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丑》觀後感範文
《小丑》這是一部遠超人所料的傑作,它不僅是一部將鏡頭聚焦底層,屬於小人物的電影,更是一場帶有社會性的警世寓言,當哥譚市最終深陷暴亂的泥沼,其實誰都無從指責引發這場暴亂的是那外表看似邪惡冷酷的小丑。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小丑》 觀後感 範文 ,希望大家喜歡!
《小丑》觀後感範文篇一:
《小丑》最無爭議的成功之處,在於傑昆 ‧ 菲尼克斯神采飛揚的卓越表演:他把人物本來就尤為鮮明的悲劇與瘋狂交織且推進的復雜氣質演繹得異常精準,以致達到了讓人不安的程度。當然這也部分要歸功於劇本對這個角色的成就:他存在於每一場戲,幾乎每一場戲都給足了情緒。且在拍攝上運用了大量的手法來強對表演所傳達的情緒加以強化:低照度大陰影的燈光,獨舞的慢鏡,配上傑昆 ‧ 菲尼克斯扭曲的表情,銀幕上若干個瞬間都是極具表現主義色彩的。
但這種獨角戲的選擇,也就導致了劇作的兩個嚴重困難,或者說是矛盾:第一是人物形象上的,即由於小丑形象的特殊性,他的精神病特質所導致的無法共情化的人物特點,與劇作中強調環境與周圍人對其壓迫這一「正常化」的處理相矛盾;第二則是宏旨主題上的,由第一個矛盾派生,又反過來凸顯了第一個矛盾——即對社會抗爭、街頭暴力運動的處理,由於視角和篇幅的原因,社會運動的成因被塑造成了簡單的「富人不仁,窮人暴起」的二元抗爭,空有場面,內里淺薄。由於小丑是這個暴力抗爭的圖騰,與抗爭互為因果,淺薄的處理也反過來損害了小丑的人物塑造。
展開來說,小丑無疑是DC漫畫中最復雜的反派(離不開諾蘭和希斯萊傑的傑出創作),瘋狂中帶著悲情,裂開的嘴角恰恰是其內心的絕妙外化。但如果用最簡單的的語言試圖 總結 的話,我認為是反社會。他對於人性之惡的篤信和執行,達到了信仰一般的程度,所以並不應該是簡單直接的受到他人傷害後對人性的失望——有因為失望的懷疑人性,就也應該有因為看到善舉後的相信人性,而小丑明明就是人性的反面。換言之,這樣一個特殊的、「元惡」的形象,是無法用合乎情理的「特殊遭遇導致性格大變」的簡單方式解釋的,這樣一來不可信,二來也反而損害了小丑形象的獨特魅力。電影中的處理太過四平八穩循序漸進,一開始會善意地逗公車上的孩子,被同事坑了後非常憤懣但無力還擊,被華爾街精英欺負是中間的爆發點,但殺了他們後還是會驚慌,直至發現母親對自己的欺騙和(放任)虐待,生活中唯一亮色也只是幻想時,才徹底崩壞,變身邪惡小丑。這樣的處理看似順理成章,但恰恰細思之下難以說服觀眾:小丑這么壞的壞人,他的心路歷程似乎不該像一個普通殺人狂一樣普通。
所以,社會化的歸因是無法解釋反社會人格的形成的,Arthur的卑微善良到小丑的邪惡跋扈,硬要解釋的話,不如歸咎為土裡土氣的雙重人格,最後Arthur被小丑吞噬。但這種變化用四平八穩遞進的個人遭遇來合理化顯然是緣木求魚了,所謂時勢造英雄,小醜人格的誕生或浮現應該與劇本中本就存在的暴力社會運動產生有機聯系。
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由於視角被局限在小丑這里,我們只看到民怨很大-Arthur殺人小丑變成圖騰-抗爭越來越升級-小丑誕生引領運動的發展過程。對於運動的起因電影簡單處理成為富不仁導致的民不聊生,運動究竟如何升級?小丑在這中間起到了怎樣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如何成為運動的象徵性形象?這一切我們都沒有看到,這樣的處理顯然失之淺薄了。以影片著力強調的外面在抗議,富人們在豪華劇院里事不關己地看卓別林發笑這場戲為例,只能給人留下腦滿腸肥的大資產階級對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勞動人民只有剝削沒有同情這樣的政治課本式印象,小丑被老Wayne一拳打醒所有幻想,社會與Arthur的幻滅只是重合而已,社會運動只是成為了小丑誕生的恢弘背景,沒能產生任何的有機聯系。
其實改進的方式已經蘊含在了劇情的設定當中,比如對一些關鍵情節點的模糊化處理。在小丑形象塑造上,不要直白地說女友是幻想,身世也跟Wayne毫無關系,用一點不可靠敘事讓這兩個關鍵點都沒有答案,這兩個事件也就從直白但不可靠的解釋,變成與小丑之惡難分因果,不去笨拙地歸因,小丑的不可理解性也就更加有魅力。而社會運動方面,也可以用同樣的手段:比如一段錄像顯示,一個看似小丑的人做了鼓舞窮人的事,例如從警察的棍下救出了無辜的示威者,然後當局出來反駁說錄像是偽造的,而我們並不知道答案,也不知道錄像里的人是不是Arthur本人。這樣的不可靠讓社會運動的復雜性和小丑與其的復雜互動有了一個小小立足點。這樣的處理不能說解決了兩個矛盾,但起碼是一個改進的方向。
《小丑》觀後感範文篇二:
在《小丑》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幾乎淚流滿面。究其原因,大概是《小丑》幾乎脫離了善惡分明的超級英雄宇宙,哥譚可以是任意一個既有高樓也有臭臭下水溝的現代都市,而本名Arther的小丑基本上是個普通人。當然,影片還是點了幾個我們熟悉的名字,蝙蝠俠布魯斯·韋恩,高登警長,但他們幾乎無足掛齒。因此,盡管漫改+金獅使影片成為爭議中心,它內容的游離和形式的風格化可能會使沖著DC宇宙去看的觀眾失望。這里沒有超級英雄,也沒有超級反派。
在諾蘭的《黑暗騎士》中,希斯·萊傑塑造的小丑是一種極端的哲學抽象:無端由的惡,對秩序的反動。「瘋狂就像地心引力,只需輕輕一推。」他毫無保留地勾起每個人深藏心中的邪惡,讓我們發現純粹的惡也可以美得驚心動魄。蝙蝠俠有所牽掛,而小丑沒有什麼可以失去。因此小丑成了那個給蝙蝠俠帶去最大傷害的人。「Why so serious?」以他為符號的運動對蝙蝠俠為代表的價值體系構成了根本沖擊。在他設置的近乎黑暗森林博弈的兩艘船的難題中,《黑暗騎士》不得不以囚犯們人性光輝爆發來挫敗小丑的計劃,從而給出一個事實上不大可能的理想主義結局。
因此,《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一方面是神經質的,反常的,一方面,他的思維和行動很難說不是理性計算的結果。他精準地把握住人性,一次次釋放致命一擊。在這個意義上,他和蝙蝠俠旗鼓相當,他絕不是普通人。嚴格意義上,我們甚至不能說他是瘋狂的,因為他盡管鍾情犯罪,脫離社會規范,卻擁有和運用理性。
而《小丑》中的小丑則是瘋狂的。這里沒有什麼可劇透的,它講了一個社畜都算不上的小透明猶如復制粘貼的一天又一天,一種以我們時代的任何標准計算都全然無價值的人生。在後半段某些場景,你會想起《搏擊俱樂部》。但它又沒有《搏擊俱樂部》那重重疊疊的符號——IKEA,機械復制,消費主義……盡管部分情節暗示了貧富差距,等級懸殊,盡管哥譚骯臟得像個老鼠洞,《小丑》全力勾畫的其實是一種絕對孤獨的生存狀態。它不剖析原因,只扔出結果:無人注意的生命甚至不是齒輪上的一環,活或死都沒人在意。
Arther不是哲學家,不是革命者,是個幾乎連話都說不出的可憐人。他對著電視做白日夢時,不像每個握著手機做白日夢的我們嗎?他做夢時的笑容反而比我們更羞澀,更天真,因為他相信著,而對著手機快活的我們其實已經不相信了。他坐著地鐵來來往往時,孤獨得就像北京地鐵晚高峰上的每個疲憊而麻木的社畜。
影片最傑出的設定是Arther的大笑。「我為什麼總是面帶笑容?」《黑暗騎士》中,小丑給了兩個版本的答案。而《小丑》中我們發現,Arther一方面真誠地夢想成為著名喜劇演員,給人們帶去笑聲,一方面由於病理原因經常爆發無法自控的大笑。當他認真工作時,沒有想像中的笑聲,只有機械經過的人群。而當笑聲不合時宜地爆發出來,迎接他的只有不解和厭惡。華金·菲尼克斯的笑聲凄長,笑到最後彷彿要嘔出靈魂。我們為什麼不再笑了?什麼時候,笑聲也成了刺耳的噪音。在影片的一個時刻,悲劇和喜劇的一線之差被參透,小丑誕生了。
作為一個小透明,Arther說話也沒有人聽,索性不說話了。於是我們看到小丑無時無刻不在舞蹈。面對並不存在的觀眾,演練著出場、亮相、致意、舞動,這些都在慢鏡中無比殘忍。言語的盡頭是舞蹈。當人類創造的語言無法溝通時,交流和表達的慾望、「我存在」的呼喊在舞蹈中沖破身體而出。作為社會規范下的人,我們只能在特定場合,如酒精的麻醉和酒吧的音樂中舞蹈。而小丑,他替我們把世界變成了舞台。
我們在各種電影中見過小人物的舞蹈。《白日焰火》中出賣愛人恢復原職的中年人舞蹈,油膩而悲涼,《燃燒》中的夕陽獨舞是馬上就要逝去的美。它們渲染出一種意境,讓小人物也成了目光焦點,讓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也變得鮮明。音樂片中,舞蹈讓整個世界旋轉起來,所有人自動被吸引進來。而小丑之舞是格格不入,像社畜偷偷在電梯里舞蹈。
《小丑》觀後感範文篇三:
第一次了解(小丑)是沉迷福爾摩斯探案集時,翻閱了很多歷史上震驚世界的一系列殺人案,其中一件案子是十九世紀中一位男同志奸殺幾十名男性並藏屍於自己家中,而他的職業是一名小丑扮演者,在周圍人眼裡 他是正直的 溫柔的 ,在所有人眼裡,小丑都是為了(搞笑)而存在的,當時這件案子曝光以後,全國人民都給(小丑)這個形象貼上了 邪惡的,詭異的新標簽,也正因為這件案子,好萊塢行業開始編寫 將這個形象邪惡化 翻拍成各類型恐怖電影,例如《小丑回魂》《鬼驅人》《蝙蝠俠·黑暗騎士》等...而《小丑》這部電影里的角色,正是DC宇宙黑暗騎士里的 (小丑),當時小丑首登熒幕 為這個角色吸了不少粉,因為他散發著很不一樣的獨特魅力,(我覺得他和福爾摩斯里的莫里亞提教授是同等人,他們都很聰明,很紳士,都一樣無所畏懼,受人尊敬)。(這里我要講一句 ;個人經歷對一個人真的很重要,那些不好的經歷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所謂正派和反派,不過是一個被愛的家庭籠罩陪伴 教育 而走上他們的正道,一個被家庭拋棄被社會擠兌傷害而做著他們自己認為對的事)...好吧跑題了《小丑》這部片子里無論是拍攝角度,色彩搭配,背景,配樂,都非常冷,因為這一切都恰恰在符合(小丑)這個角色。
這一切都像是在簡單化嘲諷當今社會,正如小丑的那句台詞:好的 壞的 好笑或者不好笑,不都是由你們來定義的嗎?
這部片子從頭到尾都很壓抑,尺度很大,我總能看著看著就在不知覺間長舒一口氣,從電影開場,影院前前後後就不停傳來嘆息聲,即使它不忘製造笑點,也沒有人笑得出來。(心理承受力不好的人非常不推薦看這部電影!!!)他在公交車上想要逗笑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笑了 而小男孩的媽媽只是冷眼相待 十分無情的對他講了一句:不要騷擾我的孩子。
他因為顛笑症接受心理治療 醫生說他腦袋受過重創 他要吃很多很多葯 走路時都像被兩顆沉重的 鉛球 拉扯著,他細心照顧著有著痴呆症並相依為命的母親,在他癲笑症發作時,沒有人心疼他,因為根本無人在意,人們隔離他 唾棄他,他一心只想給人們帶去歡樂,他每次扮演小醜化妝時都會用雙手撕開自己的嘴,對著鏡子告訴自己 要笑,他曾努力想要融入這個社會。直到在他得知自己被領養被養母繼夫虐待 欺騙 造成腦部重傷,被勢力的老闆開除,被無情的路人嘲笑,被自己唯一的朋友背叛時,內心裡的小丑早已一點一滴的慢慢吞噬他,但非這個社會曾經對他有一點點的溫暖 一點點誠實 他就不會被吞噬的體無完膚。在經歷一系列糟糕的事情以後 坐在地鐵里顛笑症發作被三個金融男虐戲毆打…他再也抑制不住了…從槍殺三個金融男開始,他殺了樓道里暗戀的女人,弒母,殺了自己唯一的朋友,放走了那個跟他一樣被這個社會欺凌的侏儒症小丑同事,然後被警察追擊,在直播節目上殺了那個他曾經視為偶像 視為生活里唯一希望卻當著全國觀眾面前嘲笑他表演的人 最後他殺了那名根本不在意他病情的心理醫生。
還有什麼是他不敢的呢?沒有。他在 日記 本用右手寫下:患有精神病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人們希望你裝作沒病。然後用左手寫下:我希望我的死 比我的生活更有價值。他殺人時,用的永遠都是左手。
他有了自己的信徒 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他釋放了 不用再抑制自己的笑了 在他的身影上再也看不見那兩顆彷彿托在他雙腳上的沉重鉛球了 他站起來 在車上舞蹈 微笑 你可以看見他的心。他是《小丑》。
《小丑》觀後感範文篇四:
在電影的結尾,哥潭市民帶上小丑面具上街暴動,整個城市火光沖天,戾氣逼人,完全就是一場民粹主義狂歡。
我看現實世界也好不到哪裡去,只不過美國民眾暫時還沒有上街殺人,只是選出了一個特朗普總統而已。
世界為何變成這樣?小丑在富蘭克林的節目上說的很清楚。因為富人從不站在窮人的角度上看問題,他們一點也不想知道一個像小丑這樣的失敗者生活如何、心情如何、腦子里在想什麼。韋恩只把小丑當作兇手、失敗者、精神病、變態;他說所有無所建樹的失敗者都是小丑、都是笑話;至於他自己,從蝙蝠俠系列裡我們知道他是個大慈善家,他(還有他兒子,也就是蝙蝠俠)一定覺得自己光輝偉大,無懈可擊。
可韋恩們都不懂《了不起的蓋茨比》里的那句話:「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
小丑也想活得不那麼像個笑話,如果不能是正劇的英雄,至少做個悲劇的角色。可他沒有那個資本,他做不到。
小丑不是沒有努力過。他曾經如此馴順:按時吃葯,按時去醫生那裡報道,保持微笑,隨生攜帶「我有病,對不起打擾你們了」的卡片。他信奉著韋恩的邏輯,夢想是把歡笑帶給世界。
美國鐵銹地帶的失業藍領工人恐怕也有和小丑類似的心路歷程。因為技術創新和全球貿易,他們沒有了工作,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一路下滑。可是精英階級只會說:你們失去工作是因為你們學歷低,能力差,為什麼不去多受教育、轉型再就業?我猜那些失業的工人一開始也和小丑一樣,每天背負著「是我的錯,對不起給他家添麻煩了」的標簽。可是,如果等不來幫他們脫困的幫助,他們不可能永遠無休無止地對不起下去。
小丑看到生活中的希望一個個破滅:丟掉工作,成為最不好笑的脫口秀藝人,他不是富翁的私生子,鄰居女子並不如他所想。然後他看到韋恩們是多麼冷酷無情,毫不關心他的死活:社會救助項目被砍掉,費盡心機見到韋恩只得到一記老拳,然後韋恩卻在電視上一直宣傳他的慈善晚宴和競選計劃。失業工人看到的也是希望的破滅:製造業的工作越來越少,整個本地社區越來越衰敗。有人建議他們重回學校提高教育程度,但是對於一個高中 畢業 、離開校園幾十年的人,那是難於登天的事情;何況學費很貴,他們根本負擔不起。然後他們看到造成金融危機的大銀行拿到政府的大筆救助,他們看到華爾街的人誰也沒進監獄,他們看到高管們短短幾年以後繼續拿天文數字的薪酬。天長日久,他們開始想:真的是「我們」的錯,不是「你們」的錯嗎?
小丑說:對錯是「你們」定的,好不好笑也是「你們」定的,憑什麼」我們」要活在」你們」制定的標准里?「你們」憑什麼以為「我們」會永遠像個乖孩子一樣,安靜地任憑「你們」擺布?
也許沒有人能永遠忍受屈辱和踐踏,即使那些侮辱「事出有因」(小丑確實是個殺人犯,藍領工人也確實缺乏今天的市場需要的生產技能);也許沒有人能永遠忍受不公,即使那隻是他們以為的不公。
韋恩們認為哥潭的世界是很公平的,他自己做了那麼多慈善,小丑們卻只知道索取和破壞。現實世界裡的,美國新崛起的精英階級甚至不是韋恩那樣的富二代,他們是矽谷的那批人,很多人只是中產出生,高學歷高技能、工作勤奮努力、憑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他們自然覺得自己富裕天經地義,而什麼也不會、一味索取的窮人毫不佔理。
《小丑》觀後感範文篇五:
黑暗壓抑中衍生的暴虐癲狂,是《小丑》振聾發聵的聲音。這是一部遠超人所料的傑作,它不僅是一部將鏡頭聚焦底層,屬於小人物的電影,更是一場帶有社會性的警世寓言,當哥譚市最終深陷暴亂的泥沼,其實誰都無從指責引發這場暴亂的是那外表看似邪惡冷酷的小丑。
小丑的覺醒
如果說希斯·萊傑的小丑,演盡了《蝙蝠俠》中小丑的癲狂,那麼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則讓人看到的是一位生活困窘卻仍心懷善良的喜劇演員亞瑟,他是如何在痛苦掙扎中蛻變為了一個人性泯滅的小丑,傑昆驚艷入魔般的演技將亞瑟這一人物心理動向的復雜演繹的淋漓盡致,而脫離漫畫又不失小丑這一人物精髓的改編,則賦予了電影以更為充沛的內在層次和解讀空間。
在電影伊始,我們看到的亞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邊緣人,他雖然有著喜劇人的夢想卻只能靠扮演小丑換取微薄的收入,有著心理疾病和顛笑症卻得不到社會有效的幫助,甚至還被街頭混混凌辱毆打,於此同時他還有一位狀態不佳的母親需要照顧,但彼時的亞瑟仍舊心懷希望,因為母親曾教導自己「要始終擺出一張笑臉,你有一個使命,讓世界充滿歡笑。」所以他想靠著自己的努力去博取他人的認同,誰又會想到與邪惡劃上等號的小丑其實是一個原本比旁人更為純粹的人。
電影尤為關鍵的細節點是亞瑟的日記,在因故逐漸走向蛻變的日記中,亞瑟用右手曾寫道「患上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而隨之左手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扭曲字體寫下了「人們莫過於想讓你表現得像個正常人。」,並還伴有一個小丑般的笑臉,從這點其實就不難看出,亞瑟其實並不是簡單的心理疾病,而是人格分裂,正常情況下存在的是亞瑟,但隨著亞瑟被步步逼入絕境,代表著癲狂黑暗的小丑也隨著逐步從他的內心覺醒了起來。
是什麼喚醒了小丑?
一檔真人秀欄目曾邀請富人體驗窮人的生活,在體驗前,這位富人始終認為:「如果你有鬥志,弱者也可以變成強者。」然而在僅僅體驗了兩天的窮人生活後,便自己打臉的承認在強弱懸殊的情況下,弱者只會變得更弱,越來越慘。《小丑》所做的就是把這樣一個殘酷的社會現實,用荒誕且更具戲劇性的的人倫悲劇搬上了銀幕。
在《小丑》中有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便是億萬富豪托馬斯·韋恩到底是不是亞瑟的父親,在電影中正是因為亞瑟發現了自己不是托馬斯兒子的「真相」,才在弒母後真正蛻變為了小丑,但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最為黑暗的所在,便是亞瑟真的是托馬斯的兒子,這不僅在於亞瑟母親當時的情況根本達不到領養條件,更在於電影前段亞瑟的母親曾說過簽署了一些協議,而托馬斯這份協議的狠辣之處就是讓亞瑟母親一輩子不敢再對任何人透露孩子身世,讓自己能完全撇清關系,還足以讓亞瑟憤而弒母。
當本就生活在泥沼之中的亞瑟,被世人冷漠,被同事出賣,被偶像嘲笑,被社會拋棄,甚至最終被自己最親的母親所「欺騙」,雙重人格中的亞瑟終於死了,而那個伴著癲笑症逐漸覺醒的小丑,也終於在「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的使命中徹底醒了。喚醒他的不是單獨的哪一個人,或者哪一件事,而是整個社會已然陷入了徹底的黑暗,在這個充滿了黑暗的社會中只允許惡與偽善的存在。
小丑的寓言
部分人認為《小丑》是一部極具煽動性的作品,認為它激起了人性的負面,但我卻覺得這部電影恰恰相反,從第一個鏡頭亞瑟小丑裝的淚水到其最終人性的泯滅,電影所一再反襯的其實是善,而整個哥譚市的沉淪更形成了一場生動的社會寓言,電影自覺最具諷刺的一幕是電影院外一群底層人民在舉牌抗議,而電影院內一群衣冠楚楚的上流人士卻看著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哄然大笑。
卓別林的《摩登時代》是一部講述資本家對底層工人壓榨與摧殘的諷刺喜劇,而一群上流人士卻只能膚淺的看到電影的笑料,充耳不聞影院外的抗議吶喊,這個社會的階級對話其實已然就被徹底關閉了,底層階級覺得富人為富不仁,上層階級覺得窮人好吃懶做,階級間被激化的矛盾最終就會如《小丑》中上演的這樣,窮人將整個社會拖入萬劫不復的暴亂,富人則會在暴亂中失去一切甚至是生命,沒有誰能在這場階級的災難中得以倖免。
電影最後被眾人環繞的小丑其實並非一個新秩序的建立者,而只是一個凄涼的受害者,那麼誰又是他的加害者呢?是體制制度的缺陷,是事不關己的自私,更是人與人間關系漸行漸遠的冷漠,畢竟,這世間沒有人是天生的小丑。
我的理解小丑的不能控制的笑不是有病。而是他潛意識里已知道了他小時的一切不幸,是他養母一直壓抑著他的性格,慢慢的變成了和她一樣有精神分列。當他看到社會對他種.種歧視和欺壓等各種人性暗黑面時,他裡面的小丑就會大笑,和一直想假裝融入這社會的亞瑟成對比,所以才有了不能控制的狂笑。
他的笑有分3種,一個是強迫自己去適應人群的奇怪假笑。當他同事取笑朱奴朋友時和看脫口秀表演時身邊所有同事都笑時,亞瑟為了不被排齊只能假裝他們一樣所所以才發出那奇怪的假笑。而那個不能控制的笑,是常在亞瑟的另一個人格,一直被自己壓抑著的真實自己。。小丑。還有一個是最後在精神病院里真實發自內心的笑。
是這個社會造就了小丑,社會的冷漠和自私,只會看見人出醜來喜悅自我。小丑是把這點看得清楚了,看到社會結構和人性是如些的脆弱,再輕輕一推就能把恐懼和這結構摧毀。只要社會多點尊重少點冷漠多點關心少點自戀,社會就會少一個小丑。
電影進行到要結束時,小丑在街上受到暴力群眾崇拜時心裡很不敵服,如果這樣結局此不是變成一部宣揚暴力的影片嗎?但幸好結局是開放式的,結局是留在瘋人院里。還有那一段亞瑟和黑人醫生的對話中,傑昆那幾秒種的微笑,雖然只是一笑但內心卻是充滿著戲。這一笑很經典,可批美經典電影(驚魂記)里最後男主角詭異的笑。 那一笑也把電影最後帶到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你可以解讀這是他想出來的或這一切都是真的這答案留給觀眾自己解讀,這也是好電影的模式,看完後能讓我們啟發到某種意義。
如小丑說的我一直以為我的人生是悲劇,但現在才發現原來是喜劇。我們不因該為了誰而活,也不應該被這社會牽著鼻子走,也不要過度壓抑自己,如果過度壓抑自己你看你的人生一定是悲劇。我們應該把裡面的小丑釋放出來,當然不是用爆力去破壞 ,而是把最真的自己釋放出來,雖可能會被那些所為的正常人取笑或排擠,但我們活的比他們自在,但你活的自在時在這社會里總會有存在的意義的。
「你能告訴我嗎?」
「你不會懂的。」
《小丑》觀後感範文相關 文章 :
1. 《小丑》觀後感範文
2. 電影2019《小丑》觀後感精選5篇
3. 小丑電影觀後感5篇
4. DC最新電影《小丑》觀後感
5. 電影小丑2019精彩影評範文5篇
⑵ 電影《小丑》為何能被奉為經典,講述了哪些現實哲理
很多的影視劇在帶給我們激烈視覺沖突的時候,也帶給了我們人性的思考,社會的啟迪,而小丑就是這樣一部影片。他從一個極端的惡劣環境下,用反派的角色來展現現代人的內心世界,在我看來他只要給了我3點啟發。
一、壓力需要得到釋放,尋找正確的途徑。作為一個社會人,每個人都會有著各種各樣的壓力,而這些壓力可能是來自身邊的人,也可能來自工作當中。有了壓力非常的正常,但是要學會合理的宣洩自己的壓力。當壓力得到宣誓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將這一些壓力積累在內心,然後形成巨大的心理負擔,當有一天他來到了臨界點的時候就會形成一場大爆發,不僅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到他人,這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
⑶ 《小丑》這部電影為什麼評分那麼高
我覺得《小丑》這部電影評分高莫過於這部電影好看白。
《小丑》這部電影我認為其實是對人們的一種批判。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丑,為了生計,維持著一份微薄薪水的工作,又因為一次意外,工作的時候因為別人搶奪自己的工作牌,最終丟掉工作的事情。
有句話說「聽歌的時候會流淚」但是你越聽會越喜歡,其實沒有說什麼真正的喜歡,只不過是聽這首歌讓你感同身受;電影也是一樣,看過那麼多的電影,不管是喜劇或者悲劇,有時候並沒有什麼感覺,而讓你有感覺,無非就是這部電影符合了你的心境。
⑷ 如何評價電影《小丑》(張宏偉美訴案)
你好,《小丑》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他的個人表演秀,沒有大場面動作涉及,只有一個從小丑到「小丑」的演化過程。
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傑昆菲尼克斯神了,演技超群,不出意外的話,可以說該片中的演技擊敗今年全球任何影院上映電影中的演員。
這是一部特殊的電影,一個里程碑的電影,兩個字就是好看。
「其實在小丑的世界裡,每次他跳舞都是有觀眾的,台下是一群信徒在狂歡,每次只有他自己能看到,觀眾是看不到的,這就是他對心理醫生說的「你不會懂得」的第一層含義,他那些舞蹈都是表演給他的信徒的,這些狂歡只有他一個人懂。
電影《小丑》可以說給華納掙足了面子,絲毫不遜色當年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為華納帶來的至高榮譽,曾經有一度《小丑》已經飆入IMDb前250榜的第九名,如今名次雖有下滑,仍舊位列第17名,緊跟《黑客帝國》之後,與上個世紀的科幻里程碑電影一起載入影史。
⑸ 如何評價電影《小丑》
《小丑》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大多超級英雄的電影起源,都是從一名平凡人如何被命運點金之手碰到講起,又如何如何陰差陽錯輾轉反側地變成一位披風凜凜的大英雄。但鮮有反派角色是從頭到尾交代的,反派們多數是「已經完成式」,突然就冒出來,沒有來由地,就已經變態得不得了了。
最多用自白倒敘一下自己是如何到了這般田地。所以Joker這部以超英史可能最有名的反派為主角的電影,真的令人眼前一亮,終於知其所以然了。看畢這部電影,在影院燈還未亮起時,就已經屏息緊張,害怕有人突然開槍掃射,走出電影院,更覺得尋常街頭都危機四伏,像得被害妄想症。
因為這部電影的渲染力度真的太高,即使是優良公民,看完電影都覺得三觀短暫顛倒,大腦暈眩,險些要與主人公共情。這部電影盡管是由DC出品,卻不是被歸類為超級英雄片,因為裡面既沒有超級英雄,也沒有超能力。
不再是被一個無名無姓的亡命之徒莫名搶劫,而是,在小丑槍殺了電視喜劇主持人引發全城轟動之後,有一個人有樣學樣,對城中富豪開槍,以示憤怒。這一筆令我非常震動,簡直是把蝙蝠俠和小丑這段故事重新定義了。
小丑不再是一個突冒出來痛恨蝙蝠俠的反派,他們結下的梁子,命運的羈絆,原來從更早的時候就開始了。蝙蝠俠父母的死,也不是一個意外,而變成了disadvantaged group憤怒累積直上雲霄之後最終爆發的結果。
(5)小丑這部電影好在哪裡擴展閱讀:
《小丑》是由托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莎姬·貝茲、羅伯特·德尼羅、弗蘭西絲·康羅伊、布萊特·卡倫等聯袂出演的犯罪劇情片。2019年8月31日在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
《小丑》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80年代,講述小丑的起源故事。該片是華納和DC所獨立開發的影片,與目前的DC擴展宇宙並無關聯。
該片於2019年10月4日在美國上映,隨即以9620萬美元的收入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榜,創下北美影史10月份上映影片首周末最高票房紀錄。截至2019年11月8日,《小丑》全球票房將超過9.57億美元,成為了影史上最賺錢的漫改電影。
⑹ 《小丑》奪威尼斯最佳影片獎,這部電影為何口碑爆棚
《小丑》這部電影在今年獲得了威尼斯電影最佳影片,這部電影之所以會爆火不僅僅是因為演員的精湛的演技,精美的製作我覺得更多來源於劇本本身。
所以,這部電影的成功可以說來自於方方面面。
⑺ 請大家評價一下《小丑》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真的是大爆了,值得一看。
劇情節奏感滿分,內涵思考張力滿分,藝術戲劇性滿分,人物塑造滿分。 所有奧斯卡大獎給它都不過分,因為此片足夠劃時代的宣布,超級英雄的時代結束了。」
《小丑》是一個極度暴力的故事,但同時也是一部關於心理疾病、階級、社會邊緣感的警世恆言。觀感真的非常棒。大家喜歡這部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