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視劇地道戰的主要鏡頭在哪裡拍攝的
主要鏡頭均在冉庄地道戰遺址拍攝。
冉庄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的清苑縣冉庄。抗日戰爭期間,冉庄人民採用地道戰形式與日軍斗爭,形成了有四條主幹線,24條支線,全長15公里的地道網。冀中冉庄地道戰展廳於1991年建成,1997年重新布展,楊成武將軍為展廳題寫門匾,展廳內珍藏著大批革命文物,利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再現了當年情景。
㈡ 《地道戰》里的地道現在還存在嗎
存在,有多處遺址。
1、冉庄地道戰遺址
位於保定市清苑區冉庄鎮冉庄村,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冉庄地道開挖,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擴建,於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
遺址整個保護區面積為30萬平方米,重點保護區為26萬平方米。
2、西河頭地道
西河頭地道位於山西省定襄縣城西二公里處的西河頭村。距太原去五台山旅遊的必經之路忻阜公路僅一公里,被譽為點綴在五台山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地道戰紀念館自開館以來,接待了六十七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四千餘名及國內遊客一百餘萬人次。
㈢ 地道戰是哪一年拍攝的
地道戰拍攝時間:1965年12月。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高傳寶演員朱龍廣:高家莊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原型叫劉傻子,是個農民,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魯、很愣。
高傳寶在趙區長的教育下頓時醒悟,帶領游擊隊員們利用黑夜的掩護悄悄了將地窖改造成地道,形成了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擊敵人的地下長城。高傳寶率領隊員們對黑風口展開了麻雀戰、破襲戰、爆竹戰等戰術,大敗敵軍走向勝利。
影片評價:
影片以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地道戰,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它將豐富多彩的戰爭史實、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和軍事教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生動地描述了由隱蔽地遭到戰斗地道再到聯防地道這一特殊戰場中的發展過程。
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充滿機趣的細節構思和昂揚。樂觀的音樂基調,為影片增添了藝術感染力。(1905電影網評)
㈣ 地道戰的拍攝地點是哪兒
《地道戰》拍攝地點選在河北保定冉庄
求採納!
㈤ 電影地道戰 在哪裡拍攝的
在河北保定冉庄,現在已經是地道戰遺址. 樓主想去嗎,可以查下地圖,我附上簡單介紹哈.
冉庄遺址
冉庄(地道戰重要標志之一)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冉庄地道戰遺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莊180公里,西北距滿城漢墓40公里,東北距華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節假日和單、雙休日旅遊的好去處。
㈥ 地道戰原址在什麼地方
網路上的信息,供參考
導演自述
高平村是高家莊的原型
現在大家普遍認為冉庄就是《地道戰》中的高家莊,實際上我在影片拍攝之前從來沒有到清苑冉庄采訪過。1963年,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到北京、保定、石家莊等地的二十幾個村尋找拍攝素材,直到到了正定縣的高平村,我才產生了靈感,也就是說高平村才是事實上的原型。因為高平村沒有適合的拍攝場景,1965年我們四處選擇外景拍攝場地,第一次來到冉庄,才發現它也是一個因為地道戰而有名的村莊。高平村比冉庄打得好,是「抗日先鋒村」,但是沒有冉庄保存得好,尤其是冉庄的十字街頭和街心的三棵老槐樹,很有古樸村莊的風貌,鄰近的唐庄有三棵三百多年的古楊樹,李庄有很古樸的磚房和整齊的街道,我就把這三個村莊合而為一,定為「高家莊」的主要外景拍攝場地。
地道不是真地道
選好外景拍攝場地之後,怎樣將地道的規模、地道的戰斗設施形象地體現在銀幕上,這成為創作中遇到的最困擾的一個問題。采訪中只在焦庄戶發現有一條幾十米長的地道還保留著原始模樣,另外一條在高平村,僅僅有幾十米長,看上去不像地道,倒像一條地下排水溝。幸虧總參的楊成武副總長派人給我送來了一本《冀中平原地道戰爭總結》的書,內容很豐富,有文字、有畫圖。最初設想是選一塊土地,開挖成地道斷面,但估算了一下,覺得它工程太浩大,成本太高,只好放棄。所以,實際上銀幕上所有地道內的鏡頭畫面都是在廠內搭景拍攝的。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巧妙運用攝影鏡頭和剪輯,使得它看起來像是一個真正的地道戰斗網。
㈦ 地道戰在哪拍攝
您好!
《地道戰》1965年拍攝,該片以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地道戰,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