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字幕 > 教父電影觀後感英文

教父電影觀後感英文

發布時間:2022-10-03 04:16:25

① 教父1觀後感

《教父》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2年上映的作品,這部40多年前的電影,已成為歷經洗禮的經典之作。

72年拍攝的電影,在拍攝技術各方面都沒有那麼先進的情況下時至今日,依然經久不衰甚至在同類型題材的電影鮮有作品超越過它。

這部電影台詞是如此經典,並且經典台詞如此之多,讓人回味無窮,這決定要歸功於原著的經典。事實上,大家會覺得一部電影之所以經典往往是因為電影鍾某句台詞讓你感到感同身受、刻骨銘心。

影片中每一個人物刻畫的都非常的到位,幾乎每個人的行為都影響著整部劇情的演繹,更重要的是老教父和邁克表演的實在是太精湛了。馬龍白蘭度的沙啞的嗓音,鏗鏘有力的話語,邁克對角色的把握如此細膩以及他犀利的眼神,深深折服了我。

都說這部電影是男人必看,那麼到底看什麼呢?當然不會是打打殺殺,也不會是黑幫決斗,扒開黑手黨的外衣,這其實是一部講家庭和責任的電影。當柯里昂家族面臨危機時,麥克不得不背上責任。

② 電影《教父》觀後感

電影《教父》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教父》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近一口氣把《教父》三部全部看完了,真是過癮。三部分別是在1972,1974,1990年拍的,每部都基本上接近三個小時。雖然是過去四十多年的電影,經典仍然是經典,經典也就是久經不衰,不論外界的變化,電影中表現出的對物對人的觀念對任何時候的任何人還是有啟示,有感動,有觸動。我看了有以下的觸動和啟示。

1、教父一直會說,不要讓人知道你在想什麼。這是兩個教父一直在做的,也是他們的生存必備的重要的技能。怎麼才能不讓別人知道你在想什麼呢?這就需要有很高的情緒控制能力,控制自己行為舉止,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不做一切能讓自己信息外漏的行為。維多的大兒子山尼就是個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的人,他很容易激動,最後也因為此而葬送了姓名(他的妹妹由於被老公家暴,打電話給山尼,山尼就立即怒火沖天的去報復自妹夫,在路上被設局遇害)。

2、教父,需要不帶任何的情緒,冷靜客觀看待事情,分析來龍去脈,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在維多教父在街上買水果被開槍住院後,山尼一邊加強防護,一邊在尋求硬報復。而麥克當時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卻冷靜了分析了形式,找到了解決方案,並完美的實施了這個方案。

3、教父是生意人的思維,在家族矛盾中,能夠主動的止損。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進入無休止的報復,才有能力統帥家族,成為家族長。在山尼被害後,維多主動召開了家族會議,坦言不追究此事,言和,並尋找家族的平衡點。這樣才有可能盡可能的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利益。

4、教父不容許有人背叛,即使是親人也不行。背叛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死亡。麥克的哥哥,以及姐夫都是背叛家族的,都被麥克殺了。換句話來說,能夠背叛親人的人,給親人造成一定的損失的人,那肯定是個禍害。

5、當退休後,受命新的掌門人,就應該退居二線,相信他,不幹涉,只提供意見。維多在老後,就把教父的位置交給了小兒子麥克。因為新上任,就存在著利益權力的重新分配。很多家族人就會不滿麥克的處理,而求維多來商量干涉。而維多,只會安慰找他商量的人,並告訴他目前麥克的當權,讓其去找麥克商量。這就給予我們很多領導一定的啟示。

6、盡量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維多起家,大部分是靠幫助別人的。裡面記得一句話,維多說的,請幫助我,你會得到我的回報,相信我。他去幫助他所能幫助的人,然後結識了各種各樣的人,這些人成為他忠實的朋友,並樂意幫助他。這境界真是高。裡面有個殯儀館的化妝師,找教父請他報復殘害他心愛的女兒的.混混,教父就答應了,最後找到了他,讓他給死去的山尼化妝。

7、感情沒有了就是沒有了。裡面有一個鏡頭,我印象特別深。凱由於不滿麥克充滿殺戮,仇恨,而墮胎離開麥克。麥克對他已經心死。凱想孩子回來看孩子,每次都是偷偷的來偷偷的走。有一次被麥克碰上了,凱詫異的望著他,可能還抱有一絲的情意,可麥克慢慢的把門關上,把凱關在了門外。最後麥克老的時候,由於婚姻對於五十多歲的人,是個依靠,也許是由於他們的結合只是感情上的結合,最後他們又平和的見面,旅遊。想起了,素黑的一句話,女人需要男人在乎她的感受,更需要男人的情。當女人跟男人訴說一件事時,女人只是想讓男人去感受她的情緒,她的感受,而如果男人只是毫無表情的聽完,啥事也不做事,女人久而久之,女人就會徹底失望,感覺無人關心,感情不存在。

;

③ 教父影評英文版100至150字左右

User Comments (Comment on this title)
70 out of 112 people found the following comment useful:-
Initially, I wasn't a fan... but then I realised, 14 October 2006
Author: mattrochman from Australia
This is a masterpiece. A timeless masterpiece. Initially, I didn't like this film all that much - I found it rather over-hyped and boring. This was until the advent of DVD, which gave me the feature I needed for this sort of film: subtitles. Once I switched them on and heard (read) every last word of Brando's ramblings and other characters ramblings, I grew a true appreciation for this epic.
To make a true epic, you need all of three following ingredients working in near perfect harmony. For screenwriters who come across this, take the following pointers on board: 1) Contrasting Characters: Good films have some character distinction, but most fall rather flat because the core of each character is the same.
Of course, there are exceptions to rule (ie... where you want mono-tonal characters... aka matrix; or where you want outlandish contrasts... aka The Fifth Element), but ultimately, this is what makes films deep, meaningful and grand. Consider the contrasts between the Don's children. Michael is rather cool, rational and collected, whereas Sonny is more hot-headed, spontaneous and simple minded. But simply having these contrasts is not nearly enough. What you really need to do is to develop these characters - place them in situations - and then dwell on how their character impacts on the situation they're put in. The Godfather is a terrific example of how to pull this off. While many try to do this in screenplays, most lose the plot and create character obscurities that stretch credibility.
2) Transformation: The central character(s) must undergo a transformation, resulting in them being almost unrecognizable by the end of the film. By putting them into situations, the character's character must not only influence the outcome of the situation; it must also have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character. Consider Michael at the wedding and compare that to the Michael we see at the end of the film. Again, many films try, but most fail because they come up with unreal (literally, not praisingly) or simply moronic transformations (eg, Wall Street).
3) Patience: Men in Black 2 was an astounding film for one simple reason - it was an entire film squashed into about 70 minutes. It was not much longer than an episode of ER or Buffy. I certainly hope the new goal of Hollywood isn't to make films as short as possible.
All the great ones spend time - time developing characters, family life, growth, patience with the story telling in general. This is the key (provided that the story isn't mind-numbingly boring). Dances with Wolves, Heat.. and so on are very patient but top-class films. While studios may be lukewarm on the idea of longer films, they are worth it if you have a ripper story to base it on.
I feel that this film has not dated all that much and has tremendous re-watch-ability.

④ 教父觀後感英語60詞帶翻譯

我是本科英語專業,我可以幫你寫,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的文章質量也不佳,所以要求少量酬勞,價格的話我們可以商量的

⑤ 教父的讀後感英文

"The Godfather" is a gangster capitalist society about the entire U.S. ground force systems dominate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ory of ups and downs in the story, is very vivid characterization.
Kao Liang hero and his son Michael foresight resilient, ultimately get rid of their mortal enemy of the family business to reach their peak, even though I disagree with their established set of so-called "underground order," but out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ovel heart of the Kao Liang respect to his ground forces led by Kao Liang Group is mainly engaged in smuggling of imported olive oil from Italy, opening casinos and so on. His influence throughout the U.S. East and West throughout the crucial point in the variou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ve him. He resourceful and eager to protect and support the people reverently bbed him "godfather." He is also responsive to the following, what it says, to win the people's fear. Any thing, as long as he would secretly or openly a han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accordance with his will. He is a true all-powerful figure in American society. In particular his position and his humility, combined with his attitude of doing things that really awesome cool. Is what he had done to his family business success.
Another novel depicts the hero Michael inherited his father's right, he has amazing self-confidence, believe that their choice is the best, I believe that even if he is lying should be, and it is correct, so that people can hide themselves well evil, even if he were to die bad, people still admire him, and still think he is one of the best, he will not do evil things! Even Michael's wife did not believe he would kill, but he did kill, and with his father's carefully cultivated is certainly not live up. In our real life really is the most powerful and such a terrible person, with indomitable fighting spirit, a deep reservoir of hatred in their hearts, waiting for a suitable time to carry out long-planned program. Bear with the situation that only people can do great things, the novel his first wife for his death, even though he knows enemy's hiding place, and the ability to kill him, but he always wait until the last of the large-scale attack on the time. He and his father are "good" men, at least in the kind of environment they are.
A lot of information that "" The Godfather "is a nature of American society, capitalist society, no fat, to avoid exposing the underground activities of work," I do not know the author of the novel there is no such meaning, at least I have not personally see his own evaluation of the novel is so, is not that they do not know the meaning out of nothing on the Flurry of a pass, even if the meaning of this true, that such a phenomenon reflected in the story in today's China, there is no thing in it? Our country is not capitalist ah, the jungle, and certainly there. We all have to see the mainstream!
Reading this novel made me realize that "no matter what kind of society can survive in the competition who is strong, this world has no absolute good or bad, in different societies exist only two kinds of people is a good man in his own eyes, the eyes of the enemy is bad, because it had different interests, and conflict of interest, these things not only exist in a capitalist country, in any society there will be. "
【譯文】《教父》是一個講述資本主義社會中黑幫人物對整個美國地下勢力集團體系的獨霸控制的故事,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人物刻畫也十分生動。
主人公考利昂和他的兒子邁克爾高瞻遠矚能屈能伸,最終除掉了他們的死敵使他們的家族事業達到頂峰,雖然我不贊同他們所確立的那套所謂的「地下次序」,但對作者刻畫出來的小說里的考利昂心懷敬仰,以他為首的考利昂地下勢力集團主要經營的是從義大利走私進口橄欖油、開設賭場等等。他的勢力遍及美國東西南北各地,在政府各個要害部門也都有他的人。他神通廣大,渴求保護和支持的人們虔誠地尊稱他為「教父」。他對下面也有求必應,說話算數,從而贏得了人們的敬畏。隨便什麼事,只要他暗地或公開一插手就會按照他的意志發展變化。他是美國社會真正叱吒風雲的人物。特別是他所處的地位和他的謙卑,再加上他那種冷靜處事的態度真令人生畏。也正是他所做的一切成就了他的家族事業。
小說刻畫的另一個主人公邁克爾繼承他父親的權利,他有驚人的自信,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最好的,相信即使自己撒謊也是應該的,也是正確的,所以這種人能夠很好的掩藏自己的罪惡,即使他壞得不行了,別人依舊敬佩他,依舊覺得他是個世上最好的人,他不會做邪惡的事!就連邁克爾的愛人都不相信他會殺人,但是他確實殺人了,加上他父親的精心栽培肯定是不負重望。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真正最厲害和可怕的也是這樣一種人,有著頑強的鬥志,把仇恨深深的藏的心底,等待著一個合適的時機進行蓄謀已久的計劃。那種忍辱負重也只有成就大事的人才能夠做得到,小說中他的第一任妻子為他而死,盡管他知道仇人的藏身之處,也有能力殺掉他,但他始終等到了最後的大舉進攻之時。他和他的父親都是「優秀」的男人,至少在那種環境中他們是。
很多資料說「《教父》是一部反映美國社會的本質,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無發避免的地下黨活動的著作」,我不知道這部小說的作者有沒有這個意思,至少目前我還沒有親眼所見他本人對小說是這樣評價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們無中生有對作者的意思亂舞一通,就算作者真有這樣的意思,那這樣一個故事所反映的現象在我們今天的中國就沒有嘛嗎?我們國家可不是資本主義國家啊,弱肉強食肯定也是存在的。我們都必須得看清主流!
讀了這部小說使我認識到「不管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中能夠在競爭生存下去的人就是強者,世間也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在不同的社會中只存在兩種人,自己在自己眼裡就是好人,在敵人眼裡就是壞人,因為有著不同的利益,和利益的沖突,這些東西不光是在資本主義國家存在,在任何一個社會中都會有的。」

⑥ 用英語寫出電影教父的主要內容幾句話就可以

The story begins as "Don" Vito Corleone, the head of a New York Mafia "family", oversees his daughter's wedding with his wife Carmela. His beloved son Michael has just come home from the war, but does not intend to become part of his father's business. Through Michael's life the nature of the family business becomes clear. The business of the family is just like the head of the family, kind and benevolent to those who give respect, but given to ruthless violence whenever anything stands against the good of the family. Don Vito lives his life in the way of the old country, but times are changing and some don't want to follow the old ways and look out for community and "family". An up and coming rival of the Corleone family wants to start selling drugs in New York, and needs the Don's influence to further his plan. The clash of the Don's fading old world values and the new ways will demand a terrible price, especially from Michael, all for the sake of the family.
來源:IMDB

⑦ 求一篇電影的觀後感

The Godfather 教父

移民與財富原罪

電影《教父》在我看來有三個層次。淺顯點的一句話就能概括,那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中層的表現說的是家族紐帶的不可割捨。傳統義大利人很像中國人,家族感很強,有點溫州人沾親帶故成群結隊發財的那種味道。一部分當然是出於情感,但更多的部分是生存法則。移民來到陌生的美國,要生存下去,就要互相依靠,他們來的時候一無所有,有的只是自己人。純真少年麥克先只是突遭家庭變故為了保護父親而殺人,後來轉變為能對費雷德說出:「你是我的哥哥,我愛你,但如果你再幫著外人拆自己人的台,我絕不饒恕你。」 麥克真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通。山尼殘暴而戀親,為了妹妹沒有殺死卡洛,麥克從不亂殺人卻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讓姐姐成為寡婦,因為麥克深諳游戲規則,他不為復仇而復仇,他為更大的責任而負責。畢竟一次背叛就有二次背叛,身邊的蛀蟲總有一天會咬死全家,姐姐的個人痛苦不予考慮也不能考慮,一時心軟就會有全盤的覆滅。正如湯姆對山尼說過的:「一切都是business,包括他們對你父親的槍殺,要用理智不要感情用事。」山尼沒聽進,麥克卻聽進了,所以同理,殺死姐夫也是business的一部分,背叛的人要付出代價,是整頓肅清的一部分,是家族翻身的一部分。麥克從天然的家族情感里升華,所以他能夠成為新教父,而山尼不懂關竅就只能命喪黃泉。選擇是有限的,不是贏就是輸,不是生就是死,沒所謂置身事外,這又回到第一層的含義了。

深層的,《教父》說的是權力的更迭,非法組織的合法化進程。鋌而走險是為了生存,初衷只是想讓日子過的更好一點,想在這片土地上立足紮根,想讓子孫後代不再腦袋提在褲腰帶上血腥地過日子,所以又渴望黑錢洗白。諷刺的是合法化的進程只能以非法血腥暴力來完成。麥克本是存著理想父親本是存著幻想的,兒子不參與家族事業,爸爸希望家裡能出一個參議員,成為操控的人而不是像他一樣充當「打手」,所以他們互有默契。槍聲打碎了夢想,一切還是要用老方法才能實現,短暫的氣憤後是無奈而堅定,麥克的變化之大,其手段之凌厲更勝父上其實早就有強大的信念鋪墊,父子從來就站在同一戰線上,擁有同一的夢想。關於沒有硝煙的談判,馬龍白蘭度有很多經典台詞,印象最深的是「毒品和我們以前經營的事業都不一樣,賭,女人,酒,這些是人們需要的,只是人們被教會不能做這些,但是毒品不一樣,政府警察最終一定會干預,它會在多年後毀了我們。」教父其實和眾流氓們一樣沒有道德原則,他說過做什麼生意對他來說都是一樣的。與其他人牟取眼前暴利不同的是,他的遠大目光,他的終極願景,別人是在圖一時享樂,他是在謀百年後的出路。這些東西,他歇斯底里的女兒不明白,他溫順賢惠的老婆不明白,他莽撞貪色的大兒子不明白,只有他的小兒子是最最清醒的一個,所以麥克是不能有選擇的,他不能放開家族讓它轟然倒塌而只管自己輕松自在,教父是神的使者是不能錯一步的重責在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人要成長為教父絕對值得敬佩。其實,第一代的白手起家多少都有不能說的秘密,短時間積聚財富本不是人生常態,即所謂財富都有「原罪」。教父們從不為罪孽多愁善感,麥克邊為外甥受洗禮邊派人在外展開大屠殺的交叉鏡頭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教父們的價值觀。沒有主會來施報應,如果我想要改變什麼我即主,世間沒有上帝,也沒有上帝的公平,潛規則才真正實用,一切都得靠自己。或者說我在此披上信奉上帝的外衣並不是虛偽,我正在走向通往你的捷徑,當我擁有你的權力改造了世界,使我能世代在此安居樂業,那麼我才會相信你的存在,你的庇護,成為你純良的子民,總有一天。

最後不得不說馬龍白蘭度的教父形象竟然比小說中的更復雜深邃,是其演員生涯上的一個巔峰。

關於《教父》要說的就是這些,相同的黑幫題材其實我還是對《美國往事》印象更深一些。《教父》的故事干凈利落,是傳奇的一個片段,而《美國往事》更像是散文詩,以傳奇為外衣,說的根本就是整個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甘正傳

94年電影界誕生了很多經典之作,光我熟知的就有好幾部,陽光燦爛的日子、活著、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其他我沒有看過的還有燃情歲月,獅子王,真實的謊言,紅藍白等,都是極經典的片子,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將這些影片翻來覆去的看,《看電影》雜志曾經做過一個專題,講94電影的輝煌,涵蓋全球的好電影,我看過那個專題之後對電影有了更濃厚的興趣,之前我看電影都是消遣時間,現在看也是消遣時間,不過唯一的不同是現在有時候沒有時間來消遣時也會騰出一些時間來作電影消遣。

1。奧斯卡輝煌

阿甘正傳當年和那麼多出彩的片子同場競技,卻仍然一路高歌猛進,不僅一年時間里票房高踞榜首,而且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力壓肖申克的救贖和低俗小說壓倒性的奪得六項奧斯卡金像獎,足以說明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的。當年同台競技的肖申克的救贖和低俗小說因為阿甘的出現而失意各個大獎,不能不說可惜,至今也還有很多的影迷在為這兩部片子叫冤,甚至還有一些人說阿甘根本不配,失望而歸的兩部片子可惜那是事實,但是說阿甘不配,真的過了,怪只能怪這么多的經典好片匯聚在了一起,主角只有一個,配角的輝煌再耀眼也敵不過發揮出色的主角,所以,不必叫冤了,沒有人否認94奧斯卡配角的光芒。

有人說肖申克監獄里的故事比甘更為深刻,昆丁比澤米吉斯更會在電影語言上做文章,是的,我也承認,Tim Robbin引領著我們一同挖掘了人性的黑暗和現實的殘酷,低俗小說用一種別開生面的手法讓我們沉浸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看完肖申克你不會因為看了部好的片子而感到愉快,看完了昆丁帶給我們的作品或許我們會愉快會感到享受的樂趣但是叫你細細品位的時候你說不出來所以然,太簡單的故事,只不過用華麗的電影語言包裝起來了,然後變得惟妙惟肖恰到好處的抓住了看電影的人的心理,但是我要說的是昆丁的作品不能給我們太多東西,饒有興趣的解構他的電影並毫不吝嗇的將溢美之詞加之於他的人,更多的是電影評委或者專業的電影評論員把,我們作為普通大眾,頂多看完了一陣酣暢淋漓,繼而繼續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沒有什麼變化而以。但是我不是說昆丁的電影不夠大師只是大師的領域不同而已,有些人的大師是文學的有些人的大師是電影的有些人的大師是生活的,昆丁?絕對是電影的!然而,電影不能僅僅是藝術的,不能僅僅是電影的,也不能僅僅是生活的。 在我看來,肖申克的救贖過於藝術了過於文學了,低俗小說過於電影過於技工了。雖然阿甘正傳在深刻性和文學性上不及肖申克,在電影的技巧性構築故事組織上不及低俗小說,但是他夠生活,夠綜合,夠意思,他不是電影人賣弄自己才華的工具。

看電影,有時候是一種單純的娛樂有時候是希望能從中獲取一些生活的道理,我更偏向於後者。

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同是能給我們的生活做一些指引的片子,當然任何片子的製作者和導演等都可以說他的片子同樣是這樣的,然而那根本不是其電影的重點,我甚至可以說一個強奸犯的故事可以教育我們要時刻警醒自己人的道德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崩潰人的本性不知道什麼情況下會像洪水猛獸一樣的爆發。當年肖申克和阿甘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競爭各項大獎但是最終鎩羽而歸,毫無嶄獲,是因為題材的相似和阿甘的突出與順應時勢。

看完肖申克的救贖不會讓你感到快樂,雖然影片最後給與我們的震撼是足夠的,但是我們一方面為andy的20年堅守一個極其渺茫的希望感動,另一方面卻無法從現實的黑暗和殘酷中脫離出來,肖過於殘酷過於現實過於讓觀眾一下子從皮膚滲透到骨髓,那感覺,像當場抓住配偶與情人約會胡搞,雖然知道但是親眼目睹的痛苦很不自在。一直沉悶壓抑的調子,監獄里的單調生活讓人有些眼球乏味,內心不爽,但是為了看到這么一個倔強嚮往陽光的銀行家能一步一步走出黑暗,我們強忍心中的壓抑,到最後一片陽光燦爛的時候瞬間爆發了一把也不足以將那股壓抑揮散出去,這是影片的魅力所在也是他當年無緣小金人的原因之一吧。相比於肖的一路沉痛到底的執著,甘帶給我們的感受顯得很豐富多彩,真的是情感的全方位感受,同情,哀嘆,感動,激勵,歡快,憂傷。。。感情的變化足夠讓我們體驗一回人生,甘的論調是歡快樂觀的,我們看完會歡笑會有所思但是不至於像肖那樣,看過一個評論,對這兩個片子概括的很好:先後連續看甘和肖,感覺像是從天上掉到了地下。所以,更多的人願意看阿甘而不是andy。

阿甘的天堂一樣的感覺和肖的近乎地獄的感覺,阿甘的高踞票房和肖的不溫不火,阿甘的藝術商業完美結合和肖的藝術文藝氣息獨佔一面,讓奧斯卡選擇了阿甘正傳,這無可厚非,奧斯卡本來就不是威尼斯金獅柏林金熊,它那尊小金人造型足夠精緻優美吸引眼球卻難以扣住氣質和藝術這兩個詞,所以阿甘不是藝術的確是精緻的經典的,肖不是吸引眼球的卻足夠藝術和氣質足夠震撼人心的。一個小金人不完全代表什麼,其實任何一個獎項都不代表什麼,只有民眾的口碑代表了一切,有人認同就已經很重要。

2。垮掉的一代

《阿甘》是幽默詼諧的,有時候會讓你忍俊不禁,《阿甘》也是嚴肅的,這種嚴肅貫穿整部片子,放在二戰之後的二三十年的背景里,哪怕一部肥皂劇也要帶點政治色彩,《阿甘》也不例外,這種對當時政治環境的描述,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側面的,都是嚴肅的表現,這也是他要重點表達的,雖然表達的方式沒有一本正經而是稍微顯得有些滑稽荒唐雖然沒有很全面仔細的概述而是點到便過,但是卻足以讓我們在這幾瞥之中看到當時的政治環境,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影片中各種人物的行為方式了。幾個政治事件用一個個片斷演繹出來,然後像幻燈片似的放映,短暫而關鍵。總統被刺,總統辭職,禁止黑人入學,越南戰爭,反戰遊行......一個個片斷讓我們不斷回憶美國戰後幾十年的歷史,飛速發展,混亂動盪,垮掉的一代是我腦海中浮現的印象,正是垮掉的一代和我們沒有垮掉的一代構成了阿甘正傳的角色。

戰後美國人民精神生活極度混亂,受困於戰後的心靈創傷,加之當時杜魯門主義和麥卡錫主義的盛行,打壓國內進步力量,反共潮,國際上冷戰,恐怖主義開始出現,人們終日惶惶不安,有些人消沉頹廢粉飾太平有些人看不慣世道的虛偽荒唐奮起反抗和政府對著干,一切極端的生活方式都涌現出來,酗酒群居吸毒濫交等成為一種現象,這些人也失去了生活的目標和理想,上進心全無,史學家將這些戰後出生的一代稱為50年代垮掉的一代,也有叫迷茫的一代的,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描述的就是這群人的生活狀態,那個戴著鴨舌帽整天穿著黑色風衣混跡在各地的小青年霍爾敦就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但是霍爾敦比之另一些垮掉的一代已經算是上進有理想了,起碼他還有個夢想他還想著要做麥田裡的守望者,保護注視著天真可愛的小孩子們,起碼他還不至於吸毒群居濫交,起碼他還有一些羞愧之心,而另一些人,沒有,沒有理想,連什麼是道德也不清楚了。 阿甘里沒有正面描述這群人,但是很多片斷都隱喻著對這種人群的描寫和諷刺。

反叛和與眾不同的貓王的風靡;整日無所事事騎著或開著破車以欺負弱勢的gump為樂趣的一群小屁孩;jenny半裸著當著舍友的面欲給gump上一次性教育啟蒙課;jenny全裸抱著吉他在夜總會賣唱民族歌曲時遭到台下聽眾調戲;john lennon的死於青年歌迷的槍下;jenny離開夜總會後四處漂泊結交不同的男友發出各種對抗社會的聲音;jenny終日沉浸於吸毒酗酒性交與被虐的痛苦中想到遠去的理想禁不住想要跳樓;一群失去了目標和理想的人傻傻的跟著gump天南海北的跑到gump說自己要回家休息時一臉迷茫......可以說,jenny就是阿甘里的霍爾敦了,她代表了他身後的一群人,和霍爾敦一樣,jenny也有理想不過這個理想在現實中漸漸離他遠去,最終是反叛和現實將她埋葬了,看到gump前去探望的jenny的墳地的時候,我想說這不是jenny一個人的墓地,下面有千千萬萬的人呢。

3。巧克力生活

life was like a box o'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

這句話已經被太多的評論提及。

關於生活,關於愛情,關於選擇,可以說的太多了!

生活是需要智慧的,但是只有最好的智慧才能生活好,少一點也不行,少一點你會患得患失,看不清大局,看不清生活的真正內涵,少一點你可能還能看見一些細枝末節,生活的蛛絲馬跡,但是卻看不到最關鍵的部位,生活又是不需要智慧的,沒有智慧的人能活得快樂能不顧失去的痛苦能忘卻一切曾經或者即將困擾著有智慧的人的事,沒有智慧的人腦袋裡只有一條道,只要你願意真的可以一條道走到底。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不曾有千慮,仍可一得。

小波說過,"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情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就很高興。"但是追求智慧的過程中,我們看不到盡頭,什麼是智慧的盡頭呢?古希臘的先哲們窮極一生也沒有追尋到的答案,必定會困擾著無數追求者的內心。沒有足夠的智慧或許會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懷疑自己,悲天憫人惶惶不可終日,只有足夠智慧的人才能了解,這不過是個探索的過程,或許,你可以不用追求這種所謂的智慧,這樣也不會有困惑可言了。我將這個追求智慧的過程看成是生活的過程,或許不太准確,但是卻是我的一些看法。在阿甘的眼裡,如果不是媽媽告訴他不要讓別人說出我比你聰明比你強大,他或許不會知道有聰明這個詞,他或許甚至不會在向jenny求婚的時候黯然神傷的說出自己不夠聰明的話,也不會在聽到自己有了兒子後一臉的無奈恐懼戰戰兢兢的問道他足夠聰明馬的語句,當然他只是知道了自己沒有足夠的智慧,對於這個神聖的字眼,他是不了解的,他拿什麼來了解呢?他也不用去了解,不知道所以不感興趣不感興趣所以不會追求,所以當有智慧的人在拚命追求更高的智慧的時候,他在走自己腦中的唯一一條道,上帝給什麼我就吃什麼,即使是苦的也心甘情願,而有智慧的人們卻在為顯示自己的智慧不斷的在上帝給的巧克力中挑來挑去,無論挑到什麼,總是感覺不到已經在手的巧克力有多好。

因為不夠智慧,阿甘是沒有恐懼的,當媽媽患病在床臨死說著「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 are all destined to do」的字句,甘只是傻傻的,默默的聽著,死亡,在他看來,是那樣正常,不僅僅是因為這是媽媽嘴裡說出來的,也是生活的種種告訴他的,那個要和他合夥做蝦船的captain buford就死在他身旁,他有為布巴傷心,可是在我看來,他的傷心不是因為死亡,卻是因為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因為不情願來到戰場卻死於意外,誰知道呢?如果布巴臨死的時候不說我要回家而是說著,看,我要死了。或許甘也會理所當然的接受吧。所以甘是接受者,接受上天的一切。所以,恐懼根本不是恐懼,什麼都是一樣的。對他來說,給與什麼,自己都是一個選擇,run,run,run......

⑧ 教父觀後感1400字

很早就聽說了《教父》這一部影片,因為之前看過一個最受喜愛的經典影片的榜單,這部影片和《肖申克的救贖》一直名列前茅。

《肖申克的求贖》看過了兩遍。經典是肯定的,看的當下也是心潮澎湃,腦中一堆的想法,只是當時沒養成寫作習慣,看過就感慨兩句,事後也就不了了之。

就這一點,我非常感謝自己現在的這個日更的行為,至少它讓我在觀影的時候有了一定的目的性,也讓我因為日更,倒逼自己要思考,寫點東西。

上學時期寫的讀後感觀後感,大多是為了應付作文作業。而如今這種觀感已更偏向影評,劇評了,我覺得自己寫得很沒底氣。可再一想,那又怎樣,好與不好,要寫了才知道哪裡需要改進,如果不寫,那我永遠都是沒有底氣的狀態。

言歸正傳,以下算是正式的觀後感啦。

01

一部《教父》近三個小時的時長,相當於一些電影兩部的片長。老實說,如果不是沖著它的名氣,我可能在看到時長就望而卻步了。但事實上,這三個小時真的看得全程無尿點,讓人意猶未盡。

看這部影片前,我只知道這是一部講黑幫題材的影片。想到之前看的港片,我其實還是有點反感這類題材,也許是覺得生活本就不易,所以以前我看的影片總側重於喜劇片,沒心沒肺地一笑而過。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喜劇影片也走上了黑色幽默的路線,讓你大笑之後,陷入了沉思。

影片剛開始,就是沉重且壓抑的黑底畫面的鏡頭:一位父親為受到侵害的女兒潸然淚下,在求助於法律得不到公正的審判的時候,他來救助了我們的主人公——老"教父「,一位看起來有些萎靡不振且口齒不清的老人,柯里昂先生。

好吧,請原諒我用這樣不太尊重的修辭詞來形容我對他的初次印象,但後面的劇情完完全全讓我對他的這個形象改觀。

對這位老」教父「刻板印象開始改觀,應該就在影片開始的幾分鍾而已。

只是因為他的一句話!

那位向他求助的父親,應該是想要教父先生直接幫他報仇,影片中他沒有直接提出這個要求,而是在教父耳旁耳語了幾句。

但我們的教父先生卻緩緩地回了一句:您女兒不是還活著嗎?

言外之意,他答應做的應該是對等的懲罰,而不是變本加厲。這一點在影片的後面,他不主張暴力甚至強忍喪子之痛,不復仇的.觀念,不謀而和。

還有一點,就是在這場交易中,他沒有提及金錢,而是「尊重「。

《教父1》里沒有提及柯里昂家族的發家史,一開始就向觀眾展現了他們強大的勢力,有聲望的黑幫。但是,這位老教父卻是非常明白,人們對他們的敬重,更多的是害怕,甚至是摒棄,而非打心眼裡的尊重。

他在回應那位求助的父親時,說的居然是:您多久沒有請我到您家喝咖啡了?我知道您的顧慮,這也情有可原!

幾句話語中,他一直提及的是,我的朋友!

最終,兩人愉快的達成共識,也是因為那位父親終是放下顧慮,誠摯地說了聲:教父,我的朋友!還親吻了他的手。

很簡短的一個場景,已經把教父骨子裡的一些信念展露給了觀眾。

02

小黑屋內,是一位黑幫老大在進行著一些」見不得光「的談話。

小黑屋外,是穿著潔白婚紗的新娘的婚禮。

這種反差,有種諷刺的意味。

」麥克不在,我就不拍。「

當攝影師准備為新人拍全家福時,盡管我們的另一位主人公新教父此時還沒有出場,但是這一句台詞,就足以讓觀眾察覺到這位父親柯里昂對小兒子的偏愛,以前對家庭的態度。

之後,他的軍師湯姆提及,新人婚後,要為他的女婿在幫內安排個什麼職務時,他的回答是,不需要,不想讓他們插手家族裡面的事。

他的這一生,走的是黑幫的路線,看似風光無限,也許有著太多的無奈,他更願意自己的子女能盡可能地過著平凡的一生。

他在家庭的飯桌上,從來不談公事,為的是當一家人團聚時,好好地享受天倫之樂。

在小兒子終究頂替上了他的位置的時候,做為父親的他,心裡竟是滿滿地愧疚,因為他培養著他上大學,上軍校,就是希望他能走上不同的路,而非像他一樣在刀尖上的情非得已。

在這些場景中,他是一位父親,是一位歡送寶貝女兒踏入婚姻,希望兒女幸福的父親。

⑨ 《教父》-觀後感

這是一部被稱為男人必看的電影,因為它會教你如何做一個男人;
這也是一部被稱為女人必看的電影,因為它會讓你更加理解男人。

在閱讀此文的時候,我建議你打開下面的鏈接,聽一下教父的片尾曲,邊聽邊讀。
教父-主題曲

之前也向朋友推薦過這部電影,但很多人都覺得這部電影時間太長,節奏太慢,看不下去。(教父系列總共有三部,每部將近3小時)。我第一次看的時候,也看不下去。但這一次卻一口氣把三部曲看完了。(其實10月就完了這部電影,一直想寫個影評,但是太忙,一直拖到現在)
我覺得用電影中的三個場景,就可以概括整部電影:

這句話出現在第一部開場時的婚禮,導演通過邁克與凱之間的對話來介紹唐-柯里昂家族的背景。在結束的時候,邁克對凱說了這樣一句話, 「That's my family Kay. It's not me」 , 表明自己與家族的關系。

這個場景出現在第一部最後部分。從父親被刺殺重傷,為了保護家庭,邁克不得已去暗殺了警長和毒梟索拉索,為此只能遠走義大利西西里,並且不能夠和Kay聯系。在大哥Sunny被暗殺之後,只能回來「繼承父業」。在父親去世,停戰協議失效之後,邁克開始了一系列的復仇活動。在復仇結束之後,出現了這一幕,新教父的「加冕儀式」,這標志著新一代教父的誕生,也標志著,那個曾經說「That's my family Kay. It's not me」的邁克已經不存在了。

教父一心想洗白自己和家族「黑幫」的背景,一直想讓自己家族生意合法化。但是,這就像無間道中的劉建明,「之前沒得選擇,現在想做一個好人」,教父在終極無間中不斷地掙扎,反而越陷越深,反而被吞噬。

邁克在自己的住所受到暗殺,妻子和小孩受到驚嚇,並且留下來心裡陰影。在發現是遭到了二哥的背叛的時候, 邁克不得不親自下令除掉二哥弗瑞多,為此加深了妻子和兒子之間的隔閡。(看影評的時候了解到,在如何處理弗瑞多這件事情上,導演和原著作者有沖突,作者主張寬大處理,導演主張馬上處死,最終導演取了電影中折中的方案,在邁克母親去世之後再處理。)

當邁克被凱質問是否殺了妹妹的丈夫,當邁克被凱質問是否殺了二哥,邁克為了不讓妻子和孩子而失望,每次的回答都是違心的「No」。當謊言無法繼續掩蓋,信任被嚴重透支,承諾一直沒有兌現,妻子失望至極,選擇了墮胎和離開,這對於邁克的打擊非常大。正如下面他與母親的對話,他「strong for the family」但是最終卻「lose the faimily」。

在第三部中,教父想通過教會洗白,卻又捲入新的紛爭。教父對這些紛爭也感到了無比的厭倦,再將教父位置傳給大哥的私生子文森特之後,教父本以為脫離了這一切。但是在最終的舞會上,教父雖然躲過了暗殺,但是教父心愛的唯一的女兒不幸中彈,這也是擊垮教父的最後一顆稻草。

劇終,出現了這樣一幕。在西西里的破舊的院子里,一個獨孤的老人坐在一條凳子上,身邊只有一條小狗,沒有家人的陪伴,然後慢慢地從凳子上倒下,一代教父以這種落寞和孤寂的方式謝幕。我在想,在邁克慢慢倒下的過程中,他是否口中在喃喃自語到: 「That's my family, Kay. It's not me」.

最後,這一幕運鏡和轉場的處理。我不得不佩服導演科波拉, 不愧是大師級別。第一個場景是邁克和女兒在舞會上舞蹈的回憶,然後跳轉到第一任妻子婚禮時候的跳舞的場景,再跳轉到和凱在第二部晚會跳舞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中,邁克曾經許諾凱在五年之內家族生意合法化。這幾個轉場都有一個動作「舞蹈」連貫,並沒有太多突兀感,最後那個跳舞的畫面逐漸淡去,慢慢浮現出來一個蒼老的面孔。雖然這個轉場有點突兀,但如果你慢慢體會,就能夠體會到導演運鏡的巧妙。以前美好的回憶與邁克現在孤寂的場景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對比,這種反差,更加能夠表現邁克的「悲劇人生」的色彩。

教父三部曲系列,最精彩的莫過於教父內心的沖突和掙扎。從心理學的角度,人行為產生的動機,無外乎兩個因素,內心的渴望和外在的壓力。正是在內部心理的「It's not me」和外部壓力下的「That's my family」的這種激烈的沖突下面,才成就了教父這個豐滿的形象。
劇中,有一段邁克和他母親的一段對話,我認為很好地概括了邁克的內心沖突。

可能每個人,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看這部電影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就像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應該是剛上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感覺這部電影劇情太多餘拖沓,節奏太慢,看到一半就放棄了。但是現在第二次看,我覺得我看懂了這部電影,可能幾年之後,人生多了一些閱歷之後,可能又會有新的感受。
比如某位豆瓣網友的評論:

至於開篇的題記: 他是一部男人必看的電影,因為他會教你如何做一個男人。 真正看完之後,可能每個人也會有不用的理解,比如:

在我看來,一個男人成熟的標志可能是:在當他決定去做事情的時候,考慮的不再僅僅是我想去做什麼,而是基於作為一個男人的某種責任或者義務,應該去做什麼。

閱讀全文

與教父電影觀後感英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文電影台詞勵志混剪 瀏覽:403
韓國電影登島之日簡介 瀏覽:129
梁祝高清電影下載 瀏覽:764
恐怖腥樂園電影 瀏覽:577
電影座山雕演員 瀏覽:181
電影傳世寶藏演員表 瀏覽:222
香港電影吳君如 瀏覽:949
劇情電影出軌 瀏覽:764
高清電影快進沒聲音 瀏覽:281
電影天降奇兵全高清完整版 瀏覽:870
怎麼把手機上的電影投到電視上 瀏覽:755
外國電影是關於海底外星飛船 瀏覽:866
學生微電影節獲獎作品 瀏覽:94
100部必看英文電影片段 瀏覽:928
洞房方夜香港電影 瀏覽:195
倩女幽魂電影劇情 瀏覽:678
陳百祥被打搞笑電影 瀏覽:766
玄門大師電影演員表 瀏覽:608
20年11電影哪部好看 瀏覽:180
農村保姆是哪個電影 瀏覽: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