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個演員的台詞功底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進行評價
對於一個演員來說,記台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但是一個演員的台詞功底可以通過什麼來進行評價呢?
做到這些才是真正的掌握好了台詞的基本要素。所以對於那麼多的演員,和想要成為合格的演員的人們,真的要好好努力學習學習了,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步,你們認為對嗎?
㈡ 怎樣全方位的對一部影片進行分析
不知你是要詳細的講解還是要概述的。我這里有一份講解詳細的!也是曾經從別人那裡COPY 的,希望對你有用~~~ 一 主 題
正像其它藝術作品一樣,影片的主題是電影作品中的靈魂和精華,也是我們為之迷戀的「精神家園」。更是我們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後,力圖總結分析出來東西。
主題——是電影中內容的核心與內涵;
是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電影作品中的內容與主題,滲透和體現創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體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我們在看完電影以後所總結、歸納出來的「心得體會」、「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而是電影創作者的目標追求和靈魂凈化。
電影藝術的主題往往不是簡單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義的。需要我們整體的把握。
通常人們理解的影片主題應該包括如下兩個方面的層次:
1.影片的內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圖告訴我們什麼。這一點我們從影片的敘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號,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體現在充滿
視覺造型特點的銀幕效果上。
2.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影片的整體視聽形象表達理解,我們感悟到了什麼。主題雖然是影片所表達的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態度、情感和審美觀念,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和風格樣式,但不會是純主觀化的東西,一定是一種個人生活的感悟。
對於電影作品所表現出的主題,我們要全面的理解,切記不能片面化和簡單化。藝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揚一種極有意義的思想,折射出豐富的思想內
涵,照耀和撫慰人們的心靈,從而提高和凈化人們的精神境界。
在我們分析、討論影片主題的時候,往往為了更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題,領會導演的創作意圖,應該查閱影片相關的文字資料,必須做如下十個方面的准備工作: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的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的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類型的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的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
8)我們在視覺生理上和審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對影片產生認同和共鳴?
9)影片中你認為最優秀的,最值得你學習的是什麼?影片中的風格樣式、敘事結構、造型風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讓你最感興趣的東西?
10)對於這部影片除了大多數公眾的意見以外,你有什麼不不的意見和看法?你認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這十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們所感受。感悟到的東西。要反復地、深入地分析這種理解和感受,解釋出對主題的認識、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題不搞清楚,分析就無法透徹。
關於影片主題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閱讀、段落拉片。同學間討論和分析寫作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二 結 構
影片分析中對影片結構的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們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學經常會忽略分析影片結構,甚至,根本不去關注。其實,電影的結構是電影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
結構——是影片的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
影片的結構,框架,就是電影的風格。
導演根據影片的主題、內容、人物塑造的需要,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將各諸要素合理、有機、完整地組成一個視聽整體,達到藝術上的統一。
影片的結構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統工程,我們認定的電影的結構分析應該包括:
二.劇作結構分析:
劇作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設置,情節的組織進行系統的分析。
從電影的創作規律研究表明:戲劇性結構的電影無非是無數件有因果關系、有內在聯系的事件,有機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終構成一種結局。
縱觀世界各國故事片電影的樣式,電影的敘事結構、電影 的劇作結構及故事的結局基本是四種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預料之中;
B、情理之外,預料之中;
C、情理之中,預料之外;
D、情理之外,預料之外。
但無論哪樣的一種結局,都會充滿了「因果關系」「偶然關系」「必然關系」和「戲劇關系」的味道,都會有一種人為主觀的因素。
非戲劇性結構的電影,在表面構成上,會更為隨意,更為自然和偶然的,許許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機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後形成上,無非是形成兩種模式「n個體無意識形成集體的有意識。2)整體有意識形成風格的有意識」。
現代電影的劇作結構,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變異性,重點表現在劇作的合情與合理的處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從大多數的影片的構成上分析,合情比
合理更為重要。
2.情節結構分析:
情節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體分析。
傳統的電影情節,往往是順序型的,線型的排列關系,現代電影的情節則更為復雜,更為混淆。但電影的情節和細節是影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的敘事情節,在總體上構成影片的框架;電影的細節與元素構成影片的內容;電影情節的推動,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著重依賴於人物的動作和細節的設置。
電影情節的編排,往往是依據於人物的心理線索和發展。以往的「戲劇式」電影敘事,對於精巧的外部情節的設計和設置是十分依賴的。
現代電影中,對於敘事中的細節越來越重視,用細節的動作和細節的場面積累來推動情節。這種電影的特點是:重視細節的強調,重視細節的重復,形成影片內在的結構,注重細
節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對人物的塑造和對情節的幫助。
總體來講,影片的結構是導演風格和主題思想表達的最重要的手段。經分析發現,電影的敘事結構、劇作結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影片最終結構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有
利於影片的主題,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有利於風格的體現,有利於敘事的多樣化。
三 人 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展開的。
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沖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
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
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台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信息。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發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
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致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
巧、結構和導演方法。
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
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復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哪裡,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哪裡。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
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四 場 景
場景——是影片敘事的基本載體和影片特定的空間環境。
場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現代電影的場景,可以是現實空間環境,也可以是非現實空間環境,但是,這兩種場景的存在,都要求要體現和反映劇本中規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場景存在的方式和種類,大體上可以劃分成如下六種:
1) 內景——在攝影棚內,專門為影片的拍攝搭制的人工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有限,拍攝的環境完全要布置,光線的處理可以比較細膩,拍攝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觀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廣闊,往往要選擇局部進行拍攝,或者是對局部進行加工才能拍攝,由於受自然光線的限制,光線的處理要選擇光線
的時機。
3)實景——人類居住和活動的自然建築的場景,這些場景的存在,往往不是為了影片的拍攝。這種場景空間十分真實,具有生活的氣息,但是,有明顯的建築結構關系,拍攝起來也受一定的限制。
4)場地外景一為了影片的拍攝,按一定的比例,專門在選定的自然環境中人工搭制的場景。這種場景的空間比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攝要求。但是對總體美術設計的要求比較高,也會受到自然光線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於配合特技拍攝的小比例人工場景。這種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與實際的自然場景拍攝在一起,美術設計的透視、比例十分的重要。
6)計算機模擬景——利用計算機(數字)技術創造的虛擬現實的場景環境。
現代電影中,電影場景的構成有如下的幾種特點:
1) 影片的銀幕空間是由多種類型的場景以不同的順序和方式組成的。
2) 同一場景內,可以開展和表現一場戲,也可以開展、表現多場戲。
3) 一場戲可以在一組場景或多組場景中展開。
4) 影片中的場景的視覺效果,參與影片的敘事和造型,從而推動影片情節的發展。
5) 場景的變化越來越趨向於多元化。
6) 影片的構成上,場景交替變化、交替運用越來越頻繁。
7)刀特技合成,虛擬現實的場景的出現和使用越來越廣泛。
8)影片中的場景在視覺造型和視覺風格上越來越影響和決定影片的風格。
電影場景,首先是一個空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影片某一個段落的人物、敘事、動作對話的構成與處理。場景是一個宏觀的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概念,例如:操場(街道、河邊、廚房、衛生間、車內。影片中的場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沒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區的別墅,嚴格的意義應該是一個場景,但是,在具體的拍攝中,室內的戲和室外的戲,我們在拍攝和表述上往往又分為兩個不同的場景。
電影場景其次有一個時間的關系,它規定和制約這個場景所表達的敘事、動作的時間關系。正如我們經常講的:就影片敘事而言,換鏡頭就是隔時間;換場景就是換時間Z換場景就是換空間。
通過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們發現,電影中場景的選擇、利用、排列、構成,會影響到以下幾個問題:
1)場景決定影片的風格:場景的選擇和具體的運用,在宏觀上就決定了影片的敘事風格和造型風格。我們常常講:外景利於影片的氣氛。內景利於影片的光線運用;實景利於
影片的空間表達。外景出意境,內景出戲,實景出調度。
2)場景影響影片的空間感覺:電影中外景的出,現,無論場次的長短、多少,都會在影片中形成一種整體的空間規模。感覺和效果。而在內景的拍攝中,我們會有一種與之相反的感覺,顯得影片空間變化較多,但不完整。
3)場景制約人物形象的塑造:電影中外景的應用,使得人物的表達更為有環境依據,使人物在敘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內景的應用,優化了攝影的造型
元素,在視覺上更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於人物的「戲」的表現。
4)場景關系影片的影調構成:由於影片中場景的有意 識、無意識的變化,影片中的地調關系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構成影片的不同場景的不同的初調效果。
5)場是決定一段敘事情節的完整: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可以清晰、明確地完成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敘事情節,也可以僅僅是表達敘事情節的一個小小的部分。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我們也要關注場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場戲,是一個表述性的語言,是一個實際增節的稱呼,更是一個獨立的事件的表達方式。實際增況往往是;一場戲有可能在一個場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幾個場景中完成。
由於電廠中場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們在選擇場景的時候要特別地道憧和准確。
根據我們對現代電影的分析,電影中的場景構成方式越來越靈活,場景的數量越來越豐富,這樣,有利於影片的敘事,有利於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於影片的風格表達。因此,電影場景的運用規律是我們要進行細化分析的東西。
五 景 別
電影的景別,是一個電影鏡頭和畫面的視黨形式的表述語言。表面上是一個造型元素,實際上是一個教事的手段。
景別最最根本的含義,是表達畫面所包括的范圍。電影景別的劃分大體上有如下的幾種形式;l)大遠景,2)遠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對近景,8)特寫,9)大特寫。
電影中的景別,是影片視覺效果、導演語言風格的外在形式之—。決定影片風格,決定敘事風格,決定視黨風格,決定導演風格。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過程中,對於影片的是別的把握重點是在於全片,而不在於具體的某一個鏡頭。分析的重點在如下幾個方面:
1.影片全片的敘事過程中,以什麼樣的鏡頭畫面景別為主?在影片中是一種什麼樣的主導趨勢?對影片的風格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2.場景中重要的人物對話鏡頭是以什麼樣的鏡頭景別為主?鏡頭景別變化之間有什麼樣的規律和特點?對於影片中的人物刻畫和敘事的推動有什麼樣的幫助?
3.電影場景中的內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外景的景別特點是什麼?這兩種景別交織在一起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特別是要分析景別分別在外景和內景當中對於人物、敘事、對
話、動作的表現和表達都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4.每一個場景的開始的鏡頭和結束的鏡頭的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鏡頭剪接中景別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規律?
5.全片中,鏡頭畫面的景別的變化幅度是什麼?對影片的節奏有什麼樣的影響?景別的這種變化對影片的敘事有什麼樣的幫助?
6.分析在動作的場景中,人物的動作和鏡頭景別的應用有什麼樣的特點和形式?
7.景別的運用以及最終畫面完成的效果對於影片的風格有什麼樣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別運用,對於畫面的構圖有什麼樣的影響和幫助?
9.分析景別的應用對於環境的氣氛,空間的表達,場景有什麼樣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別對人物形象和人物動作的表達。我們看到的影片,有的時候,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個特定的景別,在有些情況下,不同的景別對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敘
事內容、不同的情緒要求、不同的動作表達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電影的景別對影片的節奏所起的作用。
因為字數太多,我就分成兩次回答了
㈢ 電影中經典台詞及對其分析
冰河世紀3》經典台詞好啦,⌒沒啥好看的,⌒散了吧!⌒都散了吧!
希德:你好。我來介紹一下,蛋白,蛋殼,還有蛋黃。(三個恐龍寶寶的名字)
曼尼:算你狠。等我救出希德,我要殺了他。
在食人花裡面,劍齒虎:「我全身酥麻……」
公猛獁:「不要在和我擠一起的時候說這個……我也酥麻了」
嘩啦:女士優先。
艾迪:敬老是傳統美德。
嘩啦:先禮後兵。
曼尼:你傻了嗎?我才不會爬上恐龍呢!
嘩啦:老大,你太帥了!我實在太崇拜你了!
艾迪:我也是!
巴克:這樣啊,他死定了。歡迎來到我的世界,現在,回家吧。不送啦。
曼尼:艾莉,⌒等等,也許這個秀逗黃鼠狼說得沒錯。
我有規矩。第一條規矩:要永遠……服從……巴克!第二條規矩,走路一定要走路中間。第三條規矩……要放屁的人。。。走在隊伍的最後。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徹底的瘋子,而且他有香港腳。
巴克:是的我死了,但我還是活了。
嘩啦:贊~!
巴克:俗話說的好,以牙還眼,以鼻子還下巴,以屁股還呃……這是句俗話,真的,相當的俗。
艾迪:你是個超級勇士!
嘩啦:終極英雄!
迭戈:無敵戰神!
在一個怪氣體峽谷,大家中了瘋狂的笑氣,
一邊笑一邊說著心裡話。
兩只老鼠一隻說:「我經常尿床!」
另一隻:「有時候其實是我尿的!」
之後清醒了,一隻說「你說你尿了我的床?」
另一隻:「別傻了!那時候的話怎麼能信呢!」
西德被救回來看到出生的桃子:「哦~是個男孩!」
劍齒虎:「那是它的尾巴!」
這也太不靠譜。
巴克:孩子們,准備好開始冒險了嗎?
嘩啦和艾迪:是的,⌒長官!
巴克:迎接挑戰?
嘩啦和艾迪:是的,⌒長官!
巴克:擁抱死亡?
嘩啦:呃,你的問題我好像沒聽清。
嘩啦:看吶!他在那兒!
巴克:曉得!
艾迪:不對!希德!
巴克:我是說,「曉得」!
嘩啦:看吶!他在那兒!
巴克:曉得!
艾迪:不對!希德!
巴克:我是說,「曉得」!
希德:那要不我們先救希德,然後去救你的「小德」?
艾迪:瞄準他!耶~!
嘩啦:有空咱接著嘮,⌒笨鳥!
能幫你帶孩子嗎?
沒門。
拜託,⌒我低薪上崗。
三個月前吧,有一天醒來發現我娶了一個菠蘿,那菠蘿真的很醜!(氣)但是我愛她。
養生
呃呃,還是應該當素食主義者。這樣才能更健康。你們瞧瞧我,我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多了。
有關家庭
你不顧自己的安危,帶著老婆……和肚裡的寶寶,⌒來救你的兄弟。你也許算不上好丈夫好爸爸,⌒但……對朋友仗義了!
單身漢中的一個(猛獁象曼尼)要結束單身生活
艾莉:你應該找他談心。
曼尼:男人和男人之間才不會談心呢。我們最多……互相拍拍肩膀。
艾莉:這樣很幼稚。
曼尼:女人的想法。對男人來說,⌒這比什麼心理治療都管用。好吧,好吧,我去。
曼尼:告訴過你男人之間不該談心。
艾莉:怎麼?⌒出事了?
迭戈:說實話,我一直在想,也許是……到了我應該……離開的時候了。
曼尼:OK,那呃,我就告訴她說你……沒事,她多慮了。
迭戈:聽著,事實放在眼前,我越來越不行了,我不能一輩子當小孩子的玩伴。
曼尼:你這是什麼意思?
迭戈:建立一個家庭…這非常好,我也為你高興。但這是你的生活,不是我的。
曼尼:你走吧。去找你的冒險吧,冒險家先生。千萬別讓我無聊的家庭生活妨礙了你的腳步。
希德:哇噢,哇噢哇噢,⌒這是我們生命里最棒的時刻,⌒我們要有孩子了!
迭戈:不,⌒希德,他們要有孩子了。
希德:沒錯,⌒可我們是……一家人。
迭戈:聽著,時過境遷了,曼尼現在有更重要的事。看開點兒,⌒希德,過去是很快樂,但,現在該說再見了。
希德:以後就只剩我們倆了。
我以為你會叫它小紅、小明……
樹懶說:我說他們要吃素,你說吼~~,我說這樣不對,你又說吼~~~,我說我們要談談,你還說吼~~,這樣我們根本沒辦法溝通!
巴克:那些風像是在對我們說什麼。
嘩啦:他們說什麼?
巴克:我也不知道,我又不是風語者。
巴克:拜他所賜(巨型白恐龍),我才有了這個(指著自己瞎掉的那隻眼)
嘩啦:他送了你這個眼罩?
艾迪:這眼罩太酷了,我也想要。
曼尼:快把小恐龍送回去。
希德:不,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們拉扯大……
曼尼:你才拉扯一天。
以前它還是一隻毛毛蟲,後來,它變態了
巴克"駕駛"的翼龍被打暈,情急之下巴克在半空給翼龍做人工呼吸,嘩啦和艾迪汗道:"你不覺得很囧嗎?"
巴克:一股魚腥味。
巴克和眾人趕到,發現地上只有吃剩的骨頭和西蘭花。
巴克拿起西蘭花:"席德當時肯定用這顆西蘭花把恐龍打成了植物人。"
㈣ 一個演員的台詞功底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進行評價
我覺得有3種評價方式,如:能聽清、能聽懂、能觸動到你。
三、當你聽到演員說出一個詞或一句話時,你能夠從那個詞或那句話經歷到角色曾經的處境和遭遇,彷彿和角色一起經過了他的過往,經歷到了發生在角色身上的種種,感受到了角色微妙的心理活動和細膩的情感變化,並聯想起自己類似的遭遇或情感經歷以及自己當時的感受,於是為之動容,心裡無法平靜。這就證明演員的台詞觸動到你了,演員的台詞功底是十分扎實的。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評論哦
㈤ 用一句台詞撐起一個角色,台詞對於影視劇的作用有哪些
作為一個演員,最基本的是素養,也是從事這個行業的道德標准。演員不僅僅需要在人物角色的揣摩、人物性格、人物背景、社會背景等。從而分析人物性格和理解角色情感的基礎上進行台詞處理。
因此,在影視劇中台詞都是非常重要的。如《甄嬛傳》中的一句,臣妾做不到啊」,《甄嬛傳》可能這個電視劇沒有看過,也知道這句經典台詞。以至於生活中都會引用這句話,來表達此時的心情和無奈。扮演皇後娘娘的蔡少芬正是因為這一句台詞,當時在網路中迅速傳播開來,也吸引大量的粉絲關注度。因此她說一句話,就撐起了一個人物性格,一個角色。這句「臣妾做不到啊」,在當時可謂是被網友熱傳。也爆紅各行各業被人們所認可,這就是一句台詞在影視劇中起到的作用和達到的效果。
㈥ 如何賞析一部電影賞析電影時要從哪些方面去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呢
正所謂,看電影,所以當然是從「看」,眼睛開始。動作片,那就緊緊的盯住他們的動作,情節片,那就要看他們的表情。但是,還要看到一點,那就是他們每個人物心。看上去很深奧,可其實並不難。電影為了表達出人物,演員們都會把表情盡可能的真實。好的演員,會把那個人物塑造得就像你身邊一個朋友一樣。通過他們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人物的內心。是痛苦?掙扎?還是開心?幸福?跟著人物的內心,一起體驗電影的精彩,是再美妙不過的事了。
2
電影,不僅僅只是想讓我們看,還需要我們聽。傾聽什麼呢?配樂,人物說話的語氣,還有出現在其中細微的聲音。配樂可以說是一部電影的一大亮點,(比如宮崎駿電影中就出了很多大家都很喜歡的配樂,也讓我們記住了久石讓。)配樂,主要為了烘托氣氛的,成功的電影中成功的配樂,總能帶著大家一起進入電影,配合著人物說話的語氣,混合出或者悲傷,或者搞笑的情境。
3
我們要帶著我們的心去看電影,說的高雅些,就是欣賞。看懂了情節,聽著音樂,了解每個人物的心之後,總會有一些感慨。走馬觀花的同志會評價這是部好片還是爛片,而真的用心去體會的,會從電影中的人物看到一些社會現實,或者——自己的影子。也許是自己從前的夢想,也許是和其中某個人物相似的生活經歷。接著——會感情洶涌。那看電影的目的就達到了,給我們有些麻木的生活一些波瀾,一些感動,或鼓舞,或安慰的情感。記住一些事,忘記一些人,然後輕裝信心滿滿的繼續生活。
㈦ 電影《乘風破浪》經典台詞賞析
電影《乘風破浪》經典台詞賞析
《乘風破浪》是由韓寒執導兼編劇,鄧超、彭於晏、趙麗穎、董子健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7年1月28日在中國上映。下面是電影的經典台詞,一起來欣賞吧。
1. 很多人的悲傷只是希望展示給大家看自己很悲傷。其實這世上是沒有人能夠理解另外一個人的悲傷的。
2. 這就是我心裡的一座城池,其他人眼中的一片廢墟
3. 而且我發現無論你是一個多麼崇高的人,得到一筆橫財總是比得到自己的勞動所得要高興很多。
4. 我們相依為命,卻各自為營,各自等待,各自幻想,各自破滅
5. 我想,這人並沒有離開世界,他只是離開了人間而已。他一定在和我們分享同一個世界,用不同生命模樣。
6. 生活就如同火車碾死一隻貓一樣沒有任何改變地堅決前行。
7. 失望是一種很抽象的東西,它不似開心,只要你咧開嘴笑,大家都知道你開心。但是失望到整張臉都透露出主人很失望的信息,那真的是很失望了。任何抽象的東西具體的時候都是異常強大的。
8. 我們結伴而行,卻從一開始就分道揚鑣了
9. 一碗雞湯都能讓生活充滿意義,這說明生活實在是沒有意義。
10. 我不明白為什麼人們都要把這些所謂的安全感託付在一些身外之物上
11. 人世間的事情莫過於此,用一個瞬間來喜歡一樣東西,然後用多年的時間來慢慢拷問自己為什麼會喜歡這樣東西。
12. 他們的青春諷刺了我,我的青春卻逗樂了你!
13.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池,當你想逃避的時候就會躲進去。有的人躲的時間長,有的人躲的時間短,而我卻一直沒有走出去。
14. 每個人心裡都有悲傷,而最悲傷的是,沒有人能夠理解另外一個人的悲傷
15. 活著沒有意義好像並不能構成自己終結自己生命的理由,因為放眼望去大家都活得沒有意義。
16. 我就不是很喜歡看熱鬧,我不喜歡在大家紛紛探出腦袋的地方再加上一隻世俗的腦袋。
拓展閱讀
劇情簡介
賽車手阿浪一直對父親反對自己的賽車事業耿耿於懷,在向父親證明自己的過程中,阿浪卻意外的捲入了一場奇妙的冒險。他在這段經歷中結識了一群兄弟好友,一同闖過許多奇幻的經歷,也對自己的身世有了更多的了解。
角色介紹
徐太浪
演員 鄧超
徐太浪是一名職業賽車手,性格凌厲。開始事業上充滿簇擁和鮮花,看上去是個成功人士,但他卻在情感上有缺失。和父親之間的代溝和不理解,導致父子二人諸多誤會和矛盾。因為一場奇妙的經歷,阿浪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也漸漸理解了父親的用意。
徐正太
演員 彭於晏
阿正是一個成長於90年代的上海小鎮青年,以中分發型與水洗牛仔服示人,熱愛摩托車。一個比較熱血、正義、重感情的青年。世上有彎路也有捷徑,但對於阿正來說,他認準的就是眼前直直的.這一條路,不妥協、不轉彎,搭著兄弟的肩,牽著愛人的手,就這么往前走。
小花
演員 趙麗穎
小花是阿正的女友,一位比較穩重的女性。她也許穿著普通、打扮樸素,但內心十分充盈。表面上溫柔恬靜,內心又有自己的見地和堅守,甚至有一些倔強。她這個看似柔弱的女生,希望能為喜歡的男生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能“保護”好他,讓他在她面前可以是本來的樣子。
小馬
演員 董子健
坦率真誠的少年小馬,他可以融進夥伴的兄弟情,成為“正太幫”的一員,但他又脫離這群小鎮青年的世界,是一個特殊又至關重要的存在,他代表了90年代的一類追夢人。
六一
演員 高華陽
六一是“正太幫”成員中最笨拙憨厚的人,他擁有一顆純粹的少年心。他也許不怎麼聰明,也經常會被夥伴們嫌棄,甚至可能會被忽略,但他會始終如一,忠誠地跟在兄弟身後,潛移默化間成為夥伴中不可替代的存在。
羅力
演員 張本煜
幫派份子
黃志強
演員 李榮浩
小鎮幫派老大,亭林鎮一霸
金所長
演員 金士傑
亭林鎮警察
相關資訊:彭於晏愛吃大蒜 被《乘風破浪》主創齊吐槽
韓寒執導的第2部電影《乘風破浪》,即將於1月28日大年初一公映。昨日,該片劇組來到廣州舉辦了映前發布會。導演韓寒,主演鄧超、趙麗穎來到現場,每人都講了好幾句廣東話。作為春節檔首部開啟點映的電影,觀眾的期待讓這部燃情喜劇徹底浪了起來,關於主題曲的爭議也在網上持續發酵中。在現場,鄧超盛贊這是一部“讓你不想搶紅包刷微信的電影”,土氣的韓寒聲稱對廣州很有感情,現在的凌亂造型“已經是拾掇過的了”。評價演員的時候,韓寒說鄧超就是個小女孩,最亮點的是現場三人一起黑彭於晏——胸肌太大,天天吃大蒜還要和趙麗穎拍吻戲,把鄧超都熏出病,引得媒體鬨堂大笑。
A自賣自誇?韓寒:演員演得好,導演導得好
目前《乘風破浪》還沒有在深圳放映,鄧超介紹時用了個特別的角度:“我覺得這個電影是可以不在微信群里聊天的電影。它吸引你專心地看,一直歡聲笑語,你可以和家人聊一年的開心,也可以同時擁抱聊一年的不開心,是一個全方位的真正合家歡的電影。”
此前,導演逐一公布鄧超、彭於晏、趙麗穎將參演《乘風破浪》,鄧超演兒子,彭於晏演爸爸,趙麗穎演媽媽,對此網友們都感到震驚,表示難以想像這三位演員同框的畫面。對於自己在電影《乘風破浪》中的角色關系,趙麗穎表示一開始感到十分新奇,但開拍後卻覺得一切都那麼合適,這不僅源於韓寒的導戲技巧,更來源於鄧超專業的帶戲。
趙麗穎開玩笑說:“一開始我覺得挺奇怪的,我之前都沒有想過為什麼要讓我演超哥的媽媽,我哪裡像媽媽,後來說是穿越過來的。電影中還有床戲,超哥自己的兒子還要主持我們的婚禮,還抱著我喊媽媽!”鄧超馬上表示:“演著演著發現長得挺像,臉都圓!”就連導演韓寒都表示自己是圓臉一家的:“我最近瘦了一點,但圓臉基因還是戰勝了長臉。”
發布會上,韓寒評論三個人的演技:“鄧超、彭於晏、趙麗穎是三種風格。鄧超的表演特別細膩,表面上是大哥型的人物,但內心其實真的是‘小女孩’,演的時候真的是絲絲入扣,任何錶情你給他卡再大的特寫都沒有問題。麗穎上來每一條都特別的准,要溫婉可以溫婉,要霸氣可以霸氣。”至於彭於晏:“雖然看起來傻了吧唧的,但是鏡頭擺上去怎麼拍怎麼帥,特別有質感,特別可愛。”說完韓寒還不忘表揚自己:“歸根到底還是演員演得好,導演導得好。”
B彭於晏愛吃蒜?逼得韓寒改戲
昨天彭於晏吃了不在現場的虧,一談到他,韓寒、鄧超、趙麗穎就把他黑得夠嗆。韓寒講述拍攝時的細節:“鄧超和彭於晏有兄弟回頭的一場戲,一般人兄弟回頭都是勾肩搭背的,然後一二三回頭,體現兄弟情,但是為什麼我們拍的兄弟情是在鐵路上兩個人分開走的呢?我們其實是想拍兩個人在一起的,但是鄧超說停停停,不行!因為彭於晏的胸肌太大了!搭著肩的話,鄧超每次回頭都回不過來!”鄧超補充:“太壯了,圍度太大了。”
此外,鄧超還說自己生病了,是被彭於晏的蒜味熏倒的。趙麗穎控訴:“他愛喝紅茶、愛吃蒜。一開始還是覺得他只是偶爾這樣,後來發現他每個鏡頭都吃蒜!他說這是殺菌。”鄧超形容得活靈活現:“但不能那麼吃啊!他是一盒一盒地吃,身體好也不能這樣做,所以他要找女朋友的話,真難。那個蒜薹生的,這么粗的,切成一段一段,剝完的蒜一天一整盒,太可怕了。”韓寒神補刀,透露由於彭於晏吃蒜,甚至被迫取消舌吻的戲:“我一看到這個情況,就說麗穎你們兩個這個吻戲點到為止就可以了,輕輕碰一碰就行了,就不要舌吻了。所以電影里基本上就沒有舌吻,就是碰一下。”最後鄧超揚言,他下次當導演的時候,必須找彭於晏來參演,讓他吻遍所有的男演員作為報復。
㈧ 怎樣欣賞電影台詞藝術
對於電影台詞的探究,我想從人們普遍熟知的入手可能會好一些,挑選幾部經典的老電影,可以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看看當對人們提起這些電影時,人們首先會想起的是什麼,再作進一步的研究與分析,主導課程...語文嘍,非主導...政治美術音樂,我想都應該算上
㈨ 拍電視電影的演員是怎麼記台詞的
你好,演員們首先要看過劇本 去充分的理解 分析這部劇 以及自己所飾演的這個人物的性格以及心理 慢慢去消化這個角色 在開拍前 演員們會先背好自己在開拍哪一集的台詞 也就是哪一場戲 偶爾根據對於角色的理解也會現場發揮 加段台詞 也有念錯台詞或者忘記的時候 然後會NG 等到拍完一天的時候 收工了 他們會回去背下一段戲的台詞 因為主要靠理解 所以在背台詞的時候念差一兩個字都無礙 而且拍攝的時候有休息時間 演員們都會不停的看台詞本 所以因為他們熱愛演戲願意去理解劇本與角色 然後去背台詞 當職業變成了一種本能便容易輕松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