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M35鋼盔的製作工藝
M35型鋼盔的製造工藝是在阿爾貝特-施佩爾掌管軍備生產後才得到的改進和細化。在1943年以前,M35型和後期的M40型鋼盔還是一直在使用一戰時老式的製造工序。在後來的M42型的製造過程中,便開始對其邊緣和透氣孔進行了技術改良,基本與當今的「熱壓」 製造技術相仿。整個M35型鋼盔的製造工序中,首先是將一張金屬薄板經過多次機械模具沖壓後,然後將成形後的鋼盔邊緣進行卷軋,使其光滑柔和。隨後,工人將半成品的鋼盔放入一個大型的工業烘烤箱中進行一系列的熱處理將其恢復金屬的硬度。緊接著,工人們就將進行上漆工作,多數鋼盔在塗完油漆後還要回到爐中烘烤以增強漆層的附著力。最後就是對鋼盔的裝配和存放工作了。他們會將鋼盔倒置在襯布上安裝內襯,並貼上不同兵種的盔徽。鋼盔組裝完畢後,每個鋼盔都會用一張紙包裹起來5個一組堆放在一起,在裝進木箱中運往軍隊倉庫。這樣,一個M35型鋼盔就製造出來了。
② M35鋼盔的現代國內仿品
關於鋼盔的外形,是我們來選擇復刻品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既然是購買仿品,當然是要購買仿得像樣的。想購買鋼盔的朋友也一定在網上反復查閱並反復斟酌過,並注意到網上出售的M35復刻品主要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由C廠生產,另一個是J廠出品的,標明「第六代完美復刻版M35」的M35鋼盔。那麼這兩個版本的M35鋼盔的外形又都如何呢?我曾用兩者做過對比,也分別和原品圖片進行過反復的比較,我認為,J盔與原品M35的外形更加接近,而C盔存在的明顯不足是,C盔盔頂前後不等高,也就是說,把鋼盔平放,從側面觀察會發現,C盔盔頂是前高後低的,盔前額部彷彿有個鼓包的感覺,這一點在原品盔上是絕對沒有體現的。這一形狀的差異是我相信任何一個有幾年德盔收藏經驗的老盔友或者是對形狀和線條比較敏感的朋友通過觀察比較都可以輕易地發現。另外,我從某位賣家朋友那裡了解到,C廠的制盔模具是依照原品圖手工繪制的,而J廠則是通過購買原品M35盔,分解後,直接用真盔開模的。我不通曉機械加工,因此對以上的這種說法不敢完全苟同。但不管這這種說法是不是廠家為宣傳產品提高銷量的嚎頭,兩個版本鋼盔與真品在形狀上的差異是個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
當然,由於盔殼形狀的不同,也必然會導致通風孔和鉚釘位置的變化和內襯盔圈形狀的不同,這樣細小的差異都可以通過仔細的觀察對比得以發現。因此,在購買這兩款M35鋼盔時,不要僅僅考慮價格的低廉,而更多的該考慮其形狀的模擬度。
③ 二戰德軍頭盔
二戰中德軍鋼盔最好
德國的工業製造水平是世界公認的,M35頭盔除了在防護性能方面突出外,它還能為戰士頭部後側枕骨和頭部兩側提供了很好的防護,這在當時也是非常有新意的創舉。現在很多國家的軍隊基本上沿用了二戰德國頭盔的設計,如經常在電視中露臉的美國士兵,可以很明顯的看見頭盔的護耳部分、現在中國的新式凱夫拉頭盔在設計上也有明顯的M35式的特徵、其實這就是德國二戰時頭盔的經典設計。 德軍鋼盔共有4個型號,分別為M35,M40,M42和傘兵盔。
其中最好的無論是對炮彈破片、流彈的防護是最好,後期生產的三個型號為了節約成本使用的材料都很便宜。例如用帆布做內襯。M35鋼盔使用牛皮做做內襯,金屬襯圈根據不同時期的材料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在1935~1939年間用鋁製成的,上面配有四方形直角連接環,在其外層的左側還壓印有生產廠商的名字和製造年份等信息;另一種則是在1940~1945年間用鍍鋅的金屬板製成的,可以起到防銹防腐蝕的效果,其與下顎皮帶的連接處還增加了附加金屬板,連接環也變成了四方形圓角環。鋼盔內部的皮革襯墊是用皮質柔軟堅固羊皮或牛皮製成的,形狀為八個連在一起的「手指」,中央為圓形。八個「手指尖」分別用棉線穿連在一起,以方便佩帶者自行調節松緊度。襯墊上的每個「手指」上都有5個氣孔,個別襯墊上還會印有阿拉伯數字來顯示頭圍號碼。另外,用來連接皮革襯墊和金屬襯圈的是三枚帶鋁制平頭的開腳鉚釘,除了在30年代中期是用黃銅鍍鋅外,到戰爭結束之前都使用的是鋼鐵鍍鋅材料,也是出於防銹蝕的意圖。最後介紹下鋼盔的皮帶。M35型鋼盔的皮帶是用結實耐磨的皮革製成,其上多被浸染成黑色或棕色,共13個扣眼。原品皮帶上通常都印有生產廠商的名字、生產日期和其它標記。
M35型鋼盔的製造工藝是在阿爾貝特"施佩爾掌管軍備生產後才得到的改進和細化。在1943年以前,M35型和後期的M40型鋼盔還是一直在使用一戰時老式的製造工序。在後來的M42型的製造過程中,便開始對其邊緣和透氣孔進行了技術改良,基本與當今的「熱壓」 製造技術相仿。整個M35型鋼盔的製造工序中,首先是將一張金屬薄板經過多次機械模具沖壓後,然後將成形後的鋼盔邊緣進行卷軋,使其光滑柔和。隨後,工人將半成品的鋼盔放入一個大型的工業烘烤箱中進行一系列的熱處理將其恢復金屬的硬度。緊接著,工人們就將進行上漆工作,多數鋼盔在塗完油漆後還要回到爐中烘烤以增強漆層的附著力。最後就是對鋼盔的裝配和存放工作了。他們會將鋼盔倒置在襯布上安裝內襯,並貼上不同兵種的盔徽。M35採用了新的LINER(內盔)來減少佩戴時頭部的疲 勞。事實證明,M35新的內盔比一戰時的頭盔佩戴更舒適。
④ 二戰各國鋼盔型號,最好能帶圖
二戰各國鋼盔型號:
1、M35頭盔(德國、中國)
顏色為黑色,盔檐很明顯,盔型弧線比較淺。形狀與星球大戰中的黑武士的頭盔類似。德國的陸軍部隊在二戰期間普遍性的裝備此頭盔。中國的抗戰初期,國民黨軍主力曾經大量裝備此頭盔。
德國M35鋼盔在1935年就開始生產了,德國接到了大批的M35的出口訂單,所以優先出口賺取外匯,出口到了中國和西班牙。直到1936年,德國自己的陸軍和空軍才開始正式裝備這款頭盔。
(4)電影八百M35鋼盔哪裡生產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中國軍隊使用的頭盔
上世紀30年代,中國國民政府聘請了許多退伍的德國高級軍官作為軍事顧問,更是委以重任並將中央軍部隊(初期全部配發的是第88、第87和第36師)全部購置了德式裝備(包括M35鋼盔)與侵華日軍作戰,而其所轄的幾個師級部隊則被稱為「德械師」。
我們經常可以在國內反映「七.七事變」和「凇滬抗戰」的影視作品中發現這些早期M35型鋼盔的身影,當時也是首批投產的M35型鋼盔的出口型號。據資料顯示,截止至1936年中國總共從德國進口了31.5萬頂M35型鋼盔,其識別特徵是鋼盔上均鑲有一顆青天白日國徽。中國軍隊最早就是戴著它同侵華日軍作戰的。
M35頭盔性能優良,強度高,佩戴舒適,備受中國將士的好評。德軍二戰中期曾對繳獲的各國頭盔進行了防護能力測試。測試的結果表明德軍的M35頭盔防護能力最好,英國的MK2型盔防護力則算是最差。
⑤ M35鋼盔的裝備時間
M35在1935年開始生產,當時德國陸軍和空軍滿懷熱情的希望可以馬上裝備,可是結果卻令他們失望,他們並沒有 拿到第一批出廠的M35,直到1936年,德國陸軍和空軍才開始正式裝備。德軍沒有在第一時間裝備的原因是,因為 當時德國接到了大批的M35的出口訂單,在1936年以前生產的M35進行都出口到了中國和西班牙。
M35型鋼盔自1935年正式投產後的兩年時間內,便生產了大約一千四百萬頂。盡管如此,但德國陸軍直到1936年才接收了第一批新型鋼盔,因為當時鋼盔的大量定單都優先用於出口國外了。二戰爆發前,M35型鋼盔最大出口定單的買家便是中國和西班牙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