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超牛的文學作品至今沒有被拍成影視
《三體》——劉慈欣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但我想連《冰與火之歌》都拍成《權力的游戲》了,《百年孤獨》也指日可待。
② 了解《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1940年12月12日,蕭紅於香港完成《呼蘭河傳》書稿創作,12月27日全稿連載完。
該作品以蕭紅自己童年生活為線索,把孤獨的童話故事串起來,形象地反映出呼蘭這座小城當年的社會風貌、人情百態,從而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陋習在社會形成的毒瘤,以及這毒瘤潰爛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災難。
(2)呼蘭河傳電影哪裡有看擴展閱讀
《呼蘭河傳》共七章,寫的是20世紀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蘭,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呼蘭河傳》不是為某一個人作傳,而是為作者生於斯、長於斯的小城作傳。
該小說旨在批判封建主義思想對民眾精神的戕害,改造國民麻木的靈魂,因為蕭紅早就意識到「中國人有一種民族的病態」,那就是「病態的靈魂」,於是「想改正它」,正面揭露「封建的剝削和壓迫」是反對封建主義的一條有效途徑。
《呼蘭河傳》,敘述以「呼蘭河」為中心場景的鄉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國」鄉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即20世紀10年代中葉前後小鎮民眾的生態與心態,是一曲國民靈魂改造的挽唱。
③ 呼蘭河傳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
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
開口了。
嚴寒把大地凍裂了。
年老的人,一進屋用掃帚掃著鬍子上的冰溜,一面說:
「今天好冷啊!地凍裂了。」
趕車的車夫,頂著三星,繞著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剛一蒙亮,進了大車店,第
一句話就向客棧掌櫃的說:
「好厲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樣。」
等進了棧房,摘下狗皮帽子來,抽一袋煙之後,伸手去拿熱饅頭的時候,那伸出來
的手在手背上有無數的裂口。
人的手被凍裂了。
賣豆腐的人清早起來沿著人家去叫賣,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盤貼在地上拿
不起來了,被凍在地上了。
賣饅頭的老頭,背著木箱子,里邊裝著熱饅頭,太陽一出來,就在街上叫喚。他剛
一從家裡出來的時候,他走的快,他喊的聲音也大。可是過不了一會,他的腳上掛了掌
子了,在腳心上好像踏著一個雞蛋似的,圓滾滾的。原來冰雪封滿了他的腳底了。他走
起來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著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這樣,也還是跌倒的。
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饅頭箱子跌翻了,饅頭從箱底一個一個的滾了出來。旁邊若有人
看見,趁著這機會,趁著老頭子倒下一時還爬不起來的時候,就拾了幾個一邊吃著就走
了。等老頭子掙紮起來,連饅頭帶冰雪一起揀到箱子去,一數,不對數。他明白了。他
向著那走不太遠的吃他饅頭的人說:
「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
行路人聽了這話都笑了。他背起箱子來再往前走,那腳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結越高,
使他越走越困難,於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鬍子上的冰溜越掛越多,而且因為呼
吸的關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掛了霜了。這老頭越走越慢,擔心受怕,顫
顫驚驚,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場似的。
小狗凍得夜夜的叫喚,哽哽的,好像它的腳爪被火燒著一樣。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凍裂了;
井被凍住了;
大風雪的夜裡,竟會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來,一推門,竟推不開
門了。
大地一到了這嚴寒的季節,一切都變了樣,天空是灰色的,好像颳了大風之後,呈
著一種混沌沌的氣象,而且整天飛著清雪。人們走起路來是快的,嘴裡邊的呼吸,一遇
到了嚴寒好像冒著煙似的。七匹馬拉著一輛大車,在曠野上成串的一輛挨著一輛地跑,
打著燈籠,甩著大鞭子,天空掛著三星。跑了兩里路之後,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這
一批人馬在冰天雪地里邊竟熱氣騰騰的了。一直到太陽出來,進了棧房,那些馬才停止
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馬吃飽了之後,他們再跑。這寒帶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
不遠又來了一村,過了一鎮,不遠又來了一鎮。這里是什麼也看不見,遠望出去是一片
白。從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見的。只有憑了認路的人的記憶才知道是走向了什
么方向。拉著糧食的七匹馬的大車,是到他們附近的城裡去。載來大豆的賣了大豆,載
來高粱的賣了高粱。等回去的時候,他們帶了油、鹽和布匹。
④ 呼蘭河傳呼蘭河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你最想去哪裡看一看
呼蘭地處黑龍江南部,松花江北岸,呼蘭河下游,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左翼女作家蕭紅的故鄉,素有「江省鄒魯」、「滿洲谷倉」之美譽。
《呼蘭河傳》是蕭紅在1940年的時候寫的關於她童年生活過的呼蘭城的事情。
那時候的蕭紅旅居香港,遭遇了親情愛情的背叛,一生顛沛流離,坎坷不平,這時候再回想起童年的事,再回想起從小生活過的呼蘭城,與其說是給呼蘭城寫傳,其實更像她的自傳。
⑤ 呼蘭河傳簡介
《呼蘭河傳》,長篇小說,1940年寫於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代表作,通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出作者對於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講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 「回憶式」的巔峰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她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種「孤寂與苦悶」的情懷,其實也可以從這一角度予以理解。小說共分7章,前有後有尾聲,著名文學巨匠茅盾作序。
⑥ 誰能給我《呼蘭河傳》的電影
hehe
⑦ 呼蘭河傳好看嗎急急急!!!
《呼蘭河傳》作於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作者是天才而短命的女作家蕭紅。
這部小說描寫了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小鎮呼蘭(哈爾濱市呼蘭縣)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卑瑣、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得過且過、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
小說的語言洗煉,毫無刻意雕飾的痕跡,一般都是口語化的語言、很短的句子,而且還運用了一部分當地的俗語,更是增強了語言的描摹功能,很有表現力,使得描寫人物、事件、景物非常生動而形象,讀者很容易就進入了小說的境界,而且有身臨其境之感。如:開篇這幾句「嚴寒把大地凍裂了。人的手被凍裂了。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凍裂了;井被凍住了。」幾乎都是口語。再看這一句: 「那粉房裡的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牆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 獨特的比喻和意象,增強了語言表現力。
小說的結構是比較鬆散的,大概是按照作者對呼蘭河的各個層面的描寫來結構全文的。但我認為,如果按照現在的大散文標准來衡量,《呼蘭河傳》也可以稱作散文,是一篇標準的大散文。如,作者分別對當地的自然環境、景物、人物、不同風俗習慣、發生的故事等等進行了描寫和敘述,讀完小說,使人對呼蘭河這個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地方獨特的自然環境,我記憶中的街坊鄰居,我成長的經歷、當地的風俗習慣、老百姓的精神狀態等等,彷彿都歷歷在目。
⑧ 呼蘭河傳被許鞍華拍成什麼電影
許鞍華電影《黃金時代》
⑨ 和小說呼蘭河傳有關的電影
《黃金時代》
劇情簡介 :
20世紀30年代,20歲的張乃瑩(湯唯 飾)逃婚求學,卻慘遭拋棄。投靠未婚夫汪恩甲(袁文康 飾)後的張乃瑩依然躲不開被拋棄的命運,好在遇到了在報社工作的進步青年蕭軍(馮紹峰 飾),兩人相知相愛。通過蕭軍張乃瑩認識了女編輯白朗(田原 飾)、羅峰(祖峰 飾)夫妻以及聶紺弩(王千源 飾)等文學作家,改名「蕭紅」後的她得到了魯迅(王志文 飾)、許廣平(丁嘉麗 飾)夫婦的首肯,隨後又結識了了胡風(馮雷 飾)、梅志(袁泉 飾)夫婦、蔣錫金(張譯 飾)、丁玲(郝蕾 飾)、端木蕻良(朱亞文 飾)等人,在同時代作家的互相鼓勵之下,雖然戰事不斷、顛沛流離,蕭紅卻逐步走向了創作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