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天眼傳奇》觀後感
這是漫畫家蔡志忠在大陸拍攝的首部動畫電影。影片中很多人物形象的設計,以及對傳統文化典故順手拈來式自如運用的狀態,都頗有蔡志忠獨特的風格特色。如果是蔡志忠漫迷,為了一睹大師筆下的卡通形象在動畫中的復活,影片還是值得一看的,至少大部分內容是很有味道的。
但問題恰恰在於,影片過於彰顯了蔡志忠漫畫般每個小故事的味道,而它們在串聯在一起之後卻沒有電影的味道。甚至把中華民族有著較強集體認同的道家文化為主的神話角色及其故事,和地域性較強的三星堆文化雜糅在一起,感覺是比較混亂的。
從一開始的道家聖果桃子,到永樂宮神仙壁畫,再到四大天王、八大巨人、離朱、天神貳負、倉頡等形象,都很有中國味道;但是到了三星文明中的矮人族、藍魔族和神聖天王,就突然具有了海外神形;兩相交織,有些怪異。特別是主人公天眼的旅行,在中式傳統與三星堆「外星」文明中穿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觀眾的認知辨識困惑。
三星堆文明是距今3000年以前的一個文明,影片在以這一文明的消亡為背景的故事中,卻融入了很多中國皇朝期間的文明典故——比如借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而這一典故中的武陵漁人生於東晉,顯然不能成為三星堆文明的古人。這些略顯錯亂的用典,放成單獨的故事都是成立的,但是揉在一起就缺乏說服力。
天眼在片中雖然是主人公,實際只是起到了串場作用,他雖然用智慧解決了不少人的困難,實際都是導演上帝之手使然。究竟天眼在心路上有怎樣的曲折經歷,幾乎沒有體現,充滿了一切都能迎刃而解的童話思維。那個把天眼吸引進壁畫去的女子,後來竟然沒有出現,這是不合適的,否則何必出現她呢;最強之劍到底怎樣配合天眼的成長而發揮其最強效力呢,天眼追求的還是怎麼在技術上提升武功,頂多到達自我求道的境界,但是缺乏用劍的根本動因——為了保護一些重要的東西。
我們在領悟禪學或者道家典故時,或許要用到流水的心態,但是作為電影的故事講述,卻不能用流水的心態,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哲心,能從流水的形式中欣賞到哲學美感,相反流水故事的結果更顯性的表現是「無情」,即你很難體會到其中任何一個人物身上有情感。就像藍魔王再見到天眼時說的,「才一陣子沒見就長了翅膀」,或許連藍魔王都感到了劇情過於流水賬了。
最後再嘮叨一句,作為一部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的影片,過場動畫中充滿阿拉伯數字以及某某技能的資料頁,這些表現形式真可謂神行不配,太有礙觀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