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方法派 》電影是什麼內容
《方法派 》電影內容是:
實力派演員李載河與人氣偶像金英佑合作出演同性題材的話劇《UNCHAIN》,他們在漸漸融入角色後,開始分不清楚究竟是真的愛了上對方,還是只是沉迷到了劇中的角色中。
此時,李載河交往多年的女友熙媛開始擔心他們的關系。在戲劇與現實之間,慾望帶引他們開始了一場危險的拉鋸戰。
(1)方法派電影歌曲下載擴展閱讀:
在《方法派 》中,載河和英佑束手無策地彼此痴迷,他們連一個眼神和小動作都成為了劇情線索,與觀眾展開了一場關於愛情的游戲。
兩個人陷入愛情的契機並不明確,就像仲夏夜的夢想一樣,這是一場幻想和偶然造成的事故,也是層層積累的感情爆發。
簡單開始的愛情,多少會遇到通俗而又早的結局,如果該片在這里結束的話,不過是單純的愛情片而已,但是隨著片中話劇舞台的到來,電影又迎來了一個轉折點。
② 跪求美國派系列所有歌曲的下載
美國派3美國婚禮》原聲大碟
[upload=jpg]UploadFile/2004-3/2004325154052629.jpg[/upload]
[背景介紹] 《美國婚禮電影原聲大碟》是《美國派》系列電影第三部《美國婚禮》的原聲碟片。承襲了上兩張原聲大碟的風格,這仍然是一張搖滾樂為主的大碟,是一張近年來不多見的優秀音樂作品。從創作陣容中你會找到最近紅得發紫的PUNK樂隊Sum 41、Foo Fighters。 [歌曲介紹]·2003年最偉大的搖滾樂:Foo Fighters的 "Times Like These,"·讓耳朵一亮:All-American Rejects的 "Swing Swing," ·自我表白:Good Charlotte的"Anthem," ·有視覺質感:Sum 41的 "The Hell Song";A New Found Glory 和American Hi-Fi 的歌曲。 整張專輯包括17首歌曲,基於90年代晚期的PUNK-POP音樂,這些音樂青澀、躁動不安、聽起來轟隆而至,透著一股青春朝氣,有時候還顯得混亂不堪,比如歌曲"Fever for the Flava",比如 Sugarcult的 "Bouncing Off theWall",比如Gob的 "Give Up the Grudge"。 Matt Nathanson 翻唱James的 "Laid" 、Joseph Arthur的"Honey & the Moon," 還有 Wallflowers版本的"Into the Mystic" 則幫助大碟中和了張揚躁動的感覺,同時也恰到好處的告訴你電影的主旨:婚禮要溫馨,但不一定必須穿晚禮服,一本正經。 最後要說的是,這張原聲大碟在商業上平衡的非常好,歌曲做到了基本的兩個字:悅耳。至少是Punk-POP音樂愛好者的必收大碟
[曲目]
01. Times Like These Foo Fighters 4:27
02. Anthem Good Charlotte 2:56
03. Forget Everything New Found Glory 2:34
04. The Hell Song Sum 41 3:20
05. Swing, Swing All American Rejects 3:55
06. I Don't Give Avril Lavigne 3:38
07. Laid Matt Nathanson 3:04
08. The Art of Losing American Hi-Fi 3:23
09. Fever for the Flava Hot Action Cop 4:04
10. Give Up the Grudge GOB 2:59
11. Bouncing Off the Walls Sugarcult 2:23
12. Come Back Around Feeder 3:13
13. Any Other Girl NU 3:25
14. Beloved Working Title 4:29
15. Calling You Blue October 3:59
16. Honey & the Moon Joseph Arthur 4:45
17. Into the Mystic Wallflowers 3:39
③ 電影《方法派》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剛看了韓國電影《Method(方法派演技)》的長版預告,這個設定讓我突然興奮——實力派演員在河(朴成雄飾),搭檔小愛豆英宇(吳承勛飾),共同出演一部同性題材話劇。因為不滿小愛豆演技,大叔要小愛豆和他共同生活來幫他進入劇本,卻漸漸生出情愫……天,這演技!顏值!設定!這電影我一定要看啊!入戲和出戲、 真情和假意、迷茫、不知所措,沒有足夠勇氣面對自己內心想要的感情......兩位演員演的都很棒,人物表現的很細膩,眼神、動作等小細節處理得很好看完電影感覺意猶未盡,故事節奏不拖沓,內容豐富。
④ 電影美國派1到5部 歌曲
給你一個美國派1-4原聲音樂的下載地址(打包合集)
http://board.verycd.com/t297033.html
派1
1.Third Eye Blind
2.You Wanted More
3.Blink 182
4.Sugar Ray
5.Super Transatlantic
6.Find Your Way Back Home
7.Dan Wilson of Semisonic & Bic Runga
8.Shades Apart
9.Bachelor Number One
10.Goldfinger
11.Bic Runga
12.Loose Nuts
派2
1.Halo_Oleander
2.I Will_Lucia
3.Fat Lip_Sum 41
4.Susan_The Exit
5.Phoebe Cates_Fenix TX
6.Smokescreen_Flying Blind
7.Cheating_Jettingham
8.Always Getting Over You_Angela Ammons
9.Good (For A Woman)_Alien Ant Farm
10.Be Like That (American Pie Edit)_3 Doors Down
11.(I'm Gonna) Split This Room In Half_Uncle Kracker
12.Vertigo_American Hi-Fi
13.Bring You Down_Left Front Tire
14.Scumbag_Green Day
15.Every Time I Look For You_Blink-182
派3
01 Times Like These_Foo Fighters
02 Anthem_Good Charlotte
03 Forget Everything_New Found Glory
04 The Hell Song_Sum 41
05 Swing Swing_The All-American Rejects
06 I Don't Give_Avril Lavigne
07 Laid_Matt Nathanson
08 The Art Of Losing_American Hi-Fi
09 Fever For The Flava_Hot Action Cop
10 Give Up The Grudge_GOB
11 Bouncing Off The Walls_Sugarcult
12 Come Back Around_Feeder
13 Any Ohter Girl_NU
14 Beloved_The Working Title
15 Calling You_Blue October
16 Honey & The Moon_Joseph Arthur
17 Into The Mystic_The Wallflowers
派4
1.She Is Beautiful
2.Laid
3.American Psycho
4.Vampire Love
5.be the girl
6.The Anthem
7.Do You Want To Touch Me (Oh Yeah)
8.Forget It
9.How To Be Dead
10.Ready To Roll
11.Hot Blooded Woman
12.Disco MF
13.Aeroplane
14.I Touch Myself
15.The Authority Song
派5剛上映啊。。應該還沒出原聲碟呢。。。
你的要求也太多了
演唱者那麼多,怎麼挨個給你找啊
自己慢慢搜吧,搜美國派原聲+演唱,能找到那麼10來個
⑤ 方法韓國電影上映了嗎
截止到2021年12月份,方法韓國電影上映了的,全名叫《方法派》。
《方法派》是由韓國Mo』Better Film出品的劇情片,由方銀振執導,朴成雄、尹勝雅、吳承勛主演,於2017年11月2日在韓國上映。
劇情
實力派演員李載河(朴成雄飾)與人氣偶像金英佑(吳承勛飾)合作出演同性題材的話劇《UNCHAIN》,他們在漸漸融入角色後,開始分不清楚究竟是真的愛了上對方,還是只是沉迷到了劇中的角色中。
此時,李載河交往多年的女友熙媛(尹勝雅飾)開始擔心他們的關系。在戲劇與現實之間,慾望帶引他們開始了一場危險的拉鋸戰。
⑥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方法派》
《方法派》前半部分進展太快太跳躍 最精彩的是結尾話劇部分 新人吳承勛小哥在話劇中的演技真的絕了 上吊部分他真的演出了人戲合一震撼人心的感覺 在他身上說明演員這個職業需要天賦 不僅是表演情緒 而是感同身受的天賦 所謂完美的演技 都是以犧牲自己入戲那一刻的靈魂為代價的
⑦ 《創世紀》里放的一首謝霆鋒歌叫什麼名字
准我留下(創世紀主題曲)
http://song.52enjoy.net/data1000/02/69/026995.mp3
羅嘉良准我留下(創世紀主題曲)
無人相信,如純屬知己
我待你怎會像這體貼入微
為求使你時常亦歡喜
沒說出想要,如何一起
再勇敢都不敢說話亂你心
看此心它可跟你事事配襯
我無言獃等,也沒遺憾
如准我繼續留下
我便留下,你說一句
我便停留讓愛升華
總為你牽掛
卻不懂講出真話
如准我繼續留下
我便留下,你的心裡
意亂如蔴力朼筋疲
依傍我好嗎?
再不需分真假
接受變化
情人走了仍留下知己
每在你傷痛又再給她舍棄
誰人比美能同度悲喜
像我可花耗無限心機
再勇敢都不敢說話亂你心
看此心它可跟你事事配襯
我無言獃等,也沒遺憾
如准我繼續留下
我便留下,你說一句
我便停留讓愛升華
總為你牽掛
卻不懂講出真話
如准我繼續留下
我便留下,你的心裡
意亂如蔴力朼筋疲
依傍我好嗎?
再不需分真假
接受變化
如准我繼續留下
我便留下,你的心裡
意亂如蔴力朼筋疲
依傍我好嗎?
再不需分真假
接受變化
還有插曲什麼的給你地址自己去看看吧
http://www.cooperatecn.com/2006-9/25/14401133012.html
⑧ 電影方法派高清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前半部分進展太快太跳躍,最精彩的是結尾話劇部分。
新人吳承勛小哥在話劇中的演技真的絕了
網路分享
不僅是表演情緒 而是感同身受的天賦 ,
所謂完美的演技,都是以犧牲自己入戲那一刻的靈魂為代價的。
⑨ 表演中表現派和方法派到底怎麼區別啊
開門見山吧,我直接說說這三個「派」:體驗派、方法派和表現派。
首先是體驗派,我不想多談體驗派,原因很簡單,體驗派的理論≈表演理論,可以說斯坦尼體系或者說體驗派在表演(不論是戲劇或是電影)這門行當里的地位類似於儒家之於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地位,居於統治或主導地位,斯坦尼體系在科學性、嚴整性、可實踐性方面都是其他任何錶演學派所遠遠不及的,事實上,如果以斯坦尼體系為標准,其他任何錶演學派都沒有形成真正的體系,而斯坦尼所做的不是他一個人的發明創造,他做了三件事:1.整理總結前人所得,去蕪存菁;2.將之前的表演藝術家經驗化而難於用文字表達記錄的「知識」成功地用文字加以說明詮釋;3.形成體系,即一套表演訓練的方法,並畢生加以改進。至於斯坦尼個人的地位,舉個例子:彼得布魯克曾經列出二十世紀的「四大戲劇導演」,他們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布萊希特和格洛托夫斯基,後三位都曾在不同場合自稱」我師從斯坦尼體系「,其中梅耶荷德就是斯坦尼在莫藝的一位」棄徒「,而有意思的是,除斯坦尼外的另三位導演都或多或少被外界認為是秉承」表現派「表演方法的,這至少可以證明斯坦尼體系在理論方面的指導意義是無與倫比的,至於表現派和這三位導演,我後面再說
接下來說方法派,簡單地說方法派是美國的體驗派,具體點說叫」斯坦尼體系美國化的表演訓練方法「,「方法」或「method」也得名於此,所以首先要明確(下面的話大概就是吧友最感興趣的方法派和體驗派的區別):方法派和體驗派同宗同源,在訓練演員的目的、宗旨和演員塑造角色的最終目標方面是沒有理論上的分歧的,那麼區別在哪兒?就在於體驗派是斯坦尼在莫藝(莫斯科藝術劇院)的訓練方法,而方法派是李斯特拉斯堡或阿德勒在紐約演員工作室的訓練方法,是蘇聯化和美國化的區別,說白了是具體實踐方式上的區別,至於訓練出的演員的區別,這個不在討論范圍之內。
那麼,具體訓練方法的區別在哪兒?我從方法派的角度來說:
1.對於放鬆和集中注意力訓練的突出和強調。放鬆和集中注意力是表演的前提,不放鬆沒法做動作,不集中注意力就無法感受情境,做不了動作、感受不到情境和對手,就沒法表演,斯坦尼把放鬆和集中注意力作為每次排練和演出的開端,而他使演員放鬆並集中注意力有一套訓練方法,這套方法據他的多位弟子反映其實借鑒了瑜伽的訓練方法(不過斯坦尼自己不承認),簡而言之,這套方法是由形體訓練、呼吸訓練對演員內在進行調整。再來看斯特拉斯堡的方法派,斯特拉斯堡特別強調了放鬆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比斯坦尼更加重視這兩點,至少從效果看是英明的:方法派輸出演員的主要方向是大銀幕而非劇場,而在攝影機前緊張、注意力分散簡直不可容忍。拔高這兩點的重要性的同時,斯特拉斯堡的訓練方法和斯坦尼也有區別,他很明顯地更加註重直接切入內部技巧訓練,有一個練習是:學員坐在椅子上,坐舒服,然後想像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比如大腿或手背)且僅有這個部位被劇烈的陽光暴曬,演員通過這個訓練將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集中在某個具體方向上,而這個訓練幾乎不動用形體動作,由此可以發現斯特拉斯伯格和斯坦尼在訓練方法上的第二個重要區別。
2.忽視形體訓練。李斯特拉斯伯格令人費解地忽視甚至漠視形體訓練,在他在演員工作室當藝術指導的那些年,形體訓練是受到排斥的,究其原因大概與20年代斯坦尼帶著莫藝來美國訪問時期的斯坦尼體系有關,20年代的斯坦尼也有輕視(並非排斥)形體「表現」的傾向,而正是在那次莫藝在美國的訪問交流中,李斯特拉斯伯格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表演並且是美國的體驗派表演,不過此後斯特拉斯堡再未與斯坦尼謀面(這里有一段故事)也就錯過了斯坦尼體系在30年代後的發展,所以斯特拉斯伯格的體驗派就停留在20年代,從此這個固執的老頭就將形體訓練棄置了。那麼斯坦尼體系在30年代的發展是什麼?就是斯坦尼反省了自己對形體表現的忽視,認為自己由內部技巧調動外部形體的方法存在缺陷,同時他發現外部技巧同樣可以反向刺激內心的」激情「,於是由外而內、由內而外、源源不斷、雙管齊下的斯坦尼體系最終形成,這個斯坦尼體系和斯特拉斯堡理解的那個斯坦尼體系存在著一定區別。
3.自由意志。下面開始是重頭戲,從這里開始是方法派的創造,是體系裡沒有的,從某種程度上說,如果方法派和體驗派在實踐中反映出理論或理念方面的分歧的話,從這里開始。自由意志是什麼?顧名思義是提倡演員用自我意志創造角色時所享有的充分自由,如果你還覺得抽象,那麼就是演員獲得了挑戰劇本和編劇權威的能力,演員取代編劇獲得了角色的最終解釋權並成為角色的唯一代言人,即是當演員認為角色在情境」應有「的自然流露出的表現和劇本所表達的有沖突時,他要提出挑戰。這看起來是關於演員權力或者演員與編劇關系的命題,但其實自由意志關繫到:1.演員在行動時的自發性和自信心,用斯特拉斯堡的話說:演員要賦予角色做人的權力,而角色回饋給演員的正是演員所需要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這等於是雙方的自由:演員的自我和角色的自主。當然我們知道不論角色還是情境都是虛構的,因此自由意志本質上是一種心理暗示,一種內部技巧;2.演員自我的分量,既然角色被灌入了演員的意志,那麼便不可避免地向演員個人靠攏,於是演員的自我或者說個性得到彰顯,因此自由意志其實也是「性格演員「的搖籃。補充一下,關於劇本問題,斯坦尼一貫的態度將劇本置於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地位,因為角色、情境、任務、動作、一切的一切都來源於劇本。
4.情緒記憶。先舉個例子:斯坦尼執導演員時大概會說:」你現在是某個角色,你處在怎樣的情境中,這個情境使你產生了行動的慾望,現在你有了任務,你可以開始行動「,角色、情境、慾望、任務,這是斯坦尼的內部技巧,理論上滴水不漏,但操作起來有難度,因為演員與角色之間有距離,他還需要感受假定的情境,當演員感受不到時,他即會開始虛假的表演,而演員的狀態往往陰晴不定,即便演員找到了理想狀態,但當他下次排演(電影表演就不會有這個問題)時,他會刻意模仿那次理想狀態下的表演,變得流於平淡。於是斯特拉斯堡突出了情緒記憶的重要性 ,即記下自己處在最佳狀態時(出色地完成了角色在情境中的任務)的情緒,建立自己的情緒存儲庫,使演員能在扮演角色的某個合適的時間迅速調用需要的情緒,這一系列能力的達成需要一系列精微的練習來達到,包括五感(觸覺、嗅覺、聽覺、視覺、味覺)訓練和對情境進行細微改動下表演變化的訓練等等。
5.情感替代。斯特拉斯堡最具爭議的創造,首先我們需要聽斯特拉斯堡對」表演「的解釋:表演是一種對想像刺激的反應能力,這話與斯坦尼體系沖突嗎?不沖突,但細細想來區別出現了:斯特拉斯堡將想像刺激」模糊化「了,他弱化了最高任務以及貫串動作,模糊了規定情境,為什麼會這樣?原因還是來自體驗派實際操作時遭遇的困難,這些相對晦澀的內部技巧往往帶來演員表現力的匱乏,斯特拉斯堡顯然不能滿足於此,下面引用他的名言:重要的是演員在舞台上真正去想,而不是努力讓自己的思想與演員一致。於是」情感替代「應運而生,下面又是經典的實例:當演員需要感受角色的恐懼時,可以通過回憶自己童年時一段受驚嚇的記憶進行替代。這就是爭議所在,爭議1:表演的准確性問題;爭議2:令演員不斷打開自身的創傷記憶會對演員自身產生傷害,美國的方法派反對者曾經諷刺斯特拉斯堡不是教表演,而是另類的心理療法;爭議3:表演的積極性問題,由此我要引出斯特拉斯堡的同事和背叛者阿德勒,也就是羅伯特德尼羅的老師。
從一段往事開始:30年代斯特拉斯堡的演員工作室已經小有氣候,但此時他的學生和同事阿德勒對他和他的方法產生了懷疑,於是阿德勒不遠萬里來到蘇聯探望了已經半退休的斯坦尼,她直接提出了自己關於方法派最大的困惑:」我的表演似乎失去了激情和動力,我表演時感到痛苦難熬而無快感,這是對的嗎?」斯坦尼的回答一針見血:「這是由於你忽視了最高任務(角色在劇本情境中的慾望訴求)和貫串動作(角色為完成任務所進行的一系列行動),因此你的表演沒有慾望,也就失去了動力。」這是斯坦尼對方法派的唯一一次表態,也指出了方法派的修正之路,這條路是阿德勒走下去的,下面說說阿德勒的方法派和斯特拉斯堡的方法派的區別:
1.抑制情感替代,正視最高任務和貫串動作。這里引用阿德勒的一段話一目瞭然:「如果你感受不到你在瑞士的湖邊,你就用你以前在自己家鄉湖邊的經歷去替代。」很明顯,阿德勒在斯坦尼和斯特拉斯堡之間取了折中之術,她基本忠實於最高任務和貫串動作,但又加以有界限、有節制的情感替代,同時確保了表演的准確性和動力。
2.重拾形體訓練。這個不用多說,阿德勒去蘇聯時接受了斯坦尼體系的「更新」。
至於自由意志,阿德勒基本全盤繼承了斯特拉斯堡。
下面再說說一段耐人尋味的往事:30年代斯特拉斯堡有過一次去蘇聯交流的機會,他踏上了蘇聯的國土,進行了一系列交流活動,但他偏偏沒有去見斯坦尼。此事之後成為方法派反對者嘲弄斯特拉斯堡的一個例證,他們認為斯特拉斯堡拒絕接受體驗派正宗的批評和意見,由此可見他已經背叛斯坦尼。晚年的斯特拉斯堡也承認自己很後悔當年沒能再見斯坦尼一面,否則他的方法派也許會發生重大的轉變。由這件事可以確定,斯特拉斯堡其實意識到他的方法派和斯坦尼體系已經在實踐上有了分歧,而實踐分歧導向的理論分歧是他需要迴避的,他處於這樣的矛盾中:他既自認為是斯坦尼的忠實信徒,又不願舍棄自己已經與斯坦尼體系相悖的那些創造(自由意志、情感替代)。
回到一開始說的:方法派就是美國的體驗派,或者說是「美國化」的體驗派,它體現出某種美國特有的實用主義色彩(如情感替代和情緒記憶),又體現出它更富有個性的一面(自由意志),至於形體訓練這個時代遺留問題,阿德勒已經做出了應有的修正。
最後需要說說的還有表現派對吧,那麼什麼是表現派?我直接摘錄一段書本定義:表現派由19世紀末法國演員科克蘭在關於表演方法的論戰中提出,強調演員在表演中的理智,推崇逼真表現劇中人物感情的技巧,主張表演就是表演,演員與角色的分離,20世紀初蘇聯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闡述他自己稱為「體驗派藝術」的表演理論時,將科克蘭及與之類似的觀點成為「表現藝術」,後通稱為「表現派」。
所以,表現派是斯坦尼給命名的,范疇大概是那些起根兒上與體驗派相反的表演方法,這大致說明了表現派的生存狀態:相對鬆散的組織,相對模糊的體系。我在開頭說體驗派時提到了三位被後世認為與表現派有聯系的導演:梅耶荷德、布萊希特和格洛托夫斯基。這三位應該說都沒有自稱為「表現派」,梅耶荷德說自己做的是「假定性戲劇」,布萊希特說自己做的是「敘事體戲劇」,而格洛托夫斯基則有從「貧困戲劇」到『類戲劇「的發展過程,當今的巴爾巴也很接近表現派的定義,但他做的是」世界性戲劇「或者叫」戲劇人類學「,應該是相對斯坦尼的體系,表現派更多地反映為一種觀念或是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