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6年央視最新紀錄片有哪些是值得看看的
漫川關古鎮里的「中人」文化 「中人」,是陝西商洛漫川關人每當遇上紛爭的時候,對於居中調解之人的尊稱。自古以來,作為關中商業重鎮,漫川關一直享有「小漢口」的美譽。 商業上的蓬勃發展,給古鎮上的人們帶來的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對此,漫川關古鎮上的居民們制定出了井然有序的商品貿易協定,每當產生紛爭時就依照商品貿易協定互相協商解決,力求實現共生共贏。
㈡ 紀錄片的真實觀念在歷史上發生過什麼變化
大型紀錄片《望長城》的橫空出世是中國電視紀錄片發展歷標志性事件,該片所奉行的客觀紀實的手法打破了此前我國紀錄片創作的沉悶格局,自此以後,紀實手法在中國紀錄片界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效仿。同時,隨著客觀紀實手法的廣泛流行,人們對它的模糊認識所帶來的問題也日益彰顯,因此對紀錄片創作也帶來了明顯傷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在早期,紀實手法被許多人簡單等同於長時間跟拍、晃動的長鏡頭和嘈雜的同期聲,許多跟蹤紀實拍出的紀錄片成了冗長的生活場景的無意義堆砌,導致紀錄片創作的簡單化、膚淺化和非審美化傾向;其二,隨著紀實性紀錄片在國際國內的頻頻獲獎,客觀紀實這一創作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而漸成慣性思維,紀實手法和客觀風格幾乎成為紀錄片創作理念的全部,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紀錄片審美風格的模式化、單一化。然而,紀錄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要求在作品的風格和觀眾的審美習慣之間不斷地尋求一種張力,紀錄片創作面臨的困惑引起了紀錄片研究者的思考,這種思考發端於北京廣播學院的鍾大年的一篇《紀實不是真實》,並由此引發了中國電視學界和業界的一場蔚為大觀的關於紀實與真實的大討論。這場討論使我們認清了巴贊理論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使我們對紀錄片的認知更為理性和清晰。
20世紀90年代風行中國紀錄片界的紀實手法,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的西方"直接電影"中就已經非常流行。它之所以能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電視界產生轟動效應,與該時期的中國社會政治、經濟背景和社會審美思潮的變化有著深刻的聯系。在80年代產生了《絲綢之路》、《話說長江》、《話說運河》等成熟的作品,這種紀錄片的創作模式在原有的手法和框架內很難再有大的突破和作為,它急需一種外力的沖擊。
在20世紀90年代那場大討論中,經過不同觀點的交鋒,"紀實不是真實"已經成為學界和業界普遍接受的觀點。羅蘭·巴爾特就攝影圖像在廣告中的運用所做的提示,同樣適用於紀錄片製作中日益強化的自然主義:"這無疑是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悖論:技術越是促進信息(尤其是圖像)的傳播,那麼它就越能提供把人為構想的含義假裝成客觀給定的含義的手段。"可見,技術和自然主義也可能掩蓋人為的操縱。影像藝術,無論是長鏡頭還是蒙太奇,都是省略的藝術,這是由無限的現實時空和有限的屏幕時空的永恆二元對立決定的。有省略就有選擇,省略什麼選擇什麼承載了作者的主體意識和藝術情思。
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西方出現的"新紀錄電影"觀念對紀錄片的真實性作了大膽而別開生面的理解,美國學者林達·威廉姆斯較早地在《沒有記憶的鏡子--真實、歷史與新紀錄電影》一文中,明確提出了"新紀錄電影"概念並進行了系統的闡釋。單萬里在《認識"新紀錄電影"》一文中將新紀錄電影的特徵概括為以下幾點:積極主張虛構;否定傳統定義;關注歷史問題;擁有大量觀眾。其中以主張虛構和否定傳統紀錄片定義最為關鍵。依照威廉姆斯的看法,"新紀錄電影"之"新",簡單地說就在於它肯定了被20世紀50年代以來盛行於西方的"真實電影"和"直接電影"極力否定的虛構手法,因此,新紀錄電影也被稱為"反真實電影"或"新真實電影"。
紀錄片創作中的表現和故事片中的表現的差別是毋庸置疑的,但這種差別具體是什麼呢?盡管紀錄片的內涵始終變動不居,但是"真實是紀錄片的生命","真實性是紀錄片賴以存在的美學基礎"可以說是人們普遍接受的命題。有的人將真實性視為紀錄片主觀表現的邊界。但真實性其實是一個涵義非常豐富的概念,它可以進一步細分出不同的種類。比如任何現實主義的藝術作品都講究真實性。美術講求造型、形體的正確透視比,小說講求時代感和環境、細節的真實;電影要求既要有心理的可信性,又要有視覺的可信性;"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從來就是文藝評論家爭論不休的問題。高爾基曾經說,從客觀現實的總體中抽出它的基本意義,並用形象體現出來--這樣我們就有了現實主義。由此可見,現實主義追求的是本質真實;而對於意識流方法來說,真實的具體內容就是對於生活的各種瞬間印象的固定化、永恆化。換言之,意識流方法追求的是心理真實、主觀真實。因此有人把意識流方法叫做心理現實主義。
那麼紀錄片的真實性的特徵是什麼呢?它首先是指紀錄片所表現的銀幕真實與被表現的生活真實存在著一種對應關系,這種真實性是一種內容上無假定意義的事實真實。紀錄片的真實性是建構在表象真實與本質真實有機統一的基礎之上的,這一點就構成了紀錄片主觀表現的最後邊界。正因為如此,紀錄片創作通常會強調聲畫素材的非虛構性,強調創作者要尊重客觀現實的存在和發展方式,不人為地通過技巧為它創造引申意義,畫面本來的內容就是客觀現實具體情境的再現。真實的人物,真實的環境,真實的活動過程都以它固有的邏輯發展著。創作者只是從觀察者的角度去識別它,但是識別是主動的,識別就是發現,就是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原則下的選擇和組織。正如紀錄片大師弗拉哈迪所說:"必須以人類的眼光觀察事物,而不是以昆蟲的眼光。"紀錄片也追求情節化、故事化的敘事策略,但是紀錄片的情節,由於它特殊的表現對象和表現方法,與故事片的情節也有所不同。故事片的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而紀錄片的情節是生活矛盾產生和解決的反映。因此,它常常是簡單的,局部相對完整的,具有某種沖突因素的生活內容。
㈢ 創造華語電影票房新紀錄,為什麼是《戰狼 2》
原因如下:
1、國家支持
趕上了8月沒有外國大片上映的國產電影月!而且各類媒體(包括央 視)多次表揚戰狼2,也推高了其票房。而同期的三生三世等不給力,也拉高了其票房。另外,戰狼2是暑假上映,有很多大學生暑假可以看電影,同樣的《紅海行動》在寒假上映,創了票房記錄也是如此。
2、情節合理
戰狼2是英雄動作片,只要情節沒硬傷,動作火爆,觀眾都認賬。戰狼2拍了10個月,很多情節都是精心雕琢。吳京為了拍攝把國產越野汽車千辛萬苦運到非洲!拍攝用真獅子;為了拍好水下的戲,吳京險些在水下休克;這些表示吳京是用心在拍戲。
3、演員到位
戰狼一共才4個角色(三男一女),演員搭配合理,並突出主角。吳京、吳剛、盧靖姍、張翰都是精心選角。而且片酬要的少,所以錢能用在後期製作等刀刃上。
4、愛國主義
戰狼2更能喚起觀眾的共鳴!因為中國人都希望祖國強大,而且戰狼2的故事海外撤僑恰好契合了我們的時代精神,契合了我們大國崛起的時代浪潮,撓中了大多數觀眾的癢癢,這才贏得了觀眾的強烈反響。
㈣ 世界十大必看紀錄片排行榜
1,地球 Earth (2007)
簡介:大型史詩性數字電影圓明園的真實,不僅是重現了圓明園恢弘壯麗的建築,同時他還向人們講述圓明園鮮為人知的重要地位及一個帝國,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歡笑和淚水。
圓明園不僅有著與故宮同樣大小的佔地面積,在清政治的鼎盛時期,其地位比故宮更為重要!在長達150年的存園歷史中,6位皇帝曾在此梳理朝政,平定天下,安食就寢。皇室不為人知的親緣相韌,後宮傳奇,官宦相掙,同樣構築了圓明園的另一道風景。
㈤ 紀錄電影有哪些主要流派
現在人們說的紀錄片的流派沒有很一致的說法,常見的有格里爾遜式、真實電影式、直接電影式、新紀錄電影等,它們其實是紀錄片發展的4個階段中的一些代表:
「格里爾遜式」是最早的,20年代誕生。格里爾遜也是第一次正式提出「紀錄片」這個概念的。其主要特徵就是「畫面+解說。」但表現手段太簡單,不夠客觀,被人稱為「上帝式的獨白」。二戰後逐漸式微。
「真實電影」和「直接電影」,出現在二戰之後,取代了格里爾遜式。
「直接電影」產生於本世紀60年代初,當時,由於聲音和攝影設備的一系列技術上的發明創造導致了紀錄電影的徹底革命,使紀錄片的拍攝更方便,更經濟,更利於抓拍到生活的原貌。「直接電影」就是當時在美國產生以羅伯特·德魯(RobertDrew)和理查德·利科克(RichardLeacoek)為代表的紀錄片流派。他們主張攝影機永遠是旁觀者,不幹涉、不影響事件的過程,永遠只作靜觀默察式的紀錄。
真實電影和直接電影幾乎是一樣的,唯一差別,在於直接電影視攝影機為安靜的現實紀錄者,以不幹擾、刺激被攝體為原則;真實電影則使攝影機主動介入被攝環境,時而鼓勵並觸發被攝者揭露他們的想法。
但真實電影和直接電影的缺點是難以讓人有全局的認識並且無法傳遞一些概念理念性的信息。
之後的紀錄片,開始引入訪談、記者的參與、字幕等多項元素,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各種各樣的紀錄片了。
近年來西方出現了「新紀錄電影」。
「新紀錄電影」的特徵可以概括為:(1)積極主張虛構的紀錄電影;(2)否定傳統定義的紀錄電影;(3)關注歷史問題的紀錄電影;(4)擁有大量觀眾的紀錄電影。「新紀錄電影」積極主張在紀錄電影創作中採用虛構手段,目的在於更好地揭示真實。
「新紀錄電影」尤其否定真實電影的觀念和手法。如果說真實電影注重展示「生活是怎樣的」,那麼「新紀錄電影」則偏重揭示「生活是如何成為這樣的」。由於拓展了表現手法和范圍,「新紀錄電影」吸引了大量觀眾。
紀錄片的發展,是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的。所以,紀錄片的拍攝受到的約束越來越小,表現手段是越來越豐富了。
㈥ 票房突破15億!中國電影史單日票房新紀錄產生,中國電影業的發展有多牛
截至2021年2月17日13:28分,春節檔票房排第一的為《唐人街探案3》收獲33.27億
《你好,李煥英》票房21.69億,《刺殺小說家》票房4.66億。
2010-2013年,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中國電影行業快速成長,同時引發了市場投資熱潮,使得2014-2015年市場高速發展,CAGR達到48.7%,經過兩年的高速增長後,2016年以來,電影票房增速回歸到理性階段,連續三年保持在10%上下波動,行業進入穩定發展階段。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中國電影市場全面關閉178天,給中國電影產業帶了巨大的沖擊,大量影片擠壓推遲,各大企業風雨飄搖,電影產業的互聯網化也在一片哀鴻中加速,原本計劃院線上映的影片紛紛轉為網播。
彎道超車的2020年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累計達到129.5億元人民幣(合19.3億美元)。這一成績使得中國電影票房首次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中國影視行業比較慘淡,但隨著暑期檔以來逐步復工復產,影視行業加速恢復,四季度有望恢復到正常水平,全年票房或達200億元。由於國內疫情防控得力,而歐美市場受疫情影響嚴重,國內影視行業有望迎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疫情影響仍未完全消除的情況下,2021年國慶檔取得優異的票房成績,再度驗證了市場觀影熱情和對優質內容的認可,頭部影片票房集中度繼續提升。而受益於國內良好的防疫制度,觀眾的觀影需求持續恢復。
㈦ BBC全新紀錄片《宇宙》,有哪些看點
BBC最新紀錄片《宇宙》是去年《行星》的續作,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高能物理學教授布萊恩·考克斯作為該片的主持人,利用高科技手段向觀眾揭示了宇宙中那些精彩瞬間。比如觀看一顆恆星的誕生、觀看黑洞如何吞噬掉一顆行星、星系與星系的碰撞等。甚至該片還能帶你回到宇宙大爆炸之前。這部紀錄片共分成五集分別是《太陽起源》、《異星世界》、《銀河探秘》、《黑洞家族》、《萬物伊始》從多個角度來揭開宇宙的神秘,下面就來說一說《宇宙》有哪些看點:
一、高科技手段
《宇宙》紀錄片中公開了諸多新的科學發現,以及珍貴的拍攝畫面。在製作這部紀錄片的過程中藉助了最先進的攝影技術,比如重型無人機、時間流拍攝、運動控制延時攝影技術等。能夠讓觀眾第一視角感受到宇宙的浩瀚。
你覺得BBC全新紀錄片《宇宙》有哪些看點?歡迎留言討論。
㈧ 「真實電影片」、「訪問談話式紀錄片」、「新紀錄片運動」的定義
真實電影片: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法國出現的一個電影流派。由J.盧什和社會學家E.莫蘭為首的一批紀錄電影工作者組成。他們主張紀錄片和藝術性紀錄片用采訪報道和觀察的方式來對現實和人為誘發出的情勢進行拍攝。它的出現與技術進步有關。真實電影主張的是生活流的紀錄,他們僅把電影當做對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工具,有時自己也做為被拍人物的積極同情者而出現在影片之內。真實電影做為獨立的流派雖然僅存在幾年時間,但是它的拍攝方法卻對很多國家產生了影響,而且也不僅僅限於紀錄電影。
格里爾遜派:該學派認為紀錄片應該富有創造性地對真實生活場景作出處理,是一種直接的宣傳方式,在創作上對生活場景進行藝術加工,畫面構圖、鏡頭剪輯、音畫配合等方面極其講究,以致有時對於構圖、蒙太奇和攝影的興趣超過了對主題的興趣。然而,這種技術加工有明確的限度,決不允許在形象內容上有所添加或竄改。該學派的積極意義在於否定了電影初期大量出現的簡單復制日常生活事件的模式。
訪問談話式紀錄片:採用長鏡頭拍攝,輔之以實況效果聲,穿插在畫面之間的訪問談話向觀眾提供背景、發表議論,整個片子建構在訪問上面。事件的見證人或參與者,直接站在攝像機前講述自身的經歷,時而做發人深省的揭露,時而做片言只語的佐證。彌補了直接電影那種含糊其辭、似是而非所造成的困惑,又避免了格里爾遜式的直接說教,呈現出一種主觀性和客觀性彼此交融的狀態和辯證的特質,使人感到作品公正、客觀、可信。
新紀錄片運動:中國新紀錄片運動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特定的時代語境下,形成一個密切相關藝術群體。其創作實踐以吳文光的《流浪北京——最後的夢想者》、時間的《我畢業了》為標志。新紀錄片在藝術表達上以一種近乎殘酷的鏡頭語言,真實敘事,摒棄華美的外表與空曠的架構,卻坦然回歸紀錄的本質。
㈨ 關於中國發展的紀錄片有哪些
輝煌中國,大國重器,舌尖上的中國,我們走在大路上,厲害了我的國等。
知識擴展: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歷史人物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紀錄」一般只做名詞用,指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以內記載下來的最高成績,如打破紀錄,創造新紀錄等。「紀錄」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某方面的最好成績。另一個意思是指對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的記載。
㈩ 中國電影史單日票房新紀錄產生,是多少
今年的中國電影春節檔首日,當時間來到2021年2月12日下午1時47分,一個新紀錄產生了——中國電影單日票房達到14.59億元!打破了2019年春節檔首日票房14.58億元的記錄,這意味著今天從這一刻開始的每一分鍾,都在創造中國電影史單日票房的新紀錄!
據悉,大年初一,共有《唐人街探案3》《刺殺小說家》 《你好,李煥英》 《人潮洶涌》 《新神榜:哪吒重生》等7部新片同時上映,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實時總票房達14.59億,創歷史新高。
此前的2019年大年初一當日8部賀歲新片同日開畫,合計共創造了14.58億票房,比2018大年初一6部新片總票房12.7億元高出整1.8億。
(10)新記錄電影擴展閱讀:
榜首電影《唐探3》受觀眾好評
《唐人街探案3》講述王寶強、劉昊然飾演的唐仁、秦風,在曼谷、紐約之後,受野田昊(妻夫木聰 飾)之託,前往東京開啟了第三站的探案之旅。
《唐人街探案3》來到推理熱土,不僅解鎖了很多東京名景,讓觀眾大飽眼福,還將本格與密室融合,打造了一個難點升級的案件。當面臨更大的考驗時,唐仁、秦風和野田昊、傑克賈(托尼賈飾)組成「亞洲偵探聯盟」並肩作戰,除了更強的探案能力,也碰撞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