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字幕 > 默片電影字幕

默片電影字幕

發布時間:2022-11-05 17:00:44

❶ 為什麼現在字幕,還不如默片時期的好看

我們知道,默片時代電影膠片的拍攝速度是16格/秒,在銀幕上放映出來之後動作很快,失去重力,讓人覺得誇張和滑稽,這本身就有一種喜劇效果。即使是悲劇,如果我們仔細注意人物的行動,都會覺得有點滑稽。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默片更適合喜劇,或者說本身具有喜劇風格。而卓別林最優秀的喜劇恰恰都是默片。同時,喜劇的節奏一般都較快,適合以動作表現喜劇情境,而台詞則不及動作表現力強(我們親眼看到一個人踩香蕉皮摔一跤和別人給我們講述某人摔了一跤,其引起的喜劇效果是有著天壤之別的),至少它會拖慢影片的節奏。試想,如果卓別林的喜劇中有台詞,會是怎麼樣?事實上卓別林的後期作品,如《一個國王在紐約》以及《凡爾杜先生》,我個人覺得不如他的默片優秀。其原因之一就在於台詞拖慢了影片的節奏(當然,這也與他後期脫離平民趣味等因素有關)。

❷ 默片為什麼要用間幕,而不採取在畫面下方打字幕的方式

估計看起不爽噻,就像看外國電影,有字幕肯定不一樣噻

❸ 什麼是墨片

默片(或稱無聲電影、默劇),就是沒有任何配音﹑配樂或與畫面協調的聲音的電影。默片技術發明於1860年左近,但在1880至1900年期間,當單卷電影的製作已經變得容易時,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東西。把電影影像與聲音配合的想法,幾乎是與電影本身俱生的;但由於技術上的困難,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電影都是默片。可是默片的影像等同共通的語言;默片年代,亦被稱為「銀幕年代」。

在研究電影的學者與歷史家群中,電影沒有聲音的年代被稱為無聲年代。在無聲電影漸被有聲電影代替之前,電影藝術已臻完熟;有很多電影迷更認為隨著電影開始有了聲音,它們的美學價值已經消失殆盡。默片的視覺質素很多時候都非常高(尤其是1920年代拍攝的),但後來有不少人用二次或三次帶重製已經損壞的材料,犯下的錯誤包括過快或過慢的速度和不恰當的音樂。於是,很多人都誤以為那時候的製片技術只是初級,更認為那些電影在今時今日的標准去看,是不能夠接受的。

間幕
因為默片沒有與影像同步的聲音或說話,所以會加入所謂的「 間幕」,以文字表示向戲院觀眾展示主要對話,甚至對電影內容的評價,或後來發展的暗示。所以間幕的寫手就成為了默片時代的電影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專業,很多時候都與劇本寫手的職位分開。間幕(那時候通常稱為 字幕)自身很多時候都成為了一種 視覺上的元素,有著對電影本身或電影里的行為的一種闡釋或簡介;甚至可以提高戲院內的氣氛。

現場音樂與聲音
播放默片幾乎時時都需要現場的音樂,1895年12月28日,在 路米亞兄弟電影於巴黎的首映中,有了第一位現場鋼琴師。一開始,人們一直認為音樂不可或缺,對氣氛或培養觀眾情緒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小鎮或住宅區的戲院都有琴師。在1910年代開始,很多大城市開始有管樂師,或整隊管弦樂團。大量的戲劇管樂和調音器,都能夠有效刺激觀眾的情緒。

給默劇的樂譜多是即興創作的。可是當播放正片變得非常普遍時,由琴師﹑管弦樂師﹑指揮和戲院本身演奏的默片音樂,便匯集起來。1915年, D.W.基夫的劃時代大製作「一個國家的誕生」內,幾乎所有的樂曲都是由 J.C.比爾撰寫的;由那時候開始,原創﹑專為該電影而寫的樂譜就愈來愈普遍了。

在默片的高峰時期,電影製作是僱用最多樂師的行業(最少在美國如是)。而有聲電影的出現,加上當時正值大衰退時期,他們的生計受到非常嚴重的破壞。

很多國家的電影業界都嘗試用其他方法把聲音帶入電影。在巴西,早期的電影配有清唱表演﹑小型歌劇,或有歌手在後台配合唇形唱歌。在日本,電影除了有現場音效,還有弁士,為電影作出現場的配音和評論。弁士成為了日本電影的重要元素,他們也為外國電影(大部份是美國電影)提供翻譯。他們的受歡迎,是其中一個默片在1930年代仍在日本大行其道的原因。

像 卡爾戴維斯這一類的作曲家,就是專門為默片製作 管弦配樂的。

演出技巧
默片非常依賴大量的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好讓觀眾知道和了解角色的內心思想。現今大部份的觀眾,或許會認為默片中對身體語言的倚重是膚淺和裝模作樣。正因如此,現在默片中的喜劇通常比戲劇受歡迎,因為過態的演出在喜劇中比較自然。可是,有些默片是演得頗為含蓄的,這取決於導演的取向和演員的演技。默片中的過態演出通常都是演員在舞台表演中培養出來的習慣,很多知道新媒體的取向的導演都不鼓勵這種演法。

❹ 早期中國電影為什麼會出現英文字幕

有種可能是因為那些電影是香港的,那裡的人有的只懂英語,為了方便那些人而加了英文。
也有許多老電影是最近才重新配的字幕添加了中英文對照。

❺ 默片是什麼

默片,簡單的說就是無聲片.具體原因是由於當時電影拍攝的膠片無法記錄聲音造成的.通常默片會插有一些字幕來幫助理解劇情.默片在後面播放時常常由樂師現場配奏樂曲,來烘托氣氛.默片的代表人物就是卓別林.不是很全了.你若想知道地更具體,最好去查閱電影史或電影技術發展史一類的圖書

❻ 默片中的字幕屏術語叫什麼

Movie Caption

................

❼ 求大神介紹一下默片(即無聲電影)的歷史。還有為什麼默片至今仍具有持久魅力

一、默片興起:

無聲電影(或稱默片),就是沒有任何配音、配樂或與畫面協調的聲音的電影。默片技術發明於1860年左近,但在1880至1900年期間,當單卷電影的製作已經變得容易時,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東西。

把電影影像與聲音配合的想法,幾乎是與電影本身俱生的;但由於技術上的困難,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電影都是默片。可是默片的影像等同共通的語言;默片年代,亦被稱為「銀幕年代」。

二、默片大師:

巴斯特·基頓創作出來的喜劇電影其實更符合銀幕美學,他完全靠動作挑動觀眾神經,不願以凄婉的故事博得同情;他在銀幕上做觀察者,引領觀眾的目光,觀察、等待、思索,在動作中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抗擊對手,脫離險境。而他永遠平靜,無表情的臉,好似一張空白的銀幕,觀眾可以根據主角的境遇,將自己的希望與害怕敷上去。這個小人物不斷向我們宣示著最簡單,也最有力量的道理:不論自己被如何巨大的困境圍攏,人們總應找准方向,看過去,抓住跳躍的時機,將自己投向風暴中心,靠智慧勇猛地穿越過去,最終迎接風平浪靜的勝利時刻。

代表作:《將軍號》

三、默片的衰落

起始於上世紀20年代末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當時正值有聲電影興起,無聲電影開始衰落。進入30年代,有聲電影黃金時代漸入佳境,並於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達到最頂峰,從此,無聲電影只存在於人們的懷舊中。

四、恆久的魅力

卓別林的無聲電影雖然沒有對白,但是演員的肢體表演輔助每個情節發展時特有的一些字幕,形成流暢簡潔的無聲語言,一看就懂。他的影片的另一種重要的語言就是音樂,卓別林為自己的很多影片編制各種風格的音樂,音樂往往貫穿影片始終。而且,曲調、節奏、色彩與畫面反映的環境和情節、人物心理完美配合。卓別林的早期配樂節奏明快、逗趣,看似漫不經心的情節主題下卻搭建著復雜的結構。在他的早期電影中,可以看出他對於電影表現手法的不斷摸索。卓別林很早就注意到音樂在電影中的表現,並利用音樂來描繪場景,並進行時空的過渡。例如在影片《狗的生活》中,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而且每個情節高潮的連接都產生了內在的關聯性,片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有音樂的伴奏,不論是從兩名搶劫犯手中奪回錢包,還是眾人哄搶扭打成一團,甚至警察加入到混戰之中時的搞笑神態,以及流浪漢和歌女埃德娜、流浪狗「斯凱普」幸福生活在一起的輕快節奏,那種跳躍的音符穿插人物的表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都在風格迥異的同時銜接流暢的音樂旋律,串聯在一起,整體上一氣呵成。
在卓別林的每一部經典影片中,都會有一個主題旋律,要麼詼諧,要麼歡暢,要麼舒緩到悲傷或者是激情到悲壯,每一個場景每一段音樂每一個音符都如同釘子,把電影的主題緊緊地連接在一起。那些主題旋律常常在影片一開始就出現並貫穿始終,或結合許多散落在影片其他地方的不同音樂段落,或改變配器,生動表現出畫面中的人物肢體語言和情緒變化。如《發薪日》中的主題曲由兩組管樂輪奏,在逐漸變調上升的行進中匯聚到一起,呈現出工地里忙碌的節奏。忽然,曲風在飄忽委婉的弦樂中發生改變,手執鮮花扭捏躲閃的夏爾洛登場了——這是一個卑微但富有生氣的建築工人。旋律繼而在工頭由困惑不解變為嚴厲呼喝的神情中回到主題,為人們展現出夏爾洛和工人們如雜技般緊湊而有序的工作場景。漂亮女人的出現,使得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開始交替更迭,並通過建築工地中的道具,描繪了一段令人驚奇而又忍俊不禁的午餐休息時光。

聲明:以上資料大多來源於網路搜索

❽ 如何理解默片時代電影《十月》中解說字幕和影片敘事的關系

你想理解默片時代他的電十月中解說的字幕和影片敘事的關系還是非常密切的。

❾ 默片電影有哪些特點

默片電影特點:無聲或聲畫脫節;默片並非沒有聲音,播放默片幾乎時時都需要現場的音樂,1895年12月28日,在盧米埃爾電影於巴黎的首映中,有了第一位現場鋼琴師。

一開始人們一直認為音樂不可或缺,對氣氛或培養觀眾情緒都是非常重要的大部份默片的播放速度都比有聲電影緩慢,因應年份和影院的不同,每秒約有16至23格,而非24格,除非很小心地把他們的原本速度播出來。

他們的動作可能變得不正常地快或奇怪;因此,在默片後期,人們試圖加入聲音時,不可能有與影像同步的聲音或說話。



(9)默片電影字幕擴展閱讀:

在無聲電影的時期,人們用現場音樂伴奏,一般使用一家鋼琴或者整個管弦樂隊。當時人們渴望且期待有聲電影時代的到來。

終於,大蕭條初期,好幾個國家的發明家同時在研究有聲系統,從一開始發明家就試圖把唱片機上的聲音復制下來與影像匹配,但在1920年代中期之前,這實屬困難。

美國,德,蘇,三個老大主導著世界電影有聲化,1923年的時候有個叫 Lee DeForest 的首先展示了他的「有聲膠片電影」他把聲波轉換為光波,以影像的方式記錄在35mm膠片上畫格邊緣,這就解決了聲話同步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默片電影字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媽媽咪呀電影女主同款衣服 瀏覽:928
周潤發電影里孩子被刨了 瀏覽:251
如何和好友連麥看電影 瀏覽:322
日本高清宅男電影 瀏覽:160
林正英國語電影大全 瀏覽:636
日本動漫電影經典排名 瀏覽:926
夜叉池電影講什麼 瀏覽:167
電影海浪劇情解析 瀏覽:262
2016年電影排行榜中國 瀏覽:114
戴墨鏡的小美女電影 瀏覽:63
電影重慶兩個小孩子對話片段 瀏覽:455
槍殺近距離電影高清免費 瀏覽:822
電影歌舞青春3免費觀看 瀏覽:414
麗水市哪個電影院好 瀏覽:91
電影同謀粵語版 瀏覽:508
閩寧鎮電影人物表 瀏覽:748
美國電影贏家劇情 瀏覽:680
純英文字幕經典電影推薦 瀏覽:31
和熊有關的驚險電影有哪些 瀏覽:230
劍雨江湖電影高清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