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搞笑高清 > 電影成本投入到哪裡

電影成本投入到哪裡

發布時間:2022-12-29 01:08:10

㈠ 電影都是從哪方面收益的呢

近年來,內地電影市場火爆,動不動就十億以上票房,那電影僅僅就是票房收入嗎?其實不然,還有廣告、版權、以及相關衍生和周邊這一系列的收益。

首先是票房,這是電影的主要收益途徑。現在城市的大型綜合體裡面都會有電影院,很多人都會選擇在空閑時間去看一部大片,度過精彩的兩個小時,釋放工作的壓力。年輕的男女談戀愛時多數也會選擇去看電影,增加平時的話題,同時增進了解。生活水平提高了,幾十塊錢的票價並不難出,所以看的人多票房收入就高了,動不動就上億,這裡面的盈利空間還是很大。

綜上,拍電影如果紅了,真的可以賺得盆滿體缽。很多電影的拍攝成本幾千萬,就如同《戰狼2》系列,投資是一兩個億,票房最後是50多億,雖然按照三三分賬的演算法,很多錢要花在宣傳和影院方面,最後留給投資方和主創手裡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觀啊!

㈡ 聽說《飛馳人生》這部電影花了五個億,這個錢都花在了什麼地方呢

《飛馳人生》這部電影是和今年的《流浪地球》一起在春節賀歲檔上映的。而流浪地球這部科幻片,也成為了有史以來中國票房史上的第2名。

雖然這部影片消耗的成本很高,但是它的票房也是很不錯的,而且也有人爆出,韓寒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是為了紀念一個人,是他的賽車生涯的一位導師,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值得贊美的。

㈢ 影院為何分票房中的那麼多錢他有什麼成本呢 還有拍一部電影錢都花在哪了製作成本等等分別佔百分之多

成本由以下因素決定(而異):

1.電影院的性質和所在位置(地區地域):

主要是房產的問題,比如現在大多是新「影城」都在大型綜合的購物娛樂廣場,就得考慮「繳租」,還有物業費。有的電影院是獨立建築物,房子根本就是「自己」的,所以就不用在這項上考慮什麼了。當然,既然是「獨立建築」就得自己僱用「保安公司」和「保潔公司」的職工了。

2.開業時間:

有些設備基本上是「一次性」投資,很長時間不用更換,比如說放映機。所以開業得越久,似乎越有「利」。

3.營業面積和建築,裝修的形式:

「營業面積」包括「等候區(大堂,小賣等)」和「觀影區(影廳)」。最直觀的,營業面積越大就需要更多的職工,也就要支付更多的「工資」。無論是「售票」「服務」「放映」。然而,職工數的多少不僅僅取決於「營業面積」,「建築」的形式也是決定職工數的一個重要因素。像現在新「影城」吧,就是為實現「減員增效」而設計的。

說具體點吧,就拿四個廳和八個廳的兩家影院假設,而且兩家影院的每個影廳都是150個坐位,營業時間(排片)相同,放映方式(膠片或數字)相同(就簡稱她們為「4」和「8」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影廳的多與少決定「售票」人員的多少,這無關設計問題。然後是服務崗---檢票,領位,散場。最後是放映

「4」的影廳入口分散(需要多個檢票員),地形復雜(需要服務員引導,避免走錯影廳),對號入座(影廳里需要有服務員領位,以免秩序混亂),入場和散場走兩個門(在散場時需有服務員,將散場門打開)。--請注意,這些情況很有可能是在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影廳同時發生。

「8」的影廳入口集中在檢票口後面,檢票口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感覺(只需一名檢票員,因直接看到影廳,故不需服務員引導)。不對號入座(不需要領位),入場和散場走一個門(把住檢票口即可)。

再說放映,「4」的影廳分散,放映室也肯定分散(需多名放映員)。「8」的影廳集中,放映室也肯定集中(現在已不按「行業標准」行事,要是再有數字和大盤,至多安排三個放映)。

再考慮到每天替班吃飯,每周輪休等等,「4」的職工數肯定比「8」多不少。成本高低顯而易見。(業務,財務,辦公室的人數都差不多)

「裝修」的形式,這要說的並不是先期的,而是影院運轉起來之後。最重要的就是「燈」,這還跟營業面積有關。有一個大大的大堂在裝上成百上千的裝飾燈,幾十個海報燈箱,播放「預告片」的電視和音響「哇哇」唱。和有一個小小的大堂只有普通照明,兩三個海報燈箱,不播放「預告片」。二者的成本肯定是不一樣的。更別說有的影院還在「地下」,只要營業就得開燈。影廳里的「壁燈」和「步道燈」雖然微乎其微,但也要考慮。

營業時間(場次多少):主要是「照明」,「職工加班」的費用,{{以五個職工的工作時間超出了法定工作時間來換取幾十塊錢的票款有點得不償失,不過「業務」的思維方式不是這樣,可以肯定的是,這幾十塊毛利還是進了這月的票房。「發行方」開始微笑了,他們不考慮影院的盈虧。但經營者不得不慮,比如,賣十張標准票才夠本,多排的這場賣了四張,就等於從賣得好的場次里「摳」出六張,放在這場里了,才夠本。}}——大括弧里的話,是我臆想的,很可能是不正確的,因為我看的可能並不全面.

4.所放電影的區別:
先說「放」,有「數字」和「膠片」之分。放映光源是「氙燈」。很顯然,功率數越大越費電。除此之外膠片放映機還有電動機消耗電能。簡單的結論——電影越長消耗就大。
再說「片源」,有的電影「分賬」,有的「買」,如果是買,跑片(兩家或多家影院共用一套拷貝)是可以降低成本,比如20萬才能放,兩家影院跑片,一家出10萬即可(常見於買賣不好,自己拿不著或者不敢拿拷貝的影院)

5.雜項
水,電,排風,供暖,製冷,洗手液(各種清潔用品),垃圾袋,植物租擺,惡劣觀眾的惡易破壞,設備磨損等等。

叨叨了半天。只說了些「因素」。其實,許多事取決於經營者想干什麼,並可以通過管理改變一些情況,無論是向著「優」還是向著「劣」。

㈣ 電影怎麼投資,怎麼收益的

按投資比例,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比如,總投資1億,票房10億,則分成基金0.5億,營業稅0.33億,院線5-6億;剩餘3.17—4.17億,扣除1億,利潤就是2.17-3.17億。

㈤ CG電影製作的高成本成本,到底是花在什麼地方

cg電影最燒錢的就是人力。比如一部電影有三個角色,真人電影裡面只須三個人,而cg電影需要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人為這三個角色服務。比如:角色設計、場景設計、分鏡頭設計。還需要layout、大量的動畫師、綁定師、解算、特效、材質、渲染、合成等等。每個環節都需要很多人力。還有一點,真人電影中隊鏡頭或表演不滿意,可以立刻重拍,也就是幾分鍾活著個把小時的事。而CG電影中如果對某個鏡頭不滿意,往往要回到最初的環節從新開始,這一來一回少則幾天多則一個月甚至數個月。而且由於CG電影製作流程復雜,環節很多,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很多鏡頭在前期是看不出效果的,只有到了後期才能看出效果,這時如果發現不滿意那就麻煩了。cg電影的返修是極其可怕的,費錢費時。真人表演無論重拍幾次都是那麼多錢,cg電影不一樣,每一次返修都是要錢的。
另外一個燒錢的地方就是設備。要想做出最好的效果就要用最好的軟體,最好的硬體。
再有就是技術方面。以《最終幻想之靈魂深處》為例,為了讓女主角的頭發最大限度接近真人效果就耗費三千萬美金。
說的有點亂,但大概意思就是這些

㈥ 電影製作成本

電影製作成本包括演職人員的成本以及拍攝中各種拍攝成本,還有後期製作的成本。在過去電影演職人員成本佔比很小,主要是演員片酬並不高,但最近若干年演員的成本被暴炒到天價,造成演員成本占據了整體成本的50%以上。

㈦ 製作電影特效的成本都花在了什麼環節

製作成本一般指前後期設備成本,人員成本,交通成本,美術成本,特效成本什麼的。宣發成本:宣發包括宣傳和發行,宣傳成本一般包括海報和預告片及花絮製作,硬廣告、影院終端物料、媒體推廣、地面活動、首映式、僱傭水軍和收買影評人等。發行成本主要包括拷貝製作費用,影院公關與談判費用等。嚴格來說,影院的票房分成也是發行成本的一部分。

㈧ 拍電影的錢是從哪來的

由製片人那劇本去找電影公司簽約,召集導演和演員及其他工作人員。然後發公告,吸引各方投資,外界會根據該片的影響力等方面進行投資,電影公司也會出一部分錢,然後導演和製片人就拿這些錢可以准備開機啦。
虧錢的話誰也不用買單,贊助方和電影公司的錢付之東流,這就像一場賭博。

㈨ 電影成本包括哪些

在海外通常只指製片費用,並不把營銷與宣發費用包含在內,但在中國卻並不一樣,不光把軟硬廣告投入以及營銷、活動、宣傳、發行的費用全部囊括在內,而且還要繼續往高里吹水。所以說中國電影的洗錢現象特別的嚴重,一部片子實際投入三千萬,它敢號稱投一億並以此做賬目,電影還沒上映就能洗回百分之七十的資金,所以這買賣各行各業發了瘋似的往裡鑽,不管電影轉不賺錢先扎進來投了再說,更有甚者有的片商在投了電影之後未等電影上映就注銷公司落跑了的,笑話一堆。

閱讀全文

與電影成本投入到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間有大愛電影觀後感小學生 瀏覽:604
新神榜哪吒重生電影免費突突兔 瀏覽:787
蠟筆小新最恐怖的十大電影 瀏覽:112
新疆人電影演員 瀏覽:156
一個人演的電影科幻 瀏覽:609
微信如何給對方發電影 瀏覽:585
如何把電影保存到優盤 瀏覽:770
有哪些特別好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639
適合離婚女人看的勵志電影 瀏覽:86
去掉電影字幕的最好方法 瀏覽:772
玩命快遞1電影國語版 瀏覽:526
扣扣看電影 瀏覽:408
哪些電影有二元對立 瀏覽:817
哪個平台漫威電影都有 瀏覽:666
僵屍恐怖看電影 瀏覽:507
懷孕三個半月能看電影嗎 瀏覽:46
青檸影咖都有什麼電影 瀏覽:198
找搞笑視頻電影大全 瀏覽:98
買房子就像看電影一樣 瀏覽:887
四個人的搞笑電影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