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字幕 > 蘇聯歌曲喀秋莎電影版

蘇聯歌曲喀秋莎電影版

發布時間:2022-09-21 08:09:47

❶ 求有喀秋莎這首歌的蘇聯電影

「喀秋莎」源自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劇《瑪伏拉》.因為太著名了,所以非常非常多的電影出現過。《莫斯科保衛戰》就有。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為1956年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紀錄片《在運動大會的日子裡》而作。1956年在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奪得了金獎,從此風行全球。

由伽里契作詞、索洛維約夫-謝多伊作曲的「共青團員之歌」創作於前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後的1947年,是話劇《路途的起點》插曲。很多老電影都有,如《志願軍》。

❷ 前蘇聯歌曲"喀秋莎"是什麼意思

喀秋莎是一個姑娘的名字,這首歌曲是以喀秋莎為主角,描述這位姑娘對在邊疆保衛祖國的情郎的思念之情。

喀秋莎是俄羅斯最常見的女性名字葉卡捷琳娜的愛稱,這個名字在當地的普及程度就像中國的小芳一樣。所以,這個名字有非常強大的代表意義,代表了這片土地上所有的姑娘。

由於傳唱度特別高,《喀秋莎》在世界各國都非常受歡迎,這個歌曲有12個不同的語言版本,甚至蘇聯當年的敵人也都喜歡這首歌。

義大利人用《喀秋莎》的曲調重新填詞,然後改名《風的嘶吼》,這首歌成為了二戰時期義大利反法西斯的名曲,甚至比義大利國歌還深入人心。

日本有《喀秋莎》的很多版本,甚至動漫中也有把《喀秋莎》作為主題曲的。

全世界很多搖滾樂團、電子樂團、DJ等等也對《喀秋莎》愛不釋手,不斷翻唱改編。

❸ 喀秋莎這首歌是不是一部歌劇里的一首歌呢講的是什麼故事

喀秋莎》是一首愛情歌曲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漂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這首歌,描繪的是俄羅斯春回大地時的美麗景色和一個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對離家在外的情郎的思念。這當然是一首愛情歌曲。這首歌曲,沒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纏綿,而是節奏明快、簡捷,旋律朴實、流暢,因而多年來被廣泛傳唱,深受歡迎。不過,您知道嗎?在蘇聯的衛國戰爭時期,這首歌對於那場戰爭,曾起到過非同尋常的作用。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德軍分北、中、南三路夾擊蘇聯,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近百萬大軍,橫掃了阻擋它的蘇聯紅軍部隊,長驅直入,逼近了莫斯科。

7月中旬的一天,莫斯科城裡,新編的紅軍近衛軍第三師倉促開赴前線。在送行的人群里,莫斯科一所工業學校的一群女學生唱起了這首歌:「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姑娘們用這首愛情歌曲為年輕的戰士們送行,這無疑在小夥子們的心裡引發了強烈的震顫。在歌聲中,近衛軍第三師的全體官兵向唱歌的姑娘們行了庄嚴的軍禮,他們含著激動的淚水,伴著這歌聲走上了前線。幾天後,在極為慘烈的第聶伯河阻擊戰役中,這個師的官兵幾乎全部陣亡。

但他們畢竟狠狠打擊了號稱「飛毛腿」的德國最精銳的古德里安裝甲部隊,為蘇軍組建保衛莫斯科的最後防線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此後,《喀秋莎》的歌聲伴著濃濃的戰爭硝煙,順著戰壕一路飛揚。歌聲從莫斯科流傳開去,一時間,北到列寧格勒,南到基輔,在1 000多千米的戰線上,在前線,也在後方,在整個蘇聯,到處傳唱著這首歌曲。

火箭炮「喀秋莎」

《喀秋莎》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勃蘭切爾,他是用詩人伊薩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詩寫成的。

這首歌曲創作於1939年,但當時並沒有流行,是兩年後發生的蘇聯衛國戰爭使這首歌曲脫穎而出,並伴著隆隆的炮火流傳了開來。如此說來,恰恰是戰爭使《喀秋莎》這首歌曲體現出了它那不同尋常的價值,而經過戰火的洗禮,這首歌曲更是獲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恆的生命。

按通常的規律,戰爭中最需要的是《馬賽曲》《大刀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那樣的鼓舞士氣的鏗鏘有力的歌曲。而這首愛情歌曲竟在戰爭中得以流傳,其原因就在於,這歌聲使美好的音樂和正義的戰爭相融合,這歌聲把姑娘的情愛和士兵們的英勇報國聯系在了一起,這飽含著少女純情的歌聲,使得抱著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戰壕里的戰士們,在難熬的硝煙與寂寞中,心靈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

1942年初,一種速射的自行火炮在蘇聯烏拉爾的兵工廠里以驚人的速度被大批量地生產出來,並很快裝備到紅軍部隊。這種火炮斜置在卡車上,能並排發射火箭,不像榴彈炮、加農炮那樣笨重,不僅移動方便,而且火力兇猛,所以,戰士們非常熱愛這種武器。這種火箭炮的發射架上標著字母「K」,這是某兵工廠出廠時的標記。操縱火炮的紅軍戰士就根據這個字母「K」,把大炮命名為「喀秋莎」,這個別名迅速在蘇軍里傳播開來。一首歌曲的名字與一種威力強大的武器同名,這無意間又促使了這首歌曲的流傳。

戰爭讓《喀秋莎》獲得了永恆的生命

後來,隨著戰事的發展,《喀秋莎》這首歌曲還傳唱到東歐的一些國家。波蘭人民曾將喀秋莎作為戰斗號令,而保加利亞的游擊隊員還曾將這首歌曲作為聯絡信號。更為出人意料的是,當時,就連許多德國士兵也喜歡上了《喀秋莎》這首歌。

那是在一次戰斗的間隙,在紅軍一個步兵連的戰壕里,疲憊不堪的士兵們突然聽到隨風飄來的熟悉的歌聲:「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他們仔細聽,發現那歌聲竟然是來自對面的德軍陣地。蘇軍一位中尉連長從望遠鏡里看到,在對面的陣地上,一夥德軍正圍著一架留聲機欣賞著這歌曲。這個步兵連的戰士們震驚了,憤怒了,他們未經請示就向敵軍陣地發起了攻擊,戰斗非常慘烈。當他們打退了德軍,找到那架留聲機時,發現唱機仍在轉動著,仍在唱著……中尉連長捧著唱片跪在地上失聲痛哭,許多人都跟著哭了,為了奪回這張唱片,8個紅軍士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後來,上級軍法部門對這次違令攻擊事件進行了責任調查。一位團長在被調查時說:「如果我當時看見喀秋莎被一群法西斯豺狼包圍著、蹂躪著的時候,我也會這樣做!」軍法法官被感動了,後來,調查不了了之。

1945年春天,蘇聯紅軍200多萬人突破波德邊境,攻入德國本土,從南北形成夾擊,包圍了納粹帝國的巢穴柏林。4月16日,紅軍對柏林外圍開始進攻。

那正是一個梨花盛開的季節。前進中,許多部隊齊聲唱起了《喀秋莎》,而為這歌聲伴奏的,是2000多門「喀秋莎」火箭炮的呼嘯聲。一位隨軍記者當時激動地寫道:「天哪,這是怎麼了,簡直就是『喀秋莎』的歌聲在向柏林進攻。」

戰後,蘇聯當局為了表彰《喀秋莎》這首歌在戰爭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專為它建立了一座紀念館,這在人類的戰爭史和音樂史上,應該是首例。
參考資料: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0711.htm

❹ 蘇聯二戰電影中的"喀秋莎"是一種什麼樣的形象

膾炙人口的俄羅斯歌曲《喀秋莎》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曾起到非同尋常的作用。「喀秋莎」作為一個鼓舞鬥志的女性形象,曾是許多戰士心中的「戀人」。有一種著名的火箭炮叫「喀秋莎」,在俄羅斯還有專門的「喀秋莎」紀念館。「喀秋莎」早已不是一個普通的女性名字,她是一種符號,一種象徵,寄託著人們對和平的期盼。

❺ 求《喀秋莎》完整歌詞

歌名:喀秋莎

填詞: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

譜曲:馬特維·勃蘭切爾

歌曲原唱:麗基雅·魯斯蘭諾娃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

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

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

啊這歌聲姑娘的歌聲,跟著光明的太陽飛去吧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駐守邊疆年輕的戰士,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

勇敢戰斗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勇敢戰斗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5)蘇聯歌曲喀秋莎電影版擴展閱讀:

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作於1938年,由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是一首二戰時蘇聯經典歌曲。

創作背景:

《喀秋莎》是作者勃蘭切爾用詩人伊薩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詩寫成的。

1938年,張鼓峰事件發生時,正值琿春地區的夏秋季節,蘇聯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就是從這得到了創作的靈感,寫出了詩歌《喀秋莎》。蘇聯著名作曲家勃朗特爾看到這首詩歌後,馬上便把它譜成了歌曲,迅速唱遍了蘇聯,在蘇維埃共和國聯盟中頓時掀起了一次愛國主義的熱潮。

❻ 推薦幾首蘇聯歌曲

1、《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這首歌風靡世界,成為最長唱不衰的蘇聯歌曲。現在歌曲的內涵在傳唱過程中被大大延伸了:它已不是單純的愛情歌曲,也不僅僅是歌曲莫斯科近郊夜晚的景色,它已融入了俄羅斯(當時蘇聯)人民對祖國、對親友、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愛。

❼ 喀秋莎是哪個蘇聯戰爭電影個配樂

喀秋莎 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

另外喀秋莎不只是電影的配樂,而是二戰前就有了的歌曲,十分著名,因此蘇聯的很多電影都出現過

❽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慢的輕紗,咯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是什麼歌

歌名:《喀秋莎》

歌曲原唱:麗基雅·魯斯蘭諾娃

作詞: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

作曲:馬特維·勃蘭切爾

Расцветали яблони и груши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

Поплыли туманы над рекой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Выходила на берег Катюша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На высокий берег,на крутой

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

Выходила,песню заводила

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

Про степного,сизого орла

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

Про того,которого любила

啊這歌聲姑娘的歌聲,跟著光明的太陽飛去吧

Про того,чьи письма берегла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Ой,ты песня,песенка девичья

去向遠方邊疆的戰士,把喀秋莎的問候傳達

Ты лети за ясным солнцем вслед

駐守邊疆年輕的戰士,心中懷念遙遠的姑娘

И бойцу на дальнем пограничье

勇敢戰斗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От Катюши передай привет

勇敢戰斗保衛祖國,喀秋莎愛情永遠屬於他

Пусть он вспомнит девушку простую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

Пусть услышит,как она поёт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Пусть он землю бережёт родную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8)蘇聯歌曲喀秋莎電影版擴展閱讀:

《喀秋莎》是麗基雅·魯斯蘭諾娃演唱的歌曲。

歌曲背景

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是「盡管當時誰都沒法知道戰爭會在什麼時候爆發,可能在什麼地方爆發,但大家都預感到戰爭已經迫在眉睫。1938年,戰火已經燃燒到西班牙。同年,紅軍被迫在遠東哈桑湖畔同日本軍隊展開殘酷的戰斗。

祖國的西部邊境也不安寧。基於這種種原因,寫祖國的主題,寫保衛祖國免受敵人踐踏的主題,寫保衛祖國邊疆的主題無疑應該首當其沖。

就是說,我無論如何也不能在我的詩歌中繞過這樣的主題。」可以看出,伊薩科夫斯基創作《喀秋莎》時,思維自由翱翔跨越時空,既有所依託和指向,但又沒有完全受到具體東西的束縛,即所謂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喀秋莎》誕生地的爭論,與其說是希望得出一個結論,不如說是在向這首偉大的歌曲致敬,並通過《喀秋莎》將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永遠延續傳承。

❾ 喀秋莎俄語是什麼

喀秋莎是一個人名,俄文翻譯為Катюша。喀秋莎這個名字出自於是一首二戰時蘇聯歌曲《喀秋莎》。

《喀秋莎》這首歌,描繪的是前蘇聯春回大地時的美麗景色和一個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對離開故鄉去保衛邊疆的情人的思念。這當然是一首愛情歌曲。

這首歌曲,沒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纏綿,而是節奏明快、簡捷,旋律朴實、流暢,因而多年來被廣泛傳唱,深受歡迎。在蘇聯的衛國戰爭時期,這首歌對於那場戰爭,曾起到過非同尋常的作用。

(9)蘇聯歌曲喀秋莎電影版擴展閱讀:

2013年,央視特別節目曾用近30分鍾的時間回顧了俄羅斯經典電影和經典歌曲,稱《喀秋莎》是最早傳入我國的俄羅斯經典歌曲。這首歌曲描寫了一位姑娘對自己參軍入伍、保衛祖國的心上人的思念,「其情景與我們熟悉的《九九艷陽天》相似」。

《喀秋莎》創作於上世紀三十年代,1941年,衛國戰爭打響後,在戰場上傳唱開來,鼓舞著蘇軍的士氣。據悉,當時軍隊裝備了一種新式武器,它可以一次齊射多枚火箭彈,士兵非常喜愛這種新式武器,且當時每輛火箭彈車身上都打有「K」字的標記,親切地稱呼它為「喀秋莎」。

閱讀全文

與蘇聯歌曲喀秋莎電影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鄒碧華演員表 瀏覽:482
電影大內零零狗國語免費 瀏覽:509
新孫悟空七十二變電影 瀏覽:408
韓國災難電影福什麼 瀏覽:880
日本香港電影大全 瀏覽:351
好看的電影推薦治癒愛情日漫 瀏覽:19
電影推薦劇情節奏 瀏覽:140
廣西灌陽哪裡有電影院 瀏覽:675
骨牌恐怖電影 瀏覽:932
三級外國古裝電影 瀏覽:724
2013歐美青春電影 瀏覽:326
中山什麼時候有電影 瀏覽:253
棍王電影國語版 瀏覽:692
霧都茫茫電影高清完整版 瀏覽:347
香港電影375路靈異電影 瀏覽:849
少婦吧倫理電影 瀏覽:521
王者天下在哪裡播放完全版電影 瀏覽:569
美國好看警匪電影 瀏覽:940
外國小伙綁富婆的電影 瀏覽:977
訂電影票的軟體哪個最好 瀏覽: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