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電影《八佰》的關注度那麼高
第一,《八佰》是疫情得到控制後,電影院正式營業的象徵。由於疫情的原因,電影院被迫停業長達半年;這對於影院來說是不小的損失,對於觀眾來說同樣是一種損失;尤其是喜歡電影的朋友,不能去影院看電影是很大的遺憾。許多電影都被迫下線,觀眾期待許久,卻無法觀影,《八佰》同樣是觀眾期待的電影之一。不能看電影使人們的娛樂生活不再豐富,看電影也成了一件難事。
第三,在近期在《八佰》的點映中,收獲一致好評。吳京也觀看了《八佰》的點映,一位不經常流淚的鐵血男兒,卻流了三次淚。可見,這部電影的震撼程度之大。首輪放映票房接近一千萬,觀眾對這部電影是非常期待的。不少網友稱看完《八佰》,心情復雜;稱其為國產史詩級戰爭大片。這些無疑讓觀眾更加期待這部電影,也更加關注《八佰》。
『貳』 管虎新上映電影《八佰》的真實歷史事件是什麼
《八佰》改編自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八百壯士」誓死抵抗日軍的故事。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企圖在三個月之內佔領全中國,他們在「盧溝橋事變」之後,就將目標轉移到上海。
淞滬會戰就此爆發,只是在會戰中,中方節節潰敗,已無力再與日方斡旋便需要西撤以保存實力。留下來一個加強營掩護大部隊西撤,這個加強營便是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浴血奮戰的「八百壯士」。
留守四行倉庫的官兵只有423人,但謝晉元團長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800人,他們要正面對抗的卻是五千到三萬的日軍。數十倍的兵力懸殊,讓這一場戰斗變成有去無回的困獸之斗,所有人都知道,這樣的對決如同蚍蜉撼樹,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在「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感召下,造就了一個又一個視死如歸的場面。
影片評價:
戰爭是冰冷和殘酷的,《八佰》中的「靜」凸顯了這樣的冰冷和殘酷。電影開篇用搖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蘇州河北岸的「靜」,這是滿目瘡痍之地,沒有居民,只有殘破與荒涼。「靜」是《八佰》一面,由「靜」到「動」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戰爭的對抗與角力的「動態」,也是人物變化成長的弧光,更是主題精神的升騰的過程和姿態。
在槍火和刺刀帶來的慘烈聲響中,該片著力呈現了「八百壯士」阻擊日本侵略者進攻的幾個戰爭段落和側面,戰爭的殘酷性首先被傳達出來,與之交織的是帶有痛感的崇高性。
作為一部戰爭類型商業片,該片正視了戰爭的殘酷,與此同時,也不再採取以往戰爭片凸顯指揮軍官個體的智慧與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謝晉元的領導,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合力。
『叄』 管虎新上映電影《八佰》的真實歷史事件是什麼
管虎新上映電影《八佰》是根據歷史上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的事件改編的。在這場戰斗中,楊瑞符營長接到從閘北前沿陣地撤退的命令,很不情願,因為他在這塊陣地上已堅守了2個月,犧牲了差不多有一半的兄弟。當孫元良告訴他撤到四行倉庫,就一個營堅守7天,掩護全軍撤退時,他非常高興。他明知有可能與他的部下全部犧牲,卻說「大敵當前,男兒自應以死報國」。
兵力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奮戰,經過5次補充兵員,全營撤退到四行倉庫時,包括團副謝晉元在內,僅414人。而他們的對手,是以後製造了南京大屠殺的松井石根親自指揮的日本王牌軍第三師團。戰斗從1937年10月27日持續到30日,這場戰鬥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嚴重關注。10月29日,英美等國派代表向國民政府遞交請願書,最終以「人道主義原因」停止戰斗。
(3)電影新八百擴展閱讀:
四行倉庫戰斗極大的鼓舞的人民抗戰的士氣,2015年8月13日,在淞滬會戰78周年紀念日之際,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落成開館。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包括序廳、「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軍抗爭」、「不朽豐碑」及尾廳等六個部分。
紀念館以一封謝晉元在赴淞滬戰場前寫給妻子凌維誠的家書開篇,展現了以謝晉元為首的「八百壯士」在國難當前之際,舍家為國的家國情懷,展現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