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棄母山那個app能看
今日頭條。
棄母山可以上今日頭條平台放映廳里在線觀看高清完整版免費,頭條放映廳影視資源很多。
❷ 那裡可以看棄母山這部電影
於是,趁自己靈魂還在,就想跟兒子回家住幾天。沒想到,媳婦過來,硬要拿賞銀,婆婆沒辦法,只好把棄母山大樟樹下的一堆石頭變成黃金,好打發媳婦。故事到此為止,
❸ 棄母山電影是什麼時候上映的
2011年6月25日上映的。
《棄母山》電影是2011年6月25日上映的,根據80後小說家佐藤友哉的同名原作改編的電影。
《棄母山》深刻剖析了古代日本將老人扔到深山,自身自滅的殘酷現實。人性的無奈與殘酷,生命的掙扎與彷徨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❹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VS久病床前無孝子
有句古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那麼,有「後」的人就可以養老「有靠」嗎?
國人往往把"身後事"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但結果大多差強人意,因為你想方設法得到了可以傳承香火的「後」,而傳承香火的「後」不一定全力以赴給你養老送終。
所以,很多人前半輩子努力地養家糊口、生兒育女,後半輩子拚命地積累財富、掙自己的養老錢。
但是,人生無常,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從容地按部就班生活。有一部分人在還未完成人生某些「計劃」時,就已經卧病在床。於是,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悲情,開始一遍又一遍地在人間上演。
笑科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他上面有五個姐姐。父親是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土裡刨食一輩子,父親知道身強力壯的勞動力在家族傳承中的重要性。一連生了五個女兒,背負著沉重的罰款壓力,還是東躲西藏想方設法終於鼓搗出笑科。
「老子終於有後人了!」 笑科的父親借錢辦了酒席,大醉。
撫養的艱辛一言難盡,但眼看著兒子慢慢長大,那種從心底深處生發出來的喜悅,讓笑科父親額頭深深的皺紋像是一道道軍功章。
笑科按照父親的旨意,成長為膀大腰圓的強壯勞動力。
但從土裡翻挖不出金娃娃。笑科在年過六旬的父母耗盡全力,並得到五位已經出嫁的姐姐鼎力支持下,才終於結婚成家。
不幸的是,笑科的老婆生孩子的時候,老父親生病住院。經檢查,父親得的是癌症。
「不看了,拖到哪陣算哪陣。」笑科父親知道自己家底,強撐著回到家裡,想用土法治療。
奇跡終究沒有降臨到這個幾無積蓄的家庭,笑科父親卧床不起。
幾位姐姐開始確實也是盡心盡力。但醫葯費還沒有著落,營養費又來了。這樣下去,何日才能出頭啊?
「你是家裡的主心骨,你想辦法!」姐姐們也有自己的家庭,總不能為了娘家掏空自己家底。
笑科實在沒錢。
但總不能對前途未卜的父親見死不救。
「你不要管我,我餓幾天,搞不好連癌細胞也餓死了。」看不得自己的兒子愁眉苦臉,父親的話也讓 笑科半信半疑,真的遵囑把父親獨自一人關在屋子裡,強迫使用「飢餓療法」。
不到三天,笑科實在放不下心打開父親房門,發現房樑上吊著死去的父親。
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笑科的父親並不想做「竹籃」。
接到家裡開飼養場的大哥電話趕回來的朱遞,一見母親骨瘦如柴地裹在被子里,禁不止嚎啕大哭起來。
一向剛強的母親在生下朱遞三天時,父親開的長途大貨車翻下劍門關的公路,母親只流了一天眼淚。
「沒有爹,我也要養你們長大!」 母親這句話,陪伴朱遞和哥哥讀書、結婚、生子。
「媽,您養我們小,我們養您老!」小時候,懂事的信豪哥倆雙雙跪在母親面前發誓。
如今,母親卧病在床,大哥要忙飼養場,照料母親的事只有靠自己。
一個月後,老婆電話催朱遞快回打工的城市去:「你不上班,我們全家咋辦?」
「你不是在上班嗎?」朱遞不滿:「我媽病還沒有好,我要照顧我媽!」
「那你就是不要我們娘仨了?」朱遞的一雙兒女大的八歲,小的才三歲。
「咋不要?再等一段時間,我媽好了我就回來。」朱遞小心翼翼,母親的病其實一點不見好。
「讓大哥照顧!」朱遞老婆氣不打一處來,婆婆一直幫大哥家干這干那,大哥家的孩子也是婆婆帶大的,現在婆婆病了,為什麼大哥就要弟弟回家去照顧婆婆?
「要不一人一個月輪流照顧!你明天不回來,我們就離婚!」老婆的「命令」讓朱遞去找大哥商量。
但大哥還是沒空。
「要麼,我們請一個保姆,費用平攤?」大嫂說。
這也是個好辦法。
不過母親卻覺得自己的兒子都不願照顧自己,「外人」哪會盡心盡力?在朱遞還沒動身時,母親偷偷過量服用葯物,死了。
再孝順的兒子,也遠不及母親對自己的愛 那麼深。
宗亮真的再也抱不動自己身材魁梧的爹了。
看起來身體壯實得像頭牛的爹,為啥就突然不能生活自理了呢?
飯菜要人喂進口中,屎尿拉在床上,換衣服換床單這樣的事一天要重復好多次,宗亮真是煩死了。
姐姐妹妹和老婆都說自己是女人照顧爹不方便,姐夫妹夫又不是爹的兒子,那就只有自己硬挺著上。
在老家破舊的老屋裡,宗亮想著父親曾經驕傲地對著四鄉八鄰說: 「羊有跪乳之恩,鵲有反哺之義,我從來不相信自己的子女不會贍養自己的老人」 ,落寞地一個人照顧著年過七十的老爹,連幫手也沒有。
熬更守夜消耗了大部分精力,再加上在這偏僻山村連一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宗亮沮喪得想哭。
早前的耐心已經灰飛煙滅,如今的宗亮眼睛裡再也沒有閃過小時候自己摟著父親脖子的場景,抱著父親的身體如同摟著一塊沉重的石頭。手上沒輕沒重的時候多了,心裡的僵硬越來越厚。
「要不,餓瘦一點我就抱得動我爹?」宗亮對自己說:「還有,少吃就少屙,一舉兩得。」
從一天兩頓飯到兩天一頓飯,宗亮還在「計劃」再減少時,爹再也不能吃飯,爹的舌頭被自己咬斷了。
世間所有的繁華,都不抵維護好自己的尊嚴重要。
信豪看著滾落在做了食道癌的父親身旁的那個兩塊錢一瓶的空酒瓶,知道自己昨夜和妹妹通電話被父親偷聽到了。
父親經常「偷聽」自己和妹妹的電話。
家裡讓父親最牽掛的人,是傻子大哥。
大哥智 商低,但「有本事」的父親給大哥找來一個精神時好時壞的女人做老婆。這女人頭腦有問題,但身體沒問題,三年不到生了倆娃。父母全身心撲在大哥身上,幫大哥照料家庭替大哥撫養孩子,希望大哥將來也有人養老送終。
母親一年前去世,如今父親又患上了食道癌。
好在父親有醫保,但住院不只是付醫葯費。信豪和妹妹商量著湊錢把父親的癌細胞從身上切除,但 父親放心不下大哥的未來,要信豪和妹妹同意「接過擔子」,繼續替他照顧大哥的孩子。
妹夫不同意,說他家的孩子開支都要拚命掙;信豪的老婆當然也不幹:「我們哪有那麼多錢?」
昨夜和妹妹商量,信豪激動起來,大聲斥責妹妹的不懂事,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父親也許聽到了。
擺在他面前的,只有逼迫信豪和妹妹「就範」這條路。
其實,信豪心裡清楚,老婆在父親住進自己家裡那天起,就搬回娘家去住對父親是個不小的打擊。
有些希望,其實早就註定是失望。
養老問題一直是橫亘在人世之間的難事。在日本就有一座「棄母山」,相傳在古代日本,有一個很殘忍的習俗,為了減輕家庭負擔,老人在上了年紀之後,就會被遺棄在山谷里等死。這個故事先後有《棄母山》、《楢山節考》等電影面世;在朝鮮也有諸如《高麗葬》等相似內容的電影,這說明 養老不是一個民族的問題,而是全人類同時面臨著的重大問題。
錢是主要原因 。過去落後的生產條件、物質匱乏讓生老病死一直困擾著人們;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但醫葯等費用也水漲船高,少部分人可以坦然面對從容不迫,但大多數人只能依靠社保。除了社保之外的負擔,同樣是很多人負擔不起的重壓。
除了經濟,還有更重要的因素。
人類在誕生之初,由於智慧的原因懂得分享和團結,於是所有的食物都平均分配。 那時的人類除了自然的生老病死,似乎還沒有殘酷到「你生我死」的地步。活命的機會均等,所有的同類都是共同的親人。 科技 進步、 社會 發展、權力演變、需求多樣,在利益的沖突下,人類不再有「平均」。
縱觀人類 社會 所有的戰爭,都和利益緊密相關。人性因為欲求而不斷扭曲。大到群體,小到個人,無欲無求甚至不是褒義詞。人類最根本的繁衍,讓生育成了必然,但贍養的義務,卻不一定在後代身上延續。
說到底,人性固有的自私,順帶著深到骨子裡的愚昧,讓拒絕贍養成為借口。而越是貧窮的階級層,表現得越是明目張膽。
寫到這里,我想到一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天下為人兒女者,只要你們都獻出一點點愛給父母,可以嗎?
作者簡介:
馮俊龍,70年代生人。筆名看盡人間荒唐、大眼看世界、堅挺的鼻子。一個既喜歡 歷史 又注重現實的專職寫作者,著有小說、散文、詩歌三百餘萬字。現擔任五塊石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
❺ 為什麼看不了棄母山
電影內容,不符合新時代價值觀。棄母山講述了在日本古代某貧困地區,年滿60歲的老人都會被「孝順」的子女背到大山深處「供奉山神」,而那座深山就叫做「棄母山」。根據查詢棄母山官網顯示不播放的原因為電影內容,不符合新時代價值觀,不利於引導和諧社會的發展。棄母山位於長野市與松本市之間。
❻ 棄母山電影是什麼時候上映的
2011年6月25日。
該影片是根據80後小說家佐藤友哉的同名原作改編的電影《棄母山物語》,整個電影的拍攝過程非常艱難,需要到山裡進行拍攝,交通非常不便,同時導致拍攝周期比較長,即所以上映時間推到了2011年6月25日。
該影片里的故事曾多次被搬上大銀幕,而且該片曾榮獲當年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大獎,女主角是電影全盛時代風靡一時的代表性女演員。
❼ 棄母山在哪裡看
「怪談百物語」第3個故事《棄母山》
日本一個偏遠的農村,有一個殘忍的習俗:為了節省資源,凡是家中年過60的父母,子女都必須把父母背上一座荒山,俗稱棄母山,讓父母在那邊等死,如果子女違背命令,就要被斬首。
小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家境貧窮,就生活在這么一個殘忍的村子裡邊。小光有一位老母親,再過一個星期,母親馬上就要60大壽了,按照規定,小光必須背著母親上棄母山,然後讓母親餓死在山上。但小光是一個善良的小夥子,他非常愛自己的母親,怎麼能做出這種禽獸不如的事情呢。
小光娶了一位母夜叉妻子,妻子非常毒辣,聽說婆婆馬上要被送上山,非常高興,為了讓婆婆不至於死得太煎熬,妻子還專門去鎮上買了一包老鼠葯。
小光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但又沒有辦法,於是去村裡請教大師,說自己不想送母親去棄母山,但如果不這么做,自己就會被斬首,應該怎麼辦?
大師告訴小光,你可以把母親藏在家中的地窖,等這道殘忍的命令過去,再把母親接出來。
小光覺得大師說得方法可行,高興得回了家。
小光就想把母親藏在地窖,但母親年老體弱,不想拖累小光,死也不願藏地窖,小光沒辦法,只好背母親上棄母山。
棄母山上很荒涼,只有為數不多的灌木和幾棵樟樹,最多的就是屍骨,看來,這邊已經有多父母親死在這座山上。
這一天,晴空萬里,但奇怪的是,偏偏劈下一道閃電,擊中小光的腿,小光痛得蜷縮在一起。
小光腿傷了,沒法走路了,怎麼辦?最後只得讓老母親背著小光上山。
小光在母親的背上,突然想起了小時候同樣的場景。母親帶小光上山玩,自己不小心被樹枝絆倒,腿傷了,後來是由母親背下山的。
小光想到這里,心裡就特別難受。很快的,母親背著小光就到了棄母山的山頂,這里屍骨遍野,陰森森。
小光馬上就要跟母親離別了,小光心裡難受,一把抱住母親,說要母親回家,母親用力一推,把小光推下了一個山坡,小光滾下山坡後就暈過去了,醒來之時,已經是第二天。
小光醒來,卻找不到回家的路,他迷路了,在山上轉了一大圈,最後意外地發現了路上的貝殼。
原來,母親怕小光找不到回家的路,故意在上山的時候在地上灑下貝殼。小光看到這里,心裡更捨不得母親,趕緊去山頂找母親,幸好只過了一天,母親還在。在小光的苦苦哀求之後,母親終於答應回家。母子倆就下山了。
下山後,小光就把母親藏在地窖中,妻子知道後,非常生氣,因為這可是死罪,是要被斬首的。妻子一怒之下,拋下孩子,離家出走了。
後來,村長找到法師,就是那位給小光建議的法師,讓他做一個會自動發聲的鼓,法師不是工匠,自然做不出來,於是就想到了小光,請村長找小光。
村長並不是什麼好人,村長要求的事情如果做不到,輕則被打成重傷,重則可能丟了性命。小光見村長拜訪,知道不是什麼好事,驚恐萬分。
小光是一名工匠,技術精湛,做一個鼓沒有問題,但要做一個會自動發聲的鼓,是很困難的,但村長的這個霸王硬逼著小光做出來。小光沒辦法,等村長一群人走後,就去請教母親。母親說:你可以去抓幾只黃蜂,放在鼓裡邊,黃蜂往外飛的時候,會撞到鼓皮,鼓皮就會發出「嘭嘭嘭」的聲音。
小光聽話照做,果真做出了這么一個會自動發生的鼓皮,獻給村長,村長很高興。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黃蜂蟄破了鼓皮,飛了出來,蜇死了村長。小光就被村書記抓了回去,小光認為自己這回死定了。
沒想到村書記不但沒有懲罰小光,反而感謝小光,感謝小光除掉了村長。因為全村的人都記恨村長的霸王統治,現在村長死了,村民自由了,大家歡呼雀躍。
村書記為了表示感謝,問小光需要什麼獎賞,小光就把自己私藏母親在地窖的事情說了出來,希望村書記能夠放他們母子一馬。
村書記說:這都是前村長下的指令,現在前村長不在了,這指令也就失效了。說完,村書記還答應給小光一筆賞金。
小光智殺村長然後得到賞銀的消息傳開了,小光離家出走的妻子也得到了消息,一聽有利可圖,立馬回到家,發現小光還沒回來,卻發現了藏在地窖里邊的婆婆,逼著婆婆說出賞銀的藏處。無奈之下,婆婆只好告訴媳婦,說藏在棄母山一棵大樟樹下。
此時,妻子興奮不已,撞門而出,趕往棄母山,找到那棵大樟樹,果然在一堆大石頭下,找到好多的金子,妻子高興得幾乎癲瘋,背著金子下山,但金子實在太重,妻子在過獨木橋的時候,踩斷了一塊木板,墜崖而亡。
此時,不知情的小光,剛好回家,把好消息告訴母親,母親也很高興。母子倆一起做了一頓豐盛的午餐,有說有笑地吃了起來。
這時,村書記一群人過來,正准備給小光送賞銀,卻看到了奇怪的一幕,小光一個人在屋子裡邊,對著空氣有說有笑。
到此,真相大白了,原來,母親早就已經死了。
那一天,小光和母親登上了棄母山,母親把小光推下山坡後,獨自一個人在棄母山頂過了一夜。夜晚,母親吞下了媳婦為自己准備的老鼠葯,但令母親沒想到的是,兒子第二天又回來了,母親不想讓兒子傷心,於是,趁自己靈魂還在,就想跟兒子回家住幾天。
沒想到,媳婦過來,硬要拿賞銀,婆婆沒辦法,只好把棄母山大樟樹下的一堆石頭變成黃金,好打發媳婦。
故事到此為止,這是日本一個古老的傳說,已經拍成了電影《棄母山》。
❽ 棄母山電影是什麼時候上映的
2011年6月25日。根據80後小說家佐藤友哉的同名原作改編的電影《棄母山》於2011年6月25日上映。女主角敲定年近70歲的日本老牌女星淺丘琉璃子。片中將雲集約50位老牌女星扮演被遺棄在深山中的老奶奶,除了淺丘以外,倍賞美津子、山本陽一、草笛光子等數位日本電影界的老牌女星都將陸續登場。
❾ 日本古代的殘酷民俗:父母60歲後,由兒子背到深山遺棄
第一次看《楢山節考》這部日本著名電影時,被震撼到了:電影講述日本古代信州的一個貧苦山村,由於糧食短缺,老人一到60歲,就要被兒女背到深山「供奉山神」,其實就是被遺棄等死。
圖:1984年《楢山節考》,囊括當年日本所有電影獎項
更加觸目驚心的是,這個殘酷的「棄老」民俗並不是虛構,而是日本真實的古代歷史。
一、
日本長野縣有座著名的「姨舍山」,日文意思就是「棄母山」。
古代日本的長野地區很貧窮,老人上了年紀後,為減輕家庭負擔,就被子女遺棄到深山等死。事實上,關於「棄母山」、「棄老山」的民間傳說、和歌、謠曲,遍布除了北海道之外的日本各地。
日本從古到今,童話、謠曲、俳諧、小說、劇本里,「棄老」為題材的文學產品經久不衰。
日本平安時代(10世紀)的《古今和歌集》里,有一個「棄老山」的故事,說一個母親年過60歲,兒子把她騙到了山上想丟棄,但看到皎潔的月光,良心不安,吟了一首和歌:「我的心難平靜,眼看這棄老山籠罩在月色下。」終於把老人背下山繼續贍養。
對於古代日本的棄老風俗,日本現代學者分析原因有兩點。其一,日本自然資源貧乏,災荒多,由於飢荒、糧食匱乏、戰爭和遷徙,老人成為家庭的負擔和累贅,為了生存,才出現了遺棄老人的問題;其二,日本人自古就有樸素的神道觀,認為萬物有生有滅,「棄老「並不違反日本人的道德,而是為了集團利益的順應自然之事。
二、
除了日本,古代朝鮮、印度也有棄老風俗。
在高麗王朝時代(高麗王朝對應的是中國的五代十國、宋、元朝代),國家有法令:老人年過60後,由兒子用藤椅把老人背上高山遺棄,等老人死後再埋葬,叫做「高麗葬」。60年代有部韓國同名電影,說的就是這個殘酷風俗。
朝鮮的民間故事中,高麗王最終廢除了這個違背人倫的法令,原因是因為一個中國皇帝。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孝子不願意遺棄老母,偷偷把母親藏在山洞,每天送吃的。這時,中國的皇帝給高麗王出了一道難題:怎麼用灰擰成草繩?如果答不出來,就可能被輕視而攻打。高麗王和大臣絞盡腦汁都沒法子,於是發動全國百姓共同解答。
這個孝子把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笑了:兒子啊,用稻穀擰成草繩後,放在地上燒掉,灰不就是草繩形狀嗎?兒子遂向高麗王獻計,高麗王大喜,詢問他為何這么智慧?兒子坦然說出是自己藏匿的老母想出的,高麗王深受感動,認識到老人是寶,於是下令廢除了「高麗葬」。
三、
類似朝鮮的「老人解難題感動國王」故事,在佛經故事裡也有一篇《棄老國緣》,只不過,國家是古代印度,不是遺棄而是活埋,而難題也變成很多條,都被老人一一答出。
與亞洲諸國相比,中國古代物產豐富,養老矛盾並不突出,特別是文明程度遠超,儒家思想中」孝道「深入中國人心,絕大多數朝代「不孝」是犯罪,要坐牢的。「棄老」現象只存在極少數貧困地區,如湖北鄖縣等地發現過大量的「棄老洞」。
今天,古代的棄老惡俗早已根絕。日本的養老服務業世界領先,國民平均壽命高達83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最適宜養老的國家之一。而韓國和朝鮮,則非常敬老,老人到了60大壽要過「花甲節」祝賀。
從「棄母山」到養老大國,從「高麗葬」到「花甲節」,這中間的漫漫過程,是人類物質和文明的巨大進步。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願「棄老」永成歷史,願天下的每個父母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