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大神分享《1917》2019年上映的,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等主演的電影免費百度網盤資源
《1917》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1917》是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等主演的電影。於2019年上映。該片講述了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之際,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的命令,需立即趕往死亡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訊息。
時間只有八小時,武器彈葯有限,無人知曉前方敵況:死亡寂靜之地、布滿屍體的鐵絲網、突如其來的敵軍、隨時斃命的危險境況……這一次兩個少年為救1600個人的性命,不完成,毋寧死!
❷ 《昨日重現》中英文對照歌詞是什麼
《昨日重現》
原唱:卡朋特樂隊
填詞:理查德·卡朋特,約翰·貝蒂斯
譜曲:理查德·卡朋特,約翰·貝蒂斯
歌詞:
When I was young
當我小時候
I'd listen to the radio
聆聽收音機
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
等待著我最喜歡的歌曲
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
當歌曲播放時我和著它輕輕吟唱
It made me smile
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Those were such happy times
那時的時光多麼幸福
and not so long ago
且它並不遙遠
How I wondered
我記不清
where they'd gone
它們何時消逝
But they're back again
但是它們再次回訪
just like a long lost friend
像一個久無音訊的老朋友
All the songs I love so well
所有我喜愛萬分的歌曲
Every shalala every wo'wo
每一個shalala每一個wo『wo
still shines
仍然光芒四射
Every shing-a-ling-a-ling
每一個shing-a-ling
that they're starting to sing
每一個他們開始唱的
so fine
都如此悅耳
When they get to the part
當他們唱到他
where he's breaking her heart
讓她傷心之處
So much has changed
變了很多
It was songs of love
那是舊情歌
that I would sing to them
我唱給他們的
And I'd memorise each word
至今我仍能記得每一個文字
Those old melodies
那些舊旋律
still sound so good to me
仍然悅耳動聽
As they melt the years away
可以把歲月融化
Every shalala every wo'wo
每一個shalala每一個wo『wo
still shines
仍然光芒四射
Some can even make me cry
我哭泣
just like before
像從前那樣
It's yesterday once more
昨日重現
Shoobie do lang lang
無比惆悵
Every shalala every wo'wo
每一個shalala每一個wo『wo
still shines
仍然光芒四射
Every shing-a-ling-a-ling
每一個shing-a-ling
that they're starting to sing
他們開始唱的
so fine
都如此悅耳
Every shalala every wo'wo still shines
每一個shalala每一個wo『wo,仍然光芒四射
(2)1917電影中片中曲中文歌詞擴展閱讀:
《昨日重現》(Yesterday Once More)是卡朋特樂隊演唱的歌曲,始創於1973年。理查德·卡朋特和約翰·貝迪斯為回應七十年代早期的懷舊風創作了這首歌曲。
❸ 1917電影 我只要去見我的父親那首歌叫什麼
今年奧斯卡最佳攝影《1917》插曲《wayfaring stranger》士兵在一個林間清晨唱起這首歌,戰爭的殘酷在這首古老的美國民謠中,讓人聽到一絲絕望的溫柔。
❹ 電影《1917》有什麼優缺點
電影《1917》剛一問世,立刻引起全球好評。導演薩姆·門德斯(Sam Mendes)用擅長的講故事模式,再加上攝影指導羅傑·迪金斯(Roger Deakins)熟稔的一鏡到底的技術,二人珠聯璧合,製作了一部堪稱驚艷的影片,然而,《1917》最終卻在角逐奧斯卡最佳影片時敗下陣來,只獲得了最佳攝影等獎項,這個結果其實沒有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畢竟《1917》是一部優缺點分明的電影:攝影傑出,但故事平庸。
《1917》給人的震撼,主要是在一鏡到底的技術造成的感官沖擊與畫面美學上,這超越了觀眾看電影想要“感同身受的刺激”的預期,但也是由於一鏡到底技術,導演無法把故事的價值觀嵌入電影之中,造成了顯而易見的缺陷。總的來說,《1917》優缺點分明,薩姆·門德斯用傑出的攝影技術,拍攝了一個平庸的故事。
❺ 蘇聯電影女阻擊手的主題曲布穀鳥的中文歌詞
布穀鳥(Kukushka) 電影<女狙擊手> 主題曲
簡介:《塞瓦斯托波爾戰役(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2015)關於蘇聯傳奇女狙擊手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Людмила Павличенко)的俄烏合拍傳記電影,她以二戰期間擊斃309名敵人聞名。塞瓦斯托波爾位於烏克蘭,是二戰主戰場之一。波琳娜·卡卡琳娜(Полина Гагарина)選秀出身的俄國流行歌手。
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突然對蘇聯發動進攻。隨後,大批蘇聯青年志願軍前往前線,其中包括不少女性。有專家估計,二戰期間共有約80萬女性參加蘇聯紅軍,至1943年她們中的2000多人已成為出色的狙擊手,但是戰後僅有500人生還。
報道稱,在這些女狙擊手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帕夫利琴科(Ljudmila Pawlitschenko)。據悉,在其因傷退役前,被她擊斃的德軍士兵和軍官多達300餘人。
此外,她還是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接見的第一位蘇聯公民。1943年,她的頭像甚至被印在了蘇聯郵票上。
❻ 找一鏡到底+倒放的歐美MV,多種場景切換,歌詞裡面重復著everybody,最後場景是幾個人坐在木質階梯唱歌
第92屆的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已經於2月10日落幕了,薩姆·門德斯所導演的,羅傑·狄金斯所掌鏡的一戰電影《1917》穩坐了十項提名,最終拿下了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這3大獎項。而之所以能拿到這個獎項,主要就是因為這部電影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方式。那麼什麼事一鏡到底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1917》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領銜主演。劇本的靈感源於導演祖父——一位參與過一戰的作家的回憶錄。故事聚焦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講述了他們為拯救上千名戰友的生命,而在戰場逆行、穿越敵境傳遞重要情報的故事,呈現出一副悲壯而動人的史詩級戰爭畫卷。
真正讓《1917》得以成功的,莫過於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顧名思義,所謂"一鏡到底"就是指電影拍攝過程中鏡頭沒有中斷,並且不通過剪輯等手段來切換場景。用薩姆·門德斯導演的話說,「從一開始我就想以實時方式拍這部電影,讓觀眾們共同踏上旅程,與角色同步呼吸,而'一鏡到底』是講述這個故事的最好方法。」。
這種拍攝方式不僅對於攝影師是一大挑戰,對於整個劇組來說都是不容出錯的高難度任務,為此在電影拍攝開始前,演員們花了6個月時間排練,劇組人員耗時9個月真實還原了戰爭場景。
71歲的攝影大師羅傑·狄金斯也在奧斯卡的第15次提名後,憑借《1917》的自然光和「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拿下最佳攝影,繼2018年的《銀翼殺手2049》後,第二次捧回了小金人。
在觀眾群體中,《1917》也是部有爭議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網友對於《1917》採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表示肯定:
在眾多好評中,有網友表示:「『一鏡到底』展現著電影在技術上的魅力,視覺方面流暢自然,眼睛能夠一直跟著人物,走進故事,走進人物內心」、「這長鏡頭太棒了,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了和平年代,每次看這種戰爭片都告訴自己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但也不要忘記過去的傷痛」、「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讓我有種和主角一起經歷一起感受的感覺」......
但是也有一部分網友給出低分評價:
有些網友給認為無論鏡頭還是劇本結構都在炫技,給出了低分評價:「為了一鏡而一鏡,丟失了靈魂」、「宣傳一鏡到底過頭了,我沒有沉浸在戰場和人物,我沉浸在了找哪裡其實換了鏡」、「表達方式和表達內容都很無聊」......
❼ 涉江而過,芙蓉千朵 -- 《1917》影評
2019年最出色的電影之一是一戰題材的電影《1917》。這部電影在今年年初的金球獎獲得劇情類最佳影片。這部電影在今年的奧斯卡獎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之內的10項提名,緊隨獲得11項提名的《小丑》之後。但在最後最佳影片的角逐中還是敗給了韓國影片《寄生蟲》,只是獲得了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三項技術類獎項。
這部電影的導演薩姆•門德斯曾憑借《美國麗人》(《American Beauty》)獲得2000年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很遺憾他沒有在20年後憑借《1917》再次獲此殊榮。這部電影起源於門德斯小時候聽祖父講的一個故事。門德斯的祖父是一位作家,在一戰中曾經是英國在西方戰線的傳令兵。門德斯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的一個目的也是為了紀念他的祖父。
門德斯說這是一個關於報信者的故事(It's the story of a messenger who has a message to carry.)。故事發生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事最激烈的時候。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Blake 和Schofield 接到命令去向附近一支1600人的部隊的指揮官傳達一個「立即停止進攻」的消息,因為敵人已經在那裡布下陷阱。這個消息必須在8小時內進攻發起之前送達。Blake的哥哥在那支部隊里,所以Blake被選中執行這項任務。Blake 則挑選他的好朋友Schofield和他一起去。整部影片是在講他們如何完成這項任務的故事。
這部影片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好像畫面從未間斷,給人一種沉浸式的感覺。關於技術層面上的創新,大家可以在很多其他的影評里看到。本文想探討的是這部影片的主題,以及我所看到的導演通過某些細節想向觀眾表達的東西。
這是一部關於信念的影片。影片開頭的第一個場景是兩個男主角在一片野花盛開的草地。Blake躺著,Schofield靠著樹坐著。有人過來對Blake說指揮官有事找你,要你帶一個戰友同去。於是Blake叫上Schofield來見指揮官。指揮官向他們解釋了報信的任務後他們馬上出發。Blake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犧牲了。Schofield經歷千難萬險終於完成了任務。影片最後一個場景回應了開頭的場景,還是一片草地,但沒有野花,只有狗尾巴草。Schofield依然是靠著樹坐著,在夕陽中緬懷逝去的戰友。
導演門德斯用花來象徵Blake。Blake長相清秀。影片中有一個場景是兩人走到戰壕的盡頭,要通過一架梯子爬出戰壕。Blake正想往上爬,被Schofield攔住,說了句 「Age before Beauty.」 。意思是」你個小白臉往後站,讓哥先上。「 還有一個場景是兩人在去報信的路上,Blake走著走著看到櫻花,忘記了是在戰場,趕快跑過去聞。影片最後一個場景中的草地上沒有花,因為Blake已經犧牲了。
門德斯善於用花來做象徵。在《美國麗人》里,他用玫瑰花來象徵美麗(Beauty)。一個非常經典的畫面是女主角裸體躺在玫瑰花瓣所組成的海洋里。玫瑰花表面上的完美和美國中產階級生活表面下的不完美形成強烈的對比。
門德斯用樹來象徵Schofield或者說是Schofield所懷有的信念。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Schofield都是靠著樹坐著。另外一個場景是Schofield被敵人追殺,慌不擇路,跳到河裡。被沖過急流,沖下瀑布。Schofield抱著一截樹干,仰面躺在水裡,看河邊樹上的櫻花緩緩飄下。
涉江而過,芙蓉千朵。
這應該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一個場景了。可以說樹代表著Schofield所持有的信念,而櫻花代表Schofield對Blake的思念和責任。正是這些信念和責任支撐著Schofield,使他不畏艱險,最後終於完成任務。
其實影片開頭Schofield和Blake也都是普通人。Schofield在執行任務過程中險些被炸死的時候還埋怨Blake說:「你怎麼選我來陪你執行這項任務,你這不是坑爹嗎?」 Blake委屈:「我哪知道是這樣的任務,我以為他們叫我們是要去後方背食物罐頭之類的任務,我們一邊走還可以一邊偷吃。」 當Blake犧牲後,Schofield抱著Blake的遺體,在這個時候Schofield的情感得到了升華,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了一個「雖萬千人吾往矣」的英雄。
最後Schofield終於找到了他要找的部隊。他要去找指揮官,但戰壕里人太多過不去。這時進攻的號角已經吹響了,戰士們紛紛躍出戰壕向前沖去。Schofield也躍出戰壕,冒著槍林彈雨,不是向前沖,而是橫著向指揮官的方向跑去。跑著跑著他被戰友撞到了,爬起來接著跑,又被撞倒,又爬起來。
他是一個報信者。他是一個逆行者。他知道他的戰友們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脅。他要用他所有的力量去阻止去挽回他的戰友們。終於,他成功了!
謹以此文向報信者和逆行者致敬!
❽ 求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完整歌詞
《大刀進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作曲家:麥新,作曲時間:1937年7月,作曲地點:上海
歌詞: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全國武裝的弟兄們!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
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
咱們軍民團結勇敢前進,
看準那敵人,
把他消滅,把他消滅! 沖啊!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