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字幕 > 我國電影第一首歌曲

我國電影第一首歌曲

發布時間:2022-08-03 16:48:50

Ⅰ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

1931年3月,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在新光大戲院公開上映,該電影為蠟盤發音,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

拍攝於1931年的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部電影中成功地插入了一首歌曲,打破了人們看電影無須帶著耳朵的習慣,一首歌曲,也使國產片帶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1931年6月21日,又試映了我國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片《雨過天晴》。

(1)我國電影第一首歌曲擴展閱讀:

在《歌女紅牡丹》上映之前,我們的電影技術停留在完全無聲的狀態,所以《歌女紅牡丹》中的歌曲帶給了人們更好的體驗,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不過,真正意義的有聲電影,還是應該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對白,即人物之間的對話,當然也包括自言自語;二是音樂,即配樂和歌曲;三是音響,就是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和人工合成的聲音。這三種聲間現在來說即為電影聲音的三要素。

中國具備這三要素的第一部電影是1934年拍攝的《桃李劫》,這部電影的問世又為中國電影史寫下重要的一筆。

這部電影成功地運用了歌曲、音樂、和音響等多種聲音元素,將聲音有機地納入到了電影的敘事進程,極大地拓展了敘事空間,聲音與畫面形成了豐富的語言結構關系,電影的藝術創作形式也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Ⅱ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名字

01
歌女紅牡丹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歌女紅牡丹》。《歌女紅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洪深編劇,胡蝶、王獻齋主演的劇情片,於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陸大戲院試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戲院公映。

《歌女紅牡丹》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它實現了中國電影的技術突破,開啟了中國第一批有聲片試制的風潮。
影片人物形象個性突出、典型生動又類型鮮明,各種不同的人物構成了舊時都市劇團茶園的群像。影片對舊時都市藝人圈落生活境況的描摹呈現,擴大了中國早期電影的取材領域和表現范圍,足見編劇對都市現實生活的深刻把握和慧心獨具的藝術想像力。

Ⅲ 請問中國最早的電影歌曲是哪一首

中國最早的電影歌曲,是在1929年,由影後阮玲玉主唱的《尋兄詞》,也是上海聯華影業公司攝制的電影《野花閑草》的插曲,它拉開了中國電影音樂的序幕。我沒有看過《野草閑花》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由於年代久遠,保存下來的只是殘留的片段.
「蝴蝶兒飛去
心亦不在
凄清長夜誰來
拭淚滿腮
是貪點兒依賴
貪一點兒愛
舊緣該了難了
換滿心哀
怎受的住
這頭猜
那邊怪
人言匯成愁海
辛酸難捱
天給的苦
給的災
都不怪
千不該
萬不該
芳華怕孤單
林花兒謝了
連心也埋
他日春燕歸來
身何在———」---

Ⅳ 中國的第一首流行歌曲是什麼

什麼人寫了近代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
什麼人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歌舞團?
什麼人把爵士樂結合中國民間小調而創造一種全新的漢化爵士樂,「時代曲」?
什麼人發掘了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聶耳?
什麼人為20世紀的中國現代流行音樂開創了所有的路途,卻為人遺忘? 都是一個人。 都是一個名字。 黎錦暉。 黎錦暉出生於19世紀末的湖南,一個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後全都是知名的人物。其中尤其大哥黎錦熙,是語言學專家,以制定注音符號、編輯《國語辭典》而著名。 毛毛雨 作詞:黎錦輝 作曲:黎錦輝 (百代公司,有請黎明暉女士唱毛毛雨) 毛毛雨 下個不停 微微風 吹個不停 微風細雨柳青青 哎喲喲 柳青青 小親親不要你的金 小親親不要你的銀 奴奴呀只要你的心 哎喲喲 你的心 毛毛雨 不要盡為難 微微風 不要盡麻煩 雨打風吹行路難 哎喲喲 行路難 年輕的郎太陽剛出山 年輕的姐荷花剛展瓣 莫等花殘日落山 哎喲喲 日落山 毛毛雨 打濕了塵埃 微微風 吹冷了情懷 雨息風停你要來 哎喲喲 你要來 心難耐等等也不來 意難捱再等也不來 又不忍埋怨我的愛 哎喲喲 我的愛 毛毛雨 打得我淚滿腮 微微風 吹得我不敢把頭抬 狂風暴雨怎樣安排 哎喲喲 怎樣安排 莫不是有事走不開 莫不是生了病和災 猛抬頭 走進我的好人來 哎喲喲 好人來 《毛毛雨》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 《毛毛雨》,是我們今天能夠聽到的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也是被音樂界公認為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唱歌的人叫黎明暉,那年19歲。黎明暉1909年出生,12歲登台演出,13歲拍電影,是中國第一代歌星影星,說起黎明暉,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七、八十歲的人都唱過她的歌,黎明暉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搖籃明月歌舞團主持人黎錦暉的女兒,她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風行一時。 黎氏家族是中國流行音樂歷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群人。黎錦輝創作的歌曲總是先讓女兒來唱,這樣便成就了黎明暉,使她成為中國歌壇的第一位流行歌星。其實她電影界也很有名的,她是和阮玲玉,蝴蝶是當時四大天王,1925年黎明暉初涉影壇,首演電影《不堪回首》,以後相繼主演了《戰功》、《小廠主》、《花好月圓》、《柳暗花明》等影片,1938年主演《鳳求凰》後退出影壇。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有個節目,采訪過黎明暉的兒子陸震東,他很風趣的說到:「那個時候只是小妹妹形象。就是剪一個短發,劉海這個發型,那麼這個小妹妹形象,這個小妹妹那個時候很出名,上海人都知道。那個時候寫信給我媽媽,不要寫地址,畫過圖像她能收到,在那個時候真的神了。」黎明暉,她以自己的歌聲為中國的現代流行音樂拉開了帷幕,她與她的歌聲一起成為了永不磨滅的經典記憶,而她成就的那段沉香,也成為了中國流行音樂最早的滋味。 這位曾經算是在上海灘乃至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手在2003年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說起這首歌,他的詞曲作者就是黎明暉的父親黎錦暉,他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創作的大師級人物,1921年,他帶著推行白話文國語的重任來到上海,然而,他卻在這里,成為了中國流行歌曲的開創者。從1922年黎錦暉創建明月音樂社開始,開創了流行樂曲創作和歌舞演出的先河。1930年創辦的明月歌舞劇社更是成為了中國流行歌曲和幾代歌星的搖籃。 舊上海無疑是很多人的夢想家園。十里洋場上的那些燈紅酒綠、風花雪月,把往昔的浮華和榮耀一直閃爍到今天,現在回想起那個年代的上海音樂,總是讓人沉迷不已。雖然幾十年過去了,風景雖已被歷史風干,但倚風景而立的依舊是那些鮮活的面孔,還有各自精彩的傳奇。在上海所有的傳奇裡面,上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那部分最為精彩,成就了上海百年城市歷史中最華麗的一幕光影,最濃郁的一段沉香,幾十年過去了,曾經風靡上海灘的名人們已不在,但那段沉香卻留了下來,直到今天,還是一種風情,一個別致。 黎明暉與父親黎錦暉 黎錦輝與《何日君再來》 黎錦輝出生於19世紀末的湖南,一個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後都是知名人物。特別是大哥吳錦熙,是著名的語言學家。 黎錦輝的「中華歌舞專修學校」 1916年到1926年,黎錦輝在北京。他參與了中國現代第一批白話文國語教科書的編輯和出版;參與了中國最早也最長壽的兒童刊物《小朋友》的編輯與出版;他寫了中國第一出兒童歌舞劇;還打破了清末民初女性不得登台表演的禁忌,讓他的女兒黎明暉成為那個時代第一位登台表演的女性。 1927年到1936年,黎錦輝開設了「中華歌舞專修學校」。他參考日本寶冢歌舞團,把「標准人體之美從封建教條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黎錦輝被戴上「黃色音樂」的帽子,也由此開始。 黎錦輝的舞校培養出來的音樂、電影人才在當時都紅極一時。他還拔擢了兩個人:一個原名周小紅,後來經他改名為周璇;另一個是聶守信,後來以聶耳為名,為電影《風雲兒女》寫了插曲《義勇軍進行曲》,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929年,北伐軍開進上海,黎錦輝遭到租界和北伐軍雙方的政治擠壓,被迫率領舞校到東南亞各國巡迴演出。這趟巡迴演出造成空前成功和轟動,但結果黎錦輝卻因為學員紛紛被當地挖角而困守新加坡。他為了賺取回國路費,於短期內一口氣寫了100首「家庭愛情歌曲」,接洽給上海各書局出版,結果不但有錢回國,還展開了事業的新局面。他這一出手,使他站上了中國流行歌曲界無以倫比的一個高度,各大唱片公司無不以邀約黎錦輝作曲的音樂為最高目標。他因此而錄制了數百張唱片。1932年,《大晚報》舉辦的上海首屆三大播音歌星評選活動的100多首參賽歌曲中,有90%的歌是黎錦輝所寫。 開創「時代曲」 黎錦輝的流行音樂,在中國音樂的歷史上完全是全新的走向。他在創作時困守新加坡,手邊沒有任何資料,所以不論古今中外各家詩詞、西洋詩歌、民間小調、土風舞曲,全都拿來為我所用。於是,他就開創了中國前所未有的流行時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時代曲。」他的創作與別人的跟進,形成一股巨流,和歌星、電台、電影、歌廳、雜志、八卦等形成一個共生體、互生體,成為整個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化的代表。《何日君再來》雖然不是黎錦輝本人的作品,卻正是那個時代流行音樂的最佳縮影。 很多人是因為鄧麗君才知道《何日君再來》。其實,這首歌已經有70年歷史了。這首歌原來是1938年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由周璇主唱。這部電影不怎麼樣,但這首歌卻驚動萬教,成為中國近代流行音樂史,甚至近代史上意義深遠的一首歌。這首「時代曲」的代表作,曾經被稱為「靡靡之音」,各方力量都欲除之而後快。但這首歌,卻展現了難以言述的生命力。 一百年的歌聲 黎錦輝個人在上海的時代,大致結束於1936年。他堅持的理想主義不適合於經營一個商業上成功而能累積的娛樂事業,加上政治與軍警勢力的壓迫、文化界的攻擊、黑道的脅迫與掠奪,更為了不為日軍所用,在日軍佔領上海前夕,他下定決心,離開上海,告別他創造的音樂世界。但他培養的人才,繼續主導了整個四五十年代的上海音樂與電影界。 2004年春節,中央電視台播出紀錄片《一百年的歌聲》,開篇就響起了黎錦輝的《毛毛雨》的旋律。這首歌已被音樂界公認為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 【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發展概況2 】 二、中國流行音樂奠基人-黎錦暉 黎錦暉(1891-1967)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 黎錦暉生於湖南湘潭,自幼學習古琴和彈撥樂器。家鄉民間音樂和當地流行的湘劇、花鼓戲、漢劇等戲劇音樂對他影響至深。1927年,他創辦了「中華歌舞學校」,後又組建「中華歌舞團」。1929年組織「明月歌舞團」,並到全國各地巡迴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團」並入聯華影業公司。1949年後,他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作曲,1967年逝世於上海。 黎錦暉青年時代醉心於新音樂運動,主張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攜手共進。基於這種認識,他創作了大量兒童歌劇、歌舞及歌曲。這些作品,不僅在大陸風靡一時,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憐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傳極廣。這個時期的作品大多以保護兒童創造才能、反對封建教育為主題,文字通俗易懂,音樂語言簡練、生動、明快,繼承和發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導的學堂樂歌的傳統。同時,他又是運用民間音樂素材的能手。在這些兒童歌曲里,民歌、小調、曲牌等均成為創作的素材。在歌曲創作民族化方面,黎錦暉無疑是一個先行者。 繼兒童歌舞之後,黎錦暉轉入了流行音樂的創作。《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樂作品,標志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 黎錦暉轉入流行音樂創作並獲得了成功有其相應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上海已具備資本主義商業化都市的特徵,西方特別是美國流行音樂通過舞廳、電影、廣播等媒介流入中國。市民階層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現對流行音樂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樂便是在此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1928年,黎錦暉率「中華歌舞團」去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迴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與他的兒童歌舞一起成為主要節目。1929年,由於經費困難滯留於新加坡無法回國,他遂接受一家書局的訂貨,短期內編寫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別快車》等歌曲即成於此時,大獲成功。 「明月歌舞團」是中國流行樂發展中一個重要團體。中國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嚴華,流行音樂作家如黎錦光、姚敏都在這個團里。聶耳也是從這里走上音樂創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間,黎錦暉還為《人間仙子》等十幾部電影配樂,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時,他也搞舞廳音樂,把民間旋律爵士化。當時的「百代」、「勝利」等唱片公司大量錄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 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奠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風格,即民間旋律與西洋舞曲節奏相結合。在當時,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國爵士樂的風格。上舉《毛毛雨》、《桃花紅》、《特別快車》等作品格調不高,有的相當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級趣味,當時即受到廣泛批評。聶耳就曾撰文斥責這些作品。可以說,中國流行音樂起步之初並沒有走一條健康之路。除內容平庸外,音樂上的粗製濫造,演唱上的賣弄風情、嗲聲嗲氣都為其後的發展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但他在處理流行音樂中外來形式與民族傳統關繫上的成功經驗是值得後人借鑒的。 三、救亡群眾歌曲創作及進步音樂工作者的流行歌曲創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侵華事實造成民族危機感的空前高漲。伴隨著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群眾性的救亡歌詠活動。廣大進步音樂工作者創作了大批救亡歌曲。從而奠了我國歌曲創作的另一走向。 聶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兩年左右的時間里,他所寫的30餘首歌曲絕大部分是廣為流傳的成功之作。《畢業歌》、《新女性》、《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是他在進行曲方面具有開拓性貢獻的作品。《飛花歌》、《塞外村女》等則是民歌風抒情歌曲中很有特點的作品。 在救亡歌詠活動中,還可以舉出像《大刀進行曲》(麥新詞曲)、《到敵人後方去》(冼星海曲)、《游擊隊歌》(賀綠汀詞曲)等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這一時期奠定的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日後稱為隊列歌曲)已表現出成熟的中國民族特點,如較少採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聲音階為主;旋律多級進,富於抒情性等等。 與此同時,進步音樂工作者也介入了以電影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樂創作活動。如聶耳的《告別南洋》、《梅娘曲》、《鐵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漁光曲》、《王老五》,賀綠汀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田漢光詞)、《春天裡》(關露、賀綠汀詞)、《秋水伊人》及劉雪庵的《何日君再來》(貝林詞)等都是為進步電影所作的插曲。 總之,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的歌曲創作除少數藝術歌曲外,大致可分為兩支。一支是以黎錦暉為代表的流行音樂,另一支是以聶耳、冼星海等人為代表的群眾性歌曲。流行音樂以西方流行音樂形式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與西產大小調式化的兩種趨向,群眾性歌曲以西方進行曲及民歌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和進行曲化的兩種趨向。至此完成的類型分化奠定了日後群眾性歌曲創作的基本態勢。

Ⅳ 我國的國歌原名《 》,是電影《 》的主題歌,由( )作詞,( )作曲,它唱出

我國的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由(田漢)作詞,(
聶耳
)作曲,它唱出抗日戰爭期間英勇無畏的精神,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傳統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Ⅵ 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國歌是什麼歌誰第一個用的

《李中堂樂》,出自1896年,是李中堂訪歐時為了應付歡迎儀式上奏國歌而以古曲配古詩填詞而成,歌詞是: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彩雲車駕六龍。但這並不是正式的清朝國歌,在宣統三年皇帝降旨編寫國歌,滿人皇親傅侗和嚴復所作鞏金甌被宣布為國樂。是《鞏金甌》,在1911年10月4日正式成為清朝的法定國歌,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首法定國歌。歌詞是:鞏金甌,承天幬,民物鉄鳧藻,喜同胞,清時興遭,真熙嗥,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在這之前曾有一首《頌龍歌》,產生於1906年,原是清朝的陸軍樂,後成為清朝代國歌,歌詞是:於斯萬年,亞東大帝國!山嶽縱橫獨立幟,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產博。揚我黃龍帝國徽,唱我帝國歌! 《鞏金甌》是中國第一首法定的國歌,在宣統3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武昌起義前六日)由清政府頌定。它是當時憲法內容的一部分。
求採納

Ⅶ 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

《乳娘曲》
上世紀的1926年12月22日,由包天笑、卜萬蒼編劇、導演,由楊耐梅、龔稼農主演的故事影片《良心的復活》在上海中央大戲院舉行了首映式。影片獲得好評自不必說,單單優美動聽的《
乳娘曲》,就令人們反復贊嘆。然而,當時人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此曲的真正意義還在於「它」即是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

故事影片《良心的復活》是著名作家包天笑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改編的,保持了原著的故事結構,但情節和人物、地點等完全中國化了。當年的男主角龔稼農在其《龔稼農從影回憶錄》講述了這首歌曲產生的大致經過:「《良心的復活》……如《少奶奶的扇子》一樣,更中國化一些。默片時期的插曲,觀眾自然是聽不到劇中人的曼妙歌聲,只能借字幕的介紹了解劇中人張動的嘴唱些什麼。《乳娘曲》的作詞是誰,已記不清,作曲則是民國初年紅遍江南的平劇青衣馮子和。此時這位馮先生已雙目失明,生活極為潦倒。所謂作曲,是由卜萬蒼把歌詞逐句、逐段念給他聽,由他根據詞意輕輕哼出,由我和湯傑用簡譜記下來。至於卜萬蒼為何不請教當時的作曲家,而去請這位馮先生,就不得而知了。不過這支曲子倒是相當悅耳動聽的。為了練這支《乳娘曲》耐梅很下了一點功夫的。卜萬蒼更邀湯傑、朱飛、王吉廳、蕭英和我臨時組了一隻小型國樂隊伴奏,每天晚上去馮子和家練習。另一方面,他們還特製了一堂與片中唱《乳娘曲》完全相同的布景,搭在中央戲院的銀幕後面。正式登台時,耐梅的化妝完全與片中一樣,等到電影放映到耐梅坐在客廳里唱歌時,銀幕升起,舞台燈光漸亮,我們的小型國樂隊便在布景後面演奏起來,耐梅也就做著片中相同的表情,輕展歌喉。唱完了,銀幕下降,繼續放映。時間雖僅僅三分鍾,卻賣座空前,首創明星隨片登台演唱的先例。」

此歌詞作者包天笑(1876—1973年),江蘇吳縣人,小說家、翻譯家、編劇。辛亥革命前到上海,主編報刊,撰寫、編譯小說。1925年應明星影片公司編導鄭正秋之邀,開始為明星公司編寫電影劇本,並擔任明星公司編輯主任。著名的作品有《空谷蘭》、《梅花落》等。

此歌作曲者馮子和(1888—1941年),本名旭初,字春航,江蘇吳縣人,京劇演員。自幼從父學習青衣、花旦,12歲正式登台演出,一舉成名,後來和王瑤卿並稱為「北王南馮」。因深感藝人無文化之苦,發奮讀書,研習英語、西洋歌曲和鋼琴等。他主張戲曲應以改良社會和進行通俗教育為己任,在藝術上富於創新精神。他演出了許多時裝京劇,受到熱烈歡迎,但是他對於社會上帶有侮辱性的「捧角」行為,潔身自好,不為所動。「五四」運動時,上海人民聲援北京學生,馮子和首先罷演,並創辦了伶界救國十人團,表示「責任所在,萬死不辭」。中年後脫離舞台授徒,桃李頗豐。晚年從事編劇,作品有《姊妹花》、《溫如玉》等。

前些年,為了進一步了解《乳娘曲》創作的前後情況,我曾專程去南京訪問了時逢88歲高齡的馮老先生(馮子和先生的子嗣)。他不僅為我吟唱了《乳娘曲》,還回憶並提供了馮子和先生當年創作這首歌曲時的有關情況。他說:「那個時候楊耐梅到我們家是有人介紹來的,他們把詞拿來找我父親,我父親也沒有搞過這個東西,說編編看吧。編了以後一聽,他們說很好嘛,那麼就唱吧,就這么唱起來的。楊耐梅一個人先來學,我父親口傳心授,旁邊可能有人錄譜,然後再帶了樂隊來。不是個小樂隊喲!樂隊人蠻多的,我記得我們上海的住家天井裡頭都坐滿了,一直到大門口外頭都有好幾個人站著。這首歌用的是蘇北民歌的曲調,楊耐梅是廣東人,但是這首歌是用蘇州話唱的,為了上海人能聽得懂」。

「那天她演出我也去看了,正好演到搖籃搖小孩的時候,那個幕拉開了,她唱,唱完了大幕閉上,再看電影,這在電影史上恐怕是第一回吧。那次是很轟動的,沒有這樣唱的,這是首創,也可以說是別出心裁的。我是1917年生人,那時候我也就不到十歲吧,很小,但是他們唱的時候我在旁邊聽著,熏陶熏陶也就會了。其中最好聽的就是『金錢呀,拆散了人家母子不相逢;階級呀,你把我的嬌兒送了終』這兩句,我們師兄弟經常唱。我父親寫這首曲子的時候,已經不唱戲了,他是激流勇退,我們行話叫做剁網子。」法國確認自己的第一首電影音樂作品是聖·桑1900年為影片《刺殺居易茲伯爵》所寫的音樂,而那時已經距離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放映將近30年,其理由是:這是專門為一部電影所寫的音樂,而不管這部電影是有聲電影還無聲電影。所以,我們不應當把無聲電影時期為電影所寫的歌曲和樂曲,劃分在電影音樂之外

Ⅷ 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

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尋兄詞》。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這首插曲共4段,由影片的主演阮玲玉和金焰兩人合唱。雖然當時有聲電影還沒有在中國問世,但許多影院為放映外國有聲片已有了相關的設備。這首歌被事先灌錄成蠟盤唱片,在影片放映時配合畫面現場放出,由此便成為中國第一首電影插曲。這首插曲在影片中出現兩次,且與故事情節緊密相聯,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再加上兩位明星的演唱,很快便傳遍學校和街頭。

第一首銀幕插曲的成功無疑鼓舞了電影歌曲的創作。隨著有聲電影問世,中國銀幕上誕生了許多為後世傳唱不衰的電影插曲,其中最可讓中國電影人引以自豪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也誕生在電影的銀幕上,這就是在1935年拍攝的影片《風雲兒女》中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

(8)我國電影第一首歌曲擴展閱讀

《尋兄詞》

作詞:孫瑜

作曲:孫成壁

演唱:阮玲玉和金焰

從軍伍,少小離家鄉;

念雙親,重返空凄涼。家成灰,親墓生春草,我的妹,流落他方!

兄嘉利,妹名麗芳;

十年前,同住玉藕塘;妹孤零,家又破散;尋我兄,流落他鄉!

風凄凄,雪花又紛飛;

夜色冷,寒鴉覓巢歸。歌聲聲,我兄能聽否?莽天涯,無家可歸!

雪花飛,梅花片片;

妹尋兄,千山萬水間,別十年,兄妹重相見,喜流淚,共謝蒼天!

Ⅸ 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是哪首

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是1927年由黎錦暉填詞作曲,其女黎明暉演唱的《毛毛雨》。

《毛毛雨》歌詞(1927):

毛毛雨 下個不停

微微風 吹個不停

微風細雨柳青青 哎喲喲 柳青青

小親親不要你的金

小親親不要你的銀

奴奴呀只要你的心 哎喲喲 你的心

毛毛雨 不要盡為難

微微風 不要盡麻煩

雨打風吹行路難 哎喲喲 行路難

年輕的郎太陽剛出山

年輕的姐荷花剛展瓣

莫等花殘日落山 哎喲喲 日落山

毛毛雨 打濕了塵埃

微微風 吹冷了情懷

雨息風停你要來 哎喲喲 你要來

心難耐等等也不來

意難捱再等也不來

又不忍埋怨我的愛 哎喲喲 我的愛

毛毛雨 打得我淚滿腮

微微風 吹得我不敢把頭抬

狂風暴雨怎麼安排 哎喲喲 怎麼安排

莫不是有事走不開

莫不是生了病和災

猛抬頭 走進我的好人來 哎喲喲 好人來

(9)我國電影第一首歌曲擴展閱讀:

《毛毛雨》作於1927年,被公認為中國最早的一首真正意義上的流行歌曲,標志中國歌壇上一個時代的誕生!首唱此曲的是其女兒黎明暉,因此她也是中國歌壇歷史上第一位流行歌手。

這是一首帶有江南民謠風味,表現摯朴愛情的歌曲。整首歌曲分為四段,每段都是一次主題陳述及其反復,同時由歌詞布局而分成兩部分。其旋律琅琅上口,歌詞押韻,這也是它迅速走紅的原因之一。

雖然旋律不復雜,但是伴奏卻寫得飽滿豐富且頗具西洋風格。歌詞表現了少女對愛人的期盼與等待,這也為後來的流行歌曲內容定下了基調,在此之後,類似《毛毛雨》這樣表現男女情愛的「新型愛情歌曲」層出不窮,深受當時老百姓的喜愛。

參考資料:網路-毛毛雨中國曲譜網-毛毛雨(黎錦暉 詞曲)

Ⅹ 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歌女紅牡丹》。《歌女紅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洪深編劇,胡蝶、王獻齋主演的劇情片,於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陸大戲院試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戲院公映。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爵士歌王》,這部影片在一九二七年上映。有聲電影就是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既能夠看到畫面,與此同時可以聽到畫面中的旁白、對白、音樂還有解說。


(10)我國電影第一首歌曲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歌女紅牡丹》。拍攝於1931年的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部電影中成功地插入了一首歌曲,打破了人們看電影無須帶著耳朵的習慣,一首歌曲,也使國產片帶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1931年6月21日,又試映了我國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片《雨過天晴》。《雨過天晴》講述了歌女紅牡丹在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陳發祥後,不僅受盡折磨和痛苦,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無怨言終將丈夫感動的故事。

在《歌女紅牡丹》上映之前,我們的電影技術停留在完全無聲的狀態,所以《歌女紅牡丹》中的歌曲帶給了人們更好的體驗,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閱讀全文

與我國電影第一首歌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豆瓣高分經典電影片段合集 瀏覽:875
關於女人的農村電影 瀏覽:297
俄國電影t34字幕下載 瀏覽:696
潛伏電影的演員表照片 瀏覽:941
2019年周潤發新電影 瀏覽:352
美人魚的外國電影 瀏覽:814
你同學約看電影怎麼拒絕 瀏覽:514
兒童奧特曼動畫片全集大電影 瀏覽:660
吳孟達新僵屍先生電影 瀏覽:623
十部必看的法醫劇中文電影 瀏覽:166
俺要看電影 瀏覽:388
新百戰天龍電影觀看順序 瀏覽:923
倫理電影落生殖器 瀏覽:849
2021年3月即將上映的新電影 瀏覽:447
好看的大學電影 瀏覽:605
文章現在拍什麼電影 瀏覽:687
女人被攝影師騙拍照電影 瀏覽:300
周迅張柏芝主演電影有哪些 瀏覽:520
小丑電影歌曲純音樂 瀏覽:568
電影剪輯英文字幕教程 瀏覽: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