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電影《美國黑幫》音樂
《Amazing Grace》中文翻譯為《奇異恩典》,也有人稱《天賜恩寵》.你聽下.
Ⅱ 找一首電影美國黑幫里的插曲
《Across 110th Street》,Bobby Mcferrin唱的,望採納!!!
Ⅲ 美國黑幫饒舌說唱歌曲
California Love》--出自《All Eyez on Me 》1996 這張單曲使得Tupac確立了超級巨星的地位,這也要感謝Dr.Dre的製作以及Roger「Zapp」Troutman。在這之後,美國的青少年都想成為匪幫。 7.《Life goes on》--出自《All Eyez on Me 》1996 Tupac偉大的吟誦死亡的歌曲,這是一曲街頭的敘事詩。他在其中像年輕時的歲月告別,以幻想自己的葬禮作為結尾。 8.《2 of Amerikaz Most Wanted》--出自《All Eyez on Me 》1996 由Death Row老闆Suge Knight策劃的Snoop和Tupac的合唱,他希望自己手下最紅的兩位藝人來打造一場「匪幫派隊」。
Ⅳ 美國黑幫的背景音樂是啥
17分38秒海底任務揭曉插曲:harry
gregson
-williams—《the
giant
fish》
19分12秒running
man開始潛水尋找寶箱背景音樂:jonathan
geer—《ocean
dreams》
21分20秒rain找到第一個任務寶箱插曲:rain—《la
song》
21分42秒rain嘗試潛入水下背景音樂...
Ⅳ 求教歌曲《Carol of the Bells》的創作背景
這首歌最早是一首前基督時期,烏克蘭的一首傳統的新年聖曲Shchedryk,用於其在每年四月開始的新年慶賀,其後基督教傳入烏克蘭,這首聖曲便成為烏克蘭基督教Feast of Epiphany的慶賀曲,1904年烏克蘭作曲家Mykola Leontovych將其改編成一首合唱小品,1916年烏克蘭Kiev University的學生合唱團體在其歐美巡演中首次演出了這首曲目,引起歐美聽眾的喜愛與追捧,1930年Peter Wilhousky將這首曲目改編成英文版本,並配了一首與原曲沒有什麼關聯的歌詞,從此這首歌曲就在全球范圍內流行開來,成為歐美廣受歡迎的一首聖誕曲目,並各種音樂種類的藝術家和音樂團體演唱和演奏過,其中包括Classical,Jazz,Rock,Pop等,也曾在出現在眾多影視作品,TV Show中。
Ⅵ 誰能幫我找到美國黑幫中歌曲Can』t Truss It這個的下載地址啊
這個地址試試,看到視頻窗口上有浮動下載字樣後用迅雷下載
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zh-CN&sl=en&u=http://www.youtube.com/watch%3Fv%3DCLhuv-kLj_I&sa=X&oi=translate&resnum=4&ct=result&prev=/search%3Fq%3DCan%25E2%2580%2599t%2BTruss%2BIt%26complete%3D1%26hl%3Dzh-CN%26inlang%3Dzh-CN%26newwindow%3D1%26client%3Daff-5566%26channel%3Dsearchbutton3%26hs%3DU6l%26affdom%3D5566.net
Ⅶ 電影《美國黑幫》中插曲hundred percent pure 下載跪求謝謝!
《美國黑幫》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jXmE2lssHgb9pkwEa19Og
《美國黑幫》(AmericanGangster)是由環球影業發行的犯罪影片,該影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拉塞爾·克羅、丹澤爾·華盛頓領銜主演。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Ⅷ 電影美國往事評價怎麼樣
史詩巨作
《美國往事》是藝術長河中的一塊「瑰寶」,是義大利導演Sergio Leone (賽爾喬·萊昂納)的「終極夢工程」,是這位導演歷經十多年的嘔心瀝血製作,更是現在導演教學的必修教材。電影《美國往事》是以「黑幫」電影為題材,描述了畢生對美國故事熱愛的賽爾喬·萊昂納對美國最真實的認識與感受,更是對美國向歐洲輸出價值觀的一種顛覆,也是導演對於殘酷現實與幻想的理想國之間的一次成功博弈。《美國往事》雖然並不是寫實電影,但是卻被稱為史詩一般的巨作,是一部能夠穿越時間隧道的藝術作品。
Ⅸ 《美國黑幫》 預告片中的說唱
Album:Land Of Broken Hearts
Title:Heart Of The City
Can't see no changes, I wanna be free,
I'm a bird on a wire.
My blood is boilin' it's burnin' in me,
Overkill by fire.
Sun goes down and full moon rising,
Chasin' evil shadows in town.
Just like a junkie, I can't see a thing,
Feelin' the chill that surrounds me.
I can't get out cos I'm trapped in the ring,
Something's comin' to haunt me.
Set me free - don't even try to put a chain on me,
Page was a turn - you're gonna learn,
Right in the heart of the city.
Another kid from downtown - you see,
Born to live in the sorrow.
I owe you nothing and that's how it is gonna be,
By the morning - it's over.
JAY-Z
姓名:jay-z
性別:男
生日:1970年12月4日
星座:射手座
籍貫:美國
身高:182 厘米
體重:70 公斤
嗜好:音樂,籃球
Jay-Z自從1996年出道以來迅速的就成為了整個東海岸說唱的統帥級人物,他不僅是一位最頂尖的說唱歌手同時還是最出色的音樂製作人之一,在流行音樂界擁有很高的地位。除此以外,Jay-Z所經營的Roc-A-Fella唱片公司,在整個黑人音樂市場中也是商業成績最突出的廠牌之一,對於整個說唱音樂的市場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Jay-Z的每一張專輯銷量都超過白金,而在進入新世紀以後,隨著音樂上不斷的取得新成就,以及音樂影響力的增強,Jay-Z的觸角也從說唱音樂本身漸漸移向其他音樂上,比如加大與東海岸以外的南方說唱和西海岸說唱之間的合作以及音樂的製作等方面,為推動說唱音樂以及整個流行音樂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Jay-Z原名Shawn Carter,又名Sean Carter,於1970年12月4日出生在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區,和在這里出生的其他說唱歌星一樣,Shawn Carter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他和他的母親Gloria Carter,這段艱苦的歲月是Shawn Carter印象最為深刻的。少年的Shawn Carter獨自撐起了他和母親的生活,不久他就成了街頭一名普通的黑人說唱歌手,最初的時候他為自己取了一個源自爵士樂的名字「Jazzy」,不久之後簡化為Jay-Z。當一名說唱歌手並不能掙足夠的錢,為了生存,Jay-Z還必須和那裡其他的年輕人一樣從事一些並不光明的行為,不過更多的時候Jay-Z還是靠在一些小錄音室自己錄制一些磁帶然後拿出去賣來賺錢糊口。在Jay-Z的說唱才華漸漸被附近的人所了解之後,Jay-Z開始在當地一些小的說唱組合和一些歌手那裡打短工,在這里他有機會接觸到說唱音樂的製作等工作,而這些唱片錄制工業也激起了Jay-Z的野心,Jay-Z並沒有像其他歌手一樣和大的唱片公司簽約,而是和兩個朋友Damon Dash和Kareem "Biggs" Burke一起創辦了Roc-A-Fella唱片公司,他把自己的唱片公司依附於Def Jam公司(當時還叫做Priority Records)的旗下,並且開始製作和發行音樂專輯。
1996年,Jay-Z錄制並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同時也是Roc-A-Fella唱片公司的第一張專輯《Reasonable Doubt》,這張發行自東西海岸說唱音樂爭斗最殘酷時期的幫匪說唱專輯非常令人驚奇,多首單曲成為排行榜主打,到了如今他也被公認是Jay-Z在上個世紀最傑出的專輯,同時也成為了幫匪說唱專輯的經典作品。《Reasonable Doubt》的初獲成功也為Jay-Z的下一張專輯以及Roc-A-Fella唱片公司的發展開了一個好頭。1997年,Jay-Z的第二張專輯《In My Lifetime, Vol. 1》發行,富有商業頭腦的Jay-Z在這張專輯中為了吸引更多的聽眾以及擴大他的知名度和唱片公司的影響力,把專輯的音樂風格從偏激的幫匪說唱轉變為了更加易於各方面聽眾接受的流行說唱,同時在專輯中邀請了包括吹牛老爹Sean "Puffy" Combs在內的多位大牌歌星助陣,而這些措施效果顯著,不僅擁有多首單曲打榜,而且這張專輯的銷量也迅速超過了《Reasonable Doubt》,殺進了Billboard 200排行榜的前三名,Jay-Z已經成為了一名一流的說唱歌星。
1998年9月29日,Jay-Z的第三張個人專輯《Vol. 2: Hard Knock Life》正式發行,這張純粹的流行音樂專輯的14首單曲中近半數成為排行榜熱門,其中的一些在現在已經成為了Jay-Z的標志性作品,比如《Hard Knock Life (Ghetto Anthem)》,Jay-Z藉此更進一步的擴大了自己的領地,同時這張專輯也在發行後成為了Billboard 200排行榜的冠軍,這也是Jay-Z第一張冠軍專輯,已經完全轉變成為了流行說唱歌手的Jay-Z在1998年度第41屆格萊美頒獎典禮上獲得了到目前為止他個人的第六座格萊美獎杯,專輯《Vol. 2: Hard Knock Life》獲得了年度最佳說唱專輯大獎(Best Rap Album),Jay-Z成為了被各方面都認可的最頂尖的說唱明星。
Jay-Z不僅僅覺得自己是hip-hop界的大人物,而且還想讓所有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大家都開始笑話他的自我陶醉,他在1999年專輯《Vol.3 … Life and Times of S.Carter(S.Carter的生活與時代)》的「S.Carter」中稱自己為「太陽般的頂尖男人(the man on top like the sun)」。不過,麥克風後面的他確實有著自己的個人魅力。
一個人到底不能靠自吹自擂混飯吃,江山總是打出來的。除了吹牛之外,Jay-Z的歌里更多的是尖刻辛辣的諷刺。想想他1998年沖入主流的「Hard Knock Life(Ghetto Anthem)」,采樣了百老匯歌劇《Annie》的大量風琴片斷,講述了窮困鄰居艱難的成長歷程。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遵循著hip-hop與犯罪息息相關的古老傳統,總是以無情與冷酷做裝點,一手握著憤怒,另一手握著恐懼與悲哀。這也正是在hip-pop界他能與Public Enemy、N.W.A、Rakin並肩而立的原因。Jay-Z的想法在其73年專輯《Oldsmobile(老式汽車)》中表達得最為明確,甚至勝過於他最近的專輯《Rolls Royce(羅爾斯-羅伊斯)》。
《The Dynasty: Roc La Familia 2000》是對他1996年所出的極品《Reasonable Doubt》的回歸,對粗礪的回歸。96年唱片里的節奏是簡約而狂暴的,為這位說唱手意識流的獨白創造了完美的氣氛。他的第三張專輯—98年最有名的那張《Vol. 2 … Hard Knock Life》--在音樂方面則更為老道。不過,顯然,Jay-Z是那種現實主義詩人,讓他開著破舊的73年老式汽車比駕駛一輛嶄新的羅爾斯-羅伊斯更合適。《The Dynasty》就是一輛破舊的73年老式汽車。
誠然,就象大多數hip-hop唱片一樣,這里也有著幾支略黃的小曲。「Parkin』 Lot Pimpin」里講的是Jay-Z、Memphis Bleed和Beanie Sigel一起去尋歡作樂,--「我駕車開向帶輪子的旅館(I turn automobiles into hotel on wheels)」。然後,他借下流小曲「Stick To The Script(粘在腳本上)」抨擊自己的敵人。Funky味十足的「I Just Wanna Love U(Give It2 Me)」現在已經成了熱門歌曲,當然,它也有著對性的旁敲側擊--「懂得如何扭動你的臀部,你的頭顱是無價的(Know how to work your hips, and your head』s priceless)」。
這張專輯的終極魅力還是在於Jay-Z獨具的激烈情緒。在沸騰的「Guilty Until Proven Innocent(直至被證明清白才是無罪)」中,他毫不留情地鞭撻著那些在他1999年因刺傷唱片執行Lance 「Un」 Rivera而被捕時幸災樂禍的媒體,--「新聞界企圖玷污我的名譽/干擾我的事業/當他們聽到他被傳訊時看起來很高興,他們很樂意他被起訴/賺大錢,大律師來干仗/就象是Cochrane,你們永遠也不會看到我被困住(Press try to throw dirt on my name/ Disturbing my game/ Seemed happy when they heard he was arraigned傳訊, glad he's indicted起訴/ Got big money, big lawyers to fight it/ Just like Cochrane, cocksuckers you'll never see me boxed in)」。
在「This Can』t Be Life(這不會是生活)」中,Jay-Z和客座的Scarface悲悼著他們的境況,--毒品的使用,生存狀態的混亂。「我的生活太狂野」,Jay-Z在這首歌中懺悔道。他在令人驚異的「Soon You』ll Understand(你很快就會明白)」中做了進一步的反省。在這首鋼琴伴奏的民謠里,當他遺棄自己的女友時不僅內疚而且心痛,「我無法做到你所期待的那樣/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想要你離開(I ain't ready to be what you want me to be/ Because I love you I want you to leave)」。
專輯的閉幕曲「Where Have You Been」將罪惡感與悲傷轉化為憤怒,直指他那游手好閑、虐待妻子的父親,--「你讓我知道了什麼是最痛苦的痛苦(You showed me the worst kind of pain)」。最後,這首歌與這張專輯以幾秒鍾刮擦塑膠唱片的凌亂和冥想的沉默結束。
此外,Jay-Z還與活躍於世界籃壇的「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結下了深厚友誼。 Jay-Z還是NBA新澤西網隊(New Jersey Nets)的老闆,還成立有自己的服裝公司等
Ⅹ 一部曾經在CCTV-6播過的電影 叫美國黑幫 但不是販毒的那個 是還沒有電的那個時代的 關於復仇
電影《教父 I》
基本信息
◎譯 名 教父 I
◎片 名 The Godfather I
◎年 代 1972
◎國 家 美國
◎類 別 犯罪/劇情
◎IMDB評分9.1/10 (348267票)Top250:#2
◎導 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原創音樂:尼諾·羅塔/Nino Rota
◎作 曲 尼諾·羅塔 Nino Rota
◎主 演 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 Vito Corleone
阿爾·帕西諾 Al Pacino .... Michael Corleone
羅伯特·杜瓦爾 Robert Duvall .... Tom Hagen
黛安娜·基頓 Diane Keaton .... Kay Adams
詹姆斯·凱恩 James Caan .... Sonny Corleone
約翰·凱澤爾 John Cazale .... Fredo
索菲婭·科波拉 Sofia Coppola .... Michael Francis Rizzi (uncredited)
斯特林·海登 Sterling Hayden .... Capt. McCluskey
塔里亞·希雷 Talia Shire .... Connie
阿貝·維高達 Abe Vigoda .... Sal Tessio
理查德·康特 Richard Conte .... Barzini
羅恩·幾貝特 Ron Gilbert .... Usher in bridal party (uncredited)
魯迪·巴德 Rudy Bond .... Cuneo
理查德·布賴特 Richard Bright .... Al Neri
理查德·卡斯特爾諾 Richard S. Castellano .... Clemenza
劇情簡介
1945年夏天,美國本部黑手黨柯里昂家族首領,「教父」維托·柯里昂為小女兒康妮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教父」有三個兒子:暴躁好色的長子桑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剛從二戰戰場回來的小兒子邁克。其中桑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邁克雖然精明能幹,卻對家族的「事業」沒什麼興趣。
「教父」是黑手黨首領,常干違法的勾當。但同時他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
護神,深得人們愛戴。他還有一個准則就是決不販毒害人。為此他拒絕了毒梟索洛佐的要求,並因此激化了與紐約其它幾個黑手黨家族的矛盾。聖誕前夕,索洛佐劫持了「教父」的養子、家族參謀顧問湯姆·黑根, 並派人暗殺「教父」。 這是教父一生中遭遇的第二次襲擊.第一襲擊在電影中只用幾句話就草草帶過,而在小說中卻是這樣敘述的:一個小刺客抱著必死的決心沖進教父的房子並向教父投出了炸彈,教父因此受了傷而那刺客也被亂槍打死.
「教父」中槍入院。索洛佐要湯姆哈根設法使桑尼同意毒品買賣,重新談判。桑尼有勇無謀,他發誓報仇,卻無計可施。邁克去醫院探望父親,卻發現醫院里沒有一個人,原來是警方亦和索洛佐串通一氣,把醫院的保鏢全部趕走。於是在醫院里展開了一段驚心動魄的的斗爭,最終保住了他父親的性命。各家族間的火並一觸即發。索洛佐和警長要求和邁克談判。因此邁克趁機想出計劃殺掉索洛佐和警長。在一家小餐館內,邁克用事先藏在廁所內的手槍擊斃了索洛佐和警長。
邁克逃到了西西里,在那裡他娶了美麗的阿波羅妮亞為妻,過著田園詩般的生活。而此時,紐約各個黑手黨家族間的仇殺卻越來越激烈。桑尼也被康妮的丈夫卡洛出賣,在高速公路收費站被巴西尼家族的人槍殺。「教父」傷愈復出,安排各家族間的和解。聽到噩耗的邁克也受到了襲擊。被收
買的保鏢法布里奇奧在邁克的車上裝了炸彈。邁克雖倖免於難,卻痛失愛妻。邁克於1951年回到了紐約,並和前女友凱結了婚。
日益衰老的「教父」將家族首領的位置傳給了邁克。在「教父」病故之後,邁克開始了醞釀已久的復仇。他派人刺殺了另兩個敵對家族的首領,並殺死了謀害他前妻的法布里奇奧。同時他也命人殺死了卡洛,為桑尼報了仇。仇敵盡數剪除。康妮因為丈夫被殺而沖進了家門,瘋狂地撕打邁克。邁克冷峻地命醫生把康妮帶走,讓旁人認為她得了精神病。他已經成了新一代的「教父」——邁克·唐·柯里昂 。
教父精彩對白
「永遠別讓你的敵人知道你想什麼」
「永遠別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我們開出的條件你是無法拒絕的,要麼是你的簽字要麼是把你的腦漿留在這份合同上。」
「我准備向他提出一個他不可能拒絕的條件。」
「我費了一生的精力,試圖不讓自己變得十分粗心。女人和小孩子們可以很粗心,但男人不可以。」
「總有一天--也許這一天永遠也不會到來,我會讓你為我做件事情。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請在我女兒的婚禮上接受正義,這也算是我送給你的一件禮物!」
「一個人只有一種命運。」
「是敵人更要接近他」
註:教父一裡面被允許在柯里昂家族西遷後自立的兩個人物——賽西歐和克萊曼沙,是柯里昂家族原本掌握「兵團」勢力的頭目,也是教父二裡面在回憶片段裡面,維托-柯里昂一起的兩個人物。即和維托-柯里昂討論逃避方諾西敲詐。後來賽西歐叛變被麥克除掉。
獲獎情況
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1990 國家影片登記獲獎
奧斯卡獎1973 最佳電影獲獎
奧斯卡獎1973 最佳男演員獲獎 馬龍·白蘭度
奧斯卡獎1973 最佳男配角提名 詹姆斯·卡安
奧斯卡獎1973 最佳男配角提名 羅伯特·杜瓦爾
奧斯卡獎1973 最佳男配角提名 阿爾·帕西諾
奧斯卡獎1973 最佳導演提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奧斯卡獎1973 最佳編劇獲獎 馬里奧·普佐
奧斯卡獎1973 最佳編劇獲獎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奧斯卡獎1973 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Anna Hill Johnstone
奧斯卡獎1973 最佳剪輯提名 William Reynolds
奧斯卡獎1973 最佳剪輯提名 Peter Zinner
奧斯卡獎1973 最佳音效提名 Charles Grenzbach
奧斯卡獎1973 最佳音效提名 Richard Portman
奧斯卡獎1973 最佳音效提名 Christopher Newman
奧斯卡獎1973 最佳音樂/歌曲提名 Nino Rota
金球獎1973 最佳電影(劇情類)獲獎
金球獎1973 最佳男配角提名 詹姆斯·卡安
金球獎1973 最佳導演獲獎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金球獎1973 最佳編劇獲獎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金球獎1973 最佳編劇獲獎 馬里奧·普佐
金球獎1973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獲獎 馬龍·白蘭度
金球獎1973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提名 阿爾·帕西諾
金球獎1973 最佳電影歌曲/音樂獲獎 Nino Rota
英國學院獎1973 最佳男演員提名 馬龍·白蘭度
英國學院獎1973 最佳男配角提名 羅伯特·杜瓦爾
英國學院獎1973 最佳服裝提名 Anna Hill Johnstone
英國學院獎1973 最佳新人提名 阿爾·帕西諾
英國學院獎1973 最佳音樂獲獎 Nino Rota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 1973 最佳男演員獲獎 阿爾·帕西諾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1972 最佳男配角獲獎 羅伯特·杜瓦爾
國家評論協會獎(美) 1972 最佳男配角 獲獎 阿爾·帕西諾
精彩劇照
電影《教父 II》
基本信息
◎譯 名 教父 II
◎片 名 The Godfather II
◎年 代 1974
◎國 家 美國
◎類 別 犯罪/劇情
◎IMDB評分9.0/10(202093票)Top250:#3
◎導 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作 曲 尼諾·羅塔Nino Rota
◎主 演 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 Vito Corleone
阿爾·帕西諾 Al Pacino .... Don Michael Corleone
羅傑·考曼 Roger Corman .... Senator #2
羅伯特·杜瓦爾 Robert Duvall .... Tom Hagen
黛安娜·基頓 Diane Keaton .... Kay Corleone
丹尼·艾洛 Danny Aiello .... Tony Rosato
Kathleen Beller .... Girl in 'Senza Mamma'
詹姆斯·凱恩 James Caan .... Sonny Corleone (uncredited)
約翰·凱澤爾 John Cazale .... Fredo Corleone
索菲婭·科波拉 Sofia Coppola .... Child on steamship in N.Y. harbor (uncredited)
Troy Donahue .... Merle Johnson
塔里亞·希雷 Talia Shire .... Connie Corleone-Rizzi
哈利·戴恩·斯坦通 Harry Dean Stanton .... FBI Man #1
阿貝·維高達 Abe Vigoda .... Sal Tessio
Tito Alba .... Cuban Pres. Fulgencio Batista
劇情簡介
在西西里,少年時代的維托父兄皆為當地黑手黨首領唐·喬奇所殺。在母親捨命掩護下,維托得以逃脫,並來到了美國。這已經是1901年的事了,第二代教父回憶起父親的青年時代,不由得深深感到了創業的艱辛。
邁克和妻子凱為兒子托尼舉行了聖餐儀式和慶祝活動。但就在當夜,邁克遭到了襲擊,所幸沒人受傷。面對接管家族後所遇到的種種困難,邁克又回憶起了父親唐·維托到美國後的「奮斗」歷程。
邁克一步步進行著復仇。同時他也在不斷拓展家族的勢力。通過與吉爾參議員勾心鬥角的明爭暗鬥,邁克終於又控制住了一家大飯店,並開展了賭博生意。就在邁克爾擴大家族的勢力時,一名叫海門.羅斯的黑道人物又闖了進來,企圖佔領邁克的地盤。雙方在暗地裡展開了較量。邁克爾不滿足於在國內已有的勢力,他的手又伸到了古巴。然而革命的爆發卻使他的計劃受到了嚴重的挫折。
羅斯收買了邁克爾的哥哥弗雷多為他提供情報,企圖暗殺邁克。但邁克也已對羅斯採取了暗殺行動。邁克爾含淚處置了弗雷多,卻不禁回憶起當年父子兄弟間其樂融融的情景。
邁克的不法行為終究為他招來了麻煩。政府展開了對他的調查。邁克受到了一系列的指控。然而藉助權術,邁克又一次轉危為安,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邁克成功地對付了政府的調查,但他的妻子凱卻再也受不了這種充滿了暴力、暗殺和罪惡的生活。她去做了人工流產,含淚離開了邁克。
親人的離去和兄長的背叛使邁克深受打擊。金錢和權勢並未給邁克帶來幸福。他孤獨地坐在湖邊的住宅外,茫然地望著遠方……
獲獎情況
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 1993 國家影片登記
英國學院獎 1976 最佳剪輯 提名 Peter Zinner 、 Barry Malkin、Richard Marks
英國學院獎 1976 最佳新人 提名 羅伯特 德尼羅
英國學院獎 1976 最佳音樂 提名 Nino Rota
奧斯卡獎 1975 最佳電影 獲獎
奧斯卡獎 1975 最佳男演員 提名 阿爾·帕西諾
奧斯卡獎 1975 最佳男配角 獲獎 羅伯特 德尼羅
奧斯卡獎 1975 最佳男配角 提名 Michael V. Gazzo、李·斯特拉斯伯格
奧斯卡獎 1975 最佳女配角 提名 塔里亞·希雷
奧斯卡獎 1975 最佳導演 獲獎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奧斯卡獎 1975 最佳編劇 獲獎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馬里奧·普佐
奧斯卡獎 1975 最佳藝術指導 獲獎 Dean Tavoularis 、Angelo P. Graham
奧斯卡獎 1975 最佳藝術指導 獲獎 George R. Nelson
奧斯卡獎 1975 最佳服裝設計 獲獎 Theadora Van Runkle
奧斯卡獎 1975 最佳音樂/歌曲 獲獎 Nino Rota、Carmine Coppola
金球獎 1975 最佳電影(劇情類) 提名
金球獎 1975 最佳導演 提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金球獎 1975 最佳編劇 提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馬里奧·普佐
金球獎 1975 最佳新人 提名 李·斯特拉斯伯格
金球獎 1975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提名 阿爾·帕西諾
金球獎 1975 最佳電影歌曲/音樂 提名 Nino Rota
電影《教父 III》
基本信息
◎譯 名 教父 III
◎片 名 The Godfather III
◎年 代 1990
◎國 家 美國
◎類 別 犯罪/劇情
◎IMDB評分7.610(68799票)
◎導 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主 演 阿爾·帕西諾 Al Pacino .... Don Michael Corleone
布里奇特·方達 Bridget Fonda .... Grace Hamilton
安迪·加西亞 Andy Garcia .... Don Vincent 'Vinnie' Mancini-Corleone
黛安娜·基頓 Diane Keaton .... Kay Adams Mitchelson
Helmut Berger .... Frederick Keinszig
詹姆斯·凱恩 James Caan .... Sonny Corleone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約翰·凱澤爾 John Cazale .... Fredo Corleone (uncredited) (archive footage)
索菲婭·科波拉 Sofia Coppola .... Mary Corleone
喬治·漢密爾頓 George Hamilton .... B.J. Harrison
Joe Mantegna .... Joey Zasa
約翰·薩維奇 John Savage .... Father Andrew Hagen
塔里亞·希雷 Talia Shire .... Connie Corleone-Rizzi
John Abineri .... Hamilton Banker
Diane Agostini .... Woman with Child at Street Fair
Vito Antuofermo .... Anthony 'The Ant' Squigliaro, Joey Zaza's Bulldog
劇情簡介
在《教父續集》面世十六年之後,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逼於經濟因素而拍了這部幫會電影經典的第三集,整體成績雖不及前二作,但仍為柯里昂家族史作出了史詩式的完結篇。阿爾·帕西諾飾演的邁克此時已步入老年,他想將家族事業從黑道漂白,向歐洲的大企業和上流社會發展,並准備安享晚年,不料發現白道的斗爭跟黑道一樣激烈,最後仍不得不用暴力手段解決紛爭。本片主要角色沿續前兩集,但加入了安迪·加西亞演飾新一代接班人,導演的女兒索菲亞·科波拉也參加演出。
內容:時間已經是1979年。邁克已經年過七十。政府不斷地追查他的罪狀,使他萌生了棄惡從善的念頭。他向家族提出停開賭場,集中一筆財富做正當生意。
為了贖回靈魂,邁克晚年想把違法掙來的資產轉向歐洲,使其合法化。他通過在梵蒂岡教廷的關系網來實施這一計劃。當梵蒂岡銀行出現巨額虧空時,邁克認為機會來到了。
邁克的兒子托尼在大學攻讀法律,但他卻不願當律師,而酷愛歌劇藝術。邁克決定讓大哥遜尼的私生子文森特繼承家業,當第三代教父。文森特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他對邁克言聽計從,因而很得他的歡心。但他也是個好色之徒。 他一面和女記者幽會, 另一面又追求教父的愛女瑪麗。但邁克不允許文森和他女兒結合,因為黑手黨的教規禁止自己人通婚。為此瑪麗和父親之間產生了矛盾。雙方疏遠了。
特魯西指示喬扎撒刺殺教父及其夥伴,教父在文森特的幫助下死裡逃生。在教父養傷期間,文森特用計殺死了喬扎撒。教父想退出江湖,文森特表示他想繼承克里昂家族的首領。但教父提出:他必須與自己的女兒瑪麗劃清界限,文森特答應了。他就是第三代教父:文森 克里昂。
邁克讓文森特假裝叛變,打入了對方內部,摸清了情況。
為了清除最後幾個仇敵,邁克派了手下到紐約和西西里各地追查。然而,當他和歸來的妻子凱一起觀看兒子托尼表演的歌劇時,一場血腥的殘殺就發生在他身邊。新教皇被刺殺。文森特也派人殺死了特魯西及其追隨者。一個殺手潛入了歌劇院。在槍聲大作中,邁剋死裡逃生,但他的愛女卻為了掩護他而犧牲。權力使邁克登上了輝煌的巔峰,但權力也使邁克沉入了罪惡的深淵。他終於走上了窮途末路,在悔恨和絕望中漸漸地離開了這個繁華喧囂的世界 。。。
幕後花絮
本片主要角色沿續前兩集,並加入了安迪.加西亞演飾新一代接班人。本集被認為是三部中最弱的一環,但總體水平仍然很高,為柯里昂家族史作出了史詩式的完結篇。帕西諾的表演比以前有更豐富的層次感,人物的悲劇性得以凸現。但科波拉女兒索菲婭扮演的女兒一角卻成了公認的薄弱環節。
·索菲婭·科波拉(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女兒),扮演麥克·克里尼的女兒,而不是像在教父第一集(1972)中繼續扮演他的外甥女。薇諾娜·萊德原本出演這一角色,但她以過於疲勞為由謝絕了。
·在最初的劇本中有湯姆·哈根在其中。因為沒有和派拉蒙談妥他的報酬,羅伯特·杜沃拒絕演出。結果是,B.J.哈里森的角色被重新修改成像哈根這樣的角色。
·羅伯特·杜沃在電影中提出,他扮演湯姆·哈根,應得的報酬是五百萬美元。製片方否決了這一要求,並重新安排角色,由喬治·哈米爾頓扮演新的律師的角色B.J.哈里森。現在的台詞中就有了一句:哈根已經死了好幾年了。
·教堂儀式之後,在麥克·克里尼的聚會上,由樂隊演奏的第一首歌,名字是Cuban Rhapsody(古巴狂想曲),與教父第二集(1974)夜總會場景中,新年前夕晚會上的表演者Yolanda唱的歌曲的調子一樣。
·麥克的聚會上,可以在人群中看到有一對雙胞胎姐妹的特寫鏡頭,她們有著黑色的長發。教父第一集中,同樣可以在唐·維托·克里尼從醫院回來的場景中,看到相象的兩個女孩。
·雙胞胎是桑尼的女兒。
·索菲婭·科波拉角色中的嬸嬸,正是她的親嬸嬸特萊·莎爾。
·馬汀·斯柯西斯的母親是婦女中的一個,她們想讓文森特停止抱怨冷漠的鄰里關系。同樣在《好傢伙》Goodfellas (1990)可以看到。
·在《教父》系列三部曲中,橘子的出現都暗示著一場死亡或者是結束即將來臨。麥克·克里尼死在了一些橘子的旁邊,當直升機撞上來的時候,有一隻橘子正在桌子上滾動著。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答應拍攝計劃,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解決他個人和攝影棚的資金困難。派拉蒙通過了五千六百萬美元的預算,同時附加了一些嚴格的條件:他必須支付給作者-製片人-導演百萬美元的酬金,電影的最後版本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