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佳能5D3拍攝微電影拍攝經驗
佳能5D3拍攝微電影拍攝技巧有哪些?佳能5D3拍微電影的變革就在於,用低廉的價格能讓普通大眾,擁有最好的甚至超越35mm電影攝影機的動態畫質!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佳能5D3拍攝微電影拍攝技經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佳能5D3拍攝微電影拍攝經驗
一、佳能佳能5D3拍微電影硬體設備
1、三角架極其重要。照相機的架子本身不是為移動拍攝的,所以最好找攝像機腳架,這樣才可以平穩拍攝搖畫面,也才能保證長焦拍攝的畫面穩定。我用的是利拍(Libec) 的攝像機專業架。唯一小問題是攝像機托板裝在照相機上,使用時間長後照相機下面會有難看的擠壓痕跡。
2、佳能5D3拍微電影鏡頭選擇。一般來說,最常用的是超廣角和長焦,中焦段一定要大光圈定焦。因為5D2是全副,所以可以按照電影頭來選擇。建議配置如下: 10mm(或12mm)--24mm 超廣角 24--105mm 光圈大一點好,比如2.8 24-70的佳能紅圈 120-500(600)mm 炮筒 50mm F 1.2 這個強烈推薦,人像專用。我用的超廣角和長焦都是適馬的鏡頭,實際拍攝證明,拍視頻完全可以,但是價格便宜很多,如果不想在鏡頭上花錢,買這個就夠了。
3、佳能5D3拍微電影聚焦問題。目前來說,如果沒有合適的跟焦器配套,用5D2來拍攝動態需要跟焦的畫面是相當麻煩。照相機鏡頭的對焦阻尼是很澀的,手感不好。當然了,偶爾用用問題不大。但是那個小液晶屏幕,看對焦只能看個意思。5D2有HDMI 介面,如過條件夠好,可以考慮帶一個720P的帶HDMI的監視器去,這樣現場顯示就會比較靠譜。當然如果是專業跟焦員,他看刻度的那種,也行……不過……佳能鏡頭的刻度都在鏡頭的。上面非常的不方便。
4、佳能5D3拍微電影電池問題. 佳能5D3的原裝電池一般可以斷續拍攝2快4G卡,大概12分鍾(建議用大容量的儲存卡)。不要相信廣告上說的可以連續拍攝2小時,那是直接打開機器拍的理論最大值,大部分時間你還需要取景、找焦點、找畫面感覺,所以不可能用到這么長時間。所以電池極其重要,至少要准備3快電池才能保證不會出問題。電池可以選副廠電池,便宜,容量少一點,比原裝少拍個1/4左右時間,但是應該足夠了。
5、佳能5D3拍微電影如果經常拍攝城市宣傳片或者風光片的朋友,肯定會常用到定格拍攝,比如日出日落夜景。這些鏡頭用5D2拍簡直爽到極點了。一來解析度超爽,後期可以調整的空間巨大,另一點,快門時間可以放的很慢,夜景尤其是車流的效果非常出色。慢門能大幅度降低畫面躁點,畫面顯得特別的干凈漂亮。這里特別要推薦買一個定時快門手柄,可以設置間隔時間自動拍攝。
6、准備足夠的濾色片。(ND) UV必不可少,保護鏡頭必須,灰片也要帶足,因為正午陽光下,ISO100光圈要收到8-11,而視頻又不能過多加快快門速度(會造成缺少運動模糊,導致播放有抖動感)你想要得淺景深效果就沒了。ND0.3 0.6 0.9 1.2最好都備上。常用的可能就是0.6 和0.9.
7、佳能5D3拍微電影取景器,超低和超高機位的大廣角如果沒有外置取景器,那是要命的。
二佳能5D3拍微電影注意事項
1、佳能5D3的液晶顯示器有點偏亮,因為不要被畫面看起來很爆欺騙,到了後期一看,一點都沒有曝光過渡。當你吃不準的時候,拍一張照片,按照照片的曝光來,不會錯。我就因為怕曝光過渡,結果收光圈過了,導致有些畫面很灰很暗。後期校正的話,5D2 的mov畢竟不是red one的RAW,餘地比較小.所以大家盡量前期拍的准一些。
2、佳能5D3拍微電影不太適合拍大幅度運動的畫面。果凍效應的存在,讓5D2能拍攝的片子類型有點局限,最合適的就是固定和緩慢運動場景,如果需要大量跟拍,快速移動,會造成畫面直線物體傾斜變形。當然了,真要是拍出來,如果習慣也還好。
3、因為對摩爾紋的電路處理不佳,避免拍攝大量橫條紋的畫面。黑白交界處會出現彩色的干涉,相當影響畫面質量,這個是廣角情況下的常見問題。長焦不太會有,因為背景都虛的比較厲害。
4、如果有大量對白的故事情節,並且需要上電視播出,要謹慎使用如果你要製作上國內電視播出的.片子(25PS),那麼必然會遇到各式轉換的問題。有兩種方法,一個是通過插植把30FPS變成25PS,整體長度不變。帶來的問題就是畫面模糊,這個強烈不推薦。另一個方法就是把素材30FPS當作25FPS用,因為每秒多了5楨,所以有點小慢動作的感覺,這就是造成音頻不同步。如果硬要同步,聲音就會變調。所以,指望用5D2拍電影的朋友們需要謹慎使用,目前來說,只有支持24P 或者25P的bios出來之後,才可用來幹活。目前只能拍攝對嘴型同步不敏感的廣告、專題、風光片。
5、佳能5D3拍微電影的時候要注意,風格最好設成可靠,飽和度降低。這樣在電視上才不會出現溢出。
6、佳能5D3拍微電影關於頻閃:電壓(發電車);用鎢絲燈或kino;快門速度五十分之一秒。
佳能5D3視頻拍攝強大
佳能5D3上市至今一直都在市場的最前沿,它憑借著過硬的性能配置與時尚專業的外觀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視線。該機不僅有著優秀的畫質,在視頻拍攝上也很強大,使用2230萬像素,搭載DIGIC 5+影像處理器。整機綜合性能非常強悍,對於攝影發燒友來說是款不錯的單反哦!值得入手。目前佳能5D3在商家「沈陽匯達數碼」處報價14200元。
外觀上,EOS 5D Mark III還是以功能的可操作性作為首要的考量作為設計主線,與前代沒有太大的設計變化,唯一有所改觀的就是它採用了和60D、EOS 5機身相同的模式轉盤鎖扣設計,開關也移到了左側撥輪的後方,左側的撥輪增加了轉盤鎖,回歸到了5D時代的操作方式。在握持手感比起前代產品5D2更勝一籌,右手在握持的時候可以很方便的找到按鍵進行設置。背部搭載一塊3.2寸104萬色液晶屏,取經、回放效果非常優異,纖毫畢現來形容也不為過。在機身介面方面,5D Mark III考慮的比較全面。有針對視頻拍攝過程中負責監聽工作的耳機介面,也有在棚拍時負責連接閃燈的PC端子介面,對於一款准專業的機身來說,拿來用作商業用途的應該不在少數,遙控器的介面自然也不能少。EOS 5D Mark III的電池依舊採用了LP-E6型鋰電池,這枚1800mAh容量的鋰電池,如果使用得當一次充滿電實際可拍攝850-950張照片。
功能配置上,EOS 5D Mark III雖然使用了一顆新的2230萬像素36×24mm感光元件,像素上並沒沒有大幅度的增加,其實原本5D2的輸出畫幅已經足夠大部分應用了。5D3還應用了1D上的61點AF系統,其中更是包含了41個十字型對焦點,與上一代5D2的9對焦點、中央十字對焦點的AF系統相比,進步還是非常明顯的。感光度范圍ISO 100-25600,可擴展至50-102400,拍攝視頻時ISO 100-12800可擴展至100-25600,可用感光度甚至達到了驚人的ISO3200,這點還是非常值得稱道的,也延續了5D2的高感優勢。曾幾何時,大多數用戶對於DSLR的視頻拍攝功能還是習慣性地稱為雞肋功能,但是從5D2開始,眾多的藝術家已經開始使用它進行創作了,眾多的視頻拍攝擴展設備也應運而生,總之,這個功能是佳能為它摘掉了「雞肋」的帽子。在連拍能力上,5D3做到了最高約6張/秒的速度,這點也是非常值得稱道的,如此高的像素,如此大的信息量處理,新的影像處理晶元能力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用佳能5D3拍電影怎麼才能拍出電影感?
①畫面比例
可以看到我加了遮幅,16:9比4:3的效果好的多,但21:9(2.35:1)的超寬熒幕營造電影感屢試不爽。如果拍攝沒有21:9(2.35:1)的選項可以自己剪裁。當然和你拍攝的意境有直接關系。我只是說絕大多數可用21:9(2.35:1)比例,但是也有一些不一定適合。法國電影節上曾有一位著名導演全片用不同的畫面比例營造了不同的氛圍(包括1:1)
②調色
亮度對比度飽和度和色溫的調節至關重要。很少有人拍出原片不用調(對於被攝體和相機要求太高,佳能預設調色除外,那個屬於即時後期)常用的用冷暖色調就可以調出很多種不同的感覺,亮度調出昏暗和高調的效果。根據被攝體和你想表達出來的意境使用不同的調色可以渲染出電影效果。當然去掉一些色彩,降低飽和度也是一個營造氛圍的好辦法。另外要記住高光和陰影是必須要注意的,學會看直方圖,再帶上點感覺,會有不一樣。
③焦距焦距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點。熟練調焦可以造成視覺沖擊。微距下極度的清晰給人舒適感,模糊的背景會使人不自覺的關注主體,這也是單反相機與傳統手機攝影相比之下的優勢(雙攝手機號的靈活度還是不如單反的)反之虛焦會給人一種朦朧感。
④角度和構圖還有創意
這個相信是大家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我重申一遍我只是業余愛好這個,想轉行但是目前沒有機會好好學這個。為避免各位大神噴我,這里就不細講了。總之按著感覺來。至於創意,我說出來就沒創意了,比如用極簡的東西表示一件事?模擬某人/物/動物的視角?多了去了……
② 拍電影中的取景,取景是什麼意思
拍電影中的取景意思是指:
1、攝影或寫生時選取景物做對象。
2、按景象的距離,取景可分為遠景,近景和特寫。
3、按攝像機取景可分為:運動取景;肖像取景;群像取景;靜物取景;空鏡頭和不規則取景。
電影拍攝取景技巧:
1、雙視野與單視野
人眼是雙視野,相機鏡頭是「單視野」(立體相機除外),在雙視野下因物體立體感而存在的美,在鏡頭的單視野成像下可能不復存在,拍攝時必須調動一切手段讓人對畫面影像產生視錯覺,感到物體立體感依然存在。
2、多感官與單感官
人在現實世界中感受到的美,往往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多感官綜合感受的結果,而觀看拍攝得到的影像僅僅是視覺這單一感官的感受而已。面對實際景物產生怦然心動的感受時,不妨冷靜地分析一下,剔除聽、嗅、觸、味的感受而僅靠視覺感受的效果會怎樣呢?切不要被其聲、味俱佳所迷惑。
3、整體與局部及環境與對象
有些美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特定環境下的美,如果脫離了那個賴以依託的環境就可能不美,紅花雖好需要綠葉相扶,紅花這一特定的對象離開了綠葉這一環境,其美就會大打折扣。有些景物整體是美的,而局部不一定美,可是有的景物局部很美而整體的美卻大打折扣:斷臂塑像維納斯很美,而試圖讓她裝上臂膀,卻不管怎麼設計都有損殘缺塑像的美好形象。
4、感光范圍及感色性
人眼只能看到可見光,而有的數碼相機影像感測器或傳統相機使用的紅外膠卷,則既可「看」到可見光,又可「看」到人眼視而不見的紅外光,人眼看到的僅是通過可見光反映出的美,在記錄了紅外光影響下的影像上可能更美了,也可能是變丑了。拍攝者必須對紅外膠卷和影像感測器感光特性及紅外光對攝取影像的影響規律了如指掌,在拍攝時有的放矢。
人眼對可見光中的偏振光非常敏感,但不可能在眼前加偏振鏡片對偏振光進行過濾,用相機拍攝時完全可在鏡頭前加用偏振鏡,只要調節得當,可將藍天的藍表現得刻骨銘心,可使本來存在於玻璃後的影子在影像上無影無蹤,可使直射光照射下本已變得泛白的花和葉在影像上表現出極為飽和的顏色。
5、強度感受與「強度×時間」的積累
要讓眼睛感受到色彩的存在,必須以達到一定亮度作為前提,當光線弱到某一閾值以下時,五彩繽紛的景物在人們的眼中都成為一片灰色世界,這是由於人眼視網膜中的錐狀細胞和桿狀細胞各有明確分工,感受色彩的錐狀細胞在較低亮度下會打不起精神,會「罷工」,而在人眼已不能感受色彩的弱光下用相機拍攝,只要通過延長曝光時間的辦法達到准確曝光,就能讓人們已視而不見的景物的色彩得到很好表現。
6、一瞥與注目
人們感受現實世界的美,往往是在短暫一瞥之中完成的,即使是較長時間感受,多半也是眼睛左顧右盼地進行,眼球一般不會專注於對象上很長時間,而拍攝的影像往往都是有限幅面顯示,並且觀看者是較長時間地凝視,那麼短暫一瞥感覺的美,在經久的凝視中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而不露破綻嗎?拍攝者在選取畫面時必須做一番考慮和分析,短暫一瞥往往會錯失對許多美的感悟,在自然界精心擷取的典型瞬間會使美躍然「紙」上。
7、選擇性
人的視覺具有選擇性。當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於感興趣的對象時,人眼會忽略掉非注意中心的物體,對其前後或四周的景物視而不見,而相機能將處於景深范圍之內的景物都清楚地表現,「和盤托出」,如此差異要求拍攝者在取捨景物時,既要關注主體,還必須環顧四周,審視前後,否則將有可能在拍攝畫面上出現取景時未發現的雜亂,在影像上留下敗筆。
8、三維與二維
現實世界的景物是三維的,拍攝呈現的影像幾乎都是二維的,這種差異有時是顛覆性的。拍攝者要想方設法將因立體感、空間感而存在的美,在畫面上充分張揚,讓那些前後散布似乎無序的景物在畫面上表現出圖案美。
9、透視感
人眼看景物時,近處的看起來大,遠處的看起來小,近大遠小為空間透視;近處的看起來濃,遠處的顯得淡,近濃遠淡為空氣透視(又稱大氣透視)。拍攝得到的畫面影像同樣有空間透視和空氣透視,然而畫面上表現出的透視與人眼直視景物所感受到的透視強弱並不完全相同,有時拍攝要追求透視的一致,有時要在畫面上誇張透視以取得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有時要在畫面上縮小透視以表現特殊的氣氛和意境,寄託特別的情感。能根據需要改變畫面上表現出的透視效果是拍攝方面的真功夫之一。
可用於調整空間透視的拍攝手段有:利用特殊的鏡頭、在鏡頭前加用特殊附件、採用具有透視調整功能的相機、改變拍攝點、合理組織畫面元素。空氣透視的調整,主要從景物選取和濾光鏡應用等方面著眼。
10、有限與無限
人眼所能視及的范圍是有限的,既不能遠及深空,又不能在非常近的距離上洞察微觀,更沒有看清物體內部的穿透眼力,大多數人甚至不能看到水下世界,而相機與特殊附件相結合比人有更多的「眼福」,能記錄下人眼所不可企及的現實世界,把人眼所忽視的或無法見到的美在畫面上表現得精彩紛呈,拍攝者必須充分利用鏡頭來擷取自然界中更多的美。
③ 什麼是電影鏡頭為什麼要選擇電影鏡頭
電影鏡頭與普通的相機鏡頭有所區別,電影鏡頭是拍攝電影時用的專業鏡頭。
鏡頭尺寸與重量
在自動對焦的相機中,這是不可能的。將焦距從3米變到5米需要在旋轉對焦環時需要使用非常精密的刻度表。此外,相機的對焦環沒有一個非常重的停頓感。當你的鏡頭達到無限遠時,你還可以繼續轉動對焦環直到無限遠。而電影鏡頭的對焦環在首末兩端都有重重的停頓感。它讓從雖小大最大距離的變焦運動都更加的舒適。當標記點清晰可見時,你甚至可以在沒有跟焦器的情況下更精確地變焦。
④ 單反鏡頭和電影鏡頭的區別,到底在哪兒
重要的區別有:
前埠徑。單反相機鏡頭使用螺紋濾鏡和卡口式遮光罩前埠徑各不相同,而電影鏡頭需要遮光斗阻擋雜光及安裝方形濾鏡,遮光斗後部的膠圈、遮光環或卡口必須緊貼鏡頭前端,所以往往一組鏡頭的前端做成相同口徑,更換電影鏡頭時就不需要更換配件了,省時省力。
內外變焦。許多單反相機鏡頭採用外變焦方式,變焦時鏡筒伸縮。而電影鏡頭由於要使用接觸式的跟焦齒環,遮光斗和濾鏡,伸展式的鏡筒不適合,因此鏡片組的位移必須完全在鏡頭內部實現,外部不能看出絲毫痕跡,通常採用內變焦。不僅如此,電影鏡頭經常採用追焦和移焦,必須解決鏡頭的呼吸效應,從而採用了浮動鏡片組的設計。
對焦/光圈環及卡齒。一組電影鏡頭中各個焦段的對焦齒環和光圈齒環位置都相互匹配,換鏡頭的時候跟焦器或是三軸驅動馬達就不用調整位置,省時省力。單反相機鏡頭通常沒有配合跟焦系統使用的齒環,對焦和光圈環都是紋理設計,方便操作者手持抓握。
操控。電影鏡頭比單反鏡頭更加強調更精準的對焦以及更流暢的控制,所以電影鏡頭對焦環行程很大,光圈環分的也很細,而且有無段式的光圈設計。
光圈值。電影鏡頭光圈指數跟單反鏡頭用的F 不同,採用T 作標示,例如:CN-E24mm T1.5 LF。就是說,不是像F光圈值那樣僅通過簡單公式計算得出,而是經過嚴格測試之後標注的實際進光量,相對於F光圈值來說,偏差要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