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看過由梁家輝主演的「刮痧」,我現急對此部片子的觀後感,英文的。
《刮痧》以中醫刮痧療法產生的誤會為主線,反映了華人在國外由於文化的沖突而陷入種種困境,後又因人們的誠懇與愛心使困境最終被沖破的感人故事,是一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國電影佳作。它比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高明之處是,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異、沖突和融合的過程及移民者的精神困境。但是,這一表現過程中展示的裂隙、吊詭處值得深究、細思。
2. 高手寫一片英文電影刮痧觀後感二十分急用謝謝
人在美國,身不由己
「人在美國,身不由己」。是我在看完被圈內人士看好的影片《刮痧》之後的最大感受。伴隨著畫面的推進,故事的演繹,一個美國社會的華人家庭遭遇躍然眼前。
以細節為支點
從藝術角度來看,不難看出。導演充分發揮的是電影的敘事潛能,而不是情節的著意安排。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在一個個細節中被稜角分明地凸現出來。這些細節通過人物的面部表情、目光、對話、動作等來完成。支撐起整個影片的框架。
在影片開始,許大同設計的游戲軟體獲獎,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愛美國,我的美國夢終於實現!」頒獎大廳外擠滿了指責電腦游戲過於暴力的示威群眾;昆蘭的兒子和許大同的兒子丹尼斯發生矛盾並且不肯道歉,許大同當眾打了丹尼斯一巴掌;在接父親從警察局回來時進入公寓,警衛懷疑地看了他們一眼。這一切,都在後來的聽證會上成為了對大同不利的證據。許大同在美國拼搏了八年,美國給了他成功和榮耀。然而,在中國很傳統的中醫刮痧療法卻迅速把他推向了美國的對立面。使他想和家人一起回國,去過「安寧平靜的生活。」這種改變看起來是中西方文化的沖突,實際上是反映出了一個更值得重視的問題:文化反省。中國人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可以通過打丹尼斯來表示對老闆昆蘭的尊重,而昆蘭卻不能理解中國人的這種「亂七八糟的邏輯。」而美國人,他們把孩子當成了社會財富,在誤以為刮痧是虐待行為之後,果斷地進行了孩子與父母的隔離,並不斷取證。其目的還是為了保證孩子免受傷害。
以親情為切入
美國人在看完這部影片後,討論最多的當數具有中國情調的父子之情。在大同和父親、大同和丹尼斯這兩對父子之間都刻畫出較為深刻的感情關系。
在法庭上,為了不妨礙父親辦綠卡,大同謊承刮痧乃自己所為;為了不讓父親擔心,他和妻子一起隱瞞真相;為了給兒子聖誕禮物,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爬上九樓。片中機場那場戲頗為精彩,淚眼送別之際,想出去福利局「偷」來兒子一同回國的冒險行為。當祖孫三代激情相擁之時,其父卻冷靜地說服了兒子留下。在送丹尼斯回福利局的路上,大同和緊追而來警車玩起了游戲,只為了讓兒子多享受片刻的父愛。
而在租住的小屋,分居的簡寧和大同醉酒,罵自己是MOTHERFUCKER 這場戲,更是赤裸裸地揭露了他們內心的痛苦,而這種痛苦,僅僅是因為刮痧這一在中國極為普遍的中醫療法,在美國,卻導致了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
我們不難感受到融於片中的濃濃親情,然而,大同的錯誤卻是虐待兒子。這個罪名簡直匪夷所思,它反映出美國不以事實說話的法律空擋。而那控方僱傭的美國律師在法庭上這樣描述《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別人種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聲招呼摘來便吃,當人家制止時,他不但不聽勸阻,而且還大打出手毀了人家的桃園。別人辛辛苦苦煉好的丹丸,他拿來就吃,還把主人打得頭破血流,臨走還毀了人家的製作車間——象這樣一個野蠻頑劣的猴子,竟然被許大同在電子游戲中描繪成英雄 ......」,用以證明移民美國的許大同有暴力傾向。他的「敬業」使人們質疑:他的目的究竟是保護孩子,還是拆散別人家庭。
劇中貫穿始終的矛盾,時刻捶敲著觀眾的思緒。人在美國,真的身不由己?為什麼一個和諧的家庭無端被這一事件攪出如許紛爭?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美國精神的本質?還只是美國社會游戲的一個小小插曲?
以文化為指歸
鄭小龍導演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沒有好壞之分。甚至沒有高低之別。但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意識、文化寬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位美國的觀眾對我說:『沒有文化、沒有文化傳承的民族,是一個恥辱。』」
本片從各個角度探討了人的品格,人的尊嚴,符合優秀影片關注人的准則。卓別林一貫認為「悲劇和喜劇實際上是不可分的。」而《刮痧》盡管採取了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的喜劇結局,但是,劇中洋溢的一直是帶淚的笑。美國文化中的關注人的元素,此時顯得異常蒼白,這從公寓保安:「早知道他會爬,我就讓他進去了」一語中得到詮釋,而簡寧對於昆蘭不解於大同為何替父承認刮痧時的回答:「因為他是中國人」也突顯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文化差異。
影片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它提示了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提醒人們進行文化反省,還在於它細膩感人的故事。在中國電影普遍迷離於商業價值和文化內涵的時候,它的出現,預示了兩者結合點的所在.
3. 求 電影 刮痧 的英文觀後感 20分
初看名字,以為是倫理片,刮痧,中國一門醫學上傳統的手藝,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一直穩穩健健地在中國大地上繁衍生息,然而有一天,它出現在自由民主的美國社會中,便被人誤解,以至於上演了一場家庭的悲歡離合,可喜的是梁家輝將父親角色演繹的動人心弦,蔣雯麗也以一貫的熒幕形象幾乎是本色出演,很准確的把握了作為妻子的恨、愛、心碎與心疼,只是在母親的角色上稍稍淡化了些。當不得不以分居為條件來換回孩子時,妻子毅然「惡狠狠」地轉身「I agree!」當事情逼迫地不得不真的要丈夫離開時,妻子心疼地抱著丈夫不忍心丈夫一個人生活。從丈夫在法庭上被敵人激怒地掉進了別人的圈套開始,妻子的氣憤到後來的瘋狂最後的心灰,像是個妻子對丈夫地無奈~因為她知道,丈夫的任何錶現都會讓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
梁家輝在裡面是個可以把自己割裂開來只要孩子回到自己的身邊的父親,而淡化了丈夫的角色,跟隨著事情地進展,電影一步一步推向高潮,在法庭上被』敵人』逼得控制不住情緒,為別人指責他是個不負責任的父親而氣憤,為別人褻瀆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憤慨!事情向不利的方向進展,他怪自己的朋友,恨美國的不兼容!在美國生活的8年裡,遇到了多少困難與艱辛,多少不易與挫折,他忍受了,堅持了,但是這一次,他再也無法妥協,他站起來抵抗!站起來作戰!因為他們奪去的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骨肉!所以他的不理智行為我們都是可以理解的。
影片有個幾個亮點,其中之一便是父親載著孩子在馬路上和警察追逐,與其說追逐,不如說是為了孩子,孩子什麼都不懂,他覺得好玩,所以父親可以什麼都不在乎,忘卻一切地滿足孩子的快樂!只是車終究要停下來,他們的家庭要面對的噩夢依然存在。夫妻分居了,孩子終於回到了家裡,只是父親離開了,父與子不能相見,妻子去看望頹廢的丈夫,一起喝烈酒,讓酒精刺痛喉嚨麻醉身體。他們想吶喊想反抗可是不能,只有讓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憤恨往肚子里咽。
本來父親想帶著孩子和爺爺一起逃回中國,但是爺爺堅決地說:不能這樣做!生活就是這樣,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你躲是躲不開的。
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一語道破這個事件的玄機!不能躲不能逃,我們對家人的愛,成為我們接受一切不幸的勇氣。
因為愛,父親打扮成聖誕老人,從下水道上爬回自己的家裡。幸好,故事有個圓滿的結局。沒有讓人失望與遺憾。
這部電影以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為背景,除了表現父子夫妻之間的不容割裂的愛之外,還讓人看到了中國人的骨氣,也是一個成功之處。
At first sight name, thought it was ethical film, Gua Sha,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 craft, in the long river of 2000 years of history, has remained robust health in China's vast territory to survive, but one day, it appears in a free and democratic American society, they have been misunderstood, so staged a family joys and sorrows, good news is that Tony Leung will perform the role of the father moving chord, Jiang Wenli also consistent screen image of the character is almost starred in, it is an accurate grasp of as his wife's hate, love, heart-broken and distressed, but the roles of mother to play down a little a bit. When forced to separation as the conditions in exchange for a child, his wife resolutely, "fiercely" to turn "I agree!" When things forced to have to really want to leave her husband, the wife painfully holding her husband could not bear her husband a life . From her husband in court infuriated the enemy fall into the trap of others start to his wife's anger was crazy the last disheartened, like a wife to her husband in frustration ~ because she knew her husband would let children of any performance from their own farther and farther.
Tony Leung Ka Fai is on the inside can be cut off from their return to their side as long as the child's father, but played down the role of her husband, with things progressing with the film step by step to a climax, the court was 'the enemy' forced control do not live mood, for others accused him of being an irresponsible father angry, for others the desecration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indignation! Matter to the negative direction, he blame his friends, hate the United States, is not compatible! Living in the U.S. eight years, has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and hardships, the number of difficult and setbacks he enred, and upheld, but this time he could no longer compromise, he could stand up and resist! Stand up and fight! Because they take away is that their children, their own flesh and blood! So he's irrational behavior we are all understandable.
Film has a few bright spots, one of which is the father carrying a child on the road and the police chase, chasing so much as it is for our children, the children do not understand anything, he felt fun, so the father can not care about anything, forgetting all the way to meet the children's joy! Only a car will eventually be stopped, their families have to face the nightmare still exist. Separated spouses, the child has finally returned home, but his father left, Father and Son can not meet, the wife went to see the decadent husband, along with drinking alcohol, so alcohol tingling throat anesthesia body. They want to cry want to resist, but can not, and only if all of the grievances of all the anger inside the pharynx to the stomach.
Originally his father and grandfather would like to take the kids went back to China together, but the grandfather firmly said: can not be done! Life is this way, anything can happen, you hide are not immune to the.
Anything can happen, laying bare the untold stories behind this event! Can not escape can not hide, we are the love of his family, acceptance of all the misfortunes of our courage.
Because of love, the father dressed as Santa Claus, from the sewer climbed back to his own home. Fortunately, the story has a happy ending. He did not disappoint and regret.
The film is in the context of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addition to the performance of his son can not be split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s love, he also seen the Chinese people's moral integrity, but also a success.
4. 關於《刮痧》這部電影的分析
【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美國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聖路易斯。許大同來美八年,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在年度行業頒獎大會上,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愛美國,我的美國夢終於實現!但是隨後降臨的一件意外卻使許大同夢中驚醒。
五歲的丹尼斯鬧肚發燒,在家的爺爺因為看不懂葯品上的英文說明,便用中國民間流傳的刮痧療法給丹尼斯治病,而這就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後許大同虐待孩子的證據。
法庭上,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證人和證詞,使許大同百口莫辯。而以解剖學為基礎的西醫理論又無法解釋通過口耳相傳的經驗中醫學。面對控方律師對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規范的「全新解釋」,許大同最後終於失去冷靜和理智……法官當庭宣布剝奪許大同的監護權,不準他與兒子見面。
惱怒的許大同與朋友昆蘭之間產生誤解和沖突;為讓兒子能留在家裡得到母親的照顧,許大同搬出了家;父親也決定回國,為了讓老人臨行再見一面孫子,許大同從兒童監護所偷出兒子丹尼斯到機場送別。受到通緝的許大同帶著兒子逃逸,和大動干戈圍追堵截的警察兜圈子,玩了一場追車游戲,「從容地」在逃亡中享受父子團聚的片刻快樂。
父子分離,夫妻分居,朋友決裂,工作丟失……接連不斷的災難惡夢般降臨,一個原來美好幸福的家庭轉眼間變得支離破碎,努力多年、以為已經實現了的美國夢,被這場從天而降的官司徹底粉碎。貧民區的破舊公寓里,偷偷相聚的大同夫婦借酒澆愁,抱頭痛哭。
聖誕之夜,許大同思家團圓盼子心切,只有鋌而走險,裝扮成「聖誕老人」,從公寓大廈樓外的水管向高高的十樓——自己家的窗戶悄悄爬去,結果引來警車呼嘯而至…… 【影片評價】《刮痧》以中醫刮痧療法產生的誤會為主線,反映了華人在國外由於文化的沖突而陷入種種困境,後又因人們的誠懇與愛心使困境最終被沖破的感人故事。導演鄭曉龍早前就曾經執導過以美國華人生活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引起強烈反響,此次由香港演員梁家輝、內地女演員蔣雯麗、人藝老演員朱旭共同擔崗的電影《刮痧》,同樣也反映了海外華人的生活,但將主題集中在了反映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不理解上面,引起了更多海外和國內華人的注意力甚至是共鳴。有評論認為該片從敘述方式、立意、節奏和製作質量上都非常「好萊塢化」,但此片確實是一部能夠引起人們反思,並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國電影佳作。
5. 求《刮痧》的英語影評
電影《刮痧》的放映有如老火煲靚湯,時間愈久愈見滋味。日前,該片京城影院二輪放映的票房成績迅速超過首輪,使得《刮痧》北京票房總額超過220萬元。並且該片放映後勁悠長的狀況,不僅在北京地區有表現,上海、南京、深圳、廣州等地,《刮痧》的放映也同樣是「有滋有味」,目前該片全國首輪票房已達900多萬元,據發行單位保守預計,待《刮痧》放映全部下片,票房有望攀升到1300萬元,創下國產電影票房的好成績。
記得不久前《刮痧》首輪放映結束後的第二天,京城電影業內人士還就該片發行放映結果進行了一個「國產優秀電影發行放映研討會」。與會者並未對《刮痧》京城首輪放映票房過百萬元的成績彈冠相慶,而是作出反思,認為該片應執行非常規發行方案,譬如拍賣該片首映權,在取得首映權的影院先期放映,通過一段時間的放映,用觀眾口碑漸漸「烘」熱市場,再全線鋪開上映獲取預期票房;增加能夠體現影片最佳品質的英文原聲拷貝,減少配音版本拷貝的投放等措施。故而,該片最終實行的保守操作,導致《刮痧》北京票房雖好卻未達預期。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這部品質精良的影片,終於在一段時間放映後,為觀眾漸漸認識和喜愛。在3月8日開始為期一周多時間的二輪放映中,即創下國產電影二輪放映票房迅速趕超首輪的紀錄。據悉,臨近二輪放映快結束的3月13日和14日,《刮痧》零售和團體票都還賣得火熱。華星(原澳華)影院鄭總為此驚嘆連連:「《刮痧》放映越來越好的勢頭,影院原來也有一定估計,但現在是好得出乎意料,如果拷貝條件允許的話,我們打算再放一段時間。」去年全國影院票房第一名的上海環藝影城此次放映《刮痧》,在不到一個月內票房就超了50萬元,影城經理林琦對該片信心十足:「《刮痧》放了這么長時間,到現在第四個周末過了還這樣火爆,在國產電影的放映中是鮮見的。目前排片的打算,我們起碼要把它排至4月上旬。」新影聯影業公司有關方面負責人高軍,這會兒也舒展了眉頭:「《刮痧》應該有這樣的好收成。二輪放映的效果證明,好片子的『好』,確實得給觀眾一個反應和發現的時間。」
本片是梅爾 吉卜森主演又一部具有史詩背景的影片,創作人員陣容強大,劇本由《拯救大兵瑞恩》的編劇羅撥特?路戴執筆,導演則是《獨立日》《酷斯拉》的羅蘭德?伊馬利奇,是今年好萊塢的一部重頭大片。
影片在南北戰爭中的一些真實歷史事件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其中男主人公本傑明?馬丁以及他的兒子等人物都在歷史上卻有其人。梅爾 吉卜森在片中飾演男主角本傑明?馬丁,一個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英雄,早期曾經為殖民擴張而戰,後來對戰爭產生了厭惡,直到轟轟烈烈的美國南北戰爭的戰火燒到了家門口,才逼他又投身到了美國人民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斗爭中。梅爾?吉卜森自己透露,原來他父親早年也是個反戰份子,因打過仗深知戰爭的慘烈,所以為了避免梅爾吉勃遜捲入越戰,才舉家遷往澳大利亞,因此在詮釋這一角色時自然有切身的體會。飾演梅爾吉勃遜的大兒子傑布列的是曾在《關於你的10件事》(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挑大樑的新星希斯萊傑(Heath Ledger)。
這部影片在真實再現歷史方面下了大功夫,為求寫實並呈現最原始的場舭,製作小組還特地與「史密斯松尼」機構合作,「史密斯松尼」機構相當於我們常說的歷史博物館,專門研究和保存美國的歷史文化,而導演也將拍攝場舭移至當時發生獨立戰爭的地點南卡羅萊納州,並依照十八世紀的建築樣式在當地重建一座城鎮,甚至還研究南卡羅萊納州所種的樹木,可見導演的用心程度。
6. 求電影刮痧觀後感,要求關於社會存在方面
我小時候感冒,媽媽也會幫我刮痧。這個古老的中醫治療方法還是挺有效的。但是在其他的文化,這或許並不被認同。
電影《刮痧》正是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美國華僑許大同的父親來美國看望兒子,因為孫子鬧肚子疼而自己又看不懂葯瓶上的英文說明書而給孫子刮痧,孫子的肚子倒不疼了,卻引來了一個大麻煩:許大同因兒子背上的刮痧痕跡而被指控虐待兒子。第一次聽證會上中醫的刮痧療法不被認同而失敗,第二次聽證會—電影的一個高潮—控方律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曲解使得許大同勃然大怒從而「流產」。無奈之下,許大同和簡寧被迫夫妻分居,父親也因此離開美國,最後在朋友昆蘭的幫助下控方撤銷了指控,全家得以團聚
中國傳統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與民族傳統,兩千年儒家文化孕育下的華夏民族,,忠孝禮儀深入人心。民族思想,愛國情操,是每一個公民,更加感性化。
美國現代文明國家,區區三百年歷史,但短暫的歷史恰恰使這個國家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沒有思想的累贅。現代的國家,主要體現在他的法律之上。法理,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部分,依法辦事,是這個國家更制度化,更規范化。
當兩個文明國家相撞時,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中國,兩千年的發展與延綿,社會每個方面,人們都擁有他們祖先的經驗,人們的行為准則,更多的是來自於社會的默許,也就是一套自己人公認的行為規范。美國,短暫的歷史,決定他必須有一套自己人必須承認的社會准則。而此要在短暫的時間里是實現,就必須依靠明文規定也就是法。
兩個文明各自獨立,沒有好與壞,中國,你不能說他不行,因為他的民族依靠這個幾千年就沒有走過滅亡的道路。美國,你不能說他不行,因為他的現代民主,是美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望塵莫及。
美國,法律深入到社會每一個角度,每件事都將法律,涉及到人的就要講人權,孩子,一個敏感的話題,父母教育孩子,在中國人眼裡,天經地義,深入人心,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要保護孩子的合法權利,不允許他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在這個問題上的巨大分歧,就要求必須要交流,才能解決彼此的分歧,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才能避免一些重大的錯誤。
7. 求關於電影刮痧的影評,長點的,深刻點的。
鄭曉龍2001年的影視作品《刮痧》,油梁家輝和蔣雯麗主演,在以美國為背景的環境中,以中醫療法「刮痧」為線索,展示了中西文化差異或者說是矛盾,綜觀整個影片,令人思索···
一.關於文化
中國由先秦時期百家爭鳴開始,到漢代的獨尊儒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倫理觀,講究尊老愛幼,講究祖先崇拜,講究後代的繁衍,由此也形成了我們中國特色的「打是親,罵是愛」的傳統觀念,只有在我們這個國土之上生長起來的人才能夠真正的理解其內涵。影片中許大同的兒子小丹尼斯對此就是一個不理解,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斷。這個是家庭倫理上中西文化的差異。
另外一個,醫學上的差異也是讓西方人很難理解中國的刮痧治療術。在法庭上,許大同說到中醫的脈絡,律師和法官都茫茫然。其實,別說西方人,就是中國人,即便是中醫醫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醫理論的陰陽、五行、經絡,何況時外國人呢?
按「百家講壇」中王新陸教授的《解讀中醫》的講座來說,中西方在開始的時候,醫學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從生產生活種積累起來的經驗,都講究整體論治,起初都是巫醫不分。只是隨著歷史的進程,在後來才逐漸逐漸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論體系。西方從蓋倫的《子宮圖譜解剖》走向了實證論,走向了微觀;我國從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傷寒論》奠定了辯證施治的基礎。
其實這部電影也可以讓我們思索一下中醫的出路究竟在何方?由於中醫學的時間長,且需記的特別多,悟性亦很重要,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經式微的中醫學再度煥發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贏得普遍的認可,尤其顯得艱難和意義重大!
可幸的是,中醫學在治療好些疑難雜症的療效上引起了世界上很多人的關注,它的個性化治療亦逐漸受到了重視。
二.關於友誼
許大同的老闆,本來去法庭時為了幫助其一臂之力的,但看到照片上的小丹尼斯因刮痧而其的傷痕時,緘口不再發言。由此也引起了許大同的強烈不滿,認為他不夠朋友,從法庭出來後直接辭工,還對那個老闆兼朋友者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看到這里,可以引起我們的思考。確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因為他人與自己的關系親疏而或多或少地給予方便。但許大同的那個老闆加朋友的人不是如此,當他以為許大同虐待小孩時,不再幫其辯護。這是個對事不對人的態度。他從許父口中得知刮痧是一種中醫治療法時,不辭千里迢迢來到中國求證,為許大同一家的重新團圓和完整付出了不小的努力。這友誼難道不足以珍惜嗎?
在這個故事中,亦可看出歐美世界法治觀念的深入人心,與中國人治的點點痕跡。
三.關於教育
說到教育,離不開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觀念。在開篇為許大同舉行的慶功會上,小丹尼斯和老闆的兒子幹了一架,許大同要他向老闆的兒子道歉,小丹尼斯沒有接受,於是把小丹尼斯揍了一頓。在後來,許大同跟老闆說,這是給他面子,但他的老闆覺得很難理解。
中國人講求個人自掃門前雪,講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西方人講求己所欲施於人。同同是從自身出發,但一個是從所不欲出發,一個是從己所欲出發。這就讓兩個地域的人有了完全不同的觀念。在影片中,護士發現小丹尼斯背上的刮痧所致的傷痕時,馬上報案,其他人也為了小孩不生活在自己認為的虐待環境中而不惜出庭作證,連許大同的老闆兼朋友那個人同樣出席,因為他們認為這是為了對小孩好。想想咱們中國,會為了他人家庭因教育小孩而出庭作證嗎?會為了這種不利己得罪人的事挺身而出嗎?
四.關於脾氣
法庭中,那個兒童權利保護中心的律師為了贏得官司,任意曲解名著《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精神實質,終於激怒了許大同而讓這事走向了訴訟。在此,引用一個網友的話來說就是,中國的暴躁正好掉進了美國的冷靜陷阱里。
在這里,看到許大同被激怒得近乎失去理智的表現,我們觀眾可能都會深深地給予同情,而對那個律師厭惡之。
實際生活中,憤怒往往於事無補,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憤怒是一把雙刃劍,讓愛自己的人受傷,也讓自己受傷;是讓親者痛,仇者快的的東西。也許,一個人只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憤怒,很理智的對待所發生的事情時,才是一個真正成熟的應有的態度。
這里有一些關於電影《刮痧》的影評,不妨進去看一看!
http://movie.mtime.com/17784/comment.html#menu
8. 跪求電影《刮痧》的影評(語言淺顯易懂)謝謝!有重謝!
前一段,北京非常流行的電影是鄭曉龍的《刮痧》。這位當年拍攝過《渴望》、《北京人在紐約》的導演推出的新的電影顯然具有異常明確的中產階級意識。這部電影是有關在美國的中國移民的故事,許大同經過在美國八年的奮斗,已經成為一個有名的電子游戲設計師,結婚生子。他把老父親接到美國。但由於老父親給孫子刮痧,被美國醫院發現,留下的瘢痕被視為虐待兒童。許大同為了孝道,自己認下了事情。從此許大同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孩子被政府監護,妻子與他分居,自己辭掉工作,被判不許見到孩子。父親回到北京,他完全變成了一個邊緣人,被人看成有暴力傾向的不可思議的中國人。最後電影結束在一個異常浪漫的場景中:在聖誕夜,許大同爬上了他自己家公寓的水管,希望與妻子和孩子重聚。但最後刮痧作為中國文化的傳統也被美國人理解了,這里有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這部電影在北京成了大家都談論的話題。其實這里的問題是全球化時代中經常會遇到的。梁家輝扮演的許大同認為自己已經變成了一個美國人,他的政治的認同已經改變,他認為自己已經進入了美國的主流社會,已經成了一個世界公民。但老父親的「刮痧」意外地改變了一切,許大同突然發現了自己的中國身份仍然在起作用,他仍然逃不脫自己的過去的歷史。故事當然是有關在美國的移民的故事,但其實它是拍給中國觀眾看的。好像是美國的問題,其實時刻扣在當下中國的境遇之中,它似乎也是中國如何進入世界的一個寓言。
這里有一種典型的中國中產階級的焦慮。他們有向外的沖動,全球化已經給予了他們到處遊走的經驗,也已經給了他們成為世界公民的可能。象許大同這樣的人當然是「新經濟」時代的精英。他們發現他們可能有「靈活認同」的可能,可以在世界各處獲得成功和肯定。許大同經常說他為自己在美國的成功而驕傲,他也在社會生活方面認同於美國的價值,但他發現文化上的差異仍然在發揮作用,他的文化認同本來應該和他的社會認同並行不悖,但「刮痧」卻戳破了這種幻象。
這似乎是中國中產階級面對西方時的困擾的中心。他們原來希望自己非常容易被世界接納,但最後發現自己仍然是一個「他者」。當然,電影里有大團圓,但現實生活中這種大團圓就不那麼容易實現了。電影里可以僅僅是關於刮痧之類無傷大雅的小事,在現實中就可能是李文和。其實沖突的不僅僅是文化,還有遠遠比文化復雜和微妙的東西。中產階級的成功感和挫折感似乎和中國的境遇相似。他已經成長到了可以捲入全球化的進程了,但卻發現自己畢竟還有與人不同的地方,別人並沒有把你當作自己人。這是無奈,也是真實。
9. 求一篇400字左右的電影《刮痧》英文觀後感,體現中西方文化差異,語法不用太准確,高中生水平即可
《刮痧》這部電影重點不是講怎麼刮痧,刮痧有什麼好處,而是講因為刮痧致使一個家庭經歷具體的苦難。電腦游戲設計師許大同與妻子簡寧在美國奮鬥了8年,事業有成。一次意外卻令美好的家庭變得愁雲慘霧:5歲的兒子生病了,老父親用傳統的中國民間刮痧幫孫子治病。大同夫妻繼而被控告虐待兒童,一個又一個物證人證令夫妻倆百口莫辯,西醫根本無法了解這種傳統中國療法。因為這件事,父子與夫妻都不得已的分開了。聖誕節那天,門衛不讓大同去家裡見簡寧和他兒子,無奈之下,他只好冒著生命危險爬水管爬上九樓,並在那晚法院撤銷了對撫養孩子的審判,最終皆大歡喜。
觀看這部電影時,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中西文化的差異。老父親是愛他的孫子的,他孫子生病了老父親給他刮痧,在背上留下的痕跡卻被人認為是這孩子受了虐待,這是美國人不懂得刮痧是什麼造成的;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中國人將孩子當做是自己的私人財產,可以隨時對孩子進行管教,但在美國,孩子卻被當成是社會財產,一旦孩子受了傷害,孩子的父母就會被剝奪撫養權,由兒童福利中心進行養育,在大同的頒獎會上,他的兒子打了他老闆的兒子,大同讓他兒子道歉,但他卻不道歉,大同打了一下他兒子的頭,大同認為這是對他老闆的尊重,當然,中國人大多都是這樣,在不分三七二十一先打了自己的孩子再說,這表示自己沒有教養好,打孩子是對別人的尊重,但美國人卻不這么認為,他的老闆看到大同打他兒子表示很驚訝,並且認為教養孩子跟尊重他人沒有關系。大同為了給他的父親辦綠卡,在聽證會上說了是他給他的兒子刮痧的,老父親知道了這件事後,他自己一個人到了大同老闆昆蘭的家裡,跟他講了是他刮痧的,而不是大同,昆蘭問簡寧為什麼大同要說是他刮痧的,簡寧回了他一句:因為他是中國人。這些都是中西文化碰撞後產生的火花!
原文地址:http://www.guanhougan.net/guanhougan/5599.html,轉載請保留地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