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搞笑高清 > 新馬仔電影

新馬仔電影

發布時間:2022-05-12 08:56:01

粵語長片的分類

粵劇粵語長片是頗受普羅大眾喜愛的粵語長片的一種,大多粵劇藝人在當時都離開了戲台,到片場去拍電影。其中有以下著名伶人:
1.任劍輝及白雪仙(簡稱「任白」):是當時頂級紅星。任劍輝擅長反串生角配合白雪仙的旦角,她們合作拍了超過50出電影,包括《紫釵記》(1959)成為恆久不衰的經典。
2.梁醒波:以身型肥胖,造型逗趣,扮演角色幽默而出名,行內人尊稱為「波叔」。所演的粵劇電影多與「任白」合作,故他們的組合稱為「任白波」。波叔扮演的角色多為忠直之人,也有時演奸角、丑角(因身形肥大)
3.麥炳榮:天生一副「沙喉」和牛精過人,故人稱「豆沙榮」和「牛榮」,其妻於素秋(於占元之女,亦是一位粵語長片演員,容後再敘)。麥炳榮聲線帶有滄桑之感,不像任劍輝、林家聲、何非凡等的柔情腔調。著名作品有《鳳閣恩仇未了情》(與鳳凰女合作,1962年版)
4.譚蘭卿:同是以肥胖出名於銀幕上,戲行人稱「六姑」。因其肥胖,嗓音大,樣子看起來有點威嚴,所以多扮演惡家婆和包租婆。多與梁醒波合作。
5.新馬師曾:原名鄧永祥,人稱「祥哥」或「新馬仔」。身材瘦小,多在粵劇電影中扮演正派人物、主角。其聲線悲愴高亢,別有一番風味。此外,尚有靚次伯(人稱「四叔」,著名填詞人黎彼得之叔)任冰兒(任劍輝之妹,人送美譽「二幫王」)劉克宣(已故亞視演員劉志榮之父,多於劇中飾演奸角,著名的有《狸貓換太子》中的郭槐)李香琴(多飾演奸角,如西宮王後。因為演技太好,觀眾對她也咬牙切齒,稱為「西宮琴」)林家聲、何非凡、羅艷卿、羅劍郎、朱少坡、半日安等 喜劇片因適宜廣大市民觀看,適合男女老少的口味,所以「笑片」出產較多。五六十年代,喜劇片代表人物為:新馬師曾、鄧寄塵、梁醒波、鄭君綿等,配角也是逗笑之人:高魯泉、矮冬瓜、周吉、西瓜刨、俞明等 。七十年代由於粵語片粗製濫造,歐西片、國語片的左右夾擊,粵語片不得不推出一些所謂「風月片」(不算暴露,僅是露出肩膀,或露出乳罩,仍時有物遮掩,較之李翰祥乃小巫見大巫)。這個時期,粵語片演員有:譚炳文、鄭君綿、沈殿霞、杜平、俞明、周吉、李香琴等。由這個時期,造就一代艷星「奇女子」狄娜。

❷ 新馬師僧那年去世

阿彌陀佛

新馬師曾是1997年4月21日去世的

新馬師曾(1916年6月20日—1997年4月21日)原名鄧永祥,又名新馬仔,後輩多尊稱祥哥,廣東順德人,香港著名粵劇演員、電影演員。主要作品有《貂蟬》《西施》《卧薪嘗膽》等。

❸ 陶三姑的參演電影

牛鬼蛇神(1973)
愛欲奇譚(1973)
鈔票與我(1971)
神探一號(1970)
天賜橫財(1969)
多情高竇貓(1969)
賣當借(1967)
苦海嬌兒(1967)
新馬仔蒙查查搵食(1967)
有車階級(1966)
喜結未了緣(1965)
好好運(1965)
點心皇後(1965)
太太日記(1965)
十三號情報員(1964)
太太日記(1964)
大丈夫日記(1964)
一樓十四伙 (1964)
好兒孫 (1964)
一家之主 (1964)
搶食世界 (1964)
半張碌架床 (1964) .... 三姑
大家姐 (1964) .... 六婆
騎樓底新娘 (1964)
瘋婦 (1964)
新夜吊秋喜 (1963) .... 三姑
三傻尋女 (1963).... 四嬸
咖啡女郎 (1963) .... 貴婦
春到人間 (1963) .... 包租婆
香海情潮 (1963) .... 四姑
楊八姐鬧金鑾 (1963) .... 太監
卿何薄命 (1963) .... 駂母
戲迷奇遇記 (1962) .... 八婆
春滿帝皇家 (1962) .... 張近貴
夫妻的秘密 (1962) .... 包租婆
千里送皇姑 (1962) .... 鴇母
水觀音三戲白金龍 (1962) .... 契娘
職業夫妻 (1962) .... 三姑
冷戰夫妻 (1962)
孤雛血淚 (1961) .... 包租婆
小甘羅拜相-上集 (1961)
警察捉小偷 (1961) .... 包租婆
傻人發達記 (1961) .... 珍媽
十載含冤為我郎 (1961) .... 鴇母
無頭女賣頭尋夫 (1961) .... 文恭妻
歡喜夫妻 (1961)
天山龍鳳劍-下集 (1961) .... 知府妻
雌雄劍贖母報父仇 (1961)
一張白紙告親夫 (1961)
相見歡 (1961)
慈母千秋 (1961)
火窟幽蘭 (1961) .... 鴇母三姑
武林十三劍 (1961) .... 允提夫人
盲公睇女婿 (1961)
天山龍鳳劍-上集 (1961) .... 知府妻
拉車行大運 (1961) .... 包租婆
女權 (1960) .... 媒婆
神鷹飛天俠 (1960) .... 趙夫人
亞福對錯馬票 (1960) .... 三姑
節婦審貪官 (1960) .... 麥母
我要活下去 (1960) .... 包租婆
電梯情殺案 (1960) .... 阿旺
雙孝女萬里尋親 (1960) .... 春桃
彩鸞燈 (1960)
七喜臨門 (1960) .... 三姑
雙孝子劈棺救母 (1959) .... 阿三
掃把精 (1959)
生死連枝-下集 (1959) .... 杜三娘
龍鳳喜迎春 (1959) .... 周母
天賜良緣 (1959) .... 李七姑
妹仔王掛帥平西 (1959) .... 蕃薯
六月雪 (1959) .... 媒婆
兩傻擒凶記 (1959) .... 三姑
乖侄 (1959) .... 六姑
王先生行正桃花運 (1959) .... 三姑
王先生著錯老婆裙 (1959) .... 三姑
芙蓉傳 (1959) .... 鴇母
黑市姑爺 (1959) .... 包租婆
墓美人火燒棺材精 (1959)
王先生騎正胭脂馬 (1959)
武松打虎 (1959) .... 王婆
凄涼媳婦 (1959) .... 鴇母
王先生招親 (1959)
兩個大老襯 (1959) .... 三姑
兩傻捉鬼記 (1959) .... 三姑
天官賜福 (1958) .... 三姑
玉堂春 (1958) .... 鴇母馬票女郎 (1958) .... 水嬸
阿超結婚 (1958) .... 包租婆三姑
兩傻游天堂 (1958) .... 三姑
駙馬艷史 (1958)
花債狀元還 (1958) .... 鴇母
兩傻游地獄 (1958) .... 三姑
花落斷腸橋 (1956)
七重天 (1956) .... 二姑
武松血濺獅子樓 (1956) .... 王婆
狂風暴雨吊寒梅 (1956) .... 鴇母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1956) .... 李媽
失匙夾萬 (1956)
碧玉簪 (1956) .... 孫婆
黃飛鴻七獅會金龍 (1956)
方世玉義救洪熙官 (1956) .... 三姑
小冤家 (1956) .... 花麗容
黃飛鴻火燒大沙頭 (1956) .... 龜婆
同撈同煲 (1956) .... 豆皮三姑
假鳳凰 (1956) .... 阿三
大團圓 (1956) .... 三嬸
乾隆皇大鬧萬花樓 (1956)
家和萬事興 (1956) .... 三姑
情僧偷到瀟湘館 (1956) .... 傻大姐
梅娘 (1956) .... 鴇母
新馬仔瓜棚遇鬼 (1955)
八俠英雄傳 (1955)
王先生與肥陳 (1955) .... 王太太
天長地久 (1955) .... 同居
十字街頭 (1955)
璇宮春色 (1955)
金生挑盒 (1955)
黛絲姑娘 (1955)
山河戀 (1955) .... 奶媽
入鄉隨俗 (1955) .... 周氏
鐵馬騮別傳-續集 (1955)
凄涼金葉菊 (1955)
七屍八命九人頭 (1955)
三審玉堂春 (1955) .... 鴇母
碎琴樓 (1955) .... 鴇母
唔做媒人三代好 (1955)
真假千金 (1955) .... 七嬸
復活 (1955) .... 四姑
難為了妹妹 (1955) .... 秋嬸
鄉村姑娘 (1955) .... 三姑
紅粉飄零未了情 (1955) .... 沈五娘
蠻女斗七雄 (1955) .... 馬嬸
日月重光 (1955) .... 陳師奶
兒女債 (1955) .... 三姑
後窗 (1955)
虎笙歌戲鳳凰 (1955) .... 姑媽
胭脂虎 (1955) .... 鴇母
女大女世界 (1955) .... 媒婆
變幻姻緣 (1954) .... 二嬸
好女十八嫁 (1954) .... 六婆
檳城艷 (1954) .... 三姑
飄零女 (1954) .... 六嬸
患難夫妻 (1954)
芸娘 (1954)
人隔萬重山 (1954) .... 張媽
樓下閂水喉 (1954) .... 包租婆
秋戀 (1954) .... 舅母
如此人生 (1954) .... 白粥婆
苦命妻逢苦命郎 (1954) .... 六姑
萬里行屍 (1954) .... 鴇母
自梳女 (1954)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1954) .... 馮母
一家八口一張床 (1954) .... 女房東
家 (1953) .... 黃媽
再戀負心人 (1953) .... 姨媽
我為情 (1953) .... 三嬸
父之過 (1953) .... 三婆
無端端發達 (1953) .... 二房東
太太有喜 (1953)
秦淮月下再生緣 (1953) .... 雪大嫂
人間富貴花 (1953) .... 三姑
新唐伯虎與秋香 (1953) .... 華夫人
紅粉多情 (1953) .... 包租婆
玉碎花殘 (1953) .... 淫媒七姑
人唔同命 (1953) .... 六婆
義犬救美 (1953)
意中人 (1953)
飛鳳游龍 (1953)
淘金記 (1953)
危樓春曉 (1953) .... 三 姑
孩子們祝福 (1953) .... 三姑
朱門紅淚 (1952)
大良阿斗官 (1952)
老婆皇帝 (1952)
唔嫁又嫁 (1952) .... 張母
艷曲醉郎心 (1952) .... 凈慧
八股佬選美 (1952)
蠶蟲師爺 (1952) .... 三姑
媚花嬌 (1952) .... 何母
毀滅 (1952) .... 胖婦
再訪香城艷 (1952) .... 三姑
拜錯石榴裙 (1952) .... 陶美妮
金屋藏嬌 (1952) .... 小鶯媽
珍珠淚 (1952) .... 三姑
連環相思 (1952) .... 黃母
為情顛倒 (1952) .... 玲母
古靈精怪 (1952) .... 包租婆
傻仔洞房 (1952) .... 媒婆
時來運到 (1952) .... 區母
艷福齊天 (1952) .... 四姑
春宵醉玉郎 (1952) .... 林母
十個肥女嫁瘦郎 (1952) .... 女僕
笑星降地球 (1952) .... 胡氏
嬲緣 (1952) .... 三姑
呆佬拜壽 (1952)
大話夾好彩 (1952) .... 媒婆
香車美人 (1952) .... 三姑
花月又重圓 (1952) .... 靚女人
馬票狂 (1952) .... 鍾妻
人約黃昏後 (1951) .... 吳太太
彩鳳戲金龍 (1951) .... 馬太太
一帆風順 (1951) .... 牛媽
霓裳恨 (1951) .... 三姑
呷錯醋 (1951)
對錯親家 (1951) .... 陶太太
新梁山伯祝英台 (1951) .... 媒婆
皆大歡喜 (1951) .... 八嬸
金玉滿堂 (1951) .... 馬太太
陞官發財 (1951)
一本萬利 (1951) .... 母親陶氏
兩仔爺 (1951)
方世玉千里送艷娘 (1951)
明星夢 (1951)
明珠淚痕 (1951) .... 八婆
粉陣迷龍 (1951) .... 飾錢妻
食飯神仙 (1951) .... 梁太
人海八大仙 (1951) .... 房東
斷腸母子心 (1951) .... 三姑
范斗 (1951) .... 八婆
情天孤雁 (1951) .... 二房東
艷魔 (1951) .... 書記母
女俠白旋風 (1951) .... 子明母
飄零燕 (1951) .... 二房東
春殘燕未歸 (1951) .... 三姑
缸瓦船打老虎 (1951)
憐我憐卿 (1951)
銀海春光 (1951) .... 三嬸
嫁錯金龜婿 (1951)
羊城恨史 (1951) .... 老闆娘
唔嫁 (1951) .... 泉妻
失魂魚 (1951) .... 唐虱
錦綉年華 (1951) .... 周先生
紅粉飄零 (1951) .... 女搭客
賣錯相思表錯情 (1951)
女兒香 (1951)
指天篤地 (1951)
行錯姻緣路 (1951)
謠傳 (1950)
飄零二孤女 (1950) .... 羅母
珠江淚 (1950) .... 肥婆三
豹子頭林沖 (1950)
柳姐與沙塵超 (1950)
薄命女兒香 (1950)
白楊紅淚 (1950) .... 二嬸
經紀拉 (1950) .... 二房東
福祿壽全 (1950)
井底冤魂 (1950)
大破銅網陣 (1950)
魔鬼家庭 (1950) .... 六姑
五福臨門 (1950) .... 三姑
南海漁歌 (1950) .... 六姑
慾海遺恨 (1950) .... 媒婆
劫後孤兒 (1950)
萬劫情鴛 (1950) .... 三姑
年晚錢 (1950) .... 包租婆母夜叉
梵宮情淚 (1950)
花和尚大鬧五台山 (1950) .... 店主婆
宋江怒殺閻婆惜 (1950)
冷落斷腸花 (1950) .... 九姑
千里送鵝毛 (1950) .... 三姑
烏龍夫妻 (1950)
窮風流 (1950)
烏龍將軍 (1950) .... 八婆
人海萬花筒 (1950)
天涯何處再相逢 (1950) .... 包租婆
少林七俠五探峨嵋山 (1950) .... 修雲大師
流氓世界 (1950)
六渡荷仙姑 (1950)
龍渡姜公 (1950)
千古女兒千古恨 (1950)
逼上樑山 (1950) .... 鄰婦
脂粉生涯 (1950)
月下琴挑淑婦魂 (1950)
血淚洗殘脂 (1950) .... 三姑
鳳嬌投水 (1950)
天魔女三戲濟顛 (1950)
暴雨寒梅 (1950) .... 女僕
豪門棄婦 (1950) .... 鴇母
一生兒女債 (1949)
雙喜臨門 (1949) .... 媒婆
小俠艾虎 (1949)
不如歸 (1949) .... 奶媽
差利沖破天仙陣 (1949)
骨肉情深 (1949) .... 三姑
滿江紅 (1949) .... 肥三姑
濟公活佛 (1949)
夢里西施 (1949)
乞兒皇帝 (1949)
啞老婆 (1949)
差利游地獄 (1949)
石秀大鬧翠屏山 (1949)
地獄金龜 (1949) .... 豆皮六姑
夜祭雷峰塔 (1949)
原來我負卿 (1949)
穆桂英 (1949)
孤兒救祖 (1949) .... 廣嬸
忍棄枕邊人 (1949) .... 鴇母
小青弔影 (1949)
牛郎織女 (1949)
夜吊白芙蓉 (1949)
卓文君夜訪相如 (1949) .... 三嫂
桃花女鬥法 (1949) .... 蔣媒婆
寶玉憶晴雯 (1949)
朱買臣分妻 (1949)
武松血濺鴛鴦樓 (1949)
我愛薄情郎 (1949)
三娘汲水 (1949)
打雀遇鬼 (1949)
鐵羅漢勇救玉觀音 (1949)
凄涼姊妹花 (1949) .... 賴母
大鬧粉妝樓 (1949) .... 沈謙
孽海痴魂 (1949) .... 包租婆
寶玉奇緣 (1949)
大四喜 (1949) .... 二嬸
洞房移作兩家春 (1949) .... 有為姑母
郎是春日風 (1949)
飛燕迎春 (1949)
大鬧廣昌隆 (1949)
姑嫂墳 (1949)
相依為命 (1949) .... 包租婆
斷腸花 (1949) .... 二嬸
守得雲開見月明 (1949) .... 三姑
斗氣夫妻 (1949) .... 陶氏
紅樓夢 (1949) .... 劉姥姥
齊宣王與鍾無艷 (1949)
萬里長城 (1949)
賣肉救家姑 (1949)
天花龍鳳 (1948)
紅顏未老恩先斷 (1948)
戲迷姑爺 (1948) .... 舅母
天下婦人心 (1948) .... 姨母
雷劈好心人 (1948)
夫榮妻未貴 (1948) .... 三姑
本地狀元 (1948)
荊棘幽蘭 (1948)
再生緣 (1948)
賢妻盪婦 (1948)
公子情深 (1948)
女大當嫁 (1948) .... 房東太太
幾度春風 (1948) .... 三嬸
太太萬歲 (1948)
步步高升 (1948)
十艷戀檀郎 (1948)
腸斷跳樓人 (1948) .... 劉媽
真假新郎 (1948)
金粉世家 (1948) .... 媒婆
神秘婦人心 (1948) .... 三嬸
兩個煙精掃長堤 (1948) .... 六姑
歸來燕 (1948) .... 四婆
四代同堂 (1948)
地底迷宮 (1948)
四鳳齊飛 (1948) .... 包租房東
接財神 (1948) .... 九嬸
恩怨在今宵 (1948) .... 張媽
方世玉與苗翠花 (1948)
萬綠叢中一點紅 (1948)
地道狀元 (1948)
飛天女俠 (1948)
十三妹大鬧能仁寺 (1948)
吉人天相 (1948)
妙想天開 (1948) .... 三姑
刁蠻宮主 (1948) .... 女僕
江湖奇俠-三 (1948)
銅錘俠大戰九花娘 (1948) .... 桑媽
十二美人樓 (1948)
廣東先生大破謀人寺 (1948) .... 店主婆
審死官 (1948)
江湖奇俠-四 (1948)
武松大鬧獅子樓 (1948) .... 王婆
惜玉憐香 (1948) .... 四姑
四大天王 (1948)
御貓大戰錦毛鼠 (1948)
阿女 (1948)
何處是儂家 (1947)
情賊白菊花 (1947) .... 蓮香
各有千秋 (1947) .... 王媽
賣肉養孤兒 (1947)
妻嬌郎更嬌 (1947)
鬼馬歌王戇舅爺 (1947)
海角紅樓-上集 (1947) .... 阿杏
狂風雨後花 (1947)
辣手蛇心 (1947) .... 童三姑
明日又天涯 (1947)
沙三少與銀姐 (1947)
我為卿狂 (1947)
牛精良大鬧香港 (1947)
卿本佳人 (1947) .... 美女母
白頭情侶 (1947)
怕見舊情郎 (1946)
大雷雨 (1946)
紅粉佳人 (1941)
雪姑七友 (1941) .... 鐵咀雞
醋淹藍橋 (1941)
春閨夢里人 (1941)
卿何薄命 (1941)
孔雀東南飛 (1941)
夜上海 (1941)
天作之合 (1941)
人去樓空 (1941)
癲婆尋仔 (1941)
何老大 (1941)
前程萬里 (1941) .... 鴇母
花公花婆 (1940)
虎嘯枇杷巷 (1940)
銷魂柳 (1940)
廣州順母橋 (1940) .... 白母
紅巾誤 (1940)
小五義夜探沖霄樓 (1940)
望夫山 (1940)
人海淚痕 (1940)
好女十八嫁續集 (1939)
女人世界 (1939)
脂粉將軍 (1939)
口花花 (1939)
半面西施 (1939)
掃把精 (1939)
孝子亂經堂 (1939)
食人太太 (1939)
竹織鴨 (1939)
女鬼洞房 (1939)
三審玉堂春 (1939)
南國姊妹花 (1939) .... 小蝶後母
飛將軍(1938)
扭紋柴(1938)
八百壯士(1938)
紫霞杯 (1938)
花心蘿卜 (1938) 花心蘿卜大結局 (1938)
六月飛霜 (1938)
周氏反嫁 (1938) .... 黃婆
乞米養家姑 (1938)
孟麗君 (1938)
銷魂大姐 (1938)
神秘之夜 (1937)
少婦的瘋狂 (1937)
荒唐老爺 (1937)
女性之光 (1937)
如此人間 (1937) .... 乞兒婆
回祖國去 (1937)
蛋家妹 (1936)
博愛 (1936)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兩傻游地獄 (1958) .... 演唱
兩傻擒凶記 (1959) .... 演唱
神秘之夜 (1937) .... 演唱

❹ 求一部香港早期喜劇片

香港電影喜劇片回顧(40-90年代)

【早期(香港開埠) - 40年代】
自有電影以來至今,喜劇片在香港影壇上都是一個重要的主流。除了日 治淪 陷期期外,自三十年代起,香港的喜劇片攝制可以說是從沒中斷過,而香港第一部有聲電影《傻仔洞房》(1934)也是喜劇片。

其實,華語喜劇片的傳統可追溯到清末民初「亞細亞公司」拍制的一系列的滑稽片。二、三十年代,上海也拍攝了不少喜劇片,但都不被重視,不入正流。到三、四十年代,以上海為中心而發展的喜劇片命脈轉移到香港。四十年代末,更有多部精彩的作品誕生。由於這時始終是憂 患年代,以致喜劇片未能充分發展。

代表作品:
《太太萬歲》(1947)
《假鳳虛凰》(1947)
《還鄉日記》(1947)
《乘龍快婿》(1947)
《艷陽天》(1948)
《三毛流浪記》(1949)
《烏鴉與麻雀》(1949)

代表人物:
嚴俊、韓非、李麗華、王丹鳳、劉恩甲、鮑方、龔秋霞、岑范 、周璇

1950至1970年間,香港每年平均攝制一百五十部粵語片,這二十年間保守估計出產了三千多部。其中喜劇片約占總產量的五分一,約為七百五十部。

這時期的作品多是流水作業式,大部份喜劇片都按照幾個既定的公式、類型而發展起來。
影片故事很公式化,演員角色亦十分典型,例如∶梁醒波的富商、新馬仔的窮小子、陶三姑的包租婆、高魯泉的喃嘸道士......等等;而橋段、場面、對白都幾乎無甚太的變化。

梁醒波 60年代《怪俠一枝梅》(1967)

基本特色:
以小人物為中心主角;
反映當時低下階層的夢想及價值觀;
諷刺社會貧富的懸殊;
演員的演繹方式較胡鬧、誇張。

故事背景:
影片中多以低 下 層生活為背景。
一梯多伙的擠迫住所,如:上下格床、板間房;
勞動力為主的工作環境,如:工廠、茶樓、大牌檔、街頭檔攤;
鄉下窮小子走到大城市。

人物關系:
貧富對抗式
包租婆對窮房客、刻薄老闆對小職員;
兩代對抗式
勢利岳丈母對貧窮女婿、惡家姑對刁蠻新抱;
體形對抗式
肥pol.ice對瘦小販、健碩惡漢對瘦弱好人。

高魯泉

表達手法:
傳統的戲劇表達形式,對白上加入道地俚語、俗語及外地方言;
加插當時流行的中詞西曲,如:《飛哥跌落坑渠》就選用了時代曲「Three Coins
Fountain」(歌詞是這樣:「飛哥跌落坑渠,飛女睇見流淚......」),顯示出製作
上的時代感;
其餘類似的作品有《花外流鶯》、《莫負青春》、《多情竹織鴨》等等。
反映現實民生的對白,如:《搶食世界》一片中,惡包租婆(陶三姑)向房客
說:「呢個世界你又搶我,我又搶你,搶食世界呀嗎?」;明顯地道出當時富
貴一族對貧苦的壓迫。

影片題材:
為富不仁的富商(僉財、好色、斗派頭的角色設計);
小人物為生計的模式(小販、舞女、「賣當借」度日的實況反映);
寡佬養女的模式(反映棄女嬰問題嚴重,社會上重男輕女的觀念);
同屋共住的矛盾性(住客間各有難處、遇受業主收樓,同舟共濟的自救性);
一朝發達的夢想(中馬票、領取巨額遺產、路邊拾得巨款的橫財夢);
鄉下仔出城(生活習性的突然改變而烏龍百出的設計);
兩男追一女(身份對換、身份、兩性錯摸);
一板之隔的戀情(兩人素未謀面,由冤家變情人)。

代表作品:
《笑星降地球》(1952)、《呆佬拜壽》(1952)、《兩傻游天堂》(1952)、《傻仔洞房》(1957)、《難兄難弟》(1960)、《戲迷奇遇記》(1962)、《搶食世界》(1964)、《鬼馬家姐》(1964)、《看牛仔出城》(1965)、《飛哥跌落坑渠》(1967)、《怪俠一枝梅》(1967)、《玉女添丁》(1968)

代表人物:
梁醒波、鄧碧雲、鄭君綿、新馬仔、鄧寄塵、西瓜刨、伊秋水、陶三姑、譚蘭卿、高魯泉、譚蘭卿、陳寶珠 梁醒波 伊秋水 新馬仔 鄧寄塵 西瓜刨

<70年代>
這時期的電影喜劇片,絕大多部份是由電視節目衍生而來,並與之一脈相承。許氏兄弟(許冠文、許冠傑)的電視節目《雙星報喜》,以及蕭芳芳的《林亞珍》,就是當中的佼佼者。其他演員如吳耀漢、伊雷、喬宏的搞笑形象,亦都是從同時期的電視節目中建立出來。

影片特色:
△ 電視堆砌式的小趣事(Gag)串連起來,講求「頻率」、「快速」的發放;
△ 鬆散而不集中的情節,以人物主角為故事的中心;
△ 內容題材仍以反映社會較低下層的一面為主。

當中《七十二家房客》是不可不提的經典喜劇片。導演楚原將廣東名劇搬上銀幕,亦將香港粵語長片起死回生。片中備演消防員的何守信帶隊員上門救火,然後說一句:「有水放水,無水散水。」相信是最經典的場面,亦反映香港嚴重貪污之風,把當年現象諷刺得淋漓盡致。

經典場面回顧:
經典的「錯摸」埸面(撮自:《半斤八兩》中一幕)
景:大廳 / 廚房
人:許冠文 / 許冠英
△ 大廳中,許冠文拿著一隻光雞走到電視機前把它開著。
△ 電視機中出現「烹飪」節目的畫面。
△ 然後,許冠文走入廚房;原來他正按照節目主持指示下學習煮雞。
△ 電視機傳來烹飪主持的煮雞步驟。(畫外音):「先准備光雞一隻,然後......」
△ 於是,許冠文按照電視傳來的聲音指示,逐一照做。
△ 此時,許冠英穿著體操服,睡眼惺忪地步入大廳,隨手將電視機轉了另一頻道。
△ 畫面即時轉換了另一個教授「體操」的節目。
△ 電視機傳來體操步驟的聲音。(畫外音):「先將左腳向伸展四下,然後到右腳又四下......」
△ 許冠英跟著「體操示範」的畫面做體操。
△ 廚房中,許冠文依照傳來的聲音替光雞做體操。
△ 光雞做體操的畫面與許冠英做體操作「對剪」(inter-cut)。
△ 但許冠文懵然不知,照做可也!

《半斤八兩》片中,許冠英跟光雞做「體操」,一幕簡單而直接的場口就形成
經典的「錯摸」橋段,令觀眾回味無窮、百看不厭。

代表作品:
《七十二家房客》(1973)、《阿福正傳》(1974)、《鬼馬雙星》(1974)、《天才與白痴》(1975)、《半斤八兩》(1976)、《點只捉賊咁簡單》(1977)、《發錢寒》(1977)、《賣身契》(1978)、《林亞珍》(1978)、《神偷妙探手多多》(1979)、《林亞珍老虎魚蝦蟹》(1979)

代表人物:
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蕭芳芳、伊雷、吳耀漢

<80年代>
踏入八十年代,香港喜劇電影除了由嘉禾電影公司旗下的「許氐兄弟」領著風騷外,並出現了一系列的集靈幻和功夫的喜劇片種;此外,兩間新成立的電影公司「新藝城」及「德寶」所出品的喜劇而形成鼎足三分的新局面。

80年代喜劇片種系列:

(一)《最佳拍檔》系列
《最佳拍檔》是新藝城繼成功開拍《滑稽時代》(1980)、《歡樂神仙窩》(1980)、《鬼馬智多星》(1981)後,另一部的喜劇片種。

據黃百鳴自述,《最佳拍檔》原名《光頭神探》,而許冠傑一角原屬意當時的電視紅小生周潤發擔綱,但最後因檔期問題不能合作。而樂壇巨星許冠傑,與兩位哥哥合演的電影,屢破紀錄,是「嘉禾」票房保證;所以游說他演出該片,在當時曾引為佳話。《最佳拍檔》在當時仍是小公司的新藝城來說,算是大成本製作,單是歌神的二百萬片酬已非常驚人。

另外,曾有份執導的高志森透露:「當時全公司總動員,五、六個導演都只拍這部戲,而我就專拍光頭仔那部份。計起來,我們拍的東西,製成三套《最佳拍檔》也可。在當時這可以算是畸型工業,完全不理會成本效益。」

由此可見,此片成本相當高。結果,此片於1982年春節上映,收到兩千七百萬票房,打破香港開埠以來最高票房紀錄,可謂不負眾望。

《最佳拍檔》的情節,主要是圍繞一兵一賊的最佳拍檔怎樣完成任務。其中關於光頭神探與差婆的那段情,編劇黃百鳴更坦然是向莎士比亞的《馴悍記》偷橋。由於巨星的效應、情節的受落,以及精彩的特技動作,所以有一系列最佳拍檔陸續出現。

經典回憶:
「個名叫King Kong,個樣似蜜糖,你洗衫我將o的衫熨。我幫你搵錢,你幫我清
倉,最佳拍檔......」來自《最佳拍檔》一片的同名主題曲。

--------------------------------------------------------------------------------

代表作品:
《最佳拍檔》(1982)
《最佳拍檔大顯神通》(1983)
《最佳拍檔女 皇密令》(1984)
《最佳拍檔千里救差婆》(1986) 代表人物:
許冠傑(King Kong)
麥嘉(光頭神探)
張艾嘉(差婆)
光頭仔

(二)《開心鬼》系列
《開心鬼》在1984年暑假第一檔期推出,是導演高志森在「新藝城」處女個人作品,亦是黃百鳴處男主角之作。當年以二百萬成本,狂收一千七百多萬,賺來純利超過千萬,是當時「新藝城」賺錢最多的一部電影。
以黃百鳴掛帥,加上「開心少女組」(羅美微,袁潔瑩,陳加玲,李麗珍)的校園喜劇片,能壓倒同期最強幕後組合麥當雄,洪金寶及陳欣健的《省港旗兵》,可算是爆個大冷門。
據導演高志森所述,故事原自一出學校的舞台獨幕劇《朱秀才》。整個演出發生在破廟中,圍繞一隻吊頸鬼和三個女學生的故事。當時是座上嘉賓的黃百鳴感到故事相當有趣,有意邀請原作學生當編劇,但因為他要應付會考而無暇合作;於是便向他買下版權,由黃百鳴及高志森作聯合改編。而當時仍讀中五的原作學生之一,就是今日有名的編劇及導演:馬偉豪是也。
代表作品:
《開心鬼》(1984)
《開心鬼放暑假》(1985)
《開心鬼撞鬼》(1986)
《開心鬼救開心鬼》(1990)
《開心鬼5上錯身》(1991)

代表人物:
黃百鳴
開心少女組(李麗珍,羅明珠,陳加玲,袁潔瑩)
黃百鳴

(三)《雙龍》系列
《雙龍》系列是當時新成立的「德寶」其中重頭作品。故事主要描述警界孖寶執行任務,對付惡勢力的烏龍過程。片中岑建勛的人物造型,正是從電台人物「雷勁」形象衍生出來。

代表作品:
《神勇雙響炮》(1984)
《雙龍出海》(1984)
《智勇三寶》(1985)
《雙龍吐珠》(1986) 代表人物:
吳耀漢(吳阿秋)
岑建勛(貝多芬)
葉德嫻

(四)《福星》系列
「新藝城」成功挖走了「嘉禾」的票房保證:許冠傑,積極地部署來對付「嘉禾」旗下的成龍、洪金寶,策略上非常有效。有鑒於「新藝城」《最佳拍檔》的成功,「嘉禾」亦不甘示弱,製作一系列《福星》喜劇。

影片特色:
1/ 以「色迷迷男士追女仔」的簡單橋段,配合美人陣容;
2/ 加插洪金寶、成龍等人的硬橋硬馬功夫動作。

--------------------------------------------------------------------------------

代表作品:
《奇謀妙計五福星》(1983)
《夏日福星》(1985)
《最佳福星》(1986)
《福星闖江湖》(1989)

代表人物:
洪金寶
馮粹帆
秦祥林
曾志偉
吳耀漢
《最佳福星》(1986) 《福星闖江湖》(1989) 《富貴逼人》(1987) 《富貴再逼人》(1988) 《富貴再三逼人》(1989)

(五)《富貴》系列:
《富貴》系列是高志森的另一代表系列。故事描述屋村小家庭對「六合彩」彩票的瘋狂橫財夢。
導演高志森回憶說:「我自少住在坪石村,《富貴》系列完全是我對屋村生活的感應......。我覺得《富貴》的第一、二集太多商業計算,而結構亦未如理想......。其實,我還拍了很多搞笑場面,但之後覺得未能與整部片連貫而剪掉。」
此後,《富貴》系列中都是環繞升斗市民「一朝發財」的橋段而衍生出來。在當時來說,明顯是針對「六合彩」出現後市民對一朝發財的正面反映。

--------------------------------------------------------------------------------

代表作品:
《富貴逼人》(1987)
《富貴再逼人》(1988)
《富貴再三逼人》(1989) 代表人物:
沈殿霞
董驃
陳奕詩
李麗珍
盧冠廷
關佩琳

溫馨小品系列
80年代,除了當時「三雄」(嘉禾、新藝城、德寶)紛紛以喜劇片作多次短兵相接外,其他則涌現過一些環繞著「夫妻」、「戀人」及所謂「小男人」心態為題材的喜劇片,令當年的喜劇片種中多了一份清新點綴。

影片特色:
1/「笑位」均出自生活化塑材,屬溫馨小品形式拍攝的處理;
2/ 故事背景以中產階級為推展基礎;
3/ 橋段描寫男士在戀愛、婚姻之中出現了第三者的內心矛盾。

代表作品:
《一屋兩妻》(1987)
《一妻兩夫》(1988)
《三人世界》(1988)
《小男人周記》(1989)
《相見好》(1989)
《三人新世界》(1990)
《三人做世界》(1992)
《兩屋一妻》(1992)

代表人物:
鄭裕玲
林子祥
陳友
鍾鎮濤
鄭丹瑞

(七)《新許氐》系列
許冠文夥拍許冠傑自70年代的《鬼馬雙星》攜手創出喜劇潮流;至80年代,許冠文決定獨挑大樑,以「個人」形式擔戲而希望再振「喜劇泰斗」的威望。片中的橋段似乎刻意注入他對社會各行各業中的觸覺啟示,繼以發掘當中的喜與悲。

貫切《許氐》傳統特色:
1/ 仍然大玩「阿Q精神」細節;
2/ 強化「頻率」式的詼諧小動作,對白仍以有鋪排的「食字」形式表達。
《許冠文作品》廿年間出現過的職業:
(七十年代)
1/《鬼馬雙星》(1974)的騙徒;
2/《半斤八兩》(1976)的私家偵探;
3/《賣身契》(1978)的演員。
(八十年代)
1/《摩登保鏢》(1981)的護衛員;
2/《鐵板燒》(1984) 的日本鐵板廚師;
3/《神探朱古力》(1986)的神經質警探;
4/《雞同鴨講》(1988)的燒味店老闆。

《雞同鴨講》2

許氏作品的笑料大同小異,例如:廚具大戰、打石膏扮怪動作、爬牆跳樓、利用小動物等等,都在不同年代的作品中出現過。雖然是舊瓶新酒,但配合不同的電影題材,都產生不同的喜劇效果。

經典回憶:
1/《摩登保鑣》
許冠文因雙手受傷打了石膏,伸直雙手時尤如張開蟹鉗般走動的螃蟹;
2/《鐵板燒》
許冠文雙手拿著鐵板燒用具,如雜耍般舞動;
3/《歡樂叮當》
許冠文扮盲公戲弄壞人;
4/《雞同鴨講》
當衛生督察特擊巡查飯店時,許冠文帶領眾伙記將老鼠「毀屍滅跡」;
5/《合家歡》
許冠文在廚房內,以踏滑板形式假扮冤鬼「回魂」。

直到九十年代,觀眾仍然有機會欣賞到許冠文的喜劇作品,但論數量及震撼力,明顯遠遜於七、八十年代;或許真是社會變遷了。以及周星馳的冒起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

代表作品:
《摩登保鏢》(1981)、《鐵板燒》(1984)、《歡樂叮當》(1986)、《神探朱古力》(1986)、《雞同鴨講》(1988)、《合家歡》(1989)、《神算》(1992)、《丐世英雄》(1992)、《搶錢夫妻》(1993)

<90年代>
九十年代,香港人明顯地戀著一份莫名其妙的感覺;這種表現有說是港人經過八十年代末某「事件」後而產生出來,名稱就為之「無厘頭」。這種「無厘頭」的原作者就是以後帶動著九十年代喜劇潮流的星爺(周星馳)是也!
無獨有偶,這十年間的喜劇仍是由劇中造型人物(例如:周星星、表姐阿男)而衍出種種「笑料」泉源、搞笑橋段。

(一)《周星馳》系列
要算九十年代的喜劇片,周星馳可以算是代表人物,他更是罕有以喜劇片奪得影帝殊榮的演員。雖然星爺第一部電影《霹靂先鋒》並不是喜劇,但觀眾開始注意他的,是喜劇電影《一本漫畫走天涯》。他那「無厘頭」的搞笑形象,是由電視劇《蓋世豪俠》及《他來自江湖》所建立的。

在《周星馳電影》中的成功點,「無厘頭」的搞笑背後,是一種「何必認真」的游戲態度。他不需要觀眾的幻想和代入,相當切合當時那種「清醒中又帶著絕望」的社會氣氛;所以周星馳的電影票房迭破香港紀錄,而他亦成為大眾喜愛的偶像級笑匠。曾有人將星爺與許冠文作比較,並說他有意模仿許氏,這種說法未免太流於片面。

周星馳 Vs 許冠文
(許氏作品)
1/ 以自己為影片中心,所有作品都只有許冠文的「阿Q」形象;
2/ 笑中有淚式。
(星爺作品)
1/ 以「無厘頭」作依歸,角色立體,配合情節,添上意念為出發點。
2/ 以意念貫徹構思。

經典回憶:
1/《整蠱專家》
周星馳與劉德華在公園里高歌:「我要努力向上,不枉諸君寄望」;
2/《逃學威龍》
周星馳與警司黃炳耀的「奪命鉸剪腳」、「善良之槍」;
3/《賭俠II之上海灘賭聖》
周星馳一招絕學秘技「隔山打牛」,一掌可以打出骨牌效應的功力;
4/《家有囍事》
周星馳的「阿諾豬華生力啤」造型;
5/《國產凌凌漆》
周星馳的豬肉刀和小李飛刀的「秘密所在」。

《家有囍事》(1992) 《喜劇之王》(1999) 《審死官》(1992)

代表作品:
《一本漫畫走天涯》(1990)
《整蠱專家》(1991)
《逃學威龍》(1991)
《賭俠II之上海灘賭聖》(1991)
《家有囍事》(1992)
《鹿鼎記》(1992)
《審死官》(1992)
《武狀元蘇乞兒》(1992)
《唐伯虎點秋香》(1993)
《國產凌凌漆》(1994)
《西遊記》(1995)
《大內密探零零發》(1996)
《97家有喜事》(1997)
《行運一條龍》(1998)
《喜劇之王》(1999)
《唐伯虎點秋香》(1993)
《審死官》(1992)

(二)《表姐》系列
《表姐》系列是編劇鬼才張堅庭的代表系列。八十年末至九十年初,香港社會對「回歸」問題上,以及來港新移民都存在著不同的聲音。導演張堅庭就著這個「題材」,透過主角鄭裕玲的誇張演繹手法;再加上刻意鋪排中港兩地相處的情節和場面,以反映彼此文化和生活上的異同。

《表姐,你好o野!續集》

《表姐,你好o野!續集》 《表姐,你好o野!》
經典回憶:
1/《表姐,你好o野!》
鄭裕玲的「表姐」造型及自以為是的性格。
2/《表姐,你好o野!續集》(1991)
張堅庭的「表弟」造型及自卑的性格。

代表作品:
《表姐,你好o野!》(1990)
《表姐,你好o野!續集》(1991)
《老表,你好o野!》(1991)
《表姐,你好o野!3之大人駕到》(1992)
《表姐,你好o野!4》(1994) 代表人物:
鄭裕玲
張堅庭
林蛟
河國榮

(三)《懷舊包裝》系列
繼九二年《92黑玫瑰對黑玫瑰》的成功後,一系列以懷舊為題材的喜劇片陸續出現。無論影片的背景、內容、人物造型、情節鋪排、歌舞唱面等等,都仿照六、七十年代的粵語長片模式,加以更加誇張及天馬行空的笑料,可算是九十年代喜劇片的另一潮流。

經典回憶:
1/《92黑玫瑰對黑玫瑰》
奇哥(梁家輝)向編劇妹(邵美琪)餵食,邊唱著:「小寶寶,食蛋糕,飯仔mum
mum,叔叔喂到......」;
2/《92黑玫瑰對黑玫瑰》
奇哥(梁家輝)向白玫瑰(黃韻詩)相認時,合唱一曲「舊歡如夢」,並配合百變的「泥漿」發型。

代表作品:
《92黑玫瑰對黑玫瑰》(1992)
《玫瑰玫瑰我愛你》(1993)
《情天霹靂之下集大結局》(1993) 代表人物:
梁家輝(神探奇哥)
黃韻詩(白玫瑰)
馮寶寶(黑玫瑰)

總結 / 後記
綜觀,香港在歷個年代間喜劇片種的發展,都有明顯的脈絡可尋。根據擅於拍攝喜劇的導演高志森所分析:「以反樸歸真為基本,以反映現實生活為目標,以周遭活生生的人與事為題材,再加上娛樂性的密集,以及破傳統的特技製作,相信會是香港喜劇片的未來發展趨勢。

❺ 求幾部好看的香港電影

最佳答案1.《白金龍》導演:湯曉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粵語有聲電影,邵氏的前身「天一」電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粵劇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覺先演出(另一位是馬師曾)。沒有《白金龍》,就沒有今天的邵氏電影公司。當年《白金龍》打破廣東、東南亞、歐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記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初到星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憑著《白金龍》,開創了邵氏在星馬的娛樂王國基業。也正是《白金龍》,開創了粵語片的潮流。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製作了近3000部粵語片,形成了香港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期」。

2.《獨臂刀》導演:張徹1967
《獨臂刀》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的影片,張徹憑此片成為「百萬導演」,王羽開始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電影公司的「武俠世紀」也從此片正式開始。《獨臂刀》影響了香港電影的形態和歷史。之前,香港的電影仍舊停留在老上海電影的文化形態下,多拍攝以家庭婦女為觀眾的苦情劇,武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飛俠,男性則是需要保護的文弱書生。《獨臂刀》之後,男性開始成為影片的主角,電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嬌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壯有力的男明星。

3.《俠女》導演:胡金銓1972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在戛納電影節上奪得最高綜合技術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5大電影節上獲獎。胡金銓是香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作者」導演,也是香港電影界最接近大師的一位。他一生致力於拍攝「俠」文化的武俠電影,並以《俠女》登上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最高峰。胡金銓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國電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無疾而終。

4.《蝶變》導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製片廠制度對香港電影界的影響逐漸開始弱化,電影的文化形態也開始以多元化的形態出現。在這段時期,香港電影界出現了一次驚人的藝術運動「香港電影新浪潮」,徐克的《蝶變》正是這一運動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變》直接導致了香港電影以後的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藝術電影的出現;二是特技的迅猛發展,80年代以後香港電影特技的發展幾乎都與徐克有關。

5.《最佳拍擋》導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開始,香港電影票房連續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擋》及其續集,而黃百鳴、麥嘉、石天的「新藝城 」公司也統領了80年代整個時期的電影。《最佳拍擋》開創了香港電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開拍之初,許冠傑的200萬片酬已經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而該片的拍攝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來塢,在片中大量出現多輛汽車連續碰撞、最新007式先進武器等噱頭,弱化故事情節、強化視覺場面。《最佳拍擋》對好萊塢電影製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電影國際化的最初嘗試。

6.《A計劃》導演:成龍 1984
香港近20年最偉大的電影演員是誰?成龍。這是香港各界都比較認可的一個答案。成龍以自己的功夫喜劇成為李小龍之後最具世界影響力的香港演員。早期京劇劇班的訓練,使成龍嫻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點的動作造型。這種表演方式成為了他的招牌,他的這種表演在世界影壇上也是獨此一家。《A計劃》正是早期成龍電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從鍾樓上墜落的鏡頭,一鏡直落,不加任何剪輯手段。之後《A計劃》風格的電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龍電影也由此成為香港電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7.《英雄本色》導演:吳宇森 1986
當冷兵器換成熱兵器,張徹電影就變成了吳宇森電影。吳宇森曾經是張徹的「文膽」,做過張徹的副導演,是典型的製片廠出身的工徒導演。他把張徹電影的特點傳承下來,把刀劍片改變成了槍戰片。《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8.《阿飛正傳》導演:王家衛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轟動的電影莫過於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了,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本片中凸顯無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國際性電影大師的出現。

《阿飛正傳》是一部對香港身份進行反思的本土電影。《阿飛正傳》的影像、敘事方式都是原創的,堪稱香港電影藝術的奇葩。結尾中梁朝偉的一段「獨角戲」,至今被奉為經典。

9.《甜蜜蜜》導演:陳可辛 1996
1997回歸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選擇,在這個歷史時刻來臨前的一年,陳可辛的《甜蜜蜜》橫空出世,在藝術和商業兩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文藝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種類型,早期就有李晨風、秦劍等著名前輩,而70年代後因為武俠功夫片的盛行,藝術電影始終難以成為主流。《甜蜜蜜》是對早期文藝片的回歸,它以細膩而真實的心理描寫,展現了歷史的進程。

10.《喜劇之王》導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電影業進入蕭條期以來,香港電影中能夠具有票房保證的演員越來越少,周星馳是其中的一個。香港的喜劇演員,早期有梁醒波、新馬仔、許冠文,而周星馳是近10年來最傑出的喜劇演員。《喜劇之王》中有著對香港早期電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鵑兒是60年代著名粵語武俠片《武林聖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員基本修養》是早期長城、中聯等電影公司的訓練班手冊。這種引用掌故的喜劇電影成為周星馳電影發展的軌跡,新片《功夫》中再次對火雲邪神、九龍城寨引用,並取得了迄今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❻ 新馬仔的簡介

新馬仔,即名伶新馬師曾,因他身材瘦小,又曾學習馬師曾,故名。部份資料可參閱新馬師曾條。

❼ 新馬仔的生平

他是廣東順德人。早在幼年七歲時﹐已開始學習粵劇﹐九歲更拜當時名小生細杞為師﹐自此掀開了他一生的粵劇生涯。縱橫藝壇七十多年的新馬仔﹐早期的著名劇目有「萬惡淫為首」、「客途秋恨」、「胡不歸」、「啼笑姻緣」及「宋江怒殺閰婆惜」等。由於他熱衷參與慈善演出﹐所以在六、七十年代﹐已有「慈善伶王」的美譽。新馬仔在一九五○年首次參演歡樂滿東華為東華三院籌款﹐當時仍然是麗的呼聲時代。期間從不間斷直到一九九五年為止。
自中日戰爭後,新馬仔直到九三年﹐才重返闊別四十多年的大陸﹐到北京大會堂參與扶貧義演。他在粵劇上的貢獻﹐亦令到他在繼已故粵劇藝人梁醒波之後﹐亦獲英女皇頒授MBE勛銜。
不過﹐新馬仔的愛情路卻波折重重。他一生經歷四段姻緣﹐首任妻子梅麗芳﹐但兩人結合後不久便婚姻破裂﹐梅麗芳之後改嫁他人並移民美國。第二任妻子梁添添是他一生最愛的女人﹐可惜在戰後不久便染上肺癆逝世﹐死時只得二十九歲。之後﹐他娶了同是戲行出身的賽珍珠﹐並生下三個兒子。不久﹐新馬仔在夜總會結識洪金梅﹙祥嫂﹚與賽珍珠離異﹐與洪金梅共賦同居二十八年﹐誕包括鄧兆尊等四子女﹐並在九三年正式結婚﹐而賽珍珠則帶同三兒子移居英國。

❽ 新馬師曾的介紹

新馬師曾(1916—1997),原名鄧永祥,又名新馬仔,後輩多尊稱祥哥,廣東順德人,香港著名粵劇演員、電影演員。

❾ 有一個排名說到香港十大經典電影,,哪十部

《白金龍》導演:湯曉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粵語有聲電影,邵氏的前身「天一」電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粵劇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覺先演出(另一位是馬師曾)。沒有《白金龍》,就沒有今天的邵氏電影公司。當年《白金龍》打破廣東、東南亞、歐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記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初到星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憑著《白金龍》,開創了邵氏在星馬的娛樂王國基業。也正是《白金龍》,開創了粵語片的潮流。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製作了近3000部粵語片,形成了香港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期」。

《獨臂刀》導演:張徹1967

《獨臂刀》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的影片,張徹憑此片成為「百萬導演」,王羽開始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電影公司的「武俠世紀」也從此片正式開始。《獨臂刀》影響了香港電影的形態和歷史。之前,香港的電影仍舊停留在老上海電影的文化形態下,多拍攝以家庭婦女為觀眾的苦情劇,武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飛俠,男性則是需要保護的文弱書生。《獨臂刀》之後,男性開始成為影片的主角,電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嬌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壯有力的男明星。

《俠女》導演:胡金銓1972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在戛納電影節上奪得最高綜合技術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5大電影節上獲獎。胡金銓是香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作者」導演,也是香港電影界最接近大師的一位。他一生致力於拍攝「俠」文化的武俠電影,並以《俠女》登上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最高峰。胡金銓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國電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無疾而終。
《蝶變》導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製片廠制度對香港電影界的影響逐漸開始弱化,電影的文化形態也開始以多元化的形態出現。在這段時期,香港電影界出現了一次驚人的藝術運動「香港電影新浪潮」,徐克的《蝶變》正是這一運動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變》直接導致了香港電影以後的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藝術電影的出現;二是特技的迅猛發展,80年代以後香港電影特技的發展幾乎都與徐克有關。

《最佳拍檔》導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開始,香港電影票房連續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檔》及其續集,而黃百鳴、麥嘉、石天的「新藝城 」公司也統領了80年代整個時期的電影。《最佳拍檔》開創了香港電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開拍之初,許冠傑的200萬片酬已經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而該片的拍攝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來塢,在片中大量出現多輛汽車連續碰撞、最新007式先進武器等噱頭,弱化故事情節、強化視覺場面。《最佳拍檔》對好萊塢電影製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電影國際化的最初嘗試。

《A計劃》導演:成龍 1984

香港近20年最偉大的電影演員是誰?成龍。這是香港各界都比較認可的一個答案。成龍以自己的功夫喜劇成為李小龍之後最具世界影響力的香港演員。早期京劇劇班的訓練,使成龍嫻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點的動作造型。這種表演方式成為了他的招牌,他的這種表演在世界影壇上也是獨此一家。《A計劃》正是早期成龍電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從鍾樓上墜落的鏡頭,一鏡直落,不加任何剪輯手段。之後《A計劃》風格的電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龍電影也由此成為香港電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雄本色》導演:吳宇森 1986

當冷兵器換成熱兵器,張徹電影就變成了吳宇森電影。吳宇森曾經是張徹的「文膽」,做過張徹的副導演,是典型的製片廠出身的工徒導演。他把張徹電影的特點傳承下來,把刀劍片改變成了槍戰片。《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阿飛正傳》導演:王家衛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轟動的電影莫過於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了,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本片中凸顯無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國際性電影大師的出現。
《阿飛正傳》是一部對香港身份進行反思的本土電影。《阿飛正傳》的影像、敘事方式都是原創的,堪稱香港電影藝術的奇葩。結尾中梁朝偉的一段「獨角戲」,至今被奉為經典。

甜蜜蜜》導演:陳可辛 1996

1997回歸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選擇,在這個歷史時刻來臨前的一年,陳可辛的《甜蜜蜜》橫空出世,在藝術和商業兩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文藝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種類型,早期就有李晨風、秦劍等著名前輩,而70年代後因為武俠功夫片的盛行,藝術電影始終難以成為主流。《甜蜜蜜》是對早期文藝片的回歸,它以細膩而真實的心理描寫,展現了歷史的進程。

喜劇之王》導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電影業進入蕭條期以來,香港電影中能夠具有票房保證的演員越來越少,周星馳是其中的一個。香港的喜劇演員,早期有梁醒波、新馬仔、許冠文,而周星馳是近10年來最傑出的喜劇演員。《喜劇之王》中有著對香港早期電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鵑兒是60年代著名粵語武俠片《武林聖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員基本修養》是早期長城、中聯等電影公司的訓練班手冊。這種引用掌故的喜劇電影成為周星馳電影發展的軌跡,新片《功夫》中再次對火雲邪神、九龍城寨引用,並取得了迄今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❿ 皇家鐵馬的故事梗概

鐵馬新馬仔陳志新(羅嘉良)剛調任到李sir的小組,但為同僚眼鏡仔所排擠。新馬仔因周英奇飛車撞死人案件而結識記者張紫蕙(劉秀萍),兩人即墜入愛河,紫蕙大哥張錦輝(李龍基)乃計程車司機,對鐵馬極度憎惡,加以阻止兩人戀情..
小飛俠-何國昌(尹陽明)為人正直,為瓦解飛車集團,竟出賣好友Joe(王書麒)。後偶遇一富商之情婦Angel(李婉華),兩人瞬即相戀,但Angel基於生活所求,進退兩難。
皇家鐵馬一共有13集
主題
1 鐵騎雄風
2 飛車女之吻
3 馬路狂徒
4 的士大哥
5 鐵馬俏佳人
6 運油風暴
7 阿寶
8 頂爺
9 死亡邊緣人
10 鐵騎豪情
11 回到學堂
12 光榮何價
13 嚴正法紀

閱讀全文

與新馬仔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內經典巨制電影 瀏覽:83
一個美女去監獄看罪犯戒指的電影名 瀏覽:200
所有美好的東西電影劇情講解 瀏覽:902
哈利波特7電影劇情詳細解析 瀏覽:78
蘋果電影怎麼映射網盤 瀏覽:710
戰績電影高清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239
女孩子戀愛電影 瀏覽:443
美國學生上老師電影 瀏覽:932
電影的名字叫送你一朵小紅花英語翻譯 瀏覽:588
關於人物職業生涯的電影 瀏覽:750
再見電影台詞 瀏覽:388
美國好看電影推薦高甜 瀏覽:111
類似於終極者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44
哭悲電影完整版高清在線觀看 瀏覽:906
美女復仇血腥類電影有哪些 瀏覽:734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哪個電影院能看 瀏覽:434
電影高清剪輯120幀豎屏 瀏覽:963
韓國電影一個學生喜歡老師的 瀏覽:130
適合寢室看的搞笑電影 瀏覽:572
日本三國連太郎演過的老電影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