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的歌詞
歌詞內容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爬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賓士的駿馬。
車站和鐵道線上,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
我們扒飛車那個搞機槍,撞火車那個炸橋梁,
就像鋼刀插入敵胸膛,打得鬼子魂飛膽喪。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哎……嗨……嗨……
太合麥田旗下實力偶像組合MIC男團首發了紅歌單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這首家喻戶曉的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具有濃郁的紅歌色彩,運用山東民歌中特有的音調,表現了游擊隊員在艱苦環境中的堅強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傳唱幾十年而不衰。
而此次MIC男團演唱的版本經過重新的改編,加入了很多時尚元素,用完美的合聲將歌曲演繹的格外動聽。據悉,與流行音樂相融合後的紅歌,更加適應當代人思維的節奏和情感表達方式。
歌手信息:
呂其明(1930-),安徽無為人,1930年5月出生。父親呂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戰爭的峰火中為國捐軀。
10歲隨父去淮南抗日根據地參加新四軍,先後在二師抗敵劇團、七師文工團、華東軍區文工團任團員。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1年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音樂創作,先後在二師抗敵劇團、七師文工團、華東軍區文工團任團員。
1955年回上海電影製片廠任作曲。
1964年,歷任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聯委員、中國電影音樂學會副會長。是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四、五屆理事。
創作了60多部電影、200多部(集)電視劇的音樂,還有10多部大中型交響樂作品,成為中國樂壇的風雲人物。
2011年榮獲第八屆中國音樂金鍾獎終身成就獎。
㈡ 鐵道游擊隊的歌名
《鐵道游擊隊》的片尾曲是《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填詞:蘆芒、何彬
譜曲:呂其明
歌詞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爬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賓士的駿馬
車站和鐵道線上,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我們扒飛車那個搞機槍
撞火車那個炸橋梁,就像鋼刀插入敵胸膛,打得鬼子魂飛膽喪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哎……嗨……嗨……
(2)電影游擊隊插曲中文版擴展閱讀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作於1956年,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該電影反映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山東棗庄臨山一帶的鐵道游擊隊的戰斗生活。
作者運用山東民歌中富有典型意義的音調創作了這首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現了游擊隊員在艱苦環境中的堅強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隨著影片的放映,這首歌曲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在全國傳唱幾十年而不衰。
㈢ 關於影片《鐵道游擊隊》插曲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作於 1956 年,是故事片鐵道游擊隊的插曲。該故事片反映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山東微山湖一帶的鐵道游擊隊的戰斗生活。曲作者運用山東民歌中富有典型意義的音調創作了這首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現了游擊隊員在艱苦環境中的堅強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隨著影片的放映,這首歌曲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在全國傳唱幾十年而不衰。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表現了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的性格、情愫,並配以民歌的形式創作而成.這首充滿豪情和浪漫的歌曲被廣為傳唱,歌中自始至終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具有著極強的感染力。
從「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的抒情慢板跳進到「爬上飛快的火車」的鏗鏘快板,真使人油然而生「何意繞指柔,化為百煉鋼」之嘆。
㈣ 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曲作者借鑒了哪個地方的民歌
山東民歌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作於1956年,是故事片鐵道游擊隊的插曲。該故事片反映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山東微山湖一帶的鐵道游擊隊的戰斗生活。
㈤ 鐵道游擊隊主題歌詞曲
歌名:《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演唱:郁鈞劍
作詞:蘆芒、何彬,作曲:呂其明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靜悄悄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爬上飛快的火車, 像騎上賓士的駿馬
車站和鐵道線上, 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
我們扒飛車那個搞機槍, 撞火車那個炸橋梁
就像鋼刀插入敵胸膛, 打得鬼子魂飛膽喪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 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哎……嗨……嗨……
(5)電影游擊隊插曲中文版擴展閱讀: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作於1956年,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
重要演出
悉尼《華星閃耀大舞台》2019年第一期,8日晚在悉尼Ashfield市政廳劇場上演。當晚,群星璀璨人才輩出,從華星的一線藝術家到熱愛文化藝術的普通參與者,都是熱情高漲,以藝會友,相互切磋。節目中手風琴獨奏《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越劇選段《西廂記》等等。
㈥ 鐵道游擊隊的片頭曲歌詞是什麼
鐵道游擊隊的片頭曲歌詞: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爬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賓士的駿馬。
車站和鐵道線上,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常。
我們爬飛車那個搞機槍,闖火車那個炸橋梁,就像鋼刀插入敵胸膛,打得鬼子魂飛膽喪。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哎嗨……
2000年,中國攝影出版社發行了《鐵道游擊隊隊員掠影》一書。該書收錄了41名健在鐵道游擊隊隊員的照片,以及他們的種種真實經歷。這是由山東棗庄日報社的新聞工作者歷時四載,在全國十幾個省市尋訪到的。
2004年,棗庄市委市政府為新版 電視劇《鐵道游擊隊》的拍攝專門籌建了鐵道游擊隊影視城。該影視城佔地500餘畝,集影視拍攝、傳統教育、 觀光旅遊等多功能於一體,並被列為全國100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之一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網路世界裡,鐵道游擊隊的故事也有不少擁躉。2004年,為紀念九·一八事變,上海岩漿數碼製作了一款電腦游戲《鐵道游擊隊》,玩家可身臨其境地爬飛車、打鬼子,過足英雄癮。
㈦ 《鐵道游擊隊》主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原唱是誰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原唱是陳景熹。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編 曲:呂其明
備 註: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
創 作:1956年
歌曲原唱:陳景熹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靜悄悄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爬上飛快的火車 像騎上賓士的駿馬
車站和鐵道線上 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
我們扒飛車那個搞機槍 撞火車那個炸橋梁
就像鋼刀插入敵胸膛 打得鬼子魂飛膽喪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 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哎……嗨……嗨……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作於1956年,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該電影反映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山東棗庄臨山一帶的鐵道游擊隊的戰斗生活。
曲作者運用山東民歌中富有典型意義的音調創作了這首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現了游擊隊員在艱苦環境中的堅強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隨著影片的放映,這首歌曲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在全國傳唱幾十年而不衰。
2017年12月,呂其明以《紅旗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獲第十屆中國金唱片獎綜合類最佳創作獎。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表現了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的性格、情愫,並配以民歌的形式創作而成.這首充滿豪情和浪漫的歌曲被廣為傳唱,歌中自始至終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具有著極強的感染力。
㈧ 啊朋友再見歌詞
啊朋友再見中文歌詞:
那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
侵略者闖進我家鄉;
啊游擊隊呀,快帶我走吧,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游擊隊呀,快帶我走吧,
我實在不能再忍受;
啊如果我在,戰斗中犧牲,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如果我在,戰斗中犧牲,
你一定把我來埋葬;
請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崗,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崗,
再插上一朵美麗的花;
啊每當人們,從這里走過,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每當人們,從這里走過,
都說啊多麼美麗的花;
這花屬於,游擊隊戰士。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這花屬於,游擊隊戰士。
他為自由獻出生命。
義大利歌曲《啊,朋友再見》外文曲名為Bella ciao(《姑娘,再見》),原唱為伊夫·蒙當(Yves Montand)。
此歌曲是義大利游擊隊歌曲,流傳甚廣,後被引用為前南斯拉夫電影《橋》電影的插曲。是一首委婉連綿、曲折優美,豪放而壯闊的歌曲,表達了游擊隊員離開故鄉去和侵略者戰斗的心情。
歌曲贊頌了游擊隊員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隊員們對家鄉的熱愛和視死如歸的精神。
影片《橋》簡介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
德軍當然也明白這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大橋的重要性,他們部署了一個團的軍力守衛,還安排了對付游擊隊的專家黨衛軍上校霍夫曼坐鎮在軍營中,大橋四周可謂戒備森嚴。
游擊隊在步步逼近目標的秘密潛入過程中,不幸被德軍守備隊發現,一名戰士為了掩護全體戰友脫險,孤身留守阻擋頑敵,不幸負傷後又大聲呼叫退走的戰友將手榴彈投向自己,殺身成仁,不當俘虜。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後,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
這部影片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導演是哈克爾瓦瓦茨,由著名的南斯拉夫功勛演員巴日沃伊諾維奇出演主角游擊隊少校老虎。
影片承襲了南斯拉夫電影的一貫風格,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鮮明,飛機大炮加游擊隊,突出英雄人物。這部電影最早於七十年代在中國放映,那是一個極度缺乏精神食糧的年代。
所以生於七十年代的人對這部電影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象,他們津津樂道於劇情和台詞,學吹口哨和口琴並高唱這首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