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搞笑高清 >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四傑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四傑

發布時間:2023-08-20 19:11:49

Ⅰ 義大利出名的電影三部曲是那三部

看一下,你問的是吉賽貝·托納多雷導演的時光三部曲《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
採納哦

Ⅱ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藝術主張、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主張:記錄性可斷定盡可能不侵蝕原有物質的全貌,在觀眾腦海中,將銀幕現實的表象與真實的現實合二為一。實景拍攝,攝影機隨人物在實際空間中運動,傳統場面調度理論消失。更為電影化的真實空間形式得以表現,同時避免舞台觀念的戲劇用光。

長鏡頭、景深鏡頭的運用每個鏡頭成為完整一段,體現創作者忠於自然的客觀性,體現巴贊「攝影上嚴守空間的統一」觀點。

代表人物及作品:

1.羅伯特·羅西里尼 :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游擊隊》、《德意志零年》 此三作被譽為"戰爭三部曲",標志著新現實主義進入全盛期,《義大利萬歲》。

2.維斯坎迪:

《沉淪》、《大地在波動》、《受苦的人們》

3.德西卡:

《偷自行車的人》、《溫別爾托·D》

4.德桑蒂斯:

《羅馬十一時》

(2)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四傑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是指20世紀40年代在義大利開始的現實主義電影運動,義大利傑出的電影藝術家,從漫長的法西斯主義的統治下,從戰後的碎磚瓦礫中站立起來,他們想盡辦法籌措資金和膠片來拍攝影片。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是一次從內容到形式徹底的美學革命,是繼先鋒電影運動後出現的第二次電影美學運動,義大利現實主義鮮明的美學特徵,標志有聲電影以來電影趨向現實主義美學追求的最突出成就,改變西方與美國電影力量對比,並向傳統戲劇電影挑戰,創造更為電影的藝術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

Ⅲ 影片偷自行車的人是義大利什麼電影流派的代表作

《偷自行車的人》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經典之作,是世界電影史上十大不朽的影片之一,它集中代表了新現實主義的美學特徵。影片觸及到了義大利下層社會的生活,深刻地反映了義大利的社會現實。其結構巧妙,演員的表演也真實自然,使影片看上去更具真實性且富有親切感。影片中沒有眼淚,卻比後世大賣苦情的作品更令人痛徹心扉,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作。

故事發生在二戰後的羅馬。職業介紹所前人群涌動,無數人在等待工作。賦閑
達兩年之久的安東終於被介紹到廣告張貼所工作,但有個條件,他必須有自行車才能工作。妻子當掉了家裡所有的床單才贖回被當掉的自行車。第二天一早,兒子布
魯諾就為爸爸擦好自行車,妻子為他准備好午餐。安東從廣告張貼所領到任務,一位有經驗的工人給他指點完工作要領,留下他獨自工作。一小夥子乘安東工作之
時,騎上他停靠在路邊的自行車飛馳而去。安東跑去追趕,卻被眼線干擾,失去目標。安東向警察報案,卻得不到任何幫助,他只得向好友求援。好友建議第二天一
早到自行車市場去找,因為偷車人可能在那兒脫手。次日清晨,安東帶著兒子和好友來到自行車市場。一陣尋找後毫無結果。他們又來到另一個自行車市場繼續尋
找。不想一場大雨,把市場沖散。父子擠在屋檐下避雨時,發現那個偷自行車的小伙在不遠處和一個老乞丐交談。安東追了過去,那人騎著自行車逃走。安東急忙回
來尋找老乞丐,盤問他小伙的下落。老乞丐拒絕回答,安東父子緊盯他來到一座教堂,安東再三要求老乞丐陪他去找小伙。無奈下老乞丐只得告訴他一個地址,但不
肯陪他去。他們的爭吵聲引來教堂工作人員,老乞丐趁機溜掉。
按老乞丐提供的地址,父子來到一個貧窮的居民區,在那兒碰到偷車的小伙。
小伙看到他們撒腿就跑,安東把小伙揪到大街上。沒想到圍觀的居民都是他的鄰居,偏偏這時小伙抽搐起來。居民們紛紛為小伙開脫,指責和恐嚇安東,盡管布魯諾
找來警察也無能為力。面對一張張充滿敵意的眼睛,安東只得知難而退。
父子倆沮喪地往回走。路過街口時,安東看到街邊無人處停靠著的一輛自行車,一個念頭在他的頭腦中閃現。他急忙打發兒子回家,自己偷偷騎上那輛自行車,不料被車主發現,並被路人抓住,要將他送往警察局。街邊等車的布魯諾看到這一切,跑了過來,哭喊著「爸爸」拚命地拉著父親。車主看到哭泣的布魯諾,讓大家放了安東。

安東木然地行走在大街上,布魯諾緊緊地拉著父親的手。看到身邊的兒子,安東流下了眼淚,握緊了兒子的手。父子倆消失在茫茫人群中。

Ⅳ 義大利:哪些義大利電影和導演的作品是必看的

義大利電影的藝術氣質與它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瀕臨第勒尼安海、亞得里亞海、利古里亞海與伊奧尼亞海,凜冽、濃艷、溫和、平靜,不同的景觀意象賦予它不同的風貌與精神氣質。而義大利電影的輝煌,則要從台伯河(又稱特韋雷河)孕育的羅馬說起。

1905年,義大利電影人於羅馬創立電影製片廠,之後都靈、米蘭、那不勒斯、威尼斯等地也建立了小電影公司,拍攝由歷史題材和由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二戰時期,墨索里尼將電影作為一種宣傳手段,任命其子管理電影業;一些導演拒拍庸俗商業片和鼓吹法西斯思想的宣傳片,拍攝了一些只注重作品形式探索而被後世稱為「書法派」的電影,即「走形式流,要精緻」。

1945年,墨索里尼垮台,曾經孕育文藝復興的義大利正在迎接又一次重生。受戰爭重創,二戰後的義大利通貨膨脹、經濟衰退、失業率極高,人民生活貧困。電影界更是面臨資金匱乏的窘境,電影人不得不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實景拍攝;同時,他們不滿現實,渴望用電影來反映義大利的現實狀況及戰爭造成的民族悲劇,因而幾乎都有意無意地拍攝了反映戰後義大利社會問題的電影。《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就在那一年8月橫空出世,標志著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學派的誕生,亦成為義大利電影史上一座無法超越的豐碑。

‍《羅馬11時》劇照,上百名女子為應聘一個打字員職位擠在樓梯上,造成樓梯倒塌。影片真實反映了戰後義大利經濟復甦時期的社會現狀,揭露了當時嚴重的失業和貧困問題,是具有社會批判力度的傑作。

同樣取景於羅馬、表現失業困苦的名作,不能不提切薩雷·柴伐蒂尼編劇、維托里奧·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執導、1948年上映的《偷自行車的人》:失業多時的里奇費盡千辛萬苦獲得一份張貼海報的工作,他贖回已當掉的自行車方便沿街工作,卻不想上班第一天車就被偷了。里奇和兒子尋遍羅馬大街小巷未果,最終決定「以牙還牙」,卻被當場捉住受辱。攝影機跟著里奇父子在羅馬的大街小巷中穿梭:人群擁擠的職業介紹所、破爛簡陋的工人居住區、物品堆積如山的當鋪、熙熙攘攘的自行車市場、教堂、妓院、賊窩⋯⋯電影猶如戰後義大利現實的全景畫。

Ⅳ 新現實主義的電影流派

新現實主義是西方現代電影流派之一。受19世紀末作家維爾加所編導的真實主義文藝運動影響,是批判現實主義在特定條件下的發展。多以真人真事為題材,描繪法西斯統治給義大利普通人民帶來的災難。表現方法上注重平凡景象細節,多用實景和非職業演員,以紀實性手法取代傳統的戲劇手法。首部影片是《羅馬--不設防的城市》。(1945),代表作有《偷自行車的人》(1948),《橄欖樹下無和平》(1952)等。現該派雖然沒有過去聲勢浩大但一直在發展變化之中,亦在當代中國的電影中也時有顯示。
新現實主義電影是在二戰結束前後在義大利出現的,它一出現就受到了人們的注意,甚至令人震驚,其原因並不僅僅在於這一電影學派竟然異軍突起於在經濟、軍事和政治上面臨全面崩潰的一個法西斯主義國家中,更主要的是它完全以嶄新的獨特的表現風貌,突破了以往西方電影的部分傳統或陳規。 第二是影片的真實性。眾所周知,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影片的美學特徵之一,是它力求場景的逼真感。幾乎所有的新現實主義影片都是把攝影機搬到實地去,在簡陋的街巷,故事的實際發生地--貧民窟、破產的農場--倒塌的樓群中進行拍攝,這一做法在當初雖然是帶有偶然性,但到了戰後由於攝影柵大部分已破落,不能使用。即使使用,也是租金昂貴。無奈被迫只能更多的採用實地場景拍攝。然而這種做法卻在客觀上增加了影片的真實性,自然的同影片的表現內容相適應,而其在一些影片僱用一些非職演員扮演角色,甚至是主角。這一做法就其原意而言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但後來證明這一使影片有著更多的真實性而排除影片的演出性的措施是有其片面性的。
我們將新現實主義的美學特徵綜合起來觀察,是否可以說它實際上是突破了歐美電影那種戲劇化敘事特徵,而樹立了一種反戲劇的電影美學樣式。在此以前的大部分歐美電影都是局限在敘述故事的表現方法上,而新現實主義影片卻是努力想再現生活,而且是基本上按生活的原貌去再現。作為新觀實主義電影的理論奠基人,著名新觀實主義電影編劇柴伐梯尼就說過,新現實主義最突出的特徵及其最重要的新意就在於它證實了一部影片並不一定需要有一個故事,即一種根據傳統臆造的故事;新觀實主義的最大努力就表現在它盡可能使敘事淺顯,講得盡可能簡明。總之它不是故事,而是一種實錄,一種記錄精神。在闡明新現實主義的美學特徵的同時,柴伐梯尼也從理論上為這一學派辯護。他把新現實主義電影視為一種(現實的)實錄。因為他認為生活就是藝術。他說過:街頭巷尾,日常瑣事充滿著感人事件,只要你悉心去注意,你就能找到藝術。顯然,柴伐梯尼是不主張對生活進行歸納、綜合和提高後作為一種生活的本質去表現的,而只是局限在對生活現象的羅列,這種創作方法很多是屬於自然主義的。這可從他的《偷自行車的人》、《溫培爾托一目》、《米蘭的奇跡》等影片看出來。但是,應該承認,新現實主義電影及其主張的這種生活即藝術論,在戰後百廢待興的歐洲電影市場,卻有著它必然的歷史地位。它象一股洶涌的激流沖擊著陳舊的歐洲電影界,甚至也沖擊著好萊塢、迫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去考慮改變自己固有的製片方向。它的影響是世界性的。
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的段落鏡頭理論 新現實主義電影的手法和美學主張,促使以後的電影理論界不論在電影的敘事手法,蒙太奇剪輯、攝影、表演,以致在劇場景的結構上都出現新的論證和觀點。最明顯的是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的段落鏡頭理論(即長鏡頭理論,反對單鏡頭剪輯,而主張像一些新現實主義影片一樣,更多以段落或一場戲作為一個剪輯單元。在他看來,只有這種剪輯方法,才更符合生活。
在西方電影界中,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甚至還改變了歐美電影界對男女演員的審美標准,即歐美電影以往注意的首先是臉型、身材。而新現實主義電影出現以後,關心的則是《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中的女主義公安娜·瑪尼阿尼式的演員,也就是說更強調了氣質。這一觀念的轉變,在至在八十年代後期的美國新好萊塢的電影中又進一步得到了印簽,如簡方達等。可見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影響是劃進代的。 Ladri di biciclette (1948)
戰後,還未能從戰爭創傷中恢復的義大利,社會上存在著嚴重的貧困和失業現象,影片描寫了一個普通的失業者,演員本身就是一個失業者。(拍完影片後,他繼續失業。)
最能代表新現實主義精神的作品。這部影片常被人冠以新現實主義的「里程碑」或「至高點」等殊榮。榮獲第二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金球獎特別獎。
開創電影史上首次全部使用非專業演員的先河。
導演:維托里奧·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堪稱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中最具才華的導演,一生中四次獲得奧斯卡獎。
溫別爾托D Umberto D (1952)
描寫了戰後一位收入微薄的退休老人的生活。
還是德·西卡的作品,有很多人認為這部影片的貢獻遠遠超出了《偷自行車的人》,這是一部令人感到極度絕望,同時又充滿溫情的作品。德·西卡還是一位煽情大師,很少有人能不流淚地觀看此片的最後一場戲。
Rome,Open City (1945)講述了游擊隊員由於叛徒出賣英勇就義的故事。
這部影片完成時,戰爭尚未結束,故事結尾德國軍官槍殺神父的場面是對德國法西斯反人類、反上帝的控訴。此片的很多手法後來被其他導演紛紛效法,堪稱新現實主義開山之作。
導演:羅伯托·羅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費里尼說羅西里尼影響了他一生。1948年羅西里尼執導《德意志零年》又標志了新現實主義全盛時期的另一個高峰。今年是這位大師誕生100周年。
八卦一點的故事:已經成名的英格麗·褒曼看到此片後,竟不顧自己是有夫之婦和在觀眾心目中美麗聖潔的形象,主動追求羅西里尼,最終兩個人沖破重重阻礙(包括和原來的配偶離婚),開始了一段曠世戀情。
大地在波動(1948)
關於西西里島一戶漁民為了改變貧困的命運,冒險創業最終慘遭失敗的故事。
這部影片被認為最嚴格意義上的新現實主義電影,其中含有大量紀錄片式的場面,描繪了西西里島漁民的豐富而真實生活狀態。影片中不時加有話外音,對人物、事件進行評論,有點像政治宣教書。但這並不影響影片的可看性,那些豐富的細節帶給我們的感受遠遠超越了語言。
盧奇諾·維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與羅西里尼及德·西卡並稱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三位大師」。今年也是這位大師誕生100周年。

Ⅵ 現實主義電影的代表人物

羅西里尼,義大利著名導演,重要作品《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二戰電影最大傑作,新現實主義的奠基作。《羅維雷將軍》(General della Rovere)獲得了第二十四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與朱賽普· 德·桑蒂斯、盧切諾·維斯康蒂、維托里奧·德·西卡同被譽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四大主將。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四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繼續上映英語怎麼說 瀏覽:70
100部經典的二戰電影玩具島 瀏覽:146
游泳池裡冒岩漿的電影名字 瀏覽:138
電影弱點英文簡介100字 瀏覽:57
看電影信用卡哪個最好 瀏覽:549
一起慢慢變老電影 瀏覽:85
獅口驚魂電影國語 瀏覽:993
農村微電影搞笑 瀏覽:591
英語口語電影及內容 瀏覽:583
科幻電影最後返回地球 瀏覽:987
美國片搞笑的女胖子演的電影視頻 瀏覽:74
電影半熟少女歌曲 瀏覽:23
特別快樂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48
排骨看電影 瀏覽:424
畫皮電影裡面有哪些明星 瀏覽:425
中國監獄的電影 瀏覽:78
搞笑電影大全爆笑武打 瀏覽:222
國外黑人小孩搞笑電影 瀏覽:566
吳孟達拍的電影名字 瀏覽:933
中國電影九九艷陽天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