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全金屬外殼》中那個狠毒的美國教官在訓練士兵跑步時經常唱一首旋律很不錯的曲子,那個曲子叫什麼
這個曲子沒有固定名稱,曲調屬於jody calls(朱迪口令),一般美國軍隊中的此類歌謠被統稱為出操歌或行軍歌(Military cadence),或者稱之為軍伍歌謠/民謠。
相關介紹:
行軍歌曲和進行曲不一樣,前者不需要伴奏,很多都是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出現,一個士兵喊出第一句,後面的士兵接上。行軍歌的節拍和旋律和正步走的節奏一致這種歌曲的初衷就是為了士兵們在列隊操練時掌握速度和節拍。
(1)1917電影歌曲擴展閱讀
常見曲調歌曲:
1、老國王(Old King Cole):
這一首出現最早,大約在1708年的英國就已流傳民間,最早是作為童謠出現的,但後來因為參軍將士得以被代入軍伍之中。在美國軍隊里同樣有傳唱者。
2、達科沃斯行軍曲:
根據一張1944年的「勝利唱片」(V-Disc,二戰中由美國政F購買供軍隊使用的音樂唱片),上等兵威利.達科沃斯是「肅靜!」(或稱達科沃斯行軍曲)的創作者。在1944年五月,當他和他的部隊疲憊的返回營地時,達科沃斯開始唱起美軍第一支行軍歌曲,「肅靜」。
2. 電影《1917》一鏡到底讓人佩服,這部電影有哪些隱藏的剪輯點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ejKNXLiRKr88-BEw8slgWw
提取碼:l6v1
《1917》是由美國夢工廠出品的戰爭片,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領銜主演。講述了一戰時期,兩名英國士兵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險穿越敵境傳遞重要情報的故事。
3. 1917電影 我只要去見我的父親那首歌叫什麼
今年奧斯卡最佳攝影《1917》插曲《wayfaring stranger》士兵在一個林間清晨唱起這首歌,戰爭的殘酷在這首古老的美國民謠中,讓人聽到一絲絕望的溫柔。
4. 電影《1917》有什麼創新之處
關於今年的奧斯卡獎,有人很為《1917》感到惋惜,雖然這部電影得到了10項提名,但最終只獲得了“最佳音效”“最佳攝影”和“最佳視覺效果”3大獎項,其實,能獲得三項大獎,《1917》已經達成了預期,因為它採用了諸多創新方式,本就存在失敗的風險。
夾雜著史實與情懷的《1917》,讓觀眾走入了世界大戰里的某一天,我們就像兩個士兵一樣,並不清楚一路上會遇到什麼,作為普通人,我們沒有刀槍不入的法寶,沒有大無畏的英雄精神,最後甚至連軍糧和武器都沒了,只能抱著忐忑的心,在樹林中唱著歌,一起走過眼前的殘酷。
5. 您對'1917'(Sam Mendes的2019電影)的評論是什麼呢
憑借三項金球獎提名(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音樂),以及洛杉磯電影評論協會頒發的最佳攝影和最佳配樂獎,《1917》穩穩地抓住了觀眾們的心。
戰爭片的主題嚴肅而沉重,是過去幾年頒獎季上映的電影的主要力量。在一片喧鬧和尊敬中,著名導演薩姆·門德斯表現得很謙遜。1999年,他的處女作《美國麗人》獲得了奧斯卡獎和金球獎。
在拍過兩部邦德電影(2012年廣受好評的《007:大破天幕殺機》(Skyfall)和2015年不太受關注的《007:幽靈黨》(Spectre))之後,門德斯帶著《1917》回到了現實世界的敘事領域,而這一部似乎恰到好處。
戰爭是他之前在《鍋蓋頭》(2005)中提到的一個主題,當時他顯然對他的角色所面臨的道德困境感興趣。然而,前面提到的門德斯本人與1917年的故事之間的聯系似乎阻礙了他找到最好的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
6. 電影烈火中永生英勇就義時響起的音樂是什麼
電影烈火中永生英勇就義時響起的音樂是國際歌。《國際歌》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歌曲。1871年6月,第一國際活動家、巴黎公社成員的法國工人詩人E.鮑狄埃為紀念巴黎公社精神,在蒙馬特爾區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國際歌》歌詞。
《國際歌》創作背景
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P.狄蓋特為歌詞譜曲,並於同年7月23日由工人的里拉合唱團在里爾的售報工人集會上首次演唱。此後,日益為人們喜愛,並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世界各國。1917至1944年,曾被蘇聯定為國歌。1923年傳唱於中國。
《國際歌》自產生以後,成為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推翻剝削制度,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戰歌。1920年即有中譯歌詞,1962經過訂正的譯詞發表於《人民日報》。
7. 1917電影簡介 1917電影的介紹
1、影片《1917》聚焦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講述了一戰時期,兩名英國士兵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險穿越敵境傳遞重要情報的故事。
2、《1917》於2020年1月10日在美國上映。2020年8月7日在中國上映。
3、電影《1917》是由美國夢工廠出品的戰爭片,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領銜主演。
8. 找一鏡到底+倒放的歐美MV,多種場景切換,歌詞裡面重復著everybody,最後場景是幾個人坐在木質階梯唱歌
第92屆的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已經於2月10日落幕了,薩姆·門德斯所導演的,羅傑·狄金斯所掌鏡的一戰電影《1917》穩坐了十項提名,最終拿下了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這3大獎項。而之所以能拿到這個獎項,主要就是因為這部電影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方式。那麼什麼事一鏡到底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1917》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領銜主演。劇本的靈感源於導演祖父——一位參與過一戰的作家的回憶錄。故事聚焦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講述了他們為拯救上千名戰友的生命,而在戰場逆行、穿越敵境傳遞重要情報的故事,呈現出一副悲壯而動人的史詩級戰爭畫卷。
真正讓《1917》得以成功的,莫過於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顧名思義,所謂"一鏡到底"就是指電影拍攝過程中鏡頭沒有中斷,並且不通過剪輯等手段來切換場景。用薩姆·門德斯導演的話說,「從一開始我就想以實時方式拍這部電影,讓觀眾們共同踏上旅程,與角色同步呼吸,而'一鏡到底』是講述這個故事的最好方法。」。
這種拍攝方式不僅對於攝影師是一大挑戰,對於整個劇組來說都是不容出錯的高難度任務,為此在電影拍攝開始前,演員們花了6個月時間排練,劇組人員耗時9個月真實還原了戰爭場景。
71歲的攝影大師羅傑·狄金斯也在奧斯卡的第15次提名後,憑借《1917》的自然光和「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拿下最佳攝影,繼2018年的《銀翼殺手2049》後,第二次捧回了小金人。
在觀眾群體中,《1917》也是部有爭議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網友對於《1917》採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表示肯定:
在眾多好評中,有網友表示:「『一鏡到底』展現著電影在技術上的魅力,視覺方面流暢自然,眼睛能夠一直跟著人物,走進故事,走進人物內心」、「這長鏡頭太棒了,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了和平年代,每次看這種戰爭片都告訴自己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但也不要忘記過去的傷痛」、「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讓我有種和主角一起經歷一起感受的感覺」......
但是也有一部分網友給出低分評價:
有些網友給認為無論鏡頭還是劇本結構都在炫技,給出了低分評價:「為了一鏡而一鏡,丟失了靈魂」、「宣傳一鏡到底過頭了,我沒有沉浸在戰場和人物,我沉浸在了找哪裡其實換了鏡」、「表達方式和表達內容都很無聊」......
9. 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
《乳娘曲》
上世紀的1926年12月22日,由包天笑、卜萬蒼編劇、導演,由楊耐梅、龔稼農主演的故事影片《良心的復活》在上海中央大戲院舉行了首映式。影片獲得好評自不必說,單單優美動聽的《
乳娘曲》,就令人們反復贊嘆。然而,當時人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此曲的真正意義還在於「它」即是中國第一首電影歌曲。
故事影片《良心的復活》是著名作家包天笑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改編的,保持了原著的故事結構,但情節和人物、地點等完全中國化了。當年的男主角龔稼農在其《龔稼農從影回憶錄》講述了這首歌曲產生的大致經過:「《良心的復活》……如《少奶奶的扇子》一樣,更中國化一些。默片時期的插曲,觀眾自然是聽不到劇中人的曼妙歌聲,只能借字幕的介紹了解劇中人張動的嘴唱些什麼。《乳娘曲》的作詞是誰,已記不清,作曲則是民國初年紅遍江南的平劇青衣馮子和。此時這位馮先生已雙目失明,生活極為潦倒。所謂作曲,是由卜萬蒼把歌詞逐句、逐段念給他聽,由他根據詞意輕輕哼出,由我和湯傑用簡譜記下來。至於卜萬蒼為何不請教當時的作曲家,而去請這位馮先生,就不得而知了。不過這支曲子倒是相當悅耳動聽的。為了練這支《乳娘曲》耐梅很下了一點功夫的。卜萬蒼更邀湯傑、朱飛、王吉廳、蕭英和我臨時組了一隻小型國樂隊伴奏,每天晚上去馮子和家練習。另一方面,他們還特製了一堂與片中唱《乳娘曲》完全相同的布景,搭在中央戲院的銀幕後面。正式登台時,耐梅的化妝完全與片中一樣,等到電影放映到耐梅坐在客廳里唱歌時,銀幕升起,舞台燈光漸亮,我們的小型國樂隊便在布景後面演奏起來,耐梅也就做著片中相同的表情,輕展歌喉。唱完了,銀幕下降,繼續放映。時間雖僅僅三分鍾,卻賣座空前,首創明星隨片登台演唱的先例。」
此歌詞作者包天笑(1876—1973年),江蘇吳縣人,小說家、翻譯家、編劇。辛亥革命前到上海,主編報刊,撰寫、編譯小說。1925年應明星影片公司編導鄭正秋之邀,開始為明星公司編寫電影劇本,並擔任明星公司編輯主任。著名的作品有《空谷蘭》、《梅花落》等。
此歌作曲者馮子和(1888—1941年),本名旭初,字春航,江蘇吳縣人,京劇演員。自幼從父學習青衣、花旦,12歲正式登台演出,一舉成名,後來和王瑤卿並稱為「北王南馮」。因深感藝人無文化之苦,發奮讀書,研習英語、西洋歌曲和鋼琴等。他主張戲曲應以改良社會和進行通俗教育為己任,在藝術上富於創新精神。他演出了許多時裝京劇,受到熱烈歡迎,但是他對於社會上帶有侮辱性的「捧角」行為,潔身自好,不為所動。「五四」運動時,上海人民聲援北京學生,馮子和首先罷演,並創辦了伶界救國十人團,表示「責任所在,萬死不辭」。中年後脫離舞台授徒,桃李頗豐。晚年從事編劇,作品有《姊妹花》、《溫如玉》等。
前些年,為了進一步了解《乳娘曲》創作的前後情況,我曾專程去南京訪問了時逢88歲高齡的馮老先生(馮子和先生的子嗣)。他不僅為我吟唱了《乳娘曲》,還回憶並提供了馮子和先生當年創作這首歌曲時的有關情況。他說:「那個時候楊耐梅到我們家是有人介紹來的,他們把詞拿來找我父親,我父親也沒有搞過這個東西,說編編看吧。編了以後一聽,他們說很好嘛,那麼就唱吧,就這么唱起來的。楊耐梅一個人先來學,我父親口傳心授,旁邊可能有人錄譜,然後再帶了樂隊來。不是個小樂隊喲!樂隊人蠻多的,我記得我們上海的住家天井裡頭都坐滿了,一直到大門口外頭都有好幾個人站著。這首歌用的是蘇北民歌的曲調,楊耐梅是廣東人,但是這首歌是用蘇州話唱的,為了上海人能聽得懂」。
「那天她演出我也去看了,正好演到搖籃搖小孩的時候,那個幕拉開了,她唱,唱完了大幕閉上,再看電影,這在電影史上恐怕是第一回吧。那次是很轟動的,沒有這樣唱的,這是首創,也可以說是別出心裁的。我是1917年生人,那時候我也就不到十歲吧,很小,但是他們唱的時候我在旁邊聽著,熏陶熏陶也就會了。其中最好聽的就是『金錢呀,拆散了人家母子不相逢;階級呀,你把我的嬌兒送了終』這兩句,我們師兄弟經常唱。我父親寫這首曲子的時候,已經不唱戲了,他是激流勇退,我們行話叫做剁網子。」法國確認自己的第一首電影音樂作品是聖·桑1900年為影片《刺殺居易茲伯爵》所寫的音樂,而那時已經距離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放映將近30年,其理由是:這是專門為一部電影所寫的音樂,而不管這部電影是有聲電影還無聲電影。所以,我們不應當把無聲電影時期為電影所寫的歌曲和樂曲,劃分在電影音樂之外
10. 《1917》百度雲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喬治·麥凱主演的
鏈接: