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人物角色有哪些比如:正面人物,還有哪些
反面,主角,配角
Ⅱ 電影構成的基本要素
電影構成的基本要素包括技術和放映兩個部分。
1、技術
攝影術同樣產生於19世紀的歐洲。1839 年,法國人達蓋爾根據文藝復興以後在繪畫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並使用化學方法,將形象永久地固定下來,「達蓋爾照相法」產生。1872 年,最先將「照相法」運用於連續拍攝的,是攝影師愛德華·幕布里奇。
國內第一本引進講解拍攝的圖書為電子工業出版社的《大師鏡頭:低成本拍大片的100個高級技巧》,第一次將電影拍攝技術介紹給非專業人群。內容涵蓋拍攝打鬥鏡頭、追逐鏡頭、恐怖鏡頭、出場與退場、車內場景、對話場景、爭吵沖突場景、愛情激情場景等各種技巧。
2、放映
1895 年盧米埃爾兄弟向大眾展現《火車進站》的畫面時,觀眾被幾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嚇得驚惶四散。從此,由他們所啟動的活動攝影(cinematogrphy)不只在人類紀實工具的發展史上展現了劃時代的意義,火車進站的鏡頭也象徵了電影技術發展的源起。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P2P作為一種新興的網路電影播放形式,以其速度快,少緩沖,人越多越不卡的優點成為廣大網友所喜歡的一些電影播放形式,網路中的電影播放形式又叫在線電影,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路的海洋里,看到你所想看到的電影。
(2)電影有哪裡角色組成擴展閱讀:
中國電影之最
中國最早放映的電影——1896年8月11日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又一村」茶樓內放映的「西洋影戲」。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
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難夫難妻》(又名《洞房花燭》),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合導演。此片是由亞細亞影戲公司開張後的第一部作品,首開家庭倫理劇之先河。
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1921年中國影戲研究社在上海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電影——1922年由張石川導演的《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是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
Ⅲ 拍一部電影。都是有哪些部分組成的
電影的製作流程基本分為五個階段:1、發展階段:撰寫劇本並將之轉換為拍攝的藍圖。2、前期製作:為實際拍攝作準備工作,過程中將會僱用聘請演員和工作團隊、挑選拍攝地點,以及搭建場景。3、中期製作:拍攝錄制電影內容的原始片段4、後期製作:剪輯影片並同時剪輯劇中對話(但是與影片分開進行);創作、演奏並錄制背景音樂(和歌曲)、設計並錄制音效;製作並加入電腦「視覺」數位特。所有音訊元素被混合成稱為「stem」的主音軌,之後將主音軌和影片合並。此時電影正式完成(好萊塢稱為「鎖定」(locked))。5、銷售和發行:針對潛在可能的買主(發行商)舉行試片,發行商購買電影後將之送往電影院和/或發行成DVD等家庭數位媒體。好萊塢風格的製作流程通常需要花費3年的時間。第1年是進行發展階段,第2年開始前期製作和正式拍攝,第3年則進行後期製作和發行。電影的性質決定了製作期間所需工作團隊的規模大小和類型。許多好萊塢冒險電影需要電腦運算的影像(CGI),必須由非常多的3D模型設計師、動畫師、動態描繪師和其他人員來製作。然而,一部預算較低的獨立製片電影,可能僅由小型的工作團隊製作,通常薪資待遇也較低。全世界每個地方使用著各種不同的技術、演出和類型風格進行電影製作,並且也有截然不同的預算范圍,從中國大陸縣市政府出資贊助的紀錄片,到在美國的製片廠系統內,完全以商業利潤為導向的電影製作。
Ⅳ 外國電影的7種角色分別是什麼
克里斯多夫.沃格勒理論.他認為一共有7種基本的角色功能:英雄,導師,關卡守門人,信使,變化者,影子和小丑.
英雄 戲劇功能:英雄是故事主人公,是整個征途的發起者.英雄是獲得觀眾認同 的角色。他在整個電影的過程中不斷長大.
心理功能:用FRUED理論來看,英雄代表的是自我--這是心理中負責個人認同的部分.
導師 戲劇功能:導師是睿智,經驗豐富的角色(通常以老人形象出現)導師會激勵英雄,幫助他克服恐懼和憂慮,引導他認識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心理功能:導師代表的是"高尚的自我"
關卡守門人 戲劇功能:其是在敘述的關鍵時刻("關卡")暫時阻礙英雄前進的人. 他的出現是為了考驗英雄是否做好了准備,去接受敘述中的挑戰.
心理功能:他代表著(1)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普通障礙(運氣不好,偏見,壓抑)和(2)我們自身的問題
使者
戲劇功能:使者是通過宣布重要的變化或者挑戰,"召喚"英雄踏上旅程的角色.使者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種力量,如"龍卷風"中暴風雨的到來
心理功能:宣布改變的必要性。
變化者 戲劇功能:是通過偽裝或謊言迷惑,誤導英雄的角色.他們帶來猶豫,緊
張,且讓敘述有了懸念
心理功能: 和英雄的性別常相反。
影子 戲劇功能:是阻礙英雄前進,給故事製造沖突的反面角色
心理功能:代表的是英雄內心的"黑暗面" --被壓抑的恐懼,慾望和痛苦回憶
小丑 戲劇功能:是通過玩笑和惡作劇給電影帶來輕松的角色
心理功能:代表的是調皮搗蛋的慾望和改變的慾望.
Ⅳ 一個電影劇組裡面都有那些職業
1.導演組:導演、副導演、執行導演、場記。
2.製片組:製片主任、現場製片、生活製片、外聯製片、監制、統籌、財務。
3.劇務組:劇務主任、劇務助理、劇務。
4.攝影組:攝影指導、攝影師、副攝影師、攝影助理、機械員、燈光師、燈光助理。
5.美工組:總美術師、副美術師、美術助理及服裝、道具、化妝等小組。
6.錄音組:設錄音師和錄音員。
(5)電影有哪裡角色組成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劇組中,製片人主要負責參與核心創作組,隨時把握創作與拍攝進度,從人事、財務、法律等角度為攝制組工作出謀劃策。從宏觀上調控、保障攝制組的正常運轉,以保證在計劃周期、預算限額內優質安全地完成攝制工作。
與導演一起審核各崗位工作人員的思想素質與義務能力,決定獎懲,裁決人員的選用與去留,主持各種合同文本的擬訂與簽約、保管。
製片主任代表製片人行使影視作品生產期間的行政管理權利。他的職責主要是八個字督促、檢查、指導、協調。
劇組的合同都要由製片主任來簽。主管攝制計劃和攝制預算的編制,帶領製片組對攝制組的整體工作,除去藝術創作以外的所有涉及人、財、物的事項都要實施有效的管理,是製片人思想與意志的執行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劇組
Ⅵ 電影都需要哪些人物
一、主要人物
劇作構思中主要人物的確立,有2個基本的要素:其一,它是劇作者對生活的形象發現,是以深厚、堅實的生活積累為基礎的。其二,主要人物必然處在劇本所描繪的各種現實矛盾的焦點上,是藝術提煉生活的結晶,體現為社會因素與美學因素的統一。就是說,既注重把主要人物作為「社會關系的總和」來展開描繪,又不忽略性格是藝術美的獨特凝聚。
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不可缺少的藝術意義在於,在整個劇作的形象系列裡,他們並不是消極地作為構成主人公生活環境的點綴,而是積極地參與到情節的運動(或情節的網路)中去,或者從多方面烘托出主人公生活環境的時代特徵,或者從某一側面開掘下去,揭示出某種生活的本質意義來。
三、群像出於特定的生活題材的啟示,劇作者有時需要用群像式的人物設置和劇作構思來刻畫藝術形象,以扇面式展開的生活來真實提示社會矛盾,呈現出現實脈搏的跳動。在多數情況下,這類群像式的結構還是有主次關系的,其中的核心人物(或著筆較多的人物)仍然屬於這個群體,離開這個群體則不能顯示其本來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