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視頻: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那部電影里的台詞
您好!這句話是六祖慧能大師說的偈語,記錄在《壇經》中。
引用這句話的電影應該有很多吧!不知道要找的是什麼?
B. 找一集電影,裡面有句台詞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家的灰塵本來就挺多
不紐扣的女孩
C. 何處惹塵埃txt全集下載
何處惹塵埃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一卷 菩提本無樹 第三十二章
「什麼,他口氣這么大,他只是貴賓卡,沒有這么大的許可權的。」
聽到情楓這樣說,我對李風更是鄙視到了極點,只是貴賓卡,卻想擁有白金卡的許可權,讓他坐上丞相的位置。
情楓看了我一眼,冷冷地回了我一句。
「是嗎?你的聲音如此大,在這個後面躲著真是太浪費了。」
他的聲音雖輕,卻字字入耳,突然之間我想起了他的忌諱。
「這件事,你看著辦吧,有什麼與銀狐商量就是了,畢竟他最清楚了,我只要結果就行了。」
我的聲音一下子放低,情楓的臉色也好了起來。
「那好吧。」
看著情楓走了出去,小妖就把門給關上。
「紅紅,你是不是火氣太大了,讓我為你消消火。」
看著小妖調皮地眨著眼睛,我嗖地一下臉就紅了起來。
「你亂說什麼,看一下墨攻回來了沒有?」
也許從墨攻那裡可以知道一點消息,我相信關員外肯定知道一點什麼。
※※※※※※※※※※※※※※※※※※※※※※※※※※
「姐姐,我真的要穿這么薄的裙衫嗎?」
花……
D. 求電影,這電影結尾是一首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部電影叫什麼
達摩祖師
E. 何處惹塵埃----文/愛雨菲
佛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題記
心無外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掬幾片清淡的花辧,撒進歲月的長河,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灑脫,嫻來面對塵世,淡,卻不失一份風骨。心靜自然涼,心凈,又怎會惹塵埃?上天的禮物,從來不是你滿懷期待,就來一場及時雨。心,只在寒冷中一點點變得堅硬,睡著了,眼淚依舊會濕潤夢里的微笑,時光荏苒,靜守一份小情懷,繁華看淡,故事裡的故事,也詩意盎然。
人生是什麼?是一座年歲的城牆,用無數青蔥歲月堆砌而成。日子是一磚一瓦,命里的呼吸是一梁一柱。住在城牆里,因為生活的多彩,因為情感的豐盈,俯瞰煙火人間,我們遵循著自然的規律,在屬於自己的世界裡,走過四季,安穩的成長。人的性命,與萬物相比,真是渺若微塵。一個人,內心如果看輕看淡,外在也就不會有風波了。其實人只要知足,仰望長空還是湛蘭,心靈的凈土還是一方悠閑。
愛為什麼,總讓人有曇花一現的憂傷,在沁涼的冬季里訴說季節無語的凄凄。愛恨情愁從來都是從日出到日落的,是誰說?等待是註定一生的滄桑。尋不見,最初的傾心溫柔,那麼找一個適當的借口逃離。一場戲,終會謝幕,不用刻意。因為那人,你丟了如花的笑臉,不遺憾,不後悔,回眸也曾有過感動,無論這種感動真誠也好虛假也罷,必竟鮮活過一段記憶,既然改變不了天意定數,就不必掙扎著爭取了。
其實,上蒼是公平的,它為你關上了一道門,就會為你重啟一扇窗;它是一桿公平的稱,能稱出人間悲歡離合的重量。當你寒冷時,會給你陽光般的溫暖,當你悲哀時,又會贈予你另一份驚喜。就像我們看一朵花開到花謝,這是塵埃里的一抹紅,這就是痕跡,這就是冷暖悲喜。或許,每個人到最後都會落滿塵埃,把榮辱化為一縷青煙。
珍惜,為什麼是在丟失之後,才懂得?得不到的是最好的,得到的久了是可以忽視的,失去的是可以暫時遺忘的,空虛後才發現,丟掉的是最適合自己的。古今由來同一夢,今人又何曾夢亦覺?情亦好,愛也罷,都融化著塵世里痛苦的影兒。人生路,就是邊聽邊看,時光的段落與畫面,悲歡離合都一閃而過,只要內心不脆弱,任何的風霜只是生命的陪襯,在自己的經歷中,感受一份簡單。何必計較過多?到最後空剩一副骨架陪黃土。
這個浮躁的世界,很多人有驚人的相似,厭倦了塵世,渴望找一塊清凈之地,妄想不再沾染塵埃。更有甚至,企圖歸依佛門,素衣素食相伴,或能對外面的喧囂置之不理。於是,我在問:只要是有人存在的地方,註定會有塵埃落下,倘若身在佛堂,心系紅塵,你也難忘舊時光里的烽火硝煙。從來我只知,花開盛艷,也抵不過似水流年,四季流轉,月盈圓缺,恆古不變的律例,逃離,只是內心復雜,無法言喻。切莫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難以自拔,墜入塵埃,滿身灰塵。
風景,再美也會退後,流逝的時間和邂逅的人終會漸行漸遠。曾陪伴過你的,哪怕再不起眼,也應該心存感激,絢爛的也會成為過往,夢里紅花,豈能任其瀟灑?不妨用一種欣賞的狀態去聆聽。一輩子,那麼多擦肩而過,都似打開的風景,每個人理想中的生活,結果都事與願違,障礙重重,煩惱多多,何必用舞台上的繪聲繪色,來掩蓋生活中的無聲無息呢?不必把虛偽當作真實,把真實當作清醒,你所看到的難免不是別人想知道的,反之,亦如此,不如平和的感受。
我渴望生命,渴望生命給予我有血有肉的情感,汶川地震奪走了多少人的生命?那些廢噓中微弱的呼喊,那些靠地上的一灘臟水堅強的活下來的生命,它不是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生命,無比珍貴,那些虛偽的懦弱,在堅強的支撐中顯得蒼白無力。或許我前進的歩伐很慢,但我從未想過要停下來。曾經的困難在塵埃中,冰涼的疼痛過,但我深知,痛,怨不了別人,感謝經歷吧!人生的大舞台,不到謝幕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多精彩!
歲月無痕,你我皆凡夫俗子,日日浮沉於平淡的生活中,迷醉於紅塵,歡喜傷悲,生老病死,誰能逃脫?歲月苦短,若冷,請抱緊自己;若累,請好好休息;若哭,請大聲放肆一次;若愛,請深深的用力。人之皆五味,酸甜苦辣咸,揪著不放自作自受,何苦呢?行於塵埃,不要被世俗蒙蔽了眼,一切的修行都是智慧的找尋,以一朵蓮的姿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喧囂不入耳,塵埃不染身,笑看風雲清淺悠樂!
滾滾紅塵,己經將細膩柔軟的心磨厲得渾圓,這渾圓不再是絢爛的光澤,它是一種朴實,淡然,不張揚,不妖艷,不喧囂,不再是年少時的無病呻吟,它豐富而不膚淺,理性而不盲從。花瓣凋落,怨訴情殤,思緒總在靜夜裡游離,人生本多坎坷,且莫問,夢里花落無?其實應該感謝痛苦與挫折,它是我們的功課,我們從中受益匪淺,突破,才能真正的心不惹塵,得到解脫。縱然日子平淡,縱然四季變幻無常,也會有陽光燦爛的時候。
歲月無邊,人生有涯。讓我們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擁抱擁有的,珍惜可以珍惜的,不要辜負,匆匆擦肩的一次人生年華。時光的纖陌上,人來人往,人生就是一場輪回,當我們還在感嘆煙雨迷離時,陽光已不知何時將潮濕蒸發了。一個人在這塵世幽居久了,會習慣四季的冷暖,雨或晴,會接受悲歡離合,生老病死。這??是冷漠,不是疏離,這是千帆過競後的淡定和釋然。打開人生的畫卷,刪去繁復,留下清簡,不要忘了看看世間諸多的美景。
佛家的大智慧「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禪宗六祖---慧能的菩提偈。他潛心修煉,淡泊名利,盡管名聞遐邇,依然拒絕了武則天,唐中宗的多次徵召,皆以老病相辭,終不奉詔。1300多年過去了,傳說他的肉身至今未腐,這點也令我很是驚訝。美麗的傳說是否蘊藏了更深的寓意?世間本無事?一切庸人自擾?心凈,萬物皆凈;魂凈,方能不沾塵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是啊,時光靜好,流年的繁華也會歸於平淡,漫漫寂寞時間,總是有你看得慣或是看不慣的黑暗,如雪月臘梅,雖清冷而美妙,到底是孤寒冷寂,毫無生機存在。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一不是個「空」字,心如果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宗禪的最高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算是開悟了。
當花瓣離開了花朵,那是春落淚了嗎?然,留有暗香,對著微風,我暢然一抿。當歲月奈何葉落飄零,那是緣燃盡了嗎?徒留回憶,回首往夕,我釋懷笑笑。輕聲一嘆,那不是鈕祜祿.甄環貪戀紫荊城的繁華名利,而是情之所系,今生最愛,無怨無悔!掬一把落紅,捧一束不再是黛玉掬起無盡的相思,而是笑看風比路人匆忙,紅消香斷誰人憐?看世事一大夢,人生幾度夕陽紅?時光匆匆,太匆匆!為了一縷塵埃,最終一切的一切都會化為黃土上的塵埃,值得嗎?
塵埃,因它太卑微,太不起眼,最怕孤單,最怕失去。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讓聖潔的靈魂染上塵埃而變得骯臟了。身上的塵土或許拍拍就可以掉落,但心靈深處的塵土,來了就有痕跡,無法拂去。當心疲憊,厭倦的時候,燃一柱香或是調勻呼吸,打坐禪定,將心放空,給內心清明。凈,不在山林在心裡,心若無求,看淡風月,多少浮塵皆雲煙。我能做到的就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甩開煩惱,感受生活最美好的饋贈!
F. 歌詞何處惹塵埃
歌詞何處惹塵埃出自胡東演唱的歌曲《修羅》,
歌詞:
作詞:基地若冰作曲:李白編曲:李白
不是神不是魔鬼誰是我是誰,拋不開七情六慾包圍,
什麼戒律什麼清規手拿伏魔聖劍,卻殺不出愛情六道輪回,
是非恩怨誰知道我還在念大慈悲,劍下有多少亡魂灰飛煙滅無謂,
不要再無欲無求任雨打風吹,劍一揮愛恨情仇化為塵土揮飛,
你不要再防礙我為所又欲為
(念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若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若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不是神不是魔鬼誰是我是誰,拋不開七情六慾包圍,
什麼戒律什麼清規手拿伏魔聖劍,卻殺不出愛情六道輪回,
是非恩怨誰知道我還在念大慈悲,劍下有多少亡魂灰飛煙滅無謂,
不要再無欲無求任雨打風吹,劍一揮愛恨情仇化為塵土揮飛,
你不要再防礙我為所又欲為,手一揮是非恩怨悲歡離合白費,
不要再無欲無求任雨打風吹,劍下有多少亡魂灰飛煙滅無謂,
你不要防礙著我為所又欲為。
(念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若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心若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修羅(佛教含義)
阿修羅,直譯為「非天」,意思是「果報」似天而非天之義,也就是相對於「天人(即天眾、提婆)」的存在。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阿修羅易怒好鬥,驍勇善戰,曾多次與提婆神惡戰,但阿修羅也奉佛法,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阿修羅原是印度遠古諸神之一,被視為惡神,屬於兇猛好鬥的鬼神,經常與帝釋天爭斗不休。由於阿修羅王眾多,其形不一,阿修羅王的形象,也有多種說法。
歌手簡介:
胡東,1969年6月19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畢業於解放軍廣州沙河軍事體育學院。中國內地男演員、模特、歌手。
1999年,胡東獲得首屆世界精英模特大賽中國選拔賽冠軍,隨後在第七屆世界世界精英模特大賽中獲「世界十大男模」稱號及最佳表演獎,之後開始演藝事業。2000年,首次出演愛情劇《一路上有你》。2002年,參與都市言情劇《真情告別》的演出 。2006年,在金庸武俠劇《神鵰俠侶》中飾演陸展元 。2008年,推出個人首張專輯《不是蠱惑仔》。2009年,在古裝劇《新水滸傳》中飾演林沖,為廣大觀眾所熟知 。2011年,在高希希執導的歷史劇《楚漢傳奇》中飾演英布 。2013年,在歷史劇《隋唐演義》中飾演單雄信 ,同年出演徐克執導的電影《狄仁傑前傳》 。2014年,參演電視劇《十月圍城》飾演鐵山。
胡東專業成熟且自然的表演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使得他詮釋過的每個角色都散發著獨特的個人魅力。尤其是在新《水滸傳》中,胡東將林沖那種憨厚、義氣、痴情、血性的多重人格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
G. 找一集電影,裡面有句台詞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家的灰塵本來就挺多
是<不扭扣的女孩>中,開頭女主角爸爸請廟里大師為他家看風水時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然後她爸爸說:"家的灰塵本來就挺多"
H.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出自哪裡
《菩提偈》
作者: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
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禪宗故事--菩提本無樹】
惠能少孤而艱難困苦,於市賣柴為生。及聞一客誦《金剛經》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處學法。
一日,五祖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眾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牆上書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但親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雖不識字,一聞此偈,便知未見本性。託人亦書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眾皆驚。五祖觀後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靜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舉手投足赫然而生,
"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物,而有所執著。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你說你覺悟了,但覺悟是個什麼樣子?是青色?黃色?紅色?白色?你且說個樣子出來,看看它是無形無相的。
慧能的意思"明鏡亦非台":你說心如明鏡台,其實根本沒有個台,若有個台則又有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還要有個台呢?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五祖擦偈:心本不生不滅,遇境似有境滅還無。心之所以有掛礙、有塵埃,只是因為,心對世界萬事表面的相有所住。故人會有煩惱,進而產生貪嗔痴,無法明心見性,得到真正的自在。要知道,世界上萬物都是終須敗壞的。所以是虛妄的,不是永恆的,不應該用太多的血心去留戀它。所謂萬物皆為我所用,並非我所屬。心無所住,無所掛礙,即是無心無塵。
五祖的意思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沒有一切執著,也就是佛所說的意思:『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個地方就教人沒有執著,你執著它做什麼?你執著它將來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時又執著些什麼?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I. 在哪裡能看到呢
看到什麼呀?如果在線看電視電影綜藝什麼的,我一般PPS,還有什麼皮皮影視,奇藝,土豆,優酷。。。好多好多地方都可以。
J. 「何處惹塵埃」出自哪裡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非是台,本來就虛無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首先說一下這首詩的出處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餘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於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於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牆上寫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這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後沒有做任何的評價。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里的和尚們都在談論這首畿子的時候,被廚房裡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悟到真諦啊。於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後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世),他這個畿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是一種出世的態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看到這個畿子以後,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於是他叫來了慧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並親自擦掉了這個畿子。然後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這時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於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裡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並傳了衣缽給他。然後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讓慧能連夜逃走。於是慧能連夜遠走南方,隱居10年之後在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這件事以後,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沒有追到。後來神秀成為梁朝的護國法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