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字幕 > 十大經典抗日電影歌曲

十大經典抗日電影歌曲

發布時間:2022-11-03 16:14:58

『壹』 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歌有哪些

1、《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歌詞: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2、《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 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1943年由曹火星創作的一首歌曲。原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據稱是經過了毛澤東的修改,添加了「新」字,並作了小幅改動。

歌詞: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

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設了敵後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

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設了敵後根據地,他實行了民主好處多。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3、《在太行山上》

《在太行山上》,抗戰老歌,桂濤聲詞,冼星海曲。1938年7月,由張曙、林路、趙啟海等在武漢紀念抗戰一周年歌詠大會上唱出,迅速傳遍大後方及各敵後抗日根據地。

歌詞:

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千山萬壑,銅壁鐵牆!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氣焰千萬丈!聽吧!

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

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4、《抗日將士出征歌》

《抗日將士出征歌》是抗日戰爭時期根據陝北民歌填詞而成,曲調朗朗上口,簡單明快,再加上進行曲的節奏,氣勢如虹、雄壯有力,一經填詞就廣為流傳。

歌詞:

全國動刀兵一起來出征,你看那大旗飄揚多威風

這路人馬哪裡來,西北邊區陝甘寧

軍民要齊心,救國打先鋒

這一個主張全國都響應,今番渡得黃河來

要把敵人消滅凈,今番渡得黃河來

要把敵人消滅凈,能將帶精兵

威武世無倫,紅旗下是咱領袖毛澤東

周副主席並肩站,還有咱朱德總司令

周副主席並肩站,還有咱朱德總司令

敵後出奇兵天下都聞名,誰不知橫刀立馬彭大將軍

能文能武是陳毅,勇猛善戰數賀龍

能文能武是陳毅,勇猛善戰數賀龍

參謀長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

還有那常勝將軍劉伯承,多謀善斷是哪個

是咱政委鄧小平,多謀善斷是哪個

是咱政委鄧小平,殺退鬼子兵一齊下關東

百姓們歡呼咱們子弟兵,工農大眾要解放

中國革命要成功,工農大眾要解放,中國革命要成功

5、《打回老家去》

1936年7月18日,署名「前發」的齊唱曲《打回老家去》一經發表便不脛而走,成為當時流傳最廣的抗日名曲之一。但是這首歌也給作者任光帶來麻煩。

這首歌中明確喊出「打走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痛斥日本侵略者「他強占我們土地」「他殺死我們同胞」,並發出「全國同胞快起來,我們不做亡國奴隸」的號召。

為此,日本領事館提出抗議,國民黨政府和租界當局也驚恐萬狀。日本特務四處打聽,最後查到「前發」就是任光,他們派出殺手,決計將其殺害。在這種情況下,任光被迫流亡海外。直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才回到祖國。

歌詞:

打回老家去!

打走日本帝國主義,東北地方是我們的。

他殺死我們同胞,他強占我們土地。

東北同胞快起來,我們不做亡國奴隸。

打回老家去!打回老家去!

打走日本帝國主義,華北地方是我們的。

他殺死我們同胞,他強占我們土地。

華北同胞快起來,我們不做亡國奴隸。

打回老家去!

『貳』 有沒有比較經典的抗戰歌曲求推薦。

《地道戰》是1965年上映的電影《地道戰》的同名歌曲。
歌曲因電影《地道戰》在全國的熱映,而紅遍大江南北,並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紅色歌曲。
地道戰嘿地道戰,
埋伏下神兵千百萬,
嘿埋伏下神兵千百萬,
千里大平原展開了游擊戰,
村與村戶與戶地道連成片,
侵略者,他敢來,
打得他魂飛膽也顫,
侵略者,他敢來,
打得他人仰馬也翻,
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
莊稼漢嘿莊稼漢,
武裝起來千千萬,
嘿武裝起來千千萬,
一手拿鋤頭一手拿槍桿,
英勇頑強神出鬼沒展開了地道戰,
侵略者,他敢來,
地上地下一齊打侵略者他敢來,
四面八方齊開戰,
全民皆兵,
全民參戰,
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
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

『叄』 十大抗戰歌曲,經典抗戰歌曲有哪些

《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黃河大合唱》《大刀進行曲》《游擊隊歌》《松花江上》《畢業歌》《南泥灣》《歌唱二小放牛郎》

『肆』 抗日戰爭時期歌曲

有《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黃河大合唱》《大刀進行曲》《游擊隊歌》《松花江上》《延安頌》《南泥灣》《歌唱二小放牛郎》等。

1、《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如下: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2、《團結就是力量》由牧虹作詞、盧肅作曲,霍勇演唱歌曲。歌詞如下: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

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

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向著法西斯蒂開火,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著太陽,向著自由,向著新中國。

發出萬丈光芒,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

比鐵還硬,比鋼還強,向著法西斯蒂開火。。

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著太陽,向著自由。

向著新中國,發出萬丈光芒。

3、《黃河頌》冼星海、光未然創作組曲,歌詞如下:

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金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你一瀉萬丈,浩浩盪盪,

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4、《游擊隊歌》賀綠汀作詞及編曲,田彥等演唱的合唱歌曲,歌詞如下: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樹林里,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

在那高高的山崗上,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無論誰要強佔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5、《延安頌》作詞莫耶,作曲鄭律成,歌曲原唱是李雙江。歌詞如下:

夕陽輝耀著山頭的塔影,月色映照著河邊的流螢,

春風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結成了堅固的圍屏。

啊,延安,你這庄嚴雄偉的古城,到處傳遍了抗戰的歌聲。

啊,延安,你這庄嚴雄偉的古城,熱血在你胸中奔騰。

千萬顆青年的心,埋藏著對敵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間長長的行列,結成了堅固的陣線。

看,群眾已抬起了頭,看,群眾已揚起了手,

無數的人和無數的心,發出了對敵人的怒吼。

士兵瞄準了槍口,准備和敵人搏鬥。

啊,延安,你這庄嚴雄偉的城牆,築成堅固的陣線,

你的名字將萬古流芳,在歷史上燦爛輝煌。

『伍』 抗日老電影插曲有哪些

《抗敵歌》、《旗正飄飄》、《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新編「九一八」小調》、《五月的鮮花》、《松花江上》、《離家》、《上前線》、《大刀進行曲》、《長城謠》、《關山萬里》、《游擊隊歌》、《到敵人後方去》、《送棉衣》、《江南三月》、《太行山上》、《團結就是力量》、《歌唱二小放牛郎》、《只怕不抵抗》、《誰說我們年紀小》、《黃河大合唱》、《八路軍進行曲》、《游擊隊之歌》、《延安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陸』 十大抗戰歌曲,經典抗戰歌曲有哪些

1 義勇軍進行曲 田漢 聶耳 1935年
2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曹火星 曹火星 1943年
3 團結就是力量 牧虹 盧肅 1943年
4 黃河大合唱 光未然 冼星海 1939年
5 大刀進行曲 麥新 麥新 1937年
6 游擊隊歌 賀綠汀 賀綠汀 1937年
7 松花江上 張寒暉 張寒暉 1936年
8 畢業歌 田漢 聶耳 1943年
9 南泥灣 賀敬之 馬可 1943年
10 歌唱二小放牛郎 方冰 劫夫 1942年

『柒』 十大經典抗戰歌曲 歌曲盤點

1、《義勇軍進行曲》原是聶耳於1935年為影片《風雲兒女》創作的主題歌。這部影片描寫了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為拯救祖國,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

2、《松花江上》一首在中國人民中廣泛傳唱了半個世紀的抗日歌曲,歌中唱到:「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這伴隨著血和淚的歌聲,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發動的「九一八」事變,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三省,繼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殘酷掠奪中國人民的罪行。

3、《保衛黃河》1938年武漢淪陷後,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聆聽了黃河船夫們悠長高亢、深沉有力的號子。1939年返回延安後,光未然在一次聯歡會上朗誦了《黃河》詞作。冼星海聽後表示要創作《黃河大合唱》,並完成了這部大型聲樂名作。1939年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巨大反響,而其中的《保衛黃河》也很快傳遍整個中國。

4、《大刀進行曲》七七事變後,二十九軍大刀隊英勇抗日的事跡,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當時在上海工作的進步青年孫培元(又名默心,後化名麥新)以滿腔的愛國熱情創作了一首歌曲,不久此歌就成為抗戰時期家喻戶曉的一支名歌,此歌即為《大刀進行曲》。

5、《新編「九一八」小調》呂驥,原名呂展青,湖南湘潭人,自幼喜愛音樂,會演奏多種民族樂器。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呂驥創作了不少優秀音樂作品,如《新編「九一八」小調》、《保衛馬德里》、《鐵路工人歌》等。

6、《畢業歌》作於1934年,最初是影片《桃花劫》主題歌。該片描寫「九一八」事變後,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由於歌曲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因此深為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學生的喜愛。

7、《游擊隊之歌》「八一三」事變後,作者隨上海文化界救亡一隊北上做抗日宣傳,作此曲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首次演唱就受到熱烈歡迎。

8、《在太行山上》合唱曲,作於1938年,歌詞描繪太行山區游擊隊員們緊張的戰斗生活和勇敢頑強、樂觀開朗的性格,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進行曲風格。

9、《歌唱二小放牛郎》傳唱了60多年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據悉,王二小出生於1929年,犧牲於1942年的農歷9月16日,年僅13歲。方冰、劫夫就是根據當時對王二小事跡的報道,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0、《南泥灣》1943年作於延安。南泥灣是延安在生產運動中的一個典型,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此墾荒,使它從荒山禿嶺變成了莊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陝北江南。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校的秧歌隊來到南泥灣,向三五九旅的英雄們獻上新編的秧歌舞《桃花籃》,《南泥灣》是其中的插曲。

『捌』 抗日歌曲

抗戰歌曲一覽表

抗日戰爭爆發前後遍及全國的群眾性愛國歌詠活動,始自1931「九一八」之後黃自等創作的合唱曲《抗敵歌》、《旗正飄飄》和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新編「九一八」小調》等。 「七七」事變後,救亡歌詠運動出現高潮。全面抗戰,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熱情,促使他們源源不斷地創作出大批藝術形式更多樣、民族風格更鮮明的抗戰歌曲,形成了「有人煙處,即有抗戰歌曲」的形勢。 《義勇軍進行曲》:田漢詞,聶耳曲。原為1935年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歌,後伴隨著全國救亡運動的熱潮,迅速傳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成為最著名的一首抗日歌曲。1940年,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用漢語演唱了《義勇軍進行曲》,並灌制了唱片,使這首歌享譽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在盟軍勝利凱旋的曲目中,《義勇軍進行曲》名列其中。新中國成立後,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五月的鮮花》:光未然詞,閻述詩曲。1935年,當日寇兵進山海關、威脅平津時,二十餘歲的張光年以筆名「光未然」寫下了獨幕劇《阿銀姑娘》。該劇的序歌就是《五月的鮮花》。緊接著,作曲家閻述詩為這首歌譜了曲,使這支歌頌抗日誌士、反對賣國投降的愛國抒情歌曲飛遍了全國。 《松花江上》:張寒暉詞曲。 「九一八」事變後,日寇佔領了東北,幾十萬東北軍和人民流亡關內。當時西安街頭也出現了大批東北軍和東北的流亡者,他們中的許多人流離失所,啼飢號寒。當時在陝西省立西安二中任教的張寒暉見到這種流浪徘徊的慘景,和著淚水開始創作。1936年底,在西安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的遊行隊伍中,西安二中的同學們唱起這首歌曲走上街頭,很快這首歌便從西安唱到華北,再唱到東北,唱到燃遍抗日烽火的每一寸土地上。此歌與1937年11月江陵作詞、劉雪庵作曲的《離家》、《上前線》構成流亡三部曲。 《大刀進行曲》:麥新詞曲。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首歌可以說是抗日歌曲中唱著最過癮、最解恨的一首歌曲。盧溝橋事變發生後,處在前線的國民黨第二十九軍的大刀隊,英勇殺敵,大顯神威。當時在上海工作的進步青年麥新(原名孫培元),以滿腔的愛國熱情創作了《大刀進行曲》,1937年8月,作者在上海浦東大廈親自指揮了這場首次演出,激起了聽眾強烈的共鳴,以驚天地泣鬼神、氣壯山河的氣概,為中華兒女吹起了抗日的號角,敲響了日寇終將滅亡的喪鍾! 《長城謠》:潘孑農詞,劉雪庵曲。這是1937年,畢業於上海國立音專的劉雪庵為左翼電影《關山萬里》創作的,以長城為主題的插曲,是當時家喻戶曉的愛國歌曲。《長城謠》經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在新加坡演唱並灌製成唱片在國外發行,大大激起了東南亞和歐美僑胞的愛國熱情,他們紛紛捐款,支援抗戰。 《游擊隊歌》 :賀綠汀詞曲。「八?一三」事變爆發後,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沿滬寧、隴海、同蒲鐵路線做抗日宣傳工作,於1937年底到達晉西南的臨汾,住在城郊的劉庄八路軍辦事處。此時他創作了這首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的歌曲,在洪洞縣高庄召開的八路軍總司令部高級將領會議的一次晚會上首次演出,受到熱烈歡迎。 《到敵人後方去》:啟海詞,冼星海曲。抗日戰爭爆發後,冼星海參加了洪深領導的上海演劇第二大隊,深入田間地頭、工廠礦井,宣傳救國救亡。此時,群眾性抗日救亡歌詠運動進入高潮。冼星海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餘,更表現了極大的創作熱情,《送棉衣》、《江南三月》、《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等,都是這一時期創作中影響較大的抗日戰歌。 《黃河大合唱》 :光未然詞,冼星海曲。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詩人光未然(即張光年)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親臨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悠長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號子。1939年1月抵達延安後,他一直醞釀著《黃河》詞作,並在年除夕聯歡會上朗誦了這部詩篇。冼星海聽後異常興奮,很快完成了這部大型聲樂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由鄔析零指揮),引起巨大反響。 《團結就是力量》 :牧虹詞,盧肅曲。這首歌誕生於1943年6月,在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平山縣黃泥區的一個小村子。為了配合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廣大農村的減租減息斗爭,牧虹和盧肅在三四天左右的時間里,突擊創作了小型歌劇《團結就是力量》。該劇的幕終曲,就是《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 當時令作者們沒有想到的是,這首歌後來在解放戰爭時,在國民黨統治區大為流行,成為「反內戰、反飢餓、反獨裁」的有力武器。 《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詞,劫夫曲。1942年10月25日,13歲的王二小在反「掃盪」斗爭中,把敵人引進埋伏圈而自己壯烈犧牲。當時河北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得到消息,馬上把他的
事跡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這首歌,很快這首歌便在中華大地傳唱開來,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感染了無數的國人。在抗日戰爭中,優秀的兒童抗戰歌曲同樣激勵著中國人民浴血抗戰,影響較大的還有《只怕不抵抗》、《誰說我們年紀小》等。
《松花江上》:唱盡東北血淚史 《松花江上》是抗戰時期救亡歌曲中的經典之作,它如訴如泣、壯烈低回的情韻,激勵著人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了東北,一批批東北人背井離鄉。西安街頭有大批東北官兵和流亡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執教的地下黨員張寒暉,耳聞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慘經歷,激起創作歌曲的沖動。他將北方女性的哭聲藝術化,譜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調。 這首愛國曲、思鄉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陝西省立西安二中唱起,隨後很快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大刀進行曲》:最解恨的抗戰歌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大刀進行曲》歌詞中最後一個「殺!」字,充分表現了中國軍民對日寇的刻骨的仇恨。 1933年,日軍侵犯長城各口,宋遠哲率領29軍奮起抵抗。由於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日軍,29軍成立了「大刀隊」。在與敵短兵作戰中,「大刀隊」重創日軍,名聲大振。 「七七」事變爆發,守衛盧溝橋的29軍又以大刀顯神威。在上海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的麥新被「大刀隊」所深深震撼,於是奮筆疾書,一氣呵成寫完歌詞,又譜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進行曲》由此誕生。 《義勇軍進行曲》:歌聲響徹共和國 田漢詞,聶耳曲,創作於1935年4月,是故事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表現了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前仆後繼抗日的不屈精神。 田漢在被捕前,將歌詞寫在一張包香煙的錫紙上,後由夏衍交給聶耳,聶耳很快將歌曲譜完,以《義勇軍進行曲》為歌名發表在《中華日報》上。隨著《風雲兒女》的上映,這首震撼人心的戰歌迅速傳唱全國。後來,美國著名黑人歌唱家羅伯遜演唱並錄制了唱片,更使這首戰歌載譽全球。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將這首歌定為代國歌;1982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決議,將其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黃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詩 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著名詩人光未然從陝西壺口東渡黃河,途中親歷了黃河的險峽急流、怒濤漩渦,目睹了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悠長、深沉的船夫號子。1939年春天回到延安後,他創作出長篇朗誦詩《黃河吟》。同在延安的音樂家冼星海聽後觸發了創作靈感,寫就了這部千古絕響——《黃河大合唱》。 一批又一批抗日將士和愛國學生唱著「風在吼,馬在叫」,走向了抗日戰爭的最前線。 《八路軍進行曲》:軍歌嘹亮六十載 1941年5月的延安,人們被旋律鏗鏘而優美的《八路軍進行曲》所激動。 《八路軍進行曲》由音樂家鄭律成譜曲、公木作詞。解放戰爭時期被更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八一」建軍節前夕,經黨中央批准,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八路軍進行曲》以它氣勢雄偉豪邁,展現了人民軍隊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威武雄風。 《游擊隊之歌》:游擊健兒逞英豪 1937年,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北上做抗日宣傳,年底到達山西臨汾。就在老鄉土炕上的油燈下,他寫出了《游擊隊之歌》。這首歌在臨汾劉庄八路軍總部首演時,只有口哨充當伴奏,但仍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 《游擊隊之歌》是一首具有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旋律輕快,易於傳唱。1938年,這首歌在山西洪洞縣八路軍高級將領會議上演唱,受到了朱德、劉伯承、賀龍、任弼時等的一致贊揚,從此在全國軍民中得到廣泛的流傳。 《歌唱二小放牛郎》:一個動人的故事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這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1942年,年僅13歲的王二小在反「掃盪」中,故意把敵人引進八路軍的埋伏圈,被敵人槍殺。當時的《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動,根據報道,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這首歌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流傳下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奮戰的號角 《團結就是力量》流傳到今天,已經60多年,現在不論在城市、農村,男女老少仍然喜歡唱它,成為久唱不衰的「流行曲」。 1943年夏天,在晉察冀邊區工作的盧肅和牧虹,編寫了一部反映減租減息斗爭的小歌劇,《團結就是力量》是這個歌劇的幕終曲。 《團結就是力量》後來在北平、重慶等地的學生中流傳開來。學生們在國統區遊行示威時,他們就挽起臂膀,高唱這首歌,勇往直前。新中國成立後,這首歌一直是激勵人們團結奮戰的號角。 《延安頌》:延安精神的象徵 《延安頌》在抗戰時期曾經響徹延安,傳遍各抗日根據地,並傳到國統區和海外,一直傳唱至今。 歌曲由鄭律成作詞,莫耶作曲。1938年,一個夏日的傍晚,魯迅藝術學院的學生鄭律成在延安城北門外的山坡上,眺望著英姿勃勃的抗大隊伍,激發起創作靈感。他打算譜一首曲子,並鼓動文學系的莫耶寫出了《歌頌延安》。後來這首歌被更名為《延安頌》,當時許多國統區的青年正是唱著這支歌,奔向延安,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延安頌》由此成為延安精神的象徵。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出人民的心聲 這首歌由曹火星作詞並譜曲,創作於1943年9月。 1942年,蔣介石發表了《中國之命運》一書,狂言「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國」。延安的《解放日報》針鋒相對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為題發表社論,予以駁斥,指出中國共產黨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就是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在平西根據地創作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1950年,毛主席建議在「中國」前加了一個「新」字,歌詞「他堅持了抗戰六年多」也改為「他堅持了抗戰八年多」

閱讀全文

與十大經典抗日電影歌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勵志廚師電影推薦國產 瀏覽:625
電影菊石經典台詞 瀏覽:986
外國溺愛兒子電影 瀏覽:279
如何將安卓手機電影導進ipad 瀏覽:492
真人高達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620
女人大片動作電影 瀏覽:348
宋小寶拍的新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760
能快遞人的公司是什麼電影 瀏覽:67
新場廣場有電影院嗎 瀏覽:380
電影抄襲怎麼賠償 瀏覽:194
電影反擊中的演員 瀏覽:208
什麼電影女鬼打的男鬼 瀏覽:140
奧特曼電影視頻全集中文 瀏覽:518
萊昂納多新電影Netflix 瀏覽:476
外國電影男孩愛上導師老婆 瀏覽:162
愛看的就看電影網 瀏覽:422
抖音視頻如何看電影解說全集 瀏覽:25
兩女經典對話英語電影 瀏覽:608
美女露乳頭的電影 瀏覽:568
明斯克戰役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