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送紅軍》歌詞
歌曲:《十送紅軍》
編曲:張士燮,陳傑,姚學誠
譜曲:朱正本
歌詞:
一送紅軍下南山,秋風細雨撲面寒,樹樹梧桐葉落完,紅軍幾時再回山?
二送紅軍大路旁,紅漆桌子路邊放,桌上擺著送行酒,祝願紅軍打勝仗。
三送紅軍上大道,鑼兒無聲鼓不敲,雙雙拉著長繭手,心藏黃蓮臉在笑。
四送紅軍過高山,山山包穀金燦燦,包穀本是紅軍種,撒下種子紅了天。
五送紅軍澧水河,鴻雁陣陣空中過,鴻雁能捎書和信,捎信多把革命說。
六送紅軍兔兒岩,兩只兔兒哭哀哀,禽獸能知人心意,血肉深情分不開。
七送紅軍七里灣,七里灣中一片田,涼風陣陣稻穀香,新米上市人走遠。
八送紅軍八角山,兩只八哥吐人言,紅軍哥哥莫走遠,財主回來要倒算。
九送紅軍過大江,江水滔滔船兒忙,眼望江水肝腸斷,窮苦百姓淚汪汪。
十送紅軍轉回來,武陵山巔搭高台,盼望紅軍打勝仗,盼望親人早回來。
(1)電影十送紅軍歌曲視頻擴展閱讀:
歌曲《十送紅軍》作為電視連續劇《長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揚而凄婉的歌聲,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劇中才恢復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認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實上它卻是一首編創歌曲。
空軍司令劉亞樓和部隊黨委決定由空政文工團創編《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其中有一場送別紅軍北上長征的內容。詞作家編創了一首《十送紅軍》歌詞給了朱正本。朱正本接到歌詞被深深打動,他立即想到那首江西的送別紅軍歌。
他說:「我採用了迴旋曲式手法重新創作,把六段歌詞的譜改成每段不同的人聲、不同曲調,並多次變化,以求情真意切。譜曲時,我投入了全部情感,在譜到『千軍萬馬江畔站,十萬百姓淚汪汪』時,我也流下了眼淚。整個曲子譜得相當順暢,總共不到一個小時。」
「由於當時劉亞樓司令為突出老區革命傳統,要求我們必須註明是民歌,總團領導建議我們署上朱正本、張士燮收集整理。這樣,《十送紅軍》就創作完成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送紅軍
2. 《十送紅軍》歌曲的簡介
《十送紅軍》作者到底是誰
《十送紅軍》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憑借著優美流暢的旋律、情真意切的歌詞,它幾十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是,隨著電視劇《長征》的播出,一場關於這首歌究竟出自誰筆下的著作權訴訟浮出了水面。近日,作曲家王庸訴空政歌舞團作曲家朱正本、中央電視台、總政歌舞團作曲家王雲之侵犯著作權糾紛案二審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
一審:王庸享有《送同志哥上北京》著作權
在此之前,此案已經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一審。上訴人王庸一審中曾訴稱,其為歌曲《送同志哥上北京》(以下簡稱《送》曲)的著作權人,1960年朱正本根據《送》曲曲調進行改編,形成歌曲《十送紅軍》(以下簡稱《十》曲)。2001年6月,中央電視台播放的電視連續劇《長征》中多次使用了《十》曲,王雲之對該曲的部分內容改編增加了和聲。在該劇的播出過程中,最初僅註明作者為王雲之,後經朱正本提出,作者改為朱正本及案外人張士燮。對此王庸認為,朱正本隱瞞了《十》曲改編自《送》曲這一事實,王雲之未經上訴人許可擅自對《十》進行修改並署名,中央電視台播放《長征》劇時大量使用了《十》曲,但並未註明改編自《送》曲且未支付報酬。據此,上述各方的行為均侵犯了上訴人的著作權,請求法院確認其為《送》曲的著作權人,並確認《十》曲改編自《送》曲,同時判令上述各方停止侵權並賠償損失10萬元。一審判決確認了王庸對《送》曲的著作權,但駁回其他訴訟請求。王庸不服,提起上訴,請求法院支持一審訴訟請求。
對於一審認定王庸享有《送》曲的著作權,雙方都無太大異議。《送》曲是王庸根據江西贛南民歌《長歌》改編而形成的改編音樂作品。原審法院認定,雖然《送》曲與《長歌》在節拍、旋律、調式、曲式等方面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但也有很多不同之處,主要是:結構和詞曲結合有不同,表達感情不同,增加了兩個小節,另有三個小節明顯不同。正是這些差異體現了《送》曲的獨創性,體現了上訴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個性,從而使上訴人的作品得以區別於之前的作品,形成了不同的音樂風格和音樂形象。因此法院認為《送》曲達到了改編所要求的創造性程度,上訴人享有相應的著作權。同時,當時王庸雖然改編成了《送》曲,但並未署名。原審法院認為,《送》曲完成時我國尚未頒布《著作權法》,大家對著作權以及作者的署名方式等並不清楚,但不能因為當時署名的不當就永遠剝奪了王庸作為改編者後來署名的權利,只要一個作品具有創造性,符合創作或者改編作品的要求,作者在日後就可以要求還原自己身份的真實。
二審:《十送紅軍》是否改編自《送同志哥上北京》
二審中,雙方的分歧在於《十》曲改編的基礎是《送》曲還是《長歌》。焦點問題集中在朱正本在創作《十》曲時是否接觸過《送》曲和《十》曲使用了《送》曲具有獨創性的8個小節還是4個小節這兩點上。
王庸認為,朱正本是在實際接觸《送》曲的基礎上根據《送》曲改編形成《十》曲的。他說,1960年朱正本等人曾專門赴江西采風,應邀參加了在江西省九江市舉辦的江西省農村業余會演。在會演中聽取了包括《送》曲在內的曲目演唱,並且拿到了江西省音樂家協會散發的節目材料,還應邀參加了《送》曲的演出單位——吉安代表隊的座談會,並記錄了曲子和譜子。王庸表示,正是在應邀到會、聽取《送》曲演唱並記錄《送》曲曲譜的基礎上,朱正本創作了《十》曲。這一事實有當時出版的書刊證實。
對此,朱正本反駁說,作為一名采風者去采風,必然會接觸當地的一些民歌,並會著意搜集整理,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是,目前並無確鑿的證據證明,當時自己就聽過《送》曲並看過《送》曲曲譜。而即使自己確實接觸了《送》曲,也不能認為其就是據此改編的,更不能由此認定侵權。因為當時自己收集了《長歌》的不同版本唱法,並聽取了宣傳員的演唱和演出節目。《送》曲與《十》曲同源於《長歌》這種民間歌曲的情況,會使二者不可避免地存在諸多相同之處。另一方面,由於當時《送》曲未署名,即使接觸了《送》曲也不會知道是王庸改編的,僅認為是《長歌》的不同唱法而已,不具有侵權的故意。他們同意原審的最後認定結論:最多隻能認定《十》曲僅僅是在創作過程中借鑒了《送》曲的相關部分。
王庸認為,「借鑒」,關鍵是使用的程度,如果是合理使用,那麼就不構成侵權,如果是超出合理使用范圍,那麼就構成了侵權。怎樣才會構成侵權,那麼要看原審法院認定的「借鑒的相關部分」是什麼內容?由此可見,「相關部分」達到什麼程度是本案的關鍵。而據他們分析:首先,通過比對《十》曲A段和《送》曲,《十》曲A段與《送》曲24個小節中21個小節組成的旋律和過門完全相同,且《送》曲對於《長歌》的8個獨創性小節完整地包含在《十》曲A段中,且成為其主旋律。其次,《十》曲A、B、C三段曲譜中的36小節的音符和音符排列與《送》曲一致,其巧合的可能性並不存在。基於此,他們認為,《十》曲與《送》曲部分內容相同是「抄襲」而不是自然的「偶合」,《十》曲是從《送》曲改編而來而不是僅僅「借鑒了《送》曲的相關部分」。
朱正本則認為,《長歌》有很多版本,王庸所謂的《送》曲改編的特殊之處其實在《長歌》的其他音樂素材和唱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朱正本說,自己是從《長歌》的其他唱法中獲得創作的營養和靈感。而從詞曲結合的方式考察,《十》曲更接近於《長歌》,繼承了一唱三嘆的風格,而《送》曲過門上唱了詞,與《長歌》過門不唱詞明顯不同,二者並存在表達感情和思想主題方面的不同,可見,從風格和表達感情的基調來說,《十》曲和《長歌》的距離更加接近,應認定《十》曲是以《長歌》作為改編的基本母體的。
另外,王庸還對朱正本侵權的故意性問題做了闡述。他認為,按照我國著作權法律及司法實踐,著作權侵權實行無過錯責任,侵權故意並不是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不能以沒有故意而否定侵權行為的性質。
3. 十送紅軍歌曲原唱
宋祖英
《十送紅軍》
歌曲原唱:宋祖英
填詞:張士燮
譜曲:朱正本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風(里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
山上(里格)野鹿聲聲哀號 樹樹(里格)梧桐葉呀葉落光
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里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
三送(里格)紅軍(介支個)到哪山 山上(里格)包穀(介支個)金燦燦
包穀種子(介支個)紅軍種包穀棒棒咱們窮人掰
緊緊拉著紅軍手紅軍啊 撒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五送(里格)紅軍(介支個)過了坡 鴻雁(里格)陣陣(介支個)空中過
鴻雁(里格)能夠捎書信 鴻雁(里格)飛到天涯海角
千言萬語囑咐紅軍啊 捎信(里格)多把(介支個)革命說
七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五斗江 江上(里格)船兒(介支個)穿梭忙
千軍萬馬(介支個)江畔站 十萬百姓淚汪汪
恩情似海不能忘紅軍啊 革命成功(介支個)早回鄉
九送紅軍上大道 鑼兒無聲鼓不敲
鼓不敲 雙雙(里格)拉著長繭的手
像(里格)黃連臉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紅軍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個)傳捷報 十送(里格)紅軍(介支個)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個)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龍(里格)畫鳳放呀放光彩朝也盼來晚也想紅軍啊
這台(里格)名叫(介支個)望紅台 (介支個)望紅台
宋祖英,1966年8月13日出生於湖南,中國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先後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音樂舞蹈系 和中國音樂學院民族聲樂專業,在職研究生學歷,民族聲樂博士學位。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全國青聯常委、全國婦聯執委、中國文聯委員。
1991年被調入海政文工團任獨唱演員,2005年7月,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2013年8月9日升任為海政文工團團長。
4. 求原版《十送紅軍》歌曲
1、十送紅軍 2、紅星歌 3、東方紅 4長征組歌 5、南泥灣 6、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8、唱支山歌給黨聽 9、洪湖水浪打浪 10、紅梅贊 11、我的祖國 12、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13、娘子軍連歌 14、社會主義好 15、映山紅 16、歌唱祖國 17、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18、瀏陽河 19、北京的金山上 20、太陽最紅 毛主席最親 21、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22、解放區的天 23、團結就是力量 24、我們走在大路上 25、紅旗飄飄 26、都有一顆紅
5. 《十送紅軍》歌曲原唱是誰
宋祖英。
《十送紅軍》是張士燮填詞、朱正本譜曲、王雲之編曲、宋祖英演唱的一首中國民樂歌曲,歌曲語種是國語,發行於2003年3月1日,收錄在專輯《十送紅軍》中。
創作背景:
產生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陝南和川北大巴山區這個特定的環境,它有明顯的時代背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由於風起雲涌的的斗爭生活,又為紅色歌謠的產生提供了不盡的源泉,使這里的山歌無論在思想上,藝術上有了新的發展。
在陝南、川北的群眾中,一方面剔除了山歌中滲入的某些不健康和落後的成分,一方面完美地吸取了新的題材,從而使那些以歌頌黨和紅軍、歌頌翻身解放,積極參加紅軍,反映軍民關系,支援反「圍剿」戰爭。
紅軍走後又產生了懷念黨和紅軍為內容的歌謠,增加了新的思想,煥發了新的藝術生命,使陝南川北地區的民間歌謠,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繼承和發展。
6. 電視劇《長征》有插曲《十送紅軍》的是哪一集
在第四集和第七集都有。
相關劇情介紹:
1934年10月,大隊紅軍從於都出發,迅速渡過了於都河,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秘密通過了敵人的第一、二、三道封鎖線。與此同時,紅六軍團經過78天的西征突圍作戰與紅二軍團在湘西會師。博古和李德過高地估計了紅軍的軍事力量,仍堅持按預定的路線到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師。
周恩來「應慎重研究未來紅軍行軍方向」的主張被博古否定了。彭德懷提出的必須力避與敵在湘江一帶決戰的軍事建議同樣遭到李德的拒絕。毛澤東針對奔襲湘江的作戰命令會給數萬紅軍帶來的嚴重損失,連夜找「三人團」請示復議作戰計劃。李德不耐煩地指責毛澤東不要危言聳聽。
(6)電影十送紅軍歌曲視頻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毛澤東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921年參與中共一大,1927年發動秋收起義,並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35年遵義會議後,成為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
2、周恩來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時任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在巴黎建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鄧小平是成員之一),領導南昌起義。在十年內戰時期緊緊站在毛澤東一邊。
3、朱德
十大元帥之一,與周恩來等人一同領導南昌起義,後與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建立紅四軍。時任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與毛澤東一起運籌帷幄。
7. 歌曲<十送紅軍>的完整歌詞都是什麼
《十送紅軍》
譜曲:朱正本
編曲:張士燮、陳傑、姚學誠
演唱:宋祖英
歌詞:
一送紅軍下南山,秋風細雨撲面寒
樹樹梧桐葉落完,紅軍幾時再回山
二送紅軍大路旁,紅漆桌子路邊放
桌上擺著送行酒,祝願紅軍打勝仗
三送紅軍上大道,鑼兒無聲鼓不敲
雙雙拉著長繭手,心藏黃蓮臉在笑
四送紅軍過高山,山山包穀金燦燦
包穀本是紅軍種,撒下種子紅了天
五送紅軍澧水河,鴻雁陣陣空中過
鴻雁能捎書和信,捎信多把革命說
六送紅軍兔兒岩,兩只兔兒哭哀哀
禽獸能知人心意,血肉深情分不開
七送紅軍七里灣,七里灣中一片田
涼風陣陣稻穀香,新米上市人走遠
八送紅軍八角山,兩只八哥吐人言
紅軍哥哥莫走遠,財主回來要倒算
九送紅軍過大江,江水滔滔船兒忙
眼望江水肝腸斷,窮苦百姓淚汪汪
十送紅軍轉回來,武陵山巔搭高台
盼望紅軍打勝仗,盼望親人早回來
(7)電影十送紅軍歌曲視頻擴展閱讀:
《十送紅軍》作為電視連續劇《長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揚而凄婉的歌聲,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劇中才恢復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認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實上它卻是一首編創歌曲。
《十送紅軍》2009年01月06日獲得了「飛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