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問一部電影的名字:
是那部韓國片子叫「美麗」吧。去貼吧上搜,有很多資源的,用網路雲直接看就好了。
難道是《禁止的愛:善良的小姨子》又名《善良的小姨子》是姜熏執導,姜恩惠、李聖濤、姜盛弼主演的電影。該電影於2015年11月19日在韓國上映
三得和尚與舂米六
是不是這部動畫?動畫里有出現過這個無面鬼。。
千與千尋 - 宮崎駿執導的日本動畫
劇情簡介
年僅10歲的荻野千尋是一個看起來非常普通的四年級小學生,她隨父母搬家來到一個陌生的城鎮准備開始一個全新的生活。
然而,因為途中迷路,她和父母誤闖入了一個人類不應該進入的靈異小鎮。小鎮的主管是當地一家叫「油屋」的澡堂的巫婆:湯婆婆;而「油屋」則是服侍日本八百萬天神洗澡的地方。
鎮上有一條規定:在鎮上凡是沒有工作的人,都要被變成豬被吃掉。 千尋的父母由於貪吃,未經過店員允許就隨便觸碰食物,而遭到懲罰變成了豬。
千尋為了拯救父母,在湯婆婆的助手「白龍」的幫助下,進入澡堂,並成功的獲得了一份工作。作為代價,她被湯婆婆奪走了名字,成了「千」。。。
:ke../view/20011.htm
英雄本色 很經典的
魔屋-----前幾天剛和朋友看了。。。
導 演:張徹
編 劇:倪匡
主 演:汪萍 狄龍 姜大衛 楊志卿
上 映:1970年
地 區:中國香港
顏 色:彩色
類 型:動作片
劇情講述武生關玉樓被國術館館長封開山等施計殺害,妻子花正芬被獻給胡大帥。其弟關小樓和花的妹妹花正芳聯手殺死兇手高副官等人,並在胡壽宴之時殺死了他。最後,在殺死幕後人金芝泉後,小樓身中數槍,英勇犧牲。
狄龍、姜大偉、汪萍主演,第十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張徹,最佳男演員姜大偉。片子勾起了我童年時看香港錄像帶時的片片記憶,相信大家對當時的港台武俠片也有深刻的印象,那時看錄像還不懂怎麼欣賞,只是感覺看錄像是件挺時髦的事,每每看片時興奮不已,更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好萊塢這個地方,沒看到美國片之前,香港電影著實填補了我那些無聊的歲月。
特別介紹
張徹:
張徹導演對香港電影貢獻良多,一手提拔出眾多銀壇大俠,開創他獨有的新派武俠片風格,製作了一系列陽剛味極重的武打電影,帶動了香港動作片的發展,其電影中的英雄豪情、俠義精神及陽剛美學亦影響了不少電影工作者。此外,他墨跡縱橫、文思敏捷,能編能導,曾於各報章撰寫專欄及時論。
同是姜大衛、狄龍主演的電影《報仇》及《刺馬》,除顯示了張徹的陽剛極致之外,亦盡情展現了他的暴力美學,和他把京劇舞台技藝結合於電影語言的成就。《報仇》是張徹電影語言運用上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張徹原名張易揚,浙江省青田人,1923年生於上海。1947年在上海國泰及大同電影公司任編劇,1949年拍攝處女作《阿里山風雲》,此片主題曲《高山青》也是出自其手筆,流傳至今。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張徹可說是香港武俠片的標志,自1964年的《虎俠殲仇》開始至1988年的《過江》,二十多年來拍過接近一百部電影,創出陽光武俠浪潮。此外,發掘了不少武打巨星、武術指導和知名導演,計有王羽、羅烈、狄龍、姜大偉、陳觀泰、陳惠敏、李修賢、劉家良與吳宇森等。在上世紀70年代張徹開創了改編金庸武俠劇的風潮。他前後執導過的金庸電影有《碧血劍》、《射鵰英雄傳》三部、《神鵰俠侶》、《飛狐外傳》、《俠客行》等。1967年,張徹執導的《獨臂刀》首創邵氏賣座百萬之票房,令張徹有「百萬導演」的稱號。
張徹對於香港電影的意義,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首要的一點是為香港武俠片的輝煌居功至偉。1957年前往香港開展創作活動。1960年後加入邵氏電懋等公司編寫劇本。先後編寫了《一文錢》、《無語問蒼天》等 20餘部。1967年執導王羽主演的《獨臂刀王》成為香港最早的功夫電影。1972年執導《馬永貞》,啟發了一整個時代的香港電影,成為轟動一時的由周潤發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上海灘》的原動力。在六七十年代,張徹可說是香港武俠片的標志,自1964年的《虎俠殲仇》開始至1988年的《過江》,二十多年來拍過接近一百部電影,創出陽光武俠浪潮。
此外,發掘了不少武打巨星、武術指導和知名導演,計有王羽、羅烈、狄龍、姜大偉、陳觀泰、陳惠敏、李修賢、劉家良與吳宇森等。由於他的努力,使王羽、羅烈、狄龍等男性演員頗受歡迎,從而打破了當時香港電影界「重女輕男」的傳統,樹立了電影界的陽剛之氣。
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張徹開創了改編金庸武俠劇的風潮。他前後執導過的金庸電影有《碧血劍》、《射鵰英雄傳》三部、《神鵰俠侶》、《飛狐外傳》、《俠客行》等。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舉行了最後一次記者會,前金像影帝劉德華揭曉了本屆「終身成就獎」得主,著名導演張徹眾望所歸奪得大獎。
狄龍:
香港功夫片巨星中有三條龍,除了最有名的李小龍與成龍外,還有一位就是在大量武俠片中塑造出許多氣宇軒昂,鋤妖扶弱,伸張正義的豪傑人物,享譽「標准大俠」之稱的狄龍。
幼年時由於家境貧苦,他自小崇拜英雄好漢,曾拜師學詠春拳。一九六八年,狄龍考入邵氏公司的南國演員訓練班。翌年,《死角》一片征選主角,導演張徹從十個新人試鏡中首選了狄龍。
七十年代,在香港新派武俠片 *** 時期,有個出名的「鐵三角」,即是指「楚原,古龍,狄龍」。楚原是將古龍的武俠小說搬上銀幕最多的導演,狄龍則是主演楚原影片最多的男星,如《楚留香》、《蝙蝠傳奇》、《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多情劍客無情劍》等電影。而狄龍更是導演張徹認為在眾多選角中,與姜大衛扮演《雙角》最成功的搭檔。張徹認為,以京戲武生來比喻,姜大衛是「短打」,狄龍是「長靠」;一叛逆,一正派;一活一穩,可謂相得益彰。因此,狄龍在張徹導演影片《獨臂刀王》(1969)、《保鏢》(1969)、《報仇》(1970)、《十三太保》(1970)與姜大衛搭檔演出。狄龍不僅在造型上神肖形似,武打招式也豐富多采。因此,狄龍主演的電影在台灣、東南亞風靡一時,他的演技也聲譽遐邇。
一九七三年,他因在《刺馬》一片中扮演反派人物呵新胎,獲得第十一屆金馬獎的「優秀演技特別獎」,同時獲得第十九屆亞洲影展的演技最突出的男主角獎。他以出色的表演奠定影壇武俠紅星的地位,多次獲得香港十大男星的金球獎。曾以〈英雄本色〉獲得1986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BT下載::down.bt990./torrent/2006/9/14/200691485533-902491.torrent
我們以為我們要時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每天早晨都象陽光一樣親吻大地,並用我們創造的文明洗滌這世界的荒蠻和污垢,但是我們錯了,這世界原本就是天堂。
電影可以給你即時的歡樂
帶你經歷一次歷險、一場戀愛
或者簡簡單單地讓你捧腹大笑
電影也能給你凝重的思考
每一分鍾的畫面安排
每一影格的單純享受
辣警霸王花
8.7分
安娜•弗里茲的屍體
分裂
7.2分加入收藏
主演:詹姆斯·麥卡沃伊安雅·泰勒-喬伊貝蒂·巴克利海莉·路·理查森
導演:M·奈特·沙馬蘭
類型:恐怖
時長:117分鍾
年代:2017
地區:美國
簡介
B. 求 電視劇--------俠客行(吳健主演的 ) 全集視頻 或者是迅雷種子 。。。。。。。。。。。。。
PPS上有
C. 俠客行電影
電影版:
丁當 : 文雪兒
1980年邵氏張徹導演《俠客行》,石中堅 / 石中玉 : 郭追飾;謝煙客 : 王力飾、丁當 : 文雪兒、石清 : 唐菁
D. 求一部古俠電影
不是電影 叫《俠客行》這部電視一直都不錯,唯一的遺憾就是結局不好,給人的感覺像沒拍完。
作品原文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②,吳鉤霜雪明③。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④。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⑤。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⑥,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⑦。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⑧。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⑨。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⑩。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⑾。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作品注釋(1)這是一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樂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於說「俠客的歌」。
(2)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縵,沒有花紋。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縵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這句寫俠客的冠帶。
(3)吳鉤,寶刀名。霜雪明,謂寶刀的鋒刃像霜雪一樣明亮。
(4)颯沓,群飛的樣子,形容馬跑得快。
(5)這兩句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這里是說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
(6)信陵,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餘人。
(7)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門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門官,兩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禮遇,都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讓朱亥來吃。
(8)這兩句說,幾杯酒下肚(古詩文中,三、九常是虛指)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9)素霓,白虹。古人認為,凡要出現不尋常的大事,就會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如「白虹貫日」。這句意思是,俠客重然諾、輕死生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也可以理解為,俠客這一承諾,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這樣與下文扣得更緊。
(10)這兩句是說的朱亥錘擊晉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國大臣,魏、趙結成聯盟共同對付秦國,這就是合縱以抗秦。信陵君是積極主張合縱的。邯鄲,趙國國都。秦軍圍邯鄲,趙向魏求救。魏王派晉鄙率軍救趙,後因秦王恐嚇,又令晉鄙按兵不動。這樣,魏趙聯盟勢必瓦解。信陵君准備親率家丁與秦軍一拚,去向侯嬴辭行(實際是試探侯嬴),侯不語。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來見侯嬴。侯笑著說:「我知道你會回來的。」於是為信陵君設計,串通魏王寵姬,盜得虎符,去到晉鄙軍中,假託魏王令代晉鄙領軍。晉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信陵君遂率魏軍進擊秦軍,解了邯鄲的圍。
(11)揚雄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太玄經》是揚雄寫的一部哲學著作。
作品譯文趙國的俠客帽上隨便點綴著胡纓,吳鉤寶劍如霜雪一樣明亮。
銀鞍與白馬相互輝映,飛奔起來如颯颯流星。
十步之內,穩殺一人,千里關隘,不可留行。
完事以後,拂衣而去,不露一點聲,深藏身名。
有時空閑,步過信陵郡,來點酒飲,脫劍橫在膝前。
與朱亥一起大塊吃肉,與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三杯下肚,一諾千金,義氣重於五嶽。
酒後眼花耳熱,意氣勃勃勁生,氣吞虹霓。
朱亥揮金槌殺大將竊兵符救趙,使邯鄲軍民大為震驚。
朱亥與侯嬴真千秋萬古二壯士,聲名煊赫大梁城。
身為俠客縱死俠骨也留香,不愧為一世英豪。
誰能學楊雄那個儒生,終身在書閤上,頭發白了,還在書寫《太玄經》。[1]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李白這一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
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
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藉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一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後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一筆。
有人認為這首《俠客行》僅僅是寫朱亥、侯嬴,是不對的。前八句寫的俠客的形象就與朱、侯兩人不符。朱並不會劍術,而是力氣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謀取勝。一句「閑過信陵飲」不過是將俠客與信陵君這樣的「明君」聯系起來罷了,因朱、侯都不是以這種方式結識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的政治抱負。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澆自己塊壘。李白這首詩亦當如是!
我們知道,唐代游俠之風頗為盛行,這是與唐代西域交通發達,全國經濟日益繁榮,城市商業興旺的盛唐時代有關,所以,下僅是燕趙傳統的多任俠而已。特別是關隴一帶的風習「融胡漢為一體,文武不殊途。」(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論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劍術、尚任俠的風氣。李白少年時代,頗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因此,他自幼勤苦讀書「觀百家」外,「十五好劍術」(《與韓州書》)「高冠佩雄劍」(《憶襄陽舊游贈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離劍的:「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贈張相鎬》其二)「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贈崔侍御》)堪稱是「文武不殊途」,兼備於李白一身了。那麼,詩人李白何以如此愛劍呢?這和他輕財重義,尚任俠分不開。他說;「十五好劍術,遍於諸侯。」正是當時任俠流行的社會意識,為了事業心和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贊譽。李白這首《俠客行》就是以這任俠意識為旨的。
《俠客行》是詩人李白以誇張的筆墨,從游俠的服飾開始:「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僅二十個字,彷彿全是寫物而不寫人。但當時游俠兒的氣勢、風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現在目前了。因為詩人並不是為物而誇張的寫物,而是處處著眼於人的精神氣勢而寫物。「縵胡」的「纓』,「霜雪明」的」吳鉤」,「颯沓如流星」的「白馬」這些當時流行的任俠服飾,不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縱、慷慨之氣,把物都寫活了。
詩人進而寫游俠的行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也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憂解難、不圖名利、尚義氣、重承諾等等的高尚人格。詩人是以「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贊的。事實上,詩人之所以少好任俠,乃是以此為理想人格而嚮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俠社會意識,寫得如此深刻而生動。
最後,詩人以戰國時「竊符救趙奪晉鄙軍」中的侯贏、朱亥」二壯士」例,闡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之旨。「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贏。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紫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恆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這「三杯吐然諾,五嶽為之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紫霓生。」重然諾,尚意氣的任俠,真是「慷慨成素霓,嘯吒起清風。」(張華《壯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壯士」,是當之而不愧。「不慚世上英」!詩人對「二壯士」嘆服不已,情見於詞了。
然而,詩人不僅在熱烈的頌唱「二壯士」,同時也對校書天祿閣草《太玄經》的揚雄輩,無情地加以蔑視:「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是為壯夫所不為!
《俠客行》詩,雖在歌頌任俠,但由於詩人就是尚任俠的,所以把詩人少年的豪情壯志,表現無遺了。
俠客一道,是中國文化自遠古遺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基因。這個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對於體制的強權保持一種個人的挑戰,無論是真正武力上的,還是思想上的,使得體制的強權無法控制一切,使得這個文化不會完全喪失活力。到了宋代之後,在長期的王權的壓制下,這個基因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來了強勢的西方文明的壓制,中國人吃飯、穿衣、一舉手、一投足、一動念,都變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規范,是否有「紳士風度」。因此,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現代中國也是離死不遠了。現今的中國人還是非常喜歡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但如果你真仔細想想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里的俠客,你會發覺那都只不過是一些可愛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為消閑,可愛固然是可愛,但與李白詩中的那種豪俠境界卻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經由別人安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閑就夠了;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說的新的極權世界果真降臨,我們恐怕就更需要喚醒遠古的基因了:「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俠客行」,就算是某一種「眼花耳熱後」的夢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