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岡仁波齊電影簡介 岡仁波齊電影介紹
1、《岡仁波齊》是由張楊執導,尼瑪扎堆、楊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7年6月20日在中國上映。
2、該片講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3、2017年10月,該片獲得第二屆義大利中國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❷ 《岡仁波齊》
六月底燥熱的日子又悶又長,所以上午能穿著自己最愛的碎花長裙坐在陰涼的電影院看場電影實在是very enjoyable 的事。
之所以選這部《岡仁波齊》,是因為之前看過李厚霖的《轉山》,覺遲的《酥油》,姜戎的《狼圖騰》,鍾柳的《嫁給一個藏族男人》等等關於藏區的小說。對於藏傳佛教和藏區人民的生活了解一點點皮毛,就因為這一知半解的皮毛,更覺神秘。現在有更直觀的朝聖電影,肯定不想放過。
整個觀影過程都不想說一句話。
就那麼一個不起眼的村子,就那麼一群不起眼的藏民,他們沿著318國道用身體一寸一寸丈量著腳下的土地,虔誠地匍匐下身體,用額頭去碰觸地面,磕長頭的同時,心底想的是萬民安樂,家人康健,福澤後代。無論是那個心懷罪孽的屠夫,還是那個身懷六甲的婦女曲真,亦或是九歲的小女孩扎扎。他們的信仰是與生俱來的,根深蒂固的,毫無疑義的,世代虔誠的。
身前掛著厚厚的羊皮,手掌綁上兩塊木板。防護就這么簡單。每天十公里的行程,要磕多少個長頭沒有人知道。公路上重型卡車時不時呼嘯而過,風沙撲上臉頰頭發。可是他們,眼裡只有朝聖的路,心裡只有對神山的嚮往。
山被雲霧籠罩,天空湛藍如洗。
白天磕長頭,晚上睡帳篷,睡前念經文。從大雪紛飛的冬日到雪水初融的春季,又從梨花滿谷到山路蜿蜒。
曲真的孩子在路上出生,簡陋的小鎮醫院里生產完稍作休息,就抱著孩子又踏上旅程。
扎扎頭疼發熱,媽媽說等去前面有葯店給你買葯。有人問還可以磕頭嗎?媽媽說磕頭吧,磕頭好。
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對,佛光普照所有生靈,沒什麼可恐懼,安然做好眼前的事就好。
他們路過大片油菜花,路過正在蓋新房的村子,路過燈火闌珊的城市。鞋子磨破一雙再換另一雙,木板磨壞一副再做另一副。遇到小河就取水,洗漱,遇到草地也可以一起跳舞。
路上遇到雪山融化流淌下來的水,商量的結果是磕過去,然後所有人默不作聲脫下厚衣服開心地撲進水裡。即便是在水裡,他們磕頭的動作也沒有絲毫馬虎,就像浸濕他們身體的不是普通的水,而且清洗罪孽的聖水。
休息的時候遇到其他朝聖者,他們會熱情的招呼對方過來喝一杯酥油茶,把糌粑分給路人,毫不吝嗇。
最感動的是那對路人夫婦,女人拉車,男人磕長頭,驢子慢悠悠地跟在車後。尼瑪扎堆問男人為什麼不讓驢子拉車,男人說驢子是他們的家人,倆人心疼驢子受苦,只有陡坡特別大人拉不動的時候才肯讓驢子來拉車。還說等到了布達拉宮,要剪下一撮驢子的鬃毛供奉在佛前,為它祈禱安康。
在淳樸的藏民心裡,牲畜和人是平等的,相互尊重愛護的。沒有貴賤之分,沒有鞭撻之苦。
也許只有藏區那樣純凈的天空,那樣清澈碧藍的湖泊,才能養育出藏民那樣朴實通透的靈魂吧。
一年過去,曲真的孩子在路上伴著經文聲漸漸長大。扎扎也長高了,結實了,就連磕頭的動作都越來越規范。歷盡艱辛後,所有人站在布達拉宮前雙手合十虔誠祈禱,卻沒有一個人歡呼雀躍。好像本來就應該是這樣,沒有什麼大不了。
他們知道在做什麼,也知道該怎麼去做,更知道結果會是怎樣,所以整個朝聖過程都不瘟不火,不急不躁,安之若素。任何意外來了都不驚訝,好似這都是平常,都是命中註定。
最後到達岡仁波齊山腳下又是冬季,滿天風雪裡看不清路看不見人,只聽得到大家手掌上木板拍擊在一起的聲音,此起彼伏,清脆悅耳。
楊培老人在夜裡睡去,睡在了他最嚮往的神山下,睡在了日日夜夜都憧憬的朝聖路上。何為幸福,不過爾爾。天葬,禿鷲大批徘徊在半空。一生,就這樣結束。
看完電影走出影院大門,熱浪撲面而來,計程車開過去又開過來。紅男綠女,咖啡店,手機店,服裝店。。。有些恍惚,彷彿穿越而來。
我們還是我們,可是在遠方,還有另外一些人,他們聽著經文吃著糌粑喝著酥油茶住著帳篷,轉經筒在乾裂的手裡天荒地老地旋轉。
神山在哪?
其實就在每個人的心裡吧。
❸ 誰看過《岡仁波齊》好看嗎
信徒的朝聖是和佛祖做的一場交易嗎?
能被塞人這個苛刻的影評人給6分的電影一年能有幾部嗎?今年貌似就有個《八月》和《岡仁波齊》,然而《八月》這篇散文還未看的筆者,下定決心把《岡仁波齊》看完了。有人說本片是在消費藏民的信仰,有人說本片是在滿足觀眾的獵奇心,不管怎麼說,它都是一部成功的反類型片。
從古至今,人類的發展一直是走出的思想,從古代的難以出省,到昨天的出國,如今的走出地球,邁入太陽系,將來文明更先進,會走出太陽系,但是人類仍會保留精髓的傳統文化。關於朝聖,筆者既不認同也不反對,我們本就不該對別人的生活指點江山,但是我們有權不去選擇別人的生活。
❹ 電影岡仁波齊是真的走了2000多公里嗎
是的 不過電影不是紀錄片
用朴實無華詮釋的美
文/夢里詩書
《岡仁波齊》偽紀錄片式的手法,對藏族匍匐叩拜朝聖之路的聚焦,在導演張揚的鏡頭下,所為人感受到的是一種淳樸的美,電影這種美的締結,卻又並不是單依靠西藏壯麗的景色,而是對朝聖者們一言一行的細膩捕捉,使這種美在不經意間便得以躍然光影。
「岡仁波齊」是一座山的名字,在普通人眼中他或許就是一座壯麗的山峰,但在無數藏傳佛教信徒眼中,它的意義卻遠不止於是一座山那麼簡單,在藏傳佛教里他們認為岡仁波齊是神的住所,代表了無量的幸福,而在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前去朝拜,更是會獲得乘倍的功德,由此電影也拉開了序幕,一群包含了孩子、孕婦、屠夫等男女老少的藏民出於不動的期望,不遠千里的朝拜之路,構築了電影劇情的脈路。
磕頭前行,風餐露宿,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只為前往神山朝拜,或許很多人都不解這種行為,會認為它是一種落後的愚昧,所以張揚在《岡仁波齊》的故事上選角其實非常巧妙,他並沒有糾結於宗教本身,而是讓所有觀眾都能在這樣一部作品中,看到了一種被電影藝術所提煉的魂魄,這魂魄既源於一群藏民本色出演的真實,也更源於深植於這群信徒身上對信仰的虔誠。
在長達一年的朝聖之路上,這個由不同的年齡身份的人組成的隊伍,沒有人會去偷懶,在這條充滿了苦難和危險的道路上,也沒有人會去遲疑,影片中朝聖者們對信仰的虔誠無是讓人嘆服的,而電影本身更多的只是在原生態的去展現這種虔誠,沒有刻意的升華,也沒有對信仰的質疑,甚至沒有對西藏的景緻給予太多的鏡頭,在這個角度上,電影是如此的朴實,而劇情的植入,在讓這個故事變的更為飽滿充沛的同時,更還讓那信仰中善的光芒變的如此奪目。
關於信仰的宗教電影其實並不少,但卻鮮有一部國產電影能這樣真正客觀的去展現信仰,去在虔誠的信仰中朴實無華的詮釋真善之美,而《岡仁波齊》正是這樣的一部佳作。
❺ 岡仁波齊電影講的什麼 岡仁波齊電影講的內容
1、《岡仁波齊》電影簡介:普拉村西藏腹地一個古老的村子,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 瑪扎堆的朝聖隊伍。
2、於是10個普通的藏民和一個孕婦,從村子出發,歷時將近一年時間,沿著2500公里長的路,一路向前去神山「岡仁波齊」朝聖。影片中沒有強烈的沖突,沒有絢爛的後期,有的只是行走,叩拜,平靜地面對一路的生、死、成長和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