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搞笑高清 > 電影新漁光曲

電影新漁光曲

發布時間:2023-01-13 10:29:34

『壹』 王丹鳳的人物經歷

王丹鳳,原名王玉鳳,原籍浙江寧波,生於上海,中國著名電影演員
當她隨友人去合眾影片公司看拍戲時,那嬌小,甜美的外形,被導演朱石麟看中,便讓她飾演影片《龍潭虎穴》中的丫環。時年16歲。朱石麟為她改名王丹鳳,又在影片《肉》一片中扮演角色。由於她扮相很甜,表演純真,自然,影片上映後,效果不錯。不久又讓她在《新漁光曲》一片中主演漁家女一角,一舉轟動影壇,被影界稱為「小周璇」,名噪一時。
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主演《三朵花》、《丹鳳朝陽》、《教師萬歲》等影片。
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國泰、中電一廠、二廠主演《青春河邊草》、《腸斷天涯》、《無語問蒼天》等影片。影片《青青河邊草》,是一部根據美國影片《魂斷藍橋》改編的。王丹鳳將女主角不幸遭遇及內心感情,揭示得含蓄,真切,成為她表演走向成熟的代表作。
1948年赴香港,在長城、南國等影片公司主演了《無語問蒼天》、《瓊樓恨》、《方帽子》等10幾部電影。
1951年返回上海,擔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
1955年趙丹運用斯坦尼體系排練舞台劇「雷雨」,王丹鳳飾四鳳。還有舞台劇「家」中的鳴鳳。兩個角色,不同的人物內心,王丹鳳將她多年積累的表演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把兩個角色處理的既截然不同,又不失女性的含蓄與柔美,顯露了她高深莫測的表演技巧。1957年她以優秀的演技,又出演了《護士日記》一片,細致地刻畫了女主人公在護士崗位的思想發展與變化,在《女理發師》一片中,又以誇張、自然、可信的喜劇手法處理女主人公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的美好心靈。在主演古裝片《桃花扇》中飾演才氣橫溢的俏麗多情名妓李香君,將女主人公可歌可泣的愛國精神,演得真摯,感人。以後又在《玉色蝴蝶》一片中,從少女演到老年,角色跨度之大又成為她演員生涯中一次新嘗試。
1985年,王丹鳳夫婦應美國白宮邀請參加在華盛頓舉行的里根總統就職典禮。90年代初移居香港。
王丹鳳曾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是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全國政協第六、七屆委員。
王丹鳳一生中扮演過各種不同生活背景的女性角色,而每一個角色她都表演的真實,可信。這與她豐富的生活經歷和文化底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她負於角色新的生命,新的內涵,是我國影壇上不可多得一位優秀女演員。 王丹鳳異常出眾的相貌和風華正茂的年齡,連同她主演的眾多影片,自然引起了香港電影界同行的密切注意。於是,新成立不久的香港長城電影製片公司向王丹鳳發來誠摯的邀請,高薪聘請她在該公司即將開拍的新片中擔任女主角。王丹鳳為了拓展更為廣闊的演藝天地,1948年11月便行色匆匆地趕往對自己來說十分陌生的香港。接著,王丹鳳無暇顧及眼前的高樓大廈和繁華的街市,就一頭扎進了正在等待著她進入新角色的攝影棚里。在程步高編導的《錦綉天堂》、《瑤池鴛鴦》、烏莫方編劇、馬徐維邦導演的《瓊樓恨》、王元龍導演的《王氏四俠》、齊聞韶編劇、譚友六導演的《海外尋夫》、陶秦編劇、李萍倩、劉瓊聯合導演的《方帽子》等六部影片中,扮演一個個宜古宜今、性格各異、且很有光彩的女主人公形象。
在這些影片的其中一部古裝片《錦綉天堂》里,王丹鳳再次圓夢和她崇拜的「電影皇後」胡蝶在一起配戲。而《王氏四俠》則專為王丹鳳度身定做,導演王元龍還煞費苦心地為符合片名,不但親自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而且另請了著名影星王引、王人美,兩男兩女共同聯合主演。可喜的是,王丹鳳在香港拍攝的這幾部影片,都取得了驕人的票房成績,她那種小家碧玉型的少婦形象,深受香港觀眾的歡迎和喜愛。王丹鳳在香港短短兩年多時間,又迅速再次成為炙手可熱的大明星,在她面前的是一幅更為廣闊而燦爛的前程美景。
1950年初,王丹鳳與陶金、劉瓊、韓非等人,作為香港電影劇團的成員,前往廣州進行慰問、勞軍演出。在廣州這座被譽為「祖國的南大門」的新生城市裡,王丹鳳看到了解放了的人們一種無比喜慶的嶄新精神風貌,心花怒放,處處感覺非同以往。他們一行又參觀了駐地的兵營,人民解放軍的艱苦樸素和良好的軍容軍紀,結合香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給年僅25歲的王丹鳳震撼很大,感想頗深。緊接著,王丹鳳又留在廣州參加了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會議,通過幾天來的學習,她看到了新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方向和光輝前景,體現到作為一個新中國文藝工作者的自豪。
回到香港之後,進步電影界學者司馬文森、洪遒、齊聞韶等人像地下黨一樣,秘密組織大家學習《社會發展史》,暗自收聽來自大陸捷報頻傳的喜訊,思想單純、激進的王丹鳳,再也不願在她認為的港英統治下的資本主義的香港空耗青春了,於是,王丹鳳毅然拒絕了香港其他一些電影製片公司的拍片續約。在當年年底,在進步的電影人士司馬文森等人的支持和幫助下,王丹鳳滿懷著對新中國電影事業的熱愛和嚮往,與專程到香港前來接她的未婚夫柳和清一起,重新回到了闊別兩年的倍感親切和熟悉的上海。在解放了的上海,由千萬雙觀眾渴盼的眼睛,在等待著王丹鳳回來塑造新的角色。 祖籍浙江寧波的王丹鳳,1924年8月23日出生於上海。她的美麗與生俱來,她的外表惹人喜愛。經營旅店為業的爸爸給她起了個優雅而又吉利的好名字,名叫玉鳳。雖然說王玉鳳並非藝術世家,但父母親卻愛看地方戲,每次上戲園或劇場的時候,總是把王玉鳳帶在身邊。久而久之,耳濡目染,那光彩華麗的舞台在女兒稚嫩的心田播下了種子。她酷愛看電影,在自己的閨房的四周和床邊,都貼滿了從畫報上剪下來的許多明星照和劇照,特別是把周璇、袁美雲、胡蝶等人主演的電影奉為至愛,把她們當作自己最崇拜的「青春偶像」,凡是由她們主演的每一部電影,王玉鳳都要想方設法的前往觀看。在電影院里,她如痴如醉的觀看著銀幕上周璇、袁美雲、胡蝶演繹著的動人角色,特別是看到她們扮演的不幸女性以那種悲劇結局而收場的時候,很自然地把銀幕上的角色一起融入劇情之中,有時更是忍不住的在劇場里傷心的低聲哭泣起來。雖然王玉鳳也明白,這是演員們在演電影,但她卻一時半會難以從銀幕上的悲劇情節中及時的清醒過來。
1941年,王玉鳳已出落成猶如盛開的花朵一樣的美麗少女,這時候她在愛國女中的中學讀書生活也即將結束。王玉鳳的鄰居舒麗娟是「天一影片公司」和「合眾影片電影公司」的基本演員,1938年起先後在新華、華成、華影、國泰等影片公司任演員。她深知鄰家小阿妹的王玉鳳酷愛電影,有一天便帶著王玉鳳前往自己所在的電影公司參觀。當時正在執導電影的導演朱石麟發現了王玉鳳那俊秀的美貌,他當時就叫住王玉鳳,和顏悅色詢問她願不願意當一名電影演員。王玉鳳聽到導演的這番話,從心底里感到又驚又喜,但是,作為一名剛畢業的中學生,王玉鳳還是老實地告訴朱導演,要先回家徵得家長的意見以後再說。
當王玉鳳興高采烈地把在電影公司遇見朱導演的情況,向父母高興的匯報時,孰料,開旅店的父母卻堅決反對女兒去干演員這一行。隨後,王玉鳳又再次來到電影公司,主動找到了導演朱石麟,述說心願。朱石麟很是高興,他當即讓王玉鳳在由他導演的影片《龍潭虎穴》的布景前,以扮演一個小丫頭端茶的戲來試鏡頭,朱石麟發現鏡頭中的王玉鳳不但十分上鏡,而且非常搶眼。於是,朱石麟當即與王玉鳳簽訂了3年的拍片合約。朱石麟對王玉鳳未來的燦爛星途,寄予了最深切的厚望,於是,他還特別把「王玉鳳」原名的這三個字,稍微改動了中間的一個字,去掉「玉」而換上「丹」字,為「丹鳳朝陽」之意。王丹鳳的藝名,便由此而來。 《龍潭虎穴》中的小丫頭,僅僅只是王丹鳳初上銀幕「試鏡頭」的一個開端和起步。鏡頭里的給劇中人的老爺端茶的小丫頭不但小巧玲瓏,而且嬌美動人,雖然這個小的很不起眼的小角色,並沒有出現在公演的影片中,但王丹鳳的出眾容貌和質朴的表演,已經足以讓朱石麟感到喜不自禁了。所以在當年,王丹鳳便接著在朱石麟導演、桑弧編劇、顧也魯、吳茵主演的《靈與肉》中扮演一個女學生。隨後在當年年底,王丹鳳又在於由編劇、屠光啟導演的《新漁光曲》里一躍成為了女主角,與當時的紅小生黃河配戲。當年由蔡楚生編導的《漁光曲》膾炙人口,在1935年2月就獲得了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的「榮譽獎」,其中由著名音樂家任光所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極賦特色,廣為流傳。此次重新拍攝的《新漁光曲》,是在此基礎之上另一種嶄新的延伸。
王丹鳳就在這部《新漁光曲》的影片中,扮演了過去王人美所扮演的角色———受盡剝削欺凌、貧窮而又善良的漁家姑娘小貓。這一角色對王丹鳳來說,不但顯得特別的陌生,而且是與她的家境和個人的經歷簡直天壤之別。但是,充滿神奇光與影的銀幕誘惑力和對角色的深深喜愛,使王丹鳳對這個極富有挑戰性的角色情有獨鍾。盡管她在踏入銀幕前後始終沒有受過專門的表演訓練,也缺乏長期拍戲的實踐經驗,可王丹鳳對自己扮演的這個人物的悲嘆命運首先是深深的感動。所以,在實際拍攝的過程中,王丹鳳在經過導演的耐心啟發下,完全融入到了角色當中,把這個漁家女表演得真摯而傳神。影片放映的時候,立刻引起了廣大觀眾的情感共鳴。這部《新漁光曲》在某種意義上雖步人後塵,但有所創新的主題和藝術化的感染力,還是使這部影片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功。 1942年4月到1945年8月三年間,是日本侵略者佔領中國、上海淪為「孤島」的時期,上海的電影巨頭張善琨把當時的各影業公司全部集中在一起,綜合而成「中聯影業公司」,後改為「華影影業公司」。王丹鳳便先後在「中聯」、「華影」影業公司陸續主演和參演了《落花恨》、《春》、《秋》、《博愛》、《斷腸風月》、《浮雲掩月》、《三朵花》、《合家歡》、《兩代女性》、《萬紫千紅》、《新生》、《丹鳳朝陽》、《紅樓夢》、《大富之家》、《教師萬歲》、《凱風》、《春江遺恨》、《情海滄桑》、《人海雙珠》、《鵬程萬里》、《莫負少年頭》、《幽蘭譜》等共計22個影片,在這些以家庭悲歡離合和男女情愛為主題的影片中,王丹鳳扮演的幾乎都是那種被侮辱、被摧殘和被迫害的不幸女性形象和歷經愛情波折的氣質高雅的大家閨秀,銀幕中不同的女主人公不盡相同的悲劇故事,牽動著銀幕之外的無數觀眾的心,王丹鳳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最閃光的著名電影明星,被譽為 「小周璇」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之後,當時由「華影」一家獨攬電影生產大權的一枝獨秀,立刻被許多在戰後如雨後春筍所紛沓成立的新的電影製片公司所取代。在1940年7月,柳中亮、柳中浩兄弟倆聯合創辦的「國泰」影業公司在上海率先掛牌亮相,在此之前,柳氏兄弟關閉曾經創業的「國華」影業公司,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此番他們重整旗鼓,投資開拍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由楊小仲編導的《民族的火花》,楊小仲極力邀請王丹鳳前來主演劇中的一個富有愛國思想的進步女教師的形象,這也是王丹鳳在她主演和參演了25部電影之後,一改過去那種柔弱而不幸女性和形象姣美的大小姐的嶄新戲路。這部進步影片是柳氏兄弟作為重定「國泰」之時的「開山之作」,由於該片內容首先符合和適應了當時社會現實的需要,所以一經獻映,就立刻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於是,柳氏兄弟聯合創辦的「國泰」影業公司,在1945年到1950年期間,共拍攝不同題材和類形的影片多達40餘部,其中既有進步的時事片、以抒情見長的文藝片、還有為迎合一部分觀眾的獵奇而拍攝的恐怖兇殺的驚險片,使他們的這家影業公司不但成為上海電影界的新寵,而且由於善意經營市場和懂得運行機制,而成為影業公司的一道最著名的品牌。
其間,王丹鳳作為一位「芙蓉出水」的新星,可自由選擇拍片,她從不與任何一家影業公司固定簽訂合同,所以,非常自主地在各影業公司相繼拍攝了《終身大事》、《青青河邊草》、《月黑風高》、《亂點鴛鴦》、《鸞鳳怨》、《斷腸天涯》、《無語問蒼天》、《珠光寶氣》、《夜來風雨聲》等9部著名的影片,故享有當時上海電影界著名女演員中拍片最多的「高產女星」之稱譽。
特別是讓王丹鳳感到萬分欣喜的是,能與她昔日少女時代的「偶像」周璇、袁美雲同時在同一部電影《紅樓夢》中領銜主演,周璇扮演林黛玉,袁美雲反串扮演賈寶玉,而王丹鳳扮演的薜寶釵,一顰一笑,顯示出一種大家閨秀的雍容與華貴,導演卜萬蒼之所以選擇王丹鳳,是認為她的年齡、相貌和氣質最符合和貼近劇中人,這給起初總是擔心與大明星配戲怕演不好的王丹鳳信心大增。 1950年,王丹鳳與陶金、劉瓊、韓非等人,作為香港電影劇團的成員,前往廣州進行慰問解放軍演出。11月,王丹鳳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上海,投入了新中國的懷抱。
此時,王丹鳳與柳和清正忙碌著在籌備兩人的婚禮。柳和清出身電影世家。父親柳中亮與叔父柳中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共同經營上海國泰影業公司發家。以後柳中亮創業大同影業公司,柳和清完成學業後便幫父親在公司打理業務。1951年元旦這一天,王丹鳳與柳和清在相愛長達7年之久後,喜結秦晉之好。1月15日出版的《青青電影》雜志,特意用了整整兩個版面的圖文,完整報道了王丹鳳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園大酒店舉行結婚典禮的詳細經過。婚禮隆重而熱烈,上海電影界的著名導演、演員和工商界的老闆及朋友都親臨祝賀。
繼而,王丹鳳便重返影壇,在當年柳中亮獨立門戶創辦的「大同」影業公司里,主演了新拍攝的影片《彩鳳雙飛》。這部影片由朱端鈞等人編劇、潘子農導演,王丹鳳和李緯、陳述演對手戲。在影片完成後不久,留守在上海的多家私營電影廠合並在一起,成立了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
隨後,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又經過「公私合營」,全部歸屬於國營體制的上海電影製片廠。1952年12月,王丹鳳成為新成立不久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一名女演員。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改組拆分成立了「天馬」、「海燕」、「江南」三個電影製片廠。江南廠開篇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由艾明之編劇、陶金導演的《護士日記》。這部影片在人們心目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由王丹鳳扮演的那個年輕漂亮、積極向上的新中國第一代女護士的嶄新銀幕形象。
《護士日記》主要講述青年女護士簡素華為了服從國家建設需要,毅然離開上海,奔赴祖國邊陲參加工業建設的故事。自從王丹鳳拍攝電影以來,還從未扮演過這類新中國新女性的角色。
接下來的日子裡,王丹鳳無論是在何時何地,都在認真仔細地琢磨著簡素華這個角色。隨後,她來到上海護士專科學校,訪談了好多即將畢業的護士。攝制組到包頭鋼鐵廠拍外景的時候,王丹鳳又自覺深入到一群青年女工中去,她從那些來自四面八方參加包鋼建設的青年人中,汲取著塑造先進青年的營養。
影片中的一個特色,就是在其中適當加入了抒情化的愛情點綴,這是在當時一切強化政治要素、淡化藝術特點的非常時期,最為難能可貴的一點。
影片中的另一個特色,就是表現女護士簡素華慈母般地哄著高昌平的女兒入睡時輕聲哼唱的搖籃曲《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簡單的詞句,流暢的曲譜,雖然只是一首小小的兒歌,但是,由著名作曲家王雲階所作的樂譜用在這里卻極為合適,歌詞里的「小燕子」所表現和比喻的也正是像簡素華這樣一代有志的青年女護士。這首插曲是導演陶金為了從生活真實出發,符合護士身份,主動提出讓王丹鳳自己親自演唱。以前王丹鳳曾在幾部影片中演唱過電影插曲和主題歌,而這次在現場拍攝時,王丹鳳是從她心底里所發出來的一種最佳的情緒融合。影片公映以後,凡是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情不自禁地從嘴裡哼唱幾句,收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這首插曲不但得到了少年兒童們的喜愛,而且也成為在大人們間幾十年經久不衰的經典歌曲。 1978年,王丹鳳首先在參演的《失去記憶的人》中亮相,隨後,王丹鳳又與韓非、孫景路等老演員一起主演了喜劇片《兒子、孫子和種子》,並於1980年在峨影廠與項堃一起主演了《玉色蝴蝶》。從那以後,王丹鳳便再也沒有接拍電影,《玉色蝴蝶》也就成了王丹鳳告別影壇的封箱之作。
王丹鳳淡出影壇後,她沒有休閑在家,更沒有停滯不前。作為民主黨派人士,她深入基層,參政議政。改革開放30年來,王丹鳳從一個著名影星,成長為在上海政協和全國政協會議上頻頻亮相的社會活動家,一個促進友好往來的文化使者。
1985年1月20日,對於王丹鳳和她丈夫柳和清來說,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他們倆應邀來到華盛頓,參加美國里根總統的就職典禮。
作為電影界人士,恐怕沒有第二個像王丹鳳夫婦那樣受此禮遇。
1989年丈夫柳和清從上海電影製片廠退休,他隻身赴香港,涉足香港餐飲業闖天下,在「美食天堂」之冠的香港獨樹一幟,崇尚素食,創辦「功德林上海素食館」,數年之後,居然奇跡般地大獲成功。從一間小店發展到擁有香港銅鑼灣和九龍尖沙咀繁華地段兩間相當規模的素食館。
香港的報紙如此評介「功德林」:別人開餐館只管做生意,柳和清先生出身電影世家,又有夫人王丹鳳作後盾,「功德林」就開得頗有文化修養,就連開列的菜譜都充滿傳統文化的氣息。
按照中國的傳統說法,結婚50年為「金婚」,60年為「鑽石婚」,王丹鳳與柳和清已經攜手走過了58個年頭,已經跨越「金婚」,向「鑽石婚」邁進。
58年來,王丹鳳無論是走紅地毯,還是踏水車、踩秧田;無論是頭頂光環的熠熠紅星,還是下廠勞動的普通女工,柳和清與王丹鳳始終是恪守相望,左右相隨,忠於愛情,矢志不渝。 改革開放後,王丹鳳申請去了香港,在那進而開了一家素食餐館「功德林」,所用的食料,都是由中國民航專機每天從大陸產地空運去的,新鮮美味,色澤漂亮,生意紅紅火火,隨後還開設了分店。據友人講,去餐館品味美食的顧客,最初大都是她昔日的觀眾,這些年逐漸擴大到崇拜她的海內外名流雅士和追星族。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王丹鳳定居香港開飯館,是她在人生旅途大方向上的最佳選擇。由於操作成功,生意興隆,「功德林」素食餐館已經繼銅鑼灣之後,又在九龍尖沙嘴發展了一個新的分店。雖然選擇退出銀幕,定居香港。然而她仍懷念電影界中的舊朋故友,經常與在香港的電影明星李麗華、陳雲裳、夏夢、龔秋霞等交往。1985年,她夫婦倆曾應美國總統里根的邀請,出席就職典禮,還特地訪問了中國電影皇後胡蝶,一起合影,留下珍貴的紀念。
對於演戲,王丹鳳已經是上海灘上功成名就的老牌影星,自1941年從影到1980年息影,王丹鳳已經整整在銀幕上塑造了54個藝術形象,成為大陸電影圈內無人可以攀比的高產明星。她16歲踏入銀海、60歲下海經商,在電影界也是開天闢地頭一遭。現今,對於傾情澆灌的「功德林」,夫婦倆潛心研究首創了幾百種素食配菜,從而揚名香港飲食界,這可以說是王丹鳳另外一種成功和輝煌。

『貳』 誰知道關於電影《漁光曲》的資料

「百年百部影片」介紹之《漁光曲》
導 演: 蔡楚生
編 劇: 蔡楚生
主 演: 王人美 羅明 韓蘭根 湯天綉 尚冠武
上 映: 1934年

故事梗概:

東海漁民徐福被漁霸何仁齋逼租,慘死海上後,其妻又被迫當奶媽抵債。十年以後,何仁齋之子子英由徐媽哺育長大;徐媽的孿生子女小貓小狗姐弟倆也由祖母撫養到十歲。一天,徐媽聞知婆婆病危,失手打破何家一件 古董,被逐回家,未幾即雙目失明。 又過了八年,小貓小狗已經成人,繼 承父業,仍租何家漁船出海捕魚。子英則秉承父命出洋攻讀漁業。他與徐家姐弟從小在村裡長大,臨行到海邊告別,小貓小狗唱《漁光曲》相送。 不久,東海漁村遭海匪洗劫,徐家姐 弟偕盲母流落上海,跟舅父在碼頭賣 唱度日。何仁齋也遷居上海,與洋人 合辦華洋漁業公司,續娶交際花薛綺雲為妻。兩年以後,子英學成回國, 任職華洋漁業公司,發現公司顧問梁月波有重大舞弊行為,決定去漁場作進一步調查,不期在碼頭遇見徐家姐弟,因輪船啟碇在即,不及交談,掏出百元鈔票相助。徐家姐弟偕舅回家路上,一銀行遭劫,警匪格鬥中,舅父中彈,小貓小狗因身上被查到百元現鈔,涉嫌被拘押。晚上,舅父從醫院趕回,徐媽驚惶失措碰翻桌上油燈 ,引起火災,兩人皆被燒殞命。子英在漁場查到梁月波舞弊證據,即拍電報告父。梁見真相暴露,串通薛綺雲席捲何家資財潛逃。子英回到上海, 因收留無家可歸的徐家姐弟,與父親發生矛盾,正僵持間,某晚報揭露何仁齋全部生活醜史,何羞愧自殺。子英家破人亡,深悟自己改良漁業的主張無法實現,決定與徐家姐弟同到漁船勞動。未幾,體弱多病的小狗終於 在繁重勞動中倒下,臨死,他央求姐姐唱《漁光曲》訣別。

製作背景:

真正的社會問題片出現於1931年9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開始關注中國電影之後。隨即崛起的左翼電影潮在創作上的最重要的標志,就是把電影從狹小的家庭倫理、生活瑣事的圈子裡拉回來,將目光投向中國社會,力求反映出中國社會迫切需要解決的嚴峻問題。
《狂流》、《春蠶》、《漁光曲》等影片首次在銀幕上展示了三十年代中國農村和中國農民的悲苦人生。

製作花絮:

《漁光曲》在導演處理與鏡頭運用上,明顯地突破了早期中國電影的影戲觀念,格調凄婉壓抑,節奏緩慢抒情。尤其是多次出現的主題歌《漁光曲》的詞曲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影片在上海創連映84天的新紀錄。1935年3月,該片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博覽會獲「榮譽獎」,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獲國際電影獎項的作品。

『叄』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漁光曲》。

《漁光曲》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

《漁光曲》無論是在藝術結構與鏡頭運用上,都突破了早期中國電影的影戲觀念,格調凄婉而壓抑,節奏緩慢而抒情。在保持了蔡楚生前幾部作品中的故事感人、情節曲折、悲喜交織、情趣盎然、觀賞性強等特點外,又突出了真實與細膩。

《漁光曲》的現實意義

影片以漁民徐家的家庭悲劇為主線,描繪了在經濟恐慌、民生凋敝的社會狀況下,漁民災難重重的生活,表現出作者對窮苦漁民的無限同情,貫穿了1930年代中國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

同時,也圍繞著這個漁民家庭的悲慘遭遇,深刻揭示了造成漁民深重苦難的原因,真實地反映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漁村的社會面貌。又通過船主之子何子英這位新工商從業者的形象,探討了「實業救國」的理想問題。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對農民的凄慘生活深表同情,對實業人士的認識也發生了巨大轉變。

『肆』 像《馬路天使》一樣好看民國時期的電影嗎

1、《松花江上》金山與張瑞芳正處在熱戀之中的一部「私報於公」的作品,也是兩個人唯一一次的銀幕合作。
2、《漁光曲》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榮譽大獎的中國早期電影,最為突出的亮點是那首由蔡楚生作詞、任光作曲的哀婉綿長、旋律優美的主題曲。
3、《壯志凌雲》金焰、田方、王人美主演,最動人的是銀幕之外的於藍通過觀看這部電影而悄悄喜愛上銀幕上的田方,而當時享有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帝」之稱的金焰,通過這部電影,與「美牙美人」王人美一見鍾情,喜結秦晉之好。
4、《八千里路雲和月》白楊和陶金的「銀幕搭檔」的開門之作。
5、《家》、《春》著名大文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2,可惜缺少之3的《秋》與之相配套,想當年,大陸的上海和香港都曾經拍攝過這部名聞遐邇的代表作品。
6、《馬路天使》幾乎家喻戶曉的一部由明星組合的佳作,趙丹與周璇個人情感的最佳「激情交叉點」。
7、《南國之春》在影圈有「南國乳燕」之稱的陳燕燕的早期默片。
8、《青年進行曲》大劇作家田漢的憂國憂民的應時之作。
9、《太太萬歲》張愛玲的「小資情調」代表作,賣點不是女主角的「太太」,而是喧賓奪主的大有「觀眾緣」的上官雲珠。

10、《桃李劫》袁牧之和陳波兒的珠聯璧合。
11、《啼笑因緣》「言情大聖」張恨水加上「電影皇後」胡蝶,精心演繹一出民國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喜劇。胡蝶一人飾兩角,對當時的觀眾來說是倍感好奇。
12、《萬眾一心》民族電影加抗戰題材的雙相結合。
13、《西廂記》「銀幕慈母」林楚楚的古裝扮相,中國最早把王實甫的古典名著改編拍成的電影。
14、《塞上風雲》當時話劇界的明星,如陳天國、舒綉文和黎莉莉等聯合主演的一部少數民族題材的應景之作。
15、《夜半歌聲》1937年拍攝、被譽為早期電影名片的號稱「中國第一部恐怖片」。
16、《游擊進行曲》《青年進行曲》的姊妹篇。
17、《大路》一部男性電影,充滿陽剛之氣,金焰的代表作,聶耳的(開路先鋒),陳燕燕、黎莉莉的花枝點綴。
18、《鐵扇公主》中國動畫片鼻祖「萬氏兄弟」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19、《摩登女性》著名影星歐陽莎菲的個人電影代表作,一部維護女權的新潮電影。
20、《清宮秘史》周璇與舒適主演。當年宏大的電影巨制,後來被毛澤東主席點名批判、並與劉少奇主席「關於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的千古奇冤相牽連、還由此氣死該片的導演朱石麟。
21、《漁家女》「金嗓子」周璇與「袖珍小生」顧也魯聯合演繹出一出富家少爺愛上可愛清純的漁家姑娘的愛情故事。著名的歌曲(瘋狂的世界)便是源於此片。
22、《脂粉市場》又一部由「電影皇後」胡蝶主演的電影。

23、《不了情》張愛玲的言情故事,劉瓊、陳燕燕的男女情事,當年大上海典型的「小資情調」,劇情纏綿悱測,堪稱文藝類型片的代表作品。後來,還又發展到香港的同類片名和不同內容的一種無限延續。
24、《長相思》周璇和舒適的又一部時裝電影,著名歌曲《夜上海》就出自此片。
25、《船家女》「標准美人」徐來和當年的當紅小生高占非主演。
26、《慈母曲》顧名思義,「銀幕慈母」林楚楚的電影代表作。
27、《惡鄰》一部題材狹小的無聲電影小品。
28、《兒子英雄》沒有任何名氣,但很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29、《二百五小傳》田漢編劇,另名《梨園英烈》,把傳統的故事和戲曲演員的悲歡離合結合一起,增強故事的戲劇性。
30、《風雨江南》另名《結親》,用諷刺的手法表現一幕「結親」的鬧劇,後來的《抓壯丁》的風格與之有異曲同工之效。著名小生馮喆一掃「英俊小生」的模樣,扮演了一個迂腐的老地主,令人叫絕。
31、《風雲兒女》該片的出名,主要來自於片中結尾處的《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後來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令人浩氣回腸的國歌。
32、《腐蝕》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此片並非列入中國早期影片當中,因為它是在1950年由上海的文華公司拍攝的。電影是根據著名作家茅盾的長篇小說改編,電影較好的體現了小說中主題的精髓。
33、《孤城烈女》陳燕燕的形象一反常態,所以,「四大名旦」的頭銜當之無愧。

34、《關不住的春光》趙丹、徐韜、王為一作為「新疆難友」加多年知己好友,在銀幕前後唯一一次的友情合作。女主角是與金焰離婚之後的王人美。
35、《秋海棠》秦瘦鷗的小說,馬徐維邦的導演,李麗華的主演,一出舊中國戲曲演員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
36、《紅樓夢》曹雪芹的傳世名著,在百年來的影壇上不知演繹了多少回。此番由當年的「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雲反串「公子哥」賈寶玉,周璇扮演林黛玉,王丹鳳扮演薛寶釵,清一色的漂亮女明星,令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37、《聯華交響曲》由幾部短片共同組成,貼近現實的寫實作品。
38、《還鄉日記》張駿祥與白楊短暫戀情的銀幕合作,另一部是張駿祥導演、白楊與金焰主演的《乘龍快婿》。
39、《混江龍李俊》早期的武打功夫片,取材於「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滸傳》章節。
40、《浪淘沙》吳永剛的「另類」導演作品,是中國影壇最早的探索影片,全片僅有2個人物,金焰和章志直把「逃犯」和「警長」這兩個劇中人的鮮明性格,表演得很有層次。
41、《戀愛之道》馮喆和舒綉文繼《裙帶風》的再次銀幕合作。此片在香港上映時引起廣泛影響。
42、《明末遺恨》著名小生梅熹和「四大名旦」之一顧蘭君的古裝演出,該電影是在當時話劇演出轟動後開拍此片。
43、《母與子》盧碧雲與張伐的主演,家庭生活和夫妻、母子親情表露得真切感人。
44、《女兒經》女兒家的私事、煩惱事,這類題材在今後多年常演不衰。
45、《前台與後台》著名電影大師費穆的「實驗性」電影作品。
46、《青春之歌》與1959年北影廠的建國十周年的獻禮片同名但內容卻與之截然不同。前者是又名《青春頌》的充滿「小資情調」的文藝生活片,而後者則是革命題材的典範傑作。
47、《人民的巨掌》「左翼」昆侖公司在解放之時的順應新形勢的過眼雲煙之作。
48、《桃花泣血記》「電影皇帝」金焰與一代「無冕影後」阮玲玉的美麗與哀愁。
49、《天倫》傳統的故事,傳統的情節,傳統的題材。
50、《體育皇後》黎莉莉的健美與風韻,早期明星的造星聲勢。

51、《天明》不錯的題材,陌生的電影,深邃的立意,卻距離太遙遠。
52、《天堂春夢》路明、石羽、藍馬、上官雲珠,四大影星,他/她們都是當時紅透半邊天的影星,該片也在中國影壇上享有一定的聲譽。
53、《武則天》同類題材在不同年代反復上演,百演不厭,這是當年「四大名旦」之一的「顧蘭君版」的大型宮庭巨制。
54、《希望在人間》上官雲珠和藍馬繼《天堂春夢》、《萬家燈火》後再度聯手,由銀幕上的「夫妻」演變成真實生活中短暫的「情人」。
55、《相思債》一部模仿好萊塢的充滿懸念的文藝類型片,在同時期不多見,很好看,戲中的插曲也很有味道。
56、《如此繁華》如此酸甜苦辣,如此悲喜交加。
57、《都市風光》看盡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前前後後,里里外外。
58、《少奶奶的扇子》根據外國作家王爾德的著名小說改編,此劇曾多次被中國影人搬上銀幕,這部影片是由「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雲和英俊小生梅熹主演。
59、《生死恨》著名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主演的中國第一部人工上彩的京劇戲曲藝術片。
60、《新舊上海》狹義上的「新」與「舊」之間的老上海之比。舒綉文主演。
61、《新女性》一代影星艾霞自殺後復活於銀幕,阮玲玉精心傾情的電影代表作。

62、《野玫瑰》王人美的美麗與粗野,金焰的率真與純情,兩個鼎盛時期的紅粉佳人和英俊小生的「最佳銀幕伴侶」與「最佳生活愛人」的影壇結晶。
63、《雪中孤雛》一部煽情的悲情故事。
64、《壓歲錢》並非兒童題材,而是成人的事情。
65、《遙遠的愛》秦怡和趙丹扮演的一對志不同、道不合的掛名夫妻,明星效應是這部影片的突出光彩。
66、《夜店》該片來自於俄國大作家高爾基的小說《在底層》,眾明星捧場。
67、《一串珍珠》觀看默片時期的無聲形體,好似恍然隔世之感。
68、《銀漢雙星》又一部張恨水的「才子佳人」、「鴛鴦蝴蝶」,金焰是演出此片的「情場高手」。
69、《表》類似《三毛流浪記》,舊社會兒童的悲慘遭遇。
70、《姊妹花》「電影皇後」胡蝶聞名海內外的佳作,她一人扮演大寶、小寶兩個貧富懸殊的姊妹,面貌相同性格各異,只可惜該片的姊妹片《再生花》現在不復存在。
71、《小城之春》1948年開拍,距離50年之後神奇地被世界權威電影機構評為中國唯一一部的世界十大經典名片。影片給人最大的感受是那濃濃的揮抹不去的鄉思情愁。
72、《萬家燈火》上官雲珠和藍馬繼《天堂春夢》、《希望在人間》後再度銀幕結緣。
73、《一江春水向東流》距今為止,上座率最高、放映周期最長、觀眾觀看人數最多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電影佳作。
74、《十字街頭》含淚的喜劇,帶笑的悲楚,冷酷的現實,還有白楊和趙丹的風華正茂。
75、《三毛流浪記》雅俗共賞、老少皆益的兒童經典形象和兒童經典故事,同類題材時隔多年至今無可與之比肩。
76、《烏鴉與麻雀》看完此片,你才會懂得什麼叫做「中國早期電影的典範」。
77、《神女》全片僅有三個人物出場,兩段連貫的情節發展,一個形象鮮明的偉大女性—那就是阮玲玉。
77、《麗人行》上官雲珠的轉型,黃宗英的成熟演技,還有曾經風靡影壇「沙莉年」的沙莉,三個女性一台好戲。
78、《春蠶》大文豪茅盾早期的小說搬上同樣是早期的中國銀幕。
79 《孤島天堂》電影大師蔡楚生的代表作,黎莉莉的風情萬種,在銀幕上盡現。
80、《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最早銀幕上的工人階級、勞動人民的談情說愛,只可惜是默默無聞的默片。
81、《情海重吻》比《勞工之愛情》進一步,但美中不足的仍是難聽明白。
82、《方珍珠》老舍的原著,陶金的「破風箏」,戲曲演員的一出愛與悲。
83、《狼山喋血記》電影大師費穆的「實驗作品」,比這出寓言故事更為稱奇的是銀幕之外的驚天秘密。
84、《寧武關》戲曲的原汁原味,與中國第一部電影的問世之作《定軍山》一脈相承。
85、《憶江南》田漢的名劇,周璇和馮喆的主演,其中,馮喆的英俊瀟灑,周璇的一人分飾兩角,都顯示出大明星的風采和無法抵擋的超人魅力。
86、《三個摩登女性》阮玲玉、陳燕燕、黎灼灼和金焰,三女一男組合成一幅三十年代青年男女的「浮世繪」。
87、《蝴蝶夫人》模仿外國名劇,迎合流行潮流,不是正宗,但很有味道。
88、《春殘夢斷》大明星劉瓊和李麗華的文藝片典範。
89、《母親》范雪朋、顧蘭君等明星都演過同名的「母親」,此次由秦怡主演的母親,別有一番感覺,因為當時才二十幾歲在影片中要將母親從24歲一直演到74歲,是錘煉一個傑出演員最佳的良機。
90、《青青河邊草》大明星王丹鳳和嚴俊再次演繹中國版的《魂斷藍橋》,故事情節感人至深,結局把原片的悲劇收場,改為更符合中國百姓容易接受的「大團圓」。

91、《夜來風雨聲》王丹鳳與另一小生的愛情悲情,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不知讓多少觀眾留下同情的淚水。
92、《新漁光曲》著名的《漁光曲》之後,再並非「狗尾續貂」的成功演繹。
93、《西廂記》這回是周璇的紅娘,慕容婉兒飾崔鶯鶯,白雲演張生,片中的《花好月圓》由周璇演唱,好聽又流行。
94、《失去的愛情》秦怡與金焰結合後唯一一次的銀幕合作,電影中兩人演的是悲劇,而現實生活中兩人卻是新婚的喜劇開篇。
95、《幸福狂想曲》趙丹與黃宗英銀幕上的首演伴侶,而銀幕下的兩人也由此片喜結良緣。
96、《假鳳虛凰》石揮與李麗華的諷刺喜劇,由此還引發出當年上海界理發行業的集體大罷工。
97、《裙帶風》馮喆與舒綉文的時事諷刺劇,話劇先紅,電影後續。
98、《龍鳳花燭》英俊小生馮喆一人扮演兩兄弟,與小鳥依人的陳燕燕兩情相依。
99、《鸞鳳怨》青年男女的恩怨情天,愛恨情愁。王丹鳳與馮喆一對「金童玉女」的最佳銀幕搭檔,到了16年之後又在銀幕上聯合演出了另一出「才子佳人」的《桃花扇》。
100、《共赴國難》第一部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為內容的故事片,它讓電影吶喊出民族革命的呼聲,點燃起大眾抗日救亡的火焰,當時的觀眾贊譽它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伍』 人物---馬徐維邦

馬徐維邦(1905-1961),導演,原名徐維邦,浙江杭州人,畢業於上海美專,畢業後留校任教,1924年加入「明星」公司任布景師兼演員,演出過《空谷蘭》、《上海一婦人》、《愛情與黃金》等影片。1926年,馬徐維邦為朗華公司自編自導了他的第一部電影《情場怪人》,並兼任主演,此後又主演了《荒塔奇俠》、《骨肉之恩》,導演了《寒江落雁》、《混世魔王》等片。1937年,馬徐維邦導演了中國第一部恐怖名片《夜半歌聲》使他獲得「中國的希區柯克」的稱號。此後導演的影片有《夜半歌聲》續集、《冷月詩魂》等。1947年馬徐維邦移居香港,於1961年除夕夜遇車禍去世。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4個月後,上海被日本侵略軍佔領,中國電影製作中心當時於上海的法租界。由於日軍對租界一時無能為力,因此中國電影的製作照舊繼續著。只是那些作品一旦越出租界,就必須接受日軍的審查後才能公開上映。

1938年6月,在日本佔領軍的控制下,成立「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影」)。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租界被日軍佔領,租界中的電影製片廠被編入「中影」,成了「中影」的製片部門。抗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期間,上海的電影業也因這一安排得以維持下來。

在中國電影史上,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的作品,即便受到日軍的審查,由於它們是中國電影界人士在日軍尚未控制的租界內獨立製作的,因此被稱為「孤島上海」時期的電影。同時,由於它們還能影射性地加入一些抗日的主題,因而它們的歷史地位也得到了認可。但是,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歐美租界全被日軍佔領,因此太平洋戰爭期的作品,就是在日軍直接控制下製作出來的奴化電影,嚴格說來,它們就不應該稱作是中國電影。

擔任「中影」副董事長的日本人川喜多長政個中國通,他沒有強迫中國電影人士為日本製作宣傳片,除了一二部以中日合作方式拍攝的作品外,一般情況下他對作品內容並不說三道四。因此,除了對抗日主題不得不有所限制外,中國電影界人士拍攝電影基本上沒有什麼制約。

當然,不能高呼抗日就是最大的不自由,中國電影界人士雖然沒有對自由提出什麼要求,但們卻將一種絕望和屈辱感曲折地表現在乍看起來與此毫無關系的情節劇和偵探電影中。於是,這些影片就成了恐怖而充滿痛切感的藝術作品。可以說明這一點的,就是當時在上海稱為電影界「鬼才」的馬徐維邦導演的眾多作品。

有一個叫筈見恆夫的日本影評家,是川喜多長政的部下,當時在「中影」任職。此人在戰爭期間寫過一篇題為《馬徐維邦論》的文章,其中有這么一段話:

我初看他的《冷月詩魂》時,感到荒誕無稽,而且描寫的真實性真讓我目瞪口呆。影片講的是深夜現身於墓地的男女幽靈交談身世的故事,把地上的人間世界與地下的幽靈世界,交錯展在畫面中,讓觀眾產生兩者具有同等程度的真實性的錯覺,這就是它所具備的魔力。

這段話可以說已涉及到了「恐怖」的精蘊。

後來,在日本佔下,馬徐維邦與日方合作拍攝了一些影片,在此期間迫不得已與佔領當局保持了某些關系,這就使得他在戰後的上海電影界無法容身,只得移居香港繼續拍攝恐怖電影,然而他在香卻怎麼也紅不起來。1961年2月,港英政府修改交通規則,他因不習慣新規則而手忙腳亂,終於發生了交通事故,最後在貧困中死去。與他同時死去的,還有他用於拍攝恐怖電影的整個人生,以及沒有完成恐怖電影作家的畢生心願。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銀海笙歌 (1958)
骨肉之恩 (1934)
愛獄 (1934)
乾隆游江南-第5集 (1930)
施公案-第1集 (1930)
乾隆游江南-第6集 (1930)
海上女俠 (1929)
荒塔奇俠 (1929)
雙雄斗劍 (1929)
洪憲之戰 (1928) .... 宋秋帆
掛名的夫妻 (1927) .... 劇中之莫銘新
空谷蘭-上集 (1926) .... 陶時介
空谷蘭-下集 (1926) .... 陶時介
良心復活 (1926) .... 梅禮甫
情場怪人 (1926) .... 劉安
無名英雄 (1926) .... 周老松
愛情與黃金 (1926) .... 汪澹入
馮大少爺 (1925) .... 李子青
小朋友 (1925) .... 潘志方
上海一婦人 (1925)
誘婚 (1924) .... 史斐成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美艷親王 (1949) .... 導演
美艷親王 (1949) .... 編劇
春殘夢斷 (1947) .... 導演
天羅地網 (1947) .... 導演
天羅地網 (1947) .... 編劇
鴛鴦淚 (1942) .... 導演
鴛鴦淚 (1942) .... 編劇
現代青年 (1941) .... 導演
現代青年 (1941) .... 編劇
夜半歌聲 (1937) .... 導演
夜半歌聲 (1937) .... 編劇
寒江落雁 (1935) .... 導演
寒江落雁 (1935) .... 編劇
愛獄 (1934) .... 導演
暴雨梨花 (1934) .... 導演
暴雨梨花 (1934) .... 編劇
情場怪人 (1926) .... 導演
情場怪人 (1926) .... 編劇
空谷猿聲 (1930) .... 導演
黑夜怪人 (1929) .... 導演
混世魔王 (1929) .... 導演
混世魔王 (1929) .... 編劇
秋海棠 (1943) .... 導演
萬世流芳 (1943) .... 導演
馮大少爺 (1925) .... 美工
盲孤女 (1925) .... 美工
可憐的閨女 (1925) .... 美工
小朋友 (1925) .... 美工
新人的家庭 (1925) .... 美工
愛情與黃金 (1926) .... 副導演
愛情與黃金 (1926) .... 背景設計
無名英雄 (1926) .... 美工
一個小工人 (1926) .... 美工
為親犧牲 (1927) .... 美工
乾隆游江南-第5集 (1930) .... 美工
楊乃武與小白菜 (1930) .... 美工
上海一婦人 (1925) .... 美工
最後之良心 (1925) .... 美工
井底冤魂 (1950) .... 編劇
井底冤魂 (1950) .... 製片人
瓊樓恨 (1949) .... 導演
狗兇手 (1952) .... 導演
復活的玫瑰 (1957) .... 導演
復活的玫瑰 (1957) .... 編劇
寶劍結良緣 (1954) .... 導演
酒色財氣 (1957) .... 導演
一代魔帥 (1956) .... 導演
碧血黃花 (1954) .... 導演
新漁光曲 (1955) .... 導演
流浪兒 (1958) .... 導演
卧薪嘗膽 (1956) .... 導演
霧夜驚魂 (1956) .... 導演
霧夜驚魂 (1956) .... 編劇
夜半歌聲續集 (1963) .... 編劇
香格里拉 (1957) .... 導演
夜半歌聲 (1962) .... 編劇
毒蟒情鴛 (1961) .... 導演
阿綉賣胭脂 (1959) .... 顧問
人間地獄 (1937) .... 導演
古屋行屍記 (1938) .... 導演
古屋行屍記 (1938) .... 編劇
冷月詩魂 (1938) .... 導演
冷月詩魂 (1938) .... 編劇
麻瘋女 (1939) .... 導演
麻瘋女 (1939) .... 編劇
刁劉氏 (1940) .... 導演
刁劉氏 (1940) .... 編劇
夜半歌聲續集 (1941) .... 導演
夜半歌聲續集 (1941) .... 編劇
寒山夜雨 (1942) .... 導演
寒山夜雨 (1942) .... 編劇
火中蓮 (1944) .... 導演
大飯店 (1945) .... 導演
風月奇案 (1957) .... 導演

『陸』 1941年出的電影

以下都是那年出品的國產電影

國難財主 (1941)
好兒女 (1941)
閻瑞生 (1941)
恨海難填 (1941)

寧武關 (1941)
明月重圓寂 (1941)
夜半歌聲續集 (1941)
女盜白蘭花 (1941)

小婦人 (1941)
陳查禮大破隱身術 (19…
相思寨 (1941)
戰地情花 (1941)

春風回夢記 (1941)
上海淘金記 (1941)
江南小俠 (1941)
薛仁貴與柳迎春 (1941…

正氣歌 (1941)
好兒女 (1941)
中國羅賓漢 (1941)
欲焰 (1941)

玉碎珠圓 (1941)
玉連環 (1941)
雨夜槍聲 (1941)
英烈傳 (1941)

銀槍盜 (1941)
一身是膽 (1941)
一串珠 (1941)
夜深沉 (1941)

野花哪有家花香 (1941…
野薔薇 (1941)
艷屍復仇記 (1941)
艷屍 (1941)

雪艷娘 (1941)
新姊妹花 (1941)
新漁光曲 (1941)
新隱身術 (1941)

新美人計 (1941)
新茶花女 (1941)
小房子 (1941)
現代青年 (1941)
惜分飛 (1941)
無花果 (1941)
同命鴛鴦 (1941)
鐵扇公主 (1941)

天長地久 (1941)
桃花湖 (1941)
太平天國 (1941)
世界兒女 (1941)

生路 (1941)
生離死別 (1941)
森林恩仇記 (1941)
肉 (1941)

女人心 (1941)
女僵屍 (1941)
惱人春色 (1941)
奈何天 (1941)

摩登地獄 (1941)
明月重圓夜 (1941)
夢斷關山 (1941)
梅妃 (1941)

玫瑰飄零 (1941)
亂世風光 (1941)
龍潭虎穴 (1941)
金粉世家 (1941)

解語花 (1941)
家 (1941)
魂斷藍橋 (1941)
魂 (1941)

花濺淚 (1941)
洪宣嬌 (1941)
紅杏出牆記-續集 (194…
紅淚影 (1941)

紅蝴蝶 (1941)
黑衣盜 (1941)
黑夜孤魂 (1941)
國色天香 (1941)

鬼戀 (1941)
故城風雲 (1941)
古中國之歌 (1941)
孤島春秋 (1941)
復活 (1941)
夫婦之道 (1941)
風流寡婦 (1941)
地老天荒 (1941)

地藏王 (1941)
盪婦 (1941)
春水情波 (1941)
薄命佳人 (1941)

碧蘿公主 (1941)
碧海青天 (1941)
返魂香 (1941)

『柒』 「小周璇」王丹鳳:一生成就驚艷影壇,93歲芳華不逝

文/齋晗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曹植《洛神賦》

自從電視藝術蓬勃發展以來,世界各地涌現出了無數活躍於熒屏的璀璨明星。而在民國時期,我國也曾出過一位清香婉約的熒幕之星。今日就和筆者一同,揭開這 歷史 的紗幕,一瞥那過去 不可方物 的女性風華。她的 演技出神入化 ,深刻的詮釋所飾演的每一個人物。她的一顰一笑都是無雙風情,她就是 王丹鳳

王丹鳳的成就

王丹鳳的原名為王玉鳳,是民國時期著名的電影女演員,也是是新中國 「二十二大明星」 之一 ,她曾經獲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女演員、第1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和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等著名獎項。

就算讀者不曾聽過這位女性,想必也會對「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 」這首歌充滿懷念,而王丹鳳就是《小燕子》的演唱者。《小燕子》則是王丹鳳參演的電影 《護士日記》 中的主題曲。相比起歌唱方面,王丹鳳在做電影演員方面更有造詣,也為觀眾留下了無數充滿戲劇張力、在命運中掙紮起伏的的女性形象。

她飾演過中的 溫美媛——《海魂》、簡素華——《護士日記》、鳴鳳——《家》、華家芳——《女理發師》以及李香君——《桃花扇》 等經典熒幕形象。倘若人們一一細數王丹鳳塑造過的經典人物,就會發現盡管時光流逝,過去的影象漸漸泛黃,但大家卻還能將那些人物的姓名和故事一一回想。

這就是王丹鳳的魅力,她的音容笑貌,她的風華絕代,都深深地鐫刻在觀眾的腦海里。那時的人們如果要形容一個女孩漂亮,最高的評價就是「 你長得有些像王丹鳳」 ,她的芳華與美貌,是得到大眾所認可的。而且她所塑造的每一個角色和她自己的故事,都將影響著一代代的電影人。

王丹鳳的故事

1924年,原名王玉鳳的王丹鳳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小家庭。她的母親喜歡看越劇,耳濡目染之下,王丹鳳也喜歡上了這項傳統藝術。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王丹鳳愛上了看電影,深深沉迷里熒幕的光彩世界,也對當時出名的影星非常欣賞。據說,王丹鳳少女時期,房間的牆上貼滿了當紅女星的海報和畫報。這其中包括胡蝶、阮玲玉、陳雲裳、周璇、等等影星。而在王丹鳳出名後,她也曾有過 「小周璇」 的稱號,不得不說是一種美的傳承。

王丹鳳相貌嬌美異常,她又對影星十分仰慕,因此她也漸漸萌生了要去做電影演員的想法。王丹鳳的美貌如黑夜中的螢火,不可能不被注意到。所以在她的鄰居—— 當女紅影星舒麗娟 帶她參觀電影公司時, 導演 朱石麟 慧眼識珠 ,看中了王丹鳳的潛質,讓她先飾演一下影片《龍潭虎穴》中的丫環,從此開啟了王丹鳳的熒屏之路。

也正是導演 朱石麟 為她了取了「王丹鳳」這個名字,意為 「丹鳳朝陽」 ,芳華無雙。而後, 朱石麟 讓王丹鳳飾演影片《肉》中男主角的表妹,她的外形甜美嬌俏,演技純真而自然,在影片上映之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久後,王丹鳳得到了 《新漁光曲》 的女主角——漁家女的角色,飾演一位雖然純真美貌,卻被生活的苦難打壓,歷經剝削與苦楚的窮苦少女。這個角色讓王丹鳳一舉轟動了影壇,也是在這時,王丹鳳有了為 「小周璇」 的稱號,幾乎人人都在談論她。

王丹鳳既有芳華美貌,又有天賦,還有刻苦鑽研的心態,影壇的目光不知不覺地開始追隨著她。王丹鳳很快接到了更多電影角色,逐漸在大銀幕上展現出自己 不可比擬的美 ,也塑造了許許多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新漁光曲》 為起點,她的熒幕之路扶搖直上,拍攝了一部又一部電影。如 《教師萬歲》 中不畏艱難險阻,最終創辦學校,為莘莘學子帶來希望和曙光的教師李瑛; 《青青河邊草》 中在戰爭中流離失所,不幸與愛人失散,最終一步步墮落風塵的少女藍菁。

王丹鳳的品格

王丹鳳不僅有嫣然美貌,出眾的演技,她的品格也值得稱道。 新中國成立前期, 國內紛爭不休,繁華富庶的大上海也不可避免地捲入了波折。無奈之下,王丹鳳在他人的建議下,不得不離開上海,遠赴香港重新開始演繹之路。

她在香港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收獲了無數的影迷。但王丹鳳仍無法忘懷故鄉,無法忘懷她的祖國。新中國成立後,王丹鳳立即放棄了香港的事業和優渥的生活,義無反顧地返回了上海。而後在新中國的光彩熒幕上,王丹鳳仍然眉目婉轉, 散發出奪目的光彩。

二零一八年的五月二日,著名王丹鳳於上海去世,她死時,正是 九十三歲。 即使到了九十三歲高齡,王丹鳳仍然是一位 芳華不逝的美人 。雖然年華老去,但 她的美貌卻彷彿鐫刻於靈魂,展現出無邊風骨。

『捌』 漁光曲的影片評價

影片通過貧苦漁民的悲慘遭遇,以凄婉的筆調描寫了當時居民的苦難生活,顯示了導演藝術技巧的成熟,特別是貫串全劇的主題歌《漁光曲》,凄婉動人,成為流行全國的歌曲。《漁光曲》顯示了蔡楚生導演藝術技巧的成熟和他藝術風格的進一步形成。在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結合上,畫面造型的美感追求上以及對待意境界的營造上,都有成功的探索和創新。影片表現手法質朴,卻又有很大的藝術感染力;開頭和結尾尤為動人,前後對應地配以清新真摯的主題歌,達到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中國網評)
影片以現實的題材、動人的情節、通俗的手法和精煉的技巧,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在上海連映84天,創當時影片賣座最高紀錄。在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結合上、畫面造型的美感追求上以及對意境的營造上,都有成功的探索和創新。 (大洋網)

首先,《漁光曲》可以說具備了當代所有商業電影的必要元素:它有強大的陣容——編導蔡楚生,主演王人美、寒蘭根,演奏聶耳等;當時國產電影的觀眾並不是那些高層次「白領」,蔡楚生拍攝的這部反映現實的「苦情片」,最能引發一般市民的共鳴。
其次,《漁光曲》的藝術追求與商業壓力並不矛盾,這是因為蔡楚生倡導的「都市寫真」與強調的「電影技巧』』並不是現在「藝術片,導演那種故作深沉、遠離觀眾的「晦澀」。《漁光曲》中朴實的畫面銜接、口語化的人物對白、復雜而又充滿巧合的故事情節、烘托劇情的音樂背景以及旋律優美的主題曲等等元素都是在當時觀眾的欣賞趣味之內引導了觀眾審美經驗的升級。 (李多鈺主編《中國電影百年》)
《漁光曲》「是一部社會意識非常濃厚的新傾向的影片」。(日本電影評論家岩崎昶評)

『玖』 楊志卿的參演電影

《十三號女盜》(1949)
《玩火的女人》(1949)
《只不過是愛情》(1951)
《閨房樂》(1952)
《薔薇處處開》(1952)
《明天》(1953)
《黑手套》(1953)
《無冕皇後》(1953)
《魔鬼天堂》(1953)
《碧雲天》(1953)
《秋瑾》(1953)
《春情烈火》(1954)
《新漁光曲》(1955)
《自君別後》(1955)
《同林鳥》(1955)
《痴心井》(1955)
《金瓶梅》(1955)
《好女兒》(1956)
《水仙》(1956)
《鮮牡丹》(1956)
《追》(1956)
《貂蟬》(1956)
《零雁》(1956)
《紅塵》(1956)
《蓬萊春暖》(1957)
《夜來香》(1957)
《神秘美人》(1957)
《貂蟬》(1958)
《妙手回春》(1958)
《大馬戲團》(1958)
《異國情鴛》(1958)
《給我一個吻》(1958)
《江山美人》(1959)
《粉紅色的殺手》(1959)
《兒女英雄傳》(1959)
《千金小姐》(1959)
《殺人的情書》(1959)
《街童》(1960)
《倩女幽魂》(1960)
《玉樓三鳳》(1960)
《猿女孟麗絲》(1961)
《紅樓夢》(1961)
《燕子盜》(1961)
《馬騮精出世》(1962)
《楊貴妃》(1962)
《白蛇傳》(1962)
《閻惜嬌》(1963)
《花木蘭》(1963)
《楊乃武與小白菜》(1963) 飾 劉縣爺
《武則天》(1963)飾 褚遂良
《妲己》(1964)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1964)
《銀劍金刀》(1964)
《南北英雄兒女情》(1964)
《萬古流芳》(1965) 飾 公孫杵臼
《大醉俠》(1966)
《獨臂刀》(1967)
《連瑣》(1967)飾 圓覺法師
《龍虎溝》(1967)飾 姚大爺
《女俠黑蝴蝶》(1968)飾 怪丐醉半瘋
《奪魂鈴》(1968)飾 隱名大俠士
《玉羅剎》(1968)
《金燕子》(1968)飾 王雄
《女捕快》(1969)
《飛刀手》(1969)飾 刀追魂焦雷
《千面魔女》(1969) 飾 探長
《報仇》(1970)
《黑店》(1972)
《埋伏》(1972)
《乾隆下揚州》(1978)
《鬼叫春》(1979年)飾 道士
《軍閥趣史》(1979)飾 老太爺
《辛亥雙十》(1981)
《千王斗千霸》(1981)
《書劍恩仇錄》(1981)飾 趙半山
《浣花洗劍》(1982)飾 黑土宮主
《大旗英雄傳》(1982)飾 雲翼
《賊王之王》(1982)
《乾隆皇君臣鬥智》(1982)
《鹿鼎記》(1983) 飾 索額圖
《少林傳人》(1983)
《清宮啟示錄》(1983)
《布衣神相》(1984)
《洪拳大師》(1984)
《新飛狐外傳》(1984)
《霹靂十傑》(1984)

閱讀全文

與電影新漁光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國外用手機看電影地區限制怎麼解決 瀏覽:41
粵語港產電影 瀏覽:934
有部電影裡面台詞談個蛋 瀏覽:873
電影牧羊人在哪個網可以看 瀏覽:253
龍山縣電影院今天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7
好看的中國電影喜劇 瀏覽:602
致命彎道電影在哪裡能看到 瀏覽:210
過年好電影演員表 瀏覽:215
兒童電影網盤 瀏覽:936
四字電影名字大全集中國 瀏覽:342
新電影倫理鬼父 瀏覽:598
最後的棒棒的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408
浴男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765
現在有什麼教育電影看 瀏覽:327
手機百度網盤如何下電影網站 瀏覽:661
香港電影台詞經典片段 瀏覽:866
國產電影我心依舊 瀏覽:67
史提夫旺達唱的迪士尼電影歌曲 瀏覽:208
英國電影恐怖 瀏覽:711
丁度的經典電影 瀏覽: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