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團大戰電影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百團大戰》講述了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進入最艱難時期,中國陝北延安,在日軍轟炸機頻繁轟炸下,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領導人為中國的前途命運憂心忡忡的故事。
劇情介紹: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進入最艱難時期。歐洲戰場,納粹軍隊閃擊波蘭後,連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挪威。1940年6月14日,號稱世界列強之一的法國投降,希特勒在凱旋門前閱兵,叫囂將實施「海獅行動」,進攻英國。
一直支持中國的蘇聯,為避免兩面受敵,只能和日本簽署滿蒙邊界停火協議。而在中國,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為了抵抗日軍的進攻,殘酷的棗宜會戰中,中將張自忠以身殉國,江漢平原以至華中大部又落入日本人之手。
中國陝北延安,在日軍轟炸機頻繁的轟炸下,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領導人為中國的前途命運憂心忡忡。他們決定在這個時候,共產黨和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要挺身而出,要打破亡國和投降的論調,要為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注入希望,要向侵犯中國的日軍打下當頭一棒。
而遠在山西敵後的八路軍總部,副司令員彭德懷和副參謀長左權也在為如何執行中共中央的精神,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而周密、細致、緊張地籌劃、准備著。
(1)新百團大戰電影擴展閱讀
《百團大戰》角色介紹:
1,彭德懷
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一聲令下,一顆顆紅色攻擊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了夜空。剎那間,在華北5000里交通線上,八路軍105個團、20餘萬人全線出擊,撲向日軍控制的車站和據點,槍聲、爆炸聲響徹華北,威震中外的「百團大戰」打響了。
2,左權
抗日戰爭爆發後,左權歷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協助指揮八路軍。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軍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左權不僅謀劃整個戰役的組織、參謀工作,而且還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在百團大戰的第三階段,他協助彭德懷出色地指揮了關家堖戰役。
3,姚尚武
《百團大戰》幕後花絮:
1,吳越闡述每天在現場,和1000多名戰士一起冒著酷暑風沙工作。唯一能做的就是,太陽曬,風沙吹她就背過臉去站著。
2,為了塑造張自忠這個形象,鄧超之前細查資料,考慮到張將軍的年齡問題,鄧超兩天沒有刮鬍子,如果導演不需要,現場再刮掉。
3,鄧超因為劇中角色左手受傷,只用一隻手扳開保險再打槍。
4,導演第一眼覺得鄧超扮演張自忠將軍在氣質上很像,他心目中的張自忠就應該是鄧超這樣子的。
2. 看了一部關於百團大戰的電影觀後感怎麼寫500字
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在公司團委的組織之下,我們青年團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千金影院觀看了抗戰大片——《百團大戰》。
影片開始講述了百團大戰的背景:國民黨在抗戰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本片以張自忠將軍的抗戰失敗體現),日軍步步緊逼,同時中國共產黨也被日軍重重包圍,日軍企圖以鐵路、公路等交通線為依託,對華北地區的抗日力量連續發動大規模掃盪,並在荒原挖溝築堡試圖阻礙抗日力量的進攻,實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藉此控制並逐漸縮小抗日力量,中國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我黨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鼓舞中國人民的抗日士氣,在彭德懷和左權的指揮下發動了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節奏很快,一場接一場的戰役,硝煙四起,給人高度的緊張感。以下幾個畫面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一,搶鐵道閘。八路軍為了用火車撞毀日軍的鐵軌車,須將火車扳至與鐵軌車同一軌道上,我軍戰士一個接一個的沖上去扳閘門,一個接一個的犧牲了,但戰士們沒有一個害怕的,毫不猶豫的往上沖,最後雖然成功了,但在鐵道閘下犧牲的戰士屍體已堆積如山。正是中國人民的這種保衛家園,寧死不屈的精神,正是他們的不屈不饒,浴血奮戰,才有了我們後來的抗戰勝利。
二,老百姓的後方援助。八路軍在抗戰途中,一路得到老百姓的援助,就連80幾歲的老奶奶都在後方拉鞋底,搞紡織,為戰場上的將士送去溫暖。自古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的抗戰勝利,與廣大百姓的援助是密不可分的。
三,毛主席穿著打補丁的戰服。影片中有一個畫面是毛主席穿著一件打補丁的衣服,嘴裡含著一個陳舊的煙斗站在大西北的窯洞口,與畫面中蔣介石穿著華麗的國民軍服,站在豪華的歐式別墅里形成鮮明的對比。引人深思的是:為什麼國民軍擁有那麼優厚的資源和財產,卻失敗了?其實艱苦的條件並不能打擊人的鬥志,只要團結一心,鬥志昂揚,光明就在前方。
四,彭德懷和戰士一起戰斗。 在影片最後一場戰役中,彭德懷拿著望遠鏡在戰場指揮作戰,左權勸了多次,他都不願意離開,他說"戰士們在哪,我就在哪,我得和戰士們在一起".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就是永遠和戰士們同吃同住,沒有階級之分,深得戰士之心。
五,毛主席說彭德懷也該眯一會了。毛主席在彭德懷打了一場仗之後,需要發一個電報給彭總,他叮囑下屬"一定要12點之後才發,彭德懷也該睡一覺了".領導永遠站在下屬的立場思考問題,考慮下屬的感受,才使得下屬永遠忠誠於您。顯示出我黨領導人的智慧和胸懷。
六,繳獲的裝甲車成為廢品。影片中在一場戰役中我軍繳獲了一輛裝甲車,請示團長怎麼辦?團長說"沒有子彈,這東西就是一堆廢鐵,炸了吧!"可見當時中國武器的落後,但是我們用小步槍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可見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光明終將到來。
影片的結尾講了《百團大戰》的歷史意義: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後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更好的認識和平的珍貴。我們應始終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經過了70年,中國現在已經國富民強,科技發達,擁有了先進的武器和武裝設備。但"和平與發展"一直是時代的主題,也始終是我國一直堅持的發展方向。我國一直堅信"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3. 百團大戰電影裡面的英雄
張自忠,不走了。」他這句話不僅撼動人心,也映射出當時中國抗日戰場的嚴峻局面。在這之後日本軍隊實行了「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為打破被「囚死」的僵局,中國八路軍在華北地區決定發動一次規模最大的戰略性的進攻戰役,百團大戰就此展開,影片就娘子關戰役、關家堖戰役這些著名戰役展現出戰火紛飛,氣勢恢宏、令人窒息的場面;就領導指揮戰役的毛澤東、彭德懷、左權等人物的特寫刻畫出中國革命領導者憂國憂民、睿智果斷、身先士卒的形象;就姚尚武、梁山、啞巴等抗日青年的描繪體現出無數愛國戰士及民眾的機智勇敢、無畏犧牲、堅毅重義的品質;
作為00,05後的我們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爭年代,但都從祖輩口中聽到過那個年代感人至深的故事,不論將領、戰士、民眾、男或女,只要是為抗戰勝利流過血、流過汗、流過淚的人們,我們都應該肅然起敬,今日中國的安定繁榮是無數革命者的付出換來的,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也要學習和發揚先輩們的精神品質,提升自己,做有情有義、與時俱進、開創未來的新一代。
4. 求最新百團大戰電影百度雲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GoFBvFfMM05ZLl2p03oaPw
《百團大戰》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抗戰影片,由寧海強執導,董哲編劇,陶澤如、劉之冰、印小天、吳越、唐國強、王伍福等領銜出演,鄧超友情出演。該片講述了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進入最艱難時期,中國陝北延安,在日軍轟炸機頻繁轟炸下,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領導人為中國的前途命運憂心忡忡。
5. 大家認為電影《百團大戰》怎麼樣
經典的紅色電影,
還原歷史了,雖然都是經過加工過的,但是可以立體的呈現一個史詩級的戰爭也是很難得了!
6. 百團大戰電影觀後感800字
在姐姐的百般推薦下,我在星期六第一次捧起了這本《百團大戰》,而捧起了就不願放下了。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它告訴了我日本鬼子的兇狠惡毒,共產黨的奮勇殺敵,漢奸的令人憎恨,國民黨的詭計多端。
從南京大屠殺到縱火燒重慶,從七七事變到九一八事變,日本軍隊一直執行著一個計劃——「三光」計劃。他們把「殺光、搶光、燒光」當作一件普通的事,甚至有許多日本士兵認為,他們來中國做出這樣的殺人行為,是在崇高的名義下,為國家,為偉大的職責而戰斗,絕不會因為執行任何暴虐的行為而感到寢食不安。
而當時中國的軟弱無能,也是日本鬼子能這樣放縱地在中國人的領土上為所欲為,我心裡很氣憤。在日本鬼子對重慶——這座具有悠久歷史,素有「天險」之稱的文化名城進行了長達五年半慘絕人寰的轟炸,使重慶成了斷壁殘垣時,中國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重慶一次又一次的面目全非,重慶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家人,無家可歸。當日本軍團強行把維系整個抗戰的生命線——緬甸公路關閉三個月時,我們中國人只能聽從日本人的,沒有任何反抗的力量……一個個事實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
而現在,我們中國強大了,這在釣魚島事件中最能體現出來。日本沒敢碰駛入釣魚島境內船隻的船長一下,在談判後心甘情願地完璧歸趙,把船長安全地送回祖國,沒敢多說一句話。
同學們,在勿忘國恥的同時,我們一樣要記住:落後就要挨打!(請採納)
7. 如何評價新電影《百團大戰》
主旋律電影,公映前一天部隊放了一場。本來是有期望的,看完又失望了。作為勝利紀念日的獻禮片,無疑是花了大價錢的,可總體來看,相當平庸,和多年前的大決戰系列差了幾個等級。在此不拿歷史問題入論,評價如下,盡量客觀。
1.未能嚴格遵循歷史。
片中服裝道具製作精心太過,八路軍游擊隊清一色的簇新軍裝。張自忠的33軍西北軍出身,卻有一水的德械。逼格統統高了幾級。
岡田支隊闖入黃崖洞是誤打誤撞,片中成了蓄意為之,這么拍有特殊意義?
另外,一個黃埔四期生跑到八路里當連長,匪夷所思。他的同學張靈甫這時當團長,老同學段德昌紅軍時期就當團長。另外,黃埔四期畢業生里也沒有這位姚姓連長。導演編劇杜撰歷史已到了無所顧忌的程度,諸如此類。
2.八一廠的導演沒有基本軍事常識
黃崖洞兵工廠製造平射迫擊炮確有此事,可電影里就變成了火箭筒(發射迫擊炮彈),實在很有想像力。
一個未經任何訓練的兩人車組開著剛繳獲的坦克參加戰斗並斬獲一個擊毀戰果,難度堪比手撕鬼子。
關家腦戰斗八路軍土工作業部隊在日軍陣地下方開展作業,直線距離目測不到300米,作死。另外,開展此類爆破作業需要成噸的高能炸葯,當時邊區的自造土炸葯都沒有批量生產,根本不具備這種能力。
電影中的日軍飛機⋯⋯不忍直視。
其實,關家堖戰斗中根本沒有這個爆破,劇組直接把國軍松山戰役的橋段拿來用了,呵呵。
老彭在關家堖千鈞一發呢,左權參謀長拿來一雙帶血的布鞋(啞巴犧牲留下的),然後倆人傷感了好一會。尼瑪,兩位革命統帥在一線一分鍾時間千金難買,導演一雙破鞋把打仗變成了兒戲,真心牛逼。
其實,關家堖是場軍事冒險,我軍損失慘重,日軍全身而退。跑題了,說電影。
3.台詞空洞垃圾,人物感情莫名其妙
彭左共事,拍成了基友調情,導演革命不是這么乾的。
彭總說話陰陽怪氣,沒有一點橫刀立馬的威嚴,總是冒出莫名其妙的口號和說教,導演你這么按文革戲路拍戲,老總若在得斃了你。
看得倉促,只記得這些了。
8. 百團大戰電影中講了哪幾件事
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本侵略軍一面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實行「囚籠政策」;一面在正面戰場上集結重兵,陰謀進犯西南、西北,妄圖迫使中國投降。在這緊要關頭,為了有力地打擊敵人,粉碎日軍的侵略陰謀,爭取華北戰局更加有利於我軍的發展,並影響全國的抗戰形勢,八路軍從8月20日起,在華北敵後出動105個團,約40萬兵力,在2500公里長的戰線上,發動了規模最大的「以徹底破壞正太路若干要隘,消滅部分敵人……截斷該線交通」為目的的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