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新電影票房排行榜是什麼樣的
截止到2020年1月29日為止電影票房排行榜是《美女與野獸》、《冰雪奇緣》、《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速度與激情7》。
1、《速度與激情7》,票房 15.1億美元
《美女與野獸》是一部真人童話電影,就是這部電影將《速度與激情8》擠掉強勢入榜。這部影片的原型,動畫版的《美女與野獸》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著配樂、最佳歌曲兩項大獎,更棒的是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提名。
㈡ 我新下了一部電影,900多兆,能看可是五顏六色的亂糟糟的, 跟本看不清,這是怎麼回事怎麼弄
可能是電影本身的問題
㈢ 求電影名字,好像是九百九十還是什麼蛋糕飯,主線是愛情故事,女主患癌症,結尾咳血死了,男主給她彈吉他
翻滾吧!蛋包飯
㈣ 電影《釜山行》5篇讀後感900字範文
《釜山行》是第一部亞洲的喪屍片,證明了亞洲人也可以拍好這種被西方固化的題材。 我為大家帶來幾篇《釜山行》 觀後感 供大家閱讀。
《釜山行》觀後感一
自從1968年喬治·羅梅羅的《活死人之夜》上映伊始,「僵屍(喪屍)片」作為一種亞類型的電影逐步登上了歷史舞台。在迅速受到觀眾青睞的同時,也在僵屍片鼻祖羅梅羅後續幾部作品(《活死人之夜》、《活死人黎明》、《喪屍出籠》合成「僵屍三部曲」)中確立了本類型影片的一些固定套路:諸如僵屍沒有思想、通過噬咬傳播感染病毒、殺死僵屍的唯一方式是摧毀大腦、倖存者總是在狹小或密閉空間內勾心鬥角、政府總是扮演無能的角色等等。
這一潘多拉魔盒一經打開,便成為了電影素材庫里最受歡迎的素材之一,各種有僵屍元素的恐怖電影層出不窮,還發展出了與懸疑、愛情、動作等其他元素混搭的作品。甚至在游戲領域,「僵屍」也是被折騰得最多的怪物之一,各大游戲廠商花樣百出,留下了許多金字招牌,而其中像《生化危機》這樣的大IP還能反哺電影。但相比在西方的繁榮昌盛,僵屍片在東亞 文化 圈裡始終沒激起多少浪花(香港的僵屍電影非同一范疇),特別是在類型片體系最為成熟的韓國,也未有導演對其進行本土化完善,直到2016年《釜山行》的異軍突起。
很難想像這么一部千萬觀影人次級別的現象級電影居然出自一個從無真人影片執導 經驗 的菜鳥導演。隨著《釜山行》在短短數月內的傳播、發酵和好評,延相昊這個名字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而非之前動畫電影的小眾圈。他特別有創意的一手是將兩部彼此聯系又相對獨立的作品以背靠背的形式推出,如此一來無論是前傳性質的動畫電影《首爾站》,抑或後篇性質的真人電影《釜山行》都得到了翻倍的宣傳效應,不得不說是相當聰明的商業安排。
我們常說如今過分工業化的電影環境扼殺了人們的 想像力 ,亦連帶著使得某些類型片走向了衰落。別看僵屍片時至今日依舊不乏人氣,但不能否認大多數僵屍片在滿屏的血漿和暴力背後,很少會探討更深層次的東西,這其實已然背離了羅梅羅運用僵屍這一題材來隱射社會事件的初衷。《活死人之夜》反戰、批評政府無能、撻伐資本主義、為少數群體吶喊。而在《活死人之地》中,羅梅羅的諷喻更進一步:僵屍和人的界限模糊了,產生了思考能力的僵屍似乎比三觀陷入崩壞、終日縮在高牆後狂歡的人類更值得生存。
而從前人那裡汲取靈感似乎正是延相昊和《釜山行》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這一點在以末世的人性博弈與社會構建為內核的美劇《行屍走肉》上也得到了印證。事實上,對《釜山行》的評價,更應同其姐妹篇《首爾站》放在一起來看。作為前傳的《首爾站》反而是在《釜山行》之後上映的,對後者中沒有交代的「僵屍是如何出現的」等問題作了解釋,但更重要的是對韓國政府、社會和人性進行了毫不留情的辛辣嘲諷。現實生活中常年在首爾市中心區域露宿街頭的流浪者人群成為了這部電影的焦點,病毒正是從這群人中間開始蔓延的。社會不同階層的隔閡、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疏離、執法者的無所作為被生動地一一還原。窮人生不如死,唯一的反抗途徑就是變成僵屍,這是多麼大的諷刺!
相對於《首爾站》的黑暗走向和無所顧忌,更商業、更面向大眾趣味的《釜山行》顯然做了些收斂,同時也稍微削減了延相昊一貫偏愛的坎普風格。不過,批判政府向來是忠武路的「政治正確」,尤其近年來接連發生了「世越號事件」以及「MERS病毒事件」後,韓國電影人對政府的指控愈加激烈。在《釜山行》中,政府的狡猾無能依然存在,比如對於僵屍蔓延的處置嚴重滯後不力,為了維穩而謊稱是群眾遊行而造成的混亂,既欺瞞了大眾,又將正當的遊行污名化。
然而,相比「抨擊政府」和將「列車」符號化的隱喻,《釜山行》的重點還是在對人性的開掘上。本片沒有樹立絕對的英雄,從主角石宇、到所謂的反派金常務、再到幾個主要配角都有自私利己的一面,特別是在列車這樣的封閉環境中,人與人的信任和友善勢必變得異常脆弱,人性中最丑惡的部分亦勢必暴露無遺。僵屍為何令人恐懼?它不是毒蟲猛獸,也不是外星異種,恰恰因為它本就來源於人類自身的變異,看似普通的常人也許在頃刻間就會異化為擇人而噬的怪物。僵屍在某種意義上正是表徵了人性中低劣的部分,這與以金常務為代表的極端利己者實無本質區別。
但延相昊在影片中仍然給人性留下了一點希望。雖然石宇在有限的電影時長里的轉變未免突兀,可是作為一種象徵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後為了保護女兒,在感染病毒後的溫情閃回和躍軌自盡的慢鏡頭剪影,既符合韓國電影慣用的煽情手法,也預示著一種人性的「新生」。這種「新生」不僅體現在石宇身上,導演將倖存者設定為一名孕婦和一個小女孩明顯同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更何況影片結尾,狙擊手在聽到小女孩的歌聲後出現了遲疑和放棄,而非《首爾站》里的無差別 射擊 。
總體而言,也許《釜山行》因為B級感不夠而沒能讓血腥恐怖粉過足癮,但作為一部好萊塢風格的類型片,它的製作水準絕對是合格以上的,套路以內的東西該有的都有,且沒有什麼很大的硬傷。包括《首爾站》在內,其更大的意義在於延相昊賦予了這種來自西方的舶來品一些鮮明的韓式烙印,比如承擔起作為一種媒介的社會責任,反映韓國的現實狀況,並用電影為某些群體進行話語抗爭,這是非常值得贊賞的。正如喬治·羅梅羅在接受《時代》采訪時 總結 過的理念:「我希望能給僵屍們一點點身份認同,我只是覺得我們得時刻記住,它們就是我們。它們從一種生命形態中走出,進入了現在的生活。」
《釜山行》觀後感二
「當你感到希望時給你絕望,當你感到絕望時又給你希望。」這是在看《釜山行》影評時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有人說韓國影人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他們非凡的敘事能力和精巧的借鑒本事。沒有好萊塢式拯救人類的大英雄主義,多了的是人性的 反思 與情感的刻畫。無論怎麼看,這部電影都是亞洲影界的頭一遭。所以,即使這部影片在國內禁播,也擋不住我們找資源一口氣看完吧。
現在距離看完這部影片也有一兩個小時了,總覺得想去記錄些什麼,或許是太久沒看這種值得思考的片子了,想抒發抒發自己的一些感觸。人性里有惡,必須先接受
看過影片的應該都與我一樣,恨不得殺了那個常務,他是那麼的自私,因為懦弱、恐懼、極度私心慘害了一個個無辜的甚至是幫過他的善良人。直到病發,他才說要去釜山找母親,我不知道導演在那個場景的用意如何,只覺得人在將死之際大都應該回歸到了初生時的狀態,內心想揪住的最後一根稻草似乎都是故鄉。
因為已無暇顧及 其它 ,哪怕他是一個巴士公司的常務,再高官再多權利,在生命的面前每個人都會變得很渺小。所以,有時候把自己抽出來,還是覺得需要去包容所有的,一切好的與不好的,善良的丑惡的,因為每個生命都有他們的不得已,把那些丑惡作為警鍾不斷去樹立自己越來越強大且完善的人生價值觀,也不失為一種豁達。
生命的頑強,無關能力有關勇氣在這部影片里,那個流浪漢也給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一開始他是不起眼的,在大人眼裡他是我們會本能遠離的對象,但在小孩眼裡,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平等相待。這個流浪漢,他是可憐的也是幸運的,他雖然沒有金錢權利一無所有,但他在這場災難里從未有一次被拋下。同樣的他作為一個人的個體,面對災難危險無疑也是恐懼的,甚至因為太過害怕在失去冷靜時也驚慌失措的犯錯過,但在最後,他終於在那個瞬間,為了保護孕婦和小女孩,是那麼毅然的撲向了感染僵屍病毒的喪屍者。如果說面對生命,我們都一樣的脆弱,如果一定需要分一個生命的勝負,那麼能戰勝生命的,一定是那些能在危險時刻依然控制自己冷靜下來,依然保有對生命的敬畏,對周邊人善意的勇敢者。無需成為英雄,不成為自私懦弱者這平凡普通的人生亦足以。
小人物的大英雄,還需自己去感受非常強烈推薦的一部影片《釜山行》,我不劇透,也不當喪屍片來看,但也必須承認如果沒有喪屍的刺激和與人物的碰撞斗爭,不會這么精彩。嗯好啦~不想再啰嗦就先寫到這里,還有很多的主角,那種勇敢的、堅韌的、頑強的力量你看了肯定也能感受到。只是希冀著我們每個人內心都要一直保留著美好純真,即使在世俗的道路上我們都會遇到很多的平凡瑣事,也依然要勇敢前行,像太陽一樣。
《釜山行》觀後感三
這是一部小成本電影,演員演技可圈可點, 故事 簡單的直線發展,雖為恐怖片但更多的是感人,是親情,愛情,友情在為難時刻作對於人本能的拷問,是那種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展示。總體來說還可以,節奏緊湊,屬於中等恐怖片適合男女朋友一起觀看,看完之後有一些想要吐槽的地方。故事發生的很突然,是前所未見的緊急情況又是關乎自身性命的事,在劇中,總有一些人老拖後腿,我想不單單是為了故事的曲折發展,因為是恐怖電影固定的套路,那就是害人害己的婦女、 兒童 在拖後腿,總會在關鍵時刻來搗亂,既成就了男主人公個人英雄主義又讓只有二十劇情的故事拉長到了一個半小時
裡面有很多與現實生活相違背的事情:
第一馬上要臨盆的婦女坐火車長途奔襲這本身就是很不科學,不好好在家待著跑出來瞎鬧,對自己和周圍的人都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也是對自己孩子的不負責任,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儒家經典名句,是中國文化「和」的一部分,看來韓國人並沒與完全接納儒家文化的衣缽,大反派前幾次的逃離可以原諒,因為放未知的「生還者」進入車廂可能存在潛在的危險,不僅救不了他們也救不了自己,但是接下來boss做的就過分了,就是那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像生活中救落水的人,如果自己不會 游泳 那就只能呼救而不是親自下水,不去做哪些害人害己的事情。
第二劇中所有人在面對突發事情最多的就是驚恐和抱怨,這里 要強調一句,老人和小孩可以理解為心裡壓力不足或者社會經驗不足,但是成年人依舊和這些小孩子一樣盲目的悲觀與慌張,唯有主角光環耀眼的主人公比較鎮定。
第三接著是當突發事件發生及可能威脅到自身的同時,本能的反映或是躲避或者是思考下一步怎麼辦,而劇中也是很多影視劇裡面常有的bug,那就是人一直在發呆腦子一片空白,我可以理解為短暫的思維空白,但是更多的是心智不夠成熟,腦子空白的時間太長了,這樣的人就是城裡人,想像一下農村的小伙偶遇殺人現場震驚之餘馬上就跑,反應時間絕對不超過三秒,而劇中的人在人被壓在火車下面一直在慌張的看著,盲目的等待,徒勞的浪費生還的時間,也許有人會說換做是你也會這樣,並非!只有城裡人或者韓國這群 習慣於城市慵懶的心態的傢伙才能如此懈怠,城裡的小孩不知畏懼危險。
第四,明明知道被僵屍打破的傷口必定感染,在劇中到達13號車廂時,主人公和男二號(姑且叫胖子吧)脫了上衣徒手與眾多僵屍,無異於自殺,你那一個塑料瓶都是好的,這於情於理說不通啊,分明是沖著耍帥的,穿了衣服在無疼痛感的僵屍面前基本沒有防禦的保護,脫上衣纏膠帶的他們在將士面前近乎裸奔,你們不被感染僵屍都不好意思混下去當壞蛋了。故事告訴我們危難時刻不能像影視劇里那樣坐等被救,否則只能等死,我們不是男主教沒有那麼多的幸運,自救才是王道,
第五拋開劇情,單純的講僵屍本身,如果世界上真有這些不吃不喝但是能活蹦亂跳的僵屍,且不知疲憊,那麼能量就不守恆了,我們就能早出永動機,完全可以用這些僵屍來發電,以為他們有無窮的能量(O(∩_∩)O哈哈~),這個純屬個人腦洞
第六劇中,當倖存者終於相聚於同一車廂時,雖然能理解為人有求生的本能,但是大家相互指責相互懷疑,相互厭棄, 教育 女兒非常時刻不給老人讓座的主人公,這都是不對的,尤其是在片尾最後的懷孕婦女和女孩走向安全區的時候,那個不明真相就要對自己同胞痛下殺手的軍官,說明了韓國人心的劣根性,從《太極旗飄揚》里南韓游擊隊殘殺為吃口飯而被迫屈服北朝鮮的無辜貧民,從《高地戰》為逃命而殺死二小隊所有人的日英,不僅沒有遭到同伴的嫌棄反而大家都支持和同情,這種情況中國人只會和同伴共生死,民族的劣根性顯露無疑,中國人對於日軍、美軍俘虜或者偽軍幾乎寬大處理,國民黨士兵更是有直接教育後編入戰斗序列的例子,敢問韓國人能做到嗎?不能,這也就是漢族人的包容性可以同化周邊無數的少數民族,也正是這種包容,使得民族更加團結,我們處在一個最好的和平時期,安全感給我們帶來向上奮斗的空間,感謝偉大的祖國,我是一名中國人,一被黑的最多的河南人。
《釜山行》觀後感四
前段時間《釜山行》出了資源,很快就開啟了霸屏模式,刷爆了各種網路社交平台。有人說恐怖刺激,有人說催淚感人,有人說反思人性...七嘴八舌各抒己見,基本上都是好評。剛查了下,豆瓣上已經有8.3分,時光網也有7.7分,從普通觀眾的反饋來看,能夠說是很成功的。事實上,本片透過今年戛納午夜展映單元,不僅僅遠銷到多個國家和地區,還被多家公司買下了翻拍權。盡管《釜山行》並不是喪屍電影第一次A級製作嘗試(《末日之戰》不太行),但的確是目前為止,效果最為令人滿意的一部。然而這種滿意,更多是從B級題材A級製作的角度來考量的。關於本片的優缺點,網上已經談到很多了:正面來看,敘事節奏出色,視覺效果驚人,思考恰到好處,情感內核充沛;反過來說,煽情缺乏節制(韓國片子老毛病),存在敘事Bug(喪屍片都跑不了),主角形象平面化....其實作為一部商業片而言,本片已經足夠保質保量。但換個角度來看,本片最大的成功,是在於可量化、可復制——它具備了一部優質的A級商業片所需要的一切素質,使得本片得以成為一個範本,不用在世界觀設定層面絞盡腦汁,而是透過製造一個活動的封閉空間,從容調節敘述節奏和調動觀眾情緒。即使是被吐槽的情節Bug,也變相成為了一種改編緩存空間,得以適應不同地區的本土化版本製作的需求。當然,同樣的道理,也能夠繼續拍續集(如《生化危機》系列)。這個層面上的成功,也將本片和近些年其他一些不錯的喪屍片劃分開來——《末日之戰》落腳在布拉德皮特的參演保障,《僵屍肖恩》落腳在埃德加賴特的導演風格,《溫暖的屍體》落腳在對類型混搭的惡搞嘗試...概括來說,缺乏延續性和復制性。但是就個人觀點而言,《釜山行》最成功的點,作為一部喪屍片,也是最失敗的地方。如果說瓦爾魯東和雅克特納在雷電華開創了B級片的新風尚,那也是從電影本質的鏡頭語言出發,利用環境氛圍替代傳統化妝來製造恐怖效果。那麼作為B級片的一支分類,喪屍片從誕生伊始,其魅力都是和亞片種類型以及導演本身的美學風格是分不開的。相較於A級製作,B級片背景的喪屍片,往往投資要低得多,而導演發揮自由度也更大。很多視覺系導演要想買入大製作的行列,喪屍片就成為了一個絕好的敲門磚,強化出他們的優勢(另類的視覺風格),弱化他們的弱勢(薄弱的敘事潛力)。扎克施耐德(《活死人黎明》)、丹尼鮑爾(《驚變28天》《驚變28周》)、彼得傑克遜(《群屍玩過界》)、埃德加賴特(《僵屍肖恩》)...都是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導演。正是這個原因,《釜山行》失去了喪屍片本身的最大魅力。延尚昊作為本片導演,不見《豬玀之王》那種更加出格大膽而具有爭議的生猛,更多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留意翼翼的妥協和過於刻板的設計。什麼時候該緊張,什麼時候該放鬆,如同一個時鍾,精確到我們幾乎能夠預見到下一幕會發生什麼,反而喪失了電影節奏本身的功用,即持續地帶給觀眾驚喜感和代入感。而模式化的人設,則讓這種呆板變本加厲——除了男主角,其他主角要麼偉光正,要麼窮凶惡極,缺乏打動人性的主角弧光。無論是其中穿插著黑ZF,還是主角立體嘗試,都缺乏足夠的情緒和情節鋪墊,名為談人性善惡,實則寫實感不足。即使是網路上流傳的未過審黑暗版本,也但是是在這種極端觀念上,再進一步罷了。剝奪了cult風的視覺風格和個性化的敘事風格,喪屍片也很難再稱之為喪屍片了。就我個人而言,喪屍孕婦生鬼子、和喪屍基友打電玩的橋段設計,要比陰謀論搞笑多了。畢竟這但是喪屍片,三觀那麼正能叫Cult?
《釜山行》觀後感五
兩天內看了兩遍《釜山行》,看得我心裡有點難受,再一次被韓國電影引發了我對人性的反思。
孔侑扮演的證券基金管理人,一開始是個自私,只在乎自我利益的人,甚至在教育女兒的時候都是灌輸得」自我才是最重要的」觀念。女兒秀安說的一句話:」爸爸你一直都只會想到你自己,你的眼裡都看不到別人,所以媽媽才會離開你的。」把他人性里的缺點放大。而他在隨後的與被病毒感染的喪屍斗爭的過程中被別人幫助然後學會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讓自己得到了救援,人性里的那點溫暖被漸漸地喚醒了。
看劇的時候,無限心疼馬東錫演的胖大叔。他是這部電影里我覺得最有擔當的男人,他是丈夫,也是爸爸。在關鍵的時刻,第一個站出來保護家人,保護身後那些脆弱的人,直至最後犧牲一個小我,力求保全其他人的生存,他的正義是存在於骨子裡的。
在胖大叔被喪屍們攻陷後,我的心情是灰的,他本可以活下來的,如果15號車廂里的人能夠及早開門的話。包括15號車廂里那幾十號人,本來大家都是可以活下來的,然而他們最後都淪為了喪屍們的饕餮。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居然是無感的,甚至覺得是合理的。不是說他們就該被喪屍們攻擊,其實讓他們最後被毀滅的是他們人性里的自私和冷漠。愛會傳染,恨也會傳染,善良會傳染,丑惡也會傳染。那個西裝革履的中年大叔,把人性里的自私冷漠等丑惡骯臟的一面展現無遺,甚至像病毒一樣迅速地感染了許多人。在對抗喪屍的過程里,他們把別人當作盾牌來換取自己的生存,甚至冷眼旁觀別人的生死而無動於衷,就像那個因為對人性絕望的婆婆說的那句」這群人渣」。最後15號車廂里的人的下場,讓我想到了那句」善惡皆有因果」。
看到最後,列車長本可以倖免,高中生榮國和珍熙本可以生存下來,但都是為了幫助那個西裝革履的大叔而反被推向了喪屍們,成為掩護他逃生的盾牌。不禁心灰意冷,人的善良在自私自利的人眼裡只是可利用來成就自己的工具而已。而這樣的人,在再無可利用的時候,會是怎樣的結果呢?電影里的結果是毀滅。
在對人性難過的同時,也被電影里的幾個情節感動和溫暖到。鄭有美飾演的尚慶是個大腹便便的孕婦,然而在列車上,她寬容大度,心懷他人,雖然是個孕婦,但也沒有成為任何人的負擔,甚至還幫助著身邊的人。透過她,看到了一份簡單純粹的善良和自強。還有那個流浪漢,被別人幫助,同時也懂得反過來幫助別人,看起來像是最不懂人情世故的他,最後為了救尚慶和秀安而挺身而出的那個畫面讓我有點想哭。一個流浪漢做出了一個常人做不到的事,心裡有溫暖有感動也有一點點感慨人情涼薄。
看到那一群如洪水猛獸般鋪襲而來的喪屍,甚至有種感覺,人性里的一些丑惡恰如這屍鬼病毒一般在肆虐傳染著。就像那個西裝革履大叔輕易就煽動了車廂內的人,在面對穿越喪屍們過來的孔侑他們,是那麼冷漠無情。
電影里的最後,孕婦尚慶和秀安作為僅存的生存者穿過了那條黑黑的隧道,像過一條從黑暗通往光明的渡橋,這一路過來走得太艱辛,她們的淚水裡飽含了多少辛酸,有多少是絕望後看到希望的喜悅呢?最後戰士們從出來奔進那個黑黑的隧道里的畫面,他們背後的那片光明讓我願意相信:黑暗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