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何以為家》贊恩現狀如何
此電影播出之後,贊恩和家人在聯合國難民署的幫助下,2018年搬到挪威開始新的生活。贊恩在電影中說想要在枕頭上睡覺的願望得到實現,新家中他有了屬於自己的床。
或許是因為經歷,贊恩的臉上永遠只要微笑,可能是太過於關心,每次看到這張臉不由的總會聯想起他的經歷,不覺心酸。
(1)英語何以為家電影圖片擴展閱讀
《何以為家》影片圍繞著小男孩的視角展開,而所有關於小男孩的部分,正是讓我震驚和疑惑的原因。無他,小男孩「太過成熟」了,無論是電影中的角色,還是演員本身,都給人這個感覺。相比之下,角色的成熟隨著影片的進行,越發的合理起來。
小男孩是生長在街道中的,他看著,聽著,記著這個社會中的百態。他可能不知道妹妹的「例假」到底是什麼,但他明白這意味著什麼。所以他洞悉雜貨店老闆給妹妹送東西的原因。別的小孩在學校學習書本知識,而他從出生就在學習生存。
㈡ 很多看過《何以為家》的人都把這部影片稱為眼淚收割機,你如何看
當他最後因為律師的幫助,扎因開始起訴自己的父母。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的傷心和失望才能去起訴自己的父母。看過這部電影都知道扎因的父母很窮苦,生下孩子後沒有能力撫養,就不管不顧。這部電影里的小男孩可以說是非常艱辛,裡面的很多台詞也非常經典和感傷。該片曾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與2019年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非英語電影提名。
「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你這狗娘養的,滾,你這垃圾」,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母不僅僅是給了他生命,就要受到感激。在孩子看來生了他,卻不能好好地養育他,還不如不生。孩子需要的是一個有愛、有安全感的家庭,而不是父母無節制的生育,讓他們整日處在擔驚受怕、食不果腹的境地。如果有選擇,他們寧願從沒來過這個世界上。
㈢ 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內容簡介: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故事中,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的狀況下依然不停生育,作為家中的長子贊恩,弱小的肩膀承擔了無數生活的重壓。
當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時,贊恩憤怒離家,之後遇到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強生活。然而生活並沒有眷顧贊恩,重重磨難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驚的舉動……
(3)英語何以為家電影圖片擴展閱讀:
何以為家獲獎情況:
91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9):最佳外語片(提名) 娜丁·拉巴基。
第71屆戛納電影節 (2018):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娜丁·拉巴基、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第76屆金球獎 (2019):電影類最佳外語片(提名) 。
第7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2019):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提名) 娜丁·拉巴基 / 哈立德·穆扎納。
第44屆法國凱撒電影獎 (2019):最佳外語片(提名) 。
第48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2019):觀眾獎娜丁·拉巴基。
第66屆美國音效剪輯協會獎 (2019):金卷軸獎最佳外語片音效剪輯(提名) 。
第24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 (2019):最佳外語片(提名) 。
第21屆英國獨立電影獎 (2018):最佳外國獨立電影(提名) 娜丁·拉巴基。
第17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2018):最佳外語片(提名) 。
第31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2018):最佳外語片(提名) 。
第30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2017):最佳外語片(提名) 。
第6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 (2019):評分最高的外語電影、最受關注的院線電影(提名) 。
網路-何以為家
㈣ 何以為家電影簡介
《何以為家》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迦百農》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納迪·拉巴基執導,納迪·拉巴基、Zain Alrafeea聯合主演。
該片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贊恩,起訴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
該片於2018年5月17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㈤ 電影《何以為家》主要講述了什麼看完你有什麼想法呢
《何以為家》是一部特別感人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12歲的男孩因為父母貧窮而帶著妹妹離家出走,因為他的父母想把妹妹賣給別人做妻子。在離家出走的過程中遇到了一樣生活困難的黑人女性,然後她被剛生完孩子的女人收養了。然而,這個女人因入獄不得不拋棄了自己的孩子和這個男孩,因為沒有戶口,經濟實力低下,後來,這個男孩和黑人女性的孩子一起流浪。男孩也和女人成了朋友,在發生了一些事情,這個男孩把他的父母告上了法庭。
贊恩是那麼強壯,勇敢,肩膀瘦弱卻承受著所有的痛苦。但除了痛苦,除了可憐,贊恩心裡還有一個作為哥哥的愛和責任,讓我的感嘆。所以我希望世界是和平的; 沒有戰爭,沒有殺戮,所以我希望每個孩子,能得到家庭的溫暖,能像我一樣快樂地成長。
㈥ 如何評價《何以為家》這部電影好看嗎
十二歲的孩子將父母告上法庭,所控訴的是父母給予了自已以生命。電影《何以為家》的故事乍看荒誕至極,但當我真的看完這部電影,卻又會被電影中在赤貧環境里生長的孩子,他悲慘的境遇所動容,會因此陷入耐人尋味的深思,這個世界最為彌足珍貴的羈絆是親情,但並不是每一個能生下孩子的人都有資格成為父母。
電影里孩子對父母在法庭上的控訴則使電影又增添了一個新的維度,當生育不再是一種責任,而只是源於性的本能,這樣的生育是否本生就是一種對生命的褻瀆?其實透過贊恩母親在法庭的辯護,不難發現贊恩的父母並非十惡不赦的歹徒,只能說他們不懂得該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肩負不起作為父母對子女應盡的責任,愚昧的固有的認知更只是使他們將孩子當成了商品和工具,這種認知的愚昧與一個動盪畸形的社會現狀,二者是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電影由此對社會不公的諷刺,對社會制度不完善的批判也變得更為真實有力。
一個孩子眼中絕望的家與世界,將一幅凋敝混亂的社會百態躍然光影,而這部電影或許無法改變黎巴嫩的現狀,但它卻足以讓每個人審視自己是否是一個或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能否肩負起一個家的責任。文/夢里詩書
㈦ 《何以為家》中的你印象最深的情景是哪一幕
在電影《何以為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恐怕就是最後照證件照時贊恩的微笑吧,這個微笑是他在影片中唯一的一個微笑,雖然是微笑,但這個微笑看著讓人心痛。這個微笑不僅包含著贊恩的無奈和他痛苦經歷下的悲慘,卻也是整部影片唯一的一束陽光。
微笑對贊恩來說是奢侈的,是一種陌生的表情,他有著超出常人的成熟,他的眉頭基本沒有舒展過,希望這個微笑能夠給贊恩的生活帶來溫暖,給許許多多飽受戰亂的人們帶來溫暖,這些年幼的孩子,他們本是無罪的,他們本不應該去承受這些的,他們的童年本該是快樂的。
㈧ 令人淚目的電影《何以為家》,它究竟在控訴些什麼
《何以為家》向我們講述:父母在戰亂情況下,明知道自己沒有扶養孩子的能力,卻還不斷的生育,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但是他不能享受同齡人得到的生活,甚至連活著都有問題。父母既然生下了孩子,就要用全部的力量去給孩子一個安樂快樂的童年,而並不是把孩子生下之後就不管他。扎音的父母認為女孩是一種商品,可以用來換錢,而男孩是一種能夠掙錢的工具,他們將孩子當做一種搖錢樹和免費的勞動力。我非常慶幸我生活在中國,我們有強大的祖國,有疼愛我們的父母,有能夠傳遞給我們支持的老師,有能夠給我們撐起堅強後盾的醫護人員和軍人。很感謝我能生活在中國,此生不負入華夏,來世還在種花家。
㈨ 電影《何以為家》有哪些讓你感動的地方
我最感動的地方是男主角的努力,果敢,以及愛護弟弟妹妹的愛心。12歲的扎因,在一個搖搖欲墜的混凝土高層建築中長大,他是家裡的長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妹妹,他被迫工作,為當地的雜貨商送貨,拖著比自己個子還高的輪車到處奔波,搬運沉重的貨物,還要替父母照顧妹妹生活一團糟。
為人父母,不需要任何考核,但卻需要愛,還有物質。如果都沒有,那麼請不要再生了!這部主要講述生活在最底層,沒有身份、沒有人權的12歲小男孩控告親生父母的故事,讓每一個觀眾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淚。為了讓觀眾意識到這個殘酷的現實和所講電影故事的真實性,導演娜丁·拉巴基選擇一批真實生活在難民的人出演影片,要求演員必須經歷過這樣的生活 。所以這是一部真實的故事改編出來的。
㈩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的口碑如何
引言: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何以為家》,很多人在觀看後都落下了真實的眼淚,被劇中的小主人公的遭遇所感到震驚,同時也對小主人公產生了同情的心理。
這部電影是非常的優秀的,很多人在觀看之後都給出了好評。並且這部電影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並且在2019年英國電影學院獎獲得了最佳非英語電影的提名,並且在第71屆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中獲獎,這部電影獲得了多次獎項的提名,可見取得的成功有多大,而且這部電影的拍攝也是非常真實的,能夠將觀眾很快的帶入劇中,讓觀眾感受到男主角的遭遇,並且很多觀眾在觀看過後都留下了真實的眼淚,這個就可以來證明這部電影的口碑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