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字幕 > 血戰平型關電影歌曲

血戰平型關電影歌曲

發布時間:2022-09-01 23:41:16

⑴ 平型關戰役是怎樣拉開序幕的

隨著北平、天津的失陷,山西自然而然地變成了華北抗戰的前沿陣地。山西地形復雜,日軍的坦克、飛機、大炮難以發揮作用,又非常有利於八路軍開展山地游擊戰。9月3日晚,聶榮臻同周恩來、彭德懷、徐向前等人乘火車前往潼關,在潼關換乘木船,渡過濁浪滔滔的黃河。

在黃河對岸的風陵渡,閻錫山早已派梁化之在渡口等候,閻錫山還專門派出了由兩節車廂組成的專列小火車前往太原。當時,晉北形勢很緊,閻錫山覺得不同日本軍隊打一仗沒法向山西人交待,打又沒有把握,很希望八路軍早上前線,接待工作也安排得較為周到。

車窗外,一片兵荒馬亂的凄涼景象。山西1個月前暴雨成災,數萬災民飢寒交迫,流離失所,從冀綏前線潰敗下來的散兵游勇和傷病員四處流浪,無處收容,更加人心惶惶。此景讓列車內的聶榮臻心情難以平靜。在這個只有小桌小凳的窄軌車廂里,聶榮臻已經感受到了戰火硝煙。他找出一份地圖,仔仔細細地察看著,彷彿在尋找大顯身手的戰場。

周恩來在聶榮臻身旁坐下來,問:「榮臻同志,部隊要跟日本軍隊作戰,你有什麼想法?」聶榮臻抬起頭,凝視片刻,說:「前方戰局發展很快,國民黨軍隊紛紛敗退。115師要做好單獨進行游擊戰的准備。」

聶榮臻指了指地圖,顯得很有信心,接著說:「晉察冀綏4省交界地區山嶺起伏,地形不錯,適合開展游擊戰爭。如果有戰機,要好好教訓日本鬼子。但我認為,同日本軍隊作戰,不能過分依賴地形,最根本的是要發動群眾。」

周恩來頭一仰,哈哈哈笑起來,說:「榮臻同志,我們想到一起了。八路軍盡管穿了一身國民黨軍隊的軍裝,武器、彈葯、給養等許多問題都沒有解決,也不能指望蔣介石,關鍵是要發動群眾,八路軍有了群眾的支援,一切問題都好辦。」

列車到達侯馬車站時,第115師師部和徐海東指揮的第344旅正在車站附近集結。聶榮臻同周恩來、張治中等人分手,回到師部。

這時候,林彪已經帶著陳光指揮的第343旅前往靈丘。聶榮臻按照預定計劃,帶領第344旅前往晉東北。在原平東站,他們遇到了從前方潰退下來的國民黨軍隊,這些潰兵一路退一路搶東西,看到八路軍開往前方,感到非常驚訝。一個國民黨兵用步槍挑著子彈帶和兩個包裹,扯著嗓門喊:「弟兄們,想留住腦袋,就回頭吧,別逞能了。日本軍隊有飛機、坦克,炮彈比我們的機關槍子彈還多!」

騎在馬上的聶榮臻看到這些潰兵,心中激起一股無名怒火。想起太原東站那些東北流亡學生的熱情歡送,想起父老鄉親們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慰問品,想起那一陣陣嘹亮的抗日歌聲,心中越發難以平靜。他回頭說:「通信員,告訴楊成武團長,獨立團立即開赴平型關以西的大營鎮。」

一場使億萬中國人民為之振奮的戰斗拉開了序幕。

⑵ 平型關戰役的介紹

平型關戰役發生於1937年9月中旬,是對日抗戰期間太原會戰中的一場戰役,由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所領導,歷時一個月,屬中等規模戰役。由於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後,分兵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伏擊日軍輜重隊,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而高漲了中華人民的反侵略志氣,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⑶ 平型關戰役

八路軍第--五師在平型關東北區設伏
1937年初秋,南口前線部隊抗擊著日軍板垣師團的猛攻。與此同時,日軍東條縱隊也同時猛攻張家口。守軍第二十九軍劉汝明部不戰而退,閻錫山的第61軍反攻不力,張家口失守,南口危在旦夕。日軍下一個矛頭所向是第二戰區閻錫山苦心經營的山西。 山西,四面環山,地勢險要,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在軍事上被兵家稱之為「華北之鎖鑰」。所以日軍欲統治華北,必先圖晉綏;欲圖晉綏,必先爭太原;欲爭太原,必先奪大同或平型關。 閻錫山判斷,日軍為運送部隊、軍火,展開機械化部隊,發揮其優勢,必然把鋒芒指向大同。據此,他部署了大同會戰計劃。然而戰況實際發展是:9月上旬,東條縱隊和偽蒙軍沿平綏線擊破李服膺部防守永嘉堡、天鎮間的國防工事,直抵陽高城下。李部一路逃到桑乾河以南,日軍於9月13日攻佔大同,而敵軍主力板垣師團指向平型關,意圖抄雁門關後路,然後夾擊太原。 至此,閻錫山部署的大同會戰計劃流產。雁門關一帶兵力雖多而無用,而平型關一帶則兵力空虛,危如累卵。閻錫山被迫立即著手部署平型關戰役。[1][2]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平型關
平型關位於山西省東北部,是晉東北的一個咽喉要道,兩側峰巒迭起,陡峭險峻,左側有東跑池、老爺廟等制高點,右側是白崖台等山嶺。在關前,是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狹窄溝道,是伏擊殲敵的理想地。[3][4]
編輯本段作戰計劃
平型關戰役部署圖
1937年8月28日,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表示抗戰決心,把行營(前線總指揮部)設於雁門關下的嶺口村一所窯洞,並同行營人員及八路軍總政委周恩來會商,制定了《第二戰區平型關戰役計劃》。其「作戰方針」為:「本軍以利用山地殲滅敵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於天鎮、陽高、廣靈、靈丘、平型關各地區,以一部控制大同、渾源、應縣附近,以策應各方面之戰斗,相機轉移攻勢。」 [5]
編輯本段兵力部署
平型關正面
平型關戰斗中八路軍向日軍猛烈射擊
由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在大營前指揮孫楚的第33軍和高桂滋的第17軍及第73師(73師是孫楚指揮的,布防區域與17軍連接),布防於平型關、團城口南北線上,右起五台山東北,排列獨立旅3旅、73師、獨立旅8旅於平型關正面;北面團城口內並列17軍的84師和21師各就已設陣地,掩護雁北各部撤入雁門山、恆山以內,先憑險阻擊並消耗敵人,再主動向南轉移,分從大營、沙河隱入五台山,為南機動兵,待機出擊。[2]
雁門關北側
八路軍第--五師與日軍展開肉搏戰
主戰場的北側依恆山、雁門山為屏障,除置劉茂恩第15軍於恆山外,以34軍第101師和梁鑒堂旅分守北婁口、茹越口間的已設陣地。重點於繁峙北的茹越口,從太原來的姜玉貞旅到繁峙以北地區歸入34軍序列。 以王靖國19軍及方克猷旅到附屬山野炮各一團右連接34軍扼守五斗山、馬蘭口、虎峪口至雁門關、陽方口間的已設陣地,保持重點於代縣、雁門關間。姜玉貞之獨立旅先控制陽明堡,對雁門關重點策應。[2]
決戰地帶
平型關戰斗群眾組織架隊搶救傷員
沙河及繁峙城間地區為決戰地帶。以劉潭馥200獨立旅附山炮營置於沙河鎮東,占廣大正面,東連孫楚兵團,北連劉茂恩軍,對從平型關方面入侵之敵人以逐次抵抗方式誘至繁峙,使之膠著於繁峙城東的主決戰陣地前。以第一、二預備軍各附一個山炮營於繁峙城的南北線上,以五台山的北台頂、繁峙城垣、恆山頂為支撐點,構成對平型關方面入侵之敵的堅強抵抗陣地。第一預備軍在南,保持重點於五台山北麓;第二預備軍在北,保持重點在繁峙城,吸引敵人使之膠著於主陣地前,以利於南北機動兵團鉗擊。[2]
機動兵團
平型關大捷八路軍戰士凱旋而歸
傅作義指揮31軍、15軍為北機動兵團,從繁峙展開,孫楚指揮以17軍為主力的南機動兵團,從團城口一帶出擊,以孟憲吉旅及73師抄襲平型關,斷敵後方。 閻錫山把這個部署自詡為「口袋陣」。他特別重視口袋底陣地,親召陳長捷、郭宗汾兩軍長到嶺口行營,面授要領,並命令他們同到繁峙、沙河間周密勘察主陣地,同時派高參到平型關、團城口、恆山等處,向孫楚、劉茂恩、高桂滋等傳達指示,又把屢違節制、不肯力戰的原61軍軍長李服膺拘押起來,以肅號令。[5] [2]
編輯本段指揮人員
平型關戰斗繳日軍大批輜重武器
總指揮: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前期),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後期)。 第33軍:軍長孫楚(前期實際總指揮),下轄73師,師長劉奉濱;獨立旅3旅,旅長章拯宇;獨立旅1旅,旅長孟憲吉。 第15軍:軍長劉茂恩,轄64師,師長吳庭麟;65師,劉茂恩兼。 第17軍:軍長高桂滋,轄21師,師長李仙洲;84師,高桂滋兼。 第35軍:軍長傅作義,轄211旅,旅長孫嵐峰;218旅,旅長董其武。 第61軍:軍長陳長捷,轄208旅,旅長呂瑞英;217旅,旅長梁春溥;新編第4旅,旅長於鎮河。 第2軍:軍長郭宗汾,轄71師,師長郭宗汾;202旅,旅長陳光斗;214旅,旅長趙晉;新編獨立1旅,旅長陳慶華。 第34軍:軍長楊澄源,轄196旅,旅長姜玉貞;203旅,旅長梁鑒堂(此兩旅包括旅長在內幾乎全部犧牲)。 第19軍:軍長王靖國,以三個旅兵力守代縣,外加炮兵團附歸19軍序列,騎兵軍以三個騎兵師置於集寧一帶。 第8軍:115師,師長林彪;120師,師長賀龍。分別於平型關、忻口、原平一帶展開。另有劉汝明軍駐蔚縣一帶。[5][2]
編輯本段戰役經過
國共軍隊為御外侮協同作戰
平型關大捷
為了協調各部隊行動,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以及副長官朱德、黃紹、衛立煌、周恩來、彭德懷等多次會商作戰計劃。周恩來、彭德懷和閻錫山在嶺口村傍山坡一個窯洞里進行長時間會談。周恩來分析形勢,指出雖然敵人強大,但只要動員全民,團結奮斗,就可削弱敵人,壯大自己,最後打敗日軍。閻錫山要求周恩來協助制訂第二戰區作戰計劃。 周恩來洞察時局,成竹在胸,只用一天時間就擬定了計劃。閻錫山驚佩不已,連嘆:「寫得這樣快,這樣好,如能這樣打,中國必勝。」 1937年9月11日,日軍犯廣靈。孫楚的73師被迫退至平型關南翼,閻錫山急調孟憲吉旅搶守平型關。孟旅於19日趕至平型關,與進攻之日軍激戰兩晝夜,日軍攻勢頓挫,專攻團城口。八路軍115師於6月20日迅速越過五台山向靈丘急進,22日從平型關南翼潛出,隱伏於靈丘以南的太白山區,24日在平型關東20里的東河南公路兩側地區部署對敵後的抄擊。115師派到大營同孫楚聯絡的高參袁曉軒把115師進入敵後的進展情況通知孫楚,希望平型關各方面友軍和八路軍的敵後抄襲適時配合,爭取平型關圍殲敵人的勝利。[2]
團城口激戰失守,郭宗汾出擊被圍
閻 中國軍隊在台兒庄進行巷戰
錫山得知八路軍進展情況後,即派預備軍加強平型關北翼的出擊力量。孫楚為配合115師抄襲敵後,即令郭宗汾的預備第2軍聯系團城口高桂滋指揮的84師出擊。23日夜,敵人曾對東西跑池高地發起猛攻,高桂滋部反攻,傷亡近兩千人,損失慘重。 高桂滋認為八路軍配合圍殲板垣師團,實際上是一種虛構的空想,同時也認為孫楚師有意犧牲他們以便晉軍獨占風頭。於是他不顧大局,於9月24日擅自放棄團城口陣地,讓郭軍貿然出擊。 郭宗汾軍對團城口失守一事一無所知,仍以陳光斗旅附山炮一連向六郎城進擊,擬帶動21師與挺進大、小寒水嶺的115師聯合行動,繞擊敵側後。以第2軍主力沿迷回村和東西兩跑池一線,越過高桂滋84師陣地,攻平型關敵後。 主力縱隊接近迷回村時,便向東西兩跑池村分進。25日拂曉前,郭軍通過澗頭、迷回村前進時,突然遭受來自團城口方面工事里機炮火力猛烈襲擊,郭部大亂,還以為高桂滋部聯絡不當。受到更猛烈的打擊後,才知高部已悄然撤離。團城口、鷂子澗和東西兩跑池一帶陣地都被日軍佔領,郭軍主力被壓迫於迷回、澗頭一側。 經連續苦戰,郭軍損失三分之一左右,官兵極度疲憊。幸虧此時115師於平型關敵後的東河南以西地區伏擊敵人獲得大捷,一部挺進於大、小寒水嶺上,使得郭軍被隔於六郎城之旅可以依為掎角,相互牽制鷂子澗敵人的行動,保證了郭軍主力未被全包圍,得於迷回、澗頭間占穩了敵人通往後方公路的側面陣地,鉗制了東西跑池之敵,使之不敢直撲大營。[2]
平型關大捷
9月14日,115師先頭部隊進抵大營,派出偵察部隊調查平型關地區地理情況和敵情,為平型關殲敵做各種准備 平型關戰斗中八路軍115師指揮所
。23日,林彪、聶榮臻在上寨召集幹部會議,作出初步計劃。24日,第二集團軍、第六集團軍送來「平型關出擊計劃」,擬定71師附新編第2師及獨立8旅一部配合115師向平型關以東的日軍出擊。 24日晚,林彪在電話上同孫楚說:「萃崖(孫楚字),我師已達目的地,准備明日拂曉出擊,請你們派部隊協助,先把此股敵人殲滅。」孫楚答:「好極了,我命郭宗汾師長率4個團從平型關左翼出擊。」 林彪師長即命令部隊25日零時出發。戰士們頂著狂風暴雨,涉急湍山洪,在拂曉前到達了指定地區,把全師主力布置在平型關到東河南鎮10餘里長的公路南側山地邊緣上。343旅之686團位於白崖台附近,左側是685團,右側是687團,口袋底是第33軍之獨立8旅,115師第344旅,687團斷敵退路並打援敵,688團作為預備隊。這一部署使得進攻平型關的敵人完全處於包圍圈伏擊之中。八路軍同時又以一部從關溝出發,主動接應郭宗汾的出擊部隊。 此時戰士們只著單軍裝,又破又爛,經半夜冒雨急行軍,被汗雨濕透。晉北9月下旬夜間氣溫已很低(9月19日中秋節,平型關、恆山、雁門關一帶曾降大雪),戰士們又冷又餓,但伏於濕地、山岩上待命,士氣高昂。 25日晨5時半左右,敵第一輛汽車進入伏擊圈,聶榮臻傳令:沉住氣,無命令不許開火。等敵後板垣師團第21旅團千餘人及汽車、大車300餘輛進入伏擊圈後,115師某團5連連長曾賢生率全連首先向敵沖殺,用手榴彈炸毀敵人最後一輛汽車。敵人退路被截斷,於是拚命沖殺,反復爭奪公路兩側制高點——老爺廟。敵人爭奪失敗,預示著被圍殲的滅頂之災,於是企圖沖破獨8旅陣地逃命。獨8旅把一線配備改為縱深配備,拚死抵抗。 激烈的戰斗持續到27日白天,敵人終未能沖破包圍,敵板垣師團21旅遭殲滅性打擊。因為敵人死不繳械,千餘日軍全部被擊斃,中國軍隊傷亡也很嚴重。據阮受賢回憶,115師約有900人傷亡,《抗戰以來的八路軍、新四軍》一書認為:中國軍隊團營幹部五人負傷,以下近千人傷亡。第5連百名壯士,凱旋時只剩30多人,連長曾賢生壯烈犧牲。戰斗極為殘酷,獨8旅3個團一個補充營5000多人,損失一個團。 平型關大捷,殲敵1000多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這是中國抗戰開始後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它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它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遲滯了敵人的進攻,迫使敵人進至渾源和保定的一部分兵力轉移到平型關方向,因而有力支援了平漢鐵路和同蒲鐵路友軍的作戰,使已陷入敵圍的出擊部分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於被殲之險厄。[2]
團城口反攻戰
郭宗汾部被圍後,閻錫山鑒於楊愛源、孫楚缺乏統御各軍的能力(高桂滋擅自棄守團城口,致使郭宗汾部出擊被圍),遂令傅作義進至大營,負責平型關戰役的總指揮,並調陳長捷61軍急援平型關。61軍到達後,以梁春溥旅程繼賢團攻擊澗頭敵人,程團士氣高漲,一氣沖上迷回北山,敵兩次反撲,均被擊退。陳長捷軍呂瑞英旅之劉崇義團攻佔西泡池,救出困守的郭軍一部,又攻東跑池。入夜,雙方對峙。
鷂子澗激戰
26 平型關戰斗前,聶榮臻在前線偵察
日,日軍為阻擊陳61軍進攻,從鷂子澗和平型關正面抽兵來援(故團城口反攻戰實有利於26日115師殲日軍500餘人的戰斗)。佔領迷回北山的程團官兵曾屢次上書請戰,為國殺敵立功。該次一舉攻下迷回北山,連挫敵人反撲之勢,不待旅部主力到來,即如脫弦之箭,一舉佔領鷂子澗。 鷂子澗,位於團城口和迷回村之間,是平型關西路屏障,向西南經迷回、澗頭、齊城可達大營、沙河一線,進入山西中北部,構成對繁峙、代縣、忻口的威脅,所以敵人必拚死爭奪此據點。26日,日軍集中優勢火力,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向程部反撲,程團長指揮士兵與敵人肉搏拼殺。由於兵力懸殊,敵人沖入村內,程團無一人後退,和敵人逐院爭奪。敵援軍不斷增加,程團彈盡援絕,全團官兵近千人,包括團長程繼賢全部壯烈犧牲。程團屢立戰功,以未滿千人與超過一個聯隊的強敵拼殺,令敵膽寒,為大部隊殲敵贏得了戰機,程團長英雄事跡可歌可泣。[2]
東跑池血戰
東跑池位於平型關偏東北,為保平型關正面要點,孫楚33軍之獨立8旅在此布防,從9月23日到26日,雙方反復爭奪東跑池,來來回回,形成拉鋸戰。據當時的一營營長回憶:他親眼看到山坡上的敵屍累累。27日,孟憲吉旅長親到陣地督戰,看到一營血戰5晝夜,原有500多人的一營,只剩148人,遂令622團接防。
茹越口失守,全線撤退
中國共產黨在部署對平型關之敵的圍殲決戰,敵東條縱隊乘平型關鏖戰之機,於9月28日一舉突破恆山、雁門關的接合部茹越口,楊澄源的34軍退入繁峙。為保衛平型關戰場安全,梁鑒堂旅長親率僅有的一營人沖殺,企圖奪回山口,但是兵力太少,梁旅長和大部分官兵犧牲,王靖國又急命方克猷旅長反攻茹越口,方旅長又被敵沖垮。29日,敵占繁峙城,嚴重威脅中國軍隊主戰場側後。9月30日,閻錫山召集前線將領會議,決定全線撤退。10月2日夜,全線開始撤退,平型關撤退,平型關戰役結束。[6]
編輯本段戰役結果
平型 今日平型關
關之戰歷時一個月(從9月3日制定作戰計劃到10月2日全線撤退),戰場綿延數百里,中國軍隊投入兵力10多萬人,達11個軍,歷經大小戰斗數十次。據日本軍方顯然縮小了的資料記載,日軍死傷8562人。中國軍隊傷亡尚無確切統計,但大大超過日軍則無疑。該次戰役有作戰計劃、作戰方針,有戰略目標及戰役目標。據此可斷,平型關之戰是一中等規模的戰役,忽視它作為戰役的地位和作用,既不科學,也不公正。 平型關戰役遲滯了日軍進攻,打亂了敵人侵華計劃。戰役中,國共軍隊相互配合,創造了像平型關大捷這樣光輝的戰例。國民黨軍隊出現了像程繼賢團、梁鑒堂旅(茹越口之戰)、姜玉貞旅(平遠之戰)這樣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部隊,成為華夏禦侮史上的壯麗篇章。 平型關戰役是國共合作、共創民族抗戰偉業在戰役上配合的典範。從閻錫山把指揮部設於嶺口,到與八路軍總政委周恩來、副總司令彭德懷共商作戰計劃;從高桂滋、陳長捷軍在平型關正面布陣迎敵,到115師抓住友軍制敵之機,奇襲板垣師團第21旅團;從團城口程繼賢全團殉國予敵重創,減輕115師壓力,到115師派部隊迎接郭宗汾軍,使之免遭圍殲;從閻錫山接受周恩來建議,建立戰地動員會,到115師吸收友軍陣地戰、阻擊戰經驗,整個戰役過程中無不閃爍著民族團結精神的光輝,體現出在民族團結、共赴國難的旗幟下,相互取長補短、共謀民族大業的胸懷和氣魄,同時也為新形勢下的國共合作積累了經驗。[6][2]
編輯本段戰役意義
平型關戰斗要圖
平型關戰役是中國抗戰以來中國共產黨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平型關戰役消滅日軍1000多人,從整個抗日戰爭的歷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動全國,意義深遠。 第一,抗戰以來,中國軍隊英勇奮戰,但沒有獲得很好的戰績。其時,南線的淞滬會戰一直處在膠著狀態,中國軍隊傷亡嚴重。保定、石家莊等大城市和平漢、津浦路北段的大片土地迅速淪陷,閻錫山的晉軍也是連續喪師失地。平型關戰斗干凈利索地消滅千餘日軍,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因此,國民黨政府稱:「此為華軍在平綏線之空前勝利。」它給予在侵華以來橫沖直闖的日軍沉重的打擊,尤其因為打擊的是日軍的王牌師團,因此這個打擊就對日軍特別沉重,也就特別有意義。而它更重大的意義,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正如時任國民黨第二戰區戰地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續范亭所指出的:平型關戰役的特別意義,「在於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中國人民的士氣。」 第二,平型關戰役對日軍的痛擊,既打破了日軍突破平型關、打擊中國第二戰區部隊,從右翼配合日軍華北主力在平漢路作戰的戰略企圖,又頓挫了日軍向山西腹地深入的進攻勢頭,挫傷了日軍的銳氣,使之再不敢貿然深入,為中國方面部署忻口會戰提供了時機,從而也就有力地支援了中國正面軍隊的抗戰。 第三,八路軍以遠遠不如國民黨軍隊的簡陋裝備,用甚至當時民間武裝都看不起的武器,主動迎戰日軍的主力師團,並且首戰大捷,突出地顯示了八路軍的戰鬥力,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八路軍的威信,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威信。 第四,平型關戰役增進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對抗日戰爭規律的認識。毛澤東根據平型關戰役的經驗,在1937年9月29日進一步提出八路軍的作戰方針:「根本方針是爭取群眾,組織群眾的游擊隊。在這個總方針下,實行有條件的集中作戰。」不久,他把它概括為「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和運動戰」,從而完善了中國共產黨對領導抗日戰爭的作戰指導思想。[7][2]

⑷ 電視劇血戰平型關

愛奇藝視頻播放

⑸ 平型關戰役我國參戰部隊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15師
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戰場後首戰大捷,同時也是全國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八路軍出師華北挺進山西之際,日軍第5師團在察哈爾派遣軍的配合下,正沿平綏路進攻長城沿線,企圖南下進攻太原,奪取山西腹地,並從右翼配合華北方面軍在平漢路的作戰。中國第2戰區制定了沿長城各隘阻擊日軍的作戰計劃,在平型關方面,決心集合重兵殲滅來犯之敵,並請求八路軍配合側擊日軍。為了配合友軍作戰,保衛山西,振奮八路軍軍威,八路軍115師成功進行了平型關伏擊戰,取得首戰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據作戰計劃,八路軍115師開赴平型關附近。平型關位於山西省東北部,是晉東北的一個咽喉要道,兩側峰巒迭起,陡峭險峻,左側有東跑池、老爺廟等制高點,右側是白崖台等山嶺。在關前,是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狹窄溝道,是伏擊殲敵的理想地。2日,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團一部,由靈丘向平型關進犯,並佔領東跑池地區。23日,115師決心抓住日軍驕橫、疏於戒備的弱點,利用平型關東北的有利地形,以伏擊手段殲敵,並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進行深入的戰斗動員。24日深夜,115師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進入白崖台等預置好的戰斗陣地。25日拂曉,日軍第五師團第21旅後續部隊乘汽車100餘輛,附輜重大車200餘輛,沿靈丘——平型關公路由東向西開進。7時許,該部全部進入第115師預伏陣地。第115師抓住戰機,立即命令全線開火,並乘敵陷於混亂之際,適時發起沖擊。115師一部殲敵先頭,阻其沿公路南竄之路;一部分割包圍日軍後尾部隊,斷其退路;一部沖過公路迅速搶占老爺廟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斷先期佔領東跑池的日軍回援;一部阻斷日軍第五師團派出的增援部隊。經過激烈戰斗,全殲被圍日軍,大獲全勝。

此戰,取得重大戰果。八路軍115師共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火炮一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平型關大捷在日軍長驅直入、國民黨軍隊節節後退的形勢下,有力打擊了日軍的瘋狂氣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全國人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從而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消息傳開,全國各界莫不歡欣鼓舞,紛紛發來賀信賀電,大大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同時在整個戰略上,為忻口作戰贏得了准備時間,有效地鉗制了日軍第5師的行動,並且從側翼支援了平漢路的作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供稿)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延安頌》電影 《太行山上》http://vod.r51.net/zhanzheng/2007-05-03/1178130020d79232.html 再現了平型關大捷,長期以來人們對此事的認識失之籠統,甚而存在偏頗。請看平型關大捷真史
平型關戰斗,又稱平型關戰役、平型關大捷,是抗戰時期一次轟動全國的戰斗。但長期以來,有些人對這次戰斗的具體情況不甚了解,甚至存在一些不正確的認識。因此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實真相。

平型關戰斗是彭德懷提出設想,八路軍總部批准,毛澤東同意,林彪具體部署和指揮進行的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在8月下旬改編為八路軍,迅速出師山西抗日前線。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周恩來、彭德懷等先行入晉,與統治山西的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協商聯合抗日的有關問題。此時,日本侵略軍已長驅入晉,閻錫山頗想倚重八路軍,因此,雙方迅速達成了八路軍運用運動戰和游擊戰的戰術打擊日軍、配合友軍的協議。商談中,閻錫山提出了計劃在平型關、沙河、繁峙一線與日軍作戰的方案,要求八路軍予以配合。就此,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提出了八路軍的配合方案:以友軍堅守平型關正面,八路軍一一五師隱蔽集結於敵前進道路的側面,從敵側後夾擊進攻平型關之敵。閻錫山表示同意。

9月下旬,八路軍出發時分赴各地的主要領導人朱德、彭德懷、任弼時、左權等匯集一起。9月21日,中共中央軍委前方分會召開會議,討論山西戰局和八路軍的作戰計劃。彭德懷在會上說明了配合友軍側擊進攻平型關之敵的意見,得到與會者的一致贊同。據此,八路軍總部制定了作戰訓令。9月23日,朱德、彭德懷向一一五師下達了「一一五師應即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的命令。與此同時,八路軍一一五師作為先遣部隊風雨兼程於9月下旬挺進到平型關附近。跟隨先頭部隊推進的林彪,在到達平型關附近後,根據對地形的勘察和對敵情的分析,也向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提出了集中兵力打一仗的建議。

人們可能不大清楚毛澤東對平型關戰斗的態度,實際上毛澤東是有明確表態的。在八路軍出動後,毛澤東曾連續發出指示,要求實行戰略轉變,但這是針對部分將領「回想過去的味道」、希望大打運動戰而忽略游擊戰而提出的,並不是反對集中兵力進行條件具備的運動戰。早在洛川會議上,毛澤東在強調獨立自主山地游擊戰的同時,就指出:這個戰術「包括有利條件下消滅敵人兵團與在平原發展游擊戰爭,但著重於山地。」在接到彭德懷及林彪的戰斗設想後,毛澤東進行了反復的研究,於9月21日回電,同意前方提出的以一旅集中、相機給敵以打擊、暫時不分散的意見。毛澤東的批復對平型關戰斗的進行是至關重要的。

平型關戰斗,是由林彪具體指揮的。在平型關戰斗中,林彪幾次踏勘平型關的地形,選擇了日軍必經之路而又非常適宜進行伏擊戰斗的戰場,制定了以兩個團截擊和分割行進中的敵人,以1個團斷敵退路,一獨立團和騎兵營阻擊敵人增援部隊,以1個團為預備隊的作戰部署,在現場機動指揮戰斗的進行。作戰中,他突破了原先提出的動用1個旅的計劃,實際是使用了全師的兵力,這是根據實際情況而採取的變更,也反映了他希望大打一仗、獲得重大戰果的心理。隨機應變,是軍事指揮中經常發生的事情,因此應該是允許的,而這一變更對平型關戰斗的勝利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總之,平型關戰斗的勝利,是中央軍委總部署和八路軍一一五師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的結果,與林彪的指揮也是分不開的。

平型關戰斗是在閻錫山提出的作戰方案之內部署的,但是由八路軍獨立進行的,國民黨軍隊的怠戰影響了戰果的擴大

如前所述,平型關戰斗雖是在閻錫山計劃的作戰方案框架下進行的,但是八路軍獨立進行的。以敵後游擊戰和運動戰配合國民黨的正面作戰,是國共合作後中共代表與國民黨中央的蔣介石、何應欽和山西實力派閻錫山商討達成的一個基本協議;而八路軍實行獨立自主的敵後游擊戰和運動戰,則是這個協議的基本內容。平型關戰斗,八路軍信守了這個原則。平型關戰斗的計劃、部署,使用的兵力和戰斗的進行,都是八路軍一一五師承擔的,戰斗過程中,沒有國民黨軍隊參戰,也沒有國民黨軍隊對日軍的牽制。本來是應該有國民黨軍隊配合的,但當八路軍在平型關打響後,卻沒有給予配合。一一五師曾數次派人與附近的國民黨軍隊聯系,但都沒有結果。平型關戰斗結束後,按照與國民黨軍隊的約定,八路軍一一五師參戰部隊立即向平型關正面的東跑池日軍逼進,並在當日黃昏搶佔了東跑池周圍的高地,將日軍包圍在東跑池一帶的盆地。但是國民黨軍隊卻沒有按照計劃出擊。時任三四三旅六八五團團長的楊得志回憶說:按照預定計劃,國民黨軍應和我們同時出擊,在我們消滅公路上的敵人以後,轉向東跑池,配合他們全殲垣師團。不料想,我們和兄弟團隊跑到東跑池包圍了敵人,卻不見一個國民黨兵的影子,原來他們根本就沒有出擊。國民黨軍隊的怠戰,使該地的日軍未能被殲,平型關戰斗的戰果未能得到擴大。

平型關戰斗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共產黨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影響深遠

平型關戰斗消滅日軍1000多人,從整個抗日戰爭的歷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動全國,意義深遠。第一,抗戰以來,中國軍隊英勇奮戰,但沒有獲得很好的戰績。其時,南線的淞滬會戰一直處在膠著狀態,中國軍隊傷亡嚴重。保定、石家莊等大城市和平漢、津浦路北段的大片土地迅速淪陷,閻錫山的晉軍也是連續喪師失地。平型關戰斗干凈利索地消滅千餘日軍,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因此,國民黨政府稱:「此為華軍在平綏線之空前勝利。」它給予在侵華以來橫沖直闖的日軍沉重的打擊,尤其因為打擊的是日軍的王牌師團,因此這個打擊就對日軍特別沉重,也就特別有意義。而它更重大的意義,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正如時任國民黨第二戰區戰地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續范亭所指出的:平型關戰役的特別意義,「在於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我們的士氣。」第二,平型關戰斗對日軍的痛擊,既打破了日軍突破平型關、打擊中國第二戰區部隊,從右翼配合日軍華北主力在平漢路作戰的戰略企圖,又頓挫了日軍向山西腹地深入的進攻勢頭,挫傷了日軍的銳氣,使之再不敢貿然深入,為中國方面部署忻口會戰提供了時機,從而也就有力地支援了中國正面軍隊的抗戰。第三,八路軍以遠遠不如國民黨軍隊的簡陋裝備,用甚至當時民間武裝都看不起的武器,主動迎戰日軍的主力師團,並且首戰大捷,突出地顯示了八路軍的戰鬥力,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八路軍的威信,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威信。第四,平型關戰斗增進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對抗日戰爭規律的認識。毛澤東根據平型關戰斗的經驗,在1937年9月29日進一步提出八路軍的作戰方針:「根本方針是爭取群眾,組織群眾的游擊隊。在這個總方針下,實行有條件的集中作戰。」不久,他把它概括為「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和運動戰」,從而完善了我黨對領導抗日戰爭的作戰指導思想。

註:平型關大捷與平型關戰役是兩個經常被混淆卻全然不同的概念。平型關戰役是我晉綏軍在平型關一帶縱深對日進行的防禦作戰,是太原會戰的一個重大戰役,此戰役最終因日軍突破平型關關口而失敗;平型關大捷指的是在平型關戰役中我八路軍為配合晉綏軍的平型關戰役而進行的短時間小規模的伏擊戰,戰場范圍在平型關以西的喬溝沿線和廣靈方向的駐馬嶺地區,戰鬥成功伏擊了企圖通過平型關的日軍,全殲日軍第21旅團輜重部隊約1000人,八路軍傷亡600餘人,成為全面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對日作戰的勝利。

閱讀全文

與血戰平型關電影歌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神之子高清 瀏覽:463
美國電影裸什麼位置 瀏覽:664
女孩見網友遇險的電影 瀏覽:783
經典高分愛情電影 瀏覽:104
電影觀後感英語作文1 瀏覽:936
韓國電影秘密2009中文字幕版 瀏覽:68
如何轉載電影上頭條號 瀏覽:490
看電影除暴 瀏覽:872
妖魔鬼怪電影國語 瀏覽:362
電影院看電影謝幕圖片 瀏覽:905
電影回頭是愛演員表 瀏覽:781
韓國電影姐姐2線觀高清 瀏覽:984
歐美電影片段怎麼剪輯 瀏覽:789
鍾發粵語電影 瀏覽:244
哪裡能看藻海無邊的電影 瀏覽:826
湯姆和傑瑞真人版電影演員表 瀏覽:996
電影演員女洗衣液廣告 瀏覽:435
電影網站放香港伺服器安全嗎 瀏覽:996
手機看電影你看得懂的 瀏覽:621
天天高清看看電影院 瀏覽: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