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班主任》觀後感
看了《班主任》這部電影後,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尤其是書中提到的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理念讓我深受感動。
自古以來,我國有「師道尊嚴」的傳統,尊師是一種社會美德,但有時候不免會把學生置於被支配的地位。我覺得傳統文化中的師生觀,往往將尊重視為單向的(即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而忽視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正因為是單向的,對於實施「尊重」的人只是一種客套,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對於「尊重」的對象則是滿足了一種對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少去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學生也將永遠不會學到「尊重」的真諦。因此,我覺得作為教育者首先就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尊重學生的意識,學會尊重被教育者的人格與意願。春風拂弱柳,細雨潤新苗。我想:教育應該一切從尊重開始,一切從心開始! 有時候,教師也應該要學會「蹲下來和學生說話」,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或許會得到意外的「收獲」。再聯繫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事兒,我對「尊重」有如下一些體會:
一、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和人格
俗話說:「自尊之心,人皆有之。」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思想單純,自尊心也比較強,他們總希望家長、老師的尊重和鼓勵。當他們取得成績時,希望別人能給予贊揚、肯定;當出現錯誤時,在內疚的同時更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班主任是學生自尊和人格的直接的保護者,因此,我們要致力於創設一種師生相互尊重、理解、寬容、友愛的氛圍,讓學生能在這個集體中快樂地成長。
二、要尊重學生的情感
情感是行為的動力,學生在校的一切活動都與他的情感體驗密切相關。學生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情感狀態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若班主任採用專制、冷酷、高壓式的管理方法,極易使學生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感。因此,無論是從學生情感健康發展的立場出發,還是從減少負性情感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出發,班主任都應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式的、愉悅的、相互信任的和親密的情感關系作為重要的工作目標。
三、要尊重學生的差異
由於社會環境、家庭條件、遺傳素質和生活經歷的不同,每個人都會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力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們不僅要認識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該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我們的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承認個性差異,鼓勵個性張揚,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各盡所能,各盡其才」。
『貳』 電影《和平戰士》觀後感
第一要做的肯定是找原因,電影中問了三個問題,不過第二個是對第一個的一種否定。你幸福嗎?這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我無從回答,咋們還是各自去思考各自的答案。不過從第二個問題來看,你的回答只要是回憶過去,總結過去,還有就是對未來的想像,那很明顯,你是不幸福的,這是必然。話又說回來,居然對過去和未來的回憶和想像是不幸福的,那幸福就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活在當下,不去思考過往和未來的任何事情,努力做好喜歡做的事情。
第二個問題,如果如期沒有完成你想要完成目標,你會做什麼?這個問題電影中沒有回答,我想原因是因為丹的性格不允許自己失敗吧!關於這個問題我自己目前給自己的答案是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各位的答案就自己去思考。
原因找到了,簡單的總結就是不敢面對未來的失敗和對過往的事情有所依戀,那接下來就是解決問題。電影中是以吃夜宵的方式呈現出來的,蘇格拉底吃得很慢,而丹卻狼吞虎咽。這個現象在電影中只是吃,把其描述到生活中就是你學知識的能力,現實生活中的個體學習能力和智慧的裝化能力是不一樣的,不過學習的時候慢下來或與自己智慧的轉化能力匹配,這樣知識泡沫就會少很多,也就不會那麼快遇到瓶頸期了。
電影中是這么說的「要慢慢來才能品嘗到精髓。我們所做的都會反饋給我們自己本身,這就是我們生活的相互作用。在人的一生里,每個人告訴你要怎麼做,什麼對你有意,這是錯誤的,我們不應該從外部世界去收集信息,而是從內心出發自己去思考。」
話很長很多,以我自己的能力就只能有以下理解:1、不管是學知識還是做事情,要慢慢來,細細品味。不過這里的慢不是單純的說節奏慢,而是符合你的能力,所以不要以自己的指標去定義別人。2、我們所做的事情會通過某種媒介來影響我們的生活。通常的媒介是身體,而通常影響生活的是各種情緒。為什麼?因為人在做某件事時會給自己某個結論,結果與結論相符或相離,對人本身就會有情緒的產物。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有事先的結論。3、自己想要的事物,永遠是自己內心要得到的,可以參考別人的,但不能按部就班。以上就是我對其的一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