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星球大戰,拍成電影的有哪些啊好像還有什麼「前傳」有幾部也拍成電影了
建議你按照上映時間來看,如果按上映的時間順序是《新希望》《帝國反擊戰》《絕地歸來》 前傳:《幽靈的威脅》(又譯魅影危機)《克隆人的進攻》《西斯的反擊》
但是拍三部前傳之前盧卡斯影業與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達成協議,決定重新發行加強版《星戰三部曲》錄像帶,同時宣布《星際大戰》將以特別版形式重新上演以慶祝《星際大戰》二十周年慶。
1995·8·29THX重新製作的加強版《星戰三部曲》錄像帶上市。
1996·1·31《星戰三部曲》最後一次以原有的形式發行錄像帶,兩千兩百萬份的拷貝在北美鋪貨,另有八百萬份配給到其它國家。
1999年第一部前傳出現
現在從網上下載的一般都是加強版,加強版在開始的序幕上將Ⅰ Ⅱ Ⅲ分別改為Ⅴ Ⅵ Ⅶ ,《絕地歸來》的最後畫面的演員也變成適應後傳的了。
正傳電影:《幽靈的威脅》(又譯魅影危機) • 《克隆人的進攻》 • 《西斯的反擊》 • 《新希望》 • 《帝國反擊戰》 • 《絕地歸來》
衍生電影: The Star Wars Holiday Special •《小奇兵 (電視電影)》 • 《魔星傳奇》 • The Great Heep• 《星球大戰動畫:克隆人戰爭》
電視劇集: 《外星一對寶》• 《小奇兵 (動畫)》 • 《克隆戰爭2D動畫版》 • 《克隆戰爭3D動畫版》 • 《星球大戰電視劇》
❷ 星球大戰及星球大戰前傳六部電影的名字與劇情簡介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六集《星球大戰》的劇情,就是一個男人墮落了、然後被兒子喚醒的故事。也就是說,《星球大戰》的真正主角,是阿納金·天行者/達斯·維德。
① 星球大戰前傳1: 魅影危機(1999年)
② 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 (2002年)
③ 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反擊 (2005年)
④ 星球大戰正傳1:新希望 (1977年)
⑤ 星球大戰正傳2:帝國反擊戰 (1980年)
⑥ 星球大戰正傳3:武士歸來 (1983年)
《前傳1》阿納金出世
星元前250年,一些貿易星球成立了貿易聯邦,這批傢伙就是跟《星戰前傳》系列中組織機器人軍團跟共和國打仗、最後被阿納金屠殺的那群難看的外星人。
星元前32年,《星戰前傳1魅影危機》開始,貿易聯邦不滿銀河共和國對他們的船收稅,派出機器人軍團進攻兩國邊緣的納布星。
本系列女主角、納布星女王帕德美·阿米達拉到共和國求援不成,間接地幫助帕丁議員成為共和國議會議長。而帕丁議員的真實身份其實是這一代的西斯大君——達斯·西帝。
這里要解釋一下,嚴格意義上的共和政體與民主無關,而是不同團體的代表一起決定國家大事。在這里,作為共和國成員的各個星球喜歡用奴隸制或是君主制都行,只要在共和國大事上服從議會就可以了。就好像《笑傲江湖》里各種邪魔外道結盟攻打少林寺,盟主令狐沖只能約法三章,沒辦法約束手下隨地大小便之類的不文明行為。
最後,帕德美在納布星土著「剛剛人」的幫助下奪回納布星,絕地武士奎剛和他的徒弟奧比王以及他們在沙漠星球塔圖因撿到的天才兒童阿納金·天行者成為決定性的力量。
絕地武士有先知能力,奎剛一眼認定阿納金是消滅西斯、令原力和宇宙恢復平衡的天才。而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只不過他只看到了結局,沒看到過程——阿納金先毀了絕地武士團和共和國,然後才在36年之後殺掉了達斯·西帝,自己也隨後死去,令西斯滅絕。
在納布星之戰中,奎剛被西斯學徒達斯·魔所殺,而達斯·魔則死於奧比王之手。
《前傳2》愛情與戰爭
《星戰前傳1魅影危機》之後,共和國和貿易聯邦的戰事打了10年,帕丁議長/達斯·西帝藉助危機獲得了更多的權力。
星元前22年,阿納金已經是一個武功高強、地位低下的年輕人,他的能力超過了師傅奧比王,身份卻還是學徒。絕地武士理事會對他始終不大放心。而阿納金的行為也確實不夠「光明」,他回塔圖因看家裡人,發現母親被「沙人」害死,一怒之下殺掉了整個沙人部落。
帕丁議長/達斯·西帝指使自己的新徒弟、共和國的杜庫伯爵造反、投向貿易聯盟,暗殺帕德美。這一事件給了兩個人機會,阿納金就此跟帕德美開始了《保鏢》式的戀愛,帕丁則借機說服議會,授予他等於獨裁的「緊急權力」,然後他建立了只聽命於自己的克隆人軍團,並取得了對貿易聯邦的決定性勝利。一向「光說不練」的尤達大師也在這一戰中第一次拔劍。
《前傳3》英雄的墮落
為還沒看過本片的觀眾考慮,這里不泄露過多情節,這一集就是個年輕人誤入歧途、投身邪派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星元前19年,銀河共和國變成銀河帝國,達斯·西帝成為皇帝,絕地武士被大屠殺,只有尤達和奧比王躲了起來。阿納金·天行者成為《星球大戰》三部曲中的反派達斯·維德,銀河帝國開始製造終極武器「死星」。他和帕德美的龍鳳胎盧克和雷婭被分別送給雙方的親友收養。
在這對未來主角的童年時代,人氣很高的機器人搭檔——沉默能乾的R2D2和一無所長的話癆C3PO還有一段獨立的冒險故事,被拍成了單獨的動畫片《星球大戰·機器人》。
《星戰1》第二代登場
星元前1年,反抗帝國的勢力組成反叛同盟軍,阿納金和帕德美的女兒雷婭公主成為其中的骨幹。
星戰元年,《星球大戰》開幕,雷婭搶到了「死星」的結構圖,卻在歸途中被帝國軍俘虜。R2D2和C3PO流落到塔圖因,被盧克·天行者的叔叔買下。R2D2要尋找隱居在這里的奧比王,盧克跟著它來到星球上的偏遠地區。他們遇到了奧比王,奧比王說要把他培養成絕地武士。(小兄弟,我看你天庭飽滿,骨骼清奇,是個可造之材……)
然後他們找「銀河私掠者」漢·索羅(哈里森·福特靠這個角色成名)和喬巴卡租船,開始了拯救公主、摧毀死星的冒險。喬巴卡就是那個兩米高、嗷嗷叫的長毛怪,烏齊人在《星戰前傳3》中出場與貿易聯邦作戰,喬巴卡還曾幫助尤達逃亡。
摧毀死星的亞文戰役是這一集的高潮,奧比王被達斯·維德殺死,但死星也被摧毀,帝國軍敗了一陣。X戰機對鈦戰機的宇宙空戰成為電腦特效主宰商業電影的里程碑,也成為數款賣座游戲的主題。
《星戰2》我是你爸爸
反抗軍在冰雪星球霍斯星的基地被發現,帝國大軍壓境,「星戰」系列標志性的武器之一AT-AT步行戰車亮相,反抗軍大敗。
盧克按照奧比王遺命前往沼澤星球Dagobah尋找尤達大師繼續修煉——這也是武俠小說慣例,高手明知道有個高高手更適合教自己的徒弟,就是不肯承認技不如人,一定要死到臨頭才會說:我不行了,你去圈圈山叉叉洞尋找某某大師,學成武功,匡扶正義,順便給俺報個私仇……
漢·索羅、喬巴卡和雷婭則到「雲中之城」投奔漢·索羅當年混黑道時的兄弟蘭度,後者轉手就把他們賣給了帝國。盧克修煉出了先知能力,知道他們有難而趕來救援。雷婭等人趁機逃走,漢·索羅卻被落到了黑道仇家手裡。
達斯·維德砍斷了盧克右手,然後瓮聲瓮氣地告訴他「我是你爸爸」。盧克跳出「雲中之城」自殺,被雷婭等人救起。這個大壞蛋深沉地對主角說「其實,俺是你爹」的橋段,金庸先生也很喜歡用,《天龍八部》的三位主角有兩位受過這個刺激,虛竹雖然沒有大反派爸爸,但一個吃肉都會流淚的小和尚,突然發現老和尚掌門原來是自己爸爸……偶像破滅啊。
《星戰3》父親的救贖
為了救漢·索羅,雷婭、喬巴卡也落到了塔圖因黑幫老大賈巴·迪哈(那個像巨大蟲子一樣的惡心傢伙)手裡,雷婭公主的黃金比基尼女奴造型令一代青少年念念不忘。
盧克救下這些人後,回去找尤達完成學業。尤達很拽地說出了一句超級無厘頭的台詞:「啊,你的修煉已經完成了。」跟著又很深沉地說:「對啊,達斯·維德就是你爸爸,雷婭是你妹妹。」然後他老人家就死掉了。(由於當時只有盧克一個人在場,尤達到底是怎麼死的很值得推敲。)
接下來,最後一個絕地武士盧克與反抗軍一道攻打死星二號,並與帝國皇帝達斯·西帝和老爸達斯·維德決戰,達斯·維德最後良心發現,殺掉了達斯·西帝,完成了個人命運和原力的輪回。
❸ 內地未大爆 非星戰迷面前《星戰7》拿什麼圈粉
京華時報1月12日報道 (京華時報記者聶寬冕)9日,作為2016年開年的首波重點引進片,《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下稱《星戰7》)在內地開畫。這部遲到2周、北美人氣爆棚的巨片在內地首日就超過2億元,對於其他電影來說,有了這個成績已經要偷著樂,但放在《星戰7》身上,只能算作相對平淡。
早在影片上映前,業內就擔心這部在內地沒什麼粉絲基礎的系列影片,能否憑借新一集打開局面。不過,主創們此前接受京華時報采訪時,卻不擔心內地票房。新的《星戰》系列啟動後,後續影片幾乎一年一部,也許這部《原力覺醒》是他們對內地市場的一次試水。新的「星戰」粉絲正在成長當中,今天,我們就先帶您回顧一下「星戰」往事,以及它為何成為影史上最值得探討的現象級系列電影。
票房戰績東邊不亮西邊亮
上周六,最新一集的《星戰7》在內地開畫,首日票房1.94億,加上午夜場的入賬,累計2.1億,居《速度與激情7》的3.92億之後,為內地開畫第二高的成績。首周票房累計3.45億。這樣的成績在內地足以讓《星戰7》傲視其他引進片,但是不少人卻認為這個成績並不算十分理想。為什麼呢?讓我們反觀影片北美開畫後的票房成績。
《星戰7》在北美開畫時間是去年12月18日,
標準的聖誕檔影片。11月全球開啟的預售訂票活動就曾刷新北美票房預售紀錄,不少在線訂票網站更因訪問
量過大而陷入癱瘓,影迷對其的期待值可見一斑。正式上映後,影片首映當天就取得1.205億美元的驚人票房,其中點映場票房為5700萬美元,輕松刷新此前由《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保持的最佳首日、最佳單日、最佳周五、最佳點映場四項北美票房紀錄,也成為電影史上第一部單日票房突破1億美元的影片。接下來兩天依然保持爆棚勢頭,周五、周六、周日三天總共錄得2.38億美元票房,打破《侏羅紀世界》去年暑期創下的2.08億美元首映紀錄,創下北美首映票房新高峰。海外市場方面,影片同樣全線火爆,海外首周票房高達2.79億美元,全球總成績5.17億美元,相當於34億元人民幣。就在上周又傳出好消息,該片已經超越《阿凡達》,成為北美影史的票房新科冠軍。
不僅如此,影片在口碑方面也是勢如破竹。一年一度的美國電影學會(AFI)年度十佳電影片的評選,甚至為了讓會員能一睹該片(14日洛杉磯首映),特意延長了投票截止日期,隨後該片也無懸念上榜年度十佳。所以與北美全民空巷的觀影熱潮相比,《星戰7》在內地只能算是火了,但離大爆、成為現象級還差了那麼一截。
對於這樣的現象,影評人周黎明分享了他的觀影感受:「我略微有一點失望。當然這個影片不差,但是沒有我想像那麼好,沒有像《阿凡達》當年給我們的那種沖擊,那真的是心曠神怡的感覺。」他認為,《星戰7》基本上就是一部粉絲電影,這個詞本來是中國的概念,但是用在這部影片身上非常好。「當裡面某一個演員出場的時候,底下看到一些人喊,那個就是粉絲,這個演員出場本身就是巨大的賣點。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演員在之前的30多年前那個片裡面演什麼樣的角色,你是無感的。」
□《星戰》誕生記
曾經根本找不到投資
別看現在《星球大戰》的影史地位不容動搖,但誰能想到,第一部《星戰》上映前,它幾乎是一個笑話。上世紀70年代,電影特效行業很不景氣,沒人看好科幻電影。1973年,喬治·盧卡斯拿著自己寫的《星球大戰》劇本四處兜售,宣稱拍攝這部影片只需要800萬美元,卻連連碰壁。環球影業看了盧卡斯的手稿後,直接丟了回去:故事晦澀難懂。扮演漢·索羅的哈里森·福特都曾抱怨過盧卡斯的台詞根本說不出口,萊婭公主更是對自己頭上的兩個大包很不滿。傳聞當時在拍《教父》的弗朗西斯·科波拉,聽說盧卡斯要拍《星戰》後的反應也是完全不看好。
把劇本改了又改之後,盧卡斯終於找到了金主——20世紀福克斯。《星球大戰》最初被定於1976年聖誕節上映,但因為後期遇上困難,檔期不得不改到了1977年5月,但當時電影院還是不願意放映這部看起來就會賠錢的電影。20世紀福克斯不得不使出強賣的大招,如果不放《星球大戰》,就不給熱門影片《午夜情挑》的放映權。
上映的前一天晚上,盧卡斯整夜失眠了。但事實證明他真是多慮了,算上後來追加的投資,《星球大戰》總共才花了1100萬美元,最終卻賣出了將近8億美元的票房。很多年後,有人好奇地問,《星球大戰》系列,盧卡斯為什麼先拍四五六,
再拍一二三。這是因為當年的盧卡斯根本沒想到要拍續集,但觀眾的瘋狂完全超出了想像。第一部《星戰》上映三周內,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股價就翻了一倍。而現在,六部《星戰》已經成了地球上最賺錢的系列電影。2012年,迪士尼花了40億美元,才從盧卡斯手中買到了《星球大戰》的版權。
□星戰故事線
1父子親情是最終落點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六集《星球大戰》的劇情,就是一個男人墮落了、然後被兒子喚醒的故事。也就是說,《星球大戰》的真正主角,是阿納金·天行者/達斯·維德。
不算最新的這一部,該系列已經有六部上映,分別是《星球大戰前傳1:魅影危機》(1999年)、《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2002年)、《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反擊》(2005年)、《星球大戰正傳1:新希望》(1977年)、《星球大戰正傳2:帝國反擊戰》(1980年)、《星球大戰正傳3:武士歸來》(1983年)。
從劇情時間線上看,《星球大戰》的第一部應該是1999年上映的前傳1《魅影危機》,三部前傳主要講述了銀河帝國如何被西斯的邪惡力量所佔領,以及天行者阿納金墮入魔道、成為達斯·維德的過程。《魅影危機》中,用原力與光劍捍衛銀河和平的絕地武士,遭遇混入議會的邪惡組織西斯。絕地武士魁剛·金及其弟子奧比旺·肯奴比營救參議員帕德梅的過程中,遇見具有強大力量的小奴隸阿納金,他們幫助阿納金重獲自由,但在帶走他時遇到西斯的圍攻,魁剛不幸犧牲,奧比旺收阿納金為徒。
而在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與前傳3《西斯的反擊》中,銀河系已進入動盪的克隆人戰爭中,絕地武士與西斯不斷進行較量。另一條線則是阿納金與帕德梅相愛卻逐漸倒向黑暗。在前傳系列的最後,阿納金歸順西斯並被授予「達斯·維德」這個名字,帕德梅生下一雙兒女盧克與萊婭後死去。
盧克與萊婭也成為70-80年代上映的三部《星戰》的主角,這一系列講述了他們在共和國滅亡後,率領義軍艱難對抗邪惡銀河帝國的暴政,並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2最新一集:新朋舊友全都有
最新一集的《星球大戰》從時間線上接續了1983年上映的《武士歸來》,講述了義軍打敗銀河帝國軍的恩多戰役結束後,銀河系出現了兩個對立的新政權:「第一軍團」和「抵抗力量」。
第一軍團由最高領袖斯諾克(安迪·瑟金斯飾)領導,抵抗力量則由曾經的萊婭公主、現在稱萊婭將軍(凱麗·費雪飾)任領導人。傳說有一份地圖顯示了盧克·天行者(馬克·哈米爾飾)的隱居
地,雙方為了這份地圖而展開激烈大戰。第一軍團的沖鋒隊員芬恩(約翰·波耶加飾)與孤兒蕾伊(黛茜·雷德利飾)相遇,在逃離追殺途中救下了掌握著重要情報的球形機器人BB-8,並偶遇了已經老去但依舊勇猛的走私者漢·索羅(哈里森·福特飾),在他的指引下,兩人心中的責任感漸漸燃起。
《原力覺醒》距離上一部《星戰》系列電影上映已然過去了10年,片中除了新出現
的元素如男女主人公芬恩、蕾伊、BB-8、「第一軍團」、「抵抗力量」外,一些懷舊元素也貫穿其中。盧克·天行者、萊婭公主、漢·索羅也都請來了老版的扮演者出演,如今的他們早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但這也讓許多上了年紀的影迷感慨萬分。要知道,這三個角色並沒有出現在本世紀初上映的三部前傳當中,影迷們上一次看見他們的身影,已經要倒推到1983年了。
3為什麼那麼多外國人愛《星戰》
《星戰》系列堪稱美國國民電影,甚至有人說,美國沒有宗教,如果有,那就是《星球大戰》。為什麼那麼愛《星戰》?難道只是因為它是最早的科幻片之一?誠然,當上世紀70年代的觀眾看著
巨大的太空飛船從銀幕上緩緩駛過,的確被驚得目瞪口呆,但《星戰》的走紅,亦離不開當時的歷史背景,或者說是「情懷」。
上世紀70年代,越南戰爭讓美國人打了整整20年,戰爭相關的文獻和影視作品滲透了美國大眾文化,而在這20年中成長起來的美國人成為1977年《星球大戰:新希望》的主要觀眾。主人公萊婭公主是個美麗善良的花季女孩,受制於黑武士達斯·維達;而塔圖因星球上的天行者盧克是個普通的追夢男孩,對高科技和未來汽車的迷戀代表了大多數美國男孩。他發現萊婭公主輸入機器人R2-D2的死星設計圖之後,開始了為正義而戰的旅程。
反戰主題下,《星戰》的故事還包含了20世紀流行的所有美劇主流元素:男女主角錯位兄妹戀+英雄救美女+父子亦仇人,而漢·索羅的形象更像父親,楚巴卡就是他們的寵物。這四個人物就是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美國家庭,而主人公符合全世界對「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認同感。
《尋龍訣》導演烏爾善昨天分析了《星戰》系列的成功因素,認為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星戰》三部曲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對它的個人看法是三個關鍵詞:科幻、神話、肥皂劇。它其實是這三種非常不同的元素的巧妙結合。」
□主創訪談
「非星戰粉」也能看懂影片
盡管《星戰》的上映對國外影迷來說是件大事,但在中國內地卻是相對風平浪靜。6部《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只有兩部在中國上映過,其餘幾部都是通過電視和影碟傳播,完整看過6部的觀眾很有限,更不用說忠實的星戰迷了。若論在中國的知名度,《星球大戰》中如雷貫耳的天行者、萊婭公主、漢·索羅等絕對比不上近年來的漫威超級英雄。難怪美國媒體都在為《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的中國票房擔憂。
然而,幾位主創卻很樂觀。去年12月27日,《星戰7》曾在上海舉辦了盛大的中國首映禮,當時J·J·艾布拉姆斯攜製片人凱瑟琳·肯尼迪及男主角約翰·波耶加、女主角黛茜·雷德利一同亮相並接受采訪,表示不會為影片的內地票房擔憂。
導演J·J·艾布拉姆斯
要讓「非星戰粉」滿意就要帶來新氣象
談到影片在中國的票房期待,導演回憶,在上海首映時,他曾坐在觀眾席中和中國觀眾一起看完影片,觀眾反應熱烈,笑點和高潮都達到了預期,這讓他信心倍增:「歡笑、鼓掌、尖叫,無論是中國觀眾、北美觀眾,還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他們的時間點是一樣的。這種東西方的同步共鳴讓我感動。」他說,《星戰》系列的締造者喬治·盧卡斯也很喜歡這一集。
作為第一部非喬治·盧卡斯執導的《星戰》的導演,J·J·艾布拉姆斯對中國觀眾並不陌生,曾創作熱門美劇《迷失》《危機邊緣》等,電影導演處女作是備受好評的《碟中諜3》。
談到如何平衡「星戰」的老粉絲和新觀眾,他表示,「就像打造一個大都市,我們要把新的東西和歷史背景相融合,加上多元的元素,讓每個人都能融入其中,所以我們這次在大背景里用了新角色、新故事,大家都可以理解。」有粉絲猜測:三個新角色波·達默龍、芬恩和蕾伊,分別對應盧克·天行者、漢·索羅和萊婭公主。J·J·艾布拉姆斯表示:「相似的只是二男一女組合,但人物個性非常不同,我沒覺得他們有太明確的對應性。我們不想做太像『老三部』的人物,只是試圖帶回那些經典人物的精神。」而兩位新主角都是並不知名的新人,對於這樣的安排,J·J·艾布拉姆斯說是特意為之,因為「就是想選不是那麼典型的好萊塢電影的角色。」
製片人凱瑟琳·肯尼迪
甄子丹姜文《星戰》外傳中不打醬油
對於影片在中國的票房,《原力覺醒》製片人凱瑟琳·肯尼迪也並不擔心,並坦言來中國之前並未擔心中國觀眾反映不好,反倒是充滿好奇。她也提到了27日晚在上海首映時的觀影情況,「我們坐在那裡是最棒的事情。我們看了電影的前25分鍾,用手肘互相(觸碰對方),因為觀眾的反應太強烈了,每一個玩笑、每一次笑聲、每一次鼓掌或者其他的反應都是(跟其他地區和國家觀眾)一樣的,特別是幽默的部分。這非常讓人欣慰、激動。對我們來說,雖然遠離家鄉,但仍然感覺是跟熟悉的人坐在一起。」
被問及未來是否會有更多中國元素加入《星戰》系列,凱瑟琳順勢推薦了即將在明年年底上映的「星戰」外傳電影《星球大戰:俠盜一號》,故事時間介於第三集與第四集之間,講的是竊取「死星計劃」的經過。中國影星甄子丹與姜文也參演了該片,且絕非打醬油,戲份頗重。凱瑟琳·肯尼迪還透露,「未來我們也會在中國文學中發現更多的好故事,希望可以和『星戰』有更深層次結合。」
女主角黛茜·雷德利
一群厲害人講述厲害新故事
這次兩位主演蕾伊的扮演者黛茜·雷德利和芬恩的扮演者約翰·波耶加,都是90後的英國新人演員。作為女主角,黛茜·雷德利本人也如蕾伊一樣,有點像女漢子,回答問題十分直爽。她就坦言自己
並不是《星球大戰》系列的粉絲:「我以前很疑惑為什麼大家這么喜歡這個系列,但拍完這部電影之後我明白了:這是一群很厲害的人講述了一個很厲害的新故事。」
不少人評論她長得與
同鄉、曾出演《星戰前傳1》的凱拉·奈特莉神似,黛茜也直言自己不喜歡別人這么說:「確實很多人這么說,我覺得她是非常棒的演員,但我不希望別人拿我們做比較,因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男主角約翰·波耶加
作為「星戰粉」超沒有安全感
擔任男主角芬恩的約翰·波耶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帥哥,也是第一位在《星戰》系列中擔任重任的非裔黑人男演員。與女主角黛茜不同,約翰是標準的《星球大戰》狂熱粉絲。得到出演的機會對他來說幾如夢幻:
「直到進入劇組之後,我還有一種錯覺,總覺得有一天導演會走過來跟我說:這是個玩笑,你現在可以走了。」
片中,約翰扮演的芬恩與哈里森·福特扮演的漢·索羅有不少對手戲,約翰對此也非常興奮,不過他還是得意地表示:「哈里森是非常有趣的人,他很有鏡頭感,是對別人很好的示範。至於他有沒有教我變得更有魅力,其實是我讓他這么有魅力,因為我在片中的表現讓他更加魅力四射!」
❹ 廣州一父親與00後兒子用紙巾造出星球大戰模型是怎麼回事
5月4日,廣州一紙藝愛好者李先生,與00後兒子用平常的紙巾打造了一套星球大戰模型,包括達斯維達、尤達大師、風暴兵等人物角色。這套製作精美的紙巾模型在網上曝光後,震驚了不少網友。
有網友評論「從來沒有想過,紙巾竟也能做出如此精美的星戰模型,這對父子實在太厲害了」。
製作模型過程中,父子兩人通過不斷的溝通交流來決定模型的製作,如達斯維達的造型是否拿著光劍等,並不是李先生的「獨裁「。對此李先生表示,不管最後的成果怎樣,重要的是共同參與的樂趣。
❺ 求魔力女戰士經典台詞
79) 《異形》
2. Aliens (1986) 《異形續集》
3. Alien 3 (1992) 《異形3》
4. Alien: Resurrection (1997)《異形4:復活》
5. Armageddon (1998)《世界末日/絕世天劫》
6. Battle Beyond the Stars (1980)《世紀爭霸戰》
7. Black Hole, The (1979) 《黑洞》
8. Contact (1997) 《超時空接觸》
9. Chronicles of Riddick, The (2004)《星際傳奇2》
10.Deep Impact (1998)《彗星撞地球/天地大沖撞》
11.Dune (1984) 《沙丘》
12. Enemy Mine (1985) 《第五惑星》
13. Event Horizon (1997) 《黑洞表面》
14. Fifth Element, The (1997) 《第五元素》
15.Ghosts of Mars (2001) 《火星幽靈》
16.Independence Day (1996) 《獨立日/天煞地球反擊戰》
17.Last Starfighter, The (1984) 《星空戰士》
18. Lifeforce (1985) 《宇宙天魔》
19. Lost in Space (1998) 《星際迷航》
20. Mission to Mars (2000) 《火星任務》
21. Pitch Black (2000) 《星際傳奇/漆黑一片》
22. Starship Troopers (1997) 《星河戰隊》
23. 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 (1979) 《星艦迷航記》
24. Star Trek II: The Wrath of Khan (1982) 《星際迷航記 2:天汗的憤怒》
25. Star Trek III: The Search for Spock (1983) 《星艦迷航記III》
26. Star Trek IV: The Voyage Home (1986)《星際迷航記 4:搶救未來》
27. Star Trek V: The Final Frontier (1989) 《星艦迷航記5:終極先鋒》
28. Star Trek VI: The Undiscovered Country (1991) 《星艦迷航記 6:邁入未來》
29. Star Trek Generations (1994) 《星際迷航7-星空奇兵》
30. Star Trek: First Contact (1996) 《星際旅行:第一類接觸》
31. Star Trek: Insurrection (1998) 《星際叛變》
32. Star Trek Nemesis (2002) 《星際迷航記之復仇女神》
33. 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1999) 《星戰前傳之魅影危機》
34. 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 (2002) 《星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
35. 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th (2005)《星戰前傳3:西斯的反擊》
36. Star Wars Episode IV: A New Hope (1977)《星球大戰IV_新的希望》
37. Star Wars Episode V: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1980) 《星球大戰之帝國反擊戰》
38. Star Wars Episode VI: Return of the Jedi (1983) 《星球大戰VI-絕地大反擊》
39. Stargate (1994) 《星際奇兵》
40. Sunshine (2007) 《太陽危機》
41. Superman (1978) 《超人》
42. Supernova (2000) 《超新星/超級外星歷險》
43. Titan A.E. (2000, animated) 《冰凍星球》
44. Total Recall (1990) 《宇宙威龍》
選自外形生物科幻電影目錄
45. The Abyss (1989)《深淵》
46. Alien Nation (1988)《異形帝國》
47. Alien vs. Predator (2004)《異形大戰鐵血戰士》
48. Aliens vs. Predator: Requiem (2007)《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
49. The Arrival (1996)《外星人入侵/天襲》
50. Battlefield Earth (2000)《地球戰場》
51. Body Snatchers (1993)《異型基地/外星人入侵》
52.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第三類接觸》
53.Cocoon (1985)《魔繭》
54.Doom (2005)《毀滅戰士 》
55.Dreamcatcher (2003)《劫夢驚魂/捕夢網/漏網之靈》
56.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外星人 E.T》
57.Galaxy Quest (1999)《銀河訪客》
58.H.G. Wells' War of the Worlds (2005)《世界大戰》
59.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2005)《銀河系漫遊指南》
60.Impostor (2002)《強殖入侵》
61.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2008)《奪寶奇兵4:水晶頭骨》
62. K-PAX (2001)《K星異客》
63.Liquid Sky (1982)《明朗的天空》
64.Lost in Space (1998)《迷失太空》
65.Mac and Me (1988)《新外星人》
66.Mars Attacks! (1996)《星戰毀滅者/火星人玩轉地球/火星人大侵襲/外星人進攻》
67.Men in Black (1997)《黑超特警組》
68.Men in Black II (2002)《黑超特警組2》
69.Predator (1987)《鐵血戰士》
70.Predator 2 (1990)《鐵血戰士2》
71.Signs (2002)《天兆/驚兆/靈異象限》
72.Slither (2006)《撕裂人》
73.Species (1995)《異種》
74.Species II (1998)《異種2》
75.Species III (2004)《異種3》
76.Starman (1984)《外星戀》
77.Superman II (1980)《超人II》
78.Superman III (1983)《超人3》
79.Superman IV: The Quest for Peace (1987)《超人第4集:決戰核能人》
80. Superman Returns (2006)《超人歸來/超人再起》
81.The Forgotten (2004)《靈異拼圖》
82.Transformers (2007)《《變形金剛》》
83.Treasure Planet (2002)《星銀島》
84.Virus (1999)《病毒/異形總動員/天魔驅人》
85.WALL-E (2008)《機器人總動員》
86.The War of the Worlds (1953) 《外星人大戰地球》
87.The X Files (1998)《X檔案 征服未來》
還有幾部有外星生物(或非生物)的
88. Flight of the Navigator (1986)《飛碟領航員》
89. batteries not included (1987)《鬼使神差》
90. Lilo & Stitch (2002)《星際寶貝》
91. Evolution (2001)《進化》
剩下的和外星人、外星球沒什麼關系,不過是尚算好看的科幻片。
92. The Matrix (1999)《黑客帝國/駭客帝國》
93. The Matrix Reloaded (2003)《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
94. 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矩陣革命/黑客帝國3:最後戰役/》
95. The Terminator (1984)《終結者》
96.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1991) 《終結者2/魔鬼終結者2/未來戰士2》
97. 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 (2003) 《終結者3/終結者Ⅲ:機器的興起》
98. The Thirteenth Floor (1999)《異次元駭客》
99.Innerspace (1987)《驚異大奇航》
100. Short Circuit (1986) 《霹靂五號》
101.Aeon Flux (2003)《魔力女戰士》
❻ 求星球大戰系列電影高清迅雷BT
建議按照拍攝年份看:
④ 星球大戰正傳1:新希望 (1977年)
⑤ 星球大戰正傳2:帝國反擊戰 (1980年)
⑥ 星球大戰正傳3:武士歸來 (1983年)
① 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 (1999年)
② 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 (2002年)
③ 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反擊 (2005年)
因為導演盧卡斯自己也是這樣按時間順序,一部部看過來的~
雖說123456是劇情順序,但是因為456畢竟是早拍攝,很多地方還是有與劇情順序相逆的潛邏輯。比如123中有些情節和台詞,是有意向456致敬或戲擬,形成特有的幽默意味。
❼ 請問電影《星球大戰》一共有哪幾部
第一部《星球大戰》就是人們心目中的那個著名的影片(1997年的時候又加上了副標題--「曙光乍現」),是喬治·盧卡斯於1977年拍攝完成的,耗資約1,100萬美元。它的首映日期是1977年5月25日,時值美國剛剛從越戰的泥潭中脫身,全國的經濟低迷,而該片正好恰到好處地宣揚了美國式的英雄主義,激發了美國民眾的民族自豪感。因此,上映之後好評如潮,其首映票房就達到了155.4萬美元。最終在全美獲得了460,998,007美元的驚人成績,其海外票房也達到了3億3千7百萬美元,總票房接近8億美元!
喬治·盧卡斯於1999年又拍攝完成了《星球大戰前傳I:魅影危機》,總投資約為1,150萬美元,上映日期是1999年5月19日。借著人們對第一部《星球大戰》的懷念,其首映票房為6,482萬美元。最終全美的總票房為431,088,301美元,海外票房也達到了494,500,000美元,可以說全面超過了第一部《星球大戰》的成績。
由於拍攝《星戰》前傳給喬治·盧卡斯帶來了驚人的成績,促使他迅速的拍攝了第二部《星戰》前傳--《星戰前傳II:克隆人的進攻》。影片於2002年攝制完成,耗資亦大約為1,150萬美元。其上映日期是2002年5月16日,其首映票房高達8千萬美元!最終全美票房是310,676,740美元,海外票房成績是337,600,000美元。其成績也相當的可觀!
1980年的《帝國反擊戰》和1983年的《絕地大反攻》應該算是《星球大戰》的兩部後傳了,雖然不是喬治·盧卡斯執導的,但故事仍然是他的。
《帝國反擊戰》耗資約1,800萬美元,於1980年5月21日上映,由於仍由《星球大戰》原班人馬擔綱演出,影迷反應依舊熱烈,其首映票房也達到了近2,200萬美元。《帝國反擊戰》最終的全美票房是290,475,067美元,海外票房是243,700,000美元。
1983年的《絕地大反攻》加入許多令當時觀眾大開眼界的計算機動畫特效,讓星戰迷大呼過癮。其拍攝成本是3,200萬美元,其首映票房為16,293,531美元,全美票房是309,306,177美元,海外票房是166,800,000美元。
喬治·盧卡斯執導的《星戰前傳III:西斯的反擊》正在進行著後期製作,於2005年5月19日上映。不過,這是《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最後一部了。喬治·盧卡斯堅定地表示,未來他不會再拍《星球大戰》影片,也不打算授權他人續拍
❽ 《星球大戰》系列應該按什麼順序看
TheBrightEyes說的有道理。
建議按照拍攝年份看:
④ 星球大戰正傳1:新希望 (1977年)
⑤ 星球大戰正傳2:帝國反擊戰 (1980年)
⑥ 星球大戰正傳3:武士歸來 (1983年)
① 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 (1999年)
② 星球大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 (2002年)
③ 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反擊 (2005年)
因為導演盧卡斯自己也是這樣按時間順序,一部部看過來的~
雖說123456是劇情順序,但是因為456畢竟是早拍攝,很多地方還是有與劇情順序相逆的潛邏輯。比如123中有些情節和台詞,是有意向456致敬或戲擬,形成特有的幽默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