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借槍中加藤的扮演者
《借槍》中加藤的扮演者是澀谷天馬。
澀谷天馬(Tenma Shibuya),日本男演員,古典舞蹈家,1969年1月13日出生於日本埼玉縣。
2007年,主旋律抗日戰爭電影《飛虎隊諜戰》。2008年5月,創立北京日本舞蹈同好會。同年,在動作電影《葉問》中飾演佐藤主任 。2009年參演抗戰題材電視劇《雪豹》。2010年,在諜戰劇《借槍》中塑造了神經質的加藤大佐 。2011年,主演由蕭鋒執導的以中條山戰役為背景的電影《咆哮無聲》 。2013年主演抗戰劇《烽火雙雄》 。2014年,在抗戰劇《鐵在燒》飾演高木義人 。2015年,出演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的3D抗戰題材影片《大轟炸》 。
『貳』 斯琴高娃從出道以來都演過哪些電影
那太多了。。。
參演電影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2003
導演馬儷文 主演黃素影
《北京愛情故事》2013
主演陳思誠 陳思成、佟麗婭
《富春山居圖》2013
飾演老佛爺 導演孫健君 主演劉德華、林志玲
《1分16秒》(微電影)2012
飾演吳斌母親 導演大慶 主演
景崗山
《楊光的快樂生活》2012
飾演益生(客串)
《三個未婚媽媽》2012
飾演阿平婆婆 導演江平 主演居文沛
《不肯去觀音》2012
飾演鄭太後 導演張鑫 主演聶遠
《今年一定要嫁出去》2011
飾演李母
《讓愛回家》2010
《五行攻略》2010
導演陳麗英
《大玩家》2010
《漁旗》2010
《額爾古納河右岸》2009
《讓愛回家》2009
飾演女監獄長 導演陳雙印 主演朱茵、孟廣美、葉童、鄔君梅、王學兵、王姬
《愛的延續》2009
飾演奶奶 導演馮大年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2006
飾演葉如棠 導演許鞍華 主演周潤發、趙薇、盧燕
《25個孩子一個爹》2003
飾演桂清媽 導演黃宏 主演黃宏、李琳
《百年虛雲》2002
飾演慈禧 導演陳家林 主演李啟厚、李志、唐波、陳晚鳳、蘇延時
《不扣紐扣的情人》1995
飾演慈禧 主演巫剛
《太後吉祥》1995
飾演太後 導演金韜 主演陳佩斯、陳強
《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
飾演小軍媽 導演姜文 主演夏雨、王學圻
《天國逆子》1994
《刀劍笑》1994
飾演名劍母親 導演
黃泰來
主演劉德華、林青霞
《老人與狗》1993
飾演逃荒女 導演謝晉 主演謝添
《香魂女》1993
導演謝飛 主演伍宇娟、雷恪生
《少林英雄》1992
飾演苗翠花 導演李釗(香港) 主演錢嘉樂、午馬、林正英
《上海皇帝》1992
《嫁到宮里的男人》1991
飾演慈禧太後
《販母案考》1990
導演唐基明
《異域》1990
飾演雲風 導演朱延平 主演劉德華
《人在紐約》1989
飾演趙紅 導演關錦鵬(台灣) 主演張艾嘉、張曼玉
《電影人》1988
《月牙兒》1986
飾演月容媽 導演霍庄、徐曉星、邢丹 主演宋丹丹、廖京生、原利、管宗祥、雷恪生
《森吉德瑪》1985
《成吉思汗》1985
《高山下的花環》1984
飾演楊改花 導演謝晉 主演
唐國強、蓋克、呂曉禾
《似水流年》1983
飾演阿珍 導演嚴浩 主演顧美華
《再生之地》
1982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1982
飾演三姑娘 導演李俊
《駝峰上的愛》1982
導演德日格爾瑪
《風雨下鍾山》1982
飾演馮染楓 導演袁先、韋林玉 主演張克瑤
《駱駝祥子》1982
飾演虎妞 導演凌子風 主演張豐毅
《大澤龍蛇》1982
飾演章若男 導演張駿祥、王潔
《阿麗瑪》1982
導演葛根塔娜
《殘雪》1980
《歸心似箭》1979
飾演玉貞 導演李俊 主演趙爾康、陳佩斯
參演電視劇
遠山的土樓2013
主演濮存昕
大宅門19122013
飾演二奶奶 主演陳寶國、王志飛
江湖正道2013
飾演母親
兄弟兄弟2013
主演陳建斌
非嫁不可
2012
主演聶遠、李依曉
我的極品老媽2012
黑河風雲2012
主演李玲玉
隋唐演義2012
飾演程咬金母 主演姜武、杜淳、張翰
獨刺2011
飾演牛老太太 主演宋春麗、孫遜、曹征
房戰2011
飾演郭寶銀 主演劉金山、孫鐵、牛莉
遠山的土樓2013
主演濮存昕
大宅門19122013
飾演二奶奶 主演陳寶國、王志飛
江湖正道2013
飾演母親
兄弟兄弟2013
主演陳建斌
非嫁不可
2012
主演聶遠、李依曉
我的極品老媽2012
黑河風雲2012
主演李玲玉
隋唐演義2012
飾演程咬金母 主演姜武、杜淳、張翰
獨刺2011
飾演牛老太太 主演宋春麗、孫遜、曹征
房戰2011
飾演郭寶銀 主演劉金山、孫鐵、牛莉
守望2011
飛越國界的風箏2011
主演夏雨、朱時茂
白玉堂之局外局2011
主演鮑國安、陳小春、徐洪浩
母親,母親2011
飾演侯老太太 主演袁立、胡亞捷、黃曼
武則天秘史2011
飾演武則天
大宅門19122011
飾演二奶奶 主演陳寶國、何晴、張歆藝
隋唐秘史2011
飾演羅夫人 主演馬景濤、劉德凱、駱傑
烽火長城2011
大元王朝2011
主演薩日娜
煮海2010
主演王志飛
。。。。
『叄』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書中所得6 2022-06-22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書中所得6
《額爾古納河右岸》是 遲子建 所著的長篇小說,初版於2005年。2008年10月獲第七屆 茅盾文學獎 。
小說以一位年屆九旬的鄂溫克族最後一位酋長女人的自述口吻,講述了這個弱小民族頑強的抗爭和優美的愛情。
額爾古納河,是 黑龍江 的正源,史稱"望建河",是通古斯語(鄂溫克語)honkirnaur的音譯,意思為鄂溫克江。自清代開始稱之為額爾古納河,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地區,為中俄界河。右岸即中方所屬,書中所指為鄂溫克族人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
一、小說 《額爾古納河右岸》
這是第一部描述我國東北少數民族鄂溫克人生存現狀及百年滄桑的長篇小說。似一壁飽得天地之靈氣,令人驚嘆卻難得其解的神奇岩畫;又似一卷時而安恬、時而激越.向世人訴說人生摯愛與心靈悲苦的民族史詩。
作家遲子建,以一位年屆九旬的這個民族最後一個酋長女人的自述,向我們娓娓道來: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居住著一支數百年前自貝加爾湖畔遷徙而至,與馴鹿相依為命的鄂溫克人。他們信奉薩滿教,逐馴鹿喜食物而搬遷、游獵,在享受大自然恩賜的同時也備嘗艱辛,人口式微。他們在嚴寒、猛獸、瘟疫和戰爭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鐵蹄、「文革」的陰雲……乃至種種現代文明的擠壓下求生存。他們有大愛,有大痛,有在命運面前的殊死抗爭,也有眼睜睜看著整個民族日漸衰落的萬般無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愛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獨特民風,一代又一代的生死傳奇,無不顯示著這個弱小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小說語言精妙,以簡約之美寫活了一群鮮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溫克人。同時以小見大,以一曲對弱小民族的輓歌,寫出了人類歷史進程中的某種悲哀,其文學主題具有史詩品格與世界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看,人類文明的進步與傳統之間有著巨大的矛盾,有時甚至不可調和。
「遲子建懷著素有的真摯澄澈的心,進入鄂溫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溫情的抒情方式詩意地講述了一個少數民族的頑強堅守和文化變遷。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與鄂溫克族人的坦誠對話,在對話中她表達了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堅持信仰、愛憎分明等等被現代性所遮蔽的人類理想精神的彰揚。遲子建的文風沉靜婉約,語言精妙。小說具有詩史般的品格和文化人類學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風格鮮明、意境深遠、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上乘之作。」這是2008年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授獎辭。
二、作家遲子建
遲子建,1964年2月27日出生於黑龍江省 大興安嶺 地區漠河市 北極村 。
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
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范學校。
1987年,進入 北京師范大學 與 魯迅文學院 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
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同年,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工作。
1991年,出版長篇小說《茫茫前程》。
1993年,獲得 莊重文文學獎 。
1996年,獲得首屆 魯迅文學獎 。
2000年,出版長篇小說《 偽滿洲國 》。
2004年,出版長篇小說《 額爾古納河右岸 》,並於2008年,獲得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
2010年,出版長篇小說《 白雪烏鴉 》。
2015年,出版長篇小說《 群山之巔 》。
2019年9月23日,遲子建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入選「 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
2020年9月,長篇小說《煙火漫卷》出版 。
三、電影 《額爾古納河右岸》
2012年,導演 楊明華 根據小說拍攝了同名電影《額爾古納河右岸》,片長88分鍾。主要演員有 斯琴高娃 、 艾麗婭 、 鄂布斯 、 巴特 、 季晨 、 孟和烏力吉 等。影片的鏡頭更多地對鄂溫克人的薩滿信仰進行了描述。正如影片的英文名為《The Last Shaman of East Ewenkj》,東方鄂溫克人最後的薩滿。
在2012年塞普勒斯第七屆國際電影節上,《額爾古納河右岸》獲得故事片類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服裝兩項大獎。
《額爾古納河右岸》是用膠片拍攝的影片,啟用了一些少數民族演員,比如女主演 艾麗婭 是蒙古族歌手,男主演鄂布斯是達斡爾族的。影片是傳統電影製片廠對文學改編的一種嘗試,有評論者認為史詩格局略小,敘事主體有些不清楚,對於故事的呈現稍顯分散。但影片明確的表現了文明與野蠻,人與自然,新社會與舊社會的沖突。
其實大可不必求全責備,因為要用一兩個小時的電影,將這樣史詩級的鴻篇大作拍的面面俱到,難度可想而知。就像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1967年問世,至今無人將其搬上屏幕,原因應該一樣,年代跨度太大,人物眾多。
的確有人說過,《額爾古納河右岸》就是鄂溫克人的《百年孤獨》,言之有理。就連一些魔幻主義色彩都有相似之處。
孤獨,永遠是古代文明轉化為現代文明過程中的陣痛。
四、鄂溫克族
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民族自稱,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是一個有語言但沒有文字的民族。歷史上,由於居住地域的關系,鄂溫克人對大興安嶺一帶的大山林,包括外興安嶺至阿瑪扎爾河、勒拿河上游等地域統稱「額格都烏日」或「額格登」,鄂溫克語意「大山」。另外還有一種說法:「鄂溫克」的意思是「下山的人們」或「住在南山坡的人們」。上述兩種解釋都說明鄂溫克人是大山林中的狩獵民族。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有一部分走出山林遷居草原和河谷平原地帶,有一部分依舊留在山林。「鄂溫克」這一稱呼,反映了鄂溫克族與山林有著密切聯系的古老歷史和生活。
由於遷徙而形成的居住地域的不同,不同地區的鄂溫克人曾被其他民族分別稱為「 索倫 」、「 通古斯 」和「使鹿」。
「索倫」這一稱呼,早在天聰八年(1634年)的《清太宗實錄》中就有記載。在相當的歷史時期,被稱為「索倫」的不僅包括鄂溫克族,而且也包括 達斡爾族 和鄂倫春族。以後,其他民族逐漸從「索倫」中分別出來,「索倫」便成為僅對鄂溫克族的稱呼。到本世紀50年代初期,被稱為「索倫」的鄂溫克族,是指居住在今鄂溫克旗、阿榮旗、扎蘭屯市、莫力達瓦旗和鄂倫春旗等地的鄂溫克人,他們占鄂溫克族總人口的大多數。
「通古斯」,主要是對居住在陳旗的鄂溫克人的稱呼。在鄂溫克旗的錫尼河流域也有一部分被稱為「通古斯」的鄂溫克人。
使鹿鄂溫克,是對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的鄂溫克人的稱呼。在歷史上被稱為「使鹿部」或「雅庫特」。
盡管以前不同地區的鄂溫克族有著被其他民族的不同稱呼,但他們都自稱為「鄂溫克」,是統一的鄂溫克族。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以後,黨和人民政府經過調查了解,根據鄂溫克族人民的意願,於1958年決定將「索倫」、「通古斯」、「雅庫特」的稱呼取消,統一稱為鄂溫克族,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目。
五、薩滿教
《額爾古納河右岸》在藝術表現方面呈現出一種鮮明的魔幻色彩,其魔幻色彩又都與小說獨特的敘事內容密切相關。這種魔幻色彩則著重體現在虔誠、悲憫的民族和部落信仰上。鄂溫克族虔誠地相信萬物皆是神,對生靈尤其是樹木和馴鹿「瑪魯王」懷著崇高的敬畏;每個部落又都會誕生一個有著超常能力的薩滿,通過薩滿跳神可以驅趕病魔,而這種治病方式的代價卻是一命換一命,因此,小說中的尼浩為了救治別人而失去了自己的三個孩子。作者以這種魔幻的方法敘事,更多地表現出的是人性美好而善良的一面,體現了其部族人與人之間的巨大的包容性。薩滿們以神賦予自己獨有的超能力來保護著族人們,而自己卻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作者在為其唱頌歌的同時,也顯示了女性作家自身獨有的細膩情感和悲憫情懷。
在古代中國北方各民族中,曾長期盛行一種在原始信仰基礎上逐漸豐富與發展起來的民間信仰活動——薩滿教。與所有原始宗教類似的是,薩滿教的巫術色彩極為濃厚。
關於薩滿教,國易堂在http://www.guoyi360.com/wushu/mjws/4662.html中有一段比較詳細的描述:
薩滿教從嚴格意義上講,薩滿教主要是指古代中國北方各民族所信仰的一種宗教,盡管也有學者廣義地將世界各地原始社會土著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也稱為薩滿教。一般認為,薩滿教起於原始漁獵時代。直到各種外來宗教先後傳入之前,薩滿教幾乎獨佔了中國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壇。它在中國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間的影響根深蒂固。直到後來,甚至在佛教或伊斯蘭教成為主流信仰的中國北方的一些民族當中,仍可明顯見到薩滿教的遺留。滿、錫伯、赫哲、鄂倫春、鄂溫克、蒙古、土、東鄉、保安、達斡爾、維吾爾、撒拉、烏孜別克、塔塔爾、裕固,以及朝鮮等民族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薩滿教信仰活動。但是相對地說,薩滿教在科爾沁草原的東部蒙古、三江流域的赫哲、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以及部分錫伯族當中得到了較為完整的繼承。它曾廣泛流傳於中國東北到西北邊疆地區操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蒙古、突厥語族的許多民族中,特別是鄂倫春、鄂溫克、赫哲和達斡爾族,到20世紀50年代初仍保存該教的信仰。因為通古斯語稱巫師為薩滿,故得此稱謂。
薩滿教有較復雜的靈魂觀念,在萬物有靈信念支配下,以崇奉氏族或部落的祖靈為主,兼及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內容。崇拜對象極為廣泛,有各種神靈、動植物以及無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它沒有成文的經典,沒有宗教組織和特定的創始人,沒有寺廟,也沒有統一、規范化的宗教禮儀。巫師的職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傳身授世代嬗遞。隨著原始公社解體和階級社會的出現,薩滿教日益衰落,社會上層人士陸續皈依藏傳佛教、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等。該教的一些原始因素不同程度地為上述宗教所汲取和融合。但在民間,仍有其濃厚的影響,甚至以變異了的形態殘存下來。
有些學者認為,「薩滿」一詞源自通古斯語,意指興奮的人、激動的人或壯烈的人,為薩滿教巫師即跳神之人的專稱,也被理解為這些氏族中薩滿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薩滿一般分為職業薩滿和家庭薩滿,前者為整個部落、村或屯之薩滿教的領,負責全族跳神活動;後者則是家庭中的女成員,主持家庭跳神活動。薩滿,被稱為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他可以將人的祈求、願望轉達給神,也可以將神的意志傳達給人。薩滿企圖以各種精神方式掌握超級生命形態的秘密和能力,獲取這些秘密和神靈奇力是薩滿的一種生命實踐內容在中國東北諸民族薩滿的跳神儀式中,盡管不同民族的薩滿有不同的儀式,甚至不同的氏族之間亦不盡相同,但基木程序是完全相同的:請神——向神靈獻祭;降神——用鼓語呼喚神靈的到來;領神-神靈附體後薩滿代神立言;送神——將神靈送走。這樣,請神(獻牲)、降神(脫魂)、領神(憑靈)、送神便構成了阿爾泰語系諸族薩滿儀式的基本架構。此外,阿爾泰語系諸族中的一些民族還有許多相同內容的祭祀儀式,譬如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都有祭敖包的薩滿儀節;鄂溫克族的「奧米那楞」,鄂倫春族的「奧米南」,達斡爾族的「斡米南」,都是同一性質的薩滿集會活動。
概括起來,薩滿教的世界觀可以歸結於三點:1.萬物都是活的;2.萬物相系;3.萬物皆神聖。薩滿教常賦予火、山川、樹木、日月星辰、雷電、雲霧、冰雪、風雨、彩虹和某些動物以人格化的想像和神秘化的靈性,視為主宰自然和人間的神靈。特別是由祖先亡靈所形成的鬼神觀念以及人間的各種疾病與死亡造成的恐懼,是薩滿教神靈觀念的核心。認為各種神靈同人類一樣有意志、願望和情慾,更有善惡之分,不能違拗、觸犯。各類神靈具有不同的屬性和功能,各主其事,各行一方,地位大體平等,極少統屬,絕大多數尚無等級差別,也沒有主宰一切的上帝。薩滿教崇拜的主體是祖神。比如鄂倫春人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祖神,多是氏族內亡故的曾祖父以上男祖先。在祖神崇拜觀念的支配下,對於人畜患病多加進祖神作祟的解釋。同時特別重視夢境和日常現象的徵兆,認為這是祖神預兆吉凶,因此規定了許多祭祀、禁忌和禳解之法。
薩滿教供奉的神靈偶像用石、骨、木刻削或草扎、獸皮毛編結,也有彩繪在獸皮或紙上的,多類似人形。製作完成後須經祭祀方具有神聖的性質。每種神像常是數個一組,或—男一女、一雄一雌,兩相並列,置於帳篷的上方、家宅門楣以及住地近旁樹上,或專門搭蓋的小木屋內。遷徙流動則隨身攜帶,禁止婦女接近觸摸。鄂倫春和鄂溫克人喪葬時,多舉行薩滿送魂儀式,即扎一草人,繫上多根細線,身著孝服的死者子女或其他親人各牽一線,薩滿也握一線念咒禱告,請死者勿戀家人舊地,趕快離去。然後用神棒將線一一打斷,盡力將草人遠拋,認為死者靈魂就隨之遠去。屍體入棺後,放在山林風葬,或土葬。赫哲族下葬送魂時,做個穿衣服的小木人,代表死者,點香燒紙上供,或請薩滿跳神,用酒肉招待親友三天。第三天由薩滿射箭三支,為亡靈指示去陰間的方向。
薩滿教在祈求大自然的庇護時也使用巫術。比如鄂溫克、鄂倫春獵人每遇出獵不利,常舉行這類儀式,即用柳條編制鹿、犴的模型,置於平常供奉神像的位置上,以弓箭或卸掉彈頭的獵槍向模型射擊,在場的氏族或家族成員紛紛說:打中了!打中了!獵人隨即佯裝剝皮掏取內臟,放在棚架上祭祀;或於夜間在獵場上置一空鍋,獵人們對月叩禱,次日清晨察看鍋內有何種獸毛,就認為可能狩獲何種野獸。冬季難以獵獲經濟價值較高的細毛獸時,便請薩滿祈求吉卧克神賜予好運。在求雨和止雨時,林區鄂溫克人將打死的啄木鳥放在水上,鳥嘴朝上張開,然後掛置樹上,認為可以得雨。取松樹條穗,倒綁在細木桿上,再將薄木片一端穿孔繫上繩線,用手快速搖轉,發出風聲,認為可以吹散烏雲,止雨放晴。
薩滿教在對付仇敵時,薩滿教更是表現出了巫術色彩。相傳草原鄂溫克人只需知道仇人或盜賊的姓名和年齡,便可請薩滿來念咒,並用油麵做個正三角形放在紅木盤上,在不被對方發覺時,向被咒詛者方向扔去,認為施以這樣的巫術,便可使對方遭到不幸。如對方察覺,也可用同樣方式報復。傳說有些薩滿在跳神驅鬼時,還常顯示「法術」,如赤腳在炭火或鋼刀上行走,舌舔燒紅的烙鐵、丟火噴焰,或割破自己唇舌,把鮮血噴到病人臉上等。而在為人治病進行跳神時,這種巫術色彩就更加明顯了。薩滿為人治病的跳神儀式是這樣的:傍晚,在患者居住的地方,人們圍坐在周圍,在跳神前點燃一種木本植物,發出香氣,凈化污濁空氣,以便神靈能夠到來。屆時,薩滿身穿神衣,頭戴神帽,左手持鼓,右手拿槌,盤腿坐在西北角的專門位置上,病人坐在東南位置上。薩滿在請神前,雙眼半睜半閉,打幾個哈欠後,開始擊鼓,然後起身,邊擊鼓,邊跳躍,邊吟唱,音調極其深沉。薩滿唱一句,二神和參加跳神儀式的人們就伴隨著合唱。鼓聲漸緊,薩滿下巴哆嗦,牙齒咬得格格作響,雙目緊閉,周身搖晃,表現出神靈附體時的痛苦情狀。這時,有人拿出一團燒紅的火炭,放在薩滿腳前,為神引路。薩滿鼓聲突停,渾身大抖,這是神已附體的表現。這時附體的是祖先神,借薩滿之口詢問:「你們請我來有什麼事?」二神及病人親屬便代答因某人患病,驚動祖先來給看病。」這時薩滿再擊鼓吟唱,通過逐一恭請諸神,探尋病人沖犯哪位神。如果薩滿提到某一位神的名字,病人不由地顫抖起來則認為是此神在作祟病人;有時作祟之神借薩滿之口,自認是他所為,要求供祭某種犧牲,患者家屬趕緊應允,答應病好後就還願。有的薩滿看病人的病情嚴重,就讓病人裸體躺在床上,向其身噴開水。如果認為危重病人的靈魂被惡神掠去,薩滿就要藉助祖先神的力量,於想像中遠征沙場,與惡鬼搏鬥,把患者的靈魂奪回來,病人方能得救。
六、畫家柳芭
2004年,遲子建正是因為在報紙上看到鄂溫克族女畫家柳芭的故事,觸發了靈感,決定動筆寫這個民族的歷史。她追尋馴鹿的足跡,找到筆下鄂溫克女酋長原型,推出了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
柳芭是出生在大興安嶺林區的鄂溫克畫家,1981年考取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經歷了十年枯燥乏味的城市生活後,她選擇辭職回到故鄉山林。她的愛情生活並不如意,漸漸地開始借酒消愁。一次她喝醉後到河邊洗衣,不幸跌入河中溺亡。
遲子建曾經去醫院看望過柳芭的母親芭拉傑依。老人家悲傷地對她說:「柳芭太愛畫畫了,她那天去河邊,還帶著一瓶水。她沒想去死啊。」遲子建離開醫院時,淚水悄悄沾濕雙眼。她為柳芭和她的母親流淚,也為脆弱的鄂溫克民族文化流淚。與此同時,一粒沉甸甸的長篇小說的種子,也在她心靈深處種下了。
關於柳芭,將另文描述,致敬這位傳奇的鄂溫克女畫家。
『肆』 斯琴高娃演過的電影都有哪些
《歸心似箭》 《殘雪》 《駱駝祥子》飾虎妞 《再生之地》 《風雨下鍾山》 《駝峰上的愛》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阿麗瑪》 《大澤龍蛇》 《似水流年》 《高山下的花環》 《成吉思汗》 《森吉德瑪》 《月牙兒》 《電影人》 《人在紐約》 《販母案考》、《異域》 《嫁到宮里的男人》 《上海皇帝》 《少林英雄》 《香魂女》、《老人與狗》 《刀劍笑》、《天國逆子》、《陽光燦爛的日子》 《太後吉祥》《不扣紐扣的情人》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2009年《愛的延續》 《額爾古納河右岸》 《大玩家》 《漁旗》 《讓愛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