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英國電影一部,講述應英國語言學家教一賣花女,使之成為貴婦的故事
就是小仲馬的《茶花女》嘛!
《茶花女》是法國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講述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結識了小仲馬,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的愛情故事。
B. 有一個電影 挺老了 女主角是鄉下妹 然後男主角教她英文 我是I你是you 見面問好ILOVEYO
電影《窈窕淑女》。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改編自蕭伯納的戲劇劇作《賣花女》(Pygmalion),該影片由華納兄弟影業於1964年出品,喬治·庫克執導,奧黛麗·赫本、雷克斯·哈里森、傑瑞米·布雷特等主演。
影片講述下層階級賣花女(赫本飾)被中產階層語言學教授Higgins改造成優雅貴婦的故事,從頭至尾洋溢著幽默和雅趣,片中有大量經典歌曲,奧黛麗·赫本的表演令影片閃耀特別的光彩。
影片於1964年公映,一舉贏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在內的奧斯卡8項大獎以及金球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等二十餘項大獎。
C. my fair lady
http://www.salonshow.com/show/prodetail.asp?id=692查了好半天,最接近的了。抱歉!
My Fair Lady-《窈窕淑女》,改編自肖伯那的話劇《賣花女》,原名《匹格梅梁》(Pygmalion),Pygmalion是羅馬神,為塞普勒斯國王,熱戀自己雕刻的少女像。愛神維那斯被其誠心打動,施法將雕像變成活人與Pygmalion完婚。肖伯那借名以喻劇中的教授。1938年拍過叫Pygmalion 的電影。
簫伯納曾於1933年訪問中國。代表作有《華倫夫人的職業》、《賣花女》等,其作品以機智、幽默著稱。他在1925年獲諾貝爾獎,在發表得獎感言的時候他說,我在一個河裡面游啊游,游到岸邊我得到了一個救生圈,開始的時候我多麼希望得到沒有得到。那時候他已經69歲,但是沒有想到他又活了25年,活了94歲。他這種幽默是對付我們很多人生所遇到麻煩問題時候的精神武器,這是所有我們從事藝術的歌手,我們成功時候,可能會遇到很多鯡魚,他非常的記憶與人,上演的時候,全場一片歡呼,謝幕的時候,地下有人說簫伯納你太糟糕你在賣弄,所有的人都以為他一定會發火,沒想到他說親愛的朋友,我的觀點和你一樣,但問題是全場只有我們兩個一樣,我們還是少數服從多數吧。我們往往就沒有簫伯納這樣的幽默,只有他指出了那個喊聲極高的人其實是一個極少數,就是這樣,他贏得了大家的掌聲,而不是讓大家看到一個發怒的簫伯納。簫伯納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窈窕淑女 (1964) My Fair Lady
導演:
George Cukor
編劇:
George Bernard Shaw
Alan Jay Lerner (musical play)
類型:喜劇 / 家庭 / 歌舞 / 愛情 / 劇情
上映日期:1964年10月21日
宣傳語:The loverliest motion picture of them all!
劇情梗概:
賣花女伊莉莎.杜利特爾,長得眉清目秀,聰明乖巧,但出身寒微,家境貧寒。她每天到街頭叫賣鮮花,賺點錢補貼家用。
一天,伊莉莎甜美的嗓音引起了語言學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誇口只要經過他的訓練,賣花女也可以成為貴夫人。伊莉莎覺得教授說的話對她是一個機會,就主動上門請求教授訓練她。
教授的朋友皮克林和他打賭,如果讓伊莉莎以貴夫人的身份出席6個月後將舉辦的大使游園會而不被人識破真相,那麼皮克林願意承擔一切試驗費用和伊莉莎的學費。
希金斯欣然接受了挑戰。他是不甘示弱的,他從最基本的字母發音開始教起。希金斯是個精力旺盛和講究科學的學者,對每一感興趣件事都能廢寢忘食。他胸懷坦盪、絲毫不懷任何惡意,但他又象孩子一樣,毫不顧及他人的感情,對伊莉莎嚴加訓練。
《窈窕淑女》是一部不朽的音樂劇,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其中的歌曲建立起主角人物鮮明的性格和彼此間的關系,不同於其他音樂劇,注重由對白來推展情節。
《窈窕淑女》1956年3月15日首演於紐約馬克·赫林格劇院,在百老匯連演了近10年,共上演了2717場,成為50年代最為膾炙人口的音樂劇。從《窈窕淑女》首演開始,就非常清楚地顯示出「窈窕淑女」將成為一種現象。它不僅在紐約和世界各國都創造了新的票房記錄,還被搬到世界很多國家的舞台上以多種語言進行表演,《窈窕淑女》的唱片銷量更是高達500萬張。《窈窕淑女》還獲得包括最佳音樂劇獎在內的托尼獎6項大獎和3項提名。
這個成功應首先歸功於匈牙利的電影製片人蓋布瑞爾·帕索,他將他生命中最後兩年的光陰都奉獻給了尋找能將喬治·伯納·蕭1914年的戲劇《皮格馬利翁》改編成音樂劇最合適的人選上。蕭伯納當初創作這部戲劇時就是想以一種諷刺的眼光講述一個「灰姑娘」的故事。取名為「皮格馬利翁」正是想用古希臘的故事借古諷今,一位技藝高超的雕塑家完成了一樽完美的雕像後,竟然愛上了「她」。我們在津津樂道於「鯉魚跳龍門」的神話,感嘆於「灰姑娘」命運幸運的同時,也許更應該體會到故事更深的寓意。
這個劇本雖然深受羅傑斯和漢姆斯特恩以及尼歐·考沃德的喜愛,但他們仍然拒絕了帕索。1952年,帕索只好找來了阿蘭·傑·勒納(Alan Jay Lerner)和弗瑞德里克·羅伊維(Frederick Loewe)這對年輕的創作組合。他們獲得了成功。
作為羅傑斯和漢姆斯特恩的繼承人,作詞、劇作家勒納(1918-1986)和作曲家羅伊維(1904 - 1988)聲稱保留了他們的藝術風格。
勒納是連鎖商店創始人的兒子,然而他對家族的事業毫無興趣。他曾編制過廣告宣傳手冊和廣播節目,以後,他開始從事歌詞的創作。羅伊維是奧地利裔的美國作曲家。1924年羅伊維來到了美國,一度默默無聞地在雜耍戲的創作中工作了許多年。兩人註定了只有合作才能在美國音樂劇舞台上有所建樹。他們的第一部音樂劇《錦綉天堂》大獲成功,為此勒納獲得了紐約戲劇論壇獎,接著他們所創作的《窈窕淑女》、《錦上添花》和《琪琪》也接連獲得成功,1951年勒納所創作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榮獲奧斯卡最佳劇本獎。勒納與許多優秀的作曲家合作過,不過最使他難以忘懷的還是與羅伊維的合作。1956年上演的《窈窕淑女》便是兩人最成功的合作。
該劇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商業上均創造了令人驚異的奇跡,除了音樂劇的魅力之外,蕭伯納原著的魅力自然也是其大獲成功的原因。
故事以一個「灰姑娘」的主題捍衛了英美文化的精神堡壘——英語,可以說是深具嚴肅教誨意味。故事發生在愛德華時代的倫敦,伊莉莎是一個美麗但口音怪異、行為粗鄙的街頭賣花女,她的穿衣打扮和行為舉止絲毫不能引起年輕紳士的注意,當伊莉莎向英俊的貴族青年弗立德出售紫羅蘭時,就遭到了對方的拒絕。而自認為是上流社會叛逆的語言學家亨利·希金斯因研究英語的發音和她起了糾紛,不料卻啟發了伊莉莎學好英語以成為花店賣花女的慾望。從印度前來拜訪希金斯的皮克瑞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英語標准教學的科學實驗,便與希金斯打賭,看能否在六個月之內把伊莉莎改造成上流社會淑女,在大使館的社交舞會亮相而不被拆穿。
希金斯接受挑戰,開始對伊莉莎展開密集、嚴格的語言訓練,起初有如對牛彈琴,但一經開竅,伊莉莎卻進步神速。賽馬的日子到了,這是上流社會聚集的場合,人們穿著時髦、談吐優雅。希金斯為了檢驗幾個月來的成果,也帶伊莉莎來到了賽馬場。經過嚴格包裝後的伊莉莎吸引了在場很多貴族的注意,通過了初次的語音考驗。但是在她為馬加油的時候,她那慣常的舉止和口音再次顯露。伊莉莎非常難過,然而希金斯認為自己的實驗離成功已經不遠了。在一次大使館舞會上,伊莉莎艷壓群芳,成為上流社會淑女名媛而震驚社交界,並成為全場焦點。許多國家的王公貴族都想一試博得她的好感。青年貴族弗立德更是陷入了對神秘的伊莉莎一往情深中。
脾氣古怪的希金斯對自己化腐朽為神奇的成績雀躍不已,此時伊莉莎發現她的氣質和身份仍然得不到真正的統一,縱使她已改變形象和氣質,在希金斯眼中依然是一個不被尊重和被忽視的賣花女,或者說是他的戰利品。伊莉莎氣憤地對教授說:「沒有你,每年仍會有春天;沒有你,樹上仍會有水果;沒有你,藝術與音樂依舊能發展;沒有你,西班牙的雨仍會下在平原上!」她決定離開希金斯,回到街頭去找回自己。
然而,昔日的市友夥伴都把她視為上流社會的淑女而不與她相認,甚至連她那個不負責任的清道夫父親阿爾弗里德,都因為希金斯的安排而變為紳士,不再是往日無憂無慮的無賴。走投無路的伊莉莎只得希金斯的母親指點迷津。此時,希金斯正為伊莉莎失蹤神不守舍,只是礙於男性自尊不肯認錯和吐露感情。懷著矛盾的心情,希金斯回到家裡,一邊聽著伊莉莎的練習錄音帶,以便回想她的音容笑貌;揚言不再見希金斯的伊莉莎在此時默默地回到他的身邊。希金斯高興而溫柔地說道:「伊莉莎,我那該死的拖鞋哪兒去了?」。
將《皮格馬利翁》改編成一部音樂劇是相當困難的。主要的問題是歌舞如何能自然地融入喜劇氛圍中,另外還有眾多小人物的處理上。他們決定更多採用蕭伯納的原著對話,並擴大演出場景。在《皮格馬利翁》中,伊莉莎的課程設計得比較短小精悍,然而音樂劇就可以在這上面大做文章,將伊莉莎的進步分為三個階段。
全劇的前2/3完全集中在希金斯對伊莉莎的訓練上,兩人之間只有「訓練者」和「被訓練者」的關系,編導得以在語音訓練過程中細膩的刻畫英語發音的趣味性,並宣揚高尚文雅英語的陰韻之美。象《西班牙的雨大部分下在平原上》一曲,就充分發揮了語音的音樂性和戲劇性,是全劇中最令人感到愉悅的精華片段。伊麗莎在學習標准英語發音的過程中,突然掌握了發音技巧,她慢慢地說,「The rain… in Spain …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這是一句押韻的話),希金斯教授和皮克瑞上校開始並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等他們反映過來時,三人興奮地跳起了令人眩暈的探戈舞,最後氣喘吁吁地躺倒在沙發上。這段表演成為了西方劇場中最令觀眾興奮、激動的場景之一。而劇中另一處感人的場景是,穿著一套愛德華時代睡袍的伊麗莎已經完全出落成一位優雅的淑女時,感動了許多代多愁善感的人們。
賽馬場和大使館舞會兩段大場面歌舞,在出色的美術設計烘托下,也讓人感到美侖美奐,尤其凸顯了伊莉莎的美麗和高貴氣質。舞會中安排了匈牙利語言家卡巴西(Karpathy)不斷設法刺探伊莉莎身份真相的插曲,使得考驗伊莉莎是否過關的高潮更添緊張懸疑的趣味性。
該劇吸收了象徵英國貴族社會尊嚴和地位的音樂、舞蹈元素。同時,勒納和羅伊維又創作了蕭伯納風格的16首歌曲。其中「我可以整晚地跳舞」(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在你居住的那條街」(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以及「我已經習慣了她的臉」(I』ve Grown Accustomed to Her Face)尤其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為《窈窕淑女》編舞的是一位來自現代舞界的優秀編導、傑出教師漢雅·霍爾姆。漢雅·霍爾姆是美國現代舞壇的重要人物。她最大的貢獻是將德國現代舞的科學理論與創作實踐引進了美國,為美國現代舞的健康發展輸送了新鮮的血液和營養,成為德國現代舞美國化的先驅。正是由於《吻我,凱特》和《窈窕淑女》才使得人們逐漸認識到她的才華。她同時促成了音樂劇界的「現代舞」這種舞蹈形式在20世紀30至40年代的崛起。而《窈窕淑女》是她在百老匯最大的成功。
1976年《窈窕淑女》(384場)得以復排,主演喬治·羅斯得到了托尼獎的最佳男主角獎;另一個版本是1981年的復排版。近年,倫敦西區又將《窈窕淑女》重新搬上了舞台。導演是特文·奴恩,編舞是馬修·伯耐。由喬納森·普里斯和馬丁·馬克卡欽主演。
該劇雖然有多個版本,然而最令人難忘的仍是50年代的舞台版和60年代的電影版,以及它們分別的女主角。百老匯音樂劇《窈窕淑女》在歐美舞台上的大獲成功,為1964年同名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早在1938年英國的加布里埃爾·帕斯卡製片公司就曾將蕭伯納的名劇《皮格馬利翁》搬上過銀幕,多少年來一直盛演不衰,加之1956年成功的百老匯音樂劇版本,使得「華納」公司預見有利可圖。1964年,華納公司首席老闆傑克·L·華納又有驚人之舉,毅然創紀錄地花費550萬美元買下了百老匯的走紅音樂劇《窈窕淑女》的拍攝權,並自己親自擔當監制,再度將它改編成歌舞片。
傑克·華納還特地聘請「女性電影」巨匠,捧紅了不少女明星的喬治·庫克擔任影片導演。片中導演在場面調度和鏡頭安排上作出了高明的處理。比如在希金斯和皮克瑞回家後大肆慶祝實驗成功而無視伊莉莎存在的一場關鍵轉折的戲,伊莉莎在熱鬧的場面中,一直默默地遠遠地站在門邊和角落,看似一具塑像般,沒有一個單獨的近鏡頭落在伊莉莎身上,但她的驚愕和失望卻都從肢體語言中表達出來;所以當眾人離開房間,她伏地痛哭的畫面就格外悲痛動人。影片自此轉向了較具社會批判性的主題:爭取女性尊嚴。大男人主義的希金斯借歌唱來宣揚男人的長處,而身份覺醒後的伊莉莎一再對希金斯表達她的立場,希望希金斯可以對她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心,把她當成朋友,而不是個實驗品。影片的結局停留在伊莉莎回到希金斯家,卻沒有明顯點出是否「有情人終成眷屬」,既避免了大團圓的濫情,也為這場「男人與女人的斗爭」留下一些想像的空間。
《窈窕淑女》耗資3200萬美元,堪稱電影史上令人心馳神盪的超紀錄奢華巨片、布景富麗,服裝華美、考究,宴會、舞會、劇院、賽馬場等場面均拍得瑰麗多彩,美不勝收。該片的藝術成就很高,有許多優美的歌曲,因此被提名13項奧斯卡獎。後來同另一部歌舞片《歡樂滿人間》展開激烈競爭,終於以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藝術執導、最佳攝影、最佳歌曲、最佳服裝設計與最佳音響效果等8項獎,戰勝了獲得5項大獎的《歡樂滿人間》。
不過扮演伊莉莎的奧黛麗·赫本卻在同年的奧斯卡角逐中輸給了百老匯舞台上的「窈窕淑女」朱麗·安德魯斯。來自英國的歌舞演員朱莉·安德魯斯因在百老匯主演了《窈窕淑女》,十分走紅。但是在考慮由誰扮演劇中淑女艾麗莎時,老闆傑克·華納仍覺得安德魯斯名氣不大,並認為她「不上鏡」,決定換由名氣如日中天的奧黛麗·赫本主演賣花女伊麗莎。他們認為,僅憑赫本這個名字就足以使這部電影成功。所以華納一錘定音,舍棄了舞台上轟動一時的扮演伊莉莎的女星朱莉 ·安德魯斯,以100萬美元的片酬邀來遐邇聞名的奧黛麗飾演伊莉莎。
但湊巧的是,沒能以銀幕「窈窕淑女」的身份再度輝煌的朱麗·安德魯斯卻應迪斯尼影片公司之邀主演《歡樂滿人間》,這部影片也獲得了巨大成功。安德魯斯最終摘取了最佳女主角的桂冠。
《窈窕淑女》中奧黛麗的表演異彩紛呈,游刃有餘。無論是朴實粗俗的賣花女還是雍容華貴的名媛,她都演來得心應手,恰到好處,輕歌曼舞更使她充分發揮所長。《窈窕淑女》在奧斯卡的角逐中成績斐然,她的功勞不可埋沒。但在《窈窕淑女》一片獲得1964年度奧斯卡史上少有的最佳影片等八項獎之際,在其中作為頂樑柱的赫本卻連提名都沒有。
真不知當不會唱歌的赫本與奧斯卡失之交臂,而朱麗卻因主演另一部影片而獲此殊榮時,傑克·華納會怎麼想。
很多人認為奧黛麗沒能獲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兩點上,其一:投票者們認為片中歌曲是別人配唱的,用別人的歌聲來為自己配音是「欺騙行為」;其二:電影界人士對在舞台上扮演伊麗莎的大名鼎鼎的朱麗·安德魯斯未被起用感到憤慨。同情安德魯斯的氣氛傳遍了好萊塢,赫本落得要在各個地方接受他們的報復。
這個消息雖然使赫本感到震驚,但善良的本性使她覺得這個結果是公平的,但赫本影迷們對此卻憤憤不平,連安德魯斯也公開表示:「赫本應當獲提名」。為緩和眾怒,赫本被邀請頒發當屆的最佳男主角獎,而該獎獲得者就是在《窈窕淑女》中與赫本合作的男主角扮演者哈里森。赫本表現得大度、自信和愉快,並千里迢迢專程從歐洲拍片現場趕來頒獎,還向安德魯斯表示祝賀,甚至事後給她送去一大束鮮花。而赫本自己則收到了一大扎慰問電報,其中有一份來自好萊塢的另一個赫本——凱瑟琳·赫本,電報中說:「別為落選而煩惱,說不定哪天你會因為一個連提名都不值得的角色而獲獎。」在頒獎儀式上,幾乎每一個《窈窕淑女》的獲獎者都在領獎時說:「我要感謝奧黛麗·赫本的精彩表演。」只有哈里森(Rex Harrison)不知談什麼才好,因為兩部《窈窕淑女》里他都是男主角,他在舞台上與安德魯斯搭檔成功,在影片中又與赫本配合默契,此刻他手拿金像不知感謝哪位「淑女」才好,終於,他結結巴巴地說:「我要向,唔……兩位窈窕淑女表示敬意」。
D. 一個外國的電影,挺早的了,講一個女的很貧窮,說英語也有口音什麼的,遇到了一個人,教她講正宗英語,
經典影片:
窈窕淑女
奧黛麗赫本演的賣花女
E. 高中英語課本中一女以賣花為生的電影,女的後被兩個人帶去了,訓練成了一個很有內涵的美女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主演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改編自蕭伯納《賣花女》
F. 求知一部好看的看老電影,內容有一個賣花的窮女生遇到一個有錢人,後來在他的幫助下學標準的英語學做貴...
奧黛麗.赫本的:窈窕淑女!
賣花女伊莉莎.杜利特爾,長得眉清目秀,聰明乖巧,。一天,伊莉莎低俗的嗓音引起了語言學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誇口只要經過他的訓練,賣花女也可以成為貴夫人。
G. 求一部英文的黑白電影,講的是一個男的(貌似是老師),教一個發音不標
電影名:《窈窕淑女》(1964年)
主角:奧黛麗.赫本演得女主角。
故事情節:賣花女伊莉莎.杜利特爾,長得眉清目秀,聰明乖巧,但出身寒微,家境貧寒。她每天到街頭叫賣鮮花,賺點錢補貼家用。一天,伊莉莎低俗的嗓音引起了語言學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誇口只要經過他的訓練,賣花女也可以成為貴夫人。伊莉莎覺得教授說的話對她是一個機會,就主動上門請求教授訓練她。教授的朋友皮克林和他打賭,如果讓伊莉莎以貴夫人的身份出席6個月後將舉辦的大使游園會而不被人識破真相。6個月後,希金斯滿懷信心地帶伊莉莎和皮克林一起出席希臘大使舉辦的招待會。伊莉莎是以皮克林上校和希金斯教授的遠房親戚的身份參加這次大使的招待會的,她全力以赴,談笑自若,風度翩翩,光彩照人。當她出現並受到女王與王子的青睞後,人們停止了交談,欣賞著她令人傾倒的儀態。
H. 一個外國名著,講的大概是通過改變一個賣花女的口音從而改變命運
《賣花女》,原名《皮革馬利翁》(Pygmalion) 是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的戲劇。皮革馬利翁原是羅馬神話中的一位雕刻家的名字,一生不愛女色,卻愛上了自己刻的雕像。這尊雕像令他魂牽夢縈,最後他去請求維納斯女神成全。維納斯讓皮革馬利翁用手碰觸雕像,雕像變成了一位活生生的美貌女子。皮革馬利翁相當高興,給她取名伽拉忒婭 (Galatea),並帶她去感謝維納斯。蕭伯納以這個故事為藍本,以賣花女一劇表現出皮格馬利翁和伽拉忒婭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本劇曾於1938年翻拍成黑白電影,由 Wendy Hiller 飾演賣花女伊萊莎·杜立德 (Eliza Doolittle),萊斯利·霍華德飾演語音學教授亨利·希金斯 (Henry Higgins)。1956年,此劇改編為音樂劇《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由朱莉·安德魯斯(Julie Andrews)飾演伊萊莎,Rex Harrison 飾演希金斯教授。1964年,音樂劇拍成同名電影,改由奧黛麗·赫本飾演伊萊莎。
I. 比較適合初學英語的人看的電影是什麼
一套1964年出品的電影My Fair Lady窈窕淑女,是最經典的學習英式英語的電影。由奧黛莉赫本Audrey Hepurn和雷克斯哈里遜Rex Harrison主演。裡面講的也是學英語的故事,女主角是西倫敦低下階層的賣花女,男主角是英國語言學教授,男主角與朋友打賭,如何能將女主角的破爛英語改成標準的牛津英語。最經典的一句話,也是影片裡面一首名曲:The Rain in Spain。整句話是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教授要賣花女學這句話。原來這句話裡面每一個ain音發出來都有一點點不一樣,不相信大家可以試試看!Rain、pain、main、lain。
J. 適合學英語的電影有哪些能不能推薦幾個
適合學英語的電影有《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風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以及《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這四部都是適合學英語的經典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