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貞的季節的劇情簡介
濫觴於1960年代末的粉紅電影作為日本電影的類型片之一,以其頑強的生命意志存活至今。即便「硬性」色情片AV(Alt Video,成人錄像)作為更名副其實的成人消費品從1980年代就逐漸在取代粉紅電影分支羅曼情色電影的位置,但粉紅電影並沒有從中消亡,反而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一方面,瀨瀨敬久、佐藤壽保等人繼續堅守、玩味粉紅電影的類型規則與元素,在1990年代掀起「粉紅電影新浪潮」;另一方面,根岸吉太郎、池田敏春、石井隆等一批通過粉紅電影出道的導演,最終把粉紅電影完善成真正的藝術電影--日本情慾電影(Japanese Sexploitation movies)送上了大雅之堂。1990年代以後,改頭換面的粉紅電影以兩種迥然不同的面貌示人--AV與情慾電影,即商業與藝術的分化。
廣木隆一是最後一代憑借羅曼情色電影出道的導演,1990年代初期風靡的錄像帶電影(Original Video)進一步磨礪了他。羅曼情色電影與錄像帶電影的雙重考驗,養成了廣木隆一獨特的本事--以最低的預算,拍出最好的電影。當他訣別羅曼情色電影與錄像帶電影市場,投身正宗的膠片電影--日本情慾電影創作之後,這種素質愈益顯露優勢。
1、
二十世紀末,廣木隆一徹底踏上了膠片電影的舞台,昔日躋身粉紅電影、錄像帶電影的經歷,《不貞的季節》可以作為很好的見證。該片中,廣木隆一一面發揮他在廉價的錄像帶電影中煉就的本領--採用有限幾個演員,在幾個固定場景里完成無限的故事;一面拾起粉紅電影的素材,批判性地回首1970年代日活的官能世界。
《花與蛇》之父、有日本的薩德侯爵之稱的SM小說家團鬼六,曾經為粉紅電影--尤其日活唯美SM粉紅電影(Nikkatsu's Best SM Pink)提供了最有力的文學基礎。經由它的小說改編電影,無疑回歸粉紅電影年代的捷徑。然而,盡管《不貞的季節》取材團鬼六的自傳小說,卻不歸屬「軟性」色情片類型,而是十足的日本情慾電影。它的一個明顯的證據是:通篇沒有出現哪怕一個表現性交的鏡頭。當然,它所傳遞出的官能信息一點不比粉紅電影遜色。廣木隆一所實施的蒙太奇式的藝術技巧就是--臆淫。影片大段露骨猥瑣的對白,與雅緻端莊的畫面微妙地配合著。
日本情慾電影與粉紅電影的區別大概就類似於性愛前戲與交媾,前者具有浪漫、唯美的藝術傾向與拓展空間,是人文化的,後者往往讓人聯想到粗俗、低級,甚至丑惡的意象。《不貞的季節》所透露的藝術性,即便女主角裸體的風情也有所體現。女主角星遙子裸體的肌理與曲線,瘦勁而不渾圓,讓人聯想到的是人體美的繪畫感與雕塑感,而非AV中那種性感濃膩肉體的淫慾誘惑。廣木隆一賦予畫面一種油畫性的色彩質感(油綠或桔黃),使裸體畫面流露出莊重而典雅的氣質。
《不貞的季節》之所以輕易把人誘回1970年代的日活羅曼情色電影時代,同時又能表明自己批判的立場,以及非「軟性」色情片的身份,另一個原因歸咎它是從一個創作者的內面角度進行描寫。廣木隆一描寫了SM色情文學背後一個作家因藝術而釀造的生活悲劇。
影片的情節是這樣的:大衫漣扮演的作家黑崎一心寫作SM小說,冷落了星遙子扮演的妻子靜子。某次,靜子與丈夫的助手川田(村上淳飾)酒醉通姦,主動要求被川田虐待,而黑崎知道此事後,竟激發了創作靈感,一面惱羞成怒、妒火中燒,一面繼續唆使川田勾引靜子、施虐靜子,並以此為素材寫成小說。最後,黑崎的作品付梓,妻子也離他而去。黑崎感到格外悲哀。
性無能的丈夫容忍妻子與年輕男性私通,自己從中享受妒忌的快感,藉以提高衰竭的性慾,這樣的情節,難免不讓人想到團鬼六鼎鼎大名的《花與蛇》,或者谷崎潤一郎的《鍵》。如果《不貞的季節》是團鬼六名副其實的自傳,那麼影片中SM作家黑崎以身殉道最終寫就的小說,一定就是類似於《花與蛇》之類的東西。
2、
廣木隆一描寫SM作家的生活,從創作者的內面展現了1970年代SM色情作品的情況。日活的唯美SM粉紅電影,從SM小說中汲取養分,而SM小說,同時也要藉助類似電影手段的模特刺激想像力。故事中SM作家黑崎為了獲得靈感,請應召女郎到自家進行BDSM(displine and bondage)表演,儼然電影的自編自導。最後更進一步把自己的妻子作為模特,妻子主動充當丈夫作品中的受虐主人公,釀成藝術至上的人生悲劇。廣木隆一也借劇中人物之口感喟官能文學的墮落與無奈。谷崎潤一郎到團鬼六,官能文學最終由純文學淪為色情商業文學。然而,與之截然不同的,則是官能電影具積極意義的升華。武智鐵二、小沼勝至今天的廣木隆一、根岸吉太郎等人,粉紅電影走過三十年的星霜終於迎來情慾電影今天的藝術蛻變。
同廣木隆一以往的作品一樣,《不貞的季節》魅力不在引人入勝的戲劇性,乍一看甚至有些不可理喻,其實導演對角色內心世界--情慾心理細致入微地鋪陳與探究,才是該片的過人之處。SM作家黑崎從事SM小說寫作,表面上好色、有力,在小說中縱欲、恣肆虐待女性,不過是在虛張聲勢。或者說是對自己性功能衰竭的一種掩飾和掙扎。在創作中佯裝施虐狂的他,生活中恰恰充當了受虐者--精神受虐狂--的角色,他需要藉助助手川田年輕強有力的肉體,達成現實與幻想的統一。因而發現川田與妻子私通的秘密以後,反而採取縱容態度。
靜子的角色再一次見證了廣木隆一刻畫女性心理的深厚功力。靜子主動勾引川田,大玩SM,並非對丈夫的不忠,也非迷戀川田的男色,恰恰相反,她最初出於對丈夫舊情的留戀:為了挽救瀕臨破碎的夫妻之情,她要做丈夫理想中的女人--丈夫小說中的受虐狂女人。黑崎的施虐狂幻想在現實中的實物,即川田。於是為了被丈夫在想像(小說)中虐待,她主動找上川田,而不是愛上了川田。因而,最終靜子與丈夫離異後,自然而然也離開了丈夫的影子川田。
靜子的作法自然是徒勞的,也是可笑的。起初即便在精神上沒有背叛丈夫,肉體的背叛卻驅使了精神的進一步背叛。她為了拯救婚姻的初衷,反而在不自不覺中遭到傾覆,在一步步肉體背叛中,她對丈夫的感情反而漸進泯滅了。這是她始料不及的。
《不貞的季節》的鏡語精細考究,發黃的懷舊色彩,悠揚的旋律,抵達了廣木隆一前所未有的唯美巔峰。他的其它作品,由於常為廉價粗糙的粉紅電影、錄像帶電影或DV,鮮少能在美學上表現得精益求精。影片的場景主要集中在黑崎獨門獨戶的鄉間宅邸,廣木隆一採用較多的中景鏡頭和穩定的長鏡頭,聚焦於書房、餐室、卧室、走廊、廊檐、庭園,體現出日本式房屋的空間透視感。同時把人物心理活動、故事的矛盾沖突,微妙地與環境場景相結合。
廣木隆一引經據典,借用了諸多粉紅電影的經典橋段。例如女主角靜子出場,一襲黑色和服,擎一把白傘,白色分趾布襪牽著木屐輕舉慢放,這與小沼勝《供品夫人》的開場如出一轍。而其它如醉倒浴間、看海等場景構圖也都有意借鑒了神代辰巳《鍵》、池田敏春《鍵》、小沼勝《花與蛇》等情慾名篇。
⑵ 什麼是電影文化
電影以電影技術為手段,以畫面和音響為媒介;在熒屏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形象,再現和反映生活.既然影片反映的是生活,無論是對生活的寫實,回憶還是預測幻想,總是離不開特定的人文因素的.也就是說電影和文化有著很深的聯系.
關於電影與文化的聯系,我們比較一下三部影片:《哈姆雷特》《夜宴》和《喜瑪拉雅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國的作品代表了西方文化的特點, 《夜宴》是中國漢族文化的代表,而《喜瑪拉雅王子》則是中國藏族文化的代表.它們在電影的情節中同樣是王子的父親被叔叔害死,原本的皇後改嫁給了叔叔,王子要為父親復仇.同樣的復仇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復仇,是人類幾乎各民族都盛行過的歷史和文化現象。這種歷史文化現象同時也成為各民族文學的寵兒,我們在人類文學寶庫中可見人們以各種紛然雜呈的方式演繹著這個近乎永恆的主題.而現在它同樣成為了電影的寵兒.
《哈姆雷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這個復仇悲劇家族中的一員,同時也是最具藝術魅力的一員。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把充滿鮮血與死亡的動態復仇行為拋在腦後,而中國古代的文化記載中復仇的故事多以堅定的復仇信念為引導,主要寫動態復仇行為過程和最終的結果.《哈姆雷特》劇中王子的思考成為了主題,主要演繹了他的矛盾的思想。當然,這個矛盾也不是簡單的復仇與否,而是關於復仇的方式、手段及其目的的思考.哈姆雷特的復仇之志並不是一開始就具備的。父死母嫁的突變使他震驚和悲傷.他的母親在父親去世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就嫁人了,而且她嫁的竟然是父親的弟弟,現在的皇帝, 他感到這一切太不應該了.他曾經抱怨: 「葬禮上的烤肉尚有餘溫就被端上了婚禮的宴席」.這個時候他像一個不接受後父的孩子.他憤怒他厭世他絕望:「但願這一個太堅實的肉體會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殺的律法!」他想到了死,但並沒有仇恨;他沒有找到仇恨的依據,只是美好的生活被擊碎了。直到值班哨兵告訴哈姆雷特,已故國王的鬼魂一連幾個晚上在城堡出現,他親自去看,見到父親的鬼魂,聽到父王被害真相:「那毒害你父親的蛇,頭上戴著王冠呢」這時,他開始有了復仇的信念.哈姆雷特的復仇計劃的最終形成是經過反復思考的.自從見到父親的亡魂,為父復仇的念頭就沒有離開過他.但是,這位丹麥王子在思索復仇計劃的過程中,並沒有單純地考慮殺仇凶雪父恥。按照中國文化的邏輯,在裝瘋試探、演戲證實後,哈姆雷特應該立即舉劍復仇,殺死奸王,而且他是有機會這么做的。但是哈姆雷特卻一再猶豫,放棄復仇良機.他將復仇同解救丹麥的責任結合起來,審慎地思索更適合的時機、更准確的途徑去實現既定的目標.「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從這句話來看就可以發現哈姆雷特的心中的矛盾與目的. 西方寫復仇,注重個體性格成熟的過程、人格的變化與完善;中國則偏好於倫理目標實現的社會效果.西方文化以個人主義價值觀念為內核,偏重個體尊嚴及其人格價值,異於中國文化以家族、社會為本位,復仇乃是行孝盡倫的社會使命。這種價值取向在復仇文學中直接表現為復仇者精神世界的沖突的不同,復仇時所採取的態度不同.
再看《夜宴》. 弒君的葛優深愛著搶來的嫂嫂章子怡,甚至願意為她去死;身為母後的章子怡愛王子更愛江山,她的目標是成為女皇、君臨天下;被父皇搶了戀人的王子重回宮中本該為了復仇,卻更像是來尋找失去的愛情,對幕後訴說著他的孤獨;最後,以當上女皇的章子怡被一把無名劍擊斃為結局,章子怡一臉困惑的表情在電影中別有深意. 《夜宴》說是《哈姆雷特》的中國版,但這個故事遠比我們熟悉的哈姆雷特要復雜得多.而且增添了中國特色的皇權之爭,把勾心鬥角的權利之爭,皇後在愛情與權利之間的取捨,各個人為自己所愛的人或權利所做的虛偽的醜陋表演做為影片的重點.而不像《哈姆雷特》中把王子做為影片的重心. 這個故事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打鬥和場面上,也是做為中國現在一個階段的本土大片流行的一個表現. 中國自古以來皇室的感情就很淡漠,為了權利弒父弒兄殺自己的親人朋友眼睛都不眨一下.這也是中國歷史的特色之一了. 比如「九人組合」暗殺太子未遂,在回來的途上被厲帝的人馬截住,要集體自殺謝罪。在這樣段落處理上,導演剪了很多慢鏡、大特寫,從另一個側面渲染出厲帝的殘暴.這也是皇室的特點與漢族文化的悲哀.
相比《夜宴》中的陰謀、角斗,《喜瑪拉雅王子》中卻充滿了親情與愛情。 《喜瑪拉雅王子》中王子的矛盾同樣的並沒有用太多的時間來演繹.《喜瑪拉雅王子》中包含很多藏族的文化特色.例如他們特別尊敬的人所得到的葬禮是在很高的地方讓禿鷲吃掉死者的身體,讓他更接近自然接近天空.例如王子與他的愛人的哥哥決斗時,兩個人都不肯先動手,甚至在無法再拖延下去的時候他們採取了先用刀背砍對方的方法.因為在他們的信仰中先用刀傷人皮膚的是得不到他們的神明的認可的,他們的靈魂將受到懲罰.王子所愛的女人的死同樣也是一種對信仰的尊敬,她選擇的死法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清洗.而影片中與其他兩部最大的區別在於王子並不是王的兒子,他所謂的叔叔才是他的父親.而他父親弒兄是為了保護自己最愛的女人,即王子的母親.這里在藏族的文化中不貞的女人受到的懲罰是很嚴重的,例如將腿骨抽出做鼓錘,或者用皮膚做骨面.影片中幾乎所有人的作為都是為了愛.叔叔弒兄為了保護最愛的女人,後面叔叔登基是為了保護自己親生的兒子不遭受戰亂.甚至原本的王要懲罰王後也是因愛生的嫉恨.當然,在以愛和殺戮為主題的本片中,有著另外兩部電影所沒有的主題: 「不要以愛為借口而進行殺戮.」
相比《夜宴》在布景、美工上的做作,《喜瑪拉雅王子》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讓人感受到了民族性的東西。 在音樂上《喜瑪拉雅王子》的音樂可以用絕美來評價,而《夜宴》中譚盾的音樂則略嫌西洋化了.(除了《越人歌》我國古代的)這也表明現在我國的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同時具有東方的特色和西方的特點.
三個影片各自有自己的特色,在同樣的復仇的主題上演繹了西方文化,漢族文化,藏族文化的不同.電影以它獨特的手法記錄著我們的文化並推動文化的交流與理解,看外國的電影是對外國文化的學習與了解,而看本國的電影同樣是對本國文化的學習與感受.當然不同的時期電影所表達的文化也是不相同的,它可以代表一個時期,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