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長征》的梗概
劇情簡介
1934年,江西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保存實力,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經過艱苦的戰斗,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三道防線,兵臨湘江。敵人利用天險加重兵力,設下第四道防線,紅軍處境險惡。當時的最高領導核心三人小組之一李德是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他不顧敵我雙方力量的懸殊,一味要紅軍正面迎敵死拼。
毛澤東在沒有兵權、沒有領導地位的情況下,分析了當前形勢,提出避實就虛,甩掉敵人主力,到敵力量薄弱的貴州去,得到政治局多數成員的贊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了黨內「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路線,增選了毛澤東為政治局委員,確立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為領導核心。
從此在毛澤東的正確判斷和指揮下,紅軍四渡赤水,聲東擊西,運動敵人,順利通過彝族地區,向北挺進。長征路上,紅軍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
許多女同志克服了失去孩子等個人情感,同男同志一樣經受住了考驗,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成為了女英雄,像賀子珍、鄧穎超、蔡暢、王彩秀等人。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堅持北上抗日,抵制張國燾的右傾逃跑主義錯誤路線。
經過兩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終於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 毛澤東伏案疾書: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賞析
《長征》以嚴格的歷史真實和豐富的藝術加工,激情地展現了這段共產黨人用生命、鮮血、意志和智慧書寫的歷史篇章。凸現了中國共產黨人靠徹底的實事求是精神反敗為勝,創造歷史奇跡的氣概和精神品格。
既有氣勢,也頗見扣人心弦的情節和故事,特別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尤其是革命領袖形象塑造上更顯示出新的突破。
2. 長征電影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1934年10月,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中央紅軍從江西於都出發,猶如一條紅色鐵流,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二萬五千里。直到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劇情介紹——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從悲壯的失敗中出發,面臨著大批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大自然的艱難險阻、以及內部錯誤思想和軍事路線的干擾。但就是在這樣的特殊環境和時刻,中國共產黨和她領導的紅軍,卻勇敢地正視並糾正了自身的錯誤,重新選擇、確立了正確的方向和新的領導核心。以頑強的戰斗和大無畏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個軍事上的奇跡,終於突破重圍,贏得了「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勝利,並由此踏上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道路。
(2)新電影長征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1、毛澤東 演員唐國強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921年參與中共一大,1927年發動秋收起義,並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35年遵義會議後,成為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到達陝西延安吳起鎮。紅軍勝利完成長征。
2、蔣介石 演員陳道明
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1908年留學日本並加入同盟會,1927年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雙十二事變後開始聯共抗日,1943年參加開羅會議。抗戰後,發動全面內戰,淮海戰役後,宣布「下野」,之後,飛往台灣。1975年,逝世。
3、彭德懷 演員姚居德
十大元帥之一,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上,建立湘贛革命根據地。時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軍團長。抗戰時期,發動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與賀龍一起打敗胡宗南,收復延安,後進軍西北,打敗馬鴻逵與馬步芳,又和平解放新疆,朝鮮戰爭時期,率領志願軍打敗聯合國軍。
3. 電影長征觀後感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觀看了革命歷史題材巨片《長征》。《長征》真實再現了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壯舉。因為中央根據地的失陷,中國工農紅軍必須立刻實行戰略性轉移。要突圍敵軍的第三線--湘江,由於從德國來的顧問李德和中央主要負責人博古倆人的錯誤指揮,從紅軍8.6萬多人降到3萬多人,紅軍損失巨大。
看完《長征》後,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使我感慨萬千。長征的精神激勵著我努力學習,克服生活.學習中的種種困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艱苦奮斗、大公無私的品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今我們生活在他們為我們創造下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把《長征》的精神用到學習、生活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斗。
偉大的長征
這周,我看了一個名叫《長征》的電視連續劇,以前總聽說長征的事情,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看完後才明白了長征有多麼感人、多麼偉大,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1934年,蔣介石不顧日本軍國主義入侵東北三省,侵略我們中華民族的事實,依舊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紅軍中央蘇區進行了五次大圍剿,在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進文秘114版權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行了戰略轉移,開始了人類歷史上震驚中外的壯舉——兩萬五千里長征。
整個長征的過程是那麼的艱苦,沒有食物,沒有交通工具,物資極度匱乏,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國民黨部隊的攔截追擊,但是紅軍戰士排除萬難,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勇敢的浴血奮戰,經歷了無數場戰斗,爬雪山過草地,走了兩年的時間,終於到達了延安,取得了勝利。在整個長征的戰斗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紅軍的先頭部隊強渡大渡河成功後,國民黨就調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瀘定橋,企圖把紅軍的隊伍切開,但先頭部隊的戰士們用兩天的時間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趕在敵人增援部隊的前面到達。而後續紅軍部隊組織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擊隊,攀著只剩下鐵鏈的『鐵索橋』,冒著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他們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傷落入水中則必死無疑。但勇士們仍然冒著密集的炮火,勇敢頑強的向前沖,一個掉下去了,下一個沖上來,受傷的戰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還在向敵人射擊。
他們知道他們只能前進,在他們身後有毛主席,有黨中央,有千千萬萬個紅軍戰士。最後剩下的勇士們沖破了敵人在橋頭堡的火牆,沖進了瀘定城,和後續上來的紅軍戰士一起徹底消滅了國民黨的部隊。這次戰斗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要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圖。為長征的勝利大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長征的路上象這樣的戰斗還少嗎?湘江戰役、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還有金沙江、臘子口。有多少紅軍戰士犧牲在戰場上;有多少捨生忘死的感人事跡;有多少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
其實從一開始紅軍就勝利了,因為他是正義之師。紅軍深得民心、團結奮戰、保衛祖國。無論是大渡河還是金沙江;無論是爬雪山還是過草地;無論蔣介石的部隊有多少炮彈;也無論多麼少的食物和多麼惡劣的天氣。這一切都無法阻擋紅軍的步伐。
長征的偉大不僅僅是他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長 征讓我們感到了正義的力量,長征忘我的大無畏精神和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氣魄深深的感動著我們每一代人。讓我們記住那些勇士們,象他們一樣勇敢的走下去,為我們的祖國努力的學習,努力的走下去……
4. 電影《長征》主要講的是什麼故事情節
電影長征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在逆境中戰略轉移,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過程,刻畫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挽狂瀾於既倒的雄才大略,弘揚了不怕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故事。
劇情簡介——
1934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因為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領導導致和中國國民黨正面戰斗時損失慘重,迫不得已開始向陝甘寧邊區大撤退,在貴州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帶領中國工農紅軍歷經千辛萬苦重重阻礙的長征最終抵達目的地。
(4)新電影長征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毛澤東 演員唐國強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921年參與中共一大,1927年發動秋收起義,並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35年遵義會議後,成為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
2、周恩來 演員劉勁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時任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在巴黎建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鄧小平是成員之一),領導南昌起義。在十年內戰時期緊緊站在毛澤東一邊。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與毛澤東一起運籌帷幄。建國後,在外交方面做出重大貢獻,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朱德 演員王伍福
十大元帥之一,與周恩來等人一同領導南昌起義,後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建立紅四軍。時任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與毛澤東一起運籌帷幄。
5. 觀看電影長征觀後感不少於500字
觀影《長征》有感 今天的黨課上,我們觀看了《長征》這部電影。隨著鏡頭再次經歷當年紅軍取得長征勝利的偉大歷程時,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長征》是描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行程的艱難險阻,記述了在戰爭時代的種種艱辛困苦,我深深地體會到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 長征途中,紅軍在險境中打了許多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勝仗,其中有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等。當看到張國燾拒絕北上抗日,還將參謀長曾中生殺害時,我和旁邊的同學都十分氣憤!當影片放映到飛奪瀘定橋時,我被電影那震撼人心的畫面所感染。國民黨在紅軍到達前,已經將所有的木板拆下,只剩下十幾根鐵鏈橫在大渡河上,形勢十分險惡。戰斗剛打響,紅軍所有的武器一起向對岸開火,軍號聲、槍聲震撼山谷,二十二位突擊勇士手持沖鋒槍、手槍或輕機槍,背掛馬刀,腰纏十幾顆手榴彈,趴在鐵索上匍匐前進。他們不顧下面洶涌的大渡河水和對面敵軍密集的槍彈,向橋對面奮勇前進。國民黨為了阻止紅軍前進,在橋口放起了熊熊大火,想把紅軍擋在橋上。緊急關頭,有一位戰士中彈跌入大渡河中,但其他戰士仍然不怕犧牲,勇猛地向瀘定城挺進。經過了幾個小時的戰斗,紅軍快速佔領了瀘定城,在橋面上架起了木板,為紅軍脫離險境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長征的勝利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不僅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而且是革命的宣言書、宣傳隊和播種機,使得中國革命形成了燎原之勢,最終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讓中國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如果沒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戰,怎能有今天的幸福和平。長征精神,就是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想,今天我們在這里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和總結長征革命歷史經驗,繼承和發揚長征中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我們需要學習、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把紅軍長征時期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定信念、敢為人先、艱苦奮斗、依靠群眾、重於求實、善於團結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們要始終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定報國之志,揚起理想的風帆;學習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勇敢面對、百折不撓,要學會在失敗與挫折中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我們要把長征精神發揚光大,腳踏實地,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甘於奉獻,奮發圖強,開拓進取。
6. 紅軍長征電影有哪些
還是有很多的,畢竟那個時代是紅軍歷史上重要的轉型時期。為了紀念那一段歷史,國內拍攝了不少的電影來作為紀念。
《長征》
在渡過了赤水河之後,接下來要面臨的就是金沙江這個天險了。而大渡河又是最為緊要的一環。在這條河上有一座鐵索橋,橋的另一邊就是重機槍把守的要塞。說是橋,不過是十幾根鐵鏈相連接而已,而用於走路的木板早已被清除一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險要的地勢,才有了後面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威名。
7. 電影《長征》主要講的是什麼故事情節
電影全名《長征之路》,具體內容如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
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7)新電影長征擴展閱讀:
開機拍攝
2015年12月15日,《長征之路》4D電影在棗園廣場正式開機。延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馮振東,國家一級作家、陝西省文聯副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高建群,《長征之路》電影主創人員及延安文投主要負責人出席了開機儀式。
《長征之路》4D電影特別邀請曾執導過大型紀錄片《復活的軍團》《玄奘》和大型文化史詩電影《圓明園》《大明宮》的著名導演金鐵木擔任影片導演。迪士尼團隊美國ao&a公司為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多方力量共同進行影片創作。
影片主創人員將親赴當年紅軍長征途經路線進行實地拍攝,力求通過對當年艱難革命生活的觀照,充分挖掘出延安紅色文化的現代精神和時代價值,著力打造一個集紅色文化體驗、紅色文化創意、紅色文化教育於一體的重要紅色文化傳播平台。
同時,影片以紅軍長征為觀影內容,引進目前全球最頂尖的設備與技術,打造「視覺3D+動感體驗」的「長征之路」4D影像實景秀,讓觀眾彷彿身臨其境,「親歷」戰火洗禮、艱難跋涉,體驗紅軍在絕境中所激發出的超凡勇氣。
該電影將於2016年5月1日在棗園廣場「長征4D體驗館」與觀眾見面,同時也會成為棗園廣場繼「延安1938」文化街區及「文化藝術廣場」之後的又一個亮點。
延安棗園文化廣場 「長征4D體驗館」將在2016年正式開館,以動靜結合的方式真實還原長征這段偉大的征程。其中,靜態展區將陳列出長征路上工農紅軍的歷史資料以及所用物品;動態展區放映《長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