米家山導演,張國立、葛優、潘虹主演。影片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圍繞「三T」公司興衰的荒誕故事,表現了改革開放年代各種紛繁復雜的社會景象,及人們的各種心態,包括各種病態人格、行為和種種不盡人意的現象,用調侃、玩耍的方式對此進行了嘲諷,表達了對舊秩序、舊道德觀的反思、批判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上映時間:1988年
⑹ 頑主電影
鏈接:https://pan..com/s/1JL93YBNeJhR4JzyS6mn1dQ
《頑主》是由米家山執導,米家山、王朔編劇,張國立、葛優、梁天、潘虹等主演的喜劇諷刺電影。
影片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於觀、楊重和馬青三位無業青年,在北京開了一家「三T公司」,專門替人解難、解悶、受過的故事。該片於1989年9月15日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⑺ 周末情人的電影簡介
片名:周末情人
時間:上映1995年
地區:中國大陸
顏色:彩色
類型:劇情片
製作公司:福建電影製片廠[中國] 導演:婁燁
製片人:耐安張海明
編劇:徐勤
攝影:張錫貴
美術:李繼賢
剪接:劉嘉麟徐棟婁燁
錄音:呂家進
作曲:章紹同李傑
主演: 馬曉晴出生於上海市,自小喜愛文藝。1979年被謝晉挑中在故事片《啊!搖籃》中飾演湘竹,把這個革命隊伍里成長的小紅軍的純真極為動人的表現了出來。後來又參加了《苦果》、《子夜》(1981)、《沒有字的信》、《九月》、《一往情深》等影片的演出。
馬曉晴1968年出生在上海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79年,11歲的她被謝晉挑中出演《啊!搖籃》(飾演小湘竹),從此踏上演藝之路。拍完《啊!搖 籃》後,馬曉晴的腦子里開始萌生出長大後當明星的夢想。高中畢業前的馬曉晴拍了7部兒童片,成了當時全國名副其實的小童星。不顧家人的反對,1986年,馬曉晴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但是在1988年,馬曉晴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退學,正好那一年,峨影廠的米家山導演來找馬曉晴演電影《頑主》,學校也堅決反對,馬曉晴就退學了。
1988年7月,馬曉晴到北京拍王朔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頑主》,她把這部影片稱為自己的第一部成年影片,她說當時根本不知道王朔。因為在《頑主》中的出色表演,馬曉晴獲得1989年金雞獎最佳女配角唯一提名。那屆金雞獎的評委會主席正是帶她走上電影之路的謝晉,「謝晉導演當年提出,不要頒獎給我,讓年輕女演員這么早就得到大獎,她們拿了獎就會往外國跑。」當時有將近半數金雞百花最佳女演員得主拿到獎後都出國,其中就包括陳沖、張瑜、斯琴高娃、龔雪等。與大獎失之交臂,馬曉晴竟然一點也不恨謝晉,謝晉是她的開門祖師爺。
1992年,馬曉晴參加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拍攝。
1997年,她憑借在《我也有爸爸》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第17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成了那個年代炙手可熱的女明星。
1999年,她在北京演賴聲川的話劇《他和他的兩個老婆》,當時穿著三點式就上台了,當時挺轟動。馬曉晴和父母住在一起,過著沒有男人的生活。
在馬曉晴剛到北京時,曾和北影廠的年輕導演路學長談過戀愛,那個時候馬曉晴在路學長的家中住過很長一段時間。能有個「窩」而不至於像其他北漂演員那樣到處租房,當時令很多北漂明星心生羨慕。馬曉晴回憶,1988年到北京拍《頑主》時就和路學長戀愛了,他那個時候得了太重的病,她很長一段時間在照顧他,後來拍《北京人在紐約》的時候就走了,他一直給我打電話,還不斷地寫信,最終我們還是認認真真分手了。之後,馬曉晴曾經歷過一段不同尋常的愛情,用她的話說就是,「他現在身在高位,說出來對誰都沒好處。」
「現在覺得愛情像一場游戲」
年輕的時候,馬曉晴一直喜歡比自己大的男人,而且至少要大十歲以上。後來愛情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覺得愛情像游戲,要符合游戲規則,誰也不能徹底霸佔誰。以後不想結婚,因為她覺得不太適合結婚,不適合做家庭主婦,因為做家庭主婦會付出很多,想搞事業,不想要小孩,更不想領養。她看過一本書,作者說自己這一輩子註定斷子絕孫。她說她也是這樣。
《婦人日記》寫盡生命中那些男人
馬曉晴孤獨的時候,就會給朋友打電話或約朋友出來逛街,但是當走在大街上,再沒有人能認出她了,在北京的時候出門戴墨鏡,生怕有人認出來,到上海後也老戴墨鏡,後來她媽說別戴了,戴了也沒人認出你來。後來再也不戴了。馬曉晴看過很多書,家裡的藏書也不少,正在寫一本小說,名叫《婦人日記》,這本小說源於孔子的這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本書會是馬曉晴情感經歷的真實寫照,但是等老了後才會寫完,因為她生命中經歷過的那些男人都還活著。
馬曉晴走紅後,個人生活完全暴露在公眾的視線下,她逐漸減慢了拍戲的速度,2000年後,她從北京回到了上海,逐漸淡出觀眾的視線,變得越來越沉寂。2002年,馬曉晴自立門戶當起了導演,但是由她自編自導的電影《花店》最終沒能拍成,這是馬曉晴的一個遺憾。《花店》講述了一個開花店的女孩與服裝設計師、警察、歌手、農民工四種不同男人之間的感情糾葛。回到上海後有幾年,馬曉晴幾乎斷絕了與演藝圈的所有聯系。電影傷透了她的心,曾經一度不能談電 影,跟誰也不能談,一談到電影她就惡心,想吐。
2006年,馬曉晴執導了電影處女作《少女》,同年這部電影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影片中的故事改編自她的親身經歷。馬曉晴說這部影片講的是一個斷送了的愛情,在這部電影中,她豐富細膩的情感得到了表達,把情竇初開的青澀、惶恐、逃避和矛盾復雜的心情表達出來了。馬曉晴說,影片中女孩子和男孩打架的場面,是她小時候的親身經歷。
2008年1月,馬曉晴開始著手寫電影劇本《素馨》。馬曉晴回到上海後,看到了很多人和事,她經常看新聞,《素馨》也屬有感而發。 賈宏聲(1967.03.19—2010.07.05),男,中國著名演員,吉林四平人。成長於戲劇世家,1985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這是他人生道路的重要起點。1987年主演電影《夏日的期待》,初識張楊。1989年中戲畢業,進入中央實驗話劇院。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1990年,陸續完成電影《銀蛇謀殺案》、《北京你早》,成為了那個年代最受矚目、最具偶像氣質的青年男演員 ,1992年完成電影《陝北大嫂》《黑雪》 ;與張楊合作話劇《蜘蛛女之吻》,這也是他們的第一次合作,在排練場第一次接觸到大麻。1994年,主演電影《黑火》、《周末情人》、《極度寒冷》。1995年,主演電影《日蝕》,他住進精神病院,治療幻視幻聽的病症並開始戒毒。1998年主演電影《蘇州河》,賈宏聲的表演在蟄伏許久之後再次得到肯定。1999年籌備電影《昨天》。2000年根據賈宏聲吸毒親身經歷並和他父母、張楊等人親自出演拍攝電影《昨天》影片受到廣泛關注。2007年5月19日,賈宏聲回歸話劇舞台。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作品《失明症漫記》改編,由王曉鷹導演、賈宏聲主演的話劇《失明的城市》,於2007年5月19日在北大百年講堂首演。
2010年7月5日下午,賈宏聲在北京安苑北里小區墜樓身亡,年僅43歲。
⑻ 馬曉晴的演藝經歷
1988年7月,馬曉晴到北京拍王朔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頑主》,她把這部影片稱為自己的第一部成年影片,她說當時根本不知道王朔。因為在《頑主》中的出色表演,馬曉晴獲得1989年金雞獎最佳女配角唯一提名。那屆金雞獎的評委會主席正是帶她走上電影之路的謝晉,「謝晉導演當年提出,不要頒獎給我,讓年輕女演員這么早就得到大獎,她們拿了獎就會往外國跑。」當時有將近半數金雞百花最佳女演員得主拿到獎後都出國,其中就包括陳沖、張瑜、斯琴高娃、龔雪等。與大獎失之交臂,馬曉晴竟然一點也不恨謝晉,謝晉是她的開門祖師爺。
1992年,馬曉晴參加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拍攝。
1997年,她憑借在《我也有爸爸》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第17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成了那個年代炙手可熱的女明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馬曉晴體會到了什麼是「走紅」,「那時我出門要戴墨鏡,經常會有服務員站在旁邊,看著我吃飯,沖著我嘿嘿地傻笑,我就說:『你們不要再對我笑了,嚇死人了,飯也吃不下了。』」
1999年,她在北京演賴聲川的話劇《他和他的兩個老婆》,當時穿著三點式就上台了,當時挺轟動。馬曉晴和父母住在一起,過著沒有男人的生活。
馬曉晴走紅後,個人生活完全暴露在公眾的視線下,她逐漸減慢了拍戲的速度。
2000年後,她從北京回到了上海,逐漸淡出觀眾的視線,變得越來越沉寂。
2002年,馬曉晴自立門戶當起了導演,但是由她自編自導的電影《花店》最終沒能拍成,這是馬曉晴的一個遺憾。《花店》講述了一個開花店的女孩與服裝設計師、警察、歌手、農民工四種不同男人之間的感情糾葛。
回到上海後有幾年,馬曉晴幾乎斷絕了與演藝圈的所有聯系。電影傷透了她的心,曾經一度不能談電影,跟誰也不能談,一談到電影她就惡心,想吐。
2006年,馬曉晴執導了電影處女作《少女》,同年這部電影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影片中的故事改編自她的親身經歷。馬曉晴說這部影片講的是一個斷送了的愛情,在這部電影中,她豐富細膩的情感得到了表達,把情竇初開的青澀、惶恐、逃避和矛盾復雜的心情表達出來了。馬曉晴說,影片中女孩子和男孩打架的場面,是她小時候的親身經歷。
2008年1月,馬曉晴開始著手寫電影劇本《素馨》。馬曉晴回到上海後,看到了很多人和事,她經常看新聞,《素馨》也屬有感而發。
《團圓》是曾紅極一時的馬曉晴復出之作。在亮相上海首映禮之後,馬曉晴昨日也隨劇組亮相北京,頗令媒體意外,童星出身的馬曉晴,在《團圓》中出演喬玉娥大女兒,電影是馬曉晴10年後復出首部作品,此番亮相首映禮又是其復出大銀幕後的首度公開場合亮相。
據悉,馬曉晴出生於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紅樓夢》、《北京,你早》等影視劇令其名噪一時。2000年前後,馬曉晴淡出娛樂圈。昨日,馬曉晴優雅「貴氣」亮相,她頸帶項鏈,手套玉鐲。復出態勢不同凡響。她話語不多,說話也是輕言細語。提及接演《團圓》復出,馬曉晴稱,這是因為她和王全安有淵源,「我們一起主演過《北京,你早》,那是20多年前,他演我男朋友。我很崇拜盧燕老師,能演她的女兒,我很榮幸。」
2010年就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團圓》,時隔三年後昨日終在京舉行首映式,影片將於9月19日中秋節上映。昨天下午,導演王全安攜主演盧燕、凌峰和多年不見的馬曉晴亮相,淡出電影圈十年的馬曉晴表示,之所以出演該片是因為曾和王全安在《北京,你早》中出演過情侶,算是替朋友捧場打了回醬油。
導演王全安對馬曉晴在《團圓》中的表現相當認同,而馬曉晴也了解了這位老朋友的變化,她說自己雖沒見過張雨綺,但看過對方的照片和電影,而且一直勸王全安夫婦早點生龍鳳胎。王全安表示,他和張雨綺的年齡非常懸殊,想讓她再多玩兒幾年,「我平時經常跟雨綺說,如果你覺得你已經玩夠了,我們可以嘗試一下新的生活狀態。」至於王菲和李亞鵬離婚的熱點新聞,王全安的態度是:「結婚和離婚一樣自然,有些人想結有些人想離。」
十年之後
對當演員早已沒有了慾望
談到《團圓》中的角色,馬曉晴說:「以前是上海人演北京胡同妞,比較潑辣;現在演回上海弄堂阿姨,說話還是很沖。」
被問到為何離開娛樂圈,她的回答是當年父母年紀大了,弟弟剛好又結婚,她覺得應該回上海照顧父母。至於淡出這十年在做什麼,她說:「忙各種各樣的事,過得也很充實,有句話形容得好——歲月靜好。」
馬曉晴表示,現不習慣面對媒體,「特別怕你們,我有點想學王全安,說話要謹慎點,不然一不小心就要被大做文章。」對於退居幕後當導演的事她也不想多談:「還是低調點好。」至於是否繼續當女演員,她認為早已沒有了慾望,「之前拍《團圓》時僅剩的慾望也用完了」。
不過,馬曉晴並不像外界想得那麼封閉,她和葛優、姜文等老朋友都有聯系,之前還看過《讓子彈飛》。
⑼ 傻波一是哪個電影
《頑主》。
拓展:
「我就是一個傻波一,你們不用為我費心」當年發際線後退,但臉龐仍然年輕的葛大爺,嘴邊掛著菜,如是說。《頑主》是改編自王朔同名小說,並由米加山指導的喜劇諷刺電影。說王朔,絕對無法不提馮小剛。有人說馮小剛再揀起王朔的老梗,換湯不換葯拍了《甲方乙方》,卻已經失去了《頑主》的極強個性。一個用塑造人物來表達個性,一個用情節支撐,不談論高下,個人更喜歡《頑主》,但《甲方乙方》也毫無疑問是國產喜劇佳作。
《頑主》於今天是時代的映像,充滿了八十年代的風格。最經典的一段莫過於那場T台走秀,精彩至極。主人公三人在內的八十年代青年就是在這樣的價值觀與文化矛盾沖突里成長、掙扎。
壁咚什麼的,張國立老師早就玩剩下了哈哈哈
讓人震驚這部近三十年前的電影如此精彩,今日看來仍頗有意味毫不過時,意義深遠,甚至可以掄圓了甩某些導演演員一大嘴巴。反觀我國現在的電影市場,或許觀眾也有一定責任,就像電影里說的:
——還是那群觀眾,前二十年挺深沉,這二十年,全瘋了。
《頑主》是改編自王朔同名小說,並由米加山指導的喜劇諷刺電影。說王朔,絕對無法不提馮小剛。有人說馮小剛再揀起王朔的老梗,換湯不換葯拍了《甲方乙方》,卻已經失去了《頑主》的極強個性。一個用塑造人物來表達個性,一個用情節支撐,不談論高下,個人更喜歡《頑主》,但《甲方乙方》也毫無疑問是國產喜劇佳作。
⑽ 電影《頑主》的結局
這是潘虹的丈夫米家山為峨嵋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喜劇片,是第一部最先完成的王朔電影。內容描述於觀、楊重和馬青三位無業青年,在北京開了一家三T公司,專門替人解難、解悶、受過。他們碰到了形形色色的怪人和怪事,令人啼笑皆非,但都應付了過去,並且業務愈來愈興隆。不料法院送來傳票,勒令公司停業。三人掏盡了所有的錢打發上門討飯的顧客親屬,然後沖上大街想找人打一架發泄,可是被沖撞的那些中年人竟然毫無反應,三人也就怒氣漸消地迷失在人潮里。全片有相當濃厚的京派調侃味道,對當年的世道人心頗多諷刺,喜劇效果不俗。葛優、梁天等新秀也演得靈活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